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文字版

合集下载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63张)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63张)
藏河北省博物馆。
•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美石”,经 过加工,有的可以佩戴、随葬。因此,石 器被金属器代替后,玉器工艺渐渐成为了 独立的工艺种类。
第四节 陶器工艺
• 一、彩陶 • 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
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 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又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 以也称“仰韶文化”。
图1 北京人 图2 洛南盆地旧石器
图4 尖状器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40万年 长21厘米、宽12厘米 1988年津市虎爪山旧石器地点出土 类似于今天的洋镐或鹤嘴锄,距今40万年前远古先
民用来刨土翻地,挖取植物块茎的工具。
图3 刮削器 云南富源大河遗址
磁山文化 石磨盘与磨棒,砂岩, 1977年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出土,现
• 要求:每一个类型画一个代表器形,画一 种纹饰的演变。A4纸
• 半坡型 庙底沟型 马家窑型 半山型 马厂型
1.各 个 民 族 都 有对 星空不 同的认 识,今 天我们 似乎很 熟悉西 方星座 ,却忽 略了中 国古代 对星空 更为深 刻的思 考。 2.把 星 星 都 划 分到 不同的 星宿, 每一种 划分方 法都有 一定的 用途, 这体现 出中国 古代天 文学经 世致用 的特点 。 3.中 国 古 代 的 占星 术的占 测对象 都是军 国大事 ,并且 与皇权 关系密 切,对 政治、 军事活 动能有 很大的 影响。 4.古 代 的 占 星 家将 星宿和 国州对 应,认 为通过 对天上 的星星 的观测 ,能预 测出它 所对应 的地 5.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 精神, 这种现 象是社 会发展 不可避 免的事 情。 6.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 大地促 进了欧 洲近代 的产业 革命和 技术革 命的进 步。 7.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 为大众 的人文 精神, 从而推 动城市 的文明 进步。 8.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 们这个 社会新 时期文 化建设 不可或 缺的重 要内容 。 9.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 智慧和 经验, 特别是 在文明 传承中 不可替 代的作 用

中国工艺美术史——35页PPT

中国工艺美术史——35页PPT

二、油纸伞与油布伞
❖ 汉代以前的伞尺寸较大,伞面可能是用 丝帛以及鸟类的羽毛编织而成,因为价 格昂贵,主要流行于上流社会。到了汉 代,随着纸的发明,情形发生了根本的 变化。当纸被用作伞面后,伞成为人们 能够消费的用具。开始于日常生活发生 密切的关系。纸伞表面涂上一层桐油以 增强避水性,称为油纸伞,具有良好的 避雨性能。棉纺业兴起后,以棉布为伞 面材料的油布伞也出现了。它比油纸伞 更加坚固持久,价格较高,还是颇受欢 迎。进入近代,传统伞业受到现代伞业 猛烈冲击,一种具有明确审美功能的工 艺伞发展起来。它在给人们带来美得享 受的同时,也带着一丝怀旧的眷恋。
中国工艺美术史——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中外工艺美术史—— 伞博物馆 调研报告
一、中国伞的起源
❖ 伞的起源是一个目前尚不清晰说 明的问题 在古代中国,有多种 关于伞的传说与文献,也有一些 可供我们探索的考古材料。虽然 这些材料尚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却能开启我们无限的想象。 我 们将具有猜测性的观点展示在这 里,让观众朋友们自己做出判断。 或许有一天,正是您的观点,解 开了中国伞起源之谜,并成为大 家认可的定论。
的区别。
❖ 庄严地华盖
❖ 从历史的角度看,最初用于 遮阳避雨的是一种不能开合 的工具,名叫盖。相传它最 初出现在黄帝与蚩尤的战争 中。时值春末夏初,风卷尘 扬,烈日炎炎,黄帝命人在 战车上撑起“华盖”来遮住 阳光,挡住风沙,好看清对 方的阵势。后来,黄帝获胜 了,人们以为是“华盖”保 佑的结果,视其为荣誉和权 力的象征。华盖是由一顶圆 形布盖子下边支着一根长棍 构成,不能收拢也不能伸展。 伞正是在此基础上发明的。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三章 春秋战国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三章 春秋战国
第三章 春秋战国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7年 战国:公元前476年~前221年
第一节 绪言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诸侯强盛、大夫专政:精美器物不再仅归王室 列国割据:文化多元 混战不休:促进交流 礼崩乐坏:造作僭越,使用趋自由 “天道远,人道迩”:工艺美术关注人生 思想活跃:清新华丽的气象逐渐确立 铁器出现:青铜器新技法诞生 手工业发展:青铜器至尊地位动摇
针刻 制作:以铁质工具刻划纤细装饰于器表 效果:线条纤细,适于近赏,不宜远观 应用:捶揲的薄胎铜器
漆绘 制作:用大漆绘画图案
新技法着力表现新题材 模印制范法、失蜡法:蟠虺纹 错金银:云纹、几何纹、四瓣花 针刻、嵌红铜:人事题材
贡献:楚地最大
应用:不够普及
河南淅川春秋 晚期楚墓铜禁
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尊高30.1,盘径58厘米) 尊与盘可分可合。均先 分铸,再焊铆,共由72个组件构成。其制作虽然精细,但功能却不会增强。
嵌错 材料:绿松石、红铜、金银 制作: 1、用尖锐铁工具刻阴文 2、嵌入嵌料 3、打磨平滑 嵌错物: 嵌绿松石(嵌物凸出), 见于二里头文化,春秋战 国增多

