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第一课时
过秦论 第一课时 上课实用
测试
崤函(xiá)o 膏腴( )gāo yú 合从 ( zò)ng 逡巡( )qūn xún 隳名城(hu)ī 销锋镝( )dí 瓮牖(wèng)yǒu氓隶( )méng 猗顿(yī) 作难( )nàn 窥视(ku)ī 万乘( )shèng 鞭笞(ch)ī 阡陌(qiān )mò 谪戍( z)héshù 蹑足(niè)
第二段2
•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贤明睿智)而忠信(忠诚守信), 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 、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众人)。于是六国之士,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 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 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凭借)十倍(于秦国)之地,百万之众(士兵) ,叩关而(进而)攻秦。
段意
• 第1段:秦国崛起 :秦朝覆灭 • 第5段:灭亡原因
结构
第一段
•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拥雍州之地,君臣固( 坚定,坚决)守(国土)以(来)窥(暗中窥伺)周室(的权 力),有席卷天下,包举(攻取)宇内(天下,天地之间), 囊括(包罗)四海(天下)之意,并吞八荒(八方荒原的地方 ,天下)之心。当(在)是(这)时也,商君佐之,内(对内 )立法度(法规制度),务(致力,专力从事)耕织,修(整 治,治理。修造)守战之具(器械);外(对外)连衡而斗( 使……争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黄河)之外。
第五段2
• 试使(假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 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取得,得到)万乘之 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又)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 ,崤函为宫(宫墙);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 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因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第一课时 贾谊(学生版)
过秦论贾谊第一课时(学生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和写作背景2、整体感知,读准字音,把握大意,理清思路3、研习第一自然段,积累字词【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作者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18岁时即以博学能文称于郡中,22岁召为博士,曾做太中大夫。
他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
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贬为长沙王太傅。
转任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
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
与屈原合称“屈贾”。
贾谊的文章气势雄伟,议论风发,挥洒自如,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
代表作品: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文章脍炙人口。
后人编纂了他的政论文集《新书》10卷。
2、写作背景战国时代,各主要诸侯国竞相进行改革。
而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最卓著,使秦国富强起来。
于是开始了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兼并战争,并且最终在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全国。
旷日持久的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施用严刑苛法,实行专制统治。
秦始皇的暴政使人民忍无可忍,天下纷纷反抗,很快灭掉了秦朝。
贾谊生活的西汉初年,由于战国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
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
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
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
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
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
针对这种现象,贾谊借“过秦”以“规议”,极力主张施行仁政,给百姓以喘息机会,以求发展经济,安定社会。
3、题解本文是史论。
“过秦”意思是,“过”是动词。
“论”是一种议论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
《过秦论(第一课时)》课件
课文学习(第一段)
【译文】秦孝公占据崤山函谷关那样险固的地方,拥有雍州一带那样 辽阔的地方,(秦国的)国君臣子牢固据守来窥探周王朝,有并吞天 下,占领海内,控制全国的意图,吞并八方的野心。在那时候,商鞅 辅佐他,对内订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治防守和进攻的器械, 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相互争斗。于是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 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此时的秦国也就是“七雄”之一而已
问题一:《谏逐客书》《阿房宫赋》《六国论》等文章 都是以秦统一中国的这段史实为创作背景,从不同角度 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观点。你从这几篇文章的学习中看 到了秦怎样的一段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秦为统一天下,招揽各处人才,并重用他们。 借助商鞅变法,经过五代王的努力,逐步走向强大并最终吞并了 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但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后期变得更加 昏庸,实行暴政,奢华无度。秦二世更是只知玩乐,残暴待民。 民不聊生,引发了陈胜、吴广带领的农民起义,刘邦乘势而为, 灭了秦朝。
第一段:秦孝公时期,秦国势力崛起。
第一段背诵思路
● 诵读要求:
●“席卷、包举、囊括”等句以加大气势而读。 ●尝试写出自己的背诵思路(画出思维导图)。
● 思路点拨: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秦国势力的崛起?
●地利: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人和: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政通: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第一课时)》
了解背景
请同学们回忆学过的几篇课文《谏逐客书》《六国论》《阿房宫赋》,归纳 出秦统一前后的历史背景。
学生作业展示、教师点评
明确: 秦为统一天下,招揽各处人才,并重用他们。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
《过秦论》第一课时
斗。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
片土地。
讨论:文章开头一节是写谁的功绩的?主要内容 是什么?
