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国传统建筑及园林的理解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意义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这些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一、飞檐翘角的屋檐:展示华夏儿女的聪明才智和审美追求中国传统建筑的屋檐采用飞檐翘角的形式,这一设计不仅具备实用性,还起到了装饰和点缀的作用。

屋檐呈斜角,使得屋顶看起来更加宏伟壮观,同时也能起到防风遮阳的作用。

这种屋檐的设计不仅显示出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体现,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二、朱红色和琉璃瓦的搭配:象征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朱红色和琉璃瓦的搭配。

朱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颜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

而琉璃瓦则是中国特有的建筑材料,色彩多样,耀眼夺目。

这种搭配不仅使建筑外观华丽而富有特色,更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三、对称式的布局与空间的巧妙设计:展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生活观念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对称式的布局和空间的巧妙设计。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于“天人合一”和“和而不同”的理念。

对称式的布局代表着阴阳平衡和和谐统一的观念,而空间设计则注重以人为本,追求舒适和宜居。

这种设计风格不仅营造出美观和谐的空间氛围,更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四、园林式的建筑布局: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中国传统建筑的园林布局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以人为本,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一体。

园林式的建筑不仅将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还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

这种布局方式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并倡导人们以和谐态度与自然相处。

五、雕梁画栋的装饰艺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学传统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常常运用雕梁画栋的方式进行装饰。

这一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重视。

雕梁画栋以其细腻精美的图案和精湛的技艺,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美学传统。

古建筑观后感

古建筑观后感

学习中国传统建筑的感想一、传统建筑类型我国传统建筑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

其中宫殿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我国古代中国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历代帝王为了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和维护其统治的威严,往往大兴土木,营建各种宫室殿堂。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兴建的阿房宫,就已达到惊人的规模。

西汉初年修建的未央宫,宫城周围达8900米。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数奢华的宫殿多随着岁月而去,如今保存下来的宫殿实为珍稀。

说到宫殿,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故宫,因为它是当今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

整个故宫规模宏大,极为壮观。

故宫中有乾清门,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前有太和门,两侧有文华殿和武英殿两组宫殿。

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故宫的这种总体布局,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的制度。

而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更是突出地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故宫宏伟壮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我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目甚多,多集中在江南一代,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

苏州地理环境极佳,文化氛围浓厚,山明水秀,物质丰裕,为园林的塑造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园林内多以假山,花草树木,亭廊楼阁,水池和漏窗为主要景物,是集绘画、雕刻、山池和园艺于一身的综合体。

我国古代能将天地山水与人心才情兼收并蓄、融于一体的非园林莫属,所以我国古代园林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首先,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二、传统建筑特征1、守成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和古代文化差不多是同步发展的,有着极久的历史,极稳定的系统。

而西方建筑变幻不断,风格各异,与中国建筑风格成鲜明的对比。

“祖宗之法不可变”,是中国古人行为的准则。

尊重祖宗,恪守祖制的思想。

中国传统园林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园林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园林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它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艺术表达形式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中国传统园林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核心,通过极富创意的景观布局和建筑风格,将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独特的空间美和精神环境。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园林的天人合一理念进行探讨。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深受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追求人类与自然的一体化。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通过对山水、植物和建筑等元素的精心布局,营造出一个完美的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

二、园林布局中的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园林的天人合一体现在其极富创造力的布局中。

园林以山水为主题,以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为构成要素,通过精巧的布局和设计,创造出一种天然美和人造美的完美结合。

园林中的景点和建筑也采用了曲线、回廊、迂回等手法,使得整个园林产生连续、意境丰富的空间效果。

三、景点与人的和谐共生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景点的设计和布局考虑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身体感受,使得游客在其中可以感受到与自然的连结。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观赏和休憩需求。

同时,园林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如水池的倒影、风吹树叶的声音等等,使人与自然相互交融,达到身、心、灵的和谐。

四、园林与精神环境的融合中国传统园林不仅是一种物质空间的构建,更是人类精神追求的抒发。

它以抽象的方式传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园林景观和建筑的布局,表达出人们对自然、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理解和感悟。

园林中的诗文、题刻等文化景观,更是加强了人们与景物之间的情感联系,使人在园林中得到精神的满足和享受。

五、天人合一与现代园林设计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园林设计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理念和风格。

然而,中国传统园林的天人合一思想仍然对现代园林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现代园林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打造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协调共生,借鉴传统园林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使现代园林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和精神追求的需求。

中国传统建筑古代宫殿与园林的设计

中国传统建筑古代宫殿与园林的设计

中国传统建筑古代宫殿与园林的设计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古代宫殿与园林更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

在中国古代,宫殿与园林的设计非常注重平衡、和谐与美感,旨在创造一个理想的居住和游览环境。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古代宫殿与园林的设计特点,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古代宫殿是中国帝王的居住与执政场所,其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尊王毕恭的文化价值观。

