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下的《仪器仪表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合集下载

试析仪器仪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试析仪器仪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试析仪器仪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摘要:仪器仪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和设计仪器仪表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适应专业改革的大趋势,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计划、内容质量、学习策略、创新精神、实验环节、动手能力、评价形式、综合素质等方面,对仪器仪表类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论文关键词:仪器仪表课程;教学改革一、改进教学计划,增加内容,保证质量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型”,重视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实验课和理论课间隔时间长,造成理论与实验的脱节,学习效率低,基本技能的训练欠缺,与普通高校注重实践、注重技能的培养目标相悖,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迫切。

在实验教学中,采取讲解——提问——讲解的教学方法。

即在实验开始前的讲解过程中,就学生学习过的理论知识提问,让他们把问题“带”到实验中,认真对待实验,争取运用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实验,自己解决问题。

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逐一加以解答。

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就有了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从而实现认识的飞跃。

更新课程内容。

目前的仪器仪表课程,一部分内容有些陈旧,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所以在仪器仪表课程的教学中,应尽量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条件允许时可增加先进的仪器设备,同时开设与之相关的实验。

可以通过几个典型实验来掌握现代仪器,分析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这种实验应尽量选择与学生专业关系比较密切的内容。

对实验内容进行探索和改革。

仪器分析不仅是一种测试手段,还应该为实际生产服务。

作为测试手段,须能解决实际问题。

仪器分析实验内容多数为验证性实验,有必要对实验内容进行探索和改革。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结合周围环境的实际生产情况,使他们充分认识通过先进的仪器仪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二、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创新精神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仪器仪表课教学质量的保障。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改革与实践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改革与实践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改革与实践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简化传统的分析方法,还能提供准确、快速的测量结果。

因此,改革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法,提高学习效果,是当前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

首先,应改革开设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并从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方面,应增加实验室教学时间,以提高实验能力。

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使仪器分析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扎实而有机的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同时,课程内容丰富,应加强相关软件的学习,以便学生掌握有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能。

其次,要改革课程教学方式,使学习更灵活、更有趣。

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发挥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另一方面,要增强技术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室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科技综合项目,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学生的思维。

最后,应制定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以及一些有益的促进政策,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应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以促进学生学习,如实际实践考核、技术研究项目和学术论文竞赛等。

同时也要开展有效的技术研讨会、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组织教师和
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以促进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改革。

综上,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改革,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从实验实践、课程教学、师生交流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推动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仪器分析是化学、生化、环境科学等学科开展研究的重要手段,且在分析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改革是高等院校化学类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传统的仪器分析课程通常以仪器的分类和构成为基础,重点介绍各种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理论体系分散,与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和应用联系较少。

而现代仪器分析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仪器操作,而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还需要提高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

针对传统课程的弊端,我们进行了以下教学实践: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将实验操作和讨论课相结合,引导学生探究现代仪器分析的应用及其各项技能的提高。

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基础,然后让他们进行探究及数据处理,并在讨论课中就实验结果进行现场讨论与解释。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为现代仪器分析的思维方法打下基础。

二、以课例为主线,阐述理论知识针对学生实验操作和思维能力都需要提高的问题,我们将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以具体的实验操作为主线,阐述比色法、荧光法、分光光度法等现代仪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解释分析结果的科学含义。

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以便在实验操作时更好地应用。

三、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我们在课程中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将现代仪器分析与环境、医药、食品等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仪器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其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

未来,我们还有以下改革和实践的计划:一、提高实验操作的实践能力实验操作是仪器分析课程的核心环节,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加强实验操作及其设计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实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我们计划引进实践性更强的仪器实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巧。

二、加强理论与真实问题的联系三、加大对现代仪器分析前沿的引导现代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我们计划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科学研究进展和新技术,提高学生从事仪器分析研究和应用的竞争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内容涉及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以及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对于日后的科学研究、工程应用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仪器分析课程进行教学实践与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实践与改革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仪器设备,实践学习仪器操作的各个环节。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仪器的原理和功能,理解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的逻辑,提高仪器操作的技能。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设置真实的实验案例,让学生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下的操作。