明确:写秦孝公的业绩;因为他开始有统一
天下的雄心。表明了秦世世代代有野心,秦
国日益强大。主要原因是商鞅辅助制定的政
策正确。
讨论:文章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
公以前的国君写起?从本段哪些词语可 以看出这点?
过秦论
贾谊
过秦:指出秦的过失
论,表明文体是一篇议论文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帝王享受而横征暴敛;为了修城造 宫而滥征民力;为了钳制思想而焚书坑儒;为了防止人民反抗而实 行严酷的刑罚,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秦朝迅速灭亡。 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
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
这样一来,秦国就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魏国)黄河以西(的大
片土地).
译文:
秦孝公占据殽山、函谷关那样险固的地方(关 隘),拥有雍州一带那样辽阔的土地,(秦国的) 国君臣子牢固据守来(窥伺)着周王朝的政权, 有并吞天下的野心。在这时,商鞅辅佐秦孝公, 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 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横,来使诸侯各国相
2、外连衡而斗诸侯
译文:斗:使动用法,使„„争斗.文言中,不及物动
词的后边有宾语时,这种不及物动词大都是使动词.
这里,在“斗”的后边带有宾语“诸侯”.对外采 取连衡的策略来使(其他六国)诸侯相互争斗.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译文:于是:连词,相当于“因而” 古:黄河以西一带 今:河的西面 “之”,助词,的.
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他希望汉统治者能 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 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08.04.14高一语文《过秦论第一课时》
贾谊主张政治 改革,削弱诸侯王 势力,加强中央集 权,重视农业生产, 以巩固封建国家。
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 挥洒自如, 气势磅礴, 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 响。 代表作品:辞赋以《吊屈原赋》、 《鹏鸟赋》 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 《陈政事疏》、 《论 积贮疏》 为代表。 后人编有他的政论文集 《新书》 十卷。
解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 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 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揭露 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 生的昏庸特性。
创 作 背 景
战国时代各国改革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韩国——申不害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最彻底最有效)
第一段:
地理优势: 据……固,拥……地
政治雄心:席卷、包举、囊括、并吞
崛 起
发展措施 结果:
内:立法度,务耕织, 修守战之具 外:连衡而斗诸侯
第一段:
地理优势: 据……固,拥……地
政治雄心:席卷、包举、囊括、并吞
崛 起
发展措施
内:立法度,务耕织, 修守战之具 外:连衡而斗诸侯
结果: 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第一段: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第一段: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固:形—名
第一段: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固:形—名
2.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第一段: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固:形—名
2.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席、包、囊:像……一样:名词——状语
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当时现实而写。 他希望汉朝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 “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 不忘,后事之师”也。
过秦论第一课时(1)
南北曰:纵 东西曰:横
追亡逐北:亡:逃亡的军队,在此用作名词。北:败北的军队,名 词。败北:失败。漂橹:使盾牌飘起。漂,使动。橹 (古义:盾牌 今:划船工具) 因利乘便:因:趁着,介词。利:有利的形势,用作名词。
整理: 一词多义
追亡逐北
北 北收要害之郡
将军战河北
名词 名词作状语 名词
败逃的人 向北 北方
因利乘便
因 因遗策
政论文(赋)----风格
《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 《鹏鸟赋》《 吊屈原赋》
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 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
解题
“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 出…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 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 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 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对当时和后世都 很有影响。
代表作品:辞赋以《吊屈原赋》、《鹏鸟赋》 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 《论积贮疏》为代表。后人编有他的政论文集 《新书》十卷。
贾 谊 祠
文体常识
论是一种议论文文体,按《韵术》: “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 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 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 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 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 国论》《过秦论》等。此文是政论文。
高二语文《过秦论(第一课时)》教案
四川省邻水县坛同中学高二语文《过秦论(第一课时)》教案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四川省邻水县坛同中学高二语文《过秦论(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教学手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作者2、加强诵读,掌握字音,字形。
3、学习第一自然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与自学把握重要的字词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战国时期,七雄并举,秦国地处西域却异军突起,称霸天下,其实力可见一斑,经李斯辅佐,改革兴政,国力则更是强盛,可为何仅短短15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西汉政治家、文学家在《过秦论》中的见解。
图片展示见PPT二、目标展示1、了解作者2、加强诵读,掌握字音,字形。
3、学习第一自然段三、贾谊简介及创作背景介绍见PPT四、解题“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汉”。
生观看秦始皇图片生明白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作者贾谊(适当的做笔记)弄懂题目的含义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兴趣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作者及创作北京的介绍更有利于学生多全文的把握解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
五、听录音,感知课文第一遍,听录音,掌握生字字音第二遍,听录音,小声跟读。
第三遍,齐声朗读课文正音(见PPT)崤(xiáo) 雍州(yōng) 孝公既没(mò)腴(yú)逡巡(qūn xún) 陈轸(zhěn)翟景(zhaí) 召(shào)乐毅(yuè)镞(zú)笞(chī)俯首系(xì)颈蒙恬(tián)藩(fān)篱隳(huī)名城销锋镝(dí) 践华为城(huà)劲弩(jìng)瓮(wèng)牖(yǒu)氓(méng)墨翟(dí)猗顿(yī) 蹑足行伍(háng)将数百之众(jiàng)锄耰(yōu) 棘矜 (qín)非铦(xiān) 长铩(shā) 度(duó)长絜(xié)大比权量力(liàng)万乘之势(shèng)朝同列(cháo)一夫作难(nàn)六、解读课文生齐读第一自然段生结合注释或工具书等自主学习第一段学习指导:1、找出其中的文言现象(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生边听录音边做标记生齐读生正音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根据PPT上展示的学习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掌握即字音字形第一模块的学习先学后教2、 把不懂得地方做上记号(或同桌之间轻声探讨)七、作业布置:口头作业:请同学起来翻译全段掌握重要词语的解释在师得点拨下,生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本课重点实词分条理指出本段内容,减小文章的理解难度教 后 反 思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形容词做名词坚固的地势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形容词 牢固 有席卷天下……之意 结构助词,的席卷、包举、囊括 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代词,代秦孝公内立法度 名词作状语 在国内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黄河 今:泛指河流结构助词,的 修饰连词,地。
