清明节的优秀古诗词赏析
古诗清明的注释翻译及赏析
古诗清明的注释翻译及赏析清明节雨纷纷更是添加了浓浓的诗和远方色彩。
文人墨客也随意挥洒着笔尖,将清明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描绘得淋淋尽致。
其中不乏带有浓浓的怀念亲人哀思情感、或者是清明踏青的悠闲自在表达。
店铺今天为大家带来古诗清明的注释翻译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2.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3.借问:请问。
古诗今译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名句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柳绿花红、春光明媚。
但这日却细雨纷纷,这“纷纷”在此自然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
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镜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
天气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
诗人捕捉到这一情景,而且描写得格外生动。
“借问酒家何处有”,是问谁?从下一句得知是问牧童,“牧童遥指杏花村”,告诉人们什么?从上句得知是指酒家。
这种两句互相补充,互相发明的写法叫作“互文见意”。
它节省了字句,增加了诗歌的跳跃性。
一问一答,情景十分生动。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清明节优秀古诗词赏析(通用31篇)
清明节优秀古诗词赏析(通用31篇)清明节优秀古赏析篇1《清明二绝·其一》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夭邪。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译文:街头都是踏青的姑娘们,头上梳着乌黑的双暂,打扮得很漂亮。
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她们随着在花丛中飞舞的蜂呀、蝶呀,做出种种天真娇娆的姿态。
东风,这春天的使者,好像也在过清明节呢,吹得特别柔和。
你看,它吹得来禽开了一树多么美丽的花!注释:双髻鸦:又称双鸦,少女头上的双髻。
鸦:比喻黑色,形容妇女鬓发,所谓“双发若鸦”,“云鬓堆鸦”。
妖邪:袅娜多姿。
来禽:即沙果。
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
果味甘美,能招众禽,故名。
赏析:第一首诗描绘的是清明佳节人们户外踏青、游春、快乐嬉戏的美妙情景。
开头一句的“街头”即是指明地点的:春天来了,清明走近,户外的景色这般美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男儿女儿。
可诗人要着力渲染的并非是其他人与物,而是发如墨染,头盘双髻的一群群少女。
她们的笑脸可与春色媲美,她们的腰肢可与杨柳争高低。
徜徉在美妙的春光里,她们个个妖娆无比,几可追蜂赛蝶。
一个“学”字,将人与物糅在一起,既有了错综交杂的色彩,又蕴含了丰富而不俗的韵致,这流淌在诗人笔端的诗句,无不表露出他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意。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引向了东风,而且用一“作”字将其拟人化,仿佛那东风也通晓人意似的,特意在这清明佳节之际,催开了一树树争奇斗艳的花朵,来点缀自然,点缀佳节,给游春的人们送上美景,也送上欣喜。
整首诗词句清丽,音节流畅,表情达意浅白酣畅。
清明节优秀古诗词赏析篇2《清明日》唐代:温庭筠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译文:清明日的清晨,清蛾飞舞,色彩斑斓,犹如在画扇中一样。
桃树满园,桃花和郁金花竞相开放,红遍了田野。
人们兴冲冲结伴踏青,出发时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颤颤欲滴,归来时领略到微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
骄傲的马匹在帐帏旁昂首嘶鸣,鸡群从刚打开的笼子里争先恐后地窜出来,“咯咯咯”地叫着,四处觅食。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及赏析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及赏析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及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唐)年年清明好时节,丝雨纷纷。
((清平乐。
村居》(宋)寒食,清明时节,去乡下祖坟扫墓。
寒食:古代习俗,寒食禁火,冷食祭奠先人。
祭拜者将黄白柳条插在坟上,用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早上,鸡鸣头遍时,就应上路了。
踏青祭祖,只给坟头添土,清明节,郊外春光明媚,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苏轼《寒食上冢》)(张先《青门引。
怀旧》)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唐)年年清明好时节,丝雨纷纷。
(《清平乐。
村居》(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唐)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清明原是一个很普通的节气,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元。
但是,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杨柳阴浓,海棠香暖,又是一个清明天气。
(王禹偁《清明》(宋)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徐俯《春游湖》(宋)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唐)有清明才有节,有冬至才有年。
一夜东风吹雨过,小园桃李花开多。
(沈括《补乐天诗》(宋)今日云景好,宜入新年多。
最怜沙上鸟,得食声孜孜。
江边一蓑叟,掩鼻功独奇。
