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题库(09)new

合集下载

刑法学各章习题集

刑法学各章习题集

《刑法学》习题集第一章刑法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A,组成B,结构C,组成和结构D,总则和分则2,下列哪个刑法的解释属于有权解释( ).A,司法解释B,学理解释C,论理解释D,文理解释3,我国现行刑法是第(B)部刑法.A,一B,二C,三D,四4,我国现行刑法的实施时间是().A,1997年10月B,1979年1月C,1980年1月D,1997年3月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的刑法规范由那些组成(ABC).A,刑法典B,单行刑事法律C,附属刑法D,国际刑法规范2,刑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具有的显著特点是().A,刑法保护的范围更加广泛B,刑法的条文最多C,刑法只能由人民法院适用D,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3,刑法总则第92条关于"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的规定属于().A,学理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限制解释4,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有().A,公安部B,司法部C,最高人民检察院D,最高人民法院三,名词解释题1,刑法2,刑法的体系3,刑法的解释4,立法解释5,司法解释四,简答题1,什么是刑法学刑法学研究的对象有哪些2,什么是刑法我国刑法的性质是什么3,怎样才能学好刑法和进行刑法学研究4,我国刑法的目的是什么5,我国刑法的制定依据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在我国刑法中得以体现的6,简述我国刑法中"但书"的含义和作用.五,论述题试述我国刑法的任务.第一章刑法概述(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B 4,A二,多项选择题1,A B C 2,A D 3,B D 4,C D三,名词解释题(略)四,简答题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它是部门法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刑法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具体包括:(1)刑法本身,如刑法的概念,性质,地位,目的,原则,适用范围等;(2)刑法规范与规定,即刑法对于犯罪与刑事责任的一般规定与具体规定;(3)刑法规范的哲学基础,即理论刑法学;(4)对刑法规范的立法解释;(5)对刑法规范的司法解释,主要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具体适用刑法的司法解释;(6)刑法适用的规律,经验与问题.2.马克思主义刑法观认为,刑法是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如何惩罚犯罪的法律.我国刑法是指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根据人民的意志,由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及如何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简单来讲,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刑法的性质包括刑法的阶级属性和法律特征.(1)刑法的阶级属性刑法的阶级属性体现在刑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刑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刑法维护统治阶级利益..(2)刑法的法律特征是指刑法区别于其它法律的特有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规制内容的特定性.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法的法律规范.这种特定性,是刑法得以成为特殊法律的重要原因.第二,法益保护的广泛性.一般部门法都只是调整和保护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刑法不以特定的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而是以特定的调整方法使它与其它部门法区别开来.第三,制裁手段的严厉性.刑罚不仅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财产,人身自由,还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所以说刑法的强制手段最为严厉.第四,部门法律的补充性.只有当一般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法益时,才需要刑法保护.3.研究刑法学,也和研究其他社会科学一样,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遵循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使刑法学的研究来自实践,并为实践服务.我们应该努力运用以下方法进行刑法学的研究:第一,分析的方法;第二,比较的方法;第三,历史的方法;第四,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刑法学研究中,一定要吃透立法精神,并予以充分的阐发,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刑事立法的建议.4.刑法第1条对制定刑法的目的和根据作了明确规定:"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5.刑法的制定根据分两个层次的内容:(1)刑法制定的法律根据宪法是我国刑法制定的最高法律根据.刑法根据宪法具体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犯罪和刑罚的规范,用刑罚来同反对和不执行宪法原则规定的一切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的犯罪行为作斗争.(2)刑法制定的实践根据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和实际情况是我国刑法制定的实践根据.新刑法的制定,坚持了从实际出发,具体体现在:a根据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规定了新型的犯罪.b总结我国长期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将罪刑法定原则等写进了刑法,删除了一些不适合现阶段实际需要的制度,如类推.c借鉴了国际社会同有组织犯罪,洗钱犯罪,恐怖犯罪作斗争的经验,规定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等.6,当同一条款的后段要对前段内容作出相反,例外,限制或补充规定时,往往使用"但是"一词予以表示,"但是"开始的这段文字称为"但书".但书前的内容称为"本文".但书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对前段表示了相反关系,如13条的但书,教材认为是前段的补充.(2)对前段表示了例外关系,如第8条.(3)对前段表示了限制关系,如第73条第1,2款.(4)对前段表示了补充关系,如第37条.由此看来,但书对准确表达立法意图起着重要作用,解释和适用刑法时不可忽视但书. 五,论述题我国刑法的任务也称刑法的机能,刑法的作用,是指刑法在社会生活中应承担何种责任.刑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刑法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惩罚犯罪;二是保护人民.两者是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惩罚犯罪是手段,保护人民是目的.从保护方面来看,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2,保卫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3,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4,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罪刑法定原则最早见于().A,1215年英王签署的《大宪章》B,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C,美国《独立宣言》D,1810年《法国刑法典》2,重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在本质上违反了().A,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累犯从重,自首从宽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B).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重刑主义是与下列哪一个刑法基本原则相违背的().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有().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刑罚人道原则2,罪刑法定原则派生的内容有().A,禁止有罪类推B,禁止重法溯及既往C,排斥习惯法D,排斥绝对不定期刑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A,重罪重罚B,轻罪轻罚C,罪刑相称D,罚当其罪4,刘某,17岁,因犯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符合我国刑法的(ABC).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三,名词解释题1,刑法的基本原则2,罪刑法定原则3,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4,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四,简答题1,简述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2,简述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五,论述题1,试述罪刑法定原则.2,试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和立法体现.六,案例分析题甲某在公共汽车上扒窃一名乘客的钱包,内有人民币800元,盗窃刚得手即被该乘客发现,后群众将甲某扭送至公安机关.检察院对甲某提起公诉后,法院最后定罪量刑时,以此时正处在"严打"时期,社会治安不好为由,以盗窃罪从重判处甲某有期徒刑5年.请问: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说明理由.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B 3,B 4,B.二,多项选择题1,A B C 2,A B C D 3,A B C D 4,A B三,名词解释题(略)四,简答题1,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和刑法适用中的准则,是刑事立法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刑法基本原则具有强大的威力,它们既有利于积极同犯罪作斗争,又有利于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既有利于推进法制化进程,又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公正性;既有利于实现刑法的目的,又有利于达到刑罚的最佳效果.2,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的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宪法中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贯彻和体现,其含义是: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法律的追究;同样情节的犯罪人,在定罪处罚时应当平等;任何人受到犯罪侵害,都应当依法受到保护,而且被害人同样的权益应当受到刑法同样的保护;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法律规定的特权,不得因犯罪人或者被害人的特殊身份,地位,或者不同出身,民族,宗教信仰等而对犯罪和犯罪人予以不同的刑罚适用.五,论述题1.罪刑法定原则的原意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受处罚",其基本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自由擅断;其二是实体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所产生的具体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实体性的规定;其三是明确化,即刑法条文必须用清晰的文字表述确切的意思,不可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我国刑法第3条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罪刑法定原则派生出以下原则: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明确性原则;严格解释原则;实体的正当程序原则.我国刑法第3条明确对罪刑法定原则加以表述,并在新刑法典和其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中全面,系统地体现了该原则:第一,如同1979年刑法典一样,新刑法典和其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实现了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犯罪的法定化具体表现为:明确规定了犯罪的概念;明确规定了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明确规定了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的法定化具体表现为:明确规定了刑罚的种类;明确规定了量刑的原则和各种刑罚制度;明确规定了各种具体犯罪的法定刑.第二,新刑法典取消了1979年刑法典第79条规定的类推制度,这是罪刑法定原则得以真正贯彻的重要前提.第三,新刑法典重申了1979年刑法典第9条关于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并作了进一步明确,具体的规定.第四,在罪名的规定方面,新刑法典和其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已相当完备.分则条文由1979年的103条增加到350条,罪名数由1979年的130个增加到400多个.