还可以引入模拟软件和虚拟实验室等技术手段,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和实践平台。

教学实践与改革应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仪器分析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是相互依存的。

在教学中应加大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有机结合。

可以通过理论课讲解仪器的原理和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再通过实验课实际操作仪器并进行分析。

通过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相互渗透,可以加深学生对仪器分析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解,提高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与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仪器分析领域发展迅速,新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层出不穷。

为了满足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需要,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实验项目,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实施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并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结合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提高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

以大作业为驱动力的《智能仪器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以大作业为驱动力的《智能仪器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以大作业为驱动力的《智能仪器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摘要】本文介绍了以大作业为驱动力的《智能仪器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在背景介绍中,指出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并提出了改革的目的。

接着介绍了课程的概述和大作业在课程中的作用,解释了大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过程。

学生反馈与效果评估部分展示了改革后的教学成效,包括学生成绩提升和学习兴趣增加。

结论部分总结了教学改革的意义,强调了大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通过以大作业为驱动力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智能仪器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大作业、学生反馈、效果评估、教学成效、驱动力、意义、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智能仪器设计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要专业课程,涉及到传感器、控制系统、数据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智能仪器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决定进行《智能仪器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将大作业作为课程的驱动力,通过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来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次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通过实施大作业项目,学生将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中,锻炼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感受到科学研究和创新的乐趣。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相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目的说明本文旨在探讨以大作业为驱动力的《智能仪器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和效果。

通过介绍课程的背景和目的,旨在引发对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思考,探讨如何通过大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在智能仪器设计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科教之窗《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黎钢钊(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广东 肇庆 526020)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和新型智能化仪器仪表的不断研发,使得《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难度大大提高,原来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学目标。

而模块化教学课程设计体系化、课程教学实践化、课程体验趣味化的优势,对于推动该课程的教学进程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因此,进行《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已成必然趋势。

关键词:智能化仪器仪表;模块化;教学改革当前,我国工科教学所用的《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教材内容可概括如下:基于大量课内外实训项目介绍智能化仪器仪表的基本结构,结合Proteus仿真详细讲解输入输出、定时计数器、显示与键盘、串行通信等功能单元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专业性强、难度高、综合性强的特点。

因此,要通过教学来实现如前所示的目标就需要配置相同水准的教学模式。

1 《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情况根据当前《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标准可知,《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模块化教学的理解,但是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因不同实际教学模块之间的设计目标不够清晰等原因,导致了基础原理教学、专业技术教学,以及实践应用教学虽然自成体系却各自为政的不良现象[1]。

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给《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教学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使学生不能够系统的、有条理地掌握相应的智能化仪器仪表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的操作要点。

针对《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的上述教学现状问题,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理顺、教学模块的重新设计、教学模块的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 模块化教学在《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中的构建2.1 教学目标的确定《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理工科课程,所以需要现在特定理工科专业的角度下设计专业教学培养目标。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是化学与化工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变化,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也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探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进行更新。

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传统的仪器分析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

教师应该将最新的仪器设备和方法引入到课程中,如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等。

还可以引入一些前沿的仪器应用领域,如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让学生了解仪器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改革。

传统的仪器分析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验操作的演示,但往往缺乏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将仪器分析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还可以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评价也需要进行改革。

传统的考试评价主要着眼于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缺乏对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

教师可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将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结合起来进行考核。

可以设置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考核环节,或者开展小型科研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一、引言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

在当今的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下,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现行的教学实践情况,针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改革建议,以期对化学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二、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 教学目标明确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具有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并能够独立进行仪器分析实验和数据处理。

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课程内容丰富仪器分析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常见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实验操作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

3. 教学方法多样在教学方法上,现行的仪器分析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讲授、实验演示、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等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评价体系完善仪器分析课程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和期末考试成绩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现行的仪器分析课程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与提高。

三、教学改革建议1.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现行的仪器分析课程注重理论学习,但在实践操作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增加仪器分析的实验课程,加强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

2. 丰富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上,除了传统的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见仪器的结构等内容外,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新的仪器分析技术和应用案例,如质谱分析、光谱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