若教陆羽见,定作双眼皮。
——宋之问《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唐)忽忆去年今日时,小楼吹笛雨萧萧。
——李益《江南曲》(唐)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春到清明好时节,晴天锦绣芳菲歇。
大麦小麦尽青黄,田家几日闲。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清明》诗词翻译及赏析
《清明》诗词翻译及赏析清明(宋)高菊卿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注释】(1)纷然:众多繁忙的意思。
(2)九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人指阴间。
【译文】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
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
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
因此,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该享。
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赏析】诗歌首联两句是远景,一句写物景,一句写人景。
据此,我们不妨这样想,诗人在清明节这一天来祭扫,未到坟茔聚集之地,即以目睹此景,因墓地往往在深处,怕妨路径,故一眼必是望到远景。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南北山头多墓田”,“南北”当是虚指,意即四面八方。
是不是就可以解成“四面八方的山头上有很多墓田”了呢?难道我们竟没有体会出诗人说这句话时无限悲凉的口吻吗:“(你看啊!)四面八方的山头上竟然有这么多的墓田,(那些可都是死去的人啊!)”这样解就丰满得多了。
下面人景也就很是顺理成章了,墓地多,自然来祭扫的人也就多了:“清明祭扫各纷然”。
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各”指每家祭扫每家的毫不相干,“纷然”则指人数众多。
那么既然人数众多,何以“各人自扫门前雪”呢?难道不会出现相互帮助、相互劝慰的场景吗?须知道,人们一般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互不搭腔,就是已经痛苦难过到了极致,以致习惯成自然,各自心知肚明,无需多言。
颔联两句,诗人走上前去,镜头拉近,细节刻画物景与人景:“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字面上很好说,就是说冥纸成灰,灰飞漫天,好似白色的蝴蝶;相思成泪,泪滴成血,仿佛红色的杜鹃。
可为什么要以纸灰作蝴蝶,泪血作杜鹃,而不是旁的什么?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美丽的神话中有庄周化蝶、杜鹃啼血的范式。
清明节的文学作品与诗词赏析
清明节的文学作品与诗词赏析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祭祀节日。
自古以来,清明节就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诗词赞美清明节的风景和感慨人生的意境。
本文将就几首经典的清明节诗词进行赏析,让我们一起感受清明节的文学魅力。
一、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清明》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佳作。
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细雨连绵,行人在雨中徘徊感叹人世沧桑的景象。
诗中举例询问酒家的位置,而牧童却指指远处杏花村的方向,暗示着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
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不禁沉浸在思乡之情中。
二、白居易《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墓前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的《清明》是一首深情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作。
诗中描绘了墓前草木葱茏,清明时节亲人离世带来的伤感之情。
诗中以花溅泪、别鸟惊心形容了作者的悲伤,同时也描述了烽火连绵战乱的景象,抒发了对家园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
整首诗虽篇幅不长,却表达了浓郁的情感。
三、杜甫《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里一相逢,该是谁家新妇长?竹笋青青蘸水多,也为送君生远方。
杜甫的《清明》是一首描写村庄生活和表达对朋友之思的诗作。
诗中通过描述清明时节的雨水和行人的情绪,表现了诗人对时世的不满和悲凉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融入了村庄的景象,并以村中杏花、竹笋等描写朋友的生活,表达了对友情和离别的思念。
整首诗从人世情感出发,展现了杜甫独特的写作风格。
四、苏轼《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落花风起满城尘。
纵是春将归马足,不如垂玉坠楼人。
苏轼的《清明》是一首以意境高远著称的诗作。
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花雨落满城尘的壮景,通过落花飞扬的图景,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人生短暂的领悟。
最后两句“纵是春将归马足,不如垂玉坠楼人”则以独特的意象表达人生的不易和儿女情长,给人以深深的思索。
清明节的诗词赏析
清明节的诗词赏析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祭祖活动之一。
每年的清明节,人们会祭拜祖先,扫墓祭奠逝去的亲人,并且在这个日子里,也有许多与清明节相关的诗词被广泛传颂。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首与清明节相关的诗词,并对其进行赏析。
