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调节实验设计专题
植物激素调节实验设计
9.南方红豆杉为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具有极其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
虽可利用种子繁殖,但种子的休眠期长,种子萌发率低,为挽救这一珍稀濒危物种,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提前解除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这一目标,做了如下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得到了下表中的实验结果。
请分析回答:(1)根据该小组的研究内容,请为他们的研究课题拟定一课题名称:。
(2)该小组实验前做出假设是:。
(3)概括该小组实验过程的主要步骤:①将种子分为四组。
②;③。
(4)该实验可能得出的重要结论:。
(5)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更具有说服力,应做哪些方面的改进?。
参考答案9. (1)打破(提前解除)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期的技术(方法、措施)研究。
【或探究人工处理红豆杉种子提高发芽率的技术(方法、措施)研究】(2分)(2)机械破损、植物激素、温度等外因能解除种子的休眠期提高发芽率。
(1分)(3)②按表上要求对各组种子进行处理。
③播种并分别记录各组发芽情况。
(每步1分)(4)机械破损、赤霉素浸泡、温度对解除种子休眠都有作用,但机械破损后再用40℃的赤霉素浸泡效果最好。
(2分)(5)设置对照组(1分)12.植物的根具有向重力生长的特性,下列是研究根向重力生长机理的两个实验。
实验一:将空白琼脂和含EDTA的琼脂做成帽状,分别套在甲、乙两组玉米胚根的根冠外(示意图如下)。
提示:EDTA的作用是去除与其临接部位的Ca2+。
将胚根水平放置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甲组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乙组胚根水平生长。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二:水平放置的胚根弯曲向下生长,与根冠近地侧的Ca2+浓度明显高于远地侧有关。
研究表明,根总是朝着Ca2+浓度高的方向弯曲生长。
为验证这一结论,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
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和用具:胚根等长的萌发玉米种子,含EDTA的琼脂帽,含Ca2+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培养皿等。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9 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实验探究(原卷版)
2020届高考生物难点及易错题精讲精练专题09 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实验探究【难点精讲】一、与生长素有关的常见实验分析例题:为探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理,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B.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分解了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使向光侧生长素转移了D.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起关键作用【难点突破】验证向光性相关原理的基本实验模型(1)验证尖端产生生长素①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如图甲所示)。
②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如图乙所示)。
(2)验证胚芽鞘生长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①实验组:在胚芽鞘尖端与下面一段之间插入云母片(如图甲所示)。
②对照组:胚芽鞘不进行处理(如图乙所示)。
(3)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①实验操作②实验现象:装置a 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 和c 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实验模型(1)实验操作(2)实验现象:A 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 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验证生长素在果实发育中的作用及合成部位(1)原理(2)过程相同黄瓜植株⎩⎪⎨⎪⎧A 组自然生长B 组开花前作套袋处理C 组开花前作套袋处理,花开后人工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3)结果:A 组发育成有子黄瓜,B 组不发育,C 组发育成无子黄瓜。
(4)结论:生长素是果实发育所必需的,主要由发育中的种子合成。
变式训练1: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二)教学设计思想: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用三课时完成。
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植物的向性运动,向性运动的概念。
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
4.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植物其他激素在体内的合成、分布位置和主要生理作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植物向性运动的讲授,培养关心自然、注意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学习,初步教会学生用实验去探究生命的能力,初步学会设计实验的能力。
3.通过本节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素的有关知识,提高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与同学积极探讨生长素发现的过程中科学家展现出的科学精神。
2.通过多种媒体探讨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同学交流这些成果。
教学重点:(1)植物的向光性——向性运动。
(2)达尔文父子的实验。
温特实验的设计目的、实验过程、实验达到的目的。
(3)植物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其他植物激素的产生、分布和功能。
教学难点:(1)达尔文父子、温特的实验过程。
(2)生长素的生理功能中的促进生长和抑制生长的双重性。
教学方法:讲述、谈话、探究的方法。
教具准备:植物向光性的图片,植物向光性的课件,温特实验课件,植物的顶端面优势图解示意图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引言:出示图片:生命活动的调节序言图。
①植物幼苗破土而出;②繁殖季节两只雄羚羊为了一只雌羚羊而相互争斗;③体操运动员优美动作。
