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热点2滑块—木板模型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滑块木板模型》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滑块木板模型》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学案滑块、木板模型一、学习目标1.能熟练分析物体的受力2.会利用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滑块木板模型.二、预习指导参阅《全程复习方略》及教材三、知识体系一、滑块木板模型滑块木板类问题的特点滑块木板类问题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滑块木板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叠放在一起的滑块,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在其他外力作用下它们或者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或者加速度不同,当然无论是哪种情况,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对此类问题的分析,必需清楚加速度,位移,速度的关系I加速度关系:如果滑块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可以用“整体法”求出它们一起运动的加速度。

如果滑块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应采取“隔离法”求出每一个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应注意找出滑块是否发生相对滑动的隐含条件。

II速度关系:滑块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认清滑块的速度关系,从而确定滑块的摩擦力,应注意当滑块的速度相同时,摩擦力会发生突变情况。

III位移关系:滑块叠放在一起运动时,应仔细分析各个滑块的运动过程,分析清楚滑块对地的位移和滑块之间的相对位移关系例1: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物体B上,物体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A=6kg,mB=2kg. 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A 物上系一细线,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N,水平向右拉细线,下述中正确的是(g=10m/s2)()A. 当拉力F<12N时,A静止不动B. 当拉力F>12N时,A相对B滑动C. 当拉力F=16N时,B受A的摩擦力等于4ND. 无论拉力F多大,A相对B始终静止例2: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A.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B.当F =μmg时,A 的加速度为μg C.当F<2μmg 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D.无论F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μg例3: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放着两块长度相同,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板,两木板的左端各放一个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物块,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开始时各物均静止。

高中物理滑块-板块模型(解析版)

高中物理滑块-板块模型(解析版)

滑块—木板模型一、模型概述滑块-木板模型(如图a),涉及摩擦力分析、相对运动、摩擦生热,多次互相作用,属于多物体多过程问题,知识综合性较强,对能力要求较高,另外,常见的子弹射击木板(如图b)、圆环在直杆中滑动(如图c)都属于滑块类问题,处理方法与滑块-木板模型类似。

二、滑块—木板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1.通过受力分析判断滑块和木板各自的运动状态(具体做什么运动);2.判断滑块与木板间是否存在相对运动。

滑块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的临界条件是什么?⑴运动学条件:若两物体速度或加速度不等,则会相对滑动。

⑵动力学条件:假设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先用整体法算出共同加速度,再用隔离法算出其中一个物体“所需要”的摩擦力f;比较f与最大静摩擦力f m的关系,若f > f m,则发生相对滑动;否则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3. 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4. 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5. 计算滑块和木板的相对位移(即两者的位移差或位移和);6. 如果滑块和木板能达到共同速度,计算共同速度和达到共同速度所需要的时间;7. 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是什么?当木板的长度一定时,滑块可能从木板滑下,恰好滑到木板的边缘达到共同速度(相对静止)是滑块滑离木板的临界条件。

【典例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

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如下图所示)()【答案】 A【典例2】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

动量守恒定律专题7 动量守恒定律的“滑块-木板”2018学案

动量守恒定律专题7   动量守恒定律的“滑块-木板”2018学案

动量守恒定律专题7 “滑块-木板”模型例题1、一质量为M 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以水平速度v 0从长木板的一端开始在木板上滑动,直到离开木板.滑块刚离开木板时的速度为v 0/3.若把该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其它条件相同,求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v .例题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长方形木板B 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A ,m <M .现以地面为参照系,给A 和B 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如图),使A 开始向左运动、B 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A 刚好没有滑离木板.以地面为参考系. (1)若已知A 和B 的初速度大小为v 0,求它们最后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若初速度的大小未知,求小木块A 向左运动到达的最远处(从地面上看)离出发点的距离.例题3、如图所示,长木板ab 的b 端固定一挡板,木板连同档板的质量为M=4.0kg ,a 、b 间距离s=2.0m .木板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a 端有一小物块,其质量m =1.0kg ,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令小物块以初速v 0=4.0m/s 沿木板向前滑动,直到和挡板相碰.碰撞后,小物块恰好回到a 端而不脱离木板.求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例题4、如图所示,质量M =4kg 的滑板B 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右端固定一根轻质弹簧,弹簧的自由端C 到滑板左端的距离L =0.5m ,这段滑板与木块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而弹簧自由端C 到弹簧固定端D 所对应的滑板上表面光滑.可视为质点的小木块A 以速度v 0=10 m/s ,由滑板B 左端开始沿滑板B 表面向右运动.已知A 的质量m =1kg ,g 取10m/s 2 .求: (1)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木块A 的速度;(2)木块A 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v 0v 0例题5、在光滑水平面上并排放两个相同的木板,长度均为L=1.00m,一质量与木板相同的金属块,以v0=2.00m/s的初速度向右滑上木板A,金属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0.1,g取10m/s2。

《“滑块+木板”模型》专题复习的素材选择与应用

《“滑块+木板”模型》专题复习的素材选择与应用

《“滑块+木板”模型》专题永安一中吴庆堂(一)专题复习素材选择得理由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就就是新课程得“独创”,就就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得根本体现,就就是新课程标准异于原教学大纲得关键点,也就就是这次课程改革得精髓,表现了改革所承担着得“新期待”。

2、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给我们得启示:引导教学重视物理过程得分析与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得培养,强调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得考查,并且把渗透与关注学生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到了考查目标中。

命题坚持能力立意、问题立意。

主干、重点知识重点考。

3、在高中物理总复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个滑块在一个木板上得相对运动问题,我们称为“滑块+木板”模型问题。

由于两个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相互影响,其运动过程相对复杂,致使一些同学对此类问题感到迷惑。

此类问题曾就就是旧教材考试中热点问题,在我省实施得新课程高考中,由于高中物理3—3与3—5系选考内容,系统不受外力所遵循得动量守恒得情况在高考必考内容中一般会回避,因此,这类问题近些年在我省有些被冷落、受忽视。

但千万记住有受外力情况下得相对运动依然就就是动力学得重要模型之一。

(二)专题复习素材得编制为了提高训练得有效性,针对高考题目类型,选用题组进行强化训练,我们可以将训练试题分为“典例导学”、“变式训练”与“强化闯关”三部分。

“典例导学”与“变式训练”主要起方法引领得作用,适用于课堂教学,试题以典型性、层次梯度分明得基础题、中档题为主,训练解题思路,指导解题方法,规范解题过程,培养解题能力。

