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

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教育体制改革是当今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的要求。
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文将探讨教育体制改革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具体措施。
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知识传授教育已经不再足够。
现如今,要解决复杂的问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育体制改革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师培训的改进、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教育体制改革的具体举措1.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在课程设计上,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创新活动和项目研究。
同时,学校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和资源,如开设创客空间、提供创业指导等。
2.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要实现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都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接受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技巧。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评价和激励,鼓励他们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
3. 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的合作教育体制改革需要学校与企业、社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实践技能的机会。
同时,学校还应该与社会建立紧密联系,借助社会资源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4.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竞赛和科研项目创新竞赛和科研项目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竞赛和科研项目,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向他们展示前沿科技和创新成果,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意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这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是指在高等教育中,针对当前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通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
学生。
这种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
力。
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素之一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注
重灌输知识,鼓励学生被动接受。
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实践教学改革中,采用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问题导向学习、项目驱
动学习等。
这些方法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锻炼自己的实践能
力。
另一个关键要素是课程设置的改革。
传统的课程设置以专业知识为主,注重理论学习
和考试。
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在实践教学改
革中,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增加了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
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并借助实践活动发展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实践环节的设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
践环节较少,并且较为简单。
而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中,实践环节的设置更
加丰富多样,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创新设计比赛、科技论文写作、企业实习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创新的过程,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创
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探讨了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介绍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
结合创新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和案例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思考,得出了对于今后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和展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这一研究在高校教学改革和培养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和价值,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创新型教学模式、案例分析、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状分析、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改革策略、成果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等教育一直是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而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如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前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重点在于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
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
现实生活中,社会对人才不再只重视知识的掌握,更看重人才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高校课堂教学需要进行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通过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的介绍,探讨创新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能性,以及案例分析和教学改革策略的研究,有助于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试论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新 要 求 。 养 创 新 型 人 才 需 要 进 一 步 转 变教 育 观 念 , 化 培 深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一 步 搞 好 教 学 内 容 、 程 体 系 与 教 学 方 进 课
法 的 改 革 。 在 深 化 教 学 内容 、 程 体 系和 方 法 的 同 时 , 课 我
们 绝 不 能 忽 视 深 化 教 学 管 理 的 改 革 本 文 从 转 变教 学 管
大 高校 的教 学 管 理 工 作 者 应 站 在 时 代 发 展 的高 度 认 识
理 思 想 、 革教 学 管 理 体 系 、 革 各 项 教 学 管 理 制 度 三 个 改 变
方 面论 证 了教 学 管 理 改 革 对 创 新 型 人 才 的 培 养 的 重 要 性 . 索 了教 学 管 理 改 革 的 方 向 。 探
国 力竞 争 的核 心 体 现 在知 识 创 新 、 术创 新 和 高 新技 术 技
产 业 化 上 。在 这 些趋 势 的影 响下 , 等 教 育正 在 发 生 着 高 应 有 的作 用 , 制 了企业 自主创 新能 力 的发 挥 。 限
三 、 国 企 业 自主 创 新 应 该 抓 住 的 关 键 问 题 我
目前 . 国 高 校 的 教 学 管 理 思 想 、 度 和 方 法 基 本 上 我 制 是 与计 划 经济 条件 下 高校 的人 才 培养 模 式 和要 求 相适 应
是 政 府 各 个 部 门 各 自为 政 。 得 技 术 引 进 、 究 开 发 和 制 使 研 造 、 营 分 割 开来 , 别 是 有 些 技 术 应用 的企 业 、 造企 运 特 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 才 。培 养 创 新 型 人 才 是 时 代 对 高 等教 育 提 出 的 新 要 求 。 等 教 育必 须 着 眼 于社 会 发 展 的新 实 际 、 情 况 , 高 新 不 断 探 索 新 思 路 、 途 径 , 养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与 创 造 能 力 新 培 的创 新 型人 才 , 适 应 新 形 势 、 任 务 的要 求 。 养 创 新 以 新 培 型 人 才 需 要 进 ~ 步 转 变 教 育 观 念 ,深 化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进 一 步 搞 好 教 学 内 容 、 程 体 系 与 教 学 方 法 的 改 革 。广 课
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加快培养创新人才“十一五”期间,江苏高等学校狠抓质量内涵建设,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质量内涵,高等教育继续呈现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教育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各项目中,我省入选项目数以及总获奖数均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完善。
依据高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定位,细化各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功能,构建了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及复合型等各类人才培养格局。
