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教案九
第九讲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本讲介绍了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概念和相互关系,以及研究词义引申的意义。要求在理解上述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识部分所举词例的意义特点,以及能对10篇精读文选里的词义现象加以理解和解释。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
常识内容精讲
一、词的本义
1、什么是词的本义: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词的本义不一定是词的原始义。语言的历史要比文字悠久得多。那些早在汉字产生以前就已出现的汉语词,它们当初的意义是什么,由于没有文献可考,我们无从得知。我们所讨论的,只能是文献语言范围内的词义引申。因此,我们所讲的本义,指的是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例如,“鄙”的本义的探求,只能通过该字在古书中的用例来考察。试看以下例句:
①四鄙之萌人。——萌(氓)人:草野之民。“鄙”的意思是边邑。
②焚符破玺,而民朴鄙。——“鄙”的意思是质朴,厚道。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的意思是浅陋,庸俗。
④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鄙”的意思是贪吝。
⑤我皆有礼,夫犹鄙我。——“鄙”的意思是鄙夷,看不起。
以上②③④⑤诸义,都是从①的边邑义引申而来。因此,可以确定“鄙”的本义是边邑。
2、探求本义的途径
(1)借助词的书写形式
一个词用一个什么形体的字来记录它,是按照造字时代词所表示的意义拟定的。因而词的本义,一般来说可以在字形上得到反映。
例如:“诛”有诛杀、谴责、责求等意义。根据字形,“诛”字从言,朱声,字义与言语行为有关。可以确定谴责为其本义,其余的则是引申义。
(2)考察文献语言用例
字形只是词的书写符号,它不能脱离词、脱离语言而直接表达词义。只有在组词成句的具体语言运用中,词义才能充分显示出来。因而探求词的本义,更重要的是看文献语言是怎样使用这个词的。
例如:“斃”(“毙”的繁体字)字,《说文》作“獘”,表示向前倒下。人被杀死则倒下,所以又引申为死,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斃”,从死,敝声。从文献用例来看,先秦古书里的
“斃”多表示仆倒义。如《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又如《鞌之战》“射其右,毙于车中。”都可以证明“斃”的本义是仆倒,而不是死。
又如“愤”字从心,贲声。它的烦闷义和愤怒义都可以从义符“心”得解释。但是根据古书的用例来看,烦闷义出现的时代较早,因此可以确定它的本义应该是烦闷。
二、词的引申义
1、什么是词的引申义
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例如“綱”(纲)的本义是网上的总绳,由这个意义派生出来的“事物的总要”、“国家的纲纪”等义项就是它的引申义。
又如“道”的本义是道路,由这个意义派生出来的途径、方法、道理、规律、学说、引导等义项都是它的引申义。
2、引申义的特点
(1)引申义和本义的联系方式
相似: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某种相似之处。
例如“斗”本义为酌酒器,由于形貌性状相似而引申为斗星。如《诗·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關”,本指门闩,由于功能作用相似而引申为关卡。如《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
相关: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或所表达的概念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例如:
“齿”本指门牙或牙齿,牙齿的生长情况标志着幼少壮老,由此引申为年龄。
“年”本义为稻谷成熟,有收成。收获标志着农业生产的一个周期,古代每年只收获一次或一季,由此“年”引申为时间单位“年”。
“陵”由大土山引申为帝王的坟墓。
“宗”由祖庙引申为祖宗,“官”由官府、行政机关引申为官职、官长。
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导实现引申。
例如:
“虚”本义为大丘,大了就空旷了,因此引申为空虚的意思。
“危”本义为陡峭、高峻,陡而高则易倾倒,因此引申为不稳定,再引申为危急、危险。
(2)词义引申的基本趋势
词义引申是通过由此及彼的联想实现的。从本义和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范围或概念特点来看,词义引申的基本趋势是:
①从个别到一般
例如“江”、“河”本来专指长江、黄河,后来引申泛指河流。
“匠”由专指木匠引申为泛指工匠。都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引申。
②从具体到抽象
例如“術”、“道”均由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
“析”由劈木头引申为分析、辨析。都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引申。
3、引申义的读音和书写形式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通常是用一个字来表示的,读音也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词在词义引申之后改变了读音。
例如:
说(shuō)由陈述、解说引申为劝说、说服,改读(shuì)
语(yǔ)由言语、说话引申为告诉,改读(yù)。
有的后来还为引申义另外造了新字。
例如:
解(jiě)由分割、分解引申为松懈、懈怠,改读(xiè),并造了“懈”字。
弟(dì)由弟弟引申为尊敬、顺从兄长,改读(tì),后来造了“悌”字。
三、研究词义引申的意义
研究词义引申可以揭示词义的系统性,掌握词义引申的规律,收到以简驭繁的作用。有助于我们举一反三,通过类比互证,成组成串地掌握相关词的多种意义。
例如:
“具”的本义为备办饭食,因而可引申为饭食,所以称粗劣的饭食为“草具”。如《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也可由备办饭食引申为泛指准备、备办。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缮甲兵,具卒乘”。“具”在此指的是准备步兵和战车。
准备的目的或结果是齐备,因而“具”又有齐备义。再由齐备义虚化为副词,表示全部、都。如《史记·项羽本纪》“良乃入,具告沛公。”即把全部情况都告诉刘邦。
这样弄清了词义引申的来龙去脉,了解其所以然,就能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词的有关意义了。
《古代汉语》教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