过秦论(第1课时)
• • 1、通过背景介绍,能粗通文意。 2、疏通文章第一、二段,理解对比手法 的运用。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 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 文学家。年少即以作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文 帝,力主改革,被贬湖南长沙,任长沙王太傅。主 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
已经
继承 已有的基业 沿袭 通“殁” 死 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肥沃 向南 夺取
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
联合
通“纵”
占领
吝惜
会同结盟 用来
使…..弱
招致
从缔交,相与为 一。
【译文】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已有的基业, 沿袭前代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 沃的地盘,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 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 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
•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 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 《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 是上篇。
写作背景介绍
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战争, 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 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贾谊的 《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他希 望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 “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 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 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半虚前 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 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 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
过秦论第一课时
《过秦论》预习案(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贵菊备课组长:邵志云教研组长:穆云华一、预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学习文言文中句子省略成分、词性转变、一词多义的知识。
2. 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排偶句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了解文中议论和记叙的关系。
2.学习运用历史资料提炼观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贾谊的政治主张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认识贾谊对秦代暴政的批判——“仁义不施”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二、预习指导:1、写作背景《过秦论》帝写于汉文帝即位初期。
汉文时期,是封建时代的所谓“盛世”,即旧史家艳称的“”的前期。
这时,由于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卖田宅,鬻子孙”(晁错《论贵栗疏》),以至“易子而咬其骨”(贾谊《论积贮疏》)。
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
汉文帝“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资治通鉴》卷十五),表面上废除肉刑,实际上只是改换一些杀人的名目而己。
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
这使得怀有改革时政抱负的贾谊深为不安。
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他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了著名的《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从正面论析时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同时还写了《过秦论》,鲜明地表现了贾谊的政治立场。
论“古”是为了说“今”,通过论史讽喻,委婉地批评当时的政治,用教训,振聋发聩,以引起汉文帝及上层统治者的警觉,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论,一种,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
标题《过秦论》,“过秦”就是“”,即“指责秦政之失” 从而提醒汉朝统治者以秦史为鉴。
2、借助注释或课外资料,熟读并口译前3段,注意标注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过秦论第一课时
yōu shā nàn
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洛阳人,西汉初期著 名的政论家、辞赋家。18岁时 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 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 参与政事,颇受器重。后因提 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 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 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 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 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 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 合称“屈贾”。
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 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对当时和后 世都很有影响。 代表作品:辞赋以《吊屈原赋》、《鵩fú鸟 赋》为最。政史论文以《论积贮疏》、《过秦 论》为代表。后人编有他的政论文集《新书》 十卷。
贾 谊 祠
贾 谊 井
贾生才调世无伦, 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 何用哀伤付一生。
--毛泽东《贾谊》
解题
“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 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过”, 指出秦的过失。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 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 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 《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诫 汉”。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 借鉴。
写作背景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享受而横征暴敛;为了修 城造宫而滥征民力;为了钳制思想而焚书坑儒;为 了防止人民反抗而实行严酷的刑罚,终于导致农民 大起义,秦朝迅速灭亡。
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 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 经济凋敝。 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他希望汉 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以求经 济发展,社会安定。
《过秦论(第一二课时)》课件
自读深思
1.作者认为秦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2.默读第一段,找出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并尝试着翻译。
小组探究
1.找出第二段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并尝试着翻译。
2.秦孝公时期,秦国始兴,秦国是攻势还是守势? 此时的秦国有哪些有利条件?施行了哪些政策?
