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初级会计学名词解释+简答
初级会计学名词解释+简答自考“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谋划活动及谋划成果,或其他单元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元虽也要使用,但不占首要地位。
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用度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注销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12.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13.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1、会计假设: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2、会计凭证: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和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
3、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是指企业以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为标准确认收入、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
4、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同时也是各单位设置账户的一个重要依据。
5、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6、一次加权平均法:一次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存货的计价方法。
一次加权平均单价的计算公式如下: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入库存货数量)7、结账:结账就是把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在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结算出每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转入下期或下年新账(期末余额结转到下期即为下期期初余额)8、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属于动态报表。
9、会计账簿:会计账簿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序时、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和反映企业、机关和事业等单位经济活动全部过程的簿籍。
10、未达账项:未达账项是指在企业和银行之间,由于凭证的传递时间不同,导致了双方记账时间不一致,即一方已接到有关结算凭证并已经登记入账,另一方由于尚未接到有关结算凭证而尚未入账的款项。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是什么?在进行确认与计量时应该遵循哪些要求?1、会计要素确认的含义:会计要素的确认是指决定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列入财务会计报告的过程,是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程序。
确认主要解决某一个项目是否确认、如何确认和何时确认三个问题,它包括在会计记录中的初始确认和在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最终确认。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复式记账: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确实是指经纪业务所应记入的账户、应借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
未达账项:是指银行收、付款结算凭证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传递时,由于收到凭证的时刻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差不多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
成本运算: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截了当费用和间接费用按照不同的成本运算对象进行分类,从而运算不同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平行登记:确实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依照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的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操纵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会计凭证:用来记录经纪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
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企业连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区间。
序时账簿:按照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的时刻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的账簿,简称序时账,也称日记账。
会计账簿: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具有一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用来全面、分类、系统、序时地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账簿。
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事项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简称分类账。
备查账簿:对存在许市长和分类账中不能记录和反映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记录不全面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等级的账簿,简称备查账。
订本式账簿:是指在账簿启用之前,就将若干具有专门格式的、按顺序编号的帐页装订成册的账簿,简称订本帐。
活页账簿:指不将帐页固定的装订在一起,而是将零散的帐页,依照经济业务的需要集中后,放置在账夹内,可随时增减的账簿,简称活页账。
会计学简答及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和监督。
3.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4.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5.会计对象: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可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6.会计任务: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
会计的任务取决于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特点所制约。
7.会计主体: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8.持续经营: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9.会计分期:把企业持续不断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10.货币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可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1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13.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量,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
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科学的方法体系,对各种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并进行有效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2.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3.会计假设:会计的基本前提通常被称作会计假设,它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4.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对象,也就是会计人员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一系列工作的空间范围。
5.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破产和被清算。
6.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连续不断,长短相同的时间段落,据以计算损益,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7.货币计量:是指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对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8.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该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9.谨慎性:是指会计在反映不确定事项时应持悲观态度,要求企业在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亦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10.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内容进一步分类的大类项目,是财务报表的构件,也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的依据,划分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其实质是指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又被称为净资产,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问题反馈
【教师释疑】
正确答案:【序时账簿亦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17、明细分类账:
问题反馈
【教师释疑】
正确答案:【明细分类账是根据明细分类账户,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18、划线更正法:
问题反馈
【教师释疑】
正确答案:【在结账之前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而记账凭证无错误,即纯属登账时文字或数字上的错误,应采用划线更正法更正。】
5、会计主体:
问题反馈
【教师释疑】
正确答案:【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6、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问题反馈
【教师释疑】
正确答案:【是指企业应当按照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仅以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7、资产:
问题反馈
【教师释疑】
正确答案:【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1、资产负债表:
问题反馈
【教师释疑】
正确答案:【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
22、利润表:
问题反馈
【教师释疑】
正确答案:【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23、会计机构:
问题反馈
【教师释疑】
正确答案:【是指由专职会计人员组成,直接从事和组织领导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
19、财产清查:
问题反馈
【教师释疑】
正确答案:【就是通过对财产物资和库存现金的实地盘点,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查询核对,来确定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财务会计)基础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复式记账: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就是指经纪业务所应记入的账户、应借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
未达账项:是指银行收、付款结算凭证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传递时,由于收到凭证的时间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
成本计算: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按照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分类,从而计算不同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平行登记:就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的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会计凭证:用来记录经纪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
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区间。
序时账簿:按照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的账簿,简称序时账,也称日记账。
会计账簿: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具有一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用来全面、分类、系统、序时地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账簿。
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事项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简称分类账。
备查账簿:对存在许市长和分类账中不能记录和反映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记录不全面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等级的账簿,简称备查账。
订本式账簿:是指在账簿启用之前,就将若干具有专门格式的、按顺序编号的帐页装订成册的账簿,简称订本帐。
活页账簿:指不将帐页固定的装订在一起,而是将零散的帐页,根据经济业务的需要集中后,放置在账夹内,可随时增减的账簿,简称活页账。
基础会计(会计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CH11会计分期: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2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3.会计核算职能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题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为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