指出生物体所进行的生命活动是很有秩序、很有规律的。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教案标题: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目标:1. 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2. 了解不同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功能。
3. 掌握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调节作用。
4. 能够解释植物激素调节的机制和原理。
教学重点:1. 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功能。
2. 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调节作用。
3. 植物激素调节的机制和原理。
教学难点:1. 理解植物激素调节的机制和原理。
2. 掌握植物激素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调节作用。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教科书或参考资料。
2. 实验材料:植物生长素溶液、培养基、试管、植物样本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生长状态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思考。
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和发育是如何受到调控的。
概念讲解:(10分钟)1. 介绍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强调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2. 介绍常见的植物激素种类及其功能,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等。
3. 解释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是通过信号传导和反馈机制实现的。
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植物激素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调节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如根生长、茎伸长、开花等。
3. 鼓励学生讨论植物激素调节的机制和原理。
实验操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激素进行实验。
2. 指导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如培养基、试管、植物样本等。
3.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植物在不同激素处理下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4.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总结不同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调节作用。
2. 强调植物激素调节的机制和原理,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并进行讨论。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植物激素调节的最新研究进展。
高三生物——植物激素调节的实验方法及实验设计分析
高三生物——植物激素调节的实验方法及实验设计分析方法技巧1.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苗尖端实验组:取放置过苗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苗尖端的幼苗一侧(如图甲)。
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苗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苗尖端的幼苗一侧(如图乙)。
2.验证感光部位是苗尖端(1)实验操作(2)实验现象: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弯曲生长。
3.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苗尖端(1)实验操作(2)实验现象:装置a中幼苗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幼苗弯向光源生长。
4.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5.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1)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2)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只是B向上弯曲程度大,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②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③若A中幼苗水平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等于重力的相应影响。
6.探究生长素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1)实验过程(2)实验分析:由下图曲线可知,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是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在A点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
题型一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感光部位1.下图表示科学家波森·詹森利用明胶和云母处理幼苗进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注: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明胶块处理组在光下进行,云母片处理组在黑暗中进行B.本实验证明了明胶和云母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本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由苗尖端向下传递。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实验设计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实验设计植物激素是植物内部产生的一类特殊化学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生动地展示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调节的兴趣。
下面将介绍一种实验设计,旨在探究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的关系。
实验目的:研究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深入了解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
实验材料:豆科植物(如豌豆、四季豆等)、浓度适中的生长调节剂(如生长素、赤霉素等)、培养基、试管、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选择健康的豆科植物作为实验材料,确保其种子质量良好。
准备培养基并将其倒入试管中保持一定高度。