宫殿整体布局通常是以规划、对称和对景为特点。

例如,紫禁城是中国皇宫建筑的典范,它坐落在北京中轴线上,整体布局以南北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彰显皇宫的尊贵与权威。

宫殿内部的寝殿、朝堂等功能区划分清晰,格调高雅,精雕细琢的木质结构与壁画装饰,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独特造型美。

园林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被视为人工创造的自然景观,使人们能够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放松。

中国的园林设计注重“舍得”和“删繁就简”两项原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淡泊和审美素养。

古代园林通常采用人工造山、修建水池等手法,创造了独特的山水画面和雅致的水景。

例如,《孟子·滕文公下》中提到的孟子整修的“梁园”,以山峦和水流勾勒出幽深而富有禅意的场景,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倾慕。

中国传统建筑古代宫殿与园林的设计理念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它们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醒人们要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各种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景观,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

借鉴古代宫殿与园林的设计理念,我们应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其次,古代宫殿与园林所展现的精细工艺与文化内涵也对现代建筑设计有所启示。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注重创新和功能性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

例如,在设计现代宫殿或办公楼时,可以运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元素,如琉璃瓦、螺钿等,让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具有文化底蕴。

对中国园林的认识1

对中国园林的认识1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

而且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它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1990年,中国的风景名胜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自1994年起,中国承德的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这进一步说明中国传统园林具有令人折服的艺术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唯一性。

它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风流千载。

中国古代神话中把西王母居住的“瑶池”和黄帝所居的“悬圃”都描绘成景色优美的花园。

青山碧水,这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环境。

据古文字记载,中国奴隶制的后期殷周出现了方圆数十里的皇家园林--囿,这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雏形。

秦汉时期,则产生了气势更加宏伟、占地面积达数百里、通过在自然山水环境中布置大量离宫别馆而形成的山水宫苑。

魏晋时期,儒、释、道的思想,导致园林化的寺庙一一寺庙园林的产生,而此时朴素的山水诗、山水画带动了文人士大夫园林的发展。

唐宋时代,山水诗、山水画的水平处于巅峰状态,因此写意山水园就应运而生。

到了明清时代,写意山水园的发展达到高潮,造园艺术更加趋于成熟、完美。

这时,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士大夫,都在园林中追求着更真实的生命体验,寄托进了更多的审美情怀与社会理念。

这就使中国园林带有了强烈的象征特色。

这种象征特色首先表现在园林和园中景点的命名上。

中国园林的名称并不直接与园主的名称相关,而更多地是与园主的人格理想相关。

北京颐和园的前身叫清漪园。

1886年重修后,西太后取意“颐养冲和”改用现名。

园林之美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与意义

园林之美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与意义

园林之美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与意义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这些古老而优雅的园林不仅令人陶醉于自然之美,更展现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本文将探讨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一、中国园林艺术的历史渊源中国园林艺术起源于远古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早在先秦时期,园林就作为君主的居住场所和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出现。

这些园林通过山水的运用,营造了富有禅意的景观,强调了与自然的融合。

在隋唐时期,中国园林艺术进一步发展,大型皇家园林如洛阳牡丹园和长安华清池成为了当时社交文化活动的中心。

园林设计注重对空间的布局和结构的协调,以及与建筑、雕塑等元素的完美结合。

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迎来了巅峰时期。

苏州园林以其小巧玲珑、富有诗意的设计而闻名,被誉为“园林之城”。

这些园林以水为中心,植被丰富,构建了独特的空间感和意境,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中国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1.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中国园林艺术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相互融合。

通过山、水、建筑等元素的精心安排,园林打造出一幅自然而有序的画卷。

园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将人为的建筑与景观完美融合,使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自然之美。

2. 空间布局的和谐平衡中国园林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空间布局的和谐平衡。

园林设计师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划分空间,使整个园林在有限的场地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观。

同时,通过摆放山石、树木和花草等元素,打造出变化万千的景致,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

3. 意境的诗意与哲思中国园林艺术强调景观背后的意境与情趣。

园林通过布置亭台楼阁、廊桥流水等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诗意和浪漫的氛围。

同时,在园林中隐喻着哲理与人生道理,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观赏园林成为一种身心灵的享受,传递着美的价值观和人生智慧。

三、中国园林艺术的意义1. 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特点与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特点与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特点与文化内涵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观的追求与表达,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中国园林艺术强调自然与人的融合。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师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念,即将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人文的温馨。

这种融合体现在园林的布局、建筑的选择和植被的安排上。

例如,园林中常常有水池、假山、亭台楼阁等人工建筑,它们与自然的湖泊、山峦、树木相互映衬,形成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画面。