全省现有普通本科院校45所,其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985工程”高校2所,“211工程”高校9所,博士授权高校26所,一般本科院校19所,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26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7所,省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17所,一般高职高专院校55所。
人才培养规模稳步扩大。
2009年普通本专科年招生数增加到42.98万人,本专科在校生数增加到165.34万人;研究生年招生数达到4.02万人,在校研究生数增加到11.39人。
普通高校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比例,已由2001年的8∶100∶55调整为12.7∶100∶84.4,高层次人才和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能力显著增强。
高考升学率一直稳定在7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人才培养规模全国第一。
“十五”以来共向社会输送了200多万名大学毕业生,年终就业率总体保持在90%以上,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高校教学工作逐步加强。
为引导高校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省教育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通过设立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等举措,进一步健全了教学工作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逐步改变了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
在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中,我省共获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52个,获奖项目数仅次于北京列全国第二,其中高职获一等奖2项,位列全国第一。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学教育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大学课堂教学也亟需改革创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来进行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通过案例研究、策略探讨和效果评估,希望可以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字数: 219】1.2 问题提出在当今社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创新实践的机会,导致他们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往往采用一成不变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之间的断层,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如何更好地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进行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人才力量。
【问题提出】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求。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一、引言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基石。
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高校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的历史任务。
然而,面对如今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形态,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渐显现出无法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不足。
因此,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传统模式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通常采用“一切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师生关系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追求“四点一线”(听、看、记、做、证明)、达到规定校内外的课程学分就可以毕业的标准。
大量的教授、学生、课程和学科迅速发展起来,但培养出了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各个方面对人才的综合素质需求。
而且,课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语数外重、文理分科、理论研究缺乏实践模拟的问题,因此在学生就业和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表现难以达到社会要求。
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化改革1、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采取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坚持以“人”的发展和“学”的发展相统一,品质与能力、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相互交织,使“实践教学”成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是接受单向的教育,而是通过实践探索自己所学的知识,同时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更好地从学术研究走向实践应用。
2、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不断扩大。
因此,高校应该着重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具备创业、创新和实践的基础素质。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建立多维度人才培养模式:一是面向国家和社会,以国家和社会对所需人才及时性、全面性和差异性的需求为导向;二是面向眼界、知识、思维、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充分激发学生对所学领域的兴趣和积极性;三是注重创新在专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中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四是注重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与社会需求的关联性,这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参与创新。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浅析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浅析前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必修课程。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对于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受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操作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课程设置针对传统操作系统教学体系的一些问题,课程设置需要进行改革。
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主要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定势,难以拓宽学生的应用领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课程设置需要重视实践能力,注重设计思维的培养。
教学方法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针对传统的讲述、演示、练习的模式,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项目实践、开展课程设计等途径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启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分,而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际技能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设计课程,安排实践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开展操作系统内核的设计与实现、操作系统性能优化等实践课程。
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意识的培养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操作系统领域也在不断变革,需要拥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实验室、参加学术会议、参加开源软件项目等途径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结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必须进行的。
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人才培养的创新,可以培养出适应时代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已成为当今教育界所关注和探讨的重点。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可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第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需要着力于课程改革。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对于培养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课程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如今,倡导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需要重视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者和实施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发展非常重要。