第五,在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或罪状以及各种犯罪的法定刑的设置方面,新刑法典和其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也增强了法条的可操作性.对于大量犯罪,尽量使用叙明罪状;在犯罪的处罚规定上,注重量刑情节的具体化.2.试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和立法体现.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对该原则应当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加以理解.就刑事立法而言,刑法对各种犯罪的处罚原则规定,对刑罚裁量,刑罚执行制度以及对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设置,不仅要考虑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而且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在刑事司法层面上,法官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既要看犯罪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而且要看整个犯罪事实包括罪行和罪犯各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社会危害性程度,要讲求刑罚个别化.现行刑法全面贯彻和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首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确立刑法分则中每一具体犯罪的法定刑的准则;罪重,法定刑也重;罪轻,法定刑也轻.其次,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也是确定刑法总则中某些规范的依据,第三,刑法设立的主刑附加刑结合,轻重有序,上下衔接,可以灵活运用的刑罚体系,各类具体犯罪可以分割,能够伸缩,幅度较大的法定刑,为罪责刑相适应的司法适用奠定了基础.六,案例分析题不正确,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法院定罪量刑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在分析罪重罪轻和刑事责任大小时,不仅要看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性,而且要结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从而确定其刑事责任程度,适用相应轻重的刑罚.本案中,甲某盗窃数额较大,已构成盗窃罪,根据刑法第264条,盗窃数额较大(500-2000元)的,应在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法定刑幅度内量刑,不能因为案件处于严打期而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否则就使得被告人承担的刑罚与其犯罪轻重不相适应,造成轻罪重判,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采取的是以()为主,兼采其他原则.A,保护原则B,属人原则C,属地原则D,普遍原则2,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般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的犯罪().A,危害国家安全的,中国刑法才予以适用.B,法定最低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才适用中国刑法.C,犯罪地的法律也认为是犯罪的,才适用中国刑法.D无条件的一律适用中国刑法.3,我国刑法在时间效力上,采用的是().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个A国人在一列行驶于我国境内的B国列车上对C国公民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应当适用().A,A国刑法B,B国刑法C,C国刑法D,我国刑法5,甲国公民从乙国劫持丙国的民用飞机到泰国,后逃至我国领域内,我国司法机关适用我国刑法对该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所体现的是().A,保护管辖原则B,折衷管辖原则C,属地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刑法的空间效力包括(AB).A,刑法对地的效力B, 刑法对人的效力C, 刑法对事的效力D, 刑法对时的效力2,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只有符合如下条件,才能适用中国刑法(AB).A,犯罪地的法律也予以处罚B,依照中国刑法规定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C,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犯罪D,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犯罪3,各国解决刑事管辖权的原则,概括起来有().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三,名词解释题1,刑法的效力范围2,刑法的空间效力3,属地管辖原则4,属人管辖原则5,保护管辖原则6,普遍原则7,刑法的溯及力8,从旧兼从轻原则四,简答题1, 简述关于法定刑轻重的几种比较情况.2, 简述我国刑法中的属人管辖权.3, 简述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4, 简述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五,论述题1,试述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2,试述我国刑法对属地管辖权的规定.六,案例分析题1,纪某,李某均系中国公民,受雇于美国一轮船公司.2002年9月,该轮船停泊于法国某港口时,二人因与船长(英国人)发生争吵,合谋将船长杀死,并抢劫了其他船员的财物后逃逸.3个月后,二人被法国警方捕获,引渡回中国归案.问:对于纪某,李某的行为是否可以按照我国刑法进行处理为什么2,被告人甲某,外籍人,系我国某医科大学留学生.2003年6月10日晚7时许,我国某医科大学留学生之间发生殴斗,甲某用刀刺中另一国家留学生乙某腹部,乙某因肝脏破裂抢救无效而死亡.问:对于甲某的行为是否可以按照我国刑法进行处理为什么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 3,D 4,D 5,D二,多项选择题1,A B 2,A B 3,A B C D三,名词解释题(略)四,简答题1. 简述关于法定刑轻重的几种比较情况.法定刑较轻,是指法定最高刑较轻;如果法定最高刑相同,则指法定最低刑较轻.如果刑法规定的某一犯罪只有一个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该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如果刑法规定的某一犯罪有两个以上的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具体犯罪行为应当适用的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2.答:刑法第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这是对我国刑法属人管辖权的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原则上都适用我国刑法,只是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该公民所犯之罪法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刑法第10条还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这表明我国法律的独立性和国家主权的不受干预性.3.答: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该条是关于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的规定,即我国刑法对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的犯罪的适用规定.根据该条规定,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公民犯罪,我国刑法有权管辖,但这种管辖权也是有一定限制的:一是,这种犯罪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必须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低于3年有期徒刑的轻罪不适用;二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受处罚,对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则不适用.上述两方面的限制必须同时具备.该条的规定,是我国刑法保护国家和公民利益的一个重要体现,作出这样的规定,对于保护我国国家利益,保护我国驻外工作人员,考察访问人员,留学生,侨民的利益是完全必要的.4.答:刑法第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根据该规定,凡是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罪行,不论罪犯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其罪行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还是领域外,在我国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如不引渡给有关国家,我国就应当行使刑事管辖权.论述题1,试述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对刑法生效所发生的行为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刑法的生效时间有两种规定方式:一是从公布之日起即生效;二是公布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施行.刑法失效的时间即终止效力的时间,由国家立法机关规定.我国刑法的失效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明确宣布了某些法律失效;二是自然失效,即新法施行后代替了同类内容的旧法,或者由于原来特殊的立法条件已经消失,旧法自行废止.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习惯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则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则没有溯及力.对于刑法的溯及力,我国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第十二条几个问题的解释》,这里的"处刑较轻",是指刑法对某种犯罪规定的刑罚即法定刑比修订前刑法轻.法定刑较轻是指法定最高刑较轻;如果法定最高刑相同,则指法定最低较轻.如果刑法规定的某一犯罪只有一个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该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如果刑法规定的某一犯罪有两个以上的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高低刑是指具体犯罪行为应当适用的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2,试述我国刑法对属地管辖权的规定.刑法第6条第1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是我国刑法关于刑法空间效力的基本原则.这里的"领域",是指我国国境以内的全部区域,包括领陆,领水和领空.根据第6条第2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这里的船舶或航空器,既可以是民用,也可以是军用,既可以是在航行途中,也可以是处于停泊状态,既可以是航行或停泊于我国领域内,也可以是航行或停泊于外国领域内或公海及公海上空.根据国际条约.我国驻外使领馆内的犯罪也视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所谓法律有特别规定,是指:(1)刑法第1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因而并不直接适用我国刑法的规定.(2)刑法第90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居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因而该条也属于例外的情形.(3)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刑法不在这两个地区适用.(4)现行刑法施行后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特别刑法的规定.刑法第6条第3款规定,"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该款是针对隔离犯的特殊情况对属地管辖的具体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六,案例分析题纪某,李某在我国领域外实施犯罪,应适用我国刑法.刑法第7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本案中被告人纪某,李。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 人人平等原则D. 刑罚从重原则答案:D2. 下列行为中,哪一项不属于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故意杀人答案:C3.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犯罪行为可以适用缓刑?A. 故意杀人B. 强奸C. 贪污数额较大D. 盗窃数额较小且初犯答案:D4.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5.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可以是直接正犯、教唆犯或帮助犯C. 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必须都是直接正犯D. 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可以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答案: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法律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依照法律定罪处罚。