“仪器仪表实训”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

“仪器仪表实训”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

“仪器仪表实训”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可以在很宽的领域内从事自动化、智能化仪表及装置的研发和设计工作。

从尖端的载人航天、登月工程,到日常的家用电器、照明系统的测控问题都需要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和专业人才。

因此,本专业学生在四年专业学习中应掌握仪器仪表学、电工电子学、自动化技术、传感器原理、计算机软硬件设计、检测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测量与控制理论、测控仪器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

由于对测控专业学生有着以上诸多方面的要求,使得学生在前三年的本科学习中需要学习大量的相关课程。

而这些课程的关联性以及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学生普遍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本专业的工作方向也缺乏清晰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一定量的实践环节,但这些实践环节都是针对具体的课程安排,用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所以,需要开设一门有关专业研究方向、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课程。

在华北电力大学新版教学计划中,大四第一学期开设的“仪器仪表实训”课程,就是这样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

这门课程建设的基本思想就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整体认知水平,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的,在教学安排上需要在相关实验的软硬件系统构建、实验内容的科学安排、实验过程的针对性指导、成绩考核的合理评判等环节上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基本思路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整体认知水平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可以做什么?这是一直困扰学生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非常迷茫、没有信心,就是这一问题的具体反映。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设计一个具体的小型测控系统。

为了完成这一设计任务,需要学生构建相应物理参数的采集与控制系统,完成接口电路的设计与构建,开发相关软件(包括接口、采集、控制软件等),部分设计题目还包含有采集模块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

仪器仪表课课程设计

仪器仪表课课程设计

仪器仪表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仪器仪表的基本原理、种类、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仪器仪表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具备正确使用和维护仪器仪表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仪器仪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掌握各种常见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理解仪器仪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仪器仪表进行实验和测量。

•能够分析仪器仪表的测量结果,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故障排除。

•能够掌握仪器仪表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仪器仪表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仪器仪表在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仪器仪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仪器仪表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包括温度计、压力计、流量计、万用表等。

2.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讲解各种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如电磁式、压力式、温度式等,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范围。

3.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详细介绍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包括校准、调零、测量范围的选择等,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

4.仪器仪表的维护和保养:讲解仪器仪表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包括清洁、润滑、防尘等,以保证仪器仪表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5.仪器仪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仪器仪表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如自动化控制、化工工艺、电力系统等,并分析其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仪器仪表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仪器仪表在工程中的应用。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1. 引言1.1 研究背景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各种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当前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不足等,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现有课程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符合时代需求和教学要求的课程改革方案,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本研究旨在对仪器分析课程进行实践探索和改革,以期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效果和积极的社会影响。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深入研究,我们希望为同行业的教师和研究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共同促进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改革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求有效的改进方案。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1. 探究当前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不足之处,以明确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2. 探索有效的教学实践方法,针对仪器分析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设计并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 提出具体的课程改革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4. 对改革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探讨改革对教学的影响和意义,为今后教学实践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达成,将为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策略,推动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1.3 研究意义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在当今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是化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内容涉及到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技术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

本文将从教学实践和课程改革两个方面对仪器分析课程进行讨论。

在教学实践方面,仪器分析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仪器设备,提高学生对仪器设备的操作熟练程度。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些仪器分析的实验项目。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企业,让学生了解仪器设备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和专业素养。

在课程改革方面,仪器分析课程应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更新,及时引入新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

课程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教学内容。

可以引入一些案例分析或实际问题,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所学的仪器分析知识和技术去解决问题。

仪器分析课程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和实验项目,使学生掌握常用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技术。

课程还应强调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解释能力,提高学生对仪器分析结果的正确理解和判断。

我校《虚拟仪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

我校《虚拟仪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

我校《虚拟仪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
虚拟仪器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模拟电子专业方向新型的课程教学。

由于它具有计算机、电子、模拟电子技术的重大耦合影响,是一门兼容多学科的多学科门类,具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