其次,中国园林艺术注重意境的营造。

中国人认为园林不仅仅是一个景观,更是一种意境的表达。

通过布局、造景和装饰等手法,园林艺术家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

这种意境的营造常常通过隐喻、象征和比喻等手法来实现。

例如,园林中常常有假山,它们被设计成山水画中的山峦,使人们在其中仿佛置身于绘画之中,感受到山水之美。

此外,中国园林艺术强调空间的层次感和变化性。

中国园林常常通过错落有致的布局和不同尺度的空间划分来营造一种层次分明的效果。

这种层次感使人们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有不同的视觉和心理体验,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和深度。

同时,中国园林艺术也注重空间的变化性,即通过不同的季节、天气和时间的变化,使园林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和氛围,使人们在不同的时刻体验到不同的美。

最后,中国园林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审美追求,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园林中常常有文人雅士的诗词、书画和雕塑等艺术作品,它们与园林的自然景观相互交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同时,园林中的建筑、植被和水池等元素也反映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

例如,园林中常常有亭台楼阁,它们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园林中常常有竹子和松树等植被,它们象征着中国人对坚韧和长寿的向往。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分析解读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分析解读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分析解读201401040128 吴小燕我们采用西方理性范畴的思维方式用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传统造园的手法,《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一本论述论述古典造园手法的传书。

大量的插图是构成本书的结构骨架,它用构图原理的一般法则给造园手法以科学的解释,一方面可以印证构图原理的适应度,同时反过来可以丰富补充构图原理的结论。

造园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之中虽然有起伏和曲折,但是总得来说是由粗陋而发展到精巧,由不成熟而趋向于成熟。

本书以建筑的历史沿革展开介绍,结合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详细的分析了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鼎盛自然会难以避免奢华之风盛行,唐朝作为历史上最具盛名的鼎盛时代,古代建筑的使用价值全然是统治者的威严和王权的体现,唐王朝宫殿自是奢华至极,太极宫里面的太极殿太液池里面的仙山蓬莱都充分的展现了唐朝对生活居所极高的要求堪比仙人。

自古文人多造园,所以文化对于古典建筑的影响不可小觑,魏晋时期诗人笔下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充分映射出这一时期受玄学影响,立寺成风。

建筑风格在历史上自是别具一格。

第二章主要是对园林建筑的的分布做一个详细的解说,古典建筑或者园林主要是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物质文化需求同时他紧紧围绕着政治经济,不同朝代政治文化中心全然不同,所以分布截然不同下图是主要分布的的位置第三章放眼全世界的园林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分析了古今园林的共同点,西方的美学理性思想影响下的几何园林和中国自然山水文学影响下的园林构成了两大系统园林,即为两种哲理、两条路子。

西方崇尚几何对称美,书中列出了凡尔赛宫花园是欧洲典型的重人工轻自然的审美趣味,阿尔罕布拉宫的矩形图案美,·泰姬陵对称棋盘布局;咱们的传统虽然大多采用对称和四合院格局但是园林建筑却变幻无穷,不受任何形式的拘束故宫和承德离宫都是严整和自然两种手法其后根据人类活动分析法对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做了明确分类,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形成为家园两个概念中国传统观念里面的家园概念是先有家后有园所以我国园林往往以庭院为中心,而西方园林中外部空间作为室内空间的延伸和补充往往以建筑为中心下面图片对空间有一个明确的解说比和分析,让我们对庭、院、园、苑囿有了明确的认识。

优秀参观古建筑心得体会

优秀参观古建筑心得体会

优秀参观古建筑心得体会优秀参观古建筑心得体会1古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在参观古建筑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古建筑的壮丽和宏伟,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古人智慧和卓越的建筑技术。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经历,谈一谈我参观古建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古建筑的壮丽与庄重。

当我踏入古建筑的门槛,第一眼看到的是宏伟的建筑体量和气势磅礴的外观。

无论是寺庙、宫殿,还是城墙、园林,都能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寺庙的塔楼高耸入云,宫殿的宫墙雄伟壮观,让人不禁想入其中,一探其中的奥秘。

在古建筑的建筑过程中,古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创造出了这些壮丽的建筑,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第二段:古建筑的建筑材料和结构。

古建筑的建筑材料和结构也是令人佩服的地方。

在参观古建筑的过程中,我发现古人用了许多具有独特特点的建筑材料,如青石、红砖、木柱等。

这些建筑材料不仅能够经受多年风吹日晒的考验,还能保持古建筑的原貌。

古建筑的结构也非常独特,如飞檐翘角、木结构等,都显示出古建筑的独特风格和技术。

这些材料和结构体现了古人建筑技术和智慧,也是古建筑得以保留至今的重要因素。

第三段:古建筑的文化内涵。

古建筑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参观古建筑,我深入了解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古建筑中的雕刻、绘画和文化符号,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寓意,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观。

