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加工老化效应的神经机制_李鹤

合集下载

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大脑中的情绪调节网络

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大脑中的情绪调节网络

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大脑中的情绪调节网络情绪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行为和生理状态。

因此,了解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对于我们理解和管理情绪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大脑中存在着一个复杂的情绪调节网络,该网络由多个脑区相互连接和调节,共同参与情绪的生成与调节。

本文将通过介绍大脑中的情绪调节网络及其神经机制,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情绪调节的基础知识。

1. 情绪调节网络的组成情绪调节网络由多个脑区组成,主要包括前额叶皮层、扣带回皮层、杏仁核和边缘系统等。

这些脑区相互协作,形成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以实现情绪的生成、识别和调节。

1.1 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层是情绪调节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前额叶皮质、顶叶皮质和顶前皮层。

这些脑区与其他大脑区域相互连接,并参与情绪的调节和表达。

前额叶皮层能够对情绪进行认知评估,并通过抑制或增强其他脑区的活动来实现情绪的调节。

1.2 扣带回皮层扣带回皮层是情绪调节网络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扣带回皮层参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特别是对于负面情绪的调节具有关键作用。

它通过与其他脑区的连接,调节情绪的表达和情绪记忆的形成。

1.3 杏仁核杏仁核是大脑中一个重要的情绪中枢,主要参与情绪的生成和情绪记忆的形成。

它与前额叶皮层和扣带回皮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连接,共同调节情绪的表达和情绪记忆的形成。

1.4 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是情绪调节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海马体、杏仁核和杏仁回等多个脑区。

边缘系统参与情绪的产生和调节,并且与前额叶皮层和扣带回皮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复杂的情绪调节网络。

2. 情绪调节网络的神经机制情绪调节网络实现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主要包括情绪的产生、识别和调节三个方面。

2.1 情绪的产生情绪的产生受到多个脑区的共同调控。

前额叶皮层通过对环境刺激的评估和情绪记忆的形成,参与情绪的产生。

杏仁核作为情绪的核心区域,通过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对情绪的产生起到关键作用。

情绪调节:过程及其神经机制

情绪调节:过程及其神经机制

情绪调节:过程及其神经机制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状态进行认知、评估并进行必要调整的过程。

情绪调节能力的强弱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情绪调节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神经机制的探索正在成为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介绍情绪调节的过程、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并探讨一些实用的情绪调节策略。

情绪调节的过程可分为情绪识别、情绪评估和情绪调整三个阶段。

在情绪识别阶段,个体需要准确地感知自己的情绪状态,包括情绪的类型和强度。

情绪评估是指个体对所感情绪的价值评价和意义理解,这一过程会受到个体的认知方式、情绪体验的历史和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情绪调整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状态进行干预和调整,以实现情绪的恢复或调节。

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涉及多个脑区和神经递质系统的协同作用。

基于脑成像技术的研究发现,前额叶皮质、杏仁核、前扣带皮层和背外嵌皮层等大脑区域参与了情绪调节的神经过程。

前额叶皮质在情绪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与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有关,可以通过调控杏仁核等下丘脑结构来调节情绪反应。

杏仁核是大脑中情绪加工的关键区域之一,它与情绪的生成和表达紧密相关。

前扣带皮质在情绪调节过程中负责对情绪信息的调控和控制,具有认知调节情绪的作用。

背外嵌皮层则与注意力和认知调节情绪的过程相关。

多种神经递质参与了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

如多巴胺系统与愉悦和奖赏相关的情绪调节有关,5-羟色胺系统与抑制性情绪调节有关,缓激素系统与应激性情绪调节有关。

这些神经递质系统的活动和平衡对情绪的产生和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情绪调节。

积极的情绪表达和情感共享有助于情绪的调节;情绪分散和情绪焦点转移可以帮助个体从负面情绪中获得解脱;深呼吸和放松训练可以帮助个体缓解紧张和焦虑;正念练习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认知和感知自己的情绪状态;寻求社会支持和情感沟通可以帮助个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理解。

这些情绪调节策略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情绪的生理机制名词解释

情绪的生理机制名词解释

情绪的生理机制名词解释情绪是人类内心感受和反应外界刺激的一种心理体验,同时也是一种生理状态。

情绪的产生和调节是通过多个生理机制共同作用完成的。

本文将从生理学的角度探讨情绪的生理机制,并对其中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一、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控制自主功能的一组神经网络,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负责产生应激反应,促进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负责恢复身体的平静状态。

这两个系统的协同作用在情绪的产生和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一种负责调节应激反应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当人体遭遇压力或情绪激动的刺激时,下丘脑会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进而刺激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释放的ACTH则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应激激素如皮质醇。

皮质醇的释放能够调节身体的应激反应,维持身体的稳态。

三、扁桃体扁桃体是人脑深处的一组神经核团,是情绪加工和情绪记忆的关键结构之一。

它具有重要的情绪调节功能,在情绪的感知和产生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扁桃体可以通过与下丘脑、大脑皮质、海马等区域的相互连接来传递和调节情绪信息。

四、杏仁核杏仁核是扁桃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情绪加工和情绪记忆的关键结构之一。

它在情绪的产生和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杏仁核与垂体和下丘脑的相互连接,参与了情绪激发状态的形成和调控。

五、大脑皮质大脑皮质是人脑的最外部的一层,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和情绪调节。

大脑皮质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区域,每个区域都与不同类型的情绪加工有关。

前额叶皮层负责情绪的认知、评估和调控,而颞叶皮质则涉及到情绪的感知和理解。

六、松果腺松果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中的一部分,位于脑部。

它分泌的褪黑激素被认为是一种影响情绪调节的重要物质。

褪黑激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规律性,光照和睡眠模式的改变会对其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情绪的波动。

