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财政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合集下载

财政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财政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1.税收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制定与执行特殊的税收法律条款,给予特定的纳税人或纳税项目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以减少纳税人税收负担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财政支出。

(P127邓)2.财政: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即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行为。

财政在本质上体现着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具有公共性和利益集团性(或阶级性)两个基本属性。

(P16邓)3.瓦格纳法则:由于国家职能的不断扩大,从而国家活动的不断扩张是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所在。

由于瓦格纳将财政支出的增长与国家活动的扩张联系在一起,所以有些人将“瓦格纳法则”称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P72邓)4.税收收入: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需要,凭借政治权利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向纳税人征收的收入。

税收收入是现代国家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也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方式。

(P132邓)5.公共选择:指的是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团选择。

它是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公共选择实际上是一种政治过程。

公共选择所使用的是经济学的方法,它的基本假设就是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即人是自利的、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

(P48陈共)6.税率:是指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或税基之间的比例。

在税基一定的前提下,税收负担的大小和政府课税的程度就体现在税率上。

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因此,税率被看做税制的中心环节。

税率有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之分,还有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之分。

在实际运用中,按照边际税率的变动情况,税率可以分为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三类。

(邓P137)7.税收原则:是制定、评价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标准,是支配税收制度废立和影响税收制度运行的深层次观念体系,反映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治税思想。

财政学名词解释、简答、选择、单项多项选择.doc

财政学名词解释、简答、选择、单项多项选择.doc

横向公平即税负横向公平,税负横向公平亦称“税负水平公平”,是税负纵向公平的对称。

税负横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

也就是说,税收是以课税对象自身的标准为依据,而不以纳税人的地位、等级、种族、肤色等差异实行歧视性待遇。

亦称“税负垂直公平”(Vertical Equity),是税负横向公平(Horizontal Equity)的对称。

税负纵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

利改税是中国改革国家与国营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一项重大措施。

核心内容是将所得税引入国营企业利润分配领域,把国营企业向国家上交利润改为缴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留归企业。

利改税是中国改革国家与国营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一项重大措施。

核心内容是将所得税引入国营企业利润分配领域,把国营企业向国家上交利润改为缴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留归企业。

第一,可以通过税收把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固定下来。

第二,可以更好地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

第三,可以给企业增加活力和压力。

第四,可以为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创造条件。

1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分配活动,4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5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1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向企业和个人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12转移性支出: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目标,单方面对居民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无常财政拨款,不以获得同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作为补偿,受益者得到财政的转移资金后也不需要返还给政府13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将不断增加14财政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15现收现付制:是指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当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受益人开支的制度16财政补贴:是指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财政分配,向特定的企业或私人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财政学《网络课程》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分析题、论述题、简答题

财政学《网络课程》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分析题、论述题、简答题

名词解释1、财政支出答:财政支出,即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而发生的一切开支的总和。

2、财政收入答:财政收入,即公共收入或政府收入,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资金的总和,包括税收收入、公债收入、收费收入、国有企业收入、捐赠收入及其他收入。

3、帕累托效率答:帕累托效率是福利经济学中评价资源配置合意性常用的标准。

一种资源配置,如果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使某个人的情况变得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效率的。

4、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答: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也叫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会自动产生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5、外部效应答:外部效应是指,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的利益,但又没有负担应有的责任或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

6、一致同意规则答: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计划,必须得到所有参与者的认可,即同意或者不反对的情况下,才能实施的一种决策规则,在这种决策规则下,每一个参与者都对集体决策享有否决权。

7、中间投票人定理答:中间投票人定理:只要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值的,简单多数规则一定可以产生出一个唯一的均衡解,这个均衡解和中间投票人的第一偏好正好一致,即中间投票人偏好的议案或公共产品会被通过。

8、税收的经济归宿答:税收的经济归宿指的是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说明由征税引起的个人真实收入的变化。