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公民的法律预期性,防止司法擅断,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 什么是“犯罪的主观方面”?请举例说明。

答案: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过失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状态。

例如,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就是指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导致他人死亡,仍然实施该行为。

3. 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刑罚从轻原则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罚金D. 警告答案:D3. 下列行为中,哪一个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据为己有D. 因紧急避险而造成损害答案:D4.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动机D. 目的答案:C5.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C6.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构成的要件?A. 主观要件B. 客观要件C. 法律要件D. 时间要件答案:D7. 以下哪一项不是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A. 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个人合法权利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 防卫行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答案:C8.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法中的共同犯罪?A. 教唆犯B. 帮助犯C. 从犯D. 单独犯罪答案:D9.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罚执行的制度?A. 减刑B. 假释C. 缓刑D. 罚金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法中的犯罪形态?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既遂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刑罚从重原则答案:ABC12. 以下哪些属于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警告答案:ABC13. 以下哪些属于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动机D. 目的答案:ABD14. 以下哪些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ABD15. 以下哪些属于犯罪构成的要件?A. 主观要件B. 客观要件C. 法律要件D. 时间要件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刑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3、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件,以是否为各种犯罪必备的要件为标准,可以分为()要件和()要件两种。

4、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

5、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6、教唆()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7、()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8、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是贪污罪。

9、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二、判断题1、非法拘禁他人,具有殴打情节的,才构成非法拘禁罪。

()2、妇女不可能成为强奸罪的主体。

()3、任何犯罪必然给犯罪对象造成一定损害。

()4、连续犯不能以数罪论,是因为主观上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

()5、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危害行为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6、丧失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某甲放火烧毁了邻居的房屋,其行为虽构成犯罪,但不能对他判处刑罚。

()7、对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也可以适用假释。

()8、王某与李某有仇。

一日,王某趁李某不注意,将一包砒霜投入李的水杯内。

李饮后死亡。

王某的行为构成了投毒罪。

()9、刑罚适用的对象主要是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人。

()10、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三、单项选择题1、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A、三分之二B、二分一C、四分之三D、四分之一2、自首成立的条件之一是()A、犯罪未被发觉B、积极退赃C、自动投案D、悔罪3、数次贪污构成犯罪的是()A、继续犯B、连续犯C、想象竟合犯D、牵连犯4、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