七、内啡肽系统内啡肽系统是人体内一种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系统。

情绪调节:过程及其神经机制

情绪调节:过程及其神经机制

情绪调节:过程及其神经机制情绪调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以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要求。

情绪调节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评估和情绪应对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其神经机制涉及多个脑区及神经递质的协同作用。

了解情绪调节的过程及其神经机制对于加强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改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情绪调节的过程情绪调节的过程通常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评估和情绪应对。

1.情绪识别:情绪识别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进行感知和认知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涉及对面部表情、声音语调以及身体语言的观察和解读。

情绪识别是情绪调节的第一步,它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反应,有助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2.情绪表达:情绪表达是指个体将内心感受通过语言、行为或生理反应等方式传达给他人的过程。

情绪表达不仅能够帮助个体得到他人的支持和理解,也有助于减轻自己的情绪压力和紧张感,促进情绪的消化和排解。

3.情绪评估:情绪评估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通过情绪评估,个体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情绪状况,识别何种情绪是积极的、何种情绪是消极的,并为下一步情绪应对提供依据。

4.情绪应对:情绪应对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调节和处理的过程。

情绪应对策略包括积极情绪调节和消极情绪调节两种。

积极情绪调节是指通过寻求社会支持、运动锻炼、情绪表达或认知重构等方式来调节和转化消极情绪,以恢复情绪平衡。

而消极情绪调节则是指个体采取逃避、压抑、自我惩罚等方式来应对自己的消极情绪,这种应对方式通常会导致情绪问题的加重和心理健康的恶化。

二、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涉及多个脑区及神经递质的协同作用。

目前,研究发现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脑区及神经递质:1.扁桃核(Amygdala):扁桃核是大脑中情绪加工和调节的关键结构之一。

情绪调节:过程及其神经机制

情绪调节:过程及其神经机制

情绪调节:过程及其神经机制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状态进行主动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受到外部刺激和内部感受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有时候情绪反应可能会过于强烈或无法控制,影响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学会有效地进行情绪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情绪调节包括两个主要的过程:情绪生成和情绪调节。

情绪生成是指情绪的形成过程,包括个体对外部刺激和内部感受的评估和解读,以及相关情绪的产生。

情绪调节是指在情绪生成的基础上,个体通过认知、行为和生理等方面的调控来改变情绪状态。

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涉及很多脑区和神经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是情绪调节网络。

情绪调节网络主要包括前额叶皮层、杏仁核和顶叶等神经元群体。

前额叶皮层参与情绪的认知和调控过程,通过对外部刺激和内部感受的评估和解读,对情绪状态进行调节。

杏仁核是大脑中情绪反应的中枢,它与前额叶皮层之间形成了重要的连接,参与情绪的形成和调节。

顶叶在情绪调节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与其他脑区进行密切的相互作用。

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还涉及到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节剂的作用。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等。

这些神经递质在情绪调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调整神经元的活动和信息传递,影响情绪生成和调节。

神经调节剂也可以通过调整神经递质的水平来影响情绪调节。

抗抑郁药物可以增加5-羟色胺水平,从而改善情绪状态。

情绪调节还涉及到认知和行为层面的调控。

个体可以通过认知方式来调节情绪,比如调整对情境的评估和解读,改变对情绪事件的反应。

个体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行为方式来调节情绪,比如进行体育锻炼、与朋友交流、听音乐等。

这些行为可以促进身体的放松和心情的缓解,有助于情绪的调节。

情绪调节是个体主动控制和调节情绪状态的过程。

神经机制涉及到情绪调节网络、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节剂的作用,以及认知和行为层面的调控等。

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情绪的本质,并培养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提高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水平。

情绪调节的机制

情绪调节的机制

情绪调节的机制自主神经系统和情绪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是控制我们身体内许多自主,无意识功能的神经网络。

它由两个分支组成: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这两个系统相互作用,调节我们的身体反应,包括情绪反应。

- 交感神经系统:当我们面临威胁或压力时,交感神经系统会激活,导致心率加快、呼吸变快、肌肉收紧等身体反应。

这些身体反应可能与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相关。

交感神经系统:当我们面临威胁或压力时,交感神经系统会激活,导致心率加快、呼吸变快、肌肉收紧等身体反应。

这些身体反应可能与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相关。

- 副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在安静、放松的情况下起作用,帮助我们恢复平静和放松。

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以降低心率、呼吸变慢,让我们感到愉快和平静。

副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在安静、放松的情况下起作用,帮助我们恢复平静和放松。

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以降低心率、呼吸变慢,让我们感到愉快和平静。

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控制来调节情绪。

例如,深呼吸、放松练和冥想等能够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从而平静情绪。

大脑结构与情绪调节大脑中的许多结构对情绪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影响情绪调节的关键结构:- 杏仁核:杏仁核是情绪加工和情绪记忆的重要结构。

它参与对威胁和安全信号的敏感性,可以引发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杏仁核:杏仁核是情绪加工和情绪记忆的重要结构。

它参与对威胁和安全信号的敏感性,可以引发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 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层对情绪调节起着关键作用。

它参与认知控制、判断和决策等高级功能。

前额叶皮层能够通过认知重评估来调节情绪反应,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情绪挑战。

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层对情绪调节起着关键作用。

它参与认知控制、判断和决策等高级功能。

前额叶皮层能够通过认知重评估来调节情绪反应,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情绪挑战。

- 扣带回皮层:扣带回皮层是情绪调节的主要区域之一。

它参与注意力控制、认知重评估和情绪调节等功能。

大脑中的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策略的神经机制

大脑中的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策略的神经机制

大脑中的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策略的神经机制大脑中的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策略的神经机制情绪调节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到大脑中复杂的神经机制。