2. 分组:将豆科植物分为多个小组,每组分别处理不同的植物激素浓度或者不处理激素作为对照组。
每组设置至少三个重复。
3. 实验设置:使用注射器将相应浓度的植物激素溶液均匀注入试管中的培养基。
对照组则注入相同体积的无激素溶液。
4. 培养过程:将试管放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各组实验植株的生长情况。
5. 记录观察结果: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植株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数量、叶片大小等指标。
6.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绘制生长曲线图,分析植物激素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结论:1. 植物激素的浓度对植株生长有显著影响: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激素处理可以促进植株生长,而过高或过低的激素浓度则会抑制植株生长。
2. 不同植物激素对植株的效应有所不同:比如,生长素对促进根系生长和侧芽分化具有特殊作用,而赤霉素则对促进茎伸长和叶片扩展表现出明显的效果。
3. 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是相互关联的:不同激素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和竞争关系,共同参与植物生长与发育的调节过程。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我们深入了解了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不同激素在植物生长中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知道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植物的激素调节。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
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
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有关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规律以及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知识,能够使学生能够从化合物、细胞的角度理解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了解有关生长素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成为本节的重点知识。
由于不同植物器官要求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植物产生“向地性”与产生“向光性”、“背地性”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在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未能给予明确的区分,将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而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在介绍主干知识的同时,教材并没有把学生的眼光局限在知识本身,局限在对某一种激素的认识上,而是及时介绍了科学研究成果怎样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以及与植物产生向光性有关的生长抑制物和其他植物激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关系,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高考生物素养加强课10 植物激素调节相关实验设计
(2)实验结果分析:A组自然生长→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 B组去掉顶芽→侧芽生长快,成为侧枝。 C组去掉顶芽,切口放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侧芽生长受抑制。
5.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1.(多选)(2022·江苏南京专题练习)研究发现,高温会影响拟南芥雄 蕊生长,如图1所示。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此现象 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通过实验数据发现甲A芽最长,乙C芽最长,丙B芽最长,丁各枝 一样长,那么________________植株的生长状况体现了植物的顶端 优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校老师为研究顶端优势与根、地的距离之间关系,带领学 生进行了课外活动。初春时留取四根长势相同的葡萄一年生枝条, 在每一个枝条上选取三个茁壮的芽,从离根最远处依次定为A、B、 C。待所有芽萌发后,测量新枝长度,并记录数据。请回答下列问 题:
图1
图2
(1)顶端优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特点。
植物激素调节专题教案
植物激素调节专题教案《植物激素调节》专题教案[教学⽬标]1.分析植物的向性运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结合⽣长素的⽣理作⽤加以运⽤;2.通过⽣长素发现的经典实验分析,掌握⽣长素的产⽣部位、作⽤部位、运输特点,结合农业⽣产加以运⽤;3.掌握⽣长素及其类似物的⽣理作⽤并在⽣产实践中的应⽤。
[教学重点]过好实验关,重点放在⽣长素的发现及其⽣理作⽤;顶端优势及不同浓度的⽣长素对植物⽣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长素的发现及探究⽣长素功能的经典实验的变形设计[教学⽅法]抓重点、破难点,以主⼲知识盘活本节内容。
[教学内容]主⼲是:⽣长素发现(产⽣)→运输→作⽤及特点→应⽤1.植物的向性运动和⽣长素的发现2.⽣长素的⽣理作⽤3.⽣长素在农业⽣产中的应⽤4.其他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合成和主要⽣理作⽤注意:1。
胚芽鞘的两个部位和向光弯曲的的三个含义(1)两个部位:尖端是指顶端1mm范围内:既是⽣长素的产⽣部位,⼜是感受单侧光的部位。
尖端以下是⽣长部位(或弯曲部位)。
(2)向光弯曲的三点含义:⽣长素在尖端有横向运输的能⼒;⽣长素在尖端有极性运输的能⼒;⽣长素作⽤机理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
2.⽣长素极性运输的影响因素及⽣态学意义影响因素(1)单侧光引起⽣长素分布不均匀;?(2)地球引⼒引起⽣长素分布不均匀;?(3)遗传因素;?⽣态意义(1)植物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长使植物的茎、叶处于最适宜利⽤光能的位置,有利于接受充⾜的阳光⽽进⾏光合作⽤;(2)根的向地性⽣长使根向⼟壤深处⽣长,这样既有利于植物的固定,⼜有利于从⼟壤中吸收⽔和⽆机盐。
这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种适应,是长期⾃然选择的结果。
典例分析[例1]在农业⽣产中,⽤⼀定浓度的植物⽣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叶农作物⽥间的双⼦叶杂草。