3.第一段哪几个字词用得特别精妙?请赏析。
《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
秦三世的过失。《过秦论》被鲁迅誉为“( 西 汉 鸿 文 )” 。
( 秦始皇 )统一天下之后,为了享受而横征暴敛;
为了修城造宫而滥征民力;为了钳制思想而( 焚书坑儒 );
为了防止人民反抗而实行严酷的刑罚,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秦朝迅速灭亡。
课堂检测 4.下列文化常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过秦论》的作者是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 全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旨在指出秦的过失。
B.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 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
课堂检测
1.以下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膏腴(yú) 藩篱(fān) 崤山(yáo) 蒙恬(tián)
B.逡巡(qūn) 锋镝(dí) 蹑足(niè) 墨翟(zhái)
C.谪戍(zhé) 鞭笞(chī) 黔首(qián) 囊括(nánɡ)
D.隳名城(huī) 户牖(yǒu) 棘矜(jí) 赢粮(yín)
8.《过秦论》中用整句描述秦始皇依地理形势据险固守的语句是: , 。
9.文中“
,
”两句形象描写了
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过秦论》 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参考
4、《过秦论》教学设计一等奖参考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教学目标:疏通文意同学们大概听说过"弱肉强食"这一成语吧,在自然界这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会被打破。
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国力还是那样的不可一世,一场农民战争就打破了开国者千秋万代的梦想,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为我们阐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过秦论》。
"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二、作者简介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散文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他的赋作趋向散文化,所以有"开汉赋之先声者"之称。
作品有《过秦论》、《鹏鸟赋》、《吊屈原赋》等。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依据朗读节奏推知意群,进而理解词句意义。
2.学生自读课文。
逐段让学生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点拨学生猜度词义,并将重点词语形成板书。
3.学生已能初步理解作品文字意义基础上朗读课文,通过纠正学生朗读节奏的错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内容,检查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掌握。
4.指导学生在笔记上总结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重点文言句式,教案《《过秦论》教案》。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分析作品一、导语设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可以把握本文的大意,现在我们一起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分析作品谋篇布局的特点。
二、分析文章构思精巧提问:文章题目为"过秦论",在文章中真正指责秦之过的文字有多少?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作品内容?明确:只有全文最后一句。
(第二问学生不易答出,可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提问:作者在文中设计几组实力对比?对比的结果是什么?明确:秦国与九国实力比较,陈涉与九国贤士、谋臣比较。
秦国实力不比九国联合起来的实力大,但秦统一了中国,陈涉的实力不能与九国君臣相提并论。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在学习现代文阅读时讲到的理清思路的方法,理清本文的思路。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10课《过秦论》第一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10课《过秦论》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作者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
【重点难点】1、加强诵读、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
2、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一)认识作者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
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
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
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
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二)背景简介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
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
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
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西汉初年,经历春秋战国楚汉战争50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
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社会现实而主张实行“仁政”的,给百姓以休养的机会,以求经济大发展,社会的稳定。
“过秦”即言秦之过,贾谊借“过秦”以“规汉”,是指责秦的过失的一篇政论文。
【学习过程】(-)研读步骤读。
本文始终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安排层次先后的,气势充沛,一气呵成。
【教学课件】《过秦论》第一课时示范课件
1.谋:谋划,谋士。 2.通:勾通,外交使。 3.制:统率,将军。 4.以:用、拿。 5.叩关:攻打函谷关。 6.延:引诱。 7.逡巡:顾虑徘徊不敢进。 8.制:控制、利用。 9.弊:弱点。 10.亡、北:败兵。 12.因:凭借。
原文翻译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 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 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威 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 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 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 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内容
1. 秦之崛起(孝公时代)
2.秦之发展(惠文、武、
过
兴 昭襄、孝文、庄襄时代)
秦
论
3.秦之统一(始皇时代)
亡 4.秦之灭亡(秦二世时代)
5.灭亡原因
原文翻译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 1.固:形作名,险固的地势。
2.以:借以(目的连词)。
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 3.席、包、囊:名作状,像席子、包裹、
隳( huī )名城
锋镝( dí )
绳枢( shū )
氓( méng )隶
锄櫌( yōu )
棘矜( qín )
非铦( xiān )钩戟( jí )长铩( shā )
孙膑( bìn ) 漂橹( lǔ ) 黔( qián )首 瓮牖( wèng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yǒu ) 景( yǐng )从 谪戍( zhé shù )
曾经不可一世的秦帝国为何在陈涉吴广起义后走 向了衰亡? 西汉贾谊对此有怎样的看法和见解?