本文将探讨大脑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机制,并介绍几种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

一、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1. 杏仁核:杏仁核是大脑中与情绪处理密切相关的结构之一。

它被认为是情绪加工的关键区域,参与了情绪调节的过程。

研究发现,杏仁核对于负面情绪的识别和加工具有重要作用。

2. 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层是大脑皮层的一部分,被视为情绪调节的关键区域。

前额叶皮层对于情绪的监视、评估和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前额叶皮层的前额顶叶皮质和前额内侧皮质在情绪调节中起到关键作用。

3.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大脑中负责应激反应的重要神经通路。

当人体面临压力和负面情绪时,下丘脑会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信号,进而刺激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最终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这一反应会引起体内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改变,帮助人应对压力和调节情绪。

二、情绪调节策略1. 认知重评:认知重评是一种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

它通过重新解释和评估情境中的事物,改变个体对于情境的认知。

例如,当面对一件令人沮丧的事件时,通过客观分析和理性思考,将其转变为积极的一面,从而提升情绪调节能力。

2. 情绪表达:情绪表达是指通过言语、行为或身体表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

它可以起到宣泄情绪、减轻压力的作用。

人们可以选择与亲友倾诉、写日记或进行身体运动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实现情绪的调节和释放。

3. 运动和身体活动:运动和身体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内多巴胺和海马素的释放,从而改善情绪。

人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瑜伽等,来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

4. 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训练等方式来干预和调节情绪。

心理专业人士可以根据个体的情绪问题和需求,提供相应的心理策略和技巧,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和压力。

情绪调节与神经系统生物学机制

情绪调节与神经系统生物学机制

情绪调节与神经系统生物学机制情绪是一种基本的生理反应,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

情绪与行为,认知和生理反应密切相关。

情绪调节是指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过程。

它在我们的社交互动,日常工作和个人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情绪调节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学过程,它还涉及到神经系统中复杂的生物学机制。

情绪调节的主要类型情绪调节通常有两个主要的类型:认知重评和情绪表达调节。

认知重评是指改变对情绪刺激的看法和意义。

例如,在面对困难时,你可以告诉自己这是一个机会而不是一个绝望的局面。

情绪表达调节是指采取行动来调整一个人的情绪表达。

例如,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我们可以采用做运动、听音乐或找朋友倾诉的方式来进行情绪调节。

了解情绪调节的生物学机制情绪调节的背后是复杂而丰富的神经系统中的生物学机制。

人类大脑中的许多区域涉及到情绪、感知、记忆和调节等方面的功能。

其中一些区域在情绪调节中扮演着特殊的作用。

大脑皮层代表着我们的思考和决策,它与下丘脑、背侧丘脑和杏仁核等区域密切相关,这些区域有助于调节情绪的产生和表达。

大脑的皮层-下丘脑-杏仁体回路皮层--下丘脑--杏仁体回路是情绪调节的一个基本框架。

当一个人感受到某种刺激时,皮层接收到信息并将其传递给下丘脑。

下丘脑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根据刺激的类型和有效性以及人们的经验和个性来激活不同的下游神经途径。

杏仁核是下丘脑下游神经途径中的一个关键结构,它通过与神经启动系统的交互,产生并调节情绪反应。

大脑的多巴胺系统多巴胺系统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类大脑中的一种神经递质,通过某些神经系统去抑制或激活情绪处理。

多巴胺系统也参与了人类的行为学习,感觉抽奖时的愉悦感或者学习任务时的奖励感觉等。

在人们需要调节情绪时,多巴胺系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并产生或抑制相应的情绪反应。

结语情绪调节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掌握情绪调节技能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情绪调节背后的神经生理学机制。

人类大脑中的不同部位参与了情绪调节的不同方面。

情绪产生的原理机制

情绪产生的原理机制

情绪产生的原理机制
1. 神经生物学角度,情绪产生的原理机制与大脑的神经活动密
切相关。

大脑中的情绪中枢包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和下丘脑等区域。

情绪的产生通常涉及以下过程,感觉刺激通过感官传递到大脑,然后被杏仁核评估为威胁或奖励,进而触发相应的生理和情绪反应。

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血清素和催产素等也在情绪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心理学角度,情绪产生的原理机制与个体的认知、评价和情
绪调节策略密切相关。

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评价会引发不同的
情绪反应。

例如,当个体认为某个事件是威胁时,可能会感到恐惧
或焦虑;而当个体认为某个事件是奖励时,可能会感到愉悦或兴奋。

此外,个体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情绪表达、情绪调节和情绪感知等,也会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表达。

3. 社会因素角度,情绪产生的原理机制还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社会角色等都会塑造其情绪体验
和表达方式。

社会互动和情绪传染也会影响个体的情绪产生。

例如,当身边的人表达愤怒情绪时,个体可能会受到情绪传染而产生类似
的情绪反应。

总体而言,情绪产生的原理机制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神经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了解情绪产生的原理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质量。

大脑情绪调节的神奇机制

大脑情绪调节的神奇机制

大脑情绪调节的神奇机制情绪是人类心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脑又是情绪调节的关键。

大脑中的神经元和神经递质通过复杂的网络相互作用,形成了情绪调节的神奇机制。

本文将从神经递质的角度,探讨大脑情绪调节的机制。

一、多巴胺:快乐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它在大脑中扮演着情绪调节的重要角色。

当我们经历愉悦的事情时,多巴胺的分泌会增加,进而带来愉悦感。

例如,享用美食、听到喜剧的笑声,都会引起大脑中多巴胺水平的升高,从而让我们感觉快乐和满足。

然而,多巴胺也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过度的多巴胺分泌与某些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和药物成瘾有关。