1.《清明》--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牧所作,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行人在雨中行走的孤寂和迷茫之情。
诗中的牧童指引着行人前往杏花村的酒家,给予了人们一丝希望和指引。
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清明时节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2.《清明》-- 白居易清明时节雨纷纷,墓前草色绿无边。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云暗雨凄凄,地远波浅觉寂寥。
有时蜡烛泪阑干,灵前一片明月霜。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名篇,通过对墓前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青冥长天和渌水波澜给人一种宽广无垠的感觉,与墓前的静谧形成了鲜明对比。
蜡烛泪阑干和明亮的月光则以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亲人的痛惜和怀念。
3.《清明日忆李白》-- 杜甫清明时节雨中行,纵使漂泊亦不惊。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城。
萧萧白骨无人收,葬在深松属幽州。
都忘世上沈浮事,纵使青楼笑我痴。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在清明时节思念好友李白的心情。
诗中的漂泊和自嘲都是表达对逝去友人的思念和自己遭遇的无奈。
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雨中行走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助,表达了对友人逝去的深切哀思。
通过以上几首诗词的赏析可以看出,清明节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与诗词创作密切相关。
这些诗词通过对清明时节景象的描绘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表达,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清明节的意义和内涵。
清明节不仅是祭奠和怀念逝去的亲人的日子,也是人们放松心情,赏析自然美景的时刻。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除了扫墓、祭拜和悼念,还可以踏青郊游,欣赏美丽的春景,给繁忙的生活增添一丝闲适和舒缓。
《清明》古诗词鉴赏6篇
《清明》古诗词鉴赏《清明》古诗词鉴赏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古诗词鉴赏1《寒食》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1)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2) 淡荡春光寒食天。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3)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4)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5)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冯延巳《鹊踏枝清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7)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8)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9)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10)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11)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孟浩然《清明即事》12)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13)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14)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15)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16)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清明》古诗词鉴赏2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黄庭坚《清明》原诗翻译及赏析
黄庭坚《清明》原诗翻译及赏析黄庭坚《清明》原诗翻译及赏析《清明》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在清明节时触景生情而创作的一首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黄庭坚《清明》原诗翻译及赏析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清明》北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释: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
冢:坟墓。
蛰:动物冬眠。
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
士甘焚死不公候: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
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
是:对,正确。
蓬蒿:“茼蒿”的俗称。
此指杂草。
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作者背景】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
译文: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另人哀愁的景象。