9、税收的法律归宿答:税收的法定归宿指的是谁对政府税收具有法律上的责任。

10、税收资本化答:税收的资本化指的是供给固定的耐用品价格的下降额等于未来税收支付额的现值,也就是税收合并到资产价格中的过程。

11、税收超额负担答:税收的超额负担是指由政府征税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大于政府获得的税收数额的那部分损失。

12、社会消费性支出答: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指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需要经费的总称。

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科教文卫支出以及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

财政学名词解释和简答答案

财政学名词解释和简答答案

第一章总论财政:财政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并以其为主体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价格分配:是由于价值规律作用,从而引起价格背离价值的一种分配。

社会总产品: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年)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社会产品的总和.公共产品:公共物品是指那种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其消费加以排他的物品;或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物品。

(同时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外部性:指个人或企业不必完全承担其决策成本或不能充分享有其决策成效.(市场参与者以市场机制以外的某种方式直接影响他人的福利.)问答题1如何理解财政的概念,其是如何产生的?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产生条件:1。

生产力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2。

国家的产生2试述不同历史阶段财政的特点(考虑范围:财政管理水平高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分配形式)奴隶制国家财政:①国家财政收支与国王个人的收支没有严格的界限;②财政收入主要有:直接占有奴隶劳动所得、贡物收入等;③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军事开支、宗教和祭祀等方面支出;④财政分配形式基本上是实物和劳役封建制国家①国王个人收支和国家财政收支逐渐分离,但仍然混杂不清.②财政收入主要有:官产收入、诸候贡赋、专卖收入和特权收入。

③财政支出主要有:战争支出、行政支出、皇室享乐支出及封建文化、宗教等支出.④封建社会末期财政分配逐步采取货币形式;⑤封建社会末期产生了国家预算、公债等财政范畴。

奴隶制国家财政和封建制国家财政为自然经济社会财政资本主义国家:①收入:税收、公债和通货膨胀等;②支出:满足国防支出、行政支出、社会支出及基础设施支出等公共需要的支出;③财政分配形式:完全货币化自由资本主义阶段:①节俭的财政(收支尽量少);②非生产性财政(国家财政支出主要用于非生产性支出);③主张财政收支平衡。

垄断资本主义:①财政成为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份额显著增加;②财政支出不限于非生产性支出,生产性支出有所加强;③主张发行公债和实行赤字政策。

财政学名词解释和简答答案

财政学名词解释和简答答案

第一章总论财政:财政就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并以其为主体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得特定分配关系。

价格分配:就是由于价值规律作用,从而引起价格背离价值得一种分配。

社会总产品: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年)物质生产部门得劳动者所创造社会产品得总与。

公共产品:公共物品就是指那种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其消费加以排她得物品;或同时具有非排她性与非竞争性得物品.(同时具备非竞争性与非排她性得产品。

)外部性:指个人或企业不必完全承担其决策成本或不能充分享有其决策成效。

(市场参与者以市场机制以外得某种方式直接影响她人得福利。

)问答题1如何理解财政得概念,其就是如何产生得?财政既就是一个经济范畴,又就是一个历史范畴产生条件:1、生产力发展与剩余产品得出现2、国家得产生2试述不同历史阶段财政得特点(考虑范围:财政管理水平高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分配形式)奴隶制国家财政:①国家财政收支与国王个人得收支没有严格得界限;②财政收入主要有:直接占有奴隶劳动所得、贡物收入等;③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军事开支、宗教与祭祀等方面支出;④财政分配形式基本上就是实物与劳役封建制国家①国王个人收支与国家财政收支逐渐分离,但仍然混杂不清。

