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的基本概念及常规消毒方法.
消毒隔离基本知识
详细描述
呼吸道隔离主要应用于预防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如流感、 肺结核等。在呼吸道隔离期间,患者应被安置在单间病房, 病房内应保持通风,并采取必要的空气消毒措施。医务人员 进入病房时应佩戴口罩和呼吸器。
消化道隔离
总结词
消化道隔离是一种通过限制患者与食物和水接触来减少疾病传播风险的隔离技术。
详细描述
血液-体液隔离主要应用于预防血液传播的疾病,如艾滋病、乙肝等。在血液-体液隔离期间,医务人 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隔离衣和护目镜,以减少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
04
消毒隔离在实践中的应用
手术室消毒隔离
手术室环境要求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空气净化,确保室内空气质 量。
患者隔离
对于传染病患者,应采取 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
实验室消毒隔离
实验室环境要求
01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空气净化,确保室内空气
质量。
实验器材和用品消毒
02
实验器材、玻璃器皿、培养基等应进行严格的消毒,确保无菌
状态。
实验室人员管理
03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保持个
隔离的定义与分类
要点一
隔离的定义
隔离是指将患有或疑似患有传染病的病人、可疑感染者以 及密切接触者等,与其他人分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 止病原体扩散传播。
要点二
隔离的分类
根据隔离的严格程度,隔离可以分为严密隔离、呼吸道隔 离、消化道隔离、接触隔离等。严密隔离主要针对烈性传 染病,如鼠疫、霍乱等;呼吸道隔离主要针对通过空气飞 沫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流感等;消化道隔离主要针对 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如伤寒、痢疾等;接触隔离则针 对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如皮肤感染、破伤风 等。
传染病消毒与隔离培训
传染病消毒与隔离培训一、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我了解到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传播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因此,要有效预防传染病,我们必须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防控。
二、消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 化学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杀灭病原微生物。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氯化物、过氧化物、酚类等。
2. 物理消毒:利用物理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
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有高温蒸汽、紫外线辐射、臭氧等。
3. 生物消毒:利用生物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
常用的生物消毒方法有堆肥、沼气等。
三、隔离措施1. 严密隔离:将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与其他人严格分开,防止病原体传播。
严密隔离适用于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传染病,如霍乱、鼠疫等。
2. 呼吸道隔离:针对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等,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防止飞沫传播。
3. 消化道隔离:针对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如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采取消化道隔离措施,防止食物和水传播。
4. 接触隔离:针对通过皮肤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如破伤风、狂犬病等,采取接触隔离措施,防止直接接触传播。
5. 昆虫隔离:针对通过昆虫传播的传染病,如疟疾、乙型脑炎等,采取昆虫隔离措施,防止昆虫叮咬传播。
四、消毒与隔离的实践应用1. 制定消毒计划:根据传染病的类型和传播途径,制定针对性的消毒计划,明确消毒对象、消毒剂、消毒方法和消毒频率。
2. 完善隔离设施:根据隔离措施的要求,完善隔离设施,确保传染病患者和疑似患者能够得到有效隔离。
3. 加强个人防护:在工作中,要加强个人防护,穿戴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患者和病原微生物。
4. 健康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病意识,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和隔离措施。
5. 监测和评估:定期对消毒与隔离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通过这次传染病消毒与隔离培训,我对传染病防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消毒知识与操作规程
消毒知识与操作规程
《消毒知识与操作规程》
消毒是指将已经清洁的物体或场所进行杀菌处理,以杀灭或去除其中的病菌,从而防止疾病的传播。
正确的消毒知识和操作规程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消毒知识和操作规程。
首先,消毒的目的是为了杀灭或去除病菌,因此在进行消毒之前,一定要对待消毒的物品或场所进行清洁。