二、血清素:情绪的调节剂血清素是另一种在大脑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神经递质。

血清素水平的变化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

当大脑中的血清素水平较高时,人们感觉更加平静、放松和满足。

相反,血清素水平降低时,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因此,通过调节血清素水平,可以对抑郁症等情绪障碍进行治疗。

三、谷氨酸:兴奋和抑制的平衡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它在大脑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当谷氨酸水平增加时,会激活兴奋性神经元,引发兴奋和愉悦感。

相反,当谷氨酸水平降低时,抑制性神经元会处于活跃状态,带来抑制和压抑感。

因此,谷氨酸的平衡调节对情绪的稳定非常重要。

四、γ-氨基丁酸:情绪的平静之道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以其抑制性神经调节作用而闻名。

GABA水平的增加可以减少焦虑和紧张感,并促进情绪的平静和放松。

许多镇静剂和抗焦虑药物的作用机制都与GABA有关,通过增加GABA水平,起到缓解焦虑和改善情绪的效果。

综上所述,大脑情绪调节的神奇机制是通过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和调节实现的。

多巴胺、血清素、谷氨酸和GABA等神经递质在情绪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调节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可以改善情绪问题,增加快乐感和幸福感。

然而,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也需注意情绪的平衡,不要过度追求快乐,以免引发其他问题。

情绪加工老化效应的神经机制

情绪加工老化效应的神经机制

情绪加工老化效应的神经机制随着全球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各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许多研究者纷纷将目光聚焦到了老年人这个群体上。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在记忆、注意、空间、推理等多种认知能力方面都有明显衰退(Hedden&Gabrieli,2004)。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这些能力的下降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和认知老化相比,研究者对于老年人情绪加工的关注较少。

那么,情绪加工是否也会伴随老化而衰退?它的衰退模式是否和认知老化趋势一致?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概述近年来有关健康老年人情绪加工的国内外研究,重点从神经影像学的角度探讨情绪加工的老化效应,并对当前两种主要的理论观点进行总结和阐述。

1.情绪加工老化效应的行为学研究1.1情绪辨别能力的老化效应情绪辨别能力对于个体能否快速准确地识别他人的情绪状态至关重要,在人际交往中十分关键。

目前考察老年人对面孔表情辨别能力的研究比较一致地发现,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对于愤怒、悲伤和恐惧等消极情绪的辨别能力有所下降,而在积极情绪辨别方面没有明显的老化效应(Phillips,MacLean,&Allen,2002;Calder et al.,2003;Sullivan&Ruitman,2004;Sullivan,Ruffman,&Hutton,2007;Suzuki,Hoshino,Shigemasu,&Kawamura,2007)。

那么对于消极情绪辨别的老化效应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有研究证明,老年人对于消极情绪辨别能力的下降与一般认知能力的衰退有关(Phillips et al.。

2002;Phillips&Allen,2004),同时也和消极情绪体验的减少有关(Phfllips&Allen,2004)。

最近一项研究(Suzuki ct al.,2007)考察了老年人一般认知能力(言语能力和视觉空间能力)、积极和消极情绪经历、面孔辨别能力与面孔表情辨别能力之间的关系。

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

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

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情绪调节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心理过程之一,它涉及到一系列的神经机制,从大脑中的情绪中枢到神经递质的释放,都对情绪的产生和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神经机制的角度探讨情绪调节的过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情绪的产生和调控。

一、情绪中枢情绪中枢位于大脑的边缘系统中,主要包括杏仁核和前额叶。

杏仁核是处理情绪信息的关键区域,它与情绪的产生和表达密切相关。

前额叶则负责对情绪进行调节和控制,通过抑制杏仁核的激活来辅助情绪的调节。

二、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并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调节。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血清素和γ-氨基丁酸(GABA)等。

多巴胺被认为是引起愉悦和积极情绪的重要神经递质,而血清素则与情绪稳定和抑制紧张情绪有关。

GABA则具有镇定作用,有助于缓解焦虑和烦躁情绪。

三、情绪调节的神经回路情绪调节的神经回路包括前额叶-杏仁核回路和前额叶-海马回路。

前额叶-杏仁核回路起到控制和抑制杏仁核的作用,从而减少情绪的激活和削弱负面情绪的表达。

前额叶-海马回路则参与到对情绪记忆的处理和调节中,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情绪刺激。

四、情绪调节的策略情绪调节的策略包括认知重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训练等。

认知重评是指改变对情绪刺激的认知和解释方式,以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情绪表达则是通过诉说、写作或绘画等方式来释放和调节情绪。

情绪调节训练是通过学习和实践特定的技巧和方法,帮助个体更好地调节情绪,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五、神经调节与情绪障碍的关系神经调节在情绪障碍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抑郁症患者中,杏仁核的活动增加,而前额叶的活动减少,导致情绪的失控和消极情绪的增加。

而在焦虑症患者中,GABA水平降低,导致焦虑情绪的增加。

因此,通过调节神经机制来治疗情绪障碍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总结: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涉及到大脑中的情绪中枢、神经递质、神经回路以及一系列的调节策略。

情绪调节:过程及其神经机制

情绪调节:过程及其神经机制

情绪调节:过程及其神经机制情绪是指个体对于外界刺激产生的情感反应,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仅可以调节个体的行为,而且能够影响个体的健康状况与社交关系。

但是人们的情绪常常会发生变化,存在情绪波动现象,而情绪调节就是帮助我们稳定情绪的过程。

情绪调节的过程主要包括:情绪监测,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评价,情绪调节等五个步骤。