“强化闯关”供学生课外进行综合训练,一般采用各地质检与历届高考经典试题,试题综合性较强,其主要目得就就是让学生把所掌握得解题方法与技巧应用于具体得问题情境中,不仅练习考点稳定得高考题型,还练习可能得符合时代气息得创新题型、拓展题型,特别就就是那些能够很好地体现高考改革最新精神与学科思想方法(如对图象、图表得理解应用与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得试题,让学生实战演练,提前进入实战状态,提早体验高考,揭去高考神秘得面纱,努力提高学生娴熟得技能技巧与敏捷得思维方式,使学生树立高考必胜得信心。

高考备考重点题型——滑块木板模型解题攻略

高考备考重点题型——滑块木板模型解题攻略

高考备考重点题型——滑块木板模型解题攻略滑块木板模型是高考题构建中一个重要插件,也是一个高频的考察模型。

简单的道具为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备考中理应收到师生的重视。

【模型分析】1、相互作用:滑块之间的摩擦力分析2、相对运动:具有相同的速度时相对静止。

两相互作用的物体在速度相同,但加速度不相同时,两者之间同样有位置的变化,发生相对运动。

3、通常所说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都是对地而言。

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位移、速度、时间一定存在关联。

它就是我们解决力和运动突破口。

画出运动草图非常关键。

4、求时间通常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加运动学公式。

5、求位移和速度通常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加运动学公式或动能定理。

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100kg的平板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车高为h=1.25m,一个质量为m=50kg的可视为质点的物体放在车上,距左端b=1m,物体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取g=10m/s2。

今对平板车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当车运动的位移为s=2m时,物体恰从车的左端滑离平板车,求物体着地时距平板车左端多远?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汽车载着质量为m的木箱以速度v运动,木箱与汽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箱与汽车前端挡板相距L,若汽车遇到障碍物制动而静止时,木箱恰好没碰到汽车前端挡板,求:(1)汽车制动时所受路面的阻力大小;(2)汽车制动后运动的时间。

尝试练习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车A,其质量为0.2=m kg,小车上放一个A物体B,其质量为0.1=m kg,如图(1)所示。

给B一个水平推力F,当F增B大到稍大于3.0N时,A、B开始相对滑动。

如果撤去F,对A施加一水平推力F′,如图(2)所示,要使A、B不相对滑动,求F′的最大值Fm图(1)图(2)2.如图所示,质量M=8 kg 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 N ,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 m/s 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 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 =0.2,小车足够长(取g=l0 m/s 2)。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十大热门考点专项突破专题02滑块——木板模型练习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十大热门考点专项突破专题02滑块——木板模型练习

专题 02 滑块——木板模型热点剖析滑块—木板模型模型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守恒等内容中均有出现,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

一、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知识的“基石”,滑块—木板模型更是高考热点,在滑块—木板模型中,滑块在木板上滑动的临界加快度大小是判断两物体运动状态的要点.解此类题的一般步骤为:1.运用整体法和隔绝法进行受力剖析.2.确立仅由摩擦力产生加快度的物体.3.求临界加快度:最大静摩擦力使之产生的加快度为临界加快度.4.判断系统的运动状态:当系统加快度小于临界加快度时,系统加快度相等;当系统加快度大于临界加快度时,系统中各物体加快度不同.5.由运动状态对应求解.二、动量和动量的变化量这两个看法常穿插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中考察;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本部分的要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动量守恒定律联合能量守恒定律来解决碰撞、打击、反冲等问题,以及动量守恒定律与圆周运动、核反响的联合已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综合应用动量和能量的看法解题技巧(1)动量的看法和能量的看法①动量的看法:动量守恒定律②能量的看法: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这两个看法研究的是物体或系统运动变化所经历的过程中状态的改变,不对过程变化的细节作深入的研究,而关怀运动状态变化的结果及惹起变化的原由.简单地说,只需求知道过程的始、末状态动量式、动能式和力在过程中的冲量和所做的功,即可对问题求解.②利用动量的看法和能量的看法解题应注意以下问题:(a)动量守恒定律是矢量表达式,还可写出重量表达式;而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是标量表达式,绝无重量表达式.(b)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广泛的规律,它们研究的是物系统统,在力学中解题时一定注意动量守恒的条件及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在应用这两个规律时,当确立了研究的对象及运动状态变化的过程后,依据问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解的未知量,选择研究的两个状态列方程求解.经典例题典例涵盖了直线运动、牛顿定律、能量、动量、电等有关章节的跟滑块—木板模型有关的典型例题【典例 1】如图甲所示,倾斜的传递带正以恒定速率v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递带的倾角为37°. 一物块以初速度 v0从传递带的底部冲上传递带并沿传递带向上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物块到传递带顶端时速度恰巧为零, sin37 °=0.6 ,cos37°= 0.8 ,g= 10 m/s 2,则 ( )A.传递带的速度为 4 m/sB.传递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为14 m1C.物块与传递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8D.摩擦力方向向来与物块运动的方向相反分析:假如v0小于 v1,则物块向上做减速运动时加快度不变,与题图乙不符,所以物块的初速度v0必定大于 v.联合题图乙可知物块减速运动到与传递带速度同样时,持续向上做减速运动,由此能够判断传递带的1速度为 4 m/s ,选项 A 正确.传递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等于v- t 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即2×(4 +12) ×11m+ 2×1×4 m= 10 m,选项 B 错误 .0 ~1 s内, g sinθ+μg cosθ=8 m/s2,1~2 s内, g sinθ-μg cosθ1= 4 m/s 2,解得μ=4,选项 C 错误;在1~ 2 s 内,摩擦力方向与物块的运动方向同样,选项 D 错误.答案: A【典例 2】. 如下图,一长木板在水平川面上运动,在某时辰( t=0) 将一有关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一直在木板上.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答案 A【典例 3】如下图,在水平川面上成立x 轴,有一个质量m=1 kg的木块放在质量为M=2 kg的长木板上,木板长 L=11.5 m。

2018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03章学案07 滑块+木板模型[导学案]TK

2018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03章学案07 滑块+木板模型[导学案]TK

学案07 滑块+木板模型考点13:滑块+木板模型1.模型特点:滑块(视为质点)和木板均相对地面运动,且滑块和木板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2.位移关系:x A相对于B=x A-x B,规定正方向后,x A,x B自带正负,“-”为运算符号。

(1) 滑块和木板同向运动,相对位移为位移之差L1相对2=x1-x2(2) 滑块和木板反向运动,相对位移为位移绝对值之和L相对=|x2|+|x1|3.分析方法:隔离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借助v-t图像。

4.关键:共速时,滑动摩擦力有可能突变方向,也有可能突变为静摩擦力,采用假设比较法判断。

5.分析方法:例1[水平面上的滑块+木板模型:质量相等、无外力、共速后摩擦力突变问题] 如图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

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规律总结题设除摩擦力外不受其他外力。

未达到共速之前,滑块:μmg=ma,a=μg,方向向右,加速木板:μ1mg+μ2·2mg=ma2a2=(μ1+2μ2)g,方向向左,减速达到共速后,都一定减速,摩擦力方向一定变向。