疏通文意
语言学习
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 2.师生共同疏通,明确重点词语。 3.落实文句翻译。
《过秦论》第1课时
《过秦论》第1课时课题《过秦论》(第1课时)【教学目标】:总课时4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叶鹏审查人叶鹏日期2022-4-71.积累文学常识和文言基础知识。
2.分析文章1、2段,理解内容。
【教学重点】:疏通1、2段,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一、预习找疑自学1、解题:本文是史论。
“过秦”意思是,“过”是“论”,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这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
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
(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
下篇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崤()膏腴()逡()镞()黔()氓()隶隳()鞭笞()轸()恬()藩()瓮()牖()孝公既没()召()滑俯首系()颈践华()为城劲()弩不及中()人墨翟()蹑足行()伍朝()同列将()数百之众度()长絜大万乘()之势一夫作难()比权量()力二、互动解疑合学(1、2段)。
(一)重点字词据肴函之固窥周室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蒙故业因遗策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杜赫之属为之谋赵奢之伦制其兵秦人开关延敌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流血漂橹因利乘便(二)重点句子翻译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三)内容理解1.文章1、2段的记叙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文章1、2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三、测评现疑研学。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yáo)蒙恬(tián)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ɡ)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2.下列句子中书写全对的一句是()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找出段中通假字。
孝公既没( “ 殁”:) 约从离衡( “纵”; )
死
“横”
继续
4、 找出文段中的同义词:
取、举、割、收———攻取; 之徒、之属、之伦————这一类人
5、按要求找出段中词性活用的词语
(1)名词作状语: 南取汉中 ,西举…..:向南 、向西… 流血漂橹 :使……飘浮
(2)动词使动用法: 约从离衡:使……离散。 (3)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跑的军队 溃败的军队 (4)形容词作名词: 因利乘便: 有利条件 (5)形容词作使动: ①会盟而谋弱秦:使…变得弱小
第一段重点文言知识
一、词类活用现象
1、名词作状语
像席子……一样
像包裹……一样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像口袋……一样
对内;对外。
2、动词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相斗
3、形容词作名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险固的地势 二、通假字 外连衡而斗诸侯(通“横”)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废除 治世之道 烧毁 使….愚昧 百姓
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销锋镝,
毁坏
收缴
兵器
销毁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
以之为
用来削弱
据守 凭借
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上据
下临 把它们作为 坚固的城防
【译文】:接着他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国方法,烧毁了各学派的 书籍。来使百姓变得愚昧;毁坏著名的城邑,杀害英雄豪杰;收 缴天下的兵器,把它们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用来铸成 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这样以后,据守华 山作为帝都东城,凭借黄河作为帝都的护城河,上据着亿丈高的 城墙,下临着不可测量的深渊,把它们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
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卒
置,拿
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
缉查盘问
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坚固的城池
方圆千里
【译文】:优秀的将领手执强有力的弓弩,扼守着险要 的地方,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卒,握着锋利的武器, 缉查盘问过往的行人。天下已经平定,按秦始皇的想法, 自认为关中这样险固的地方,坚固的城池方圆千里,这 正是子孙万代做帝王的基业。
已经 通“殁” 继承 已有的基业 沿袭
遗策,南取汉死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前代的策略
向南
夺取 割取
肥沃
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占领 吝惜
会同结盟
使…..弱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
通“纵” 互相帮助,成为【译文】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已有的基业, 沿袭前代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 沃的地盘,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 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 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
课文时代背景介绍1
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 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 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 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 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 兼并了六国。
课文时代背景介绍2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 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它的暴 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 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 朝很快结束了。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
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
语气助词 表停顿
英 明
有智 谋
诚 讲信 实义
爱 护
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