4.会计计量为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5.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6.公允价值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资源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7持续经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8会计主体: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9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以之为基础。
(以下百度)是指以实质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
10.可靠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如实反映复核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11.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禁一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1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是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
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2会计核算职能具有哪些特点?A主要是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B必须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反映经济活动情况C主要是反映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3会计基本假设有哪些?为什么要明确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做的合理设定。
4会计核算的方法有哪些?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关系: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①对于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要填制和审核凭证,按照规定的会计账户,运用复式记账法计入有关账簿②对于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应当进行成本计算③对于账簿记录,要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CH21会计要素:为实现会计目标,在会计基本前提的基础上,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基础会计学》常用名词解释、解答题
会计要素:是指对企业会计对象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即在数量上,所有者权益=资产- 负债公司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六要素,按其内部性质和经济管理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分类的具体项目。
会计账户:简称账户,它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用来分门别类地记录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会计科目内容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及结果,具有一定结构的账页,是对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工具。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企业应该入账的每一笔交易或者事项,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专门记账方法。
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指记录交易或者事项,明确经济责任或者确定会计分录,作为登记账簿间接或者直接依据的书面凭据和证明。
原始凭证:亦称单据,是在交易或者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编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交易或者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的,用来确定交易或者事项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总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什么是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包括哪些内容?答:会计核算方法是进行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所采用的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方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也是会计管理方法的基础。
自考基础会计学简答,名词解释,计算题汇总
基础会计学名词: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和监督。
3.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4.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5.会计对象: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可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6.会计任务: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
会计的任务取决于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特点所制约。
7.会计主体: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8.持续经营: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9.会计分期:把企业持续不断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10.货币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可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1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13.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量,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和监督。
3.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4.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5.会计对象: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可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6.会计任务: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
会计的任务取决于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特点所制约。
7.会计主体: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8.持续经营: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9.会计分期:把企业持续不断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10.货币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可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1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13.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量,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
基础会计 名词解释 简答题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1. 会计会计是一门研究财务数据处理、记录、分类和报告的学科,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则,帮助组织和个人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和分析,以提供决策的依据。
2. 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会计信息的重要输出工具,用于向利益相关者传达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常见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显示了组织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反映了组织的财务状况。
•利润表:展示了组织在特定会计期间内的收入、成本和利润等经营绩效指标,反映了组织的盈利能力。
•现金流量表:描述了组织在特定会计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反映了组织的现金流量状况。
3. 账户账户是会计记录中的一个基本单位,用于跟踪特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等。
常见的账户类型包括资产账户、负债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收入账户和费用账户。
•资产账户:用于记录组织拥有的经济资源,如现金、存货和固定资产等。
•负债账户:用于记录组织所欠的债务,如应付账款和长期借款等。
•所有者权益账户:用于记录组织所有者对组织财务资源的权益,如资本账户和留存收益等。
•收入账户:用于记录组织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收入,如销售收入和利息收入等。
•费用账户:用于记录组织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支出,如员工工资和租金支出等。
4. 会计周期会计周期是指会计报告期间的时间跨度,通常以月、季度和年度为单位。
会计周期的设定有助于组织按照一定的时间框架制定会计准则和报告会计信息。
5. 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处理和报告的指南和规则,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
会计准则通常由国际、全国或地方会计准则机构制定,并根据组织类型和行业特点进行具体细化。
6. 会计方程会计方程是会计中重要的基本原理,表达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
会计方程公式如下: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该方程反映了资产的来源和运用,以及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7. 账簿账簿是会计记录和组织财务信息的工具,用于跟踪和记录所有的会计事项。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12.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13.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14.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学名词:1.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再生产过程的反映和监督。
3.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4.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5.会计对象: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可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6.会计任务: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
会计的任务取决于会计的职能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特点所制约。
7.会计主体: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8.持续经营: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9.会计分期:把企业持续不断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10.货币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可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1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13.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量,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对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14.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l生原则,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15.可比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处理办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复式记账: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系统的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关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2.记账凭证:又称记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填制的凭证。
他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3.会计账户: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结果的载体。
4.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试记账方法。
5.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6.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7.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
8.结账:是指会计期末对账簿记录进行结账,计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做相应结转的工作。
9.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0.原始凭证:是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证。
11.会计科目:是指对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
12.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13.会计账簿:指由一定格式帐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交易或事项的簿籍。
14.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