比如,寺庙中的佛像和壁画,宫殿中的龙凤和花纹,都充满了神秘和艺术的氛围,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四段: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

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于保护和传承古建筑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在参观古建筑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古建筑已经出现了损坏和破旧的情况。

这让我深感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加大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力度,让后代能够继续欣赏到古建筑的美丽和魅力。

第五段:对古建筑的思考与反思。

参观古建筑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建筑技术,更让我对现代建筑有了全新的思考。

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识

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识

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识何为建筑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钢筋硂,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窑洞,水塔,寺庙等等。

广义上来讲,景观,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更广义地讲,动物有意识建造的巢穴也可算作建筑。

传统建筑传统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在理与情方面的认同和共识,属于文化范畴。

传统系指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总体决定传统建筑的基本形态,传统建筑也从一定的角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形态,两者是不可分的。

因而,传统的特点是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

中国传统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

我国的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

中国传统的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

西哲有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

而我们就可以自豪的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木材的史书。

我的认识1.传统建筑的范畴一、围院的平面空间西方的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

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

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空间。

其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作为过度空间,富有生活气息。

院周围建筑互不独立,相互联系。

但合院建筑不是群体,而只是“一座”建筑。

从四合院住宅到万里长城虽然空间层次不同,但都属于一样的空间形态——即内向的外封闭的空间形态,共同体现或服务于一个社会系统。

国,古为城的广称,即政治机构、军事实力及绝大部分的民众生息,都在一城之中。

城外是自然广川,可以村居结庐,造别业,但它不是独立的。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分析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分析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综合运用各种元素赋予物质空间以诗情画意,从而把人们凭感官可以感觉到的物质空间升华成为可以对人的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

接下来就和店铺一起来谈谈关于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欢迎阅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随着景观园林的专业课的陆续开课,我对景观园林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最近一些日子一直在恶补自己在景观园林方面知识的缺乏。

虽然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学科“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在美国哈佛大学由小奥姆斯特德创立,但是在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人们很早就认识到环境美化的重要性了。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在19岁时候写的诗,诗中提到的桃花源则是源自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可见,古时候人们就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意而产生了对于理想的地方——天堂的向往。

对于天堂的向往直接启发了人们创造人间天堂的意愿——造园艺术的萌生。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反映了人们的理想、情感和憧憬。

如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便是因为苏杭地区有代表着中国园林主要特色的江南私家园林。

故我们可以给园林下一个定义——园林是人们对美好的场所的现实追求。

而中国古典园林表达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审美观,更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内涵的综合性艺术。

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一书中是这样界定中国古典园林的,“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则是陈从周先生引自于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于《园冶》一书,它很好地概况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追求——虽然是人工建造的,但追求的却是自然天成的!如代表着皇家园林的颐和园、公共园林的杭州西湖、私家园林的余荫山房等无不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思想!小结:1.中国古典园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场所的一种追求。

2.“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特色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特色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特色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建筑、园艺、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元素。

它以自然为基础,注重环境与人的和谐统一,追求意境上的美感。

本文将从设计特点、空间布局、材料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设计特点1. 人文关怀: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注重人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在空间设计中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它追求舒适、宜人的环境,创造出让人身心愉悦的氛围。

2. 复合式布局:传统园林建筑通常以庭院为基本单位,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空间布局。

不同的庭院通过连廊、走廊等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3. 四季景观: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注重四季景观的变化,通过植物的选择和布置,以及景点的设定,展现出不同季节的美景。

春天的花朵、夏天的绿草、秋天的红叶、冬天的白雪,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韵味。

4. 神秘主义色彩: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常常带有神秘、超凡脱俗的色彩。

通过建筑的布局、雕塑的运用以及陈设品的选择,创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超越日常生活的美好。

二、空间布局传统园林建筑的空间布局着重于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并通过景观元素将这些区域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1. 庭院空间:传统园林建筑通常由多个庭院组成,每个庭院都具有独特的设计和功能。

庭院之间通过廊桥、走廊等连通,形成大小不一、布局错落的庭院群。

每个庭院都营造出不同的景致,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美感。

2. 水景元素:水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

池塘、流水、水榭等都被巧妙地融入园林设计中,为整个空间增添了一份灵动和生机。

水景元素也与庭院的布局相呼应,让人在漫步园林之中感受到水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 层次感:传统园林建筑中的空间布局注重层次感的营造。

通过设置高低错落的台阶、高墙、山石等,形成舞台般的效果,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观赏的角度和视野。

层次感的存在使整个园林空间更加丰富多样,让人在其中有更多的发现和惊喜。

三、材料运用1. 木材:传统园林建筑常常采用优质的木材进行建造。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一种独特的美学思想,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自然、生命和文化的协调统一,是一种高度精致的艺术形式。