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此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需要注重评价的改革。
传统的评价体系常常只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而现在,倡导的是一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实际应用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和创新评价方式,引入实践性评价和项目制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需要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要想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需要改善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的条件,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条件。
其次,要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教育教学人才,改善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最后,要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引入社会资源和实践机会,提供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计算机专业已成为高校中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计算机专业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期为相关高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 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审视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需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其具备面向未来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信息社会。
2. 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拓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拓展涉及的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具备未来发展的竞争力。
3.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实践环节。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引入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与优化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还需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突破传统的分数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包括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以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1. 课程设置的调整通过调查分析学生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根据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前沿技术和新兴方向的课程内容,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产业需求相适应。
2. 教学资源的优化优化教学资源,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软件工具,提高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构建完善的教学平台,以支持学生进行各类实践活动和项目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创新已经成为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在这种背景下,各国纷纷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创新,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
本文将从目标导向、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创新。
一、目标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创新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目标。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培养目标体系。
这种目标导向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创新需要从课程设计上加以支持。
传统的课程设计往往以纯理论课程为主,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因此,要改善这种情况,需要课程设计,增加实践环节,引入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应该注重课程的灵活性,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课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创新需要结合先进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因此,要这种教学方法,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还应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虚拟实验室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创新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要这种评价体系,需要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作业评价、实践评价、项目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培养情况。
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创新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合作共同推进。
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成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议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了当今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是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尝试新的事物,面对挑战时能够灵活应对,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而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通过启发式提问、探究性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反馈。
此外,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改革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索,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合作和协作,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领导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此外,教育改革中的评价体系也需要相应调整。
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侧重于对学科知识的测试,而忽略了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成果。
可以通过项目作业、综合评价和创新实践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总之,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调整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具备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人才论文

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题。
因此,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一、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模式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填鸭式”教学、“复印机式”教学、“故事课式”教学现象较为普遍,课堂变成了一个个知识点的复述和简单归纳的过程;教师“忠于教材”,注重“知识型”讲授,课堂气氛沉闷,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因此,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亟待创新与改革。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创新教育教学,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观,破除教师中心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动脑、动口、动手,大胆探索,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
因此,教师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和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心理氛围,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和探究欲望,使其创新思维流畅,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学生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要求的内在驱动力,它包括创新的意图,创新的动机和创新的欲望。
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超出人们意料之外的观点,人称“标新立异”。
正因为有“标新立异”,科学才会突破某些权威的定论而向前发展。
因此,对学生的“标新立异”教师要多鼓励,多倡导,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勇于坚持的精神。