首先是情绪监测,它指的是对于周围环境产生的刺激进行观察和感知,从而判断自己的情绪状态。

其次是情绪识别,也就是识别自己的情绪状态和表达出来的方式,以及分辨他人的情绪状态。

第三是情绪表达,它指的是通过言语或者肢体语言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让他人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求。

第四是情绪评价,它指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和表达方式,需要对其进行评价。

最后是情绪调节,它是指通过不同方式对心理状态进行调整,使自己处于较为平静的状态。

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主要涉及两个区域:海马和前额额叶皮层。

海马是大脑中负责记忆的重要区域,同时也与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

海马受到情绪刺激后,会引发脑内的化学反应,使得整个情绪传递网络得到了加强。

前额额叶皮层是大脑中负责归纳、组织思维以及行为控制的区域。

在情绪调节中,前额额叶皮层会发挥重要作用,在自主调节与外部环境的配合调节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情绪调节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指通过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分析,寻找合理的解释。

这种方式能够消除不合理的担忧和恐惧,从而减少负面情绪的出现。

2.身体控制身体控制是指通过身体运动来释放负面情绪,例如通过呼吸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情绪紧张和压抑。

3.寻求社会支持在情绪调节中,寻求社会支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当我们感到情绪不稳定时,可以向亲友或者专业人士寻求支持和帮助,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处理情绪。

4.自我提醒自我提醒是指在情绪调节中自身所做出的努力,例如让自己保持平静的情绪态度和自我鼓舞等方式。

情绪调节的神经疾病探索情绪障碍的神经机制

情绪调节的神经疾病探索情绪障碍的神经机制

情绪调节的神经疾病探索情绪障碍的神经机制情绪是人类情感体验的核心,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情绪的调节可能会出现问题,导致情绪障碍的出现。

情绪障碍是一类神经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索情绪调节的神经疾病,以及情绪障碍的神经机制。

1. 情绪调节的神经疾病情绪调节的神经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这些疾病通常表现为情绪波动的异常,情绪的持续低落或极端兴奋等症状。

研究表明,这些情绪调节的神经疾病与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和神经回路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2. 情绪障碍的神经机制(1)神经递质的调节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其中包括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研究发现,情绪障碍与这些神经递质的异常调节有关。

例如,抑郁症患者常常出现血清素水平降低的情况,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则出现多巴胺水平异常增高。

(2)神经回路的功能改变神经回路是大脑中负责情绪调节的重要网络,包括扣带回路、杏仁核回路、前额叶回路等。

在情绪障碍中,这些神经回路的功能可能发生改变。

例如,焦虑症患者的杏仁核回路活动异常增强,导致过度恐惧和焦虑的情绪表现。

(3)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除了神经递质和神经回路的异常,情绪障碍的发生还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变异与情绪障碍的易感性有关。

同时,个体在儿童时期的不良经历和社会压力也可能增加患情绪障碍的风险。

3. 情绪调节的神经疾病的治疗方法针对情绪调节的神经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来缓解症状,而心理治疗则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方式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4. 未来的研究方向虽然对于情绪调节的神经疾病和情绪障碍的神经机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答。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不同神经递质和神经回路的作用机制,发现更好的治疗靶点。

情绪调节的神经生理大脑如何通过生理机制调节情绪

情绪调节的神经生理大脑如何通过生理机制调节情绪

情绪调节的神经生理大脑如何通过生理机制调节情绪情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神经生理大脑扮演着调节和控制情绪的关键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神经生理大脑是如何通过生理机制来调节情绪,并对其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一、情绪的定义与作用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它们对人类行为和生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情绪的基本特征包括主观感受、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

例如,愤怒、喜悦、恐惧和悲伤等情绪状态都可以引发相应的神经系统和身体变化。

二、情绪调节的神经生理大脑区域1. 杏仁核杏仁核是大脑中情绪调节的关键部位之一。

它被认为是情绪中枢的核心,并与恐惧、焦虑和愉快等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

杏仁核通过与内侧前额叶皮质和下丘脑的相互作用,调节情绪的形成和表达。

2. 前额叶皮质前额叶皮质是人类高级认知和情绪调节的关键区域。

它与杏仁核、扣带回等部位相互连接,协同完成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前额叶皮质通过抑制杏仁核的活动,减弱或抑制负面情绪的表达;同时通过增强大脑奖赏系统的活动,增加积极情绪的产生。

3. 扣带回扣带回是联系情绪调节和意识体验的核心区域。

它参与了情绪调节的执行过程,尤其是情绪的后期调节。

扣带回与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之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情绪调节回路。

三、情绪调节的生理机制1. 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在神经生理大脑中扮演着连接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者的角色。

多种神经递质在情绪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肽、多巴胺和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会影响情绪的调节和表达。

2. 内分泌系统的调控内分泌系统在情绪调节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的内分泌腺体,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会产生并释放多种激素,包括皮质醇、催产素和睾酮等,从而对情绪的调节产生影响。

3.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对情绪产生调节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会导致激越和压力反应,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则有助于放松和平静。

情绪调节的神经回路大脑中的情绪控制中心

情绪调节的神经回路大脑中的情绪控制中心

情绪调节的神经回路大脑中的情绪控制中心情绪调节的神经回路:大脑中的情绪控制中心情绪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带给我们快乐和满足感,也可以造成压力和困扰。

我们常常会问自己情绪是如何产生并且受到调节的。

在大脑中存在着一个复杂的神经回路系统,负责控制和调节情绪的产生和表达。

这个神经回路被称为情绪控制中心,它在情绪的生成、调节和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脑中的情绪控制中心主要包括杏仁核、前额叶皮层和下丘脑等结构。