如图6表⽰⽣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长的影响,则A、B 曲线分别表⽰何类植物以及选⽤的⽣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应当是()A.单⼦叶植物、双⼦叶植物;a浓度B.双⼦叶植物、单⼦叶植物;b浓度C.单⼦叶植物、双⼦叶植物;b浓度D.双⼦叶植物、单⼦叶植物;C浓度解析:利⽤⽣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叶作物⽥间的双⼦叶植物杂草,利⽤了不同植物对同⼀浓度⽣长素溶液的敏感性不同,双⼦叶植物⽐单⼦叶植物对⽣长素作⽤敏感;图中a、b、c三点浓度的含义分别为:作物A的最适⽣长浓度、促抑转换点浓度、作物B的最适⽣长浓度。
热点微练18 植物激素相关的实验设计(尖子生特训)
热点微练18植物激素相关的实验设计(尖子生特训)(时间:10分钟)1.(2022·河北衡水金卷)科学家以绿色向日葵下胚轴为材料对植物向光性进行研究(用单侧光照射),结果如下表。
生长素百分比黄质醛百分比弯曲的角度向光侧背光侧向光侧背光侧照射前50.1 49.9 49.9 50 直立生长照射后50 50 65.5 35.5 弯向光源15.1°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表中数据可以推测,黄质醛对向日葵的生长具有________作用。
(2)有人对黄质醛的分布提出了以下3种假设。
假设1:黄质醛由背光侧向向光侧发生了横向运输;假设2:光照可以促进向光侧的黄质醛的合成;假设3:背光使背光侧的黄质醛部分分解。
现提供向日葵下胚轴、云母片、琼脂块、单侧光源。
请设计实验判断哪种假设是正确的。
设计方案:第一组放在黑暗环境下,向日葵下胚轴中间用云母片隔开,下面放了A、B两个琼脂块。
第二组放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向日葵下胚轴中间用云母片隔开,下面放了A′、B′两个琼脂块。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假设2是正确的。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假设3是正确的。
③但是这两组实验都无法说明假设1是否正确。
请在方框中补充一个实验组(用图示表示)来验证假设1是正确的,并描述预期的实验现象。
答案(1)抑制(2)①A′的黄质醛浓度大于A的黄质醛浓度;B′的黄质醛浓度等于B的黄质醛浓度②B的黄质醛浓度大于B′的黄质醛浓度;A′的黄质醛浓度等于A的黄质醛浓度③a的黄质醛浓度大于A′的黄质醛浓度;b的黄质醛浓度小于B′的黄质醛浓度;a+b的黄质醛浓度等于A′+B′的黄质醛浓度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用单侧光照射后,向日葵下胚轴向光侧的黄质醛含量增加,背光侧的黄质醛含量减少,向日葵下胚轴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说明黄质醛对向日葵下胚轴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2)根据实验设计分析,第一组在黑暗条件下,可作为对照组,第二组在左侧有单侧光,可作为实验组,两组的云母片会阻挡黄质醛的横向运输。
初中生物植物激素调节教案
初中生物植物激素调节教案课程内容:初中生物目标:了解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掌握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节作用。
教学重点: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教学难点: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细节调节作用教学准备:1. 课件或教材2. 实验材料:植物激素溶液、小植物、试管、显微镜3. 大黑板教学步骤:一、导入:1. 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激素调节。
2.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植物激素吗?它们有什么作用?二、学习:1. 介绍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并通过图片或实验展示不同植物激素的效应。
2. 讲解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具体调节作用,如生长素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激素胁迫等。
3. 示范实验:用植物激素溶液处理小植物,观察生长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
三、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植物缺乏某种激素会发生什么情况?植物激素的过量使用会有什么副作用?四、总结:1. 汇总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植物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2. 强调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关注环境对植物激素的影响。
五、作业: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一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和应用领域。
2. 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准备下节课的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讨论互动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培养其观察实验、提出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发育中植物激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验技能。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植物激素调节生长发育的过程。
3. 培养学生对植物激素研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激素的定义及分类2. 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其在生长发育中的应用3. 植物激素调节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激素的概念、作用及其在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植物激素调节的机理和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激素的作用。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激素调节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奇妙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激素的好奇心。
2. 植物激素的定义及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植物激素的基本概念,分析各种植物激素的特点和作用。
3. 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其在生长发育中的应用:详细讲解植物激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
4. 植物激素调节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如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等,让学生深入理解植物激素调节的机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植物激素调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等。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激素研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植物激素概念、作用和调节过程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植物激素调节知识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含有图片、视频和动画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植物激素调节过程。