几何纹长柄豆(战国早期,通高50.2 厘米) 燕国器。盖钮甚高,扣盖 后,如婷婷玉立,高雅出众。
不再诡秘的写实动物造型——
局部动物形:
龙首提梁盉(战国早期,高29厘米) 越国遗物。相似的器物也见于中原与 北方地区。
双兽三轮盘(春秋晚期,高15.8厘米) 吴 国遗物。结构新奇,双兽能做拉手,三轮可以 转动,为罕见的仿车形古代青铜器皿。
二、容器
——实用器、礼器 鼎
威权象征:列鼎 实用价值:扁圆鼎 战国中期中原开始流行
装饰虽华丽却不庄 严 ——转向观赏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七章 辽宋夏金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七章 辽宋夏金

两宋民间生产—— 私营作坊增多、规模普遍扩大 私营作坊通常生产丝绸、陶瓷及金银犀玉等高档品。 民间制作常精美 北宋宫廷用绣长期得自民间 两宋宫廷大批使用民间陶瓷
总体水平—— 北不如南、西不如东 例外,北宋时的黄河下游地区
2、辽夏金 丝绸、陶瓷和金银器较昌盛 辽:“绫锦诸工作”、官窑 西夏:设文思院、工技院、绢织院 金官府机构颇完备
飞舞,题材谐音五谷丰登。吉祥图案 一年景:靖康年,汴京妇女喜用,组合不同时令开放的
花朵和节物。虽不祥,但日益流行,后世称四季花 遍地桃
新疆阿拉尔出土灵鹫纹锦袍,宋?
阿拉尔出土重莲纹锦
衡阳何家皂出土 花卉童子纹绫局 部(北宋,原长 43 厘米) 上为 莲花、莲蓬,中 为童子和荔枝, 下为牡丹。当以 谐音取意的方法 表达连生贵子的 意愿。
1127厘米的花罗重116克
黄昇墓深烟色牡丹纹罗背心(南宋,身长70 厘米)花朵大小相间,茎叶温柔婉转,南宋 后期,常见这类丝绸图案。
黄昇墓黄褐色山茶花罗(南宋)图案 布局疏朗,花纹形象秀美,如此优雅 清丽的丝绸似乎也只能出自宋人梭下。
(2)、刻丝 产地——
北宋:定州(回鹘人迁徙) 汴京后苑造作所
锦之精丽者千五百端”,其中690匹锦是额定贡献
《蜀锦谱》 元费著撰。全文约900字 记两宋成都锦院的设置、规模、分工、产量、产品用途、
管理方法、建置沿革等,对图案记述尤详 中国纺织史、特别是丝绸艺术史的珍贵文献
3、著名丝绸品种
(1)、纱罗 纱——
亳州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 单州成武县薄缣匹重百铢(24铢1两) 绵州巴西纱匹重2两 罗——(通常稍厚于纱,有极轻薄者,官服的主要面料) 临安、润州、婺州、越州皆有名产 重要性:宗室家眷黄昇墓(1243年),198/354件 轻薄例:黄昇墓花罗背心重仅16.7克,宽47厘米、长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课件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课件

第四节
唐三彩
陶瓷工艺
第四节
唐三彩
陶瓷工艺
第四节 陶瓷工艺
4、釉下彩瓷器 唐代已经生产出釉下彩瓷器。当时的长沙窑又称铜官窑,
是我国最早制作釉下彩瓷的地区之一。铜官窑釉下彩装饰 以斑点彩饰为主,在青釉瓷器上以褐彩或蓝绿彩料点绘成 花草纹样。褐色彩料是以含铁量高的矿物原料为色料,蓝 绿彩料是以含氧化铜的矿物原料作色料。
第四节 陶瓷工艺
1、青瓷。 隋唐五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
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因这一带古属越州,故名。 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越窑代表了唐朝青瓷的最高水平, 工艺精湛,居全国之冠。 青瓷是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 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 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 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 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
第 七 节 隋 唐 家 具
《韩熙载夜宴图》
第八节 隋唐建筑
第八节 隋唐建筑
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 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无论在 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筑装 饰、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都有巨大发展。
第八节 隋唐建筑
隋(581年~618年)
1、建筑上主要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以及大规 模的宫殿和苑囿,并开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
第五节 书籍装帧
(2)旋风装是抄书时,先一页一页的抄写,然后再依次序象鱼鳞一 样一页一页地粘在一张卷轴式的底纸上,收卷时,书页鳞次朝一个方向旋 转,宛如旋风,所以又称为旋风卷子。其特点是便于翻阅,利于保护书页。 这种装订形式卷起时从外表看与卷轴装无异,但内部的书页宛如旋风,故 名旋风装;展开时,书页如鳞状有序排列,故又称龙鳞装。依照这种看法, 旋风装由卷轴装演变而来,旋风装是我国书籍由卷轴装向册页装发展的过 渡形式。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二章 夏商西周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二章 夏商西周