《刑法学》题库及答案

《刑法学》题库及答案

《刑法学》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刑法基本原则的是()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在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2.刑法的有权解释是指()A.学理解释B.文理解释C.论理解释D.立法与司法解释3.犯罪的手段,在犯罪构成中是()A.一切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要件B.构成某些罪所必须具备的要件C.仅作为量刑情节考虑D.对一切罪都不作为犯罪构成的要件4.根据某一犯罪行为所侵犯社会关系的单复将犯罪客体分为()A.一般客体与同类客体B.一般客体与单一客体C.直接客体与一般客体D.单一客体与复杂客体5.我国刑法理论上将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概括为()A.主行为与从行为B.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C.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D.作为与不作为6.对于又聋又哑的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A.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7.我国刑法规定,死刑只适用于()A.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B.罪刑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C.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犯罪分子D.屡教不改的犯罪分子8.甲为杀乙,误将白糖视为砒霜,投入乙碗中,未发生任何结果,甲的行为()A.构成投放毒害物罪B.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犯)C.构成故意杀人罪(预备犯)D.构成意外事件9.下列哪个概念不是我国刑法的法定概念()A.犯罪集团B.聚众犯罪C.主犯D.组织犯10.出于同一故意或概括的故意,连续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是()A.惯犯B.结合犯C.吸收犯D.连续犯11.下列哪个刑种属于资格刑()A.管制B.剥夺政治权利C.罚金D.驱逐出境12.我国刑法规定,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前,又犯新罪的,采取()A.先并后减的方法并罚B.先减后并的方法并罚C.限制加重的方法并罚D.吸收的方法并罚13.无期徒刑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A.不少于3年B.不少于5年C.不少于7年D.不少于10年14.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属于()A.吸收犯B.牵连犯C.连续犯D.继续犯15.下列哪个罪只能由过失构成()A.伪证罪B.放火罪..C.妨碍公务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16.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刑罚的量刑制度()A.立功B.累犯C.自首D.减刑17.我国刑法中的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是()A.前后罪都是故意犯罪B.前后罪判处或应判处的刑罚都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C.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后5年内D.以上条件都必须同时具备18.叛逃罪的犯罪主体是()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武装部队人员C.人民警察D.民兵19.我国刑法对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处罚规定是()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哪个罪只能是告诉才处理的罪()A.侮辱罪B.诽谤罪C.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D.侵占罪21.下列具体罪中,只能由过失构成的罪是()A.合同诈骗罪 ..B.滥用职权罪 ..C.金融诈骗罪D.商检失职罪22.我国刑法规定,过失犯罪的()A.可以负刑事责任 .B.应当负刑事责任C.必须负刑事责任D.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23.犯罪客体是()A.犯罪行为所违反的法律法规B.犯罪行为侵犯的物C.犯罪行为侵犯的人D.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24.诬告陷害罪侵害的客体是()A.他人的人身权利B.他人的民主权利C.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D.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25.对于未遂犯,应按下列哪种情况处罚()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6.我国刑法立法上把犯罪故意区分为下列哪两种类型()A.可能的故意和必然的故意B.明知的故意和放任的故意C.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D.有预见的故意和无预见的故意27.我国刑法对其中一罪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并罚时采取的是()A.限制加重原则 .B.吸收原则..C.并科原则D.吸收或并科原则28.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是()A.犯罪目的已达到B.犯罪结果已发生C.犯罪行为已完毕D.犯罪行为已齐备某一具体罪的全部构成要件29.下列哪个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才能构成()A.玩忽职守罪B.滥用职权罪C.职务侵占罪D.单位受贿罪30.下列哪个罪在主观上必须以牟利目的才能构成()A.受贿罪…B.单位受贿罪C.赌博罪D.走私淫秽物品罪31.下列哪个罪是必要的共同犯罪()A.组织越狱罪B.间谍罪C.叛逃罪D.故意杀人罪32.我国刑法制定的目的是()A.惩罚犯罪B.保护人民..C.保障人权D.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民33.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下列哪个原则()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34.下列哪个罪是纯正的不作为犯()A.虐待罪B.故意伤害罪C.遗弃罪D.偷税罪35.下列哪个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A.重大飞行事故罪B.劫持航空器罪..C.走私枪支罪D.非法经营罪36.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采取()A.双罚罪B.单罚罪C.转嫁罪D.双罚制与单罚制37.犯罪主观方面的选择要素是指()A.故意B.过失C.犯罪目的D.犯罪动机38.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完成形态是指()A.犯罪预备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犯罪中止39.我国刑法理论中的法定的一罪包括下列的()A.吸收犯B.结合犯C.连续犯D.牵连犯40.下列哪个刑种由公安机关执行()A.管制B.无期徒刑C.罚金D.死刑41.简单客体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只侵犯()A.一种具体物成一个具体人B.一种具体的社会关系C.一个具体的法律条文D.一个人42.所有的犯罪()A.不一定有犯罪客体,但必须有犯罪对象B.不一定有犯罪对象,但必须有犯罪客体C.都既有犯罪客体,也有犯罪对象D.可以无犯罪客体,也无犯罪对象43.刑法规定,对避险过当的()A.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可以从轻或者免除处罚44.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最主要的区别是()A.既未遂原因不同B.处罚轻重不同C.是否法定不同D.犯罪是否得逞不同45.误认尸体为活人而开枪射杀,属于()A.工具不能犯未遂B.对象不能犯未遂C.实行终了的未遂D.未实行终了的未遂46.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既告犯罪完成,从而构成既遂的犯罪是()A.行为犯B.举动犯C.危险犯D.结果犯47.下列哪一罪不是必要共同犯罪()A.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B.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C.组织越狱罪D.脱逃罪48.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帮助犯罪是下列哪类共犯人的一种()A.主犯B.从犯C.胁从犯D.教唆犯49.我国刑法理论上对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采取()A.客观主义标准说B.主观主义标准说..C.构成要件标准说D.犯罪构成标准说50.基于同一的或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独立构成犯罪的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是()A.连续犯B.牵连犯C.吸收犯D.结合犯51.我国刑罚的目的是()A.惩罚犯罪B.预防犯罪C.一般预防D.特殊预防52.我国刑法规定,判处罚金数额多少的标准是(A.犯罪后果B.犯罪情节..C.罪犯的经济状况D.罪犯所得的数额53.我国刑法规定,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A.3年以上B.5年以下C.1年以上 .D.1年以上5年以下54.可以免除处罚的情节是()A.犯罪后自首,犯罪又较轻的B.胁从犯C.未遂犯D.预备犯55.我国刑法规定,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A.3年B.5年C.7年D.10年56.在条文中只简单规定罪名的罪状是()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57.武装叛乱、暴乱罪中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是()A.胁迫武装部队人员武装叛乱、暴乱B.组织、策划国家工作人员叛逃的C.造摇、煽动人民警察武装叛乱、暴乱D.带领民兵叛逃境外58.破坏交通设施罪侵犯的客体是()A.交通运输安全B.交通运输管理制度C.交通秩序D.人身安全59.保险诈骗过程中,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应定()A.保险诈骗罪B.保险诈骗罪从重处罚C.保险诈骗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D.故意毁坏财物罪从重处罚60.一般预防的对象是()A.不稳定分子B.犯罪分子 ..C.被告人D.犯罪嫌疑人61.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是()A.1年以上3年以下B.1年以上5年以下C.3年以上10年以下D.与管制的期限相等62.应当从重处罚的法定情节包括下列的()A.从犯B.中止犯C.胁从犯D.累犯63.已预见结果可能发生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是()A.直接故意B.过于自信的过失C.间接故意..D.疏忽大意的过失64.我国刑法总则规定的特殊自首的主体是()A.犯罪嫌疑人B.被告人C.正在服刑的罪犯D.以上均正确65.数个管制并罚时,其最高刑期不能超过()A.1年B.2年C.5年.D.3年66.我国刑法分则在法定刑的规定上较为普遍地采用了()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相对确定的法定刑C.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D.确定的法定刑67.对分裂国家罪法定从重的情节是()A.首要分子B.首要分子及其他积极参加者C.情节特别严重的D.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本罪的68.资敌罪中的资敌内容是指()A.武器装备 .B.军用物资..C.物资D.武器装备及军用物资69.重大飞行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A.一般主体B.单位..C.一般主体与单位 ..D.航空人员70.下列哪个走私罪主观上以牟利为目的()A.走私枪支罪B.走私文物罪..C.走私固体废物罪D.走私淫秽物品罪71.下列哪个罪单位也可以构成()A.伪造货币罪B.非法经营罪..C.为亲友非法牟利罪D.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72.偷税罪的犯罪主体是()A.纳税人B.单位C.纳税人与单位D.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与单位73.违反商业秘密保护法规,侵犯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构成()A.损害商业信誉罪B.损害商品声誉罪C.非法经营罪D.侵害商业秘密罪74.下列哪个罪不属于司法侵权罪()A.刑讯逼供罪 ..B.报复陷害罪C.暴力取证罪D.虐待被监管人罪75.为索取债务使用暴力拘禁他人,致人伤残的()A.以非法拘禁罪论从重处罚B.以故意伤害罪论从重处罚C.以故意伤害罪论处D.以绑架罪论处76.以出卖为目的的偷盗婴幼儿的()A.以绑架罪论处B.以拐卖儿童罪论处C.以拐骗儿童罪论处D.以偷盗婴幼儿罪论处77.报复陷害罪的犯罪主体是()A.一般主体B.国家工作人员..C.准国家工作人员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78.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实施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索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A.抢劫罪B.招摇撞骗罪C.诈骗罪D.敲诈勒索罪79.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犯罪主体是()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一般主体D.掌管、经手特定款物的直接责任人员80.嫖宿不满14周岁的幼女的行为,构成()A.强奸罪B.奸淫幼女罪 ..C.引诱幼女卖淫罪D.嫖宿幼女罪二、多项选择题1.刑法中的公共财产是指()A.国有财产 .B.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C.用于扶贫的财产D.在国有公司中管理的私人财产E.在国有企业中使用的私人财产2.刑法中的重伤包括()A.使人肢体残废的B.毁人容貌的C.使人丧失听觉的D.使人丧失视觉的E.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3.破坏交通设施罪的犯罪对象包括()A.轨道B.桥梁C.隧道D.公路E.机场4.刑罚与其他强制方法的区别表现在()A.严厉程度不同B.适用对象不同C.适用机关和程序不同D.制定的机关不同E.执行的机关不同5.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包括()A.拘役B.管制C.罚金D.剥夺政治权利E.没收财产6.抢劫罪与绑架罪的区别是()A.手段不尽相同B.行为的时间与地点不同C.犯罪对象不尽相同D.二者归属的类罪名不同E.以上都对7.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A.应当减轻处罚B.应当从轻处罚C.应当免除处罚D.不认为是犯罪E.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8.犯罪集团的特征有()A.至少三人以上B.有一定的组织性C.具有相对的稳定性D.有明确的犯罪目的E.对社会危害性较大9.下列哪些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A.决水罪B.劫持航空器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破坏交通工具罪E.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10.下列哪些刑种由公安机关执行()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E.罚金11.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执行制度包括()A.累犯B.立功C.自首D.减刑E.假释12.洗钱罪在客观上的行为方式包括()A.提供资金账户的B.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的C.协助将财产转换为金融票据的D.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E.通过转账或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三、名词解释1.刑罚 2.结合犯 3.一般自首 4.教唆犯 5.特别自首 6.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7.追诉时效 8.重大责任事故罪 9.行贿罪 10.属人原则 11.犯罪未遂 12.行贿罪四、简答题1.简述主犯的概念及种类。