②财政收入主要有:官产收入、诸候贡赋、专卖收入与特权收入。

③财政支出主要有:战争支出、行政支出、皇室享乐支出及封建文化、宗教等支出.④封建社会末期财政分配逐步采取货币形式;⑤封建社会末期产生了国家预算、公债等财政范畴。

奴隶制国家财政与封建制国家财政为自然经济社会财政资本主义国家:①收入:税收、公债与通货膨胀等;②支出:满足国防支出、行政支出、社会支出及基础设施支出等公共需要得支出;③财政分配形式:完全货币化自由资本主义阶段:①节俭得财政(收支尽量少);②非生产性财政(国家财政支出主要用于非生产性支出);③主张财政收支平衡。

垄断资本主义:①财政成为干预经济得重要手段,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份额显著增加;②财政支出不限于非生产性支出,生产性支出有所加强;③主张发行公债与实行赤字政策。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财政分配:在整个社会产品分配中分化独立出来的一种由国家直接参与的社会产品的分配。

2.专卖收入:指国家对某些厚利产品实行垄断经营所取得的财政收入。

3.特权收入:国家对矿山、森林、湖泊等自然资源以及铸币等经营权,进行出卖和发放许可证而收取许可费等而构成的财政收入。

4.国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公共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6.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即国家的分配。

7.公共产品: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主要指公共部门向整个社会的成员提供的产品,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如国防。

8.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的本质反映。

9.资源配置:是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0.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等。

11.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

12.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根据国家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实现该目标的各种方案,对这些可供选择的方案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各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计算成本—效益的比率,来比较不同项目或方案的效益,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据此支拨和使用财政资金。

13.公共劳务收费法:是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来改进“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使之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

14.行政管理支出:指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及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经费支出。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公共物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用于满足社会公众共同需要的商品和服务【非排他性】一些人得到公共物品的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受益【非竞争性】商品被提供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消费质量,即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0【免费搭车】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消费者无论付费与否,都可以消费这类产品。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会产生期望他人承担成本,而自己坐享其成的心理和相应行为【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社会边际收益大于个人边际收益之和,社会均衡大于竞争均衡,表现为生产不足;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个人边际成本之和,社会均衡小于竞争均衡,表现为生产过度。

【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经常性支出】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需的支出【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 增长速度。

【现收现付制】用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完全基金制】完全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部分基金制】一部分用来支付当期接受者的保险金,一部分投资政府管理的基金以支付将来的保险金。

【逆向选择】指市场的某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另一方受损,倾向于与对方签订协议进行交易【道德风险】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不确定或不完全合同使得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主体不承担其行动的全部后果,在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现象【税收中性】政府课税不应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种政策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税负转嫁】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应的措施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收归宿】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税收超额负担】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税收的替代效应】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征税实行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完整word版)财政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期末考试)陈共-第六版

(完整word版)财政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期末考试)陈共-第六版

财政学名词解说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没法有效率地分派商品和劳务的状况。

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往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没法知足公共利益的状况外面效应:指在实质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许花费者的活动对其余生产者或花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类影响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利的影响被称为外面效益 ,外面经济性,或正外面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面成本外面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面性。

外面效应也可解说某个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表此刻他自己的成本和利润上,而是会给其余的经济主体带来利处或许缺点。

政府干涉:主要手段有 3 个方面——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供应公共物件,财政手段。

公共物件:公共物件是指公共使用或花费的物件。

公共需要:指知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次序的保护、防治水旱灾祸、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只需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可以排挤该社会任何人花费该种产品,从而任一花费者都能够免费花费公共产品。

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当增添一个人花费某产品时,该产品的边沿成本为零,如法律、国防等;反之,则该产品在花费上拥有竞争性,如服饰等。

免费乘车:免费乘车是指不肩负任何成本而花费或使用公共物件的行为,有这类行为的人或拥有让他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件利润动机的人成为免费乘车者。

公共供应:公共供应”是指政府经过税收方式筹集资本用于填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民众供应产品的经济行为个人供应:个人供应的只好是拥有排它性的,经过价风格节,使得自己有盈余的可能,这是在理性的前提下的,所以能够供应私有物和准公共物件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估算拨款)创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公司和单位。