2. 实验材料:准备植物激素实验材料,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用于课堂演示和小组实验。
3. 参考书籍和论文: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料,拓展其知识视野。
八、教学拓展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介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如促进果实成熟、提高抗逆性等。
植物激素调节专题教案
植物激素调节专题教案植物激素调节教案第⼀课时⼀、复习预习⼆、知识讲解⼀.⽣长素的发现过程(据图分析填空)1.达尔⽂的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单侧光照射下的现象分析:(1)实验过程及现象a.带胚芽鞘尖端的弯向光源⽣长;b.去掉尖端的不⽣长也不弯曲;c.遮尖端的直⽴⽣长;d.不遮尖端的弯向光源⽣长。
(2)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产⽣某种刺激,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造成背光⾯⽐向光⾯⽣长快。
2.詹森的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单侧光照射下的现象分析:(1) 单侧光照射下的现象分析:e.切去尖端的不⽣长,也不弯曲;f.隔⼀“琼脂⽚”的胚芽鞘则弯向光源⽣长。
(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块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暗条件下,把胚芽鞘的尖端切下,放在⼀侧,则向放置尖端相对的⼀侧弯曲⽣长。
结论:胚芽鞘的弯曲⽣长是因为尖端产⽣的刺激在伸长区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的实验实验现象:(1) 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放置“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则弯曲⽣长,放置“未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则不⽣长不弯曲。
实验结论:(2)造成胚芽鞘弯曲的是⼀种促进⽣长的物质,并命名为⽣长素。
5.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能从产⽣部位运送到作⽤部位,对植物的⽣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
⼆、⽣长素的产⽣、分布和运输1.⽣长素的产⽣:主要合成部位是幼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
2.⽣长素的运输(1)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过来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
⾮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部进⾏。
3.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和果实等处。
何为形态学的上端?何为横向运输?植物⽣长⽅向的尖端为形态学的上端;与植物⽣长⽅向相垂直的⽅向为横向,在该⽅向的植物激素运输为横向运输。
三、⽣长素的⽣理作⽤1.两重性(1) 低浓度促进⽣长,不同器官对⽣长素的敏感程度由⼤到⼩依次为根>芽>茎。
微专题4 与植物激素相关的实验设计
B
[解析] 图中四个实验能共同说明生长素对去顶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不能说明幼苗尖端在光下产生了生长素,只有与黑暗中的对照实验进行对比,才能说明尖端是否在光下产生了生长素,A错误。将实验 和 与黑暗处相似实验比较,若弯曲角度都相同,则表明生长素的产生与光照无关;若黑暗中弯曲的角度与光照下不同,则表明生长素的产生与光照有关,B正确。实验 和 表明,幼苗弯曲的原因是生长素发生转移,而不是背光面和向光面生长素产生的速度不同,C错误。实验 和 弯曲结果相同,无法表明生长素从向光处转移到背光处,D错误。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B
[解析] 由于生长素的运输为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也就是题图中只能从 向 运输,根据单一变量原则,B正确。
考向4 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1.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注: 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2.结果预测及结论
大于
直立生长
水平生长
[解析] 丙和丁都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丙弯曲度要小一些,在单侧光和重力影响下,丙幼苗茎的向光侧生长素分布更多,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若整个实验装置处于失去重力状态,即没有重力的情况下,甲、乙变化不大(重力对茎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影响),即甲直立生长,乙弯向光源生长;但丙幼苗会弯向光源生长,原因是单侧光引起了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侧生长素分布更多);而丁幼苗则会水平生长,原因是失重状态下,植物体生长素分布均匀。
素养微专题5 科学探究——植物激素调节相关实验探究
C.NAA与GA3可调节植物基因表达,二者混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 D.NAA与GA3由植物产生,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且具有微量而
高效的特点
13
科学探究——植物激素调节相关实验探究
《高考特训营》 ·生物 返 回
[素养解读] 本题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生命观念和科学探究,具体表现在两个角 度:
核心素养 素养角度 生命观念 物质与能量观
实验设计与分 科学探究
析 答案:D
具体表现 α萘乙酸和赤霉素的生理作用 设置不同组别,探究其对胚芽鞘生长的影 响
14
科学探究——植物激素调节相关实验探究
《高考特训营》 ·生物 返 回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溶液种类的不同,需要一个空白对照组,故 表中“?”处理方式为清水处理,A项正确;若实验用的NAA浓度为m, 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NAA时,有可能更接近最适浓度,故胚芽鞘长度可 能增加,B项正确;由乙、丙、丁三组实验结果可知,NAA与GA3混合 处理要比它们单独处理促进作用更强,说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C项正 确;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D项错误。
27
科学探究——植物激素调节相关实验探究
《高考特训营》 ·生物 返 回
谢谢观看!