假如学生走进误区,教师应当加以正确引导,教育学生不但从成功中获得经验,而且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提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才培养也需要不断创新和。
本文将介绍一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以及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创新措施1.引入实践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引入实践教学。
例如,增加实验课、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2.强化实践培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学校可以加强实践培养,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竞赛、项目研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推进综合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应用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学习。
通过综合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实习实训环节:学校可以加强实习实训环节,与企业合作,提供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
这种实习实训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1.培养了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通过实践教学和实践培养的创新措施,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他们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与企业合作的实习实训环节,学生接触到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了岗位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前适应了就业环境。
这样的实习实训经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简历,也增强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就业。
3.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教学,学生需要主动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学生在项目研究、竞赛等活动中需要与团队合作,这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教学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参与。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突破高等教育的瓶颈,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任务之一。
只有依托实,践教学及加大其改革力度,才能推进和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夯实创新培养基础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专业特点,调整和修订培养方案,变固态培养方案为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模式,即培养目标稳定,课程群根据社会需求和实践能力培养动态更新。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形成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注重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质培养;融人职业资格认证、综合实践训练;集产学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的培养方案。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适时地将人才培养目标分层设置,即技能型斗应用型→创新型。
以此夯实创新培养基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逐步采取分层次教学,使人才培养方案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及终生发展服务。
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分层实践教学体系长期以来,高校固有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课,处于从属地位;各实践环节之间、实践环节与其它教学环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实践教学设备不足,不具备综合性实践环节条件,学生到实践基地实习时间短,大多属参观性质,实践基地不能或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小,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需要。
因此,只有进行改革,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才能在教学中应逐步形成实践教学的多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块与实践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的连贯性与渐进性。
进而实现实践教学内容由浅人深、单项与综合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培养目标交叉的实践教学模式。
尽可能将实验课程从理论课中分离出来,构建学习延伸的项目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认知学习→技能训练→实践创新”的项目训练,横向拓展基础知识,激发和增加后续专业知识学习兴趣:分阶段设置教学实习,遵循“专业认知→技能设计→综合应用”的递进原则,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实现学习延伸,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
关于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精选教育文档

关于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高等院校虽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营地,但是老旧的教学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高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另外,在培养人才方面,高校也要转变教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从国家层面讲,加强自主创新、创建创新型国家一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决策。
要认真执行此项战略决策,发展经济,就必须培养、重用创新性人才,然而就我国目前现状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不容乐观。
因此,在高校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需要继续努力。
一、创新人才的含义及特点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定义稍有差异,但是创新人才相对于普通人才而言,更具创造性毋庸置疑。
现今普遍认为,创新型人才是指那些博学多才、经验丰富、具备超强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灵敏的能为社会和人类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
创新型人才不仅具备人才的基本素养,即政治素养、人文素养、实践技能素养等,还拥有极高的创新能力,极强的创新意识和丰富的创新经验。
创新型人才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也善于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及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
因此,无论在哪方面的实践中,创新型人才都具备绝对优势。
创新型人才还具备独立性,这主要体现在科研活动中。
无论是单人参加科研活动,还是组队参加科研活动,创新型人才都可以独立思维,提炼出自己的思想,利用他们独特的创新意识为活动带来好的成果。
二、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义(一)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须。
现今社会日新月异,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一成不变,更何况是对国家建设十分重要的教育事业。
无论是高校自身的发展需求,还是来自外界的压力,都促使高校进行教育改革。
再加上,目前我国创新型人才短缺,为了在高校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进行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之间竞争比较激烈,为了谋发展,追求好名誉、高品质,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而纷纷进行改革。
为保证改革,需要具备相关的创新型人才。
而创新型人才主要依靠高校培养,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界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以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1、实施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设置跨学科的课程,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素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识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2、推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实习、项目合作等方式,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实践教学也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需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3、开展合作教育合作教育是将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合作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资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推行实践教学和开展合作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不仅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了广阔的视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些改革措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学校需要不断进行课程改革。