我校作为精品课程,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一定改革,以满足学生对虚拟仪器仪表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选择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内容的课程
内容,突出虚拟仪器、仪表测试仪技术和软件的特点,使课程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其次,
可以采取新的综合教学法,结合主题改革、综合讨论和CBT(computer-based Training)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课程,使学生在知识筛选、技术应用、实践
综合等方面获得理论和实践经验。

此外,我们还可以加强与学院的信息化应用,使学生充
分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在虚拟仪器仪表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均得到充分的落实和发挥。

总之,我们要对虚拟仪器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既要突出重点,又能够充分运用当今科
技的发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
指导学生从事虚拟仪器仪表等相关工作,从而促进我校虚拟仪器教学内容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一、引言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化学分析的基础和实践,也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验教学的改革,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进行深入探讨。

二、仪器分析课程的现状与问题仪器分析课程通常包括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常见故障处理等内容。

传统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 知识点过多过杂。

传统的仪器分析课程通常会包括大量的仪器设备知识和操作技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全掌握。

2. 理论与实践脱节。

传统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仪器的实际操作技能掌握不够。

3. 缺乏创新意识。

传统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往往囿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缺乏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仪器分析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亟需进行改革和实践。

1. 课程内容优化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可以将仪器分析课程的内容分为基础知识讲解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合理安排课时,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够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2. 实验操作强化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该将实验操作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对仪器操作技能的培养。

可以设置实验操作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仪器设备,掌握实验技能和操作方法,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创新教学方法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外实践等方式,拓宽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基于以上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是化学学科中的一门独立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以及对常用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仪器进行实验,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在仪器分析课程的实验环节中,可以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以增加学生的实验兴趣。

可以组织一次仪器分析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操作仪器完成一次实验,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出准确的结果,这样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加强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的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实验只是一个手段,真正重要的是从实验中得出准确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应该教授学生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的能力。

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仪器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实验设备和试剂的使用,提高实验效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熟悉常用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仪器分析课程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和分析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实验技术的进步,仪器分析课程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与改革。

本文将从实践与改革的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评价与总结等方面,探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教学实践与改革应秉持学生主体、能力培养和实践导向的理念。

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使课程更贴近实际应用。

课程设置要紧跟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实际分析方法的变化,引入最新的实验技术和新兴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要结合实际案例,突出实验指导和数据分析。

通过现实案例的引入,让学生了解不同实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验指导,让学生熟悉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教学方法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评价要综合考虑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等多个方面。

可以采用开放式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考试等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和掌握知识。

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需要根据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实际应用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更新。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注重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化学人才。

工程认证背景下仪器仪表课程设计课教学改革探索

工程认证背景下仪器仪表课程设计课教学改革探索

[收稿时间]2019-09-02[基金项目]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FBJG20170160),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T170033)。

[作者简介]黄彩虹(1977-),女,福建厦门人,博士在读,讲师,主要从事智能控制系统、光电成像检测技术的研究。

[摘要]仪器仪表课程设计课的传统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与工程认证的教学需求仍有差距。

为了达到工程认证的标准,华侨大学对仪器仪表课程设计课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以适应工程认证的需要。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相比,全面修订教学计划,进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和产出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革。

实践结果表明,该课程改革使学生的工程能力更好地满足了企业需求,同时学生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认证;教学改革;仪器仪表;课程设计[中图分类号]TP23;G4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10-0055-04University Education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其明确指出,新工科项目的开展与实施应当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进行,而不是简单地围绕传统工科教育专业融合或专业调整[1]。

在此背景下,以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开展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促进工程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新经济发展培养新工科人才迫在眉睫[2]。

仪器仪表课程设计课是自动化专业以及测控、电气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集技术性、工程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是一门涉及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通信等多门学科的现代综合课程[3]。