邾伯鬲,西周晚期
吕王鬲,西周晚期

“妇好”三联甗(通高68厘米,总重 138.2千克) 甗体多为圆形,也有 方形的例外,这只三联最特殊甗,它 还是商周甗中最大、最重的一件。
商晚期
窃曲纹方甗(西周中期,通高37.9厘米)



盛食器



用 盛饭食,重要礼器(以 盛饭食 途 少于鼎的偶数的簋与奇
满密繁缛,立体化 散布各地
三、艺术的演进
夏——
史称,夏初已铸鼎象物 二里头文化有工具、兵器、成组 的礼器和多面精致的牌饰
绿松石镶嵌兽面纹牌饰(长14.2厘米) 装饰着已知青铜器上最早的兽面纹,而所 嵌绿松石则长期是各类镶嵌的主要材料。
乳钉纹爵(高22.5厘米) 二里头青铜 器中,爵所占比例颇高。此器束腰特别 明显,流、尾甚长,造型尤其秀逸挺拔。
二、材料与制作
成分:红铜、锡合金,常含有少量铅
红铜加入适量锡,可降低熔点,提高硬度
青铜冷凝,体积膨胀,减少气孔,表面细腻,增加美感
加铅虽令硬度降低,但韧性增加
制作——
大多先分铸,后套铸或合铸
合范法:主要铸造方法,用陶范及石范 工序:制内模、制外范、制内范、合范、浇铸、修整
失蜡法:至迟春秋晚期出现
文化地位——
最尖端生产技术,最重要的人造物 凝聚了社会观念,展现精神信仰
祭典——礼乐器及其诡异图像:沟通天地、神人 戎事——兵器:武备代表,权力维系,统治保证 制度——维系宗法、等级制度,西周越发凸显 独居时代创作核心 技术、文化、制度、军事多种因素 浸透最虔敬的信仰和最强烈的感情
材料——

西周:兔尊、牛尊、驹尊、鱼尊、鸭尊、鸟尊、凫尊 人卣、鸮卣 兽为造型特征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

主管工作心得感悟(精选20篇)主管工作心得感悟篇1我叫__x,于20__年x月__日入职公司,被派往__小区项目部,从事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这的一年的时间里,我对公司项目团队及同事等各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首先在此感谢公司给予我这样的学习机会与锻炼自我的平台,在领导的关怀指导以及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很快的适应了公司的管理模式和工作环境。

现将这两个月的工作情况及感受总结如下:1、我们项目部是一个年轻化的团队,大部分同事都是80后,是非常有活力和激情的。

同事之间的相处是非常融洽的,没有恶意竞争现象,是我比较向往的团队,就连领导都是那样平易近人。

2、在新员工座谈会上,我更近一步的了解了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员工岗位的提升空间。

我更加相信自己能够在公司的培养及同事的帮助下,很快能够独挡一面,真正的能够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3、在项目工作中,技术负责人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岗位,关系着整个项目的技术支持、安全及造价等多方面的工作。

由于我刚从事技术负责人这个岗位,经验有些欠缺;因此,对于工作我一直不敢懈怠,坚持小心谨慎,脚踏实地,认真务实,高效求新的工作态度,及时编制各项专项方案并向同事请教以确保工程顺利开展;及时对现场各施工班组的工序进行技术交底,杜绝出现不必要的返工和损失。

4、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相关单位进行协调确认,并形成文字依据,再将确认的方案,施工方法,图中修改部位及时通知相关作业班组,坚持做到当天事,当天完成。

5、在对确认的设计变更及时办理现场签证,做到与施工同步。

6、积极配合甲方、监理等单位对现场的质量、安全检查,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施工。

坚持以工序质量控制整体工程质量。

总之,在当前工作中的不足,我会以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来弥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个技术过硬,管理全面的'全能型人才。

在此,感谢公司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发挥的舞台。

我要更加珍惜这样的机会,积极融入这样一个年轻活力,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团队,为公司的发展竭尽全力。

第1章中国工艺美术史-PPT课件

第1章中国工艺美术史-PPT课件

(一)旧石器
早期:蓝田人;北京人 中期:丁村人 晚期:河套人;山顶洞人 (二)新石器
丁村文化石器
三、石器的分类
砍砸器:石球
刮削器 尖状器:石簇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裴李岗石镰
四、石器的制作
打击
磨制 钻孔:管钻;两面对钻
打制石器和压制石器示意图
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 出土的石磨盘
五、石材的选择
注重石材的硬度、形状和纹理选择
纹饰: 以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 辫形纹等几何纹。 鱼形纹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多装饰于卷唇折腹圜 底盆的肩部或卷唇圜底盆的内壁,可分为单体鱼纹和复 体鱼纹,由写实化逐步演变为抽象化、样式化,形成横 式直边三角形和线纹组成的装饰图案。 人面纹最有特色,共发现七例,多装饰于翻唇浅腹盆的 内壁。 此外还有鸟纹、蛙纹等。 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一般使用直线,大多组成直边三 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土为原料的白陶);纺织工艺(游地区)
(四)良渚文化
三、各地远古文化各具特色
• 1.2 装饰的萌芽 • “北京猿人”是世界上最早用火的人 • 山顶洞人在工艺加工方面已开始使用钻 孔、刮削、磨光、刻纹等技术,从而使 工艺制作能初步符合人们的物质生活要 求,并表现人们的审美需要。 • 山顶洞人把石块、骨片、兽牙、海贝等 制成装饰品,是我国最早的工艺品。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第一章 元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教学内容] 1.1概述 1.2装饰的萌芽 1.3石器工艺 1.4陶器工艺 1.5其他工艺 1.5章节小结 [学时安排] 4 学时
[知识点及其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1.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史前工艺美术的 特点及类型。 [重点和难点] 1. 彩陶的工艺特点及艺术特色。 2. 黑陶的工艺特点及艺术特色。