唇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
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
清明节古诗词赏析
清明节古诗词赏析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清明节这天,人们会祭祖扫墓,瞻仰墓地,悼念逝去的亲人和先贤。
而在这一天,也有很多古代文人雅士以诗词的形式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感悟。
下面将为大家赏析几首清明节相关的古诗词,感受其中的深意与美。
1.《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明时节雨水纷纷的景象。
在清明这一天,人们会祭扫墓地,扫墓归来时,往往天公不作美,飘洒细雨。
行人踏雨而行,心情忧伤,减淡了春天的喜悦。
诗中牧童指引的杏花村,也让人联想到了温暖的人间烟火。
2.《清明日妆》——陆游合欢花须满路枝,从此君王不早晚。
春风忽忆江东事,十载故人今在否?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他以合欢花来象征死亡。
合欢花盛开时,花朵均匀堆满枝头,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
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对往昔故人的怀念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他对岁月的迅速流转同样表示担忧,诗中的问题“十载故人今在否?”更是对岁月无情的揭示。
3.《春怨》——杜牧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这首诗同样出自杜牧,他以燕草、秦桑等意象来描绘春天的愁绪和离别的伤感。
燕草如碧丝是形容燕子草长得茂密,绿意盎然;而秦桑指的是桑树,稍显凄凉。
诗人把“君”的归来和“妾”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爱人归来的期盼和离别的苦楚。
4.《清明》——杜牧落纸无情负春秋,孤灯伴雪夜漫收。
九重蒙众故人去,二十三年老病头。
这首诗同样是杜牧的作品,他以文字和画面的形式表达了对往昔故人的思念和岁月的流转。
诗中的“落纸无情负春秋”形容了自己埋首写作但难以抒发内心的苦闷。
孤灯伴雪夜,更彰显了诗人的孤独与凄凉。
最后,诗人用“二十三年老病头”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时间的流逝对他的身体和精神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以上是对清明节相关的几首古诗词进行的赏析,这些诗词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往昔逝者的思念,也让人深思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清明》古诗词鉴赏
《清明》古诗词鉴赏(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清明》古诗词鉴赏《清明》古诗词鉴赏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及赏析
有关清明诗词《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一个难字没有,一个典故不用,通俗易懂,挥洒自如,毫无经营造作之痕,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广为传诵。
《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
本诗生动地描绘出清明扫墓、缅怀亲人的凄凉场景。
面对生离死别,天人永隔,怎不让人伤心肠断?《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诗文用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
对于独在异乡的游子,清明节更添孤寂、愁思,与欣欣向荣的大自然、欢愉的郊游人群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寒食城东即事》唐·王维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在本诗中,作者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思想。
全诗描绘出美丽的早春景象,交错着青春朝气的蓬勃力量和家常安宁的闲适气息,充分体现了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清明二首》唐·杜甫(一)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二)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风水春来洞庭阔,白蘋愁杀白头翁。
第一首,作者由清明景事兴感,叙写悲惨遭遇,最后以高洁自守的志向收束;第二首,着重写飘泊之感,情感挚切深痛而饱满。
清明的古诗词及赏析
清明的古诗词及赏析清明至,祭先祖。
携家人,去扫墓。
缅怀意,深情诉。
人生路,莫停步。
勤梳理,多回顾。
平常心,把握住。
柳色新,春莫负。
多保重,情如故。
接下来是小编整理给大家的清明的古诗词及赏析,文章希望大家喜欢!清明的古诗词及赏析篇1临安春雨初霁南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纱,谁让我还要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只身住在小客楼上,夜里一听到春雨淅淅沥沥,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就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
短小的纸张斜着运笔,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兴起风尘会沾污我衣的感叹,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细雨纷纷的清明时节,诗人见到路上行人悼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触景伤怀至极,冒雨赶路的诗人,雨湿衣衫,春寒料峭,想借酒消愁,抵御寒冷,便向人问路。