贤能 重用 使…离散 兼有,集聚
的人
部众,即军队
宋、卫、中山之众。
【译文】: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 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是聪明才智而又忠诚可靠, 宽仁厚道而又爱护人民,尊敬贤能而又重用士人的君主。他们 相约实行合纵政策,离散秦国的连横政策,集聚了韩、魏、燕、 赵、宋、卫、中山等国家的军队。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
占据 形作名,险要的地势
拥有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
牢固地守卫 借以,来 窥视 并吞 并吞 “席、包、囊”名作状
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并吞 八方荒远之地。宇内、四海、八荒均指天下
【译文】:秦孝公占据崤山,函谷关那样险固的地方,拥有雍
州一带那样辽阔的地方,(秦国的)国君臣子牢固据守来(窥 视)周王朝,有并吞天下,占领海内,控制全国的意图,吞并 八方的野心。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
顺承连词,这样
争着
贿赂
制服。
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
通“敝”, 弱点、毛病。
逃亡、溃败 的军队
使…漂浮
请求屈服
盾牌
趁着有利的形势, 利:形作名,有 利的形势
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续
划分
占有
短
指向秦称臣, 朝拜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 汉”。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 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 鉴。《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 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
《过秦论》被鲁迅誉为“西汉鸿文” 。
【译文】:这样一来,合纵解散,盟约失效,六国争着割地去贿赂秦 国.秦国有多余的力量利用他们的弱点来制服他们,追逐逃走的败 兵,使百万败兵尸横遍地,流的血能让盾牌浮起;秦国进而趁着这有 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请求降服, 弱国前来朝拜。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继位,他们执政的时间 很短,秦国没有什么大事。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
辅佐 名作状, 建立 法令制度 致力于 在内
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
防守和作战 器械 对外 使动用法,使…争斗
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两手相合,形容毫不费力
黄河以西
【译文】:在这时,商鞅辅佐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 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横,来使 诸侯各国相斗。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 土地。
继续
小结:
• 问:本文题目是“过秦”,这两段说到秦 的过错没有?
• 明确:没有 •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 明确:为下文作铺垫,以统一过程中的强
大跟后来的迅速灭亡做对比。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发展
遗留的 挥动, 竹制 功业成就 挥舞 马鞭
驾驭 统治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
• 明确:有。
• 说说秦始皇的过错是什么。
• 明确:找出写过错的那一层(“于是废先 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信 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概括秦始皇的对 内政策。(愚民、弱民、以民为敌——施 行暴政,“不施仁义”)
第三段重点文言知识
1、找出段中古今异义词语。
(1 )因河为池( 黄河;护城河 )
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
秦王朝势力的崛起
地利——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政治雄心——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人和——君臣固守 政通————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商鞅变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等的优势。 首战告捷——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
这一类人 在这时
zhěn shào
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
zhái 替 他们 出谋划策 沟通他们的意见
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
这一类人
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这一类人 统率 军队
【译文】:在这时,六国的贤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 赫这些人替他们谋划;有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 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 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教
训,实则昭汉之过。
贾谊在贬居长沙途中,渡
湘水时作《吊屈原赋》以自 谕,亦有《鹏鸟赋》(亦作 鵩鸟赋 )等作品。文帝七年 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后为梁怀王因坠马而亡,自 伤失职,抑郁而终,卒年仅 三十三岁。
课文【题解】
《过秦论》,“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 词(指出…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 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 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 文字。
动词使动, 使…灭亡
登上
天下,威振四海。
统治天下
拿着 刑具
抽打 奴役
威势 震慑
【译文】:等到秦始皇即位后,他发展前面六代君主遗留下来的 功业,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各诸侯国,吞并了东周和西周,相继灭掉 了诸侯各国,登上最尊贵的皇帝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 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势震慑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
过秦论
贾谊
解释目标:
①能读准读熟课文; ②了解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③翻译理解第一段和第二段。
√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 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 文学家。年少即以作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见用于文 帝,力主改革,被贬湖南长沙,任长沙王太傅。主 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