它的美学思想从江南水乡和皇家园林中得到了最好的展现。

这篇文章将讨论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其设计原则和特征。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人造山水”的艺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它的设计目的是创造一个有机的空间,使人们能够沉浸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同时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气息。

它强调物体间的关系,注重优美的比例和平衡,追求高度的精致和完美。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设计原则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设计原则是整体性、隐晦性、稳定性、序列性和随机性。

其中整体性是最重要的原则,它要求园林整体呈现出和谐、统一的感觉。

隐晦性则要求设计者应该用隐喻之法,让景物有一种更加含蓄的美感。

稳定性是因为它要求设计者在其的结构和物品上进行平衡处理,使其不会失去美感。

序列性要求设计者在设计园林时要控制景物的顺序和排列,让园林整体呈现出一种节奏感。

随机性则要求设计者在园林设计中加入一些随机元素。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特征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以环境为根基,以山水为灵魂的艺术,它的特征是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时光静止的感觉、汲取气息的感觉和增长涵养的感觉。

1、环境为根基: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强调以环境为根基,园林应该根据自然地形、周围的环境和人类文化等考虑,以最小的干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环境的特点和效益。

比如说,园林应该尽量保持原来自然地形的特色,保留自然景观和植被,不能人为地对自然环境进行干扰和破坏。

2、以山水为灵魂: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中,山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被视为园林的灵魂。

中国画同样是如此,它也强调以山水为灵感。

园林中的山水构建成类似于中国画的意境,营造了一种神秘、优美的文化氛围。

3、让人们感受到时光静止的感觉: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强调让人们感受到时光静止的感觉,这种感觉主要来自于环境的安静、和谐和平静。

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中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历经千年沉淀下来的建筑和园林,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体现。

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

一、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珍品之一。

它不仅是建筑与文化艺术的综合体,还与中国古代文明同源。

传统建筑的特点是造型优美、材料讲究、装饰繁复,以及讲究格局、占卜和风水。

1.造型优美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优美,主要体现在建筑的规模和形状上。

古代中国建筑大都重视“大”、“高”、“重”,建筑规模宏大、高大精致,富于变化。

同时,建筑的形状也是多样化的,常见的包括四合院、歇山式、悬山式、攸式、庑殿式等。

2.材料讲究古代中国建筑材料的选用,非常讲究。

常见的材料有木材、石材、土坯、灰泥等。

其中,木结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木结构建筑在抗震和保温方面都具有很好的特性。

3.装饰繁复传统建筑的装饰手法讲究色彩、纹样和造型,常见的装饰有彩画、砖雕、石雕、木雕、壁画等。

这些装饰在建筑上的运用,不仅使建筑更加美观,更是向人们传递了丰富的文化信息。

4.讲究格局和风水格局和风水是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十分注重的方面。

传统建筑的格局常常与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人文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风水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对建筑的选址、方向和布局都有严格的要求。

二、园林艺术中国传统园林是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瑰宝之一。

传统园林主要有四大特点:即注重空间层次感、重视景点设置、建筑和园林相融合、强调意境和修养。

1.空间层次感传统园林的空间层次感主要体现在布局和景点设置上。

一个好的园林,需要从大局出发,先规划园林的整体格局,再根据景观特点设置不同层次的景点。

传统园林往往采用“东、西、南、北、中五向式布局”,即一个主楼或亭台,四周配上花草树木。

2.重视景点设置景点是传统园林的灵魂所在。

中国传统建筑的环境观及现代园林应用探讨

中国传统建筑的环境观及现代园林应用探讨

中国传统建筑的环境观及现代园林应用探讨摘要:建筑从属于环境,建筑要充分考虑基地环境的影响,只有通过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使建筑获得完美的造型。

本文论述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的典型特征,结合实例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现代园林建筑1中国传统建筑的环境观纵观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农耕的社会生活基础,是一种农业社会类型特质的文化。

因此,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讨论的话题,也是中国古代各个学派普遍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从而产生并发展出源远流长而影响深刻的环境观。

建筑是人为创造的且为人服务的居住环境。

透过中国传统建筑,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建筑的环境观是对“天人合一”的环境理想的追求和对风水学所追求的环境模式的奉行。

1.1天人合一与传统建筑“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源远流长,源自三代,下迄明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观念。

其基本内涵是:从“天人一物,初无间隔”的基本点出发,探究天地自然界发展变化的特点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共济的一般规律。

一般认为,“天”指大自然,而“人”即指人类。

“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合一、和谐。

强调人与自然不是敌对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同时,作为一种精神,“天人合一”观念深入于中国文化的脊髓,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最高的人生境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至深至远。