28
《高考特训营》 ·生物 返 回
(1)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如图甲)。 (2)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 鞘一侧(如图乙)。
3
科学探究——植物激素调节相关实验探究
2.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1)实验操作(如图):
《高考特训营》 ·生物 返 回
植物激素调节相关实验探究
植物激素调节相关实验探究本文包括1.常用句式应答规范2.实验分析题解题思路3.【拓展1】验证尖端产生生长素4.【拓展2】验证胚芽鞘生长部位在尖端下面一段5.【拓展3】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6.【拓展4】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7.【拓展5】验证生长素在果实发育中的作用及合成部位【常用句式应答规范】1.植物向光性的原理:单侧光照射时,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发生横向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再经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导致下部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速度快,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2.顶端优势的原理:生长素的两重性,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其发育,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优先发育。
3.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与实践应用(1)植物的顶端优势:生长素对顶芽表现为促进作用,对侧芽表现为抑制作用。
常用在摘心、打顶、绿化树种的剪枝方面。
(2)除草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双子叶杂草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单子叶作物表现为促进作用。
常用来除去双子叶植物杂草等。
(3)根的向地性: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抑制作用,远地侧低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促进作用。
常应用在植物扦插(不能将形态学的上端插入土中)等方面。
1.实验题分析的基本思路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结合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法→分析结果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2.预实验的作用在酶、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激素调节等知识内容的考查中,当涉及最适pH、最适温度、最适光照强度、最适CO2浓度、最适试剂浓度等的探究时,都要先进行预实验摸索自变量的大致范围,然后在此范围内再设置更细更合理的梯度。
否则,可能会造成设置的梯度并不在“最适”范围内,或即使在“最适”范围内,也可能会因梯度过大,而造成实验结果不精确。
3.植物激素调节实验探究中“对照实验”的设置:明确实验目的方可轻松设计对照实验(1)要证明两种激素“各自”的作用,就应该将“分别加有两种激素”的实验组与“无激素”的空白对照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激素调节实验设计专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一、实验题1.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试管号GA溶液缓冲液水半粒种子10个实验步骤实验结果1011带胚步骤1步骤2++2011去胚25o C保温24h后去除种皮,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淀粉液25o C保温10min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碘液,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30.210.8去胚++40.410.6去胚+50.410.6不加种子++++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1)α-淀粉酶催化________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______________。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______________。
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
2.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
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试验结果。
据图回答:(1)该实验结果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降解由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也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___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
(2)A、B品种中耐贮运的品种是__________。
(3)依据该实验结果推测,桃果实采摘后减缓变软的保存办法应该是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摘后若要促使果实提前成熟,可选用的方法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来说,果实成熟过程中还伴随着绿色变浅,其原因是__ __________。
3.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发现,在黄瓜幼苗期喷洒一次乙烯利溶液(100-200mg·L-1),可能促进多开雌花,提高黄瓜产量。
但乙烯利浓度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时,其作用效果尚不清楚。
请设计实验,探究乙烯利浓度对黄瓜开雌花数量的影响。
材料用具:2~3片真叶的分栽黄瓜幼苗若干、乙烯利溶液(300mg·L-1)、蒸馏水、喷壶…方法步骤:(1)将黄瓜幼苗平均分成A、B、C、D四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连续观察6周,记录并统计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请在图中将预测的结果以折线的形式表示)5. 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和两类。
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类生长调节剂。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填“6-BA”或“IAA”)。
6.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
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
请分析并回答:(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
本实验中_____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_____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_____。