中国工艺美术史-1-绪论ppt课件

中国工艺美术史-1-绪论ppt课件
青花釉里红桃树 纹瓶 清
玉雕 清
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9.近现代 衰败和新生、模仿和创造、恪守与分化构成近现代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景观。
竹雕
寿山石
中国工艺美术史·绪论
一、工艺美术的概念 二、工艺美术的分类 三、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四、中国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1.材质之美 对材料的光泽、质感、纹理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感受 2.工艺之美 “百工”,制作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 3.鉴赏之美 一是鉴别,二是欣赏 4.功能之美 实用功能体现的美 5.造型之美 物品的外形和结构 6.装饰之美 附丽于器物上的装饰
唐三彩骆驼载乐佣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唐
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6.宋元 宋代发达的手工业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形成了清新典雅、平淡含蓄的美学
风范。元代工艺美术风格趋向粗狂、豪放和刚劲。 染织工艺的织金锦、陶瓷工艺的青花和釉里红是这一时期的突出贡献。
錾花银盘 宋
釉里红瓶元
青花罐 元
哥窑 宋
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工艺美术的概念
D 美学思想不同 工艺美术:手工技术装饰美常带有
个人情趣,贯穿着个人的精神,保 持着经验、感性的特征,以装饰为 美; 艺术设计:机械技术功能美是建立 在流水线基础上的,以实用功能为 目的,反应的是大批量、标准化的 和谐、统一和理性的技术美特征。
工艺美术的概念
3.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适用性和审美性相统一 A 适用性:符合特定的功能要求,符合生活
明代 景泰蓝
唐代 唐三彩罐
中国工艺美术史·绪论
一、工艺美术的概念 二、工艺美术的分类 三、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四、中国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工艺美术的分类
按用途分: 1.生活日用品(衣、食、住、行)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 213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 213页)

将原来的泥模刮去一层,刮去的厚度刚好是器物所需的厚度,然后与外范合范,合范时常在
内外模之间设子母扣以防错位,合范后用泥土加筑外范并留出浇注孔,浇注后经过脱范打磨
等工序使器物最终完成。这种合范法在商周时期普遍使用。
•8
目 前 所
司 母
知 最 重
戊 大
的 青

铜鼎
器(



•9
青铜器的基本概念 青铜器的制造工艺(2/2) 青铜时代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是由青铜(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 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集造型、雕塑等多种艺术之成,具有极高的实用价 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中国文物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世界美 术史上的精华
中国青铜器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 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22
乳丁纹虎耳铜方鼎 商
通高97厘米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23
•大禾人面方鼎 商代后期
器体呈长方形,立耳,四柱状足。
鼎腹的四面各以浮雕式人面 作主体装饰,面部较为写实,特 征突出,十分醒目。表情威严肃 穆,高颧骨,双眼圆睁,眉弯曲 ,唇紧闭。
双耳肥大,上饰勾云纹,下 有手爪形纹饰。地衬云雷纹。腹 部四角有外凸的扉棱,并带有齿 状凸饰,使形体庄重而富于动势 。足上部饰兽面纹,也饰扉棱, 与腹部呼应,下有三道弦纹。耳 外侧饰阴线夔龙纹。
,在漫长的时间里,中国的青铜器铸造技艺一直保持着其他国 家望尘莫及的水平。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17世纪
公元前11世纪
春秋

中国工艺美术史(清代工艺美术)(PPT30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清代工艺美术)(PPT30页)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0 月2020 /10/82 020/10/ 82020/ 10/810 /8/2020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10/ 82020/ 10/8Oct ober 8, 2020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2020 /10/82 020/10/ 82020/ 10/820 20/10/8
第一节 概述
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东西文化的冲撞。 清代工艺美术的总体特征——繁缛美艳。
第二节 丝织、刺绣 、服饰
第二节 丝织、刺绣 、服饰
1、丝织、刺绣 缂丝 织绣 苏绣 粤绣 蜀绣 湘绣
第二节 丝织、刺绣 、服饰
第二节 丝织、刺绣 、服饰
2、服饰 从整个中国服装发展史来看,清朝的服饰形制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20/1 0/8202 0/10/82 020/10 /82020 /10/810 /8/202 0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0月8 日星期 四2020/ 10/820 20/10/8 2020/1 0/8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
10/8/2020 5:44:01 AM2020/10/820.10.8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谢谢大家 10/8/2020 5:44 AM10/8/2020 5:44
AM2020/10/82020/10/8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8-Oct20October 8, 20202020/10/8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文字版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文字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课件:教材编著:尚刚课件制作:尚刚韩倩序言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其特点一、性质与分类●古代工艺美术定义: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制品。