(1) 若相对静止一起匀减速,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应突变为静摩擦力,对整体有:μ2·2mg=2ma,a=μ2g,木板相比共速之前加速度变小。

滑块:f=ma=μ2mg≤μ1mg,即:μ1≥μ2木板:μ2·2mg-f=ma。

(2) 若相对滑动,木板一定减得快,即:滑块加速度比木板小(a1<a2)。

滑块相对木板向右运动。

滑块:μ1mg=ma1a1=μ1g,木板:μ2·2mg-μ1mg=ma2a2=(2μ2-μ1)g,木板相比共速之前加速度变小。

a1<a2即:μ1<μ2还可比较滑动a1、a2大小,若a1<a2相对滑动;若a1≥a2相对静止一起减速。

高考物理滑块木板模型问题分析完整版.doc

高考物理滑块木板模型问题分析完整版.doc

滑块—木板模型的动力学分析在高三物理复习中,滑块—木板模型作为力学的基本模型经常出现,是对一轮复习中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有关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这类问题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情景的想象能力,为后面动量和能量知识的综合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滑块—木板模型的常见题型及分析方法如下:例1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的物块A和木板B,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分析:为防止运动过程中A落后于B(A不受拉力F的直接作用,靠A、B间的静摩擦力加速),A、B一起加速的最大加速度由A决定。

解答:物块A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变式1例1中若拉力F作用在A上呢?如图2所示。

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

∴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变式2在变式1的基础上再改为: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设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F m,则:解得:例2 如图3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F=8N,当小车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大小不计、质量m=2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物体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t=1.5s通过的位移大小。

(g取10m/s2)解答:物体放上后先加速:a1=μg=2m/s2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为:当小车与物体达到共同速度时:v共=a1t1=v0+a2t1解得:t1=1s ,v共=2m/s以后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物体不会落后于小车)物体在t=1.5s内通过的位移为:s=a1t12+v共(t-t1)+ a3(t-t1)2=2.1m练习1如图4所示,在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质量均为m=1kg、长度均为L=1.5m的木板A和B,A、B间距s=6m,在A的最左端静止着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滑块C,A、B与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

2018届高考物理三轮冲刺导学案:滑块—木板模型(含解析)

2018届高考物理三轮冲刺导学案:滑块—木板模型(含解析)

三轮冲刺导学案:滑块—木板模型考点剖析1.建模指导解此类题的基本思路:(1)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2)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

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

2.模型特征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并且两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3.思维模板4.分析滑块—木板模型问题时应掌握的技巧(1)分析题中滑块、木板的受力情况,求出各自的加速度。

(2)画好运动草图,找出位移、速度、时间等物理量间的关系。

(3)知道每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

(4)两者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1)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2)二者加速度不相等。

5.滑块—木板模型临界问题的求解思路典例精析1、如图甲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放有一质量为M 、长为 4.0m L =的木板。

从0t =时刻开始,质量为 1.0kg m =的物块以初速度06m/s v =从左侧滑上木板,同时在木板上施一水平向右的恒力7.0N F =,已知开始运动后1s 内两物体的v t -图线如图乙所示,物块可视为质点,2s 10m/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木板的质量 1.5M kg =B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C . 1.5s t =时,木板的加速度为273m/s D .2s t =时,木板的速度为7.2m/s【答案】BD【解析】在1 s 前,物体向右匀减速,木板向右匀加速,对物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mg ma μ=,由v t -图象可知:21651m/s 1v a t ∆-===∆,联立解得:0.1μ=。

对木板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F mg Ma μ+=,由v t -图象可知:2244m/s 1v a t ∆===∆,联立解得:2kg M =,经过时间t ,两者达到共同速度,则012 v a t a t -=,代入数据解得: 1.2s t =,共同速度 1.24 4.8 m/s v =⨯=,此时物体的相对位移为:6 4.80 4.81.2 1.2 3.64m 22s ++∆=⨯-⨯=<,说明物体未脱离木板,当两者达到共同速度后,假设两者相对静止一起加速,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3F M m a =+(),代入数据解得:237m/s 3a =,对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3713f ma mg μ'===>,所以物体相对木板还是要相对滑动,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4F mg Ma μ-=,代入数据解得:243m/s a =,2s t =时,木板的速度为4 4.832 1.27.2m/s v v a t '=+=+⨯-=(),故AC 错误,BD 正确。