这些结构通过相互沟通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共同调控和影响我们的情绪体验。

首先,杏仁核是情绪控制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负责情绪的产生和加工。

杏仁核接收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并与前额叶皮层和下丘脑等结构相互连接,构成了情绪回路。

当外界的刺激进入大脑时,杏仁核会对这些刺激进行评估,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

其次,前额叶皮层是情绪控制过程中的关键区域。

它通过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在情绪的调节和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前额叶皮层具有认知和执行功能,能够对情绪进行认知和评估,并调节情绪的表达和反应。

它还能够在情绪冲动产生前对其进行抑制和控制,以维持情绪的平衡和稳定。

最后,下丘脑是情绪调节的关键节点之一。

它通过释放和调节多种神经递质和激素,对情绪的产生和调节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下丘脑与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等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连接,形成了情绪控制回路。

它接收来自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的信息,并通过神经递质的作用,在情绪反应过程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在情绪的调节过程中,这些神经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神经回路系统。

当外界刺激进入大脑时,经过这个回路系统的调控,刺激信息被评估和处理,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

这个神经回路系统还能够通过负反馈机制来自我调节和调整情绪的平衡,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除了这些核心结构外,其他脑区和神经递质也参与到情绪调节的过程中。

例如,扣带回皮层、边缘系统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在情绪的产生和调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情绪调节:过程及其神经机制

情绪调节:过程及其神经机制

情绪调节:过程及其神经机制情绪调节是指通过各种方法调整自身的情绪状态,使其处于一个适宜的范围,从而更好的应对各种生活和工作压力。

情绪调节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认知、行为、心理和生理等方面。

心理健康、幸福感和社会适应性都和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下面将介绍情绪调节的过程及其神经机制。

情绪调节的过程情绪调节主要包括认知重构、行为调整和情感管理等过程。

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指通过重新解读和理解事件,以减少负面情绪的过程。

例如,如果一个人由于被拒绝而感到沮丧,认知重构的方法是告诉自己:“这不代表我不好,只是那个人不喜欢我。

”这样可以减少被拒绝带来的负面情绪。

行为调整:行为调整是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来减少负面情绪,例如运动、放松练习等。

这些行为可以通过增加自尊心、减少紧张和焦虑等方式来帮助情绪调节。

情感管理:情感管理是指通过情感表达和自我监管来调节情绪。

这需要使用情感表达技术,包括积极的自我陈述、专注正面情感体验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情绪调节主要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和扣带回等区域的神经元活动有关。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HPA轴是一个调节应激反应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它的功能主要是通过释放皮质醇来应对应激。

在情绪调节中,HPA轴被认为与抗应激和情绪调节有关。

杏仁核:杏仁核是一个位于大脑内侧的结构,它对情绪的加工和识别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杏仁核活动会对情绪的调节产生影响。

前额叶皮质:前额叶皮质是大脑前额叶部分的一部分,它与思考和情感调节有关。

前额叶皮质在情感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节情绪和决策的神经元活动。

扣带回:扣带回是大脑皮层的一部分,它被认为是情绪调节和自我意识的关键。

扣带回的活动可以通过调节皮质和下丘脑的交互来调节情绪。

综上所述,情绪调节涉及到多个神经系统和部位,通过这些系统和部位的相互作用来调节情绪,并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工作的压力。

情绪的中枢神经机制

情绪的中枢神经机制

情绪的中枢神经机制情绪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我们的思考、行为和生理反应。

情绪的中枢神经机制涉及多个脑区和神经递质系统的相互作用,通过这些作用,我们能够感受到和表达各种情绪,如愉快、悲伤、愤怒等。

情绪的产生主要涉及以下脑区和过程:1.边缘系统:包括扣带回、杏仁核等脑区,是情绪反应的重要起源地。

这些脑区对情绪刺激做出迅速的评估和反应,如对威胁刺激的恐惧反应。

2.皮质系统:大脑皮层在情绪产生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前额叶皮质。

前额叶皮质参与情绪的认知加工,如对情绪刺激的解读、评估和记忆。

此外,双侧额叶皮层也参与情绪调节和情绪体验。

3.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释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刺激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ACTH进一步促使肾上腺释放应激激素,如皮质醇。

这个轴对应激和情绪反应有重要影响。

4.神经递质系统:多种神经递质在情绪产生和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如儿茶酚胺系统(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以及5-羟色胺系统。

这些神经递质在不同脑区的释放和再摄取异常与情绪障碍有关。

情绪的调节主要涉及以下脑区和过程:1.杏仁核:杏仁核在情绪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与情绪的感知、学习和记忆相关。

杏仁核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影响情绪反应的调节和表达。

2.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质对情绪调节起关键作用。

前额叶皮质的不同区域参与不同的情绪调节功能,如负责情绪抑制的背外侧前额叶皮质、负责情绪辨识和情绪自我感知的扣带回前额叶皮质。

3.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通过释放激素调节情绪反应和应激反应。

这个轴在应对压力和情绪的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4.默认模式网络(DMN):DMN是一组相互连接的脑区,包括前额叶、顶叶和颞叶。

DMN在情绪调节中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在自我认知、自省和情绪调节过程中。

除了以上脑区和过程,情绪的中枢神经机制还涉及其它脑区和神经系统的复杂相互作用。

例如,大脑中连接不同脑区的神经纤维束,如海马-杏仁核回路和前额叶皮层-杏仁核回路,对情绪的产生和调节起到关键作用。

情绪加工老龄化机制:表情的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视角

情绪加工老龄化机制:表情的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视角

情绪加工老龄化机制:表情的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视角
陈文锋;唐薇;季琭妍;仝可;禤宇明;傅小兰
【期刊名称】《心理科学进展》
【年(卷),期】2014(22)9
【摘要】情绪加工老龄化已经成为老龄化研究的新热点,但其内在机制仍然缺乏统一的解释。

