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初中语文文言文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1鲍浩然]:人的朋友。
[2]眼波横:这里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3]眉峰聚:这里的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与水交汇处。
[5]欲:想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据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
)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
“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
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cù)起的眉毛。
朋友要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汇处。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赏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①,山是眉峰聚②。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③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六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二)教学设想
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诗人王观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诗人及诗歌背景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诵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体会古诗的韵律美,感受诗人的情感,为深入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3.课堂讲解:针对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句式结构、修辞手法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内涵。
a.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诗句中的友情、离别等情感。
b.结合山水意境,让学生体会诗人笔下的自然美,培养审美情趣。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课堂拓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诗句或短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6.课后巩固: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诗歌翻译、感悟写作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诗句的意义、修辞手法、诗人情感等方面进行讨论。
“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这首诗中,诗人是如何描绘浙东山水的?他表达了怎样的离别情感?诗句中有哪些修辞手法?请各小组做好记录,稍后我们将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及深层内涵,尤其是对诗句中蕴含的友情、离别等情感的理解。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优质课件
感悟体会
(二)“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眉眼盈盈处”这句怎样理解?这是什么地方?这句话 说明鲍浩然的家乡美在何处?
浙东——鲍浩然的家乡。 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山清水 秀,秀丽如画,这样一幅美景怎能不令人心神愉悦!
层次梳理
主旨感悟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词人将人 和景巧妙相连,江南山水的清丽明秀,如同女子的秀眉和眼波, 眉眼含情,既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不舍,又表达了词人对好友与 家人团聚的美好祝福。
感谢您的观看
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谈话导入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初读感知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 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 的好友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 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衷心祝福 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初读感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初读感知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 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 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 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 住。
感悟体会
(一)“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1.词中有画,让我们
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 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感悟体会
2.这样美的画面使你想到哪些写景的成语?作者又是用什么修 辞手法给我们展现了这幅美丽的山水图的?
层峦叠嶂、山清水秀
比喻
把清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碧绿的山峦比喻为 美人的眉峰。
感悟体会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结合背景资料,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诗词解读:详细讲解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诗词鉴赏: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诗词的朗读与背诵,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 难点:诗词中深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 学具:诗词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 朗读诗词: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词。
- 解读诗词:结合背景资料,讲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 赏析诗词: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 巩固练习:通过朗读、背诵和讨论,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朗读与背诵。
板书设计- 诗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作者:辛弃疾- 诗词解读:意象、修辞手法、情感表达- 诗词鉴赏:艺术特色、文学价值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 选做题:写一篇关于诗词意境或作者情感的小作文。
课后反思- 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 学生应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以及如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结语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欣赏《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一经典古诗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严谨的用词,确保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件(共31张PPT)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谈话导入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谈话导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谈话导入
卜算子: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 如渔歌子 、蝶恋花、菩萨蛮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在 这首词中“卜算子”这个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的题目。 之:往,去。 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初读感知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 皋(现属江苏南通如皋)人,宋代词人, 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宋仁宗时中进 士,宋神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其词构思 新颖,用语佻巧,不落俗套。
初读感知
主要作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临江仙·离杯》 《高阳台》等。
感悟体会
(二)“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眉眼盈盈处”这句怎样理解?这是什么地方?这句话 说明鲍浩然的家乡美在何处?
浙东——鲍浩然的家乡。 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山清水 秀,秀丽如画,这样一幅美景怎能不令人心神愉悦!