公共订价:公共订价是指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经过必定程序和规则拟订供应公共物件的价钱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件价钱和收费标准确实定。

财政支出的效率:财政支出的效率原则,是指财政支出应能够有助于资源的配置,促使经济效率的提升。

财政学名词解释加简答题

财政学名词解释加简答题

1.财政投融资的概念答: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管理掌握,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是融资(贷款)方式,讲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是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也称“政策性金融”2.税收支出的概念答:国家为了执行特殊的优惠政策而主动放弃一些税收收入的行为3.财政补贴的概念答: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4.税收支出的概念答:国家为了执行特殊的优惠政策而主动放弃一些税收收入的行为5税收超额负担或是无谓负担的概念答: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6.财政政策的概念答: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7.BOT投资方式概念政府将一些拟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经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

8.公共选择其研究对象为集体的非市场决策过程;其使用的研究工具和方法为经济学的工具和方法,尤其是价格理论;它把政治舞台理解为市场,把选民、官僚和政治家视为政治市场中的博弈者,把选票看成是货币9.国家预算的含义答: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10.李嘉图等价定理定义答: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1.公共选择理论对于我国财政法执法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答:(1)对合理解决政府和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市场存在失灵,政府干预也会存在失效,因此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必须把握好政府干预的尺度和范围,政府干预是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而不是取代市场机制。

(2)对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解答仅供参考)第一套一、名词解释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支出等财政手段,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政策。

2.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商品或服务,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有效供给,需要由政府提供。

3.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没有相应货物或服务的交换下,将一部分财富从一部分人或地区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或地区。

4. 税收中性:税收中性是指税收对经济行为不产生额外的干扰或扭曲,即税收不会影响纳税人经济决策的相对价格。

5. 预算赤字:预算赤字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支出超过了收入,导致财政赤字。

二、填空题1. 财政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______和______的关系。

答案:政府、市场2. 根据财政支出的目的,可以将其分为______支出和______支出。

答案:消费性、投资性3. 税收的三大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4. 公债的发行方式主要有______发行和______发行。

答案:直接、间接5. 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______关系。

答案:相等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工具?A. 税收B. 公债C. 利率D. 政府购买答案:C2. 公共物品的提供主要依靠的是?A. 市场B. 政府C. 社会组织D. 个人答案:B3. 下列哪种税属于直接税?A. 增值税B. 关税C. 所得税D. 消费税答案:C4. 转移支付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政府收入B. 实现社会公平C. 提高经济效益D. 扩大财政赤字答案:B5. 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预算盈余?A. 支出大于收入B. 收入等于支出C. 收入小于支出D. 支出小于收入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财政政策的目标?A. 经济稳定B. 收入分配公平C. 资源配置效率D. 国际收支平衡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税收的分类依据?A. 税种B. 纳税人C. 征税对象D. 税率答案:ABC3. 下列哪些是公债的种类?A. 内债B. 外债C. 长期债D. 短期债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是政府购买的内容?A. 公共设施建设B. 教育服务C. 社会保障支出D. 国防支出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财政赤字的影响?A. 推动经济增长B. 导致通货膨胀C. 增加国家债务D. 影响国际收支答案:ABCD五、判断题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主要手段。

财政学名词解释(大全5篇)

财政学名词解释(大全5篇)

财政学名词解释(大全5篇)第一篇:财政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和第二章1.外部效应: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2.公共物品:由国家或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3.资源配置:广义的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4.财政: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因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5.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第三章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2.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3.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以Eg表示。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4.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MGP表示。

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5.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6.资本—劳动力比率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

7.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

第四章第五章1.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五福所形成的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2.财政投资性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

是财政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基础设施: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

(完整word版)财政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完整word版)财政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完整word版)财政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财政学名词解释经济建设费:经济建设费是中国财政预算支出的主要部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的生产建设性。