推荐学习K122018_2019高中物理第四章力与运动微型专题滑块_木板模型和传送带模型学案粤教版必

推荐学习K122018_2019高中物理第四章力与运动微型专题滑块_木板模型和传送带模型学案粤教版必

微型专题滑块—木板模型和传送带模型[学习目标] 1.能正确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滑块—木板模型.2.会对传送带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能正确解答传送带上的物体的运动问题.一、滑块—木板模型1.模型概述: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发生相对滑动,两者之间有相对运动.问题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过程,两物体的运动时间、速度、位移间有一定的关系.2.常见的两种位移关系滑块从木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木板向同一方向运动,则滑块的位移和木板的位移之差等于木板的长度;若滑块和木板向相反方向运动,则滑块的位移和木板的位移之和等于木板的长度.3.解题方法分别隔离两物体,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个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例1如图1所示,厚度不计的薄板A长l=5 m,质量M=5 kg,放在水平地面上.在A上距右端s=3 m处放一物体B(大小不计),其质量m=2 kg,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原来系统静止.现在板的右端施加一大小恒定的水平力F=26 N,持续作用在A上,将A从B下抽出.g=10 m/s2,求:图1(1)A 从B 下抽出前A 、B 的加速度各是多大; (2)B 运动多长时间离开A . 答案 (1)2 m/s 21 m/s 2(2)2 s解析 (1)对于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 =ma B 解得a B =1 m/s 2对于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1mg -μ2(m +M )g =Ma A 解得a A =2 m/s 2(2)设经时间t 抽出,则s A =12a A t 2s B =12a B t 2Δs =s A -s B =l -s 解得t =2 s.【考点】滑块—木板模型问题 【题点】滑块—木板模型的动力学问题求解“滑块—木板”类问题的方法技巧1.搞清各物体初态对地的运动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根据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情况,确定物体间的摩擦力方向.2.正确地对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各物体的加速度,结合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针对训练1 如图2所示,质量为M =1 kg 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 =0.5 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 0=3 m/s 的初速度从左端沿木板上表面冲上木板,带动木板向前滑动.已知滑块与木板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木板足够长.求:图2(1)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长木板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2)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滑块相对于水平面的加速度a 的大小; (3)滑块与木板达到的共同速度v 的大小. 答案 (1)0.5 N 向右 (2)1 m/s 2(3)1 m/s解析 (1)滑块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 1=μmg =0.5 N ,方向向左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滑块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大小为0.5 N.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得a =μg =1 m/s 2(3)木板的加速度a ′=mMμg =0.5 m/s 2设经过时间t ,滑块和长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 ,则满足: 对滑块:v =v 0-at 对长木板:v =a ′t由以上两式得:滑块和长木板达到的共同速度v =1 m/s. 【考点】滑块—木板模型问题 【题点】滑块—木板模型的动力学问题 二、传送带类问题1.特点:传送带运输是利用货物和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将货物运送到别的地方去.它涉及摩擦力的判断、运动状态的分析和运动学知识的运用.2.解题思路:(1)判断摩擦力突变点(含大小和方向),给运动分段;(2)物体运动速度与传送带运行速度相同,是解题的突破口;(3)考虑物体与传送带共速之前是否滑出.例2 如图3所示,水平传送带正在以v =4 m/s 的速度匀速顺时针转动,质量为m =1 kg 的某物块(可视为质点)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将该物块从传送带左端无初速度地轻放在传送带上(g 取10 m/s 2).图3(1)如果传送带长度L =4.5 m ,求经过多长时间物块将到达传送带的右端; (2)如果传送带长度L =20 m ,求经过多长时间物块将到达传送带的右端. 答案 (1)3 s (2)7 s解析 物块放到传送带上后,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先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由μmg =ma 得a =μg ,若传送带足够长,匀加速运动到与传送带同速后再与传送带一同向右做匀速运动. 物块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 1=v a =vμg =4 s物块匀加速运动的位移s 1=12at 12=12μgt 12=8 m(1)因为4.5 m<8 m ,所以物块一直加速,由L =12at 2得t =3 s(2)因为20 m>8 m ,所以物块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后,摩擦力变为0,此后物块与传送带一起做匀速运动, 物块匀速运动的时间t 2=L -s 1v =20-84s =3 s 故物块到达传送带右端的时间t ′=t 1+t 2=7 s. 【考点】传送带问题 【题点】水平传送带问题分析水平传送带问题的注意事项当传送带水平运动时,应特别注意摩擦力的突变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摩擦力的突变,常常导致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性质的突变.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是物体和传送带恰好保持相对静止的临界状态;滑动摩擦力存在于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因此两物体的速度达到相同时,滑动摩擦力要发生突变(滑动摩擦力为0或变为静摩擦力).针对训练2 (多选)如图4甲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模型,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 =1 m/s 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 、B 间的距离为2 m ,g 取10 m/s 2.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v =1 m/s 的恒定速率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到B 处取行李,则( )图4A.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 处B.乘客提前0.5 s 到达B 处C.行李提前0.5 s 到达B 处D.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最快也要2 s 才能到达B 处 答案 BD解析 行李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μg =1 m/s 2,历时t 1=va=1 s 达到共同速度,位移s 1=v2t 1=0.5 m ,此后行李匀速运动t 2=2 m -s 1v =1.5 s ,到达B 共用2.5 s.乘客到达B ,历时t =2 mv=2 s ,故B 正确.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一直加速运动,最短运动时间t min =2s a=2×21s =2 s ,D 正确. 【考点】传送带问题 【题点】水平传送带问题例3 如图5所示,传送带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37°,AB 的长度为64 m ,传送带以20 m/s 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 点无初速度地放上一个质量为8 kg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物体从A 点运动到B 点所用的时间.(sin 37°=0.6,cos 37°=0.8,g =10 m/s 2)图5答案 4 s解析 开始时物体下滑的加速度:a 1=g (sin 37°+μcos 37°)=10 m/s 2,运动到与传送带共速的时间为:t 1=v a 1=2010 s =2 s ,下滑的距离:s 1=12a 1t 12=20 m ;由于tan 37°=0.75>0.5,故物体2 s 后继续加速下滑,且此时:a 2=g (sin 37°-μcos 37°)=2 m/s 2,根据s 2=vt 2+12a 2t 22,解得:t 2=2 s ,故共用时间t =4 s.【考点】传送带问题 【题点】倾斜传送带问题物体沿着倾斜的传送带向下加速运动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若μ≥tan θ,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若μ<tan θ,物体将以较小的加速度a =g sin θ-μg cos θ继续加速运动.1.(传送带问题)如图6所示,物块m 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两者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关于m 所受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6A.皮带传送速度越大,m 受到的摩擦力越大B.皮带传送的加速度越大,m 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皮带速度恒定,m 质量越大,所受摩擦力越大D.无论皮带做何种运动,m 都一定受摩擦力作用 答案 B解析 物块若加速运动,其合外力由传送带给它的摩擦力来提供,故加速度大,摩擦力大,B正确;当物块匀速运动时,物块不受摩擦力,故A 、C 、D 错误. 【考点】传送带问题 【题点】水平传送带问题2.(传送带问题)如图7所示,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以速度v =2 m/s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现将一小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A 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 取10 m/s 2.若A 端与B 端相距6 m ,则物体由A 到B 的时间为( )图7A.2 sB.2.5 sC.3.5 sD.4 s答案 C解析 物体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对物体有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使物体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后滑动摩擦力消失,物体与传送带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物体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μg =2 m/s 2,达到共同速度所用的时间t 1=v a =1 s ,发生的位移s 1=v 2t 1=1 m ,此后匀速运动的时间t 2=L -s 1v=2.5 s ,到达B 共用时间3.5 s ,选项C 正确. 【考点】传送带问题 【题点】水平传送带问题3.(滑块—木板模型)(多选)如图8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图8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答案 BC解析 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时物块的速度小于木板的速度,两者之间存在滑动摩擦力,物块受到木板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向右,与其速度方向相同,向右做加速运动,而木板受到物块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向左,与其速度方向相反,向右做减速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B 、C 正确. 【考点】滑块—木板模型问题 【题点】滑块—木板模型的动力学问题4.