只有确保表面没有污垢和杂质,消毒剂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其次,选择合适的消毒剂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消毒剂包括酒精、84消毒液、次氯酸钠溶液等。
在选择消毒剂时,要根据需要
消毒的物品或场所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同时也要注意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
另外,正确的消毒操作也至关重要。
在使用消毒剂时,应该按照说明书上的指导进行操作,避免过量使用或者不当使用导致的不良后果。
另外,在进行消毒时,也要注意自身的安全,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接触消毒剂。
此外,消毒后的物品或场所也需要妥善保存,避免再次被污染。
在存放消毒后的物品时,要避免和易污染的物品接触,同时也要注意保存环境的清洁卫生。
总的来说,正确的消毒知识和操作规程对于预防疾病的传播至
关重要。
只有在掌握了正确的消毒知识和操作规程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学习消毒知识,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以确保我们的生活环境清洁卫生,健康无忧。
消毒PPT模板
消毒目的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防止疾病的传播。
常见消毒方法分类
热力消毒
通过高温使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变 性、凝固,导致病原体死亡。如煮 沸、蒸汽、红外线等。
辐射消毒
利用紫外线、微波等物理因子破坏 病原体的核酸和蛋白质结构,达到 消毒目的。
常见消毒方法分类
氯化消毒
使用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钠等,通 过氧化作用破坏病原体的结构和功能。
实践案例分享:如何有效进行空气环境消毒
案例一
某医院采用紫外线消毒法对病 房进行空气消毒,每天定时开 启紫外线灯照射一小时,有效 降低了病房内空气中的细菌含 量,减少了患者感染风险。
案例二
某学校采用臭氧消毒法对教室 进行空气消毒,每周进行一次 臭氧消毒处理,显著提高了教 室内空气质量,减少了学生呼 吸道疾病的发生。
灭菌效果可靠,适用于各种耐高温、 耐高压的医疗器械
缺点
不适用于不耐高温、不耐高压的器械, 需要专业设备,操作复杂
灭菌方法介绍及优缺点分析
优点
适用于不耐高温但耐干燥的器械,操作简便
缺点
灭菌时间较长,对器械的干燥程度要求高
灭菌方法介绍及优缺点分析
优点
适用于不耐高温、不耐干燥的器械,操作简便
缺点
可能对器械造成腐蚀,需要定期更换消毒液,有环境污染风险
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按照说明书使用
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规定的浓度、 时间、温度等条件使用。
注意安全
消毒剂应定期更换,避免过期使用或长时间存 放导致失效。
定期更换
使用时应穿戴好防护用品,避免与皮肤、眼睛 接触,防止误食或吸入。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在当前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人们对消毒和隔离措施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消毒和隔离知识,提高个人健康意识和防护水平,本次培训将介绍相关知识和措施,以便您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一、消毒知识1.1 消毒的基本概念消毒是指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以达到预防疾病传播的目的。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如高温、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如漂白粉、酒精消毒液)等。
1.2 消毒剂的分类和使用原则消毒剂按照其杀菌原理和用途可分为氧化剂、酮类、酸类、碱类等。
在选择和使用消毒剂时,需考虑对不同病原体的杀灭效果、安全性及适用范围,确保正确使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1.3 消毒操作规范在消毒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正确配比使用,并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同时,消毒场所的通风要良好,保证消毒效果,并避免浓度过高导致危险。
二、隔离措施2.1 隔离的定义和分类隔离是指将疾病患者或疑似患者与健康人群隔离开来,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疾病的特点,隔离可分为接触隔离、滴注隔离、空气传播隔离三种方式。
2.2 隔离设施和要求为了有效进行隔离,需要配备相应的隔离设施,如隔离病房、隔离区域等。
隔离设施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合适的温湿度,并设立相应的入口和出口,做到区域分隔、人员流动有序。
2.3 隔离操作规范在隔离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全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同时,应做好手卫生,采取正确的消毒方法,如手部消毒、物品消毒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消毒隔离知识的普及与应用3.1 宣传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开展消毒隔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消毒隔离工作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组织相关培训、宣传讲座以及制作精美的宣传资料,是有效传播消毒隔离知识的途径。
3.2 消毒隔离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消毒隔离知识不仅在医疗机构中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合理运用。
常用医疗用品及环境的消毒
