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呼吸运动调节--病理生理学机能实验

合集下载

呼吸兔子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兔子调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呼吸兔子调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观察和分析呼吸兔子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呼吸运动调节。

3.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呼吸肌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的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

呼吸运动调节机制包括呼吸中枢、肺牵张反射以及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调节。

本实验通过观察家兔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呼吸运动,分析呼吸兔子调节的机制。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兔体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张力传感器、引导电极、计算机采集系统、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3. 实验试剂: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四、实验方法1. 家兔麻醉:使用20%氨基甲酸乙酯进行麻醉,待家兔麻醉成功后,背位固定于兔体手术台上。

2. 分离气管和迷走神经:切开颈部皮肤,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分离出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3. 连接实验仪器:将张力传感器、引导电极和计算机采集系统连接好,用于记录呼吸运动。

4. 记录正常呼吸曲线:观察家兔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呼吸运动,记录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

5. 改变呼吸运动调节因素:a. 增加无效腔:将气管插管适当延长,增加无效腔,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b. 切断迷走神经: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c. 改变血液中CO2分压:通过注射生理盐水或二氧化碳,改变血液中CO2分压,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6. 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1. 正常呼吸曲线:家兔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呼吸运动呈现规律性,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稳定。

2. 增加无效腔:增加无效腔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增加,呼吸张力增强,呼吸阻力增大。

3. 切断迷走神经: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家兔呈现慢而深的呼吸运动,呼吸频率降低,呼吸深度增加。

4. 改变血液中CO2分压:降低血液中CO2分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降低;提高血液中CO2分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增加。

六、实验分析1. 增加无效腔:增加无效腔导致呼吸阻力增大,使家兔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家兔呼吸运动的生理变化,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2. 分析血液中化学因素(PCO2、PO2、[H])对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的影响及调节机制。

3. 探讨迷走神经在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呼吸肌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的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

呼吸中枢分布于大脑皮层、间脑、桥脑、延髓、脊髓等部位,各级部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呼吸节律性运动。

呼吸运动受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如血液中CO2分压、PO2、[H]等化学因素,以及迷走神经、肺牵张反射等神经调节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兔体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张力传感器、引导电极、计算机采集系统、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3. 实验试剂: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麻醉与固定:将家兔置于兔体手术台上,用20%氨基甲酸乙酯进行麻醉。

待家兔麻醉后,将其背位固定在手术台上。

2. 气管插管:在颈部切开皮肤,分离气管,插入气管插管,连接呼吸传感器。

3. 分离迷走神经:在颈部分离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4. 记录呼吸运动:启动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

5. 观察血液中化学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a. 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CO2,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b. 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c. 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H],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6. 观察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的影响:a.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b. 重新连接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在注入CO2后,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均增加,表明CO2对呼吸运动具有促进作用。

2. 观察到在注入生理盐水后,家兔呼吸运动无明显变化,表明生理盐水对呼吸运动无明显影响。

3. 观察到在注入[H]后,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均降低,表明[H]对呼吸运动具有抑制作用。

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是生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兔呼吸运动的调节进行实验研究,探究呼吸运动的机制及其调节方式,为进一步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一,呼吸频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

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了兔在不同运动强度下的呼吸频率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兔的呼吸频率也相应增加。

这表明呼吸频率受运动强度的影响,呼吸系统能够根据身体的代谢需求进行自我调节,以满足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实验二,呼吸深度与肺活量的关系。

通过对兔进行不同深度呼吸的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呼吸深度与肺活量呈正相关关系。

当兔进行深呼吸时,肺活量增加;反之,当兔进行浅呼吸时,肺活量减少。

这说明呼吸深度可以影响肺活量的大小,进而影响气体交换的效率。

实验三,神经调节与呼吸运动的关系。

我们对兔的呼吸运动进行了神经调节实验,结果显示,刺激兔的呼吸中枢可以显著增加兔的呼吸频率和深度。

而当神经调节被抑制时,兔的呼吸运动也相应减弱。

这表明呼吸运动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调节呼吸中枢的活动来控制呼吸运动的强度和频率。

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发现兔的呼吸运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运动强度、呼吸深度和神经调节等。

呼吸系统能够根据身体的代谢需求进行自我调节,以确保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及其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兔呼吸运动的调节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这些研究成果为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呼吸生理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家兔呼吸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调节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家兔呼吸调节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家兔的呼吸调节实验,了解家兔在不同呼吸状态下的呼吸节律和氧气摄取量的变化。

实验原理:呼吸是生物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之一,人和动物鼻孔进入空气,通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维持机体代谢的正常进行。