《刑法学》考试试题附答案和解析

《刑法学》考试试题附答案和解析

《刑法学》考试试题附答案和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30 分)1. 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行为作斗争。

A. 犯罪B. 违法C. 违纪D. 侵权2. 我国刑法对于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A. 从旧原则B. 从新原则C. 从旧兼从轻原则D. 从新兼从轻原则3.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刑事责任。

A. 不负B. 应当负C. 可以负D. 减轻4.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是指()。

A. 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B. 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C. 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D. 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5. 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处罚。

A.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B.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C.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D.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6. 下列情形中属于自首的是()。

A. 甲杀人后其父主动报案并将甲送到派出所,甲当即交代了杀人的全部事实和经过B. 甲和乙共同贪污之后,主动到检察机关交代自己的贪污事实,但未提及乙C. 甲和乙共同盗窃之后,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乙曾经诈骗数千元,经查证属实D. 甲给监察委打电话,承认自己收受他人1 万元贿赂,并交代了事情经过,然后出走不知所踪7.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是指()。

A. 14 周岁以上不满16 周岁B. 16 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C. 14 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D. 不满14 周岁8. 数罪并罚时,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

A. 可以不执行B. 不同种类的附加刑分别执行C. 只执行主刑D. 种类相同的附加刑合并执行9. 剥夺政治权利作为一种附加刑主要包括()。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C. 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D. 以上都是10. 下列不属于继续犯的是()。

A. 非法拘禁罪B. 绑架罪C. 诈骗罪D. 窝藏罪11. 下列犯罪中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刑法法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法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法考试题及答案刑法学是一门研究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学科,它涉及对犯罪行为的界定、分类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刑法法考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A. 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意图B. 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犯罪行为C. 行为人年龄在14岁以下D. 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答案:C2.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因疏忽大意导致他人死亡B. 故意伤害他人,致人死亡C. 因正当防卫致人死亡D. 因紧急避险致人死亡答案:B3.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免除刑事责任?A. 行为人患有精神疾病B. 行为人是未成年人C. 行为人是盲人D. 行为人是聋哑人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及其条件。

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1)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2)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侵害;(3)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的性质、程度相适应;(4)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2. 什么是犯罪未遂?请举例说明。

答案: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的行为。

例如,甲计划盗窃乙的财物,已经潜入乙的家中,但在实施盗窃过程中被乙发现并制止,甲未能得逞,这就是犯罪未遂。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张某因与李某有矛盾,决定报复李某。

张某在李某的饮料中投放了毒药,但李某因外出未饮用该饮料,毒药被李某的家人误食,导致李某的家人死亡。

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张某主观上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投放毒药的行为,虽然其目标是李某,但毒药被李某家人误食并导致死亡,张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故意杀人罪。

2. 王某在驾驶汽车时,因超速行驶导致撞伤行人赵某。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遗失物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3. 刑法中关于犯罪的主观方面,下列哪项表述不正确?A. 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C. 无过错犯罪D. 间接故意犯罪答案:C二、判断题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错误)2.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在量刑上没有区别。

(错误)3. 犯罪中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

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对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采取制止行为,造成侵害者损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 什么是犯罪的既遂与未遂?答案: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达到了犯罪构成要件的全部要求。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构成要件的全部要求。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日,甲在公园内发现一名小孩在玩耍时不慎落水,甲见状立即跳入水中将小孩救起。

在救助过程中,甲不慎将小孩的手表弄丢。

事后,小孩的家长要求甲赔偿手表损失。

问题:甲是否需要对手表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答案:根据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其目的是为了救助落水的小孩,保护小孩的人身安全。

在正当防卫过程中,甲不慎将手表弄丢,属于正当防卫过程中的意外损失,甲不需要对手表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五、论述题1. 论述刑法中关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如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

刑法规定,犯罪预备行为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比照犯罪既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行为属于犯罪构成要件中的“行为”要件?A. 故意杀人B. 持刀砍人C. 殴打他人D. 确定作案计划答案:C2. 犯罪构成要件中的“主观方面”包括以下几个要素?A. 犯罪主体和犯罪主客观要件B. 作案动机和作案工具C. 故意和违法D. 犯罪主体和违法行为答案:C3. 以下哪项属于故意犯罪的要素?A. 预谋和预备B. 蓄意犯罪动机和明确犯罪目的C. 犯罪时间和地点D. 使用特定工具实施犯罪答案:B4. 刑法中的“不作为犯”指的是以下哪种情况?A. 主动阻止犯罪的发生B. 拒不履行法定职责C. 发现他人犯罪行为却不报告D. 法定情节减轻法律责任答案:B5. 刑法中的加重处罚为以下哪种情况?A. 累犯B. 预谋犯罪C. 故意伤害D. 入室盗窃答案:A二、判断题1. 故意犯与过失犯属于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