常用医疗用品及环境的消毒医疗用品及环境的消毒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方法、消毒剂的选择和消毒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消毒的基本概念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以防止其传播和感染。
消毒分为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和低水平消毒。
高水平消毒能杀灭所有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微生物;中水平消毒能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低水平消毒能杀灭部分病原微生物。
二、常用医疗用品的消毒方法1. 器械消毒:器械消毒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1)高水平消毒:采用化学消毒剂如过氧化氢、戊二醛、碘酊等进行消毒,能杀灭所有病原微生物,包括芽孢。
(2)中水平消毒:采用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酒精等进行消毒,能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
(3)低水平消毒:采用物理方法如紫外线照射、臭氧消毒等,能杀灭部分病原微生物。
2. 环境消毒:环境消毒是指对医疗机构中的房间、地面、墙壁、家具等表面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1)化学消毒剂:采用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碘酊等化学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
(2)物理方法:采用紫外线照射、臭氧消毒、高温蒸汽等物理方法进行消毒。
3. 物品消毒:物品消毒是指对患者使用的一次性物品、床单、衣物等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1)化学消毒剂:采用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
(2)物理方法:采用高温蒸汽、干热灭菌等物理方法进行消毒。
三、消毒剂的选择选择消毒剂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 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应选择具有良好杀菌效果的消毒剂,能有效杀灭各种病原微生物。
2. 消毒剂的稳定性:应选择稳定性好的消毒剂,以确保消毒效果。
3. 消毒剂的安全性:应选择对人体、动物和环境安全的消毒剂,避免产生毒副作用。
4. 消毒剂的适用范围:应选择适用于所需消毒对象的消毒剂。
5. 消毒剂的成本:应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消毒剂,以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
消毒知识培训内容
芽孢灭活率
消毒后存活的芽孢数量与消毒前 芽孢数量的比例,芽孢是细菌的 休眠体,对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 力,因此芽孢灭活率是评价消毒
剂效果的重要指标。
微生物学监测方法
01
02
03
菌落计数法
通过培养消毒前后的样品 ,计算菌落数量来评价消 毒效果。
生物指示剂法
使用对特定消毒剂敏感的 微生物作为指示剂,通过 检测指示剂的存活情况来 评价消毒效果。
乙醇、异丙醇等。
通过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而达到杀菌效果。
适用于皮肤、手部、医疗器械等消毒。 易燃易爆,需远离火源;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使用时需注意
个人防护;不适用于空气消毒和大面积物品消毒。
季铵盐类消毒剂
主要成分
苯扎溴铵、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等。
应用范围
适用于物体表面、医疗器械、食品加工设备等消毒。
杀菌原理
杀菌作用。
高压蒸汽灭菌器
利用高温高压蒸汽对物品进行 灭菌处理,适用于医疗器械、
敷料等物品的消毒。
化学消毒剂
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 通过化学反应破坏细菌和病前检查
在使用消毒设备前,应检查设 备是否完好、电源是否接通、
消毒剂是否充足等。
正确操作
按照设备说明书或操作指南进 行操作,确保消毒过程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
消毒目的
通过消毒,可以有效地控制传染 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 群,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 目的。
常见消毒方法分类
物理消毒法
利用物理因素如热力、紫外线、电离 辐射等作用于微生物,使其蛋白质变 性、凝固而死亡。常见的物理消毒法 有煮沸、高压蒸汽、紫外线照射等。
化学消毒法
利用化学药物渗透细菌体内,破坏其 生理功能,达到杀菌作用。常见的化 学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 消毒剂、醛类消毒剂等。
2024年消毒培训课件
消毒培训课件一、引言消毒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大家对消毒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我们特制定本培训课件,旨在帮助大家正确理解和运用消毒方法,为我们的生活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二、消毒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消毒?消毒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物体表面和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水平的过程。
2.消毒的目的消毒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病原体传播,切断感染链,保护易感人群,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3.消毒方法分类(1)物理消毒:利用物理因素,如高温、紫外线、过滤等,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