“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类型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宫殿、宗庙、公府、馆榭、离宫、地下宫室、祠、坛、警鼓台、舞台、观景楼阁等。

虽然它们的种类和使用功能不相同,但始终流露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这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建筑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园林艺术与建筑文化

中国园林艺术与建筑文化

中国园林艺术与建筑文化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建筑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园林艺术是指通过人工设计和布置的形式,将自然环境和人工景观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艺术效果的艺术形式。

这种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环境的独特感悟和审美品味,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荣共享的生态理念。

中国园林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而其表现形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变化。

从最初的皇家园林到民间私家园林的兴盛,再到现代城市公园和旅游景点的建设,中国园林艺术不断地演化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式园林。

而中国建筑文化也是非常悠久的。

中国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从最早的地下室和草屋到现代高楼大厦,中国建筑文化经历了漫长而精彩的历程,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讲究四合院式建筑,以及艺术性系统结构。

建筑以方为主,窗门上墨妙,色彩丰富而柔和。

传统中国建筑注重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融合,与中国园林艺术的理念相契合。

古代中国的建筑和园林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文化艺术形态。

中国园林艺术的形成和演变与中国人的生存环境和精神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人崇尚自然,追求和谐、平衡和统一。

这种追求体现在园林艺术中,使中国园林艺术不仅具有观赏性和审美价值,也承载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职责。

同时,中国园林艺术和中国建筑文化也赋予了建筑的文化内涵。

建筑物不仅是供人居住和劳动的场所,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建筑物的形式、功能和造型都反映出当时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

传统中国建筑在设计上注重原则、比例和风格的严格规范,同时也表现出中国古人对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感悟。

园林艺术和建筑文化的结合,使中国建筑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文化韵味。

中国建筑中的庭院、廊道、琉瓦和山水等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

中国园林艺术也为中国建筑增加了许多细致入微的装饰,如雕刻、漆画、织锦和陶瓷等艺术形式,使得中国建筑在外观和内涵上都有了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点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现了传统建筑技艺的精湛,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独特认知。

传统建筑风格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其特点凸显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结构体系、装饰艺术以及环境融合等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

一、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有着丰富多样的风格,其中最为典型的有宫殿式建筑、庭院式建筑和园林式建筑。

宫殿式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它追求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建筑形式。

庭院式建筑强调私密性与家庭生活的融合,以故宫的后院为典型代表。

园林式建筑则注重景观的塑造与人与自然的和谐,以苏州园林为典型代表。

这些不同的风格代表了中国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社会发展的变化。

二、结构体系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非常独特,主要包括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

榫卯结构是指利用榫、卯、楣、柱等零部件的相互咬合和连接,使建筑构件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种结构形式不仅能有效地承受外力,还能使建筑整体更加稳固。

斗拱结构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创造,它以横梁和斗拱的相互支撑来构建建筑的大跨度空间,同时也能起到分散荷载的作用。

这种独特的结构体系在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其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三、装饰艺术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堪称精致独特。

其中,彩绘、雕刻和窗棂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手法。

彩绘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成为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绘制壁画、彩灯等。

雕刻则常见于建筑的梁柱、门窗等部位,以其精细的工艺和富有艺术感的造型给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窗棂则是传统建筑中的一大特色,它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精致的制作工艺,成为建筑的亮点之一。

四、环境融合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建筑的布局常以园林、山水为背景,有意将自然景观纳入建筑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格局。

同时,传统建筑还注重采光、通风等环境因素的考虑,以确保建筑内部的舒适性与健康性。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及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及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及形式1.特点:(1)自然融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注重自然与人工景观的和谐融合。

通过山石、水池、花木等自然元素的布置,营造出山水、林木、田园等各种自然景观,使人们感受到回归自然的情趣。

(2)神秘隐蔽: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常采用曲径通幽、蜿蜒曲折的布局,设计出一些迷宫般的景点。

游人在其中穿行,时而触景生情,时而惊喜不已,体验到了独特的游园乐趣。

(3)寓意深远: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常以文化和艺术寓意为主题,通过建筑、雕塑、题刻等手法,表达对自然、人生、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同时也经常引用诗词、书画等传统文化元素,寄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拓展空间: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有限的空间中,常通过独特的设计手法,如偷窥、倒影、窗棂留白等,使游人的视觉空间得到拓展,感受到虚实与立体的变化,以及时间与空间的转换。

(5)小品精致: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小品形式丰富多样,如亭、台、榭、楼、轩、阁等。

这些小品以其独特的形态、精细的雕刻和精致的装饰,展现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美和独特之处。

2.形式:(1)山水: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常以山水为主题,通过山水互映和造景手法,营造出宛如山水画卷的景观。

山峦起伏、水池曲折,水流环绕山岛,使人们沉浸在虚幻的自然美景之中。

(2)花园: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花园注重花草的种植和布置。

不同种类的花卉在园林中相互映衬,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花海,给游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和享受。