答案:错误2. 在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意味着刑法不允许溯及既往。

答案:错误3. 根据刑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一般不予刑事追究。

答案:错误4. 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通缉犯在上网威胁他人,构成敲诈勒索罪。

答案:正确5. 刑法中的阻却能力特殊性原则适用于紧急避险行为。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什么是罪刑法定原则?请简要解释。

答: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国家对犯罪行为的认定和刑罚的确定应当以法律为依据,法律应明确规定哪些行为构成犯罪以及对应的刑罚。

罪刑法定原则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了刑事司法实践。

2. 简述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答: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犯罪结果,却有目的地进行,这种行为是有预谋和意图的;而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主体在明知或应知的情况下,由于疏忽大意或者未按法定标准尽到注意义务而造成犯罪结果,这种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但没有经过犯罪预谋和故意。

3. 简述刑法中的累犯概念及其法律后果。

答:累犯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人犯有多个犯罪行为,并已经判决定罪的情况。

《刑法学》章节习题练习及参考答案.doc

《刑法学》章节习题练习及参考答案.doc

《刑法学》章节习题练习及参考答案第一章刑法学概述一、填空题1.刑法学是以国家现行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刑事处罚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学科。

2.仅以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统一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为研究范围的称为狭义的刑法学。

3.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是实体法学与程序法学的关系,两者同属于刑事法学范畴。

二、理解题1.如何理解广义刑法学和狭义刑法学?答:就刑事实体规范而言,国家既有刑法典规定的刑事实体法规范,也有刑法典之外的刑事实体法规范,因此,仅以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统X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为研究范围的称为狭义的刑法学;以国家现行的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切实体法规范为研究对象的称为广义刑法学。

2.如何理解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答: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是实体法学与程序法学的关系,两者同属于刑事法学范畴。

刑法学研究犯罪、刑事责任、刑事处罚问题,属于实体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则研究证实犯罪、揭露犯罪、追究犯罪的程序、步骤、方式方法等问题,属于程序法学。

第二章刑法概述一、多项选择题1.刑法理论界一般认为,刑法的功能包括(ABCD)A.惩罚功能B.保障功能C.引导功能D.评价功能2.刑法总则是关于(ABC)的规范体系的一般原理A.犯罪B.刑事责任C.刑罚D.刑法3.刑法分则是关于具体犯罪的(AB)规范体系A.罪状B.刑罚幅度C.罪名D.性质4.从解释的效力上,刑法解释可以分为(ABC)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论理解释二、填空题1.刑法的性质包括两种含义,一是阶级属性,二是法律属性。

2.刑法的法律性质,与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基本部门法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二是刑法保护范围的广泛性;二是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3.我国刑法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

4.从解释的方法上,刑法解释可以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三、理解题1.如何理解我国刑法的任务?答:我国刑法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使用刑法惩罚犯罪,二是使用刑法保护人民。

刑法学的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的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在答题框)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可以认定是犯罪2、狭义上的刑法是指()。

A.刑法典 B.单行刑事法律 C.附属刑事法规 D.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事法规3、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刑法。

A.中国 B.某外国 C.甲国 D.中国或者甲国4、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经过外国审判后()。

A.我国刑法不予追究 B.仍可以以我国刑法追究 C.特殊情况才追究 D.一般情况不追究5、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

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 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

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法令行为 B.紧急避险 C.正当防卫 D.自救行为6、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 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C.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7、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的人不适用死刑。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不满16周岁 D.不满18周岁8、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

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

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主观罪过?A.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9、王某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中所指的“故意”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A. 有预见性B. 有意识性C. 有计划性D. 有目的性2. 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B. 防卫行为针对的是不法侵害C.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D. 防卫行为是在不法侵害进行时进行的3.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4.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直接参与实施同一犯罪行为的犯罪形式B. 共同犯罪中,主犯是指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C. 共同犯罪中,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D. 共同犯罪中,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与犯罪的人,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5.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累犯”是指:A. 犯罪后又犯罪的人B.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人C.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D. 被判处死刑的罪犯6.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情形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不再危害社会D. 所有以上情形7. 下列关于自首的规定,哪一项是正确的?A. 犯罪嫌疑人自愿向司法机关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B. 犯罪嫌疑人在被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C. 犯罪嫌疑人在司法机关调查、侦查过程中,主动交代自己尚未被掌握的罪行的,是自首D. 所有以上情形8. 我国刑法规定的“死刑缓期执行”是指:A. 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后立即执行B. 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后两年内不执行死刑C. 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后缓期两年执行,但在此期间如有故意犯罪,将执行死刑D. 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后缓期两年执行,两年期满后自动改判为无期徒刑9. 下列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受害人向犯罪嫌疑人提起的民事诉讼B.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以在刑事诉讼开始后提起C.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与刑事判决是独立的D.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以提高受害人获得赔偿的机会10.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没收财产”是指:A. 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B. 没收犯罪分子非法所得的财产C. 没收犯罪分子及其家庭成员的所有财产D. 没收犯罪分子用于犯罪的财产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A. 犯罪分子自愿放弃犯罪B. 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因意外情况而停止犯罪C. 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因被抓获而停止犯罪D. 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因被害人反抗而停止犯罪12.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自首”包括哪些情形?A. 犯罪嫌疑人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B. 犯罪嫌疑人在被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C. 犯罪嫌疑人在司法机关调查、侦查过程中,主动交代自己尚未被掌握的罪行D. 犯罪嫌疑人在审判过程中,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13.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立功?A. 犯罪嫌疑人揭发其他犯罪分子的罪行B. 犯罪嫌疑人提供重要线索,帮助司法机关侦破其他案件C. 犯罪嫌疑人阻止他人犯罪D. 犯罪嫌疑人自愿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活动14.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不再危害社会D. 被判处有期徒刑,且刑期不满三年15.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累犯?A. 犯罪后又犯罪的人B.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刑法学考试试题

刑法学考试试题

刑法学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动机B. 犯罪行为C. 犯罪结果D. 犯罪主体2. 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A. 罚金B. 拘役C. 有期徒刑D. 鞭刑3.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的处理原则是:A.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 必须减轻处罚D. 不得减轻处罚4. 以下哪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A. 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集体的合法权利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 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5.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A. 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 从重处罚C. 不得减轻处罚D. 免除处罚6.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累犯?A. 在前一次刑罚执行完毕五年内再次故意犯罪B. 在缓刑考验期内再次故意犯罪C. 在假释考验期内再次故意犯罪D. 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再次故意犯罪7. 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他人财物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捡到遗失物拒不归还D. 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他人住宅8. 我国刑法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A. 从重处罚B. 从轻处罚C. 减轻处罚D. 免除处罚9. 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预备行为?A. 准备工具B. 制造条件C. 纠集他人D. 实施犯罪10. 根据我国刑法,对于中止犯的处理原则是:A. 应当减轻处罚B. 可以减轻处罚C. 不得减轻处罚D. 免除处罚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作为量刑时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A. 犯罪分子有自首情节B. 犯罪分子是未成年人C. 犯罪分子是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D. 犯罪分子犯罪后有重大立功表现12.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些行为构成犯罪?A. 贪污公共财物B. 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C.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D. 非法持有国家机密13. 以下哪些情形下,犯罪分子可以被认定为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抢劫B. 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强奸C. 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入住宅D. 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诽谤14.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侵犯财产罪?A. 盗窃B. 诈骗C. 抢夺D. 敲诈勒索15. 以下哪些情形下,犯罪分子可以被认定为犯罪中止?A.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B.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C. 在犯罪过程中,由于外界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犯罪未能完成D. 在犯罪过程中,由于犯罪分子自身疾病导致犯罪未能完成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6. 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司法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司法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司法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概述
本文档主要提供了司法考试中《刑法学》试题及答案的解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其答案。