(2)化学消毒:利用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碘伏等,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
(3)生物消毒:利用生物酶、微生物等生物活性物质,分解和去除病原微生物。
三、常用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1.高温消毒(2)压力蒸汽灭菌: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温度达到121℃,维持15-30分钟,可杀灭所有细菌芽孢和病毒。
注意事项:高温消毒时,要确保物品充分受热,避免产生冷凝水。
2.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主要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紫外线波长在200-280nm范围内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54nm波长的紫外线杀菌效果最好。
注意事项: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和眼睛有害,使用时应避免直接照射。
3.化学消毒(1)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84消毒液等,适用于物体表面、餐具、排泄物等的消毒。
(2)过氧化氢:适用于物体表面、皮肤、黏膜等的消毒。
(3)碘伏:适用于皮肤、黏膜等的消毒。
注意事项:化学消毒剂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和毒性,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4.生物消毒生物消毒主要利用生物酶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去除病原微生物。
适用于有机物较多的环境,如污水处理、养殖业等。
注意事项:生物消毒效果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使用时应注意调整条件,确保消毒效果。
四、消毒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1.合理选择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物品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医院消毒与灭菌知识培训总结
医院消毒与灭菌知识培训总结医院消毒与灭菌工作是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医院消毒与灭菌工作的质量,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近期我们组织了一次医院消毒与灭菌知识的培训。
本次培训涵盖了消毒与灭菌的基本概念、消毒方法、灭菌技术、消毒液的配制等方面的内容。
一、消毒与灭菌的基本概念消毒与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则是指杀灭或去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处理。
消毒和灭菌的目的是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二、消毒方法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等。
化学方法则包括含氯制剂、过氧化氢、碘酊等。
不同的消毒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物品和场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三、灭菌技术灭菌技术是杀灭或去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处理方法。
常用的灭菌技术包括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等。
这些灭菌技术具有高效、快速、安全等优点,能够有效杀灭各种微生物,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
四、消毒液的配制消毒液的配制是医院消毒与灭菌工作的重要环节。
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各种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例如,含氯消毒液的配制需要精确计算浓度,确保消毒效果;酒精消毒液的配制则需要注意酒精的浓度和保存条件等。
正确的消毒液配制能够保证消毒效果,提高消毒工作的效率。
五、培训效果本次培训得到了医护人员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
培训期间,参训人员认真听讲、积极提问,现场讨论热烈。
通过培训,医护人员对消毒与灭菌的基本概念、消毒方法、灭菌技术、消毒液的配制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此次培训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消毒与灭菌的知识储备,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于消毒与灭菌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操作技能。
《消毒知识培训》课件
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病原 微生物,从而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消毒的重要性
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
消毒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在传染病高 发时期,有效的消毒措施能够显著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公共场所和设施的消毒能够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防止病原体 传播和交叉感染。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定期清扫室内环境,保持环境整洁。
手部消毒操作
总结词:手部消毒是个 人卫生的重要一环,可 以有效减少细菌和病毒