(3)水景:水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不可或缺的元素。

通过修建湖泊、池塘、喷泉等水景,营造出清澈见底的水质和流动的水面,给园林增添了一片和谐的水墨世界。

(4)建筑: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建筑物以亭、台、榭、楼、轩、阁等为主,形式多样。

建筑常常辅以彩绘、雕刻和装饰,展示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

(5)林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林木是重要的景观构成之一、各种树木和花木的种植和配搭,以及树木的修剪和造型,使得园林中的林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观。

中国传统建筑读后感

中国传统建筑读后感

中国传统建筑读后感中国传统建筑啊,就像一部厚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而且这些故事还特别有意思。

以前我对传统建筑的印象就停留在故宫啊、四合院这些比较出名的。

读了相关的书籍之后,才发现自己那点儿认识简直就是沧海一粟。

咱先说说这故宫吧,那可是传统建筑里的超级大明星。

走进故宫,就像走进了一个巨大的时间胶囊,把明清时期的辉煌都给封印在里面了。

那些红墙黄瓦的宫殿,一栋栋排列得规规矩矩的,就像一个个严肃的老臣在朝堂上站着,大气又庄重。

每一根柱子、每一片瓦,感觉都在诉说着当年皇帝老儿的那些事儿,什么登基大典啦,后宫的小八卦啦(当然这是我自己瞎琢磨的)。

再看看四合院,那可就是民间传统建筑的代表了。

四合院就像一个大家庭的温暖怀抱,四面的房子围着中间一个小院子。

小时候看电视剧里那种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住在四合院里,感觉特别温馨。

夏天的时候,在院子里摆个小桌子,一家人坐在那儿吃西瓜、唠家常,这画面想想就很美好。

而且四合院的布局很有讲究,正房给长辈住,厢房给晚辈住,这体现的可是咱中国传统的长幼有序呢。

我还发现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注重与自然的和谐。

不像现在有些高楼大厦,孤零零地杵在那儿,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传统建筑讲究个依山傍水,就像苏州的园林。

那些园林里,有假山、有池塘、有亭子,每一处景致都像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设计师就像一个神奇的画家,巧妙地把建筑融入到自然当中,让你在园林里走的时候,一会儿觉得自己是在山林间漫步,一会儿又像是在水上泛舟,妙不可言。

从建筑材料上也能看出古人的智慧。

木头、砖头、石头这些普通的东西,到了他们手里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木头上那些精美的雕刻,什么花鸟鱼虫、神话故事,都栩栩如生的。

一块普通的砖头,也能砌出各种花样,斗拱结构就是个特别厉害的发明。

它不仅让建筑看起来更美观,还能起到支撑和减震的作用,老祖宗的智慧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过呢,现在很多传统建筑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因为城市的发展被拆掉了,真是太可惜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中国传统建筑及园林的理解
15年前,我进入了一个连好一点的中学都不如的所谓大学,学建筑学。

我没有成为一个建筑师,毕业以后直接投身房地产开发,去了海南。

工作十几年来,再也没有做过设计。

近来却不知怎的,又对建筑学产生兴趣,不是拿他当专业,就像喜欢古典诗词一样喜欢,作为一种爱好吧。

这一段因为在工作中要委托做一个唐代庙宇附近的项目的规划设计(旁边还有一个近代的欧式建筑!),以及我看的一些杂志、论坛上的文章刺激,使我对开始考虑中国传统建筑对现在的意义以及如何继承的问题。

上个月去南京开会,会址所在的那个宾馆里面,有模仿的江南园林风格庭院,散步其中,也想了一些,写在下边,就教大方。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不管什么功能,都用一个形式来包容。

无论庙宇、朝堂、官府、商业、客栈、民居、祠堂,各类别之间功能差别如此之大,但是都是在以四合院为基础的院落房屋中展开,确切地说,在木制梁柱支撑的长方形的较小空间内展开。

不像西方,民居、教堂、宫殿、城堡迥然不同。

这是什么原因呢?有技术的原因、材料的原因、气候的原因等等,但是我想最主要的还是文化的原因。

安藤的建筑即使不采用日本传统建筑的符号和语言,也流露出浓郁的日本味道,论者说是日本文化中的“禅”味,透过混凝土、光线和形体等表达出来。

那么中国的建筑灵魂是什么呢?我称之为“道”。

这个“道”,是一种深深沉浸在中国人骨子里面的东西,不仅仅是儒家或者道家所言的道。

我的功力不够,不能确切地描述。

我想是一种对自然、世界、命运的规律的敬畏和谦恭吧。

在建筑形式上,我们愿意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群体的一部分,大地的一部分,谦和地铺展开来。