感悟体会
2.读这两句,思考: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初读感知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 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 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 为远山,这里反用。
初读感知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借景抒情;一喜一悲。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体裁:词题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作者:名字:王观年代:宋代描述: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
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他得中科举及第。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
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翻译:原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原文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译文: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原文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译文: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原文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
虽然自己家在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为怀,但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赏析二:思想内容描写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不舍与留恋的心绪,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赏析三:艺术特色“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词的上片写回程的山水行程。
“水是”“山是”借景抒情,启人遐想。
词人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
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
其中,眼波“横”而未流,表现出词人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不愿让友人因为自己的低落而增添伤感。
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暗示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
“欲问行人”二句,用问句提起友人行踪,侧面写送别,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是:“眉眼盈盈处”,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
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二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感受此种所描绘的浙东江南美景,以及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了解比喻,寄情于景等手法在词中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这首送别词的表达特点以及词人的乐观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这首宋词与其他送别词在表达上的不同。
教学过程导入:在面临分别时,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比如,你们的好朋友突然搬家了,是离你很远的地方,你们之后不能再常常见面了,你会怎么想(请同学回答)古人在与亲朋好友离别时,会用诗词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我们今天就来学一首送别词。
请大家翻开课本,到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朗读:个读齐读在之前已经学过词的基础上,进行常识问答1,解释标题,词牌名,题目。
2,词可以根据字数,分为哪几类《卜算子》属于哪一类分析1,第一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眼波横:眼波横流;眉峰聚:眉峰紧锁。
题目一:这里说眼波横流,那你们想水有眼睛吗(没有)那什么才有眼睛,而且眼睛会波光流动。
(人)同样的,人才有眉峰紧聚。
是人的眼波横流,是人的眉峰紧聚。
题目二:一般的人会有眼波横流的感觉吗你们想,如果一个眼睛很小的人,会有这种感觉吗,那只有怎么样的人会有这种感觉。
(美人)问题三:请一位同学解释一下这句话。
(江水像美人的眼波横流,山峦像佳人的眉峰紧锁)问题四:翻译出来之后,谁来说说这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起了怎样的作用(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水的明净澄澈,波光粼粼,和山的连绵起伏)在同学回答比喻之后,会对怎样的作用有些疑问,这时候要说明眼波横流是怎样的一种情况,泪水是怎样的,透明的,并为他们演示眉峰紧锁的样子,这样,学生更能顺利回答问题。
问题五: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山水的特点,有了这些形容词后,请同学更加完整的翻译这句句子。
(明净的江水像美人的眼波横流,起伏的山峦像佳人的眉峰紧锁)问题六:眼波横流,眼里有泪水,热泪盈眶,眉头紧锁。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精品》课件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卜算子·送鲍浩 然之浙东》。
2.画一画:展开想象,按自己的理解, 为诗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配画。
再见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自主探究 探究任务
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词的大意。
探究过程
• 自由诵读古诗,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本诗的大意。
•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自主探究
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词的大意。
成果展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水就像流动的眼 波,山就像聚拢的眉 峰,想要问朋友将要 去哪里?正是那有山 有水的浙东之处。
才刚刚送走了春天, 现在又要送你走了,如 果你到了江南,还能赶 上春天的话,可一定要 和春天同住啊!
知人论世
大家好,我叫王观(1035— 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 如皋),北宋著名词人。代表作有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 仙·离杯》《高阳台》等。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背景介绍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 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的好友 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 鲍浩然时的不舍,以及衷心祝 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诵读正音
bǔ
bào
zhè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六年级下册浣溪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 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 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观,字通叟,如皋现属江苏如皋人,宋代词人,与 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 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中进士.后历 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相传曾奉诏作清平 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对王安石等变法 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 渎了宋神宗为名,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王观于 是自号逐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王观代表作 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 阳台等.
苏轼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少 又何必 自伤自怜,哀叹衰老呢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 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老年. 唱黄鸡:感的慨流时逝光.
不要再烦恼年老,感概时光流逝了.
唐代诗人白居易 醉歌中有听唱黄鸡 与白日句,意思是说, 黄鸡催晓,白日西落, 时光流逝,人生易老.