的传播。
01
洗手是手部消毒的基本 方法,使用肥皂和水仔
细清洗双手。
03
注意手部皮肤的保护, 避免过度干燥和刺激。
05
详细描述
02
在无法洗手的情况下, 可使用含有至少60%酒
精的手部消毒液。
04
大量使用消毒剂可能导致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 响生态平衡。
对物品的损害
过度使用消毒剂可能导致 物品表面老化、褪色等损 害。
THANKS
感谢观看
含氯消毒剂
如漂白粉、次氯酸钠等 ,利用氧化作用杀灭微
生物。
酒精
利用酒精的渗透作用和 凝固蛋白质的作用杀灭
微生物。
碘伏
利用碘的氧化作用杀灭 微生物,常用于皮肤和
黏膜的消毒。
酚类消毒剂
如来苏儿、苯酚等,利 用酚类的氧化作用杀灭
微生物。
生物消毒法
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03
发酵消毒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热 量杀灭其他微生物。
堆肥消毒
利用堆肥中的微生物和高 温发酵杀灭病原微生物。
活性污泥法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代谢作用杀灭病原微生物 。
消毒知识培训内容(多应用)
消毒知识培训内容一、引言消毒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培训旨在提高大家对消毒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以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正确、有效地进行消毒。
二、消毒的基本概念1.消毒的定义: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物体表面、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水平的过程。
2.消毒与灭菌的区别:消毒是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而灭菌是指彻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病毒。
3.消毒剂的分类:消毒剂可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低效消毒剂。
高效消毒剂能杀灭或去除所有微生物,中效消毒剂能杀灭或去除大部分微生物,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或去除部分微生物。
三、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方法:包括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过滤消毒等。
高温消毒是指将物品加热至一定温度,持续一定时间,以杀灭微生物。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
过滤消毒是通过过滤器去除空气中的微生物。
2.化学消毒方法:包括氧化剂消毒、酚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
氧化剂消毒是利用氧化剂的氧化作用杀灭微生物。
酚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都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蛋白质、核酸等结构,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四、消毒剂的正确使用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消毒对象和消毒场所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例如,高效消毒剂适用于医疗器械、实验室设备等高要求场所,而低效消毒剂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消毒。
2.消毒剂的使用浓度:消毒剂的使用浓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以确保消毒效果。
3.消毒剂的配制:消毒剂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配制,避免稀释不足或过浓。
4.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根据消毒剂的使用说明,采用浸泡、擦拭、喷雾等方法进行消毒。
5.消毒剂的储存:消毒剂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五、日常生活中的消毒注意事项1.勤洗手: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
消毒的基本概念及常规消毒方法
消毒的基本概念及常规消毒方法一消毒的基本概念1、消毒和灭菌区别?灭菌是指将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全部清除或杀灭,特别是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孢。
消毒是指将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清除或杀灭,使其达到无公害的要求,并非杀死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
2、消毒剂和灭菌剂从杀菌效果上有何区别?灭菌剂和消毒剂从杀菌效果上是有严格区别的。
消毒剂是指能杀死微生物的消毒剂药剂,并非一定要杀死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
而灭菌剂是指那些能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能100%杀死细菌芽孢的高效类消毒剂。
3、什么是“三致效应”?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二常规消毒方法4、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几种类型?有物理法、化学法、机械法。
5、物理消毒法包括哪几类?主要有热消毒法、紫外消毒法、电离消毒法、微波法等。
最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是热消毒法和紫外线消毒法。
6、热消毒法分几种,它们优缺点及主要的应用领域是什么?热消毒法主要是利用高温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主要有蒸汽消毒和热水消毒两种。