生产形态,等同手工业,文化形态,属造型艺术●讲授时段:自远古至1911年(原始社会~清亡)●起源:后起词,历史不足百年;涵盖门类广,历史早(8000年前);与原始美术比较,原始工艺美术更成熟分类和主体:●分类(按材质):织物(丝棉毛麻)、陶瓷、玉石、金属(金银铜)、漆木、杂(竹牙角玻璃)●主体:日用品为主,也含欣赏品。

日用和欣赏无断然界线二、适用的原则●造型、装饰体现适用(功能)造型与适用:联系密切●装饰与适用:联系稍弱,仍常表现明确日用器皿装饰:立体→平面●造型装饰评价标准¡ª¡ª美观适用统一一般尺度:不妨于用;更高标准:有助于用三、材料与技术的制约材料的制约ª●材料与造型金属、漆木:可方可圆,大小皆宜陶瓷:圆,尺度适中——粘土特性材料与装饰●主料:青花图案发色氧化钴成分技术的制约●材料借助技术,技术引出差异四、造型、装饰与其主导造型装饰演进的差异●造型较稳定(变化慢):使用联系生活方式●装饰较活跃(变化快):欣赏联系审美观念碗的相似造型和不同装饰材质与造型装饰ª●材质的低贱仿高贵金银器:总为漆木、陶瓷取法丝绸:装饰影响最大●反例高档模仿低档:较少玉器:等级最高,影响不大——材料珍稀且易损坏五、认识功能与审美意义认识功能¡ª¡ª●制作宗旨:官府民间¡ª¡ª迎合主顾●使用对象:特定阶层——共性●认识功能:最能反映审美时尚●不及纯艺术震撼感人●生活中无法回避●造型装饰:不断提供形式语言●审美意义:方式——潜移默化功效——培养审美意识左右审美判断六、生产格局与时代主流生产格局:官府、民间时代主流:●官府:时代主导工艺美术体现等级:材质、品种、图案、配色官府设计统一,风貌类同●民间:仿效官府艺术追求趋同,违制僭越例外:民间高(始于宋,盛于明清)生产中心:●多数:城市及周边作坊集中,能工巧匠荟萃商业发达:销售,竞争刺激创新●例外陶瓷:就地取材、破坏环境宫廷窑场:规模小,数量极少七、基本风貌与文明价值基本风貌:●宋以来,含蓄优雅常最受推重●装饰大抵神重于形●体现:文人士子物品若干宫廷器用●独有艺术特色文明价值:●发明丝绸、瓷器,水平高跻世界顶峰2、独有文化、艺术特色●唯一有连续性传统的工艺美术域外:历史更久、也曾辉煌,但传统中断中国:虽经冲击,兼收并蓄,绵延相继,自成体系八、讨论的核心与断代的利弊讨论核心:出土物断代利弊:●缺憾:艺术变化与朝代更迭总不同步●坚持断代缘由:1、王朝更迭总导引政治、经济、文化等变迁2、工艺美术风貌演进受上述因素影响3、变化由微而著,根由是新王朝建立4、工艺美术史理当做出充分的文化解说第一章原始社会远古~公元前21世纪第一节绪言一、工艺美术的起源●艺术起源劳动说、娱乐说、巫术说、图腾说观念、方法不同导致联想、推测不同●工艺美术萌芽旧石器时代晚期(1万8千年前):旧石器:渐趋规整、细小、对称饰品:ª鱼、兽牙、骨饰品,石珠、石坠,染色新石器时代(8000年前始):工艺美术法则萌生:质感、触感、比例、对称品种:陶器、玉器、纺织品、牙骨器、漆器二、时代与工艺美术●时代背景旧石器时代:渔猎采集,生活艰难,环境恶劣,居无定所新石器时代:农业、畜牧业发展,居所稳定中期:社会分工渐明确,手工业渐独立晚期:贫富分化,社会结构变化●工艺美术内涵对美的追求和理解功利目的(更重要):自然崇拜、图腾信仰第二节陶器一、引言●陶器定义粘土制坯,800℃~1000℃以上高温烧成●分布发现七八千处:黄河、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东北●分类按坯体呈色:红(彩陶多为泥质红陶)、灰、黑、白重点:彩陶(装饰)、黑陶(造型)二、材料与制作●材料特性:粘土的可塑性、收缩性●制作:制坯:捏塑、泥条盘筑、轮制(陶车、慢轮、快轮)修整:打磨,令坯致密,吸水率低,器表平整光亮装饰:陶衣、彩绘、剔刻、镂空、拍印、堆加焙烧:平地堆烧:窑炉空气供应与呈色:红陶(氧化),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灰陶(还原),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三、彩陶●定义:绘画图案于坯体,而后焙烧(区别于彩绘陶)多属泥质红陶●起源与兴盛:公元前6000~5000年出现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最盛●分布各重要江河流域1、仰韶文化彩陶●命名:1921首先于河南渑池的仰韶村,声名赫赫●分布:以陕豫为中心,也发现在与之相邻的冀、晋、蒙、肃、鄂等省区的部分地域●陶器:砂质和泥质的红陶为主●制坯:多捏塑、泥条盘筑法成形,有些采用慢轮修整●主流:彩陶,器物多为泥质钵、盆、盂●色彩:红、黑、白为主,常画在细泥陶衣上●题材:主要为抽象几何形,有少量的写实动物●典型类型2、马家窑文化彩陶●命名:1924年,甘肃临洮马家窑村●分布:甘肃中部、青海东北部及四川北部、宁夏东南部●时代:约从公元前3000年延续到公元前1900年●陶器:砂质、泥质红陶,泥质灰陶。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84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84页)
器物的富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富有审美情趣的装饰,构成了原始工 艺美术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陶器
一、陶器的产生(距今1万年以前) 1.有利的前提条件
农业生产的产生和发展 生活方式的改变 定居生活 火的应用和对粘土的认识 2.陶器的雏形 一说由于在编织的篮子上涂上粘土,经过火烧之后而形成的。 另说,在人类刚学会用火不久就学会了制作陶器。火被利用以前, 人类还不知道吃熟食,火被利用后,人们往往把捕获的鱼、兽之类 用泥巴糊起来放在火里烧,待“烧好”后,泥巴质硬难损,可以盛水 及其他物品。此后便有意用这种掺水粘土做成各种形态的器物,经 火烧之后供用于生活,于是,陶器便随着这种生活的需要产生了。
(三)除手捏和轮制两种制陶外方法,据近人研究,还应有模制成型,即模范 注浆。蛋壳黑陶器壁极薄,研究者以为难以轮制,同时根据其他方面的材料, 提出此种制作方法。注浆成型的器物也已有出土。
二、陶器的制作
陶坯制成后,还需要经过打磨(就是用兽骨、卵石等在表面沿着统一方向打磨)
打磨的目的: 1.降低吸水率 2.可令陶器表面平整光亮,更加美观
5、母系氏族的原始手工业,首先是生产工具的改进。石器工具发 展到磨制,另外还有牙雕、骨雕、纺织工艺、建筑,尤其是制陶 工艺。
6、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化,已发现的有淮海地区 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中下游的青莲岗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长江上 游的大溪文化等。
7、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龙山文化(山东历 城龙山镇),河南庙底沟二期和后冈二期称为河南龙山文化,客 省庄二期成为陕西龙山文化;在长江流域的苏南浙北地区则有良 渚文化等。
三、器物造型和装饰的起源
(一)器物造型的起源 1.摹拟成型
摹拟植物造型 在原始陶器中有葫芦形器、瓜形器、竹筒形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课件教材编著:尚刚课件制作:尚刚韩倩序言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其特点一、性质与分类●古代工艺美术定义: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制品。