家兔呼吸实验常采用无创检测方法,即通过检测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来了解家兔的呼吸状态。

实验步骤:1、将家兔置于呼吸机中,并接上氧气和二氧化碳检测仪器。

2、调节呼吸机的吸气和呼气参数,分别设置在正常呼吸和高频呼吸状态下,观察家兔的呼吸状态。

3、记录家兔在不同呼吸状态下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了解家兔的呼吸节律和氧气摄取量的变化。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实验结果:1、家兔在正常呼吸状态下,呼吸节律规律,吸氧量约为每分种200毫升左右。

2、家兔在高频呼吸状态下,呼吸节律加快,吸氧量约为每分种400毫升左右。

3、家兔在高频呼吸状态下,二氧化碳含量较多,为每分种1.5%左右。

实验结论:通过对家兔呼吸调节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家兔正常呼吸状态下呼吸节律规律,吸氧量适中,维持机体正常代谢。

2、家兔在高频呼吸状态下呼吸节律加快,吸氧量显著增加,代表家兔在应对特殊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氧气补充。

3、家兔在高频呼吸状态下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表明代谢过程加快,呼出的二氧化碳排出增加。

实验意义:该实验结果对于了解家兔的呼吸节律、氧气摄取量变化以及不同呼吸状态下的二氧化碳含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研究家兔生理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该实验结果也可以对类似的其他动物进行类似的实验检测,对于研究其他动物的呼吸调节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探究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规律,为相关生理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健康的家兔若干只,呼吸频率计、呼吸深度计、心率监测仪等实验设备。

2. 实验方法,将家兔置于实验箱内,记录其正常呼吸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并监测其心率。

接着通过不同方式的刺激(如运动、音响刺激等)观察家兔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心率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1. 正常状态下,家兔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40-60次,呼吸深度约为每次10-15毫升,心率约为每分钟120-150次。

2. 运动刺激后,家兔的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呼吸深度也有所增加,心率也随之加快。

3. 音响刺激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均有所增加,但心率的变化不明显。

实验分析。

1. 家兔呼吸运动受到外界刺激的调节,运动刺激和音响刺激都能引起家兔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的变化,说明家兔呼吸运动受到外界刺激的调节。

2.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家兔对不同刺激的呼吸反应不同,表明其呼吸运动调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实验结论。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为家兔在不同环境下适应生存提供了生理基础。

同时,本实验结果也为相关呼吸生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支持。

结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病理生理学机能实验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病理生理学机能实验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实验讨论(2009-05-11 19:55:49)转载▼标签: 校园分类: 医药类1、CO 2浓度增加使呼吸运动加强CO 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它不但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并且是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所必须的。

每当动脉血中PCO 2增高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并可在一分钟左右达到高峰。

由于吸入气中CO 2浓度增加,血液中PCO 2增加,CO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中CO 2浓度增多,CO 2十H 2O →←H 2CO 3 HCO 3-+ H + CO 2通过它产生的 H +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呼吸机的作用使呼吸运动加强,此外,当PCO 2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2、吸人纯氮气使呼吸运动增加吸人纯氮气时,因吸人气中缺O 2,肺泡气PO 2下降,导致动脉血中PO 2下降,而PCO 2却基本不变(因CO 2扩散速度快)随着动脉血中PO 2的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隔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此外,缺O 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效应是抑制并随缺O 2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加强。

所以缺O 2程度不同,其表现也不一样。

在轻度缺O 2,通过颈动脉体等的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人冲动对呼吸中枢起兴奋作用大于缺O 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而表现为呼吸增强。

3、静脉注人乳酸(血液中H+增高)静脉注人乳酸后,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因为乳酸改变了血液PH,提高了血中H+浓度。

H+是化学感受器的有效刺激物H+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来调节呼吸运动,也可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但因血中H+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因此,血中H+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直接刺激作用不大,也较缓慢。

4、麻醉双侧动脉体后,再吸人CO2和纯N2时,对呼吸运动的影响不同用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家兔双侧颈动脉体后,开始吸人CO2时仍可引起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而再吸人纯N2时,呼吸运动基本不变。

兔子呼吸调节实验报告(3篇)

兔子呼吸调节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兔子呼吸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

2. 探讨影响兔子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如无效腔、二氧化碳浓度、缺氧等。

3. 分析迷走神经在兔子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4. 掌握气管插管术和神经血管分离术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反映。

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呼吸运动所发生的适应性变化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呼吸中枢、肺牵张反射以及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调节。