优点是效果好、无残留,缺点是只能用于耐热物品的消毒,使用成本高,会导致被使用物品或所在环境的温度升高,目前逐渐被冷消毒所取代。
主要应用于食品、食品加工、医院、制药等行业的管道、器具、设备等的消毒。
7、紫外消毒法的优缺点及应用领域是什么?紫外线消毒法是利用紫外线灯中产生的波长为2000~3000A的紫外线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优点是使用方便,缺点是紫外线穿透性差、光照强度随距离加长而降低、房舍率低。
对不同微生物的杀灭剂量不同以及对人体暴露部位具有伤害性等。
它主要应用于空气、水和物品表面的预防性消毒等。
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一定要注意光源的高度、强度、保证人体健康。
8、什么是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基础护理消毒知识点总结
基础护理消毒知识点总结一、消毒的定义消毒是指使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将器械、环境表面、手等除去可病原微生物外的其他微生物或进一步杀灭可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的目的是杀死或去除媒介和细菌,使得其在医疗操作中不再传染而引起疾病。
二、消毒的原则1. 全面性:对所有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和环境进行全面性的消毒,以确保无菌手术场域和无菌物品的使用。
2. 物理性:根据物品的性质和用途选用适当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进行合理的消毒操作。
3. 彻底性:消毒应达到彻底、持久的杀菌效果,确保无菌手术场域和物品的使用安全。
4. 安全性: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应尽可能避免损伤器械和人体组织,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5. 经济性:消毒操作应节约消毒剂和劳动力,尽可能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三、消毒方法1. 物理方法(1)煮沸消毒:将器械或物品放入沸水中煮沸一定时间,有杀菌效果。
但煮沸消毒不能有效杀灭芽孢菌、病毒等。
(2)干热消毒:将器械或物品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热消毒,适用于不耐水、不怕高温的物品。
(3)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主要用于空气、水和平面。
2. 化学方法(1)醇类消毒剂:如酒精、丙醇等,能迅速杀灭大多数细菌,但对芽孢菌和病毒效果不佳。
(2)氯化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等,能有效杀灭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和芽孢菌。
(3)酚酞类消毒剂:如石炭酸、卤仿等,能迅速杀灭多种细菌,但对耐热菌、芽孢菌和病毒效果不佳。
3. 生物方法(1)酶:利用酶的特殊性质降解细菌结构,达到消毒效果。
(2)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有效杀灭细菌,但对于芽孢菌、病毒等效果不佳。
四、消毒剂的选择1. 酒精:使用范围广泛,对大多数细菌有杀菌效果,但对芽孢菌、病毒效果不佳。
2. 次氯酸钠:杀菌效果广泛,对各种菌株、病毒均具有杀灭作用,而且价格低廉,操作简便。
3. 过氧化氢:杀菌效果好,且对环境无毒,是一种环保型的消毒剂。
4. 碘酒: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对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具有杀灭作用,但使用时要注意其刺激性。
医院消毒
防腐(antisepsis):是指杀灭或抑制活组织上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止其感染。
保存(preservation):用化学或物理因子防 止物质的生物学腐败。
抗菌(antibacteria):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 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抑菌(bacteriostasis):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 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用来清洁表面的拖布和抹布的污染也极为严重。 吴光春等(1990)的调查表明,每平方厘米的面积有 3×106个菌,大肠菌群分别为50.0%和28.6%。
二、各种环境表面的消毒
(一)墙壁、天花板 ➢ 一般情况下不需行常规消毒,当受到严重污染
时,可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熏蒸。
(二)地面
1、拖把拖地
当地面受到严重污染时,使用化学消毒剂拖地,如用 0.1%过氧乙酸,30-60分钟后,细菌数可减少95%以上; 结核病室,用0.5%过氧乙酸或5%漂白粉澄清液,用11.2L/m2消毒1-2小时。对炭疽芽胞污染的房子,应用1% 过氧乙酸或10-20%漂白粉澄清液,用1-1.2L /m2消毒液, 3
➢ 1、抹布擦抹
➢ 2、紫外线照射 悬挂在离地面2. Nhomakorabea米处的普通紫外线灯,薛广
波等(1987)研制的便携式紫外线消毒器是一种 快速的表面消毒装置。
➢ 3、化学消毒剂消毒 可采用擦拭、喷雾或 用其气体、烟雾熏蒸的方法进行消毒。
3、化学消毒剂消毒
(1)擦拭、喷雾:可用于擦拭、喷雾的化学消毒主要 有以下几种。
医院消毒的实际应用
医院环境的表面消毒
Disinfection for surface of Hospital environment
一、各种环境表面带菌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的基本概念及常规消毒方法一消毒的基本概念1、消毒和灭菌区别?灭菌是指将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全部清除或杀灭,特别是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抱。
消毒是指将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清除或杀灭,使其达到无公害的要求,并非杀死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抱。