(3)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_____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
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____mm。
浓度为0.001 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_____(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 mg/L的结果相比。
浓度为10 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
(5)图2中,浓度为0.1 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舍弃 B.修改 C.如实填写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Ⅰ.因蒸腾作用增强,使叶水势下降,增大叶绿体膜对脱落酸的透性,叶绿体渗出的脱落酸引起气孔关闭。
叶肉组织叶绿体中储存的脱落酸下降后,会合成脱落酸进行补充。
一旦水势恢复正常,叶绿体停止释放脱落酸,脱落酸合成速率即显著下降。
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验证部分根系干旱足以使气孔仍然处于关闭状态。
请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补充完整。
(1)材料和器材:干旱引起的棉花叶片气孔关闭的棉株若干,烧杯,清水,扫描电镜等。
(2)方法和步骤:①。
② 将A组棉株全部根系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B组,C组棉株全部根系放入空烧杯中(干旱处理) 。
③ 用扫描电镜观察A、B、C三组棉株叶片的气孔形态,确定三组棉花叶片的气孔开启情况并做好记录。
(3)结果:。
(4)结论:。
8.某兴趣小组在进行实验探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将黄化豌豆幼苗切段随机均分为多份。
②取1份作为空白对照组,记为A组;取若干份,记为B组,设置B1、B2、B3……小组,分别用系列梯度浓度的2,4-D处理;取若干份,记为C组,设置C1、C2、C3……小组,分别用系列梯度浓度的乙烯利处理。
③检测B组幼苗切段中的乙烯含量和C组幼苗切段伸长的程度。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2)该兴趣小组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3)A组(需要、不需要)用2,4-D处理、乙烯利处理。
(4)实验材料选择幼苗切段,而不采用带芽的完整幼苗,主要原因是。
9.有人研究发现:大麦种子在萌发时,胚中的赤霉素增加,胚乳内的淀粉含量减少,葡萄糖含量增多。
他推测胚分泌的赤霉素,运输到胚乳外的糊粉层,并诱导糊粉层细胞合成α-淀粉酶,α-淀粉酶再分泌到胚乳中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供胚生长需要。
因此他利用如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来证明“赤霉素能诱导淀粉酶合成” 。
请你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实验材料及用具:表面消毒的干燥大麦种子若干粒,消毒刀片,蒸馏水,适当浓度的赤霉素溶液,物质量测定仪(测定方法不做要求)实验步骤:第一步:选若干个大麦种子,,均分为A、B两组。
第二步:、。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
结论:赤霉素能诱导α-淀粉酶的合成。
10.某兴趣小组用某品种的大麦种子进行“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诱导α-淀粉酶合成的影响”的预实验。
其基本步骤如下:①用刀片将大麦种子切成有胚、无胚两半,消毒后在无菌条件下浸泡48 h。
按下表在培养瓶中加入相应的试剂和材料,在下振荡培养。
瓶号缓冲液(mL)赤霉素溶液实验材料浓度(mol·L-1)用量(mL)有胚种子(个)无胚种子(个)1201022010312×10-8110412×10-7110512×10-6110612×10-5110入对应编号试管并摇匀。
将试管置于30℃恒温水浴保温10 min,然后在各试管中立即加入2 mL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
请回答:(1)大麦种子去胚的原因是。
1号瓶作为对照的目的是。
(2)步骤②中,30℃下振荡培养12 h的目的是。
(3)步骤③中,若6号瓶蓝色最浅,但不能判定该赤霉素浓度是诱导α-淀粉酶合成的最适浓度。
欲判定其最适浓度,进一步的实验是。
(4)若不用碘液显色方法来判定α-淀粉酶的活性,还可用检测的方法来判定。
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测定的是,后者测定的是。
11.到目前为止,有许多实验研究生长素(1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模式。
下面是以玉米胚芽鞘为材料的两个实验:实验一: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置于琼脂块上(如图1),移去尖端后,将琼脂切成大小相等的若干个方块,将方块不对称地放在除去尖端的胚芽鞘上,实验保持在完全黑暗处进行12 h,每个胚芽鞘弯曲的角度以图2所示的方法测量,并计算平均值。
每次放入琼脂块中的胚芽鞘尖端大小相等但数量不等,这样重复上述过程,结果如图3所示。
实验二:用含有不同浓度(已知)IAA的琼脂块代替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进一步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1)绘图表示。
如何将琼脂块放置于胚芽鞘上,才能得到图2的结果?(2)实验是否一定要在完全黑暗处进行?为什么?(3)解释实验二中IAA从0μmol·L-1到1.8μmol·L-1的结果。
(4)根据图示实验结果,两种实验条件下的最大弯曲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
(5)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有什么不同?答案:植物激素调节实验设计专题1. (1)淀粉、麦芽糖 (2)少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够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3)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 (4)GA的浓度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2.(1)纤维素纤维素酶果胶质果胶酶;(2)A;(3)适当降低温度低温可降低有关酶的活性,延缓果实软化;(4)用乙烯进行处理适当提高贮存温度;(5)叶绿素含量低3.(2)用蒸馏水稀释乙烯利溶液,配制4种浓度(要求在0-100mg·L-1、100-200mg·L-1、200-300mg·L-1三个区间各至少取一种浓度)(3)取等量上述各浓度乙烯利溶液,用喷壶分别喷洒各组黄瓜幼苗一次(4)各组雌花数(或各组每株平均雌花数)实验结果预测:如配制的浓度为0、50、150、250mg·L-1,折线图为(要求在横坐标上注明上述(2)配制的浓度)4.(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细胞分裂素(2)IAA的浓度菊花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和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 0-0.5mg/L-1(3)1 (4)6-BA6.(1)调节 1 (2)①氧气②均匀(3)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切段中内源激素(4)7.0 有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5)C 重复实验7.将若干株干旱引起的棉花叶片气孔关闭的棉株随机均等地分成三等分,编为A、B、C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