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市维护费、地质勘探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商业部门简易建设支出等。

社会文教费:在财政学中是指涉及社会和文教领域公共需要必须支出的费用,在我国一般称之为社会文教事业费,主要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图书、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专项经费、培训经费等。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

行政管理费:行政管理费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以及外事机构、重要党派团体行使职能所需的经费支出。

文科卫支出:文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卫生支出的简称。

文教科学卫生诸项事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说用于这方面的支出现在是生产性的了。

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事业费支出仍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围。

社会保障制度: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是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现收现付制: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

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

从政府角度看,支付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经济状况较之前有所改善。

财政贴息:政府提供的一种较为隐蔽的补贴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 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财政职能1、免费搭车行为: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用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如果每个人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这种公共物品也就无力被提供。

2、投票规则:通过投票进行决策的规则。

投票规则有两类:一是一致同意规则,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这一种投票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同才能通过的这一种投票规则。

常用的投票规则是多数票规则。

又分简单多数票规则和比例多数票规则。

3、寻租行为:一般是指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权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租金)的行为。

寻租行为越多,社会经济资源浪费越大。

4、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政策。

第二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1、购买性支出:指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支,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要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的再分配活动。

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生产活动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越大,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越大,也就是说,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

2、转移性支出:指政府资金的无偿、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

也就是说,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3、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制度。

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其中公平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

4、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注:以下答案均来自《财政学》学习指导书1.财政:(1)从实际意义来讲,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与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2)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语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P1)2.外部效应: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P2)3.影子价格:即当社会经济处于某种状态下,能够反应社会劳动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最终产品需求情况的价格。

(P16)4.BOT方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运营—移交”模式。

是指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项目授予私营公司,由私营公司成立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

项目公司在项目经营特许期限内利用项目收益偿还投资及运营支出,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特许权项目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P28/55)5.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增长率高于GDP的增长率。

(P34)6.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正常年份公共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但当社会经历“剧变”(如战争、经济大危机或严重灾害)时,公共支出会急剧上升;当“剧变”期结束之后,公共支出水平会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来的水平。

(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是人们“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

在正常年份人们可容忍税收水平比较稳定,公共支出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随着经济的增长,即使税率不变,税收收入也会自动增加,相应的公共支出水平会大大提高,从而使公共支出大幅度地上升。

当社会“剧变”时期结束之后,公共支出水平就会下降,但政府会设法维持可容忍税收水平,结果公共支出水平虽有下降,但不会回复到原来的水平。

财政学复习简答题

财政学复习简答题

财政学复习简答题一、什么是财政学?财政学是研究国家财政活动的学科。

它涵盖了国家在收入和支出方面的决策和管理,以及它们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二、解释财政稳定的概念。

财政稳定指的是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并能够稳定地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实现财政稳定对于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

三、什么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国家从各种渠道获得的资金。

例如,纳税和非税收入(如政府收费、罚款等)都属于财政收入的范畴。

四、列举几种常见的财政支出。

常见的财政支出包括:政府工资和福利支出、教育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基础设施建设、国防支出等。

五、什么是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指的是国家财政支出超过收入的情况。

当财政赤字发生时,国家需要通过借款或印发货币来填补财政缺口。

六、解释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的政策。

它可以通过改变税收政策、财政支出和借款政策等手段来达到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七、解释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或地区之间没有限制或障碍地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流的经济政策。

它鼓励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

八、解释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研究如何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分配。

它涉及到如何平衡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问题。

九、解释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需求和供应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市场。

在劳动力市场中,雇主通过提供工资和福利来吸引人才,劳动者则通过提供劳动力来获取收入。

十、解释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国家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是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

十一、解释税收。

税收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由个人和企业按一定比例缴纳的收入。

税收是国家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也是实现财政平衡的重要手段。

以上是一些财政学复习简答题的解答,希望能帮助您复习和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财政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深入理解其原理对于理解经济与政府的关系和参与公共事务都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学名词解释1-5