2、消毒剂和灭菌剂从杀菌效果上有何区别?灭菌剂和消毒剂从杀菌效果上是有严格区别的。
消毒剂是指能杀死微生物的消毒剂药剂,并非一定要杀死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抱。
而灭菌剂是指那些能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能100%杀死细菌芽抱的高效类消毒剂。
3、什么是三致效应”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二常规消毒方法4、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几种类型?有物理法、化学法、机械法。
5、物理消毒法包括哪几类?主要有热消毒法、紫外消毒法、电离消毒法、微波法等。
最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是热消毒法和紫外线消毒法。
6 热消毒法分几种,它们优缺点及主要的应用领域是什么?热消毒法主要是利用高温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主要有蒸汽消毒和热水消毒两种。
优点是效果好、无残留,缺点是只能用于耐热物品的消毒,使用成本高,会导致被使用物品或所在环境的温度升高,目前逐渐被冷消毒所取代。
主要应用于食品、食品加工、医院、制药等行业的管道、器具、设备等的消毒。
7、紫外消毒法的优缺点及应用领域是什么?紫外线消毒法是利用紫外线灯中产生的波长为2000〜3000A的紫外线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优点是使用方便,缺点是紫外线穿透性差、光照强度随距离加长而降低、房舍率低。
对不同微生物的杀灭剂量不同以及对人体暴露部位具有伤害性等。
它主要应用于空气、水和物品表面的预防性消毒等。
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一定要注意光源的高度、强度、保证人体健康。
8、什么是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9、到目前为止,有代表的消毒剂总共有几代,分别是什么?目前为止,有代表性的消毒剂已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为甲醛,第二代为环氧乙烷,第三代为戊二醛,第四代也是最新一代,及二氧化氯。
10、按杀灭微生物效能,化学消毒剂可分为几类?常用化学消毒剂按杀微生物效能可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消毒剂三类。
高效消毒剂能杀灭包括芽胞和真菌在内的各种微生物,又称灭菌剂,如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和环氧乙烷等;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如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乙醇和煤酚皂溶液等;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亲脂性病毒,不能灭杀结核杆菌、亲水性病毒和细菌芽胞,如洗必太和新洁而灭等。
11、消毒剂按化学特性来分类可分为几类,它的作用机制和特点是什么?a、酸、碱类:杀菌机理是使蛋白质变性、沉淀或溶解;杀菌特点是能杀死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死细菌芽抱、病毒和一些难杀死的微生物有效本类主要包括硝酸、氢氧化钠、生石灰等,一般具有较高消毒效果,但有一定的刺激性及腐蚀性。
价格较低。
b、氧化剂类:杀菌机理是释放出新生态原子氧,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杀菌特点是作用快而强,能杀死所有微生物。
但受温度、光线的影响,蒸发失效,消毒力受污物影响最大。
包括:双氧水、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等。
该类消毒剂为灭菌剂。
c、卤素类:杀菌机理是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与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
所有卤素均具有显著的杀菌性能,氟化钠对真菌及芽胞有强大的杀菌力,1-2%的碘酊常用作皮肤消毒,碘甘油常用于粘膜的消毒。
细菌芽抱比繁殖体对碘还要敏感2-8倍。
卤素类易受温度、光照、蒸发等条件影响而失效,而且其消毒力受污物的影响大,需要在强酸下才有效,碱性条件下效果降低。
包括:漂白粉、碘酊、氯胺等。
该类消毒剂为中效消毒剂。
d、酚类:杀菌机理是蛋白质变性、沉淀或使酶系统失活;酚能抑制和杀死大部分细菌的繁殖体。
真菌、病毒对石炭酸不太敏感。
对位、间位、邻位甲酸的杀菌力强,混合物称三甲酚。
来苏尔比酚杀菌力大4倍。
酚类消毒能力较高,但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污染环境,价格也较高。
包括:苯酚、鱼石脂、甲酚等。
该类消毒剂为中效消毒剂。
e、醛:杀菌机理是蛋白质变性或烷基化;杀菌特点是对细菌、芽抱、真菌、病毒均有效应。
可消毒排泄物、金属器械,也可用于栏舍的熏蒸,可杀菌并使毒素下降。
具有刺激性、毒性,长期会致癌,易造成皮肤上皮细胞死亡而导致麻痹死亡,甲醛的消毒力受污物、温度、湿度影响大。
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
可做灭菌剂使用。
f、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利于乳化,能吸附到细菌表面,改变其通透性,溢出重要物质,从而产生消毒杀菌效果。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仅对阳性菌有效。
不解离表面活性剂无杀菌效果。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G -、G +菌均有效,对绿脓杆菌、芽抱作用弱,不能杀死结核杆菌,可被污物及肥皂(阴性表面活性剂)等影响而减弱其消毒能力。
常用的有新吉尔灭、消毒净、杜灭芬。
一般适于皮肤、粘膜、手术器械,污染的工作服的消毒。
g、醇类:杀菌机理是使蛋白质变性,干挠代谢杀菌特点使对细菌有效,对芽抱、真菌、病毒无效,如乙醇、已丙醇等。
该类消毒剂为中效消毒剂。
13、市场上主要的酸碱类消毒剂,主要应用与哪些领域?市场上的酸碱类消毒剂包括硝酸、氢氧化钠、生石灰等。
在食品加工行业的应用较广。
一般作为管道的卫生清洗和预消毒。
14、市场上主要的氧化类消毒剂产品优缺点如何,主要应用与哪些领域?该类消毒剂均为高效、广谱类灭菌剂,安全、快速、杀菌效果好、无残留、使用方便,但个别产品不稳定、易分解、使用成本高、有味等。