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推行实践教学和开展合作教育,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从而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求。
3、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通过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学校可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这些改革措施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该校,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对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方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机会等。
为了适应时代需求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创新型人才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面对挑战和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而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强调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学生只是听课、笔记和回答问题,缺乏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而创新型人才需要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需要具备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大学课堂教学需要提供一些活动和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参与进来,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需引入实践环节和项目学习。
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缺少实际操作和实践的机会。
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思考和解决。
大学应该引入实践环节和项目学习,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提供真实场景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并结合理论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兴趣。
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上,应该关注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
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入实践环节和项目学习,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并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各行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高校和教育机构必须采取创新措施,推动教学改革,以培养具备先进技能和知识的全面发展人才。
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以及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
首先,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们需要从课程设计入手。
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要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定期更新课程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能够适应市场需求。
此外,开展跨学科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思考,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关键。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探究式等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推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个性化教育。
为此,教育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从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每个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经过一系列创新措施的实施,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满意度也显著高于改革前。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普遍较高,认为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推动教学改革,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未来,教育工作者应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一、为啥要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呢咱都知道,现在社会发展得那叫一个快,老一套的人才培养方式有点跟不上趟啦。
就像以前大家都觉得只要成绩好就啥都好,可现在不一样啦,社会需要的是那种特别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超高的人才。
要是还按照以前那种死读书的方式来培养人,那培养出来的人可能就只会应付考试,到了社会上啥都干不好。
比如说现在很多新兴的行业,像人工智能、大数据啥的,以前的课本里根本就没有这些东西,要是不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咋能有足够的人才去搞这些高大上的东西呢?二、从教育理念开始改1. 不能只看重分数分数这个东西啊,虽然重要,但不能是唯一的标准。
咱得更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啥的。
每个学生就像一颗独特的种子,有的可能是参天大树的种子,有的可能是漂亮花朵的种子,不能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都逼着他们长成一样的模样。
比如有的学生特别喜欢画画,那咱们不能因为他数学成绩不太好就觉得他不行,得鼓励他在画画上发展,说不定以后能成为一个超厉害的画家呢。
2. 培养创新思维要多给学生们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课堂上,老师别老是一个劲儿地讲,得让学生们有机会去思考、去质疑。
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像“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这种,让学生们尽情地去想象,没有标准答案才好呢。
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的小脑袋瓜转起来。
三、教学方法也要创新1. 实践出真知多搞一些实践活动。
光在书本上看那些知识,就像纸上谈兵一样。
比如说学物理的,不能光在黑板上画电路图,得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连接电路,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明白电路是怎么回事。
学历史的也可以搞一些历史剧表演,让学生们自己去扮演历史人物,这样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肯定更深刻。
2. 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完成任务。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让他们从别人那里学到不一样的想法。
比如说让小组一起做一个项目,有人负责收集资料,有人负责整理,有人负责汇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学习过程是一个理解与记忆的过程;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考试;
2.错误的教学观——知识传输教育观
错误的教学观——教学是儿童接受教师传 递或教授的知识与经验的过程,是一个儿 童向成人学习知识与经验的过程。
正确的教学观——教育是儿童的知识与经 验自主建构与改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的作用是确定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基础,使学生掌 握正确地认识与理解事物的方法。
(2)启发诱导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 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3)藏(cang)息相辅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
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 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 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 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 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2)不该规制的内容 想象力; 兴趣、爱好; 参与意识; 游戏活动; 好奇心;
2.教育的引导功能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形成正确的善恶、美丑与是非的观念
有一批人犹如囚徒,世代居住在一个洞穴之中,洞穴有条长长的通 道通向外面,人们的脖子和脚被锁住不能环顾,只能面向洞壁。他们 身后有一堆火在燃烧,火和囚徒之间有一些人拿着器物走动、火光将 器物变动不居的影像投在囚徒前面的洞壁上。囚徒不能回头,不知道 影像的原因,以为这些影子是“实在”,用不同的名字称呼它们并习 惯了这种生活。当某一囚徒偶然挣脱枷锁回头看火时,发现以前所见 是影像而非实物;当他继续努力,走出洞口时,眼睛受阳光刺激致使他 什么也看不见,只是一片虚无。他不得不回到洞内,但也追悔莫及, 他恨自己看清了一切,因为这给他带来了更多的痛苦。
(4)豫时孙摩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 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 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 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 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 也。