(滑块—木板模型)如图9所示,长度l =2 m ,质量M =23 kg 的木板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质量m =2 k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位于木板的左端,木板和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现对小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10 N ,取g =10 m/s 2.求:图9(1)将木板M 固定,小物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大小;(2)若木板M 不固定:①m 和M 的加速度a 1、a 2的大小;②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离开木板所用的时间.答案 (1)4 m/s (2)①4 m/s 23 m/s 2②2 s 解析 (1)对小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g =ma解得a =4 m/s 2小物块离开木板时,有v 2=2al 解得v =4 m/s.(2)①对m ,由牛顿第二定律:F -μmg =ma 1解得a 1=4 m/s 2对M ,由牛顿第二定律:μmg =Ma 2 解得a 2=3 m/s 2. ②由位移公式知s 1=12a 1t 2,s 2=12a 2t 2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离开木板,有s 1-s 2=l联立解得t =2 s.【考点】滑块—木板模型问题 【题点】滑块—木板模型的动力学问题一、选择题考点一滑块—木板模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1的足够长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其上放一质量为m2的物块.物块与木板的接触面是光滑的.从t=0时刻起,给物块施加一水平恒力F.分别用a1、a2和v1、v2表示木板、物块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下列图象符合运动情况的是( )图1答案 D解析木板一定保持静止,加速度为0,选项A、B错误;物块的加速度a2=Fm2,即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块运动的v-t图象为倾斜的直线,而木板保持静止,速度一直为0,选项C错误,D正确.【考点】滑块—木板模型问题【题点】滑块—木板模型的动力学问题2.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向右滑行,但长木板保持静止不动.已知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为μ1MgB.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为μ2(m+M)gC.只要拉力F增大到足够大,长木板一定会与地面发生相对滑动D.无论拉力F增加到多大,长木板都不会与地面发生相对滑动答案 D解析对M分析,在水平方向受到m对它的摩擦力和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两个力平衡,则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f=μ1mg,选项A、B错误;无论F大小如何,m在M上滑动时,m对M的摩擦力大小不变,M在水平方向上仍然受到两个摩擦力处于平衡,不可能运动,选项C错误,D 正确.【考点】滑块—木板模型问题 【题点】滑块—木板模型的动力学问题3.如图3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长为0.64 m 、质量为4 kg 的木板B ,在B 的左端有一个质量为2 kg 、可视为质点的铁块A ,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当对A 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 =10 N 时,将A 从B 的左端拉到右端的时间为(g 取10 m/s 2)( )图3A.0.8 sB.0.6 sC.1.1 sD.1.0 s答案 A解析 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max =μm 1g =4 N ,μm 1g =m 2a ,得a =1 m/s ,F ′=(m 2+m 1)a =6 N ,F >F ′,所以A 、B 发生相对滑动.由分析知A 向右加速,加速度为a 1,则F -μm 1g =m 1a 1,a 1=3 m/s 2;B 也向右加速,加速度为a 2,则μm 1g =m 2a 2,a 2=1 m/s 2.A 从B 的左端运动到右端,则有s A -s B =L ,即12a 1t 2-12a 2t 2=L ,代入数据,解得t =0.8 s ,故A 正确.【考点】滑块—木板模型问题 【题点】滑块—木板模型的动力学问题 考点二 传送带问题4.(多选)水平的皮带传输装置如图4所示,皮带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被轻轻地放在A 端皮带上,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当它到达位置C 后滑动停止,随后就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目的地B 端,在传输过程中,该物体受摩擦力的情况是( )图4A.在AC 段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B.在AC 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C.在CB 段不受静摩擦力D.在CB 段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答案 BC解析 在AC 段物体相对皮带向左滑动,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在CB 段物体相对皮带没有滑动,物体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受到的是平衡力,如果有静摩擦力,则物体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不受静摩擦力.故B 、C 两项正确.【考点】传送带问题【题点】水平传送带问题5.(多选)如图5所示,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向右传动.将一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以v 、a 、s 、F 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位移大小和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图5答案 AB解析 物体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运动,当达到共同速度后再做匀速运动,A 、B 正确.【考点】传送带问题【题点】水平传送带问题6.(多选)如图6所示,水平传送带A 、B 两端点相距s =3.5 m ,以v 0=2 m/s 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顺时针运转,今将一小煤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轻放在A 端,已知小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由于小煤块与传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会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小煤块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g 取10 m/s 2)( )图6A.所用的时间是2 sB.所用的时间是2.25 sC.划痕长度是3 mD.划痕长度是0.5 m 答案 AD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煤块的加速度a =μg =4 m/s 2,则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 1=v 0a =24s =0.5 s ,匀加速运动的位移s 1=12at 12=12×4×(0.5)2 m =0.5 m ,则小煤块匀速运动的位移s 2=s -s 1=3.5 m -0.5 m =3 m ,则匀速运动的时间t 2=x 2v 0=32s =1.5 s ,所以小煤块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t =t 1+t 2=2 s ,故A 正确,B 错误;在小煤块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传送带的位移s 3=v 0t 1=2×0.5 m=1 m ,则划痕的长度Δs =s 3-s 1=0.5 m ,故C 错误,D 正确.【考点】传送带问题【题点】水平传送带问题二、非选择题7.(传送带问题)如图7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 始终保持v =1 m/s 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 =4 kg 的行李(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 、B 间的距离 l =2 m ,g 取10 m/s 2.求:图7(1)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2)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 处.求行李从A 处传送到B 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答案 (1)4 N 1 m/s 2(2)1 s (3)2 s 2 m/s解析 (1)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 =μmg将题给数据代入,得F =4 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a代入数值,得a =1 m/s 2(2)设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 ,行李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v =1 m/s ,则v =at 代入数据,得t =1 s.(3)行李从A 处匀加速运动到B 处时,传送时间最短,则l =12at 2min ,代入数据得t min =2 s.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v min =at min ,代入数据得v min =2 m/s.【考点】传送带问题【题点】水平传送带问题8.(滑块—木板模型)如图8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M =4 kg ,长L =1.4 m.木板右端放着一个小滑块,小滑块质量m =1 kg ,其尺寸远小于L ,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 =10 m/s 2)图8(1)现将一水平恒力F 作用在木板上,为使小滑块能从木板上面滑落下来,则F 的大小范围是多少?(2)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 =22.8 N ,且始终作用在木板上,最终使得小滑块能从木板上滑落下来,则小滑块在木板上面滑动的时间是多少?答案 (1)F >20 N (2)2 s解析 (1)要使小滑块能从木板上滑下,则小滑块与木板之间应发生相对滑动,此时,对小滑块分析得出μmg =ma 1,解得a 1=4 m/s 2.对木板分析得出F -μmg =Ma 2,加速度a 1、a 2均向右,若小滑块能从木板上滑下,则需要满足a 2>a 1,解得F >20 N.(2)当F =22.8 N 时,由(1)知小滑块和木板发生相对滑动,对木板有F -μmg =Ma 3,则a 3=4.7 m/s 2.设经时间t ,小滑块从木板上滑落,则12a 3t 2-12a 1t 2=L , 解得t =-2 s(舍去)或t =2 s.【考点】滑块—木板模型问题【题点】滑块—木板模型的动力学问题9.(传送带问题)如图9甲所示,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 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t =0时将质量m =1 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上,物块相对地面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设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图9(1)传送带的速度大小;(2)传送带的倾角及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答案 (1)10 m/s (3)37° 0.5解析 (1)物块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后,由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摩擦力,物块继续向下做匀加速运动.从图象可知传送带的速度为10 m/s.(2)开始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下a 1=Δv 1Δt 1=101 m/s 2=10 m/s 2 ①mg sin θ+μmg cos θ=ma 1② 速度相等后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 a 2=Δv 2Δt 2=12-102-1 m/s 2=2 m/s 2 ③mg sin θ-μmg cos θ=ma 2④ 联立①②③④得:μ=0.5,θ=37°.【考点】传送带问题【题点】倾斜传送带问题。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物理:木块长板车模型解密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二物理:木块长板车模型解密

