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特征-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项目名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特征、机制和预防的系列研究

拟申报奖项

及等级

拟申报2019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主要完成单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何明光(职称:教授、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工作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要贡献:全程参与该项目内所有研究的实施、管理、质量控制、论文撰写和成果申报工作。支撑材料:代表性论文1- 10的第一或者通讯作者,或者第一兼通讯作者)

2.黄圣松(职称:教授、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工作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要贡献:参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预防的相关研究。支撑材料:代表性论文1的第三作者,论文9的第五作者,论文10的第六作者)

3.蒋宇振(职称:主治医师、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工作单位: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Research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re, Moorfields Eye Hospital, London, UK、主要贡献:参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预防的相关研究。支撑材料:代表性论文1的第二作者,论文9的第一作者,论文10的第一作者)

4.黄文勇(职称:教授、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工作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要贡献:参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相关研究。支撑材料:代表性论文6的第二作者,代表性论文2-5的第四作者)

5.郑颖丰(职称:副研究员、完成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工作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要贡献:参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相关研究。支撑材料:代表性论文6的第三作者,代表性论文2的第五作者)

项目简介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常见类型,主要影响华人人群。本项目开展前,学术界缺乏国人PACG 流行病学的基础性数据,临床发病特征、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筛查和诊断手段有限,缺乏对高危患者自然病程的认识,预防措施的远期效果不详。

项目组依托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何明光教授课题组从2003年起历经15年完成。课题组在国家自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英国Fight for Sight基金、中山大学5010基金等项目支持下,对PACG患病情况、发病特征、风险因素、诊断检查方法、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核心成果如下:

一、明确了中国人群中PACG的患病和发病特征:(1)首次采用国际标准精准估计了可疑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suspects, PACS)、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PAC)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ACG)的患病率;(2)首次发现PACG 以慢性无症状性为主(75%),颠覆了过去认为PACG多有急性发作的传统认识。研究成果单篇论文最高被引用达到354次,自发表后一直是青光眼领域引用最高的国人论文。也被评为第一届世界青光眼大会10

大优秀论文(2005年)、2007年亚洲眼科研究会议(Asia-ARVO)青光眼研究10大进展。

二、揭示了PACG的风险因素和发病机制:(1)首次证实瞳孔阻滞为国人PACG发病的主导机制;(2)首次发现特殊虹膜附着构型是激光预防治疗无效的解剖学危险因素;(3)首次发现虹膜的组织生物力学和动态特性与PACG发病密切相关,提出全新的PACG发病虹膜理论,开辟了PACG机制研究新方向。

三、在国内外首先建立和完善了PACG的筛查和影像学测量方法:(1)发明了适合基层筛查、无需专业人员操作的便携式裂隙前房检测装置;(2)发明了眼前段影像学分析系统,并首次量化了PACG患者的眼

前段诊断参数。成为目前标准的PACG影像学图像分析方法,并被众多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眼科机构采用。

四、揭示了PACG的自然病程并评估了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的预防效果:在眼科领域,发起国际上单一中心入选规模最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PACS进展为PAC/PACG的6年转化率很低,指出不宜广泛开展预防性激光治疗的新观点,直接改变了传统临床实践。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权威的《Lancet(柳叶刀)》杂志上,成为全球青光眼领域的标志性论文,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眼科界第一篇在《柳叶刀》发表的原创性长文论著。

本项目研究结果发表研究论文共26篇,全部被SCI收录,选择的10篇代表性论著,总影响因子110.4。含顶级医学杂志《Lancet》1篇(影响因子:59.102),眼科临床研究排名第一杂志《Ophthalmology》5篇(影响因子:7.732),眼科基础研究排名第一杂志《IOVS》2篇(影响因子:3.812)。总共被引用477次,单篇最高被引163次。

基于本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第一完成人何明光教授被遴选为眼科排名第一杂志《Ophthalmology》的编委,是该杂志编委会中唯一来自中国的专家,被遴选进入由全球著名青光眼专家组成的国际青光眼学会,成为闭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青光眼进展等三个国际青光眼临床指南的制定委员会共同主席,负责国际青光眼指南的制定。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南粤百杰等资助,并获得多个奖项,包括亚太眼科学会最高奖Holmes Lecture奖(2015)。由于该研究的广泛影响力,项目第一完成人何明光教授历年均被爱思唯尔(Elsevier)评为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之一,提升了我国在PACG领域的国际地位,推动了学科的发展。本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也已推广到全国各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1. He M, Jiang Y, Huang S, Chang DS, Munoz B, Aung T, Foster PJ, Friedman DS. 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 for the prevention of angle closure: a single-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19;393(10181):1609-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