苏轼在这里却说休 将白发唱黄鸡,反用 其意,劝阻人们不要 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文知识点讲解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
(1)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
(2)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3)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4)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词的上阕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含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情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文知识点讲解
创作背景:
春末时节,词人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虽然词人家在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释怀,但他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作者介绍: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宋代词人。官至翰林学士。其词构思新颖,用语巧妙,不落俗套。
主要作品:《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怀》《高阳台》等。
诗歌理解: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
(7)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
1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掌握《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生字生词,理解词句含义。
2. 学习并掌握词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词句结构,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词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培养学生的友情意识。
2. 通过赏析词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一)词句理解1. 理解词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2. 掌握词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情感体验1. 体会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
2. 感受词中所蕴含的离愁别绪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一)修辞手法的识别与理解1. 识别并理解词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如何增强词的表现力。
(二)词的情感内涵1. 深入理解词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2. 体会词中所表达的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祝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与情感共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曾经和最好的朋友分开过?那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就是宋代词人王观在春末送别好友鲍浩然时写下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王观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与好友分别时的那份不舍和祝福。
2. 介绍作者背景与创作情境王观,字通叟,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官场到平民的转变。
这首词作于他被罢官后,以平民身份生活时。
让我们通过这首词,去了解王观的人生经历,以及他是如何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朗读课文,感受词韵之美现在,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朗读这首词,注意词句的韵律和节奏。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4. 初步理解词意,激发探究欲望朗读之后,大家有没有觉得哪些词句特别美,或者不太理解的地方?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词的生字生词,理解每一句的含义,并且深入探讨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统编版六语下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
原创连载,转载必究新部编版六语下知识点易考点一线名师梳理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词,大体把握词意。
2.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诗词的魅力。
3.体会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以及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1.我会读。
易错音:卜算子( bǔ bo zi zǐ) 鲍浩然(bāo bào)浙东(zhè zhē) 才始送春归(qǐ shǐ)眼波横(héng hèng )盈盈(yín yíng )多音字:卜bǔ(占卜)bo(萝卜)横héng(横着)hèng (横祸)1.特殊句型。
比喻: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比喻、设问: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含设问修辞的古诗名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2.我能理解古诗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卜算子:词牌名。
送鲍浩然之浙东: 词题。
之:往,去。
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眼波横:是送别时的泪眼。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眉峰聚:是因不舍而紧蹙的眉头。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
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归:回。
君: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若.:如果。
千万:无论如何,不管怎样译文:水就像流动的眼波,山就像聚拢的眉峰,想要问朋友将要去哪里?正是那有山有水的浙东之地。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词诵读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人教部编版
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词牌说明 《卜算子》,词牌名之一。又名《百尺楼》、《眉
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 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 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 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 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 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像美人蹙起的眉毛。 真想问问路人儿要到哪个方向?山水交汇处。
才送走了春,又要送你回家乡。如果还赶得 上江南迷人的春色,千万住下来过过美好的日子, 可别急着走啊!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诗 写景的句子是: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卜算子·送鲍浩然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 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 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 的漂亮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 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 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 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 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运用了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 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 ②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有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才送走了春,又要送你回家乡。 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文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文练习及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liàng jiějiǎo bàn pái huái chóu mìjūn fáqī liáng mǎ yǐqīn qi二、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苔藓.(xiān xián)嘴唇.(chuí chún)一哄.而散(hōng hòng)参差.(chā cī)羞.涩(diū xiū)自作.自受(zuō zuò)三、仔细观察下面每组中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并组词。