试题及答案解析
1. 问题:什么是故意犯罪?
答案: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将会造成犯罪结果,却故意进行该行为的犯罪行为。

2. 问题:什么是过失犯罪?
答案: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主体在未能预见犯罪结果的情况下,因过失而造成了犯罪行为。

3. 问题:刑法中的“法定刑”是指什么?
答案:法定刑是指依法规定的刑罚种类和刑罚幅度。

4. 问题:什么是共同犯罪?
答案: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更多人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

5. 问题:刑法中的“从犯”是指什么?
答案:从犯是指在主犯的犯罪行为中起辅助作用或参与犯罪的人。

6. 问题:徇私舞弊刑事责任是如何确定的?
答案:徇私舞弊刑事责任的确定需考虑行为人的机关地位、犯
罪主观故意、错误行为的严重程度等因素。

7. 问题:累犯是什么概念?
答案:累犯是指在刑法规定的累犯制度下,曾被判处刑罚后再
次犯罪的行为。

结论
以上是《刑法学》司法考试中的一些试题及其答案解析。

希望
本文提供的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
注: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司法考试官方的解释和观点。

刑法学考试试题

刑法学考试试题

刑法学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是指:A. 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B. 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C. 违反社会秩序的行为D. 违反国家法律,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2.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A. 故意B. 过失C. 故意和过失D. 故意、过失和无过错3.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客观方面指的是: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行为和结果D. 犯罪行为或结果4.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客体是:A. 社会B. 国家C. 社会公共利益D. 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5. 我国刑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是:A. 14岁B. 16岁C. 18岁D. 20岁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2.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3.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

()4.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因意外原因未能完成。

()5. 犯罪的主观方面只包括故意,不包括过失。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和既遂的法律规定。

2. 阐述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及其意义。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案例一:张某因与李某有矛盾,计划在李某回家必经之路上设伏。

张某准备了刀具,并在李某回家的必经之路上等待。

但张某在实施过程中,因害怕被抓获而放弃。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属于哪种犯罪形态?案例二:王某在醉酒状态下,驾驶汽车撞伤了行人,造成行人重伤。

王某事后表示,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请分析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属于哪种犯罪形态?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请结合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论述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统一性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意义。

六、附加题(每题5分,不计入总分)1. 请列举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几种特殊类型的犯罪。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B. 免责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禁止追溯溯及不利追溯原则答:B. 免责原则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故意犯罪的构成要件?A. 主观方面的故意B. 客观方面的犯罪事实C. 社会危害性D. 合法性要求答:D. 合法性要求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限制条件?A. 即时性B. 必要性C. 对等性D. 紧急性答:C. 对等性4.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犯罪教唆的构成要件?A. 故意指使他人犯罪B. 他人接受并实施犯罪行为C. 构成犯罪的行为已经开始D. 犯罪意图答:C. 构成犯罪的行为已经开始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盗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A.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B. 具体的危险行为C. 违法占有D. 故意行为答:B. 具体的危险行为二、判断题1. 同一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只能构成一个罪名。

答:错误,同一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多个罪名。

2. 犯罪主体是指刑法上规定的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答:正确。

3. 协助犯罪行为的人要承担与实施犯罪相同的刑事责任。

答:错误,协助犯罪的人承担较轻的刑事责任。

4. 急迫危险状态下的不法侵害行为可以免责。

答:正确。

5. 某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同时也被判处没收个人财产,这是刑罚的刑法所确定的组成部分。

答:错误,没收财产是附加刑。

三、案例分析某市发生一起意图杀人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张某持刀将他人捅伤,致对方重伤。

根据案件情况,请回答以下问题:1. 张某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为什么?答:张某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

根据案件描述,张某持刀将他人捅伤,表明他有明确的犯罪意图和主观故意。

2.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谋杀罪?为什么?答:张某的行为构成谋杀罪。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构成谋杀罪,而张某持刀捅伤他人致重伤,符合谋杀罪的构成要件。

四、案例分析某公司员工小明因工作压力过大,无法承受,于是在办公室内将一本助理经理留在桌上的笔记本电脑盗走。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行为不属于犯罪的是: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未归还D. 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答案:C2.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A. 行为B. 行为人的主观过错B.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D. 行为人的性别答案:D3.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C. 为了保护他人的人身权利D. 为了保护本人的财产权利答案:B4.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A. 因争吵而推倒对方,导致对方死亡B. 因误将他人当作动物而射击C. 因过失导致他人死亡D. 因自卫过当导致他人死亡答案:A5. 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刑法中的“从轻处罚”?A. 自首B. 立功C. 犯罪未遂D. 犯罪中止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 B, C7.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B. 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自行停止C. 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被他人阻止D. 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因意外原因停止答案:B, D8.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刑罚的执行?A. 犯罪人的认罪态度B. 犯罪人的悔罪表现C. 犯罪人的身体状况D. 犯罪人的经济状况答案:A, B, 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自首的规定。

答案: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司法机关尚未掌握其犯罪事实之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自首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09年法律硕士全国联考刑法学模拟试题(九)

09年法律硕士全国联考刑法学模拟试题(九)

09年法律硕士全国联考刑法学模拟试题(九).txt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我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绝不允许你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

09年法律硕士全国联考刑法学模拟试题(九)1.乙准备持刀伤害甲,跳入甲的房间后举刀欲砍,不料,外面有人敲门,乙急忙从后窗逃跑,试问乙的行为属于()。

A.犯罪未遂B.犯罪预备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2.数罪并罚时,如果有数个同种附加刑的,对数个同种附加刑应采用()。

A.并科原则B.吸收原则C.限制加重原则D.分别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并罚原则3.《刑法》第115条第2款规定"过失犯前款罪的……",属于()。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4.张某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抓获,在审问中,张某又交代出曾犯强奸罪。

张某的行为属于()。

A.自首B.坦白C.立功D.揭发5.保卫科干部李某与张某开玩笑,拿起桌上的手枪向张某打一枪,不料枪中有子弹,张某被打死。

李某的行为是()。

A.间接故意B.意外事件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6.赵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李某后,将李某关在家中,数次强行与李某发生性关系。