例题1如图,两块相同平板P1,P2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

P2的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左端A与弹簧的自由端B相距L。

物体P置于P1的最右端,质量为2m,且可看做质点。

P1与P以共同速度v0向右运动,与静止的P2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

碰撞后P 1与P 2粘连在一起。

P 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并停在A 点(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P 与P 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求:(1)P 1、P 2刚碰完时的共同速度v 1和P 的最终速度v 2; (2)此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x 和相应的弹性势能E p 。

解析:(1)P 1和P 2碰撞,由动量守恒有:mv 0=(m +m )v 1 得出:1012v v =P 在P 2上滑行过程,由P 1、P 2、P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2mv 0+2mv 1=4mv 2 得出:2034v v =(2)P 1、P 2、P 第一次等速,弹簧最大压缩量x 最大,由能量守恒得2220121112()(2)(2)(4)222p mg L x E m v m v m v μ⋅++=+-①P 刚进入P 2 到P 1、P 2、P 第二次等速,由能量守恒得2220121112(22)(2)(2)(4)222mg L x m v m v m v μ⋅+=+-②由①②得:2032v x L μ=-,2016p mv E =。

答案:(1)1012v v = 2034v v = (2)2032v x L μ=-,2016p mv E =例题2 装甲车和战舰采用多层钢板比采用同样质量的单层钢板更能抵御穿甲弹的射击。

通过对以下简化模型的计算可以粗略说明其原因。

质量为2m 、厚度为2d 的钢板静止在水平光滑桌面上。

质量为m 的子弹以某一速度垂直射向该钢板,刚好能将钢板射穿。

现把钢板分成厚度均为d 、质量均为m 的相同两块,间隔一段距离水平放置,如图所示。

若子弹以相同的速度垂直射向第一块钢板,穿出后再射向第二块钢板,求子弹射入第二块钢板的深度。

高中物理滑块滑板模型教案

高中物理滑块滑板模型教案

高中物理滑块滑板模型教案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滑块滑板的运动原理;
2. 掌握滑块滑板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3. 探讨滑块滑板的设计和优化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滑块滑板的基本结构和运动原理;
2. 滑块滑板的动能和势能计算;
3. 滑块滑板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
4. 滑块滑板的设计和优化问题。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问题:通过展示滑块滑板的实物模型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滑块滑板的运动规律和设计要素;
2. 讲解理论知识:介绍滑块滑板的基本结构、运动原理以及与滑块滑板运动相关的公式;
3. 解答问题:分组讨论解决滑块滑板的相关问题,如速度、加速度、能量转换等;
4.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关于滑块滑板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滑块滑板的运动特性;
5. 总结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讨论滑块滑板的设计和优化问题。

四、教学评估:
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设计和问题解答中的表现;
2. 作业评价:布置与滑块滑板相关的作业,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拓展延伸:
1. 可以结合工程应用,设计一个优化的滑块滑板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
2. 可以探讨滑块滑板在不同表面摩擦系数下的运动规律并进行实验验证。

以上为高中物理滑块滑板模型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水平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动力学方法重要应用之二“滑块—木板模型”

动力学方法重要应用之二“滑块—木板模型”

动力学方法重要应用之二“滑块—木板模型”高三物理备考中,"滑块木板模型"历来被当做非常重要的知识来复习,可见它在高考物理中的地位。

"滑块木板模型",是一轮复习中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关知识的巩固、深化及应用,更牵涉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深透理解这类模型,有得培养学生对物理情景的想象及分析能力。

下面就这个模型做思维解题分析。

解题策略1、"滑块木板模型",往往牵涉滑块与木板这两个物体都参与运动,而滑动摩擦力是它们运动的桥梁。

关于滑动摩擦力的分析方法,与传送带的分析方法一样(详见:《动力学方法重要应用之一:传送带模型》一文),但这类问题又比传送带模型复杂很多。

因为木板受到滑动摩擦力影响后,又往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而滑块受到滑动摩擦力影响后运动性质甚至会发生变化。

所以解决这类问题,要注意从位移、速度、时间等角度,寻找它们间的关系。

2、弄清静临界条件滑块在木板上滑动时,要求滑块不从木板上掉下来的临界条件是:滑块与木板具有共速。

经典例题1、木板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上放着一个小滑块m,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素μ,为了使得m能从M上滑落下来,求下列情况下力F的取值范围。

解析:首先判断m与M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如果要滑动,m与M间的静摩擦力要达到最大静摩擦力;(2)未滑动,此时m与M加速度相等。

第一小问: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对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为:a=μg共速时,两者加速度相等,由整体法得:F= (M+m)a即:F=μ(M+m)g所以,F的取值范围是:F>μ(M+m)g。

第二小问:受力如图所示对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μmg/M再对整体,得:F=(M+m)a解得:F=μ(M+m)mg/M所以F的取值范围是:F>μ(M+m)mg/M。