生产形态,等同手工业,文化形态,属造型艺术●讲授时段:自远古至1911年(原始社会~清亡)●起源后起词,历史不足百年涵盖门类广,历史早(8000年前)与原始美术比较,原始工艺美术更成熟分类和主体¡ª¡ª●分类(按材质):织物(丝棉毛麻)、陶瓷、玉石、金属(金银铜)、漆木、杂(竹牙角玻璃)●主体:日用品为主,也含欣赏品。

日用和欣赏无断然界线二、适用的原则●造型、装饰体现适用(功能)造型与适用:联系密切●装饰与适用:联系稍弱,仍常表现明确日用器皿装饰:立体→平面●造型装饰评价标准¡ª¡ª美观适用统一一般尺度:不妨于用;更高标准:有助于用三、材料与技术的制约材料的制约¡ª¡ª●材料与造型金属、漆木:可方可圆,大小皆宜陶瓷:圆,尺度适中——粘土特性材料与装饰¡ª¡ª●主料:青花图案发色¡ª¡ª氧化钴成分技术的制约●材料借助技术,技术引出差异四、造型、装饰与其主导造型装饰演进的差异¡ª¡ª●造型较稳定(变化慢):使用联系生活方式●装饰较活跃(变化快):欣赏联系审美观念碗的相似造型和不同装饰材质与造型装饰¡ª¡ª●材质的低贱仿高贵金银器:总为漆木、陶瓷取法丝绸:装饰影响最大●反例高档模仿低档:较少玉器:等级最高,影响不大——材料珍稀且易损坏五、认识功能与审美意义认识功能¡ª¡ª●制作宗旨:官府¡ª¡ª秉承上命民间¡ª¡ª迎合主顾●使用对象:特定阶层——共性●认识功能:最能反映审美时尚●不及纯艺术震撼感人●生活中无法回避●造型装饰:不断提供形式语言●审美意义:方式——潜移默化功效——培养审美意识左右审美判断六、生产格局与时代主流生产格局¡ª¡ª官府、民间时代主流¡ª¡ª●官府:时代主导工艺美术体现等级:材质、品种、图案、配色官府设计统一,风貌类同●民间:仿效官府艺术追求趋同,违制僭越例外:民间高档品(始于宋,盛于明清)生产中心¡ª¡ª●多数:城市及周边作坊集中,能工巧匠荟萃商业发达:销售,竞争刺激创新●例外陶瓷:就地取材、破坏环境宫廷窑场:规模小,数量极少七、基本风貌与文明价值基本风貌¡ª¡ª●宋以来,含蓄优雅常最受推重●装饰大抵神重于形●体现:文人士子物品若干宫廷器用●独有艺术特色文明价值¡ª¡ª●发明丝绸、瓷器,水平高跻世界顶峰●独有文化、艺术特色●唯一有连续性传统的工艺美术域外:历史更久、也曾辉煌,但传统中断中国:虽经冲击,兼收并蓄,绵延相继,自成体系八、讨论的核心与断代的利弊讨论核心¡ª¡ª出土物断代利弊¡ª¡ª●缺憾:艺术变化与朝代更迭总不同步●坚持断代缘由:王朝更迭总导引政治、经济、文化等变迁工艺美术风貌演进受上述因素影响变化由微而著,根由是新王朝建立工艺美术史理当做出充分的文化解说第一章原始社会远古~公元前21世纪第一节绪言一、工艺美术的起源●艺术起源劳动说、娱乐说、巫术说、图腾说观念、方法不同导致联想、推测不同●工艺美术萌芽旧石器时代晚期(1万8千年前):旧石器¡ª¡ª渐趋规整、细小、对称饰品¡ª¡ª鱼、兽牙、骨饰品,石珠、石坠,染色新石器时代(8000年前始):工艺美术法则萌生¡ª¡ª质感、触感、比例、对称品种¡ª¡ª陶器、玉器、纺织品、牙骨器、漆器二、时代与工艺美术●时代背景旧石器时代渔猎采集,生活艰难,环境恶劣,居无定所新石器时代农业、畜牧业发展,居所稳定中期:社会分工渐明确,手工业渐独立晚期:贫富分化,社会结构变化●工艺美术内涵对美的追求和理解功利目的(更重要):自然崇拜、图腾信仰第二节陶器一、引言●陶器定义粘土制坯,800℃~1000℃以上高温烧成●分布发现七八千处:黄河、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东北●分类按坯体呈色:红(彩陶多为泥质红陶)、灰、黑、白重点:彩陶(装饰)、黑陶(造型)二、材料与制作●材料特性:粘土的可塑性、收缩性●制作:制坯:捏塑、泥条盘筑、轮制(陶车、慢轮、快轮)修整:打磨,令坯致密,吸水率低,器表平整光亮装饰:陶