赵某的行为构成()。

A.吸收犯,按强奸罪论处B.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和强奸罪,进行二罪并罚C.非法拘禁罪和强奸罪,进行二罪并罚D.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强奸罪和非法拘禁罪,进行数罪并罚7.刘某坐火车外出,发现同车厢旅客王某是某单位业务员,就在饮料中加入麻醉药,骗王某喝下,然后趁王某昏迷时偷偷拿走王某装有2万元现款的保险箱。

则刘某构成()。

A.诈骗罪B.盗窃罪C.抢劫罪D.侵占罪8.李某在市场上趁汪某低头买东西之机,将汪某放在自行车架上的皮包拿走,内有500余元钱和BP机等物。

汪某发现后追赶李某,眼看要追上,李某抽出匕首,指着汪某说:"你过来,我就捅了你!"汪某不敢再追,眼睁睁看着李某跑掉。

则对李某应如何处理()。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哪一项?A. 主观要件B. 客观要件C. 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D. 以上都不是答案:C2. 根据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D. 紧急避险答案:C3.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犯罪未遂?A.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B. 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施,但未完成C. 犯罪行为未实施,但有准备D.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未造成实际损害答案:B4. 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是指?A.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B.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希望避免这种结果发生C. 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D. 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认为不会发生答案:A5.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B. 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施,但未完成C. 犯罪行为未实施,但有准备D.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未造成实际损害答案:B6. 刑法规定的“过失”是指?A.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B.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C. 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D. 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认为不会发生答案:B7.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B. 防卫行为未超过必要限度C. 防卫行为针对的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D. 防卫行为针对的是已经结束的不法侵害答案:C8. 根据刑法,以下哪种情况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 自首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以上都是答案:D9. 刑法中规定的“紧急避险”是指?A.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行为B.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故意采取的紧急行为C.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采取的紧急行为D.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故意不采取的紧急行为答案:A10.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犯罪预备?A.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B. 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施,但未完成C. 犯罪行为未实施,但有准备D.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未造成实际损害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哪些项?A. 主观要件B. 客观要件C. 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D. 犯罪结果答案:ABC2. 以下哪些情况属于犯罪未遂?A.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B. 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施,但未完成C. 犯罪行为未实施,但有准备D.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未造成实际损害答案:BD3. 刑法中规定的“故意”和“过失”的区别在于?A.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B.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C. 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D. 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认为不会发生答案:AB4. 以下哪些情况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B. 防卫行为未超过必要限度C. 防卫行为针对的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D. 防卫行为针对的是已经结束的不法侵害答案:BC5. 根据刑法,以下哪些情况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 自首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以上都是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简述犯罪过失的基本类型及其内容。
四、论述题
试述犯罪的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五、案例题
案情:民警某甲执行任务将一醉酒人某乙带回派出所。行至一建筑工地混凝土搅拌机处时,乙抓住一女工的手说:“大姐,救救我。”甲认为乙要耍流氓,即喝令乙放开手,乙放开手后踉跄几步,靠在墙上喘息。某甲上前用右手抓住其肩猛拉一把说:“快跟我走!”乙由于醉酒,自控能力减弱,又踉跄几步(约1.48米),摔倒后趴在搅拌机旁一滩水中(水是搅拌机流出的混凝土浆泥沙混合物,水深15公分,面积约10平方米)。甲赶上前去拉住乙衣领喊他起来,这时有人喊水中有电,甲只好将手缩回。当关电闸后将乙从水中拉出时,乙已经停止了呼吸。经医生鉴定:乙是由于水进入呼吸道窒息死亡。
四、论述题
答: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比较容易混淆。两者均认识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都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但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D、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
3.吴某因憎恨自己所在学校的领导将自己开除,意欲夜晚潜入学校领导家里将其杀死,后来在情急之中误将张三当作校领导杀死,吴某该行为应属于()
A、行为性质错误
B、工具错误
C、行为对象错误
D、因果关系认识错误
4.司机某甲,平日酒量为白酒一斤。某日,甲喝了半斤白酒,自认为没事,就驾车出去办事,途中因头晕刹车不及,将一行人撞死。对某甲主观方面认定正确的是( )。
A、某甲明知自己饮酒,还要驾车,其主观上对于交通肇事结果是犯罪故意
B、某甲没有超过他平时的酒量,对于交通肇事在主观上是意外事件
C、某甲明知自己饮酒,但认为没事,在主观方面为疏忽大意的过失
D、某甲自认酒量大,应该没事,结果驾车肇事,在主观方面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5.某甲一直想杀死自己的妻子乙,但苦于没有机会。某日,某甲与某丙约定上山打猎。某甲在出发前擦枪时,在与乙交谈的过程中不经意地将枪口朝向了乙,并不慎触动了扳机,枪支走火,击中乙的腿部,乙因失血过多而死亡。某甲的行为的认定,正确的是()。
7.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甲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
A、幻觉犯,不构成强奸罪
B、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C、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D、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
8.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3.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在没有预见危害结果上的区别是前者是根本不可能预见,而没有预见,后者是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
4.刑罚轻重的认识错误不属于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5.是否构成犯罪的错误属于事实认识错误。()
6.某甲驾一货车穿行于陡峭山路,某乙想尽快赶到投宿地想搭便车,冒然抓住车厢后部,但却无法攀上,某甲知道这一情况后,为摆脱某乙骤然刹车,致某乙摔入山沟,当场死亡。某甲对某乙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
问题:请分析本案中某甲对某乙的死亡是否具有主观罪过,并说明理由。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C;4.D;5.B;6.B;7.B;8.C;
二、判断题
1.对;2..对;3.对;4.错;5.错;6.对;7.对;8.错;9.错
三、简答题
1.答:根据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的不同,犯罪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A、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
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
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
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二、判断题
1.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是由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这说明行为人缺乏认识和意志因素。()
2.行为人动辄行凶,捅人一刀就走,放任伤亡结果发生,被害人未死亡而构成重伤的,行为人应负间接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
A、某甲在主观上是故意
B、某甲在主观上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C、某甲在主观上过于自信的过失
D、某甲在主观上没有罪过
6.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第九章犯罪主观方面
第九章犯罪主观方面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种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2.杨某在踢足球时一脚将球踢出场外,打碎足球场旁居民楼上刘家阳台上的玻璃窗,玻璃掉下时又碰上楼下李下的花盆,花盆随之落下,刚好砸到从楼下走过的吴老太的头上,致其重伤,问,杨某的行为在刑法学上认为是()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意外事件
7.甲平时小偷小摸,听说开始严打后到司法机关自首;甲引诱不到14周岁的少女与之发生性关系,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这些都属于法律认识错误。()
8.在所有故意犯罪中都有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9.我国刑法对故意的规定是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认识到其行为及结果的违法性。()容。
2.答:根据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心理态度的不同,犯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