财政学名词解释1-5

第一章1.重要概念无政府经济:主要用于描述一个没有政府参与的纯市场经济,在这个经济中,只有个人、家庭和企业,个人、家庭和企业为了效用或利润最大化参与市场交易过程。

在这样的经济中,价格成为唯一指导资源有序流动的信号。

混合经济:用于描述一个既有市场配置资源又有政府和公共部门配置资源的经济,在这个经济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和公共部门根据社会鼓励最大化目标,对市场误配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混合经济的最大特征就是强调市场资源配置的主导地位,又强调政府资源配置的补充地位。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相对应,向公众无偿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并凭借公众赋予的行政权从公众那里无偿获取收入以弥补公共品成本的部门。

机械论政府观:对于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应当承担何种角色,机械论者认为,政府的角色就是确保个人最大限度实现个人价值,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便利。

在机械论者看来,政府并不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门,而是公众为了更好地实现各自价值目标共同厂里的一个部门或组织,公众通过授权方式将自己的一部分死人权利委托给政府,而作为受托人的政府的行为必须有利于公众利益的实现。

在这样的一个经济中,处于中心角色的是个人,而非政府。

有机论政府观:在有机论者看来,与物理学中的机械一样,一个社会或一个国家实际上也是一个自然的统一体,每个人、家庭和企业都是这个有机体的组成部分,而政府则是这个有机体的心脏。

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家庭和企业只有作为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才有意义,所以在这个有机体中,社会实际上是凌驾于个体之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思考题1.混合经济是一个既有市场配置资源又有政府和公共部门配置资源的经济,处于井然有序、社会资源最大利用化和社会陷入无序、混乱的中间情况。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和公共部门根据社会鼓励最大化目标,对市场误配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在这个混乱经济体制中,政府在期中通过各种途径干预经济社会生活,来弥补因为市场调节不足而导致的结果。

财政学名词和简答

财政学名词和简答

1.政府干预:也称宏观调控 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

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

2.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3.财政投融资:它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所以它也称为“政策性金融”。

4.税收中性:政府课税不应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税收中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国家征税应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一般不能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提供。

2.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3.社会保障制度:所谓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4.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

1.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 增长率之比。

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 增长速度。

(%)(%)GDP G Eg ∧∧= 式中111(%)----=∧=∧n n n n GDP GDP GDP GDP GDP GDP 代表GDP 增长率,△GDP 代表当年GDP 比上年GDP 的增长额2.财政支出效益:财政支出效益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

财政名词解释简答

财政名词解释简答

财政名词解释简答(一)财政政策的主要类型有哪些,(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包括哪些,(二)试论财政三大职能内涵及其实现方式(二)公平与效率的含义及其关系(一)如何理解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一)货币政策的概念及其作用是什么,一、名词解释1.公共产品(2):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公共消费或集体受益的物品与劳务。

这种产品具有两大特征,一是非排他性,二是非竞争性。

前者是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产品获得利益,后者是指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

2.财政支出:是国家各级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力进行再分配的活动,它要解决的是由国家支配的那部分社会财富的价值如何安排使用的问题。

财政支出又是政府施政行为选择的反映,体现着政府政策的意图,代表着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

具体地讲,财政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政府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货币资金的支出活动。

财政支出通常也被称作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

3.税式支出:是国家为了引导、扶持某些经济活动,刺激投资、消费或者补助某些特殊困难而制定的各种税收优惠措施。

其实质是政府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税式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4.税收: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5.国债: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在我国,由于目前不允许地方政府举债,所以可以把国债视同公债。

1.外部效应(2):是指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并不因此而承担相应的成本费用支出或从中分享好处。

带来利益的外部效应称为正外部效应(或外部经济),造成损失的外部效应称为负外部效应(或外部不经济)。

2.资源配置:是指为满足人们的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用途间进行分配和组合,并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结构。