衣、彩绘、剔刻、镂空、拍印、堆加焙烧:平地堆烧¡ª¡ª窑炉空气供应与呈色:红陶(氧化),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灰陶(还原),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三、彩陶●定义:绘画图案于坯体,而后焙烧(区别于彩绘陶)多属泥质红陶●起源与兴盛:公元前6000~5000年出现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最盛●分布各重要江河流域1、仰韶文化彩陶●命名:1921首先于河南渑池的仰韶村,声名赫赫●分布:以陕豫为中心,也发现在与之相邻的冀、晋、蒙、肃、鄂等省区的部分地域●陶器:砂质和泥质的红陶为主●制坯:多捏塑、泥条盘筑法成形,有些采用慢轮修整●主流:彩陶,器物多为泥质钵、盆、盂●色彩:红、黑、白为主,常画在细泥陶衣上●题材:主要为抽象几何形,有少量的写实动物●典型类型2、马家窑文化彩陶●命名:1924年,甘肃临洮马家窑村●分布:甘肃中部、青海东北部及四川北部、宁夏东南部●时代:约从公元前3000年延续到公元前1900年●陶器:砂质、泥质红陶,泥质灰陶。

彩陶多,艺术顶峰●器形:盆、钵、壶、瓮、罐、瓶●色彩:黑彩或黑红兼施,绘制于橙黄或红底上●题材:几何形为主,动物、人物为辅●风格:行笔流畅,装饰繁满3、其他文化的彩陶与彩绘陶●大汶口文化●彩绘陶●定义:先焙烧,后画图案(易磨损)●起源:公元前5000年左右(河姆渡)●分布: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长江中游: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黄河中下游:甘肃秦安大地湾四期、大汶口文化、山西襄汾陶寺中原龙山文化、红山文化晚期四、黑陶及白陶●黑陶,内外皆黑或灰陶、红陶施黑陶衣(黑皮陶、黑衣陶)●著名文化●河姆渡文化五、艺术与适用●造型与适用圆形器皿居多:钵、碗、盆、罐、壶、瓶使用:无棱角,不宜碰伤;承压大,耐用生产:变形难察觉;节省材料●尺度与适用口径盆,30-40cm,小于肩宽,端持省力碗,12-20cm,方便端执,盛物重量适宜口径、足径、高之比值大体2:1:1,近今日●图案趋抽象●装饰部位装饰位置:起居方式¡ª¡ª置于地面无论立、蹲、坐,装饰在视线最集中处不同视角图案不同:立体设计第三节玉器一、引言●分类饰品、祭器、观赏品、器皿,工具、武器等●出现与繁盛旧石器时代:最早:周口店,水晶旧石器(60万年前)稍晚:玛瑙、玉髓、透闪石、蛇纹石等工具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大批制作,就地取材(矿物属性不同)6000年前: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和田玉)●分布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地区:东北、华北、华中、江浙、华南、青藏、西北、台湾文化:红山、仰韶、大汶口、龙山、齐家、北阴阳营、大溪、屈家岭、石峡、河姆渡、马家浜、崧泽、良渚等●受新石器影响制作:注重选材,工艺(钻孔、打磨)造型:斧、铲、锛等生产工具●独立品格饰物、礼器,碾琢花纹二、材料与制作材料¡ª¡ª现代矿物学:由坚硬的角闪石族或辉石族矿物组成古代:美石(也含玛瑙、水晶、青金石、玉髓等),佳品¡ª¡ª质温润、音清扬主要玉材:制作¡ª¡ª●材料特性:坚硬,玉雕(形象,非工艺)●制作方法:磨光、钻孔:简单器形¡ª¡ª治石工具碾琢:复杂器形、纤细花纹¡ª¡ª治玉工具砣具(新石器中晚期)砣具:以旋转的工具带动蘸水的金刚砂(解玉砂)。