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酒旗飘飘,从凄迷感伤转换到鲜明生动的画面,相映成趣。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
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清明节的古诗词原文赏析(通用6篇)
清明节的古诗词原文赏析(通用6篇)清明节的古诗词原文赏析(通用6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节的古诗词原文赏析(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的古诗词原文赏析篇1《长安清明》韦庄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赏析:这首诗语言清新,诗人通过写清明节时的人事和景物,来透露出诗人对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朝野状况的失望。
首联描写自己独伤春,朝与野之人游春、赏春。
开头诗人便暗用了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的诗意,抒发别有怀抱的诗人的伤春愁绪。
诗人在春雨霏霏的阴沉灭气中,内心郁苦愁闷,更由芊芊芳草增添凄迷冷落之情。
“蚤是”、“可堪”这两个虚词,构成语意表达的递进关系,将诗人内心的凄楚表现得深长而急切。
但是,后面所描写的并不是诗人自己的情态举止,而是朝廷内外游人的赏春之乐。
颔联描写宫中清明节的风俗和游乐。
韩翃《寒食》诗有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稠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
”此诗“内官初赐清明火”句,即描写皇宫内清明节取榆柳火赏赐近臣的节俗。
一个“初”字,暗示了此时*刚定,朝廷复行旧日礼制。
“上相闲分白打钱”一句描写宫中蹴鞠游戏之乐,一个“闲”字,则交代了贵为朝廷宰相却无所作为的状态。
颈联描写宫外游春繁盛的景象。
在京师郊野的道路上,红色的骏马嘶鸣不已,游春的男子络绎不绝;在绿杨掩映的庭院中,女子们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
这里的色彩鲜艳夺目,所见所闻热闹非凡,一“乱”字、一“高”字,都尽显出晚唐时代人们沉湎在纵恣冶游的“世纪末”的狂欢之中。
尾联展现身处其间的游人的欣慰。
他们觉得如今的热闹喧闹,就像是昔年的升平风光,又可以忘却*的痛苦记忆,无所顾忌地享受眼前的快乐。
清明节的古诗赏析
清明节的古诗赏析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赏析 清明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清明承继着许多约定俗成的习惯和活动,催发着⽆数诗⼈骚客的诗情雅兴,留下了许多脍炙⼈⼝的名篇佳句。
下⾯是⼩编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赏析,欢迎⼤家参考! 清明节的古诗赏析篇1 寒⾷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清明寒⾷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杨树,尽是死⽣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归去。
赏析 寒⾷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
寒⾷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分盛⾏。
⽩居易的《寒⾷野望吟》诗描写了扫墓情形。
乌啼鹊噪昏乔⽊,清明寒⾷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杨树,尽是死⽣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归去。
”从这⾸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与清明是⼀回事。
的确,每当此时,⼀些漂泊异乡的诗⼈墨客,思乡之情油然⽽⽣。
韦庄《长安清明》诗词赏析 【原⽂】 蚤是伤春梦⾬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上相闲分⽩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映画秋千。
游⼈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赏析】 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飘飞的春天了。
蚤通早。
梦⾬,春天如丝的细⾬。
怎堪芳草青青。
可堪,意思就是不可堪,不能忍受,常修饰⽐较强烈的感情或者其它事物。
这句实际是说芳草⾮常美。
宫中把新⽕赐给⼤⾂。
古代风俗,寒⾷禁⽕,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种熄灭了。
到了清明,⼜要重新钻⽊取⽕。
唐代的皇帝于此⽇要举⾏隆重的“清明赐⽕”典礼,把新的⽕种赐给群⾂,以表⽰对⾂民的宠爱。
⼤⾂们⽆事,以蹴鞠为戏。
上相,泛指⼤⾂。
⽩打钱,玩蹴鞠游戏,优胜者受赐⾦钱,称“⽩打钱”。
⼀说⽩打钱指⽃鸡。
个⼈以为前⼀说准确。
路上骏马乱叫。
红叱拨:唐天宝中西域进汗⾎马六匹分别以红、紫、青、黄、丁⾹、桃花叱拨为名。
泛指骏马。
绿杨丛⾥,秋千上下飞舞。
画秋千:装饰美丽的秋千。
游⼈还记得以前太平时候的盛事。
韦庄是晚唐时⼈。
清明节古诗解读精选10篇
清明节古诗解读1. 清明祭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满园春色宫墙柳。
风雨送春归,飞燕惊寒食。
译文:我在江边漫步,寻找着春天的踪迹,园中春色盎然,宫墙外的柳树依依。
春风送走了春天,飞来的燕子惊起了寒食节的气氛。
赏析:诗人在清明节时节,漫步江畔,感叹春光易逝,同时寄托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春景和人们祭祖的情景,情感真挚。
2. 清明寄怀宋·陆游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声隐隐人归去,何处相思似此愁?译文:清明时节,桃花和李花争相开放,充满生机,而荒野中的坟墓却让人心生忧愁。
雷声隐隐,人们纷纷离去,何处能有如这般的相思之苦?赏析:陆游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在清明节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诗中对比了春日的生机与死亡的凄凉,情感深沉。