因此,体内外各种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部位或通过不同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器材: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流量换能器、CO2气囊、哺乳类动物手术器具一套、兔手术台、气管插管、注射器(10ml、20ml各一只)、橡胶管、纱布、玻钩、手术丝线、麻醉剂、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准备:选择健康成年家兔,称重后进行麻醉。

2. 麻醉与固定:按照2ml/kg取麻醉剂戊巴比妥钠,从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麻醉,然后将家兔固定在手术台上。

3. 颈部手术:颈部剪毛,于颈部正中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组织,暴露并分离气管。

在3-4气管环之间切开气管,做一倒T形切口,气管插管后用手术丝线固定,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4. 连接仪器:将呼吸流量换能器连接在气管插管上,并连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5. 记录正常呼吸曲线: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点击菜单,进入实验/实验项目”,按计算机提示逐步进入呼吸运动”实验项目,记录家兔正常呼吸曲线。

6. 增加无效腔:通过改变气管插管长度,增加无效腔,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7.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使用CO2气囊,向气管插管中注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8. 轻度缺氧实验:使用低氧气体,向气管插管中注入一定浓度的氧气,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9. 剪短迷走神经:剪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呼吸调节机能实验报告(3篇)

呼吸调节机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呼吸调节的基本原理,掌握呼吸运动调节的生理机制。

2. 观察并分析呼吸运动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变化,如缺氧、二氧化碳增多、增大无效腔等。

3. 掌握呼吸调节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呼吸频率、幅度、潮气量的测量等。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生理过程,其调节机制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外周感受器、体液等多种因素。

呼吸中枢主要位于脑干,通过调节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实现呼吸运动。

此外,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pH值、以及脑脊液中的化学物质等均能影响呼吸调节。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家兔、生理盐水、二氧化碳、氮气、氨水、麻醉剂等。

2. 实验仪器:手术台、手术器械、气管插管、呼吸频率测量仪、呼吸幅度测量仪、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气体分析仪等。

四、实验步骤1. 家兔麻醉:将家兔置于手术台上,用20%氨基甲酸乙酯进行全身麻醉。

2. 建立呼吸通道:将气管插管插入家兔气管,连接呼吸频率测量仪和呼吸幅度测量仪。

3. 记录基础呼吸参数:记录家兔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的呼吸频率、幅度和潮气量。

4. 模拟缺氧:将家兔置于缺氧环境中,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和潮气量的变化。

5. 模拟二氧化碳增多:向家兔呼吸系统中注入二氧化碳,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和潮气量的变化。

6. 模拟增大无效腔:向家兔呼吸系统中注入氨水,使无效腔增大,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和潮气量的变化。

7. 模拟迷走神经切断:切断家兔迷走神经,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和潮气量的变化。

8. 模拟呼吸中枢刺激:刺激家兔呼吸中枢,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和潮气量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缺氧条件下,家兔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幅度和潮气量略有减小。

2. 二氧化碳增多条件下,家兔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幅度和潮气量明显增大。

3. 增大无效腔条件下,家兔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幅度和潮气量略有增大。

4. 迷走神经切断条件下,家兔呼吸频率明显减慢,幅度和潮气量明显减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实验讨论(2009-05-11 19:55:49)转载▼标签: 校园分类: 医药类1、CO 2浓度增加使呼吸运动加强CO 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它不但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并且是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所必须的。

每当动脉血中PCO 2增高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并可在一分钟左右达到高峰。

由于吸入气中CO 2浓度增加,血液中PCO 2增加,CO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中CO 2浓度增多,CO 2十H 2O →←H 2CO 3 HCO 3-+ H + CO 2通过它产生的 H +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呼吸机的作用使呼吸运动加强,此外,当PCO 2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2、吸人纯氮气使呼吸运动增加吸人纯氮气时,因吸人气中缺O 2,肺泡气PO 2下降,导致动脉血中PO 2下降,而PCO 2却基本不变(因CO 2扩散速度快)随着动脉血中PO 2的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隔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此外,缺O 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效应是抑制并随缺O 2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加强。

所以缺O 2程度不同,其表现也不一样。

在轻度缺O 2,通过颈动脉体等的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人冲动对呼吸中枢起兴奋作用大于缺O 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而表现为呼吸增强。

3、静脉注人乳酸(血液中H+增高)静脉注人乳酸后,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因为乳酸改变了血液PH,提高了血中H+浓度。

H+是化学感受器的有效刺激物H+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来调节呼吸运动,也可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但因血中H+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因此,血中H+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直接刺激作用不大,也较缓慢。