建筑师104期漆山的文章认为我国传统建筑是线的构成,而且强调水平线。

我想这只是表象,核心观念是中国人不喜欢在竖向做出突破,不喜欢强调自我,而是愿意把自己融合在自然和群体中,横向铺展(即便外来文化带来的塔,也并不突兀——融入院落山势并强调水平线——这个也是漆山的观点)。

在空间上,我们愿意以不变应万变,强调适应性,一个房间,可以是书房、卧室、仓库、会客室,完全不需要改变,改变的是人,和人在其中的活动。

表达了对即便是自己创造的房屋的谦恭。

我们对功能的区别更多的是文字和标志,比如匾额,比如色彩与形制。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个无,不仅是空间的无,更多的,也许是功能的无吧?我们的建筑就是“凿户牖”。

在组合方面,我们谨小慎微地把自己围起来,用一个小门与外界沟通,在院子里面,我们可以疏狂,可以严谨,可以辉煌,可以破落。

而外边,门墙之上只能显露一角,却把院子里的一切放大。

在园林上,我们是低视角的,自我沉溺的,内求的,人的尺度,模仿和美化自然,西方则是俯视的,自我标榜的,外显的,神的尺度,改造和控制自然。

谦恭其实来自一种世事洞明的平和,不骄不躁,中庸。

我们认为强调自我表现、炫耀功绩、改造世界配合自己等等,是可笑和幼稚的。

不强调自我从更高的高度表达了我们的自信。

在相反的方向,对自我的内心,对私有的领地,我们却不惮于孜孜以求地雕琢。

我们的文化的核心是“求诸己”,我们的伟人是苦苦自我思索的文化的圣人,而不
是东西驰骋的武力的英雄。

所以我们在自己的空间,雕梁画栋,勾心斗角,月亮门与花窗棂,回廊与拱桥,即便是粉墙,一定要有花影竹声装点。

即便是水面,一定要有奇石曲桥勾勒。

与西方人相比,我们的建筑更多的意义是装饰而不是改造。

那么在今天,传统精髓有什么意义呢?我的想法可能更加业余的不值一哂了。

在规划设计上,不要强调自我,要考虑到和周围环境的协调与对话关系,融入其中并代表之,而不是鹤立鸡群地炫耀。

在色彩上,应该多用适应性强的组合色,而不是突出跳跃的明色。

在立面线条,如漆山所说,强调水平线。

在整个的精神形象上,表达出一种平和的自信,这样的作品,也许不会令人眼前一亮,在竞赛中中标,但是也可能会更有味道(中国的味道),更历久弥新吧?
在建筑空间上,也许功能模糊适应性强的空间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

我个人一直喜欢想象在一个没有特征的空荡荡的房间里,摆上一个写字台办公,或者放一张床睡觉,或者找一个炉子烧饭。

现代网络科技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让工作、生活界限模糊了,潘石屹的所谓soho,与中国四合院的正房何其相似,都是可以办公也可以居住。

还有所谓loft,高大开敞的空间,你可以把它当作展示橱窗、商店、工作间、卧室、会客厅。

一个退伍军官住在以前的营房里,就是老式的办公楼格局,一条走廊两侧是房间,他在门上钉着牌子:202,老大,203,小丫,204,做饭,205,仓房,206,看书,207,电视……。

我觉得很酷,他说也没什么不方便。

让使用者自己去发现建筑空间的可能性,不是更好玩吗?功能的因应越多,对其他功能的限制就越大。

中式园林不一定要和中式建筑放在一起才协调,因为它某种程度上是不需要背景的,它只需要围合。

那么用粉墙和平滑中性的石材、玻璃甚至素混凝土、大白墙,都不会令人觉得不协调,比如杭州西湖天地玻璃与钢结构与古建和园林的结合。

对待中式园林,我想更适合把它作为小品镶嵌到建筑里。

比如在大堂、在天台、在透空的空中花园,在写字楼的公共空间。

中式园林应该可以抽象出一些代表物和原则,这个大师们探讨很多,实践也很多。

在装饰上我想传统建筑的启发应该更多,我说的不仅是图案和符号那些具象的模仿而是方向上的启发。

比如楼梯和走廊等交通空间结构的装饰、门窗的变化等等。

我们直接抛弃了中式建筑,跳跃到现代建筑的功能主义、装饰就是罪恶时略有点无奈地顺水推舟和措手不及,而对现代建筑的批判却只能用西方的语言和语法进行吗?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接受教育的人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

由此言之我们学习的目的应该是:“学会自我教育”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景观设计专业资料的网站,希望各位学者充分发挥自学精神!!!
网址1:/u/728438
网址2:/u/1402508
网址3:/
景观设计资源共享
213492701这个免费景观资料群大家可以加入!!
真诚地希望大家指点、讨论和拍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