财政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财政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导论财政产生的原因:①公共需要(一般原因)②剩余产品(必要条件)③国家的出现(直接原因)第一章财政的职能市场失灵: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现象。

表现:①垄断②信息不充分、不对称③外部效应、公共物品④收入分配不公⑤经济波动政府失灵的原因和表现:①政府决策失误②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③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④寻租行为财政: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依法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组织公共收入和安排公共支出,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财政的特征:阶级性、公共性、强制性、收支依存性。

财政职能:①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②收入分配(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③稳定经济①调节资源在积累和消费、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

机制:“看得见的手”的计划机制。

手段: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结构;以政府投资、税收、补贴提高社会投资整体效率;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

②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和居民个人收入水平实现收入与财富的公平分配。

机制和手段:转移支付、工资制度、税收调节、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线。

③调节社会供求总量的平衡;调节社会供求结构的平衡。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章财政的基本理论公共产品: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产品。

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效用不可分割性。

分类: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的需求水平相加、公共产品的需求垂直相加的原因:私人产品下,每个消费者都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所能调整的只是其消费数量;公共产品下,每个消费者面对的是同样数量的公共产品,他们所愿支付的价格不同。

公共定价:通过一定的公共程序和规则制定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的借鉴意义:①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把握政府干预的限度。

②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2.自由裁量权,是指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律事实要件确定的情况下,在法律授权范围内,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则,自行判断行为条件、自行选择行为方式和自由做出行政决定的权力,其实质是行政机关依据一定的制度标准和价值取向进行行为选择的一个过程。

3.基本支出基本支出指是生活的基本支出,例如衣食住行。

这也是我们人类最基本的行为。

是按照定员定额进行测算。

4.财政补助是指事业单位直接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和通过主管部门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包括正常经费和专项资金仅包括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领取的无须单独报账的预算内资金。

5.税收返还,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

6.分税制是指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分税制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

7.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

8.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9.免税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免除全部应纳税款,是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鼓励、扶持或照顾的特殊规定,是世界各国及各个税种普遍采用的一种税收优惠方式。

10.宏观调控是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及需求是受价格规律及自由市场机制所影响。

11.增值税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名词解释经济建设费:经济建设费是中国财政预算支出的主要部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的生产建设性。

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市维护费、地质勘探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商业部门简易建设支出等。

社会文教费:在财政学中是指涉及社会和文教领域公共需要必须支出的费用,在我国一般称之为社会文教事业费,主要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图书、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专项经费、培训经费等。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

行政管理费:行政管理费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以及外事机构、重要党派团体行使职能所需的经费支出。

文科卫支出:文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卫生支出的简称。

文教科学卫生诸项事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说用于这方面的支出现在是生产性的了。

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事业费支出仍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围。

社会保障制度: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是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现收现付制: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

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

从政府角度看,支付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经济状况较之前有所改善。

财政贴息:政府提供的一种较为隐蔽的补贴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 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

政府收费:是指政府因履行职责而向一部分单位和公民提供直接服务而得到的政府收入。

政府收费是国家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

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税负相同.所得课税:是指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所得课税可以根据纳税人的不同分为对企业课税和对个人课税两大类.所得税是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主体税种.财产课税:是指以各类动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价内税与价外税:价外税是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

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

是按照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对税收进行的分类。

价内税是税金构成价格的组成部分混转:是指纳税人将自己缴纳的税款分散转嫁给多方负担。

二、简答题1、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意义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其经济意义为①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市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想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自身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直接的;而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是间接的。

②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约束效益;而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约束效益是软的。

③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2、财政分配的特点①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②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总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M。

③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④财政分配的形式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相联系⑤财政分配的过程主要依靠政府预算收入来实现3、税收的三个特征①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它是税收的前提,解决征之有保的问题②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及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它是税收的核心,解决征之有用的问题。