细心一点哦!刑(_________)绸(_________)蟀(_________)避(_________)形(_________)稠(_________)摔(_________)僻(_________)四、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横线上。
全神(____)(____)技高(____)(____)(____)(____)无遗1.敌人对江姐要了不少的花招,最后他们的阴谋__________。
2.如果一个人不断地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他一定比别人__________。
3.同学们在教室里__________地听讲。
五、选词填空.著名闻名1.赵大伯是远近(________)的种田能手。
2.爷爷是(________)国画家,最擅长画花鸟和山水。
陶醉沉醉3.盲姑娘兄妹俩被贝多芬的琴声(________)了。
4.青年要把精力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能(________)在舒适的生活中。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就……5.(________)只有一个地球,(________)我们应该保护地球。
6.(________)老汉为了乡亲们被洪水夺去了生命,(________)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六、根据古诗《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完成练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一首送别词,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抒发作者直抒胸臆,即写了离别愁绪,又表达了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
这首词比喻新颖,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自然、富有真实情感,轻松活泼、耐人寻味。
构思别致,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
教学目标:1.复习词的相关知识,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
2.在反复诵读、品味中,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3.体会词中蕴含的道理,应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品味词中蕴含的道理,应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人生。
教学过程:一、离别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即将离开小学校园生活,即将与老师、同学们离别。
离别意味着不能经常见面、聊天。
当然,同学们的离别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能有个更好的未来。
说起离别,我们就不由得想起那些送别诗。
同学们,你能回想起哪些呢课件展示:回忆学过的送别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2、同样是送别,李白、王维写的是诗。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送别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了解词牌回忆所学知识,说说词与古诗有哪些不同之处词牌,表示词的节奏,是古人的一种伟大创造。
不同的词牌,既有不同的字数、节奏、音韵,甚至还能表现不同的意境。
既然词牌代表的是不同的节奏、韵律,这么看来,词牌就一定会有多种了。
同学们能回忆原来都学过什么词牌吗4、简介作者。
(课件展示作者简介)二、初读课文、读通词句。
1、指名读。
(读诗词要求字正腔圆)(课件展示:划有节奏的词文)2、指名读。
生评价。
注意读出节奏,断句,押韵,诵读的形式三、理解诗意、诵读悟情(一)品读上片1、学生再读诗词,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用笔圈出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后练习题(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课后练习题(带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zhuān xīn dōng yóu kǒng zǐhuā ruǐkǒng bùqiū yǐn biàn lùn qīng cuìjī xièshā guōdǐ yùpàn nì二、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
逶.迤(wēi wěi)蒙.古(méng měng)冠.冕(guān guàn)膝.盖(xīqī)放肆.(sìshì)狞.笑(nìng níng)三、辨字组词。
竭(_________)侠(_________)浆(_________)眷(_________)歇(_________)狭(_________)奖(_________)卷(_________)渴(_________)峡(_________)桨(_________)巷(_________)四、写出带有“肖”的汉字组成词语。
(____)铁如泥冰(____)瓦解(____)声匿迹良(____)美景九(____)云外喜上眉(____)不(____)一顾俊美(____)丽五、选词填空。
简陋简单简便1.鲁滨逊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________)的帐篷。
2.这次的考试题出乎意外的(_______)。
3.这种(________)的运算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做题速度。
叛乱背叛4.他宁可失去宝贵的生命,也不(________)自己的祖国。
5.他发现这艘船上发生了(________)。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北宋词人______。
卜算子是词牌名,题目是____________。
2.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
题目中的______是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
这首词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______。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练习题及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fèi téng tuí sàng dǐ yùpáo xiàofèng xìzuǐ chún kāng kǎi dàng yàng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处.暑(chǔchù) 谚.语( yàn yán) 闷.雷( mēn mèn)冲.刷(chōng chòng) 兴.奋( xīng xìng) 满满当当..( dāng dàng) 三、辨字组词。
寺(_________)饺(_________)拌(_________)腊(_________)侍(_________)绞(_________)伴(_________)醋(_________)待(_________)跤(_________)绊(_________)措(_________)四、补充词语,完成后面的练习。
开山(____)祖能歌善(____)(____)然不同(____)堂大笑张灯结(____)万象更(____)日夜不(____)有(____)无力①这一学期小明的表现和上一学期_________。
②新年到了,到处是_________的景象。
五、选择恰当的词语(或关联词)填空。
冷静恬静幽静1.清幽的月光照在盲姑娘(_______)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2.傍晚,贝多芬在一条(_______)的小路上散步。
陆续连续继续3.“5.12”地震中,武警官兵(_______)地赶到现场抢险,为灾区群众带来希望。
4.这些(_______)的打击,使他丧失了原有的雄心壮志。
之所以……是因为……即使……也……不是……而是……5.(__________)这些设想能够实现,(__________)是遥远的事情。
人教版(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卜算子》教学课件
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
同驻,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
分析二: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
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