(5)长(zhang)善救失
美国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荣 誉博士。曾任第第64届威尼斯 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2008
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
幕式总导演,提名美国《时代 周刊》年度人物。
2014年,担任北京申办2022年 冬奥会主宣传片总导演。2016 年,担任中国杭州G20峰会文 艺演出总导演。
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
因“文化大革命”辍
(三)教育发展模式的转换——由规模扩
张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 进行转变
1999年开始大学扩招,2002年达到15%,2007年达 到23%。2010年达到26.5%,2012年毛入学率达到 30%。在一些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毛入学 率已达到了70%左右。未来十年内我国高等教育 毛入学率的目标是到2015年达到36%,2020年达到 40% 。
3.错误的儿童发展观——儿童被发展观
儿童的发展是成人在一定预期的控制与影 响下得以发展的过程。
儿童发展是一个通过知识(书本知识)学 习获得发展的过程。—— 灌输讲解式,知 识增长式。
正确儿童发展观——儿童有自己的观察、 情感与方法。儿童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自主 建构与发展的过程。是儿童个体的自我建 构与社会建构相互促进、相互整合的过程。
我国基础教育办学条件近些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改善,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持 续增长,一些地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达到或超过 了4%的要求。
2010年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把提 升质量作为今后教育改革重要的工作方针,它标志着今后我国教育发展将会进入 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进入到以质量提升为特 征的内涵式教育发展的时期。
• 我们的代价——
山西省平鲁煤矿扬起漫天风尘
学界泰斗的追问与夙愿
任继愈老先生90岁生日时我给 他送了一个花篮祝寿,他给我
回了一封信,这不是感谢信, 而是 对教育的建议信。 我坦率 告诉大 家,他对我国教育的现 状有一种 危机感,他尖锐地指 出了教育存 在的一些问题。
我多次看望钱学森先生 给他汇报科技工作 他对 科技没谈 什么意见 ,他说你们做 的都很好, 我都赞成。 然后 他转 过话题就说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 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 人才?这 句话他给我讲过五六遍。最近这 次我看他,我 认为是他头脑最清 楚的一次, 他还在讲这一点, 我理 解 他讲的杰出人才不是我们说 的一般人才, 而是像他那样 有重 大成就的人才。
二、为什么要培养创新人才
(一)是提升整个国家与民族竞争能力,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提升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与水平 提升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整体竞争能力 促进一个民族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摆脱衰
弱与落后局面的根本途径。
(二)是克服学校教育现存问题的需要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 激发学校教育教学的活力 端正教育教学的目的
4.课堂教学效率高低是不能用讲授知识的多 少来衡量的,而主要是用学生掌握知识的 多少来衡量的。
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不是通过知识灌输来 实现的,而是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思想 、情感的解放以及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来实 现的。
(二)摈弃错误的人才培养观
1.错误的知识观——标准化知识观 知识存在是无条件的,是确定性的; 解释问题的逻辑是可靠的、单一的; 知识是静态的、封闭的; 儿童学习与掌握的是书本知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 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 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 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可谓继志矣。
3.儿童成长与发展规律 阶段性 顺序性 不平衡性 个别差异性 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2000年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排名第31位; 2005年排名第26位;2010年排名第23位, 2012年大幅上升到第14位,这是截至目前中
国在世界各国人力资源竞争力中的最好排 名。
(二)创新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由 以劳动力密集、能源消耗以及生产制造业 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向资本密集、节能提效 及技术创造业为基础的发展模式转换
3.教育的开发功能 教育的过程是一项对儿童的潜能进行开发
的过程。
儿童的潜在如果不及时地进行开发就会不 断地产生衰退与递减。如果人生下来具有 100%的艺术潜能,如果不及时地进行开发, 那么到5岁时就会减少到80%,到10岁时就 会减少到60%,到15岁时就会只剩下40%了。
(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 成长规律
我们的回报是什么?
我们为别人的品牌加工的代工费用不到市场利润 的2%或3%,有的甚至只有千分之十几。前任科技 部长徐冠华曾经说过,中国是世界PC大国,全世 界75%的计算机硬件是中国生产的。可是我们是 PC大国,不是PC强国,主机、机箱、显示器等一 整套生产下来,我们就得到50块钱加工费,不到 人家Intel公司那么一个小小的CPU芯片专利费的 五分之一,更不用去跟比尔盖茨的Windows软件比 了。
(三)实现人的存在意义与价值的需 要
不断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不断地发现与超越自我 更好地给自己与他人创造幸福
三、什么是人才与创新人才
(一)什么是人才 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对
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 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人才具有如下几个方 面的标准:具备良好的人品;在某一个领 域或某些领域有所专长;善于钻研;善于 独立进行分析与思考。
学,在农村劳动长达 10年,主要从事农业 ,种高粱、种棉花、 放牛、割草。
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 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理 事会联合主席。受邀出 任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 的特别经济事务顾问中 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席。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青年创业和小企业特别 顾问。
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 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 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 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 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
(4)综合性
“认识既不来源于独立于某一主体之外的 客体,也不来源于独立于客体之外的某一 主体。它来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不能分离 的相互作用,或用更普通的话讲,来源于 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 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6页。
创新人才培养与课堂教学改革
一、创新人才培养提出的背景
(一)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战略的提出—— 由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指标》数 据,“每百万人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 中国仅为日本的9%、美国的11%、俄罗斯 的13%、加拿大的14%,甚至只有韩国的21%; 从“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绝对人数看, 中国为57.9万,只有美国的一半(115.7万),少于 日本(63.0万)
(四)灵活、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
1.培养创新人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综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反思与批判意识
2.培养创新人才教学方法的主要形式 启发式 探究式 讨论式 参与式教学
(五)给儿童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
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儿童行为活动的自由; 儿童思考的自由;
(二)什么是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 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能够给社会做出 重要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 最高的劳动者。
人人皆可以成为创新人才,不同领域皆有 创新人才,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潜能,每 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各个领域中的创新人 才。
“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
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
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
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 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