(内容:凭证组织,账务组织,记账程序)15.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规律,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
16.权责发生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发生,而不是以款项是否实收实付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标准的一种制度。
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第一章总论●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描述一个组织在特定的时点上所拥有的资源(财物资源)、负债(对债权人承担的责任)、和股东权益(属于股东的净资产)。
利润(在特定时期内所实现的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现金的来源、去向等)管理会计信息:满足内部各个层面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
税务会计信息:专门用于纳税申报的会计信息●(简答)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1.以凭证为依据2.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尺度3.对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具有及时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综上所述: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确认、计量和记录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动,旨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经济管理活动的经济信息系统。
●处理程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中应该遵循的所有行为规范的总和。
独立、客观、公正、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对客户、同行、执业组织具有责任感。
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简答)财务会计信息内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外信息和非货币信息●会计目标(我国):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会计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是指为了保证跨级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
1.会计主体: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2.持续经营: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3.会计分期: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4.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已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的核算职能,也称会计的反映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
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
会计的监督职能,也称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以达到预期目标。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容。
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以及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金额。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容做出详细分类所形成的项目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核算指标的会计科目,又称为总账科目、一级科目。
一般由财政部统一制定。
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核算指标的会计科目。
一般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的需要自行设置。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格式,用来分类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记账方法,是指将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变动的发生额登记在相关账户中所使用的方法单式记账法:一笔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
(记录时以“现金”数额增减为主)复式记账法,是指对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动,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指标明每笔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
试算平衡,就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对比,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完整的一种方法。
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资本账户也称所有者投资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与提取公积金的增减变动及其实有情况的账户。
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反映和监督有关费用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
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应计入成本的全部费用,并用以计算该阶段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实际成本的账户财务成果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期间(月份、季度或年度)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账户。
计价对比账户是用来对某项经济业务,按照两种不同的计价标准进行计价、对比,以便确定其业务成果的账户。
调整账户是用来调整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确定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设置的账户。
备抵账户也称抵减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用来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原始证据。
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
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1.复式记账凭证复式记账凭证,是指将每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金额均集中填列在同一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一种凭证。
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的格式都是复式记账凭证的格式。
优点:可在一记账凭证上反映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便于了解经济业务的全貌及账户对应关系清楚,可以减少记账凭证的数量,减轻登记账簿工作,同时也便于查账。
缺点:不便于汇总计算每一账户的发生额,不便于会计人员的分工记账。
2.单式记账凭证单式记账凭证,是指将每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每个会计科目,单独编制记账凭证,每记账凭证中只填列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
填列借方科目的称为“借项记账凭证”,填列贷方科目的称为“贷项记账凭证”。
优点:便于汇总计算每一账户的发生额,也便于分工记账。
缺点:不能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全貌及账户对应关系,填制记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出现差错不易查找。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整个过程中,在单位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
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记账后的整理、装订、归档和存查工作。
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所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用来全面、系统、序时、分类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
企业遵循会计核算程序,将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依据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加以确认、计量、记录,直至编制财务报告的整个过程,在每一个会计期间都会重复进行一遍,因此,习惯上将这个过程称为会计循环。
账证核对,是指将会计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原始凭证进行核对,包括核对时间、凭证字号、容摘要、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同,以保证过账的准确性。
账实核对,是指将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簿的账面余额与的实存数额进行核对。
结账,是指在会计期末计算并结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就是指在一个会计循环中各种会计凭证、账簿和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记账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为会计核算形式或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和库存现金的实地盘点,对银行存款和债权债务的查询核对,确定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之间对于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尚未登记入账的银行存款收支款项。
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是指根据账簿记录计算期末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一种方法。
实地盘存制也称定期盘存制,是指在会计期末,通过实地盘点来确定存货的实存数,并将其作为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会计工作的组织:是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制定会计法规制度,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工作人员,以保证合理、有效地进行会计工作。
会计机构是指由专职会计人员组成,直接从事和组织领导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
简答题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清晰性原则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1.会计科目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详细的分类指标体系。
2.会计科目是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
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与区别:联系:1.二者都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容的科学分类,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2.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应用。
区别:会计科目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复式记账法的特点1.要求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2.复式记账法要求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同时登记,不仅能够使会计要素之间保持平衡关系,而且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调整账户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调整账户与被调整账户反映的经济容是相同的,但是用途和结构不同。
(2)被调整账户反映会计要素的原始数字,而调整账户反映的是同一要素的调整数字。
因此,调整账户不能离开被调整账户而独立存在,有调整账户就一定有被调整账户,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在一起的一组账户。
(3)调整方式是指被调整账户的原始数字与调整账户的调整数字是相加还是相减,以求得特定涵义的数字。
调整方式是相加还是相减则取决于被调整账户与调整账户的余额是在同一方向还是相反方向。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意义(1)反映经济业务(2)提供记账依据(3)监督和控制经济活动(4)明确经济责任,强化部控制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原始凭证的基本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原始凭证的名称;2.填制凭证的日期;3.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填制人;4.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5.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6.经济业务的基本容。
包括经济业务的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
(一)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1.业务要合法2.记录要真实3.容要完整4.手续要完备5.书写要清楚、规四、原始凭证的审核1.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审核2.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审核3.正确性和及时性的审核一、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基本容)(1)记账凭证的名称;(2)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3)记账凭证的编号;(4)经济业务的容摘要;(5)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包括一级科目和明细科目)及其记账方向;(6)经济业务的金额;(7)记账标记;(8)所附原始凭证的数;(不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有改错账、月末结账)(9)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涉及收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还应有出纳人员的签名或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