通过仪器仪表课程设计的实践,学生可以了解电子及微机工程项目的开发过程,还可以掌握智能仪器仪表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并具有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智能化仪器仪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智能化仪器仪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院 [1]蒋进.基于野互联网垣冶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软件导 刊(教育技术), 2017(12):37-38.
[2]孙琼琼.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
文学教育渊上冤, 2019(5):10-11. 作者简介院 蔡剑宁渊1980-冤袁女袁上海人袁硕士袁讲师袁研究方向院网络技
. 的 平A教 台l遥学l为 资R学源i生 渊g例提h如t供微s丰课富R视e生频s动尧e课的r件课ve和程d相资.关源参袁完考善资教料学冤公体布系于遥 网20络12 年袁美国一些大学开始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提供优质免费的课程 给学生学习袁其中最为著名的网络学习平台包括 Coursera,Edx 和 Udacity遥 随后中国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国内知名高校也陆 续和 Coursera 开展合作袁 从而开启了中国高校的 MOOC 时 代遥MOOC 最大的优势就是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袁突破了传 统教学模式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袁给了学习者更多自主的学习 空间和学习时间[1]遥 2.智能化仪器仪表课程存在的问题
企合作多方协同育人体制机制研究与实践袁项目号院2017GJYB01遥
揖中图分类号铱G648.4
揖文献标识码铱A
揖文章编号铱2095-3089渊2020冤08-0241-01
1.引言
MOOC渊慕课冤是一种开放式的网络课程渊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冤, 利用当今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将优质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2020 年第 8 期
考索窑探微
小组依据各自擅长的方向及学习兴趣选择相应的课题袁在课下 通过小组共同探讨以及教师的指导袁完成本次课题任务遥 课题 的难度要符合大部分学生能接受的程度袁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课 题名称尧具体要求尧完成的具体形式尧课题提交的期限时间尧奖 励机制等一系列信息遥 通过团队成员间的探讨尧共享与协作袁完 成一份满意的作品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时代下的《仪器仪表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

仪器仪表课程设计是高校自动化、电气、测控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集技术性、工程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是一门涉及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通信等多门学科的现代综合课程。

通过仪器仪表课程设计的实践,学生可以了解电子及微机工程项目的开发过程,还可以掌握智能仪器仪表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并具有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2021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吹响了新时代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进军号。

该通知明确指出,新工科项目的开展與实施应当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进行,而不是简单地围绕传统工科教育专业融合或专业调整。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将设备融入互联网成为互联网的另一扩展方向——物联网。

最初的物联网的概念是由美国提出来的,把所有的物品通过物联网域名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等等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的官方定义是:是基于互联网之上,使不可交流的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交流,而产生的过程,称之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见证了各种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各种传感器,温度计,交通、流速传感器以及数据传输。

借助新工科建设和物联网快速发展的契机,我校结合近几年在仪器仪表课程设计指导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智能仪器仪表技术、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特点[5,6],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三方面实施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性的工程实践能力、探索学生创新创造潜能,以适
应新工科发展的需求。

一、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仪器仪表课程设计,通常是利用8位单片机为核心,结合检测及电子设计、通信技术实现一种智能仪表的构建。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该课程设计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创新性不足
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不强。

虽然每年进行课题的更换,但课题仍以一些传统的工程设计为主,课题的内容较多的属于教材内容的验证,内容陈旧,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动力,容易缺乏主观能动性,不愿意动脑筋思考,更谈不上创新性思维。

在教学内容上,以知识学习为主,学生好不容易完成了一个系统,却不知道所完成系统有何用处。

特别是对毕业之后的工作有没有指导意义并不了解。

(二)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方式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

遇到一些如软件安装,软件开发的基础问题,学生会觉得不好意思请教老师,而最终影响设计进度。

(三)时间紧,任务重
仪器仪表课程设计课时为两周。

要求学生针对温度、水位或压力等检测系统设计一个仪表,具体的工作任务包括绘制电路原理图、搭建硬件电路,软件设计和开发,系统调试和优化。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部分、都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时间紧张,任务繁重。

对系统的理解和消化非常有限。

(四)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两周的课程设计时间非常紧张,而且一般都安排在大四开课,学生准备考研的学期,同期可能还有其他课程设计也在开展。