市场上主要的产品有二氧化氯、过氧乙酸、双氧水等。
主要应用与设备、管道、器具、空气、食品、手等各个领域的消毒和灭菌。
15、市场上主要的醛类消毒剂,主要应用与哪些领域?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醛类消毒剂产品有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
目前主要用于医疗行业的器械表面和空气的消毒,该类消毒剂不能用于食品领域的消毒。
16、市场上主要的醇类消毒剂,主要应用与哪些领域?醇类消毒剂的优点使使用方便、安全、快速、易挥发,缺点是使用成本高、缺点是使用成本高。
主要产品乙醇、已丙醇等,主要应用于食品加工、医疗行业的工艺器具、器械、手等表面的消毒。
17、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什么条件?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以下条件:杀菌广谱;使用浓度低;作用速度快;性质稳定;易溶于水;可在低温下使用;不易受有机物、酸、碱及其它物理、化学等因素的影响;对物品无腐蚀;无色、无味,消毒后易于除去残留药药物;无毒或毒性低,不易燃烧爆炸,使用无危险性;价格低廉;便于运输,可以大量供货。
要满足所有要求的消毒剂目前仍没有发现,相对而言,二氧化氯是目前最符合理想要求的消毒剂。
18、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消毒(灭菌)时,除了应注意消毒方法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外,还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外界因素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不论使用哪种毒方法,其消毒效果都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因素的掌握和加以利用,能提高其消毒效果,反之则会影响消毒效果或导致消毒的失败。
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a消毒的剂量消毒剂量是杀灭微生物的基本条件,它包括消毒强度和时间两方面。
消毒强度在热力消毒时是指温度高低;在化学消毒时是指物浓度;在紫外线消毒时是指紫外线照射强度。
一般来说,增加消毒处理强度能相应提高消毒(杀菌)的速度;而减少消毒作用时间也会使消毒效果降低。
当然,如果消毒强度降低至一定程度,即使再延长时间也达不到消毒目的。
b微生物污染的种类和数量生物的种类不同,对其消毒的效果自然不同。
另外微生物的数量的多少也会影响消毒效果,所以在消毒前要考虑到微生物污染的种类和数量。
一般来说,微生物的抵抗力越强、污染越严重、消毒就越困难。
c温度的影响除热力消毒完全依靠温度作用来杀灭微生物外,其他各种消毒方法亦都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一般来说,无论在物理消毒还是化消毒剂中,温度越高效果越好。
关于温度变化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的程度,往往随消毒方法、药物及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可温度系数来表示。
d相对温度消毒环境相对湿度对气体消毒和熏蒸消毒的影响的影响十分明显,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消毒效果,甚至导致消毒失败。
室内空气甲醛熏蒸消毒的相对湿度应为80--90%,小型环氧乙烷消毒处理的相对湿度以40--60%为宜,大型消毒(>0.15立方米)为50%--80%。
另外紫外线在相对湿度为60%以下杀菌力较强,在80%--90%时杀菌力下降30%-40%,因为相对湿度增高回影响紫外线的穿透力。
e酸碱度(PH值)酸碱度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某些消毒方法的效果。
一方面是PH值对消毒剂本身的影响会降低或提高消毒剂的活性;另一方面是PH值对微生物的影响。
如戊二醛在PH 值由3升至8时,杀菌作用逐步增强;而次氯酸盐溶液,PH值由3升至8 时,杀菌作用却逐渐下降;洗必泰、季铵盐类化合物在碱性环境中杀菌作用较大。
f有机物质消毒环境中的有机物质往往能抑制或减弱消毒因子的杀菌能力,特别是化学消毒剂的杀菌能力。
这是因为一方面有机物包围在微生物周围,对微生物起到保护作用,阻碍消毒因子的穿透;另一方面在化学消毒剂中,有机物本身也能通过化学反应消耗一部分化学消毒剂。
各种消毒剂受有机物的影响不尽相同,如在有机物存在时,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显著下降;季铵盐类、双胍类和过氧化合物类的消毒作用受有机物的影响也很明显;但环氧乙烷、戊二醛等消毒剂受有机物的影响比较小。
如果有机物存在,消毒剂量则应加大。
g拮抗物质对于化学消毒方法,要注意拮抗物质的中和与干扰。
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的作用会被肥皂或阴离子的洗涤剂所中和;酸性或碱性的消毒剂会被碱性或酸性的物质所中和,减弱其消毒作用。
h穿透作用物品被消毒时,杀菌因子必须直接作用到微生物本身才能起杀菌作用。
不同消毒因子穿透力不同。
例如,干热消毒比湿热穿透力差;甲醛蒸汽消毒比环氧乙烷穿透力差;紫外线消毒只能作用于物体表面和浅层液体中的微生物,一张纸即可使其杀菌力降低95%以上。
19、正确使用消毒剂的原则是什么?a正确选择消毒剂的种类目前市场上消毒剂的品种很多,消费者一定要根据消毒对象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消毒剂,并严格遵照使用说明。
如乳品企业中选用消毒剂时考虑到安全性能,首选无毒、无残留、无腐蚀的消毒剂;其次是杀菌效果,最好是广谱高效类的消毒剂;再次是考虑使用成本,使用方便等问题。
选择消毒剂时要选择包装上有卫生行政部门消毒产品批准文号(卫消准字)、有效期和厂名厂址的产品,这样的产品经过了国家审批,消毒效果和安全性都有充分保证。
b正确选择消毒剂的使用浓度不同的消毒剂都有一个适用的浓度范围,在这个浓度所需的杀菌时间和杀菌效果是不同的。
如酒精,其有效杀菌浓度是从30〜90%,但最佳是75%。
c正确控制消毒剂的消毒时间消毒的作用时间是消毒剂使用剂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得任意改变,高浓度时可适当缩短消毒时间,但所有消毒时间的变更都要有试验作为基础。
d避免消毒液被污染消毒液经长期频繁使用,都有可能滋生微生物,特别时中效和低效消毒剂,因此消毒剂最好现配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