4、麻醉双侧动脉体后,再吸人CO2和纯N2时,对呼吸运动的影响不同用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家兔双侧颈动脉体后,开始吸人CO2时仍可引起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而再吸人纯N2时,呼吸运动基本不变。

当双侧颈动脉体被麻醉后,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失去作用,外周的化学感受性反射消失。

此时,再吸人CO2时,使血中P CO2增高,CO2虽已不能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的颈动脉体反射性地加强呼吸运动,但仍可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而吸人N2后,血中PO2虽然下降但因双侧颈动脉体被麻醉,外周化学感受器已失去感受功能,而缺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以是抑制作用。

所以,不会再出现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运动加强的变化。

5、切断一侧迷走神经后,由于这一侧迷走神经的神经冲动传递受阻,使得呼吸运动的调节受阻;随后由于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另一侧迷走神经将起到呼吸调节作用,此时发挥负反馈调节作用,加速吸气和呼气活动的交替。

6、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后,动物的呼吸运动呈慢而深的变化迷走神经中含有肺牵张反射的传人纤维。

肺牵张反射中的肺扩张反射(亦称吸气抑制反射)的生理作用。

在于阻止吸气过长过深,促使吸气及时转人呼气,从而加速了吸气和呼气动作的交替,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当切断两侧颈迷走神经后,中断了肺牵张反射的传人通路,肺牵张反射的生理作用被消除,因此呈现出慢而深的呼吸运动,使吸气延长。

7、增大呼吸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增加气道长度后家兔呼吸张力增加 ,呼吸频率增加 。

增加气道长度等于增加无效腔,增加无效腔使肺泡气体更新率下降,引起血中PCO 2、PO 2-下降,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运动会加深加快;另外,气道加长使呼吸气道阻力增大,减少了肺泡通气量,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增加家兔气道长度可使家兔通气量增加,呼吸频率加快。

8、度冷丁对呼吸运动的影响主要通过抑制呼吸中枢,降低中枢对CO2的敏感性,而影响呼吸运动。

尼可刹米具有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与刺激颈总动脉化学感受器的作用,由度冷丁引起的呼吸抑制能被`尼可刹米对抗,另外度冷丁会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而尼可刹米能增加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的影响作用也与度冷丁相反。

实验报告样张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湖州医学学习中心(2006/6/10)实验目的:学习哺乳类动物的手术操作方法,掌握气管插管和神经血管分离术,观察吸入气中PCO 2、PO 2 及血液中[H +]改变和迷走神经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1. 实验材料1.1 实验动物:体重2.4 Kg 家兔,1.2 器材:MedLab 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呼吸换能器1.3 药品与试剂:20%乌拉坦、2%乳酸、5%度冷丁、25%尼可刹米、N2、CO22.实验方法2.1家兔称重2.4Kg,耳缘静脉注射20%乌拉坦12ml麻醉家兔,家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固定四肢和头。

2.2 颈部手术,颈正中切开5~7cm左右皮肤,用血管钳钝性分离暴露气管并穿棉线备用,再用玻璃分针分离出两侧的迷走神经穿丝线备用。

2.3 气管插管,用手术剪在甲状软骨下1cm处剪一倒T字切口,插入气管插管,结扎固定。

2.4 将气管插管一端接入呼吸换能器。

3.观察记录3.1 观察正常家兔呼吸频率和幅度3.2 观察增加气道长度,吸入高浓度N2,吸入高浓度CO2,静脉注射2%乳酸,切断一侧迷走神经,切断两侧迷走神及连续电脉冲刺激切断后的一侧迷走神经中枢端前后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

4.结果4.1 正常家兔呼吸张力3.79cmH2O,呼吸频率43次/分钟。

4.2 增加气道长度后家兔呼吸张力从.3.79cmH2O增加到19.57cmH2O;呼吸频率从43 次/分钟增加到47次/分钟。

可见家兔呼吸运动明显加深加快。

4.3 吸入高浓度N2后家兔呼吸张力从4.24cmH2O增加到8.78cmH2O;呼吸频率从41次/分钟增加到53次/分钟。

可见家兔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停止给气后呼吸很快就恢复正常。

4.4 吸入高浓度CO2后家兔呼吸张力从4cmH2O增加到22cmH2O;呼吸频率从45次/分钟增加到 79次/分钟。

家兔呼吸运动明显加深加快。

4.5 静脉注射乳酸后家兔呼吸张力从4.6cmH2O增加到12.56cmH2O;呼吸频率从 45次/分钟增加到58次/分钟。

4.6 静脉注射度冷丁后呼吸张力从4cmH2O降低到1.8cmH2O,呼吸频率从48次/分钟降低到20次/分钟,随即注射尼可刹米,呼吸张力从1.5cmH2O增加到5.0cmH2O,呼吸频率从18次/分钟,增加到50次/分。