在如此紧张的气氛下,一旦开发过程出现调试失败,学生很容易抄袭同学的作业,把几个好学生的设计依葫芦画瓢。

我们也曾经采取非常严厉的惩罚措施来遏制抄袭,如一旦发现抄袭,抄袭者和被抄袭者成绩都为不合格。

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很难完全客观判断。


时,从长期来看,惩罚总不是长久之计,也不是我们的初衷。

应该从症结入手,寻找真正的解决方法。

二、改革的措施
(一)教学内容创新
传统的仪器仪表课程设计是基于8位的微处理器(MCU)设计一套具有实时检测功能的仪器仪表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工业现场仪器仪表的功能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仪器仪表具有物联网功能已经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物联网概念引入《仪器仪表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可以在物联网云平台或者手机App端、微信端,查看自己制作的仪表上的数据。

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课程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使课程更符合新工科发展的要求。

教学内容上的改革示意图见图1。

改革后,我们对设计内容进行了丰富,增加了自由创作的空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在物联网云平台或者手机的App端、微信端进行自己充满创意性的设计。

用带有WIFI 功能的微处理器代替传统的功能较单一的8位微处理器芯片,可以实现硬件的简化和功能的升级。

ESP*****是*****IF(乐鑫)推出的一款低功耗、高集成度的Wi-Fi芯片,内置32位微型控制器(MCU)、8Mbit Flash存储器。

同时,乐鑫官方网站提供了基本的样例程序,可以保证基本程序的框架。

学生只需要在固有的程序框架上,增加自己的设计内容,结合我们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难度下降,但创造性、创新性的能力将得到加强。

(二)教学方法创新
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大致在两周,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如果还要消耗时间进行新的软件开发平台的学习,调试中常见问题的摸索,将大大增加难度,而这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前期统一进行教授式的授课,中间进行阶段性的授课。

然而,由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差别较大、有些学生基础差,进度不能和教师一致,学生在自主实施设计过程中,还是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同时,根据人的记
忆习惯,一次的讲授或者实践演示,是很难让学生掌握全部知识。

微课的定义是以视频为主要手段,展示教师讲解某个知识点或精练浓缩的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改革,教师采用了录屏编辑软件,对课程设计软件开发过程中编译环境的搭建,示例工程的导入和解析、云端的开发步骤等内容进行录制然后分享给学生。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按照视频指导边学边做。

视频资源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媒体形式,将有助于学生在长达两周的课程设计过程根据自己的进度循序渐进的学习。

另外,根据大学生心理的特点,总存在一些同学不敢当面向老师反映或咨询问题,借助网络的形式,我们创建课程设计讨论群,大家在一个匿名的群里,针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学生就能大胆地说出遇到的问题,而不会因为遇到问题不能解决而轻易放弃。

课程设计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

(三)教学模式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遇到问题有时羞于请教,或者直接定义课题难度过高,自己无法完成。

我们将这种传统的教师单独传授的教学模式,改变成分阶段的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教师师指导班上实践能力较强的同学先完成设计。

第二阶段,由事先完成课程设计的同学,当小老师,上台授课,并全程当剩余学生课设的导师,而教师成了辅助导师。

這样的教学模式,事先完成课设的同学对系统的开发有了很好的掌握,同时他们的作品让其他同学产生了兴趣也增加了独立完成的自信心。

由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授课,传授经验,也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对课题的兴趣及想要创新的动力。

三、改革成效
针对传统仪器仪表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内容、方法、模式上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

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如图4所示,(a)图为学生在根据教师的微视频进行课程设计相关程
序烧录的操作。

图4(b)、(c)、(d)则是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设计出带时间显示的温湿度采集系统,并自行设计出微信小程序、App小程序可以远程监视课程设计数据。

实现了课程设计所开发仪器物联网的构建。

结语
实践性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仪器仪表课程设计课程创新性改革,较大程度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教学更贴近于实际社会需求。

通过已毕业学生评估反馈的结果,本专业对于该课程设计的改革,使得学生在毕业面试和就业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有所提升,并在工作岗位中有一定的帮助。

随着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推进,随着对“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理解的深入,课程团队将继续改革仪器仪表课程设计,将教学反馈与预定教学目标进行对照,使课程教学始终处于持续改进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