3. 清明忆故人元·白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的行人心情沉重。
询问酒家在哪里,牧童远远指着杏花村。
赏析:白朴以清明时节的雨景为背景,描绘了行人丧魂落魄的心情。
诗中牧童的指引,既是对行人的一种安慰,也增添了一种温馨与希望。
4. 清明感怀明·文徵明风雨清明泪满巾,望断归程思故人。
人影渐行渐远去,独留春色在心头。
译文:清明时节,风雨中泪水湿透了衣襟,望断了回家的路,思念逝去的亲人。
人影渐行渐远,只留下春色留在心头。
赏析:文徵明在诗中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无限思念,以及清明节时的孤独与凄凉。
诗中风雨和春色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忧伤。
5. 清明日忆山中旧隐唐·王维清明日,人归山,独宿空房思旧山。
风雨萧条空地僻,鸟鸣山涧响溪间。
译文:清明这一天,人们都回到山中,我独自住在空房里,思念着昔日的山居。
风雨凄凉,地处偏僻,鸟儿的鸣叫声在山涧和溪流间回响。
赏析:王维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山中旧居的怀念,以及清明节时的孤独与寂寞。
诗中风雨和鸟鸣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清明节经典诗词及赏析(通用5篇)
清明节经典诗词及赏析清明节经典诗词及赏析(通用5篇)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清明节经典诗词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明节经典诗词及赏析篇1壬戌清明作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鉴赏首联写环境氛围,暗示斗争的情况和本人的心情。
早晨飘飞的轻云到了傍晚就阴沉沉的了,在忧愁中的人全然不觉时间已进入了暮春。
前句既是写的实际的天气,又是写的内心的感触:清的力量渐渐渗透已把天下遮掩。
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的作用。
后句,点出一个“愁”字,流露郁懑和时光逝去的失落之情。
颔联用双关语对比地写眼前的现实。
“有泪”,形容花上的露珠。
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得意的“啼鸟”来比喻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
这种写法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屈原就常用香花和臭草来比喻忠与奸。
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卸,芳不得薄兮”就是这类构意的始祖了。
这样的写法,能够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
颈联感情强烈,饱含本人壮志未酬的感慨。
“徒”,“又”,将恢复理想成为空想的感伤,志士仁人白白消殒的沉痛,表达得淋漓尽致。
有“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的深沉幽愤,也有“万里悲风随邮塞,三年明月照思乡”的沉痛遗恨,慷慨悲壮而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尾联流露出失望之情。
“龙蛇”这里是借代,代指志士。
“龙蛇四海归无所”,指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本人的归宿。
“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抗本人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感。
由此,表达了反清无望的幽愤。
全诗处处写到亡国之恨和难以回天之感,这是特点时节和特定环境触发的情思;而字里行间的坚毅之情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斗志的确令人震撼。
屈大均被称为岭南诗界“三大家”之首,对近代的岭南诗风有较大的影响。
清明古诗及赏析
清明古诗及赏析清明古诗三首及赏析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清明古诗三首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清明日园林寄友人朝代:唐朝|作者:贾岛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翻译/译文今天是清明节,和几个好友在园林中小聚。
天气晴朗,春风和煦吹动着柳絮飞扬,清明乞新火后,人们的厨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饭的轻烟。
杜若开出了很长,文章想起了两位贤人。
什么时候能够命驾,在落花前饮着酒。
注释①胜:优美的②杜草:即杜若赏析/鉴赏《清明日园林寄友人》此诗是诗人在与朋友聚会园林中即兴所至,诗文大概的意思就是描述了清明时节的情景,清明这一天,诗人和几个好友一起在园林当中小聚,天气晴朗,春风和煦,柳絮随风飞扬,清明乞新火过后,人们的厨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饭的轻烟,下阙诗文表达的就是对于两位好朋友的寄语,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希望和祝愿。
通篇读下来,不难发现,欢乐的小聚会中,不免透露出了诗人朋友目前不堪的处境,略略的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无奈的心情。
二、清明呈馆中诸公朝代:明朝|作者:高启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注释1.禁垣:皇宫的围墙。
2.杏酪(lào):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lǐ)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
3.白下:南京的.别称。
4.卞侯墓:卞侯即晋朝的卞壸,他曾任尚书令,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埋葬于治城。
5.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的女子。