③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它是税收的限度,解决征之有限的问题。

税收的三个特征--“三性”,是统一的整体,是各种社会制度下税收的共性。

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才是税收,否则就不是税收。

4、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政府投资于非政府投资相比,有自身显著的特点:①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他们的目标是追求盈利,而且,他们的盈利是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量的。

也就是说,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是非政府投资的第一个特点;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②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自身积累和社会筹资规模都受到种种限制,一般难以承担规模宏大的建筑项目,而且由于要追求盈利,一般主要从事周期快、见效快和短期性投资;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③企业囿于一行一业,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

不难想象,如果一个经济社会完全依靠非政府投资。

投资结构是很难优化的;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共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换言之,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经济社会中,如果政府不承担这些方面的投资或投资不足,就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调,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遭遇“瓶颈”制约。

范围: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

生产性投资主要是基本建设支出,还包括增拨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河科技三项费用以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等。

基本建设支出也分为生产性投资河非生产性投资两部分。

生产性投资主要用于基础产业投资,非生产性投资主要用于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办公用房建设。

5、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①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②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③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

④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⑤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6、预算外资金的正负效应分析积极作用:①有利于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②有利于保证专项事业的发展。

③把一些零星分散的收支放在预算外处理,不仅有利于这些事业的完成,而且也有利于减轻国家预算安排的困难,减轻国家预算负担。

④预算外存在,可以说是对集中的计划体制的修补,它可调动地方、部门和企业组织预外收入的积极性,从而为地方、部门和企业提供预外项目的财力。

消极影响:①预算外管理制度不健全,财经纪律松驰,使用不尽合理,资金的使用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②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把预算外过多用于基本建设,造成重复建设,导致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③有些部门和单位自行扩大预算外范围,使“三乱”现象屡禁不止。

使预外变成单位的“小金库”。

④地方把预算外视为地方的既得利益,这是形成地方保护主义的经济根源。

这不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7、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所谓分税制,是指在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

具体包括:分税;分权;分征;分管;建立规范化的中央预算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

①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互独立,自求平衡。

②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

③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

④预算调解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

⑤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府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

8、汲水政策与补偿政策的区别①汲水政策只借助与公共投资以补偿民间投资的减退,是医治经济萧条的处方,而补偿政策是一种全面的干预政策,它不仅在市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中得到应用,而且还可以应用于控制经济过渡繁荣;②汲水政策的实现工具主要是公共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载体不仅包括公共投资,还有所得税、消费税、转移支付、财政补偿等;③汲水政策的公共投资不能是超额的,而补偿政策的财政收支可以超额增长;④汲水政策的调节对象是民间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社会经济的有效需求。

9、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①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财政直接参与国民经济的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分配配。

因此,财政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向上影响社会需求的形成。

而银行只是在国民收入分配财政再分配基础上的一种再分配。

②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财政在社会消费需求形成中起决定作用,而银行主要是通过工资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以及现金投放的控制,间接的影响个人的消费需求;财政在形成投资需求方面的作用,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而银行的作用则主要在于调整总量和产品结构。

③两者在扩张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具有直接创造需求即“创造”货币的能力,唯一能创造需求、创造货币的是中央银行。

因此,财政扩张和紧缩效应一定要通过货币政策机制的传到才能产生。

银行自身还可以直接通过信贷规模的扩张和收缩起到扩张和紧缩需求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扩张和金所需求的“总门”。

正是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形成中有不同的作用,所以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配合运用。

三、分析题1、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①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不一定需要实行高税率。

因为高税率会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力,导致生产停滞或下降。

②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高低两种不同的税率,如图中的D点和E点,税收收入是相等的,但D点的税收负担很轻。

由于低税负刺激了工作意愿、储蓄意愿和投资意愿,因此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随着经济的增长,税基扩大,税收收入自然增加。

③税率、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

因此,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