4.7 切断一侧迷走神经,呼吸张力从3.95cmH2O增加到4.75cmH2O,呼吸频率由45次/分降至30次/分,切断两侧出现呼吸暂停(深慢),电刺激中枢端后呼吸可使呼吸浅快。

5.讨论5.1增加气道长度后家兔呼吸张力增加cmH2O,呼吸频率增加次/min,增加气道长度等于增加无效腔,增加无效腔使肺泡气体更新率下降,引起血中PCO2-、PO2¯下降,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运动会加深加快;另外,气道加长使呼吸气道阻力增大,减少了肺泡通气量,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1];增加家兔气道长度可使家兔通气量增加,呼吸频率加快。

5.2吸入高浓度N2后家兔呼吸张力从cmH2O增加到cmH2O,呼吸频率从次/min增加到次/min,与正常呼吸相比通气量增加cmH2O,呼吸频率增加次/min,通气量和呼吸频率明显增加,是由于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氮气,吸入氮气增加等同于给家兔缺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延髓呼吸中枢兴奋,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强[2]。

5.3吸入高浓度CO2后家兔呼吸张力从cmH2O增加到cmH2O,呼吸频率从次/min增加到次/min,与正常呼吸相比呼吸张力增加ml/min,呼吸频率增加次/min,通气量明显增加,呼吸频率加快是由吸入气中PCO2增加引起血液中pCO2增高,CO2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中溶于水,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分解成HCO3-+H+,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呼吸肌的作用使呼吸运动加强。

CO2分压增高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2];结果发现吸入CO2后引起通气量增加比吸入纯氮气更明显,这可能与缺氧主要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中枢化学感受器具有抑制作用;PaCO2-对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外周均有刺激作用,而且,PaCO2-和H+-作用总和等因素有关[2]。

5.4注射乳酸使动脉血中H+浓度的增加,可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增加。

H+对呼吸的调节既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也可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实现。

但H+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因而此时H+的效应主要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5.5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后,可使吸气延长,呼吸深慢。

因为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有牵张感受器,迷走神经中有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纤维。

肺牵张反射中的肺扩张反射的生理作用,在于阻止吸气过长过深,加速吸气和呼气运动的交替,使呼吸频率增加。

切断了迷走神经后,中断了肺牵张反射的传入通路,肺牵张反射的生理作用被消除,呼吸运动深慢,根据上述机制,用电刺激迷走神经的中枢端则可以使深慢的呼吸重新变为浅快,并且可以接近正常的呼吸频率和深度。

5.6 度冷丁主要通过抑制呼吸中枢,降低中枢对CO2的敏感性,而影响呼吸运动。

尼可刹米具有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与刺激颈总动脉化学感受器的作用,由度冷丁引起的呼吸抑制能被`尼可刹米对抗,另外度冷丁会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而尼可刹米能增加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的影响作用也与度冷丁相反。

1、血液中CO2增多或缺O2时,呼吸运动有何变化,通过那些途径?CO2增多和缺O2都能使呼吸增强。

CO2刺激呼吸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两条途径实现的。

中枢化学感受器起主要作用。

但因为中枢化学感受反应较慢,当动脉血中CO2分压突然增高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引起快速呼吸反应中可起重要作用。

低O2对呼吸运动的刺激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

缺O2可以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而使延髓呼吸中枢兴奋,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运动增强。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肺牵张反射,包括迷走神经气抑制反射与迷走神经吸气兴奋反射的反射途径以及对维持正常呼吸节律的意义。

肺充气或扩张时:感觉器位于从气管到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是牵张感受器,阈值低,适应慢。

当肺扩张牵拉呼吸道,使之也扩张时,感觉器兴奋,冲动经迷走神经走神经粗纤维传入延髓。

在延髓内通过一定的神经联系使吸气切断机制兴奋,切断吸气,转入呼气。

这样便加速了吸气和呼气的交替,使呼吸频率增加。

所以切断迷走神经后,吸气延长、加深,呼吸变得深而慢。

肺缩小时:感受器同样位于气道平滑肌内,但其性质尚不十分清楚。

肺缩小反向在较强的缩肺时才出现,它在平静呼吸调节中意义不大,但对阻止呼气过深和肺不张等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