本研究以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为切入点,综合行为实验、ERP和fMRI 实验技术,开展表情加工的老龄化研究,从情绪与认知交互的角度进一步揭示情绪加工老龄化的内在机制。

具体内容包括表情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的年龄差异及其神经机制,表情自动加工与认知控制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体差异在情绪加工老龄化中的作用等。

本研究将加深对情绪加工老龄化的理解,为相关理论模型的验证、修正和完善提供实证依据。

【总页数】11页(P1372-1382)
【关键词】表情;老龄化;情绪;自动加工;控制加工
【作者】陈文锋;唐薇;季琭妍;仝可;禤宇明;傅小兰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2
【相关文献】
1.翻译认知过程视角下译者控制加工与自动化加工研究 [J], 王湘玲;陈罗霞
2.翻译认知过程视角下译者控制加工与自动化加工分析和探索 [J], 徐梦婕
3.情绪的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 [J], 姜春萍;周晓林
4.面孔表情和声音情绪信息整合加工的脑机制 [J], 李萍;张明明;李帅霞;张火垠;罗文波
5.赢分与输分运动员面孔表情和身体姿势情绪的加工机制 [J], 王丽丽;冯文锋;贾丽娜;朱湘茹;罗文波;杨苏勇;罗跃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科学进展2009, V ol. 17, No. 2, 356–361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情绪加工老化效应的神经机制*李鹤丁妮董奇(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摘要行为学研究发现,老年人对消极情绪的辨别、注意和记忆都有所下降,而对积极情绪并未表现出类似的现象。

情绪加工老化效应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老年人在情绪加工过程中边缘系统(尤其杏仁核)的激活强度低于年轻人,但额叶皮层区域的激活却有所增强。

研究者对该结果提出了两种假说,一种是功能代偿假说,另一种是策略改变假说。

功能代偿假说认为老年人额叶皮层区域的激活增强是为了弥补边缘系统功能的下降,反映了大脑功能的代偿;策略改变假说认为老年人主动使用了不同于年轻人的策略,情绪加工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两组人群大脑活动的差异。

未来这方面研究可以从研究层面、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等方面逐步完善。

关键词情绪加工;老化效应;边缘系统;额叶皮层;功能代偿;策略改变分类号 B845随着全球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各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许多研究者纷纷将目光聚焦到了老年人这个群体上。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在记忆、注意、空间、推理等多种认知能力方面都有明显衰退(Hedden & Gabrieli, 2004)。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这些能力的下降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和认知老化相比,研究者对于老年人情绪加工的关注较少。

那么,情绪加工是否也会伴随老化而衰退?它的衰退模式是否和认知老化趋势一致?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概述近年来有关健康老年人情绪加工的国内外研究,重点从神经影像学的角度探讨情绪加工的老化效应,并对当前两种主要的理论观点进行总结和阐述。

1 情绪加工老化效应的行为学研究1.1 情绪辨别能力的老化效应情绪辨别能力对于个体能否快速准确地识别他人的情绪状态至关重要,在人际交往中十分关键。

目前考察老年人对面孔表情辨别能力的研究比较一致地发现,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对于愤怒、悲伤和恐惧等消极情绪的辨别能力有所下降,而在积极情绪辨别方面没有明显的老化效应(Phillips,收稿日期:2008-07-10*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新医药学科群项目(XK100270569)通讯作者:董奇,E-mail: dongqi@ MacLean, & Allen, 2002; Calder et al., 2003; Sullivan & Ruffman, 2004; Sullivan, Ruffman, & Hutton, 2007; Suzuki, Hoshino, Shigemasu, & Kawamura, 2007)。

那么对于消极情绪辨别的老化效应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有研究证明,老年人对于消极情绪辨别能力的下降与一般认知能力的衰退有关(Phillips et al., 2002; Phillips & Allen, 2004),同时也和消极情绪体验的减少有关(Phillips & Allen, 2004)。

最近一项研究(Suzuki et al., 2007)考察了老年人一般认知能力(言语能力和视觉空间能力)、积极和消极情绪经历、面孔辨别能力与面孔表情辨别能力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被试对于面孔表情的辨别能力与其视觉空间能力相关,而对于悲伤情绪的辨别能力与其消极情绪体验相关。

目前这一研究结论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1.2 情绪加工过程中的记忆和注意偏向除了情绪辨别能力外,研究者也很关注老年人对于情绪刺激的记忆和注意情况。

一些研究表明,伴随老化,个体更关注对情绪信息的记忆。

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倾向回忆带有情绪色彩的故事(Carstensen & Charles, 2004),更容易记住那些承诺产品可提供情绪奖赏的广告信息(Fung & Carstensen, 2003)。

当然,也有研究发现老年人并非对所有情绪信息的记忆都具有倾向性,他们对积极情绪刺激(图片或面孔)的记忆好于对消极情绪刺激的记忆,但年轻人并未表现出这种记第17卷第2期情绪加工老化效应的神经机制 -357-忆偏向性(Charles, Mather, & Carstensen, 2003)。

而且老年人对情绪刺激的记忆成绩受其人格特征和心境的影响(Grady, Hongwanishkul, Keightley, Lee, & Hasher, 2007)。

然而也有研究发现,这种情绪刺激记忆的偏向性主要由于老年人对消极情绪刺激的记忆下降所致(Grühn, Scheibe, & Baltes, 2007)。

那么,老年人对于情绪刺激的记忆偏向究竟发生在记忆的哪个阶段呢?是编码阶段、保持阶段还是提取阶段?Mather和Carstensen(2003)利用一个精巧的任务范式探讨了这一问题。