2、质量M=3kg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水平恒力F=11N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如图所示,当速度达到1m/s时,将质量m=4kg的物体轻轻放到木板的右端,已知物块与木板间摩擦因数μ=0.2,(g=10m/s2),求:(1)物体经多长时间才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2)在这段时间内,物块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多大?(2)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后,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多大?解析:(1)首先两物体各自运动,分别对两物体受力分析,易知道物块的加速度a1=μg=2m/s2,而木板的加速度a2=(F-μmg)/M=1m/s2设静止时运动时间为t,对物块它t时刻的速度为:v1=a1t=2t对木板t时刻的速度为:v2=v0+a2t=1+t由于相对静止,必有v1=v2,即:2t=1+t因此,t=1s(2)1s末时两物体的速度v1=v=2m/s这段时间内,物块位移s1= v1t/2=1m木板位移s2=(v0+v2)t/2=1.5m因此相对位移为△x==s2-s1=0.5m(3)滑块相对木板静止时,两者具有共速且加速度相等,因此对整体有:F=(M+m)a得a=1.57m/s2再隔离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 a=6.28N滑块木板模型小结1、正确受力分析后,抓住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各自加速度;2、正确画出情景图,找出两者位移、速度、加速度关系。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热点专题突破系列2 滑块——滑板模型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热点专题突破系列2 滑块——滑板模型
精准高 考
物 理
人教版
必修一
热点专题突破系列(二)
滑块——滑板模型
1 2 3
高考热点概 述
热点分类突 破
专题强化训 练
高考热点概述
• 滑块—木板模型(如图a),涉及摩擦力分析、 相对运动、摩擦生热,多次互相作用,属 于多物体多过程问题,知识综合性较强, 对能力要求较高,故频现于高考试卷中, 例如2015年全国Ⅰ、Ⅱ卷中压轴题25题。 另外,常见的子弹射击木板(如图b)、圆环 在直杆中滑动(如图c)都属于滑块类问题, 处理方法与滑块—木板模型类似。
[解析] (1)以物块 A 为研究对象,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cos37° -μ1(mg-Fsin37° )=ma1 a1=6m/s2 v1=a1t1=3m/s (2)有力 F 时,AB 间摩擦力 fAB=μ1(mg-Fsinθ) B 与地面间摩擦力 fB 地=μ2(2mg-Fsinθ) ∵fAB<fB 地 ∴B 不动 撤去力 F 后,对 A 有:μ1mg=ma3 对 B 有:μ1mg-2μ2mg=ma2 a2=1m/s2 a3=5m/s2
热点B 的质量均为 1kg,A 与 B 之间、B 与 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0.5 和 0.2,开始时 A 静止在 B 的左端,B 停在水平 地面上。某时刻起给 A 施加一大小为 10N,方向与水平成 θ=37° 斜向上的拉力 F,0.5s 后撤去 F,最终 A 恰好停在 B 的右端。(sin37° =0.6,cos37° =0.8,g 取 10m/s2) 导学号 51343569 (1)0.5s 末物块 A 的速度; (2)木板 B 的长度。
A 以 a2 减速,B 以 a3 加速, 当二者共速后,两者相对静止,共同减速至静止,设共同速度为 v v=v1-a3t2 v=a2t2 ∴t2=0.5s v=0.5m/s 1 2 撤去力 F 之前 A 的位移 x1= a1t1=0.75m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2 滑块—木板模型[热点跟踪专练]1.(多选)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 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解析] 当0<F ≤32μmg 时,A 、B 皆静止;当32μmg <F ≤3μmg 时,A 、B 相对静止,但两者相对地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F >3μmg 时,A 相对B 向右做加速运动,B 相对地面也向右加速,选项A 错误,选项C 正确.当F =52μmg 时,A 与B 共同的加速度a =F -32μmg 3m =13μg ,选项B 正确.F 较大时,取物块B 为研究对象,物块B 的加速度最大为a 2=2μmg -32μmg m =12μg ,选项D 正确. [答案] BCD2.(2017·江西模拟)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叠放着质量均为M 的A 、B 两块木板,在木板A 的上方放着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C ,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A 、B 、C 之间以及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若用水平恒力F 向右拉动木板A ,使之从B 、C 之间抽出来,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拉力F 的大小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A .F >μ(2m +M )gB .F >μ(m +2M )gC .F >2μmgD .F >2μ(m +M )g[解析] 要使A 能从B 、C 间抽出来,则A 要相对于B 、C 都滑动,所以A 、C 间与A 、B 间都是滑动摩擦力,对A 有a A =F -μmg -μM +m g M ,对C 有a C =μmg m,B 受到A 对B 的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μ(M +m )g 和地面对B 的摩擦力f ,由于f ≤μ(2M +m )g ,所以A 刚要从B 、C 间抽出时,B 静止不动,即a A >a C 时,A 能从B 、C 间抽出,得F >2μ(M +m )g ,D 对.[答案] D3.(2017·广州模拟)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2m 和3m 的三个木块,其中质量为2m 和3m 的木块间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 0;质量为m 和2m 的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2F 0.现用水平拉力F 拉质量为3m 的木块,使三个木块一起加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为2m 的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B .当F 逐渐增大到F 0时,轻绳刚好被拉断C .在轻绳未被拉断前,当F 逐渐增大时,轻绳上的拉力也随之增大,并且大小总等于F 大小的一半D .在轻绳被拉断之前,质量为m 和2m 的木块间已经发生相对滑动[解析] 质量为2m 的木块受到5个力的作用,重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则选项A 错误;对三者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 =6ma ,对质量为m 和2m 的木块整体,同理有,轻绳拉力T =3ma =F 2,隔离质量为m 的木块,有f =ma =F 6,可知在轻绳未被拉断前,当F 逐渐增大时,轻绳上的拉力也随之增大,并且大小总等于F 大小的一半,则选项C 正确;当F 逐渐增大到F 0时,轻绳拉力T =F 02,轻绳没有达到最大拉力不会被拉断,则选项B 错误;当T 逐渐增大到F 0时,f =F 03,质量为m 和2m 的木块间的摩擦力没有达到最大静摩擦力12F 0,故在轻绳被拉断之前,质量为m 和2m 的木块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选项D 错误.[答案] C4.(多选)(2017·云南昆明质检)如图甲所示,质量m A =1 kg ,m B =2 kg 的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静止于粗糙水平地面上.t =0时刻,一水平恒力F 作用在物块B 上,t =1 s 时刻,撤去F ,B 物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若整个过程中A 、B 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 )A .物块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B .1~3 s 内物块A 不受摩擦力作用C .0~1 s 内物块B 对A 的摩擦力大小为4 ND .水平恒力的大小为12 N[解析] 在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大小等于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则a 1=4 m/s 2,a 2=2 m/s 2,对两物块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μ(m A +m B )g =(m A +m B )a 1,μ(m A +m B )g =(m A +m B )a 2,解得:μ=a 2g=0.2,F =18 N ,选项A 正确,选项D 错误;1~3 s 内两物块一起运动,物块A 也具有水平向左的加速度,对其受力分析,可知:B 对A 施加了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选项B 错误;同理在0~1 s 内物块A 也具有水平向右的加速度,对其受力分析,可知:B 对A 施加了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 A a 1=4 N ,选项C 正确.[答案] AC5.(多选)(2017·云南昆明质检)将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放到固定斜面上,物块B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物块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μ1=0,则物体A、B一定不会发生相对滑动B.若μ1=0,则物体A、B一定会发生相对滑动C.