6.待诏:明代翰林院所设官职,主管文件奏疏。
7.京华:即京都。
评析本诗写帝都清明节光景透露出思乡的一缕深情。
微婉从容,接近盛唐一些诗人的风格。
三、清明即事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清明节的优秀诗词赏析
清明节的优秀诗词赏析清明节的优秀诗词赏析1《清明日对酒》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赏析:“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两句是远景,一句写物景,一句写人景。
据此,我们不妨这样想,诗人在清明节这一天来祭扫,未到坟茔聚集之地,即以目睹此景,因墓地往往在深处,怕妨路径,故一眼必是望到远景。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南北山头多墓田”,“南北”当是虚指,意即四面八方。
是不是就可以解成“四面八方的山头上有很多墓田”了呢?难道我们竟没有体会出诗人说这句话时无限悲凉的口吻吗:“四面八方的山头上竟然有这么多的墓田,”这样解就丰满得多了。
下面人景也就很是顺理成章了,墓地多,自然来祭扫的人也就多了:“清明祭扫各纷然”。
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各”指每家祭扫每家的毫不相干,“纷然”则指人数众多。
那么既然人数众多,何以“各人自扫门前雪”呢?难道不会出现相互帮助、相互劝慰的场景吗?须知道,人们一般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互不搭腔,就是已经痛苦难过到了极致,以致习惯成自然,各自心知肚明,无需多言。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两句,诗人走上前去,镜头拉近,细节刻画物景与人景:“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字面上很好说,就是说冥纸成灰,灰飞漫天,好似白色的蝴蝶;相思成泪,泪滴成血,仿佛红色的杜鹃。
可为什么要以纸灰作蝴蝶,泪血作杜鹃,而不是旁的什么?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美丽的神话中有庄周化蝶、杜鹃啼血的范式。
那么就清楚了:原来蝴蝶是沟通阴阳二界的使者啊,冥纸当然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同样的,相思要怎么样来表达才最恳切,总不至于老是“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一类的吧,这样就浅薄了。
“我”要告诉阴间的人,“我们”想你想得都把眼泪哭干了,现在啼出来的是血啊!这种震撼力,实在是难以言表的。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承接上句,依照时间发展续写诗人的所见所想:“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节的优秀古诗词赏析
【篇一】清明节的优秀古诗词赏析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赏析:这是一首写于清明时节的爱情诗。
苏轼19岁与王弗结婚,夫妻琴瑟调和,恩恩爱爱。
没想到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
妻故十年后,在密州做官的苏轼在清明时节梦见了亡妻。
生者与死者虽然幽冥永隔,却“不思量,自难忘”。
特别是梦中夫妻相顾无言的情景,令人感动。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赏析: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擅长用描写来渲染氛围,那随风而吹的纸钱,那一座座古墓,都给人萧杀之感,也让人顿生幽古之情。
棠梨白杨本是风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里,“尽是生死离别处”,道出了人生之无常。
《寒食上冢》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赏析:这是作者上坟时的感受。
重点渲染上坟的路上那凄凉之景。
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桥,都给人无依无助的感觉。
所以“只愁余”。
【篇二】清明节的优秀古诗词赏析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析: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
虽然无论智愚高低,
最后都是篷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这正如当代人所说,无论你作官还是为民,最后都要回到同一个点:老去。
只是生命的过程并不一样。
作者这首清明诗,立意就深刻了很多,不仅仅是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与其他写清明的诗作不同,这首诗明显地赋予了政治色彩。
唐代于清明前在宫中赐大臣们清明烛火,于是,那些蜡烛之火燃起的烟雾笼罩了宫殿,并四散开去,巧妙地讽刺了特权及权贵之多。
《闾门即事》
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
赏析: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无新烟,说明四处都在凭吊亡人,那燃烧纸钱的烟分明是去岁的,年年依旧,思念依旧。
特别是“试上”一词,把作者不敢窥望凄凉之景的心情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篇三】清明节的优秀古诗词赏析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品赏析: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
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
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
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
诗人希冀借酒消愁。
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
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