实验过程中,先在屏幕上同时呈现两张面孔,其中一张是情绪面孔,另一张是中性面孔。

面孔消失后,屏幕上出现一个点,被试的任务是判断点的位置。

结果发现当圆点出现的位置和刚呈现的积极情绪面孔的位置一致时,老年人的反应速度最快,其次是中性情绪面孔的位置,最慢的是消极情绪面孔的位置。

而年轻人并未表现出这种偏向性。

这一结果说明,老年人在加工情绪刺激的初期就存在注意偏向,更容易忽略消极情绪刺激。

研究者认为这一点或许导致了老年人对于消极情绪刺激的记忆表现出明显衰退。

综上所述,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于消极情绪的辨别能力逐渐下降,而对积极情绪的辨别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老化现象。

在情绪刺激的记忆和注意方面,老年人也表现出类似的偏向效应。

行为学的研究使得我们对于老年人情绪加工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情绪加工老化效应背后的神经机制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将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2 情绪加工老化效应的神经影像学研究2.1 边缘系统“边缘系统”这一术语是Maclean于1952年正式提出的。

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沈政,林庶芝,1993)。

边缘系统中的某些脑区对于个体的情绪加工具有重要作用,如杏仁核、海马等。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杏仁核的损伤(Adolphs, Tranel, Damaslo, & Damaslo, 1994; Anderson & Phelps, 2001)会影响个体对情绪的知觉和辨别。

Paradiso等人(1997)首次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技术考察了健康老年人情绪加工的神经机制。

实验中给被试看几段影片来诱发快乐、愤怒、厌恶和中性情绪。

结果发现,情绪刺激使得老年人边缘区域以及周边脑区血流量增加,而且不同情绪刺激激活了边缘系统中不同的脑区。

其中,快乐情绪激活了内嗅皮层,厌恶情绪激活了内侧杏仁核,愤怒和厌恶情绪激活了左侧眶额皮层。

这是第一篇使用神经影像技术考察健康老年人情绪加工神经机制的研究,当然某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首先,实验中选用电影片段作为诱发情绪的材料,虽然更接近现实,但材料本身太复杂,不好控制,结果解释起来也比较复杂。

其次,该研究没有纳入年轻被试作为对照组,因此并未考察情绪加工老化效应的神经机制。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者们开始进一步探讨情绪加工老化效应的神经机制。

目前,这些研究比较一致地发现,老年人进行情绪加工时,边缘系统中杏仁核、海马等区域的激活与年轻人存在显著差异。

Mather等人(2004)继行为实验发现老年人对情绪刺激的注意和记忆方面存在偏向后,又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考察了这种老化相关的情绪加工改变的神经机制,重点关注了伴随老化,杏仁核在情绪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中,被试要观看积极、消极和中性的国际情绪图片(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 IAPS),并按键报告当前的情绪唤醒度。

结果发现,老年人在观看积极图片时,杏仁核的激活强度比其观看消极图片时高。

年轻人则没表现出这种差异。

在观看消极图片时,老年人杏仁核激活强度高于年轻人,而观看积极图片时,两组被试杏仁核的激活水平无显著差异。

该结果说明老年人的杏仁核对消极图片的反应性有所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老年人对消极情绪刺激存在注意和记忆缺陷的神经机制。

除了直接进行情绪辨别和情绪评定外,在判断情绪刺激无关属性的任务中,情绪所引发的大脑活动也表现出了年龄差异。

Iidaka等人(2002)在实验中要求被试辨别面孔的性别,而无需刻意关注面孔的表情。

结果发现,在知觉消极情绪面孔时,年轻人左侧杏仁核的激活强于老年人;在知觉积极情绪面孔时,年轻人右侧旁海马回的激活强于老年人。

并且发现在老年被试中,右侧海马整体激活水平与年龄成反比,右侧旁海马回激活水平与神经心理测验的得分成正比。

这一结果揭示了在知觉情绪面孔-358- 心理科学进展 2009年的过程中,边缘系统的老化效应。

此外,还有一些考察情绪加工老化效应神经机制的研究,虽未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所引发的大脑激活模式分别进行比较,但都一致地发现,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在情绪加工过程中,边缘系统(尤其是杏仁核)的激活强度显著下降(Gunning-Dixon et al., 2003; Tessitore et al., 2005; Fischer et al., 2005; Keightley, Chiew, Winocur, & Grady, 2007)。

2.2 额叶皮层除了边缘系统外,研究者们还常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在进行情绪加工时,额叶皮层的激活情况也存在差异。

Gunning-Dixon等人(2003)采用fMRI 技术研究老化对于面孔情绪加工的影响。

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是面孔情绪辨别和面孔年龄判断。

结果发现,在情绪辨别任务中,年轻人激活了视觉区、额叶和边缘系统,老年人则激活了顶叶、颞叶和额叶区域。

将该任务与面孔年龄判断任务相比较后发现,年轻人激活杏仁核和颞叶-边缘系统周边脑区的同时,老年人激活的却是左侧额叶区域。

该研究者指出,老年人在加工面孔情绪过程中,边缘区激活下降以及前额区激活增强,说明他们可能依赖不同于年轻人的皮层网络。

随后Tessitore等人(2005)以及Fischer等人(2005)的fMRI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前者的任务是在两个面孔中选出与目标情绪一致的那个面孔,结果发现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在加工恐惧和威胁性的情绪刺激时,激活的神经网络更加广泛,其中前额皮层区域激活较强,杏仁核和梭状回后部激活较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