旋转:早期,拉弦,唐以后脚踏三、红山文化玉器●地域: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年代:约公元前4000年到前3000年上下●命名:1935年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1954年定名●研究:20世纪70年代始,逐渐展开●材料:多属透闪石软玉,当产在辽宁岫岩●器形:龙、鹰、鸟、龟、蝉、鱼、猪头等动物,马蹄形器、玦形器、丫形器、勾形器、勾云形器、环、璧、双连璧、三联璧等●特点:常带透孔,以供佩戴。

器表常光素,偶以线纹表现细部。

风格刚健质朴四、良渚文化玉器●地域:太湖地区,南到钱塘江,北至常州一带,量大质精●时代:约公元前3300~前2200年●命名:1936年在浙江余杭良渚发现●材料:鸡骨白、淡绿、暗绿、米黄等色的透闪石及阳起石、蛇纹石●器形:钺、琮、琮形管、璧、环、璜、纺轮、半圆形饰、串饰、冠形饰、牌饰、坠饰、项饰、三叉形器、锥形器、镯、蛙、鱼、蝉、鸟等●特点:纹饰精美,神人兽面纹。

琮、璧多,祭祀、殓葬山东龙山文化玉器第四节结语一、启示功能和美观的统一:●装饰:往往为图腾、神徽,具佑护意义●造型:耳、钮、流、执丰富视觉,更方便使用●磨光:增添美感,手感舒适技术对艺术的制约:●陶器制坯与造型捏塑:小型器物,造型不规整泥条盘筑:较大器物,多胎壁较厚轮制:规整。

慢轮、快轮:形式法则的创造:●对称、均衡、对比:陶器、新石器、玉器●反复、间隔、双关:彩陶●立体设计:彩陶●构图方式:单独、散点、适合、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经济原则的发明:●彩陶装饰部位:易于观赏处装饰,难以观赏处无纹二、影响●承袭:造型(琮、璧)、纹样(兽面纹)●发明:丝绸、陶瓷,泽被后世,意义巨大●外销的文明意义:传布中华文明影响异域艺术●世界影响:♦长期制造丝绸、瓷器唯一国度♦长期是域外同类制品(布、陶)典范●中国丝绸、陶瓷的文化意义●物质:♦丝绸:理想服用面料,图案主宰装饰潮流♦陶瓷:应用最多容器●精神:♦中华文明深厚博大,但难以为外国理解♦丝绸、瓷器美丽适用,潜移默化认知中华文明第二章夏商西周夏: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第一节绪言一、时代与工艺美术时代划分¡ª¡ª●青铜时代:前21-前5世纪●奴隶社会:夏-春秋战国之交夏¡ª¡ª●统治区域:西起豫西晋南,东至鲁豫交界,北入河北,南接湖北●工艺美术:制陶、铸铜、琢玉、制骨有一定规模商——●统治区域:北至河北北部,南达江汉流域,东起山东半岛,西及陕西西部中心,豫北冀南,晚期都殷,殷商●社会背景观念:敬鬼神,嗜占卜,重祭祀,尚白色,祖玄鸟世风:尚享乐、重刑罚,轻礼义,商王权威文化中心:祭祀、占卜●工艺美术代表:青铜器宝物:统治阶层炫耀财富、显示威权法器:沟通天地、联络神人,威严诡异晚期肇始第一个艺术高峰西周¡ª¡ª●统治区域大于商,发祥于今陕西扶风、岐山间的周原●社会背景:观念:鬼神观渐淡薄,祭祀天神、地祗、祖先宗法:嫡长继承,统治者为天子,乃天下共主世风:抑奢靡,禁酗酒,尚礼乐●工艺美术代表:青铜器酒器锐减,食器增加列鼎制度形成,渐成严整规矩二、工艺美术生产生产格局——●官府:官府垄断工商业,作坊制作秉承上命,产品归属官府,少数转为商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