若μ1=μ2,则物体A、B一定会发生相对滑动D.若μ1=μ2,则物体A、B一定不会发生相对滑动[解析] 若物块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则A、B一起沿斜面以共同的加速度下滑,一定不会发生相对滑动,选项A正确,B错误;若μ1=μ2,A、B一起沿斜面以共同的加速度下滑,一定不会发生相对滑动,选项C错误,D正确.[答案] AD6.(多选)(2017·河南开封一模)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为L的木板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滑块放置在木板左端,滑块与木板间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滑块上,当滑块运动到木板右端时,木板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为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f(L+s)B.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M越大,s越小C.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F越大,滑块到达木板右端所用时间越长D.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F越大,滑块与木板间产生的热量越多[解析] 由功的定义式可知,滑动摩擦力对滑块做功W =-f (L +s ),所以滑块克服摩擦力做功为f (L +s ),A 项正确;分别对滑块和木板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ma 1,f =Ma 2,两物体均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a 1>a 2,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阴影面积表示滑块相对木板的最大位移,即木板的长度.M 越大,木板的速度图线斜率越小,滑块速度图线斜率不变,相对位移一定,故滑块到达木板右端所用时间越短,木板的位移s 越小,B 项正确;F 越大,滑块的速度图线斜率越大,木板的速度图线斜率不变,相对位移一定,由图可知滑块到达木板右端时间越短,C 项错误;滑块与木板之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 =fL ,与其他因素无关,D 项错误.[答案] AB7.(2017·郑州质检(二))如图所示,长木板B 的质量为m 2=1.0 kg ,静止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3=1.0 kg 的物块C (可视为质点)放在长木板的最右端.一个质量为m 1=0.5 kg 的物块A 从距离长木板B 左侧l =9.5 m 处,以速度v 0=10 m/s 向着长木板运动.一段时间后物块A 与长木板B 发生弹性正碰(时间极短),之后三者发生相对运动,整个过程物块C 始终在长木板上.已知物块A 及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1,物块C 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物块C 与长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 m/s 2,求:(1)碰后瞬间物块A 和长木板B 的速度;(2)长木板B 的最小长度和物块A 与长木板左侧的最终距离.[解析] (1)设物块A 与木板B 碰前的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得-μ1m 1gl =12m 1v 2-12m 1v 20 解得v =v 20-2μ1gl =9 m/s A 与B 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假设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分别为v 1、v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v =m 1v 1+m 2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1v 2=12m 1v 21+12m 2v 22 联立解得v 1=m 1-m 2m 1+m 2v =-3 m/s ,v 2=2m 1m 1+m 2v =6 m/s (2)之后B 做减速运动,C 做加速运动,B 、C 达到共同速度之前,由牛顿运动定律 对木板B 有-μ1(m 2+m 3)g -μ2m 3g =m 2a 1对物块C 有μ2m 3g =m 3a 2设从碰撞后到两者达到共同速度经历的时间为t ,v 2+a 1t =a 2t木板B 的最小长度d =v 2t +12a 1t 2-12a 2t 2=3 m B 、C 达到共同速度之后,因μ1<μ2,二者一起减速至停下,由牛顿运动定律得-μ1(m 2+m 3)g =(m 2+m 3)a 3整个过程B 运动的位移为x B =v 2t +12a 1t 2+0-a 2t 22a 3=6 mA 与B 碰撞后,A 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也为a 3,位移为x A =0-v 212a 3=4.5 m 物块A 与长木板B 左侧的最终距离为x A +x B =10.5 m[答案] (1)-3 m/s 6 m (2)3 m 10.5 m8.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置一质量M =2 kg 的长木板,木板上表面与固定的竖直弧形轨道相切.一质量m =1 kg 的小滑块自A 点沿弧面由静止滑下,A 点距离长木板上表面的高度h =0.6 m ,滑块在木板上滑行t =1 s 后,和木板以共同速度v =1 m/s 匀速运动,取g =10 m/s 2.求:(1)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大小;(2)滑块沿弧面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3)滑块自A 点沿弧面由静止滑下到与木板共同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内能.[解析] (1)滑块在木板上滑行时,对木板,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Ma 1由运动学公式得v =a 1t代入数据解得F f =2 N.(2)滑块在木板上滑行时,对滑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ma 2设滑块滑上木板时的初速度为v 0,则有v -v 0=a 2t代入数据解得v 0=3 m/s滑块沿弧面下滑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 +W f =12mv 2解得摩擦力做功W f 为-1.5 J ,所以克服摩擦力做功为1.5 J ,此过程中产生的内能Q 1=1.5 J.(3)滑块在木板上滑行,t =1 s 时木板的位移为s 1=12a 1t 2 此过程中滑块的位移为s 2=v 0t +12a 2t 2 故滑块相对木板滑行的距离为L =s 2-s 1=1.5 m所以Q 2=F f ·L =3 J ,则Q =Q 1+Q 2=4.5 J.[答案] (1)2 N (2)1.5 J (3)4.5 J9.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2 kg 的足够长木板,木板上最右端有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其质量为m =3 kg ,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小物块与木板均静止,距木板左端L =2.4 m 处有一固定在水平面上的竖直弹性挡板P .现对小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 =6 N ,使小物块和木板向左运动.若不考虑木板与挡板P 发生碰撞时的能量损失,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没有与挡板发生碰撞,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1)求木板第一次与挡板P 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2)求木板从第一次撞击挡板P 到运动至距挡板最远处所需的时间及此时小物块距木板右端的距离;(3)若木板每次与挡板P 碰撞前小物块均已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试求当木板与小物块均静止时,小物块距木板最右端的距离为多少?[解析] (1)设木板靠最大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 1,则有a 1=μmg M=6 m/s 2 若木板与小物块间不发生相对滑动,设其共同加速度大小为a 2,则有a 2=F M +m =1.2 m/s 2因a 1>a 2,故小物块将与木板一起以共同的加速度a 2向左做加速运动设木板与挡板P 碰撞前瞬间木板与小物块的共同速度大小为v ,则有:v 2=2a 2L 代入数据可解得v =2.4 m/s.(2)设木板第一次撞击挡板P 后向右运动时,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3,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mg -F =ma 3代入数据解得a 3=2 m/s 2,故小物块将以a 3=2 m/s 2的加速度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由于木板撞击挡板P 时无能量损失,故木板向右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v 1=2.4 m/s.由题意可知,此时木板将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6 m/s 2.由于a 1>a 3,所以当木板的速度减为零时,小物块仍在向左运动设木板第一次撞击挡板P 到运动至距挡板最远处所需要的时间为t ,小物块距木板右端的距离为Δx ,则有t =v 1a 1=0.4 s 设此段时间内木板向右运动的距离为x 1,则有x 1=v 212a 1=0.48 m 设此段时间内小物块向左运动的距离为x 2,则有x 2=vt -12a 3t 2=0.8 m Δx =x 1+x 2=1.28 m.(3)由题意可知,木板最终静止在挡板P 处,小物块最终静止在木板上,设此时小物块距木板最右端的距离为Δx ′,由功能关系可得F (Δx ′+L )-μmgΔx ′=0代入数据可解得Δx ′=2.4 m.[答案] (1)2.4 m/s (2)0.4 s 1.28 m (3)2.4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