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
是词人强压心中沉痛之情而对远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友人
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
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
这首诗诗词语言朴素清新,情感深挚真切。尤其是‘水是眼波横,山是
眉峰聚’两句更是神采之笔,设喻之巧,联想之妙,令人击节叹服.。
课堂小结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今属江
苏)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任大理
寺丞、江都知县等,官至翰林学士。相传曾奉创
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认为
亵渎了神宗赵项,第二天便被罢职,遂自号逐客。
其词学柳永,情景交融,生动风趣,近于俗理,
却又谑而不虐。代表作有《卜算子》、《临江
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
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归途中怀着深厚的
浓浓感情。
•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
“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8《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2.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中描绘的浙东江南美景。
3.能展开想象,感受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美好祝愿。
【教学重点】1.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中描绘的浙东江南美景。
2.能展开想象,感受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美好祝愿。
【教学难点】能展开想象,感受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美好祝愿。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引导: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送别诗呢?预设:赠汪伦[唐]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过渡: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写下了一篇篇充满深情的送别诗词。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由宋代王观写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板书: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学生已学的诗歌,帮助学生回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引入新课。
二、夯实基础1.情境听读播放《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情境课文音频,学生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1)出示课文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②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3)随机点名朗读。
朗读点拨:注意读准“卜(bǔ)”“鲍(bào)”“浙(zhè)”“那(nǎ)”。
3.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
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
语文
备课
时间
2.23
主备教师
赵雨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词,大体把握词意。
2.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诗词的魅力。
3.体会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以及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
难点
重点: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诗词的魅力。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去那山水交汇的地方。
方才送走了春天,又要送您回去。假如您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与春光同住。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两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师: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古人在送别朋友时的感受吧! “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渔歌子”“蝶恋花”“菩萨蛮”,等等。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送鲍浩然之浙东”才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诵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注意读出节奏、情感)
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1)师:送走了春天,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满怀着伤春之愁。)紧接着又送走的朋友,你想想此时作者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再添了别恨,心情更加惆怅。)
(2)难道作者就没有一丝不舍之情吗?(有)你从哪个字体会到的?(送)
(3)师小结下片:下片词人连用了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同人巧妙相连,一是“送春归”,二是“送君归”,言下之意春归人也归。最后词人发出美好祝愿,希望朋友能够和春天相聚。
难点:体会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以及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学过程
复备记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在母校学习、生活了六年,对于我们来说,有两个词也越来越清晰了,那就是“毕业”和“分别”。“人生自古伤离别”,假如这个日子明天就要到来了,面对同窗六载的同学,面对朝夕相处的师长,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又会说些什么呢?(生答)
3.范读、齐读。
4.作者简介: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宋代词人。因所赋《清平乐》词而被罢职,遂自号“逐客”。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请你们再读诗词,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用笔圈出来。自由交流。
2.结合注释,交流对字词的理解。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板书设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上片:写景 依依惜别
下片:抒情 祝福
教学反思
(2)这样美的画面使你想到哪些写景的成语?(山清水秀、千山一碧)作者又是用什么修辞手法给我们展现了这幅美丽的山水画的?(比喻)
2.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师:这美丽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眉眼盈盈处。)
小结: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2)师小结上片:上片运用了比喻、设问的修辞手法,把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极富有人情味,也暗示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情景。
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为什么要和春住?生汇报交流。
(2)师:这是对朋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成人之美,这种感情驱散了离别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你们看,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朋友的祝福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这首词。
六、总结诗词,拓展延伸。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抒发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课下注意搜集相关借景抒情的送别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