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非《公共关系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关系与信息传播)【圣才出品】
张克非《公共关系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性组织的公共关系)【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社会性组织的公共关系1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我国社会性组织的公关问题与公关任务1.社会性组织的环境和公关问题(1)教科文卫类的社会性组织①教科文卫类的社会性组织既不同于主要从事社会生产和流通的企业,也不同掌握社会权力资源,主要进行协调、管理的政府组织。
它们主要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创造、传播知识、文化和科技成果,向社会公众提供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服务。
②在发达国家,这些组织大多不以营利为目的,能够得到政府拨款或各种社会赞助、基金的支持,有相对稳定的生存保障,而政府、赞助者和公众对它们也有较大的制约和较高的要求,其运行也相对规范。
因此,这类组织往往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社会公信力和美誉度,是社会公众、其他组织之间的黏合剂,与社会价值、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和公众的生活质量有密切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我国,由于社会、体制的转型和相关制度、机制建设的滞后,社会性组织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遭遇了许多的困境和问题,导致自身社会公信力的下降和公众的不满。
近年来,教育系统的高收费、乱收费,教育质量的下降,医院收费过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已成为屡受媒体和公众批评的重大社会问题,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2.从公共关系角度所作的分析从公共关系和无形资产管理的角度来看,社会性组织,尤其是其中的学校、医院等单位,主要面临的问题有:(1)环境变化的两重性随着改革开放、重视知识和人才、面向市场等变化,大部分社会性组织的内外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另一方面,内外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内外公众的满意度和评价有所下降,尤其是消费者的意见较为强烈;人才的流动性加大,要保持其稳定发展的成本、难度越来越大。
(2)组织与公众在利益、认识上的差异社会性组织环境变化中的两重性,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组织与公众在利益、认识上的分歧所造成的。
(3)消解缺乏沟通酿出的苦果①社会性组织通过积极的公共关系工作,有助于缓解因与公众缺乏沟通而造成的有些矛盾、问题。
《公共关系学》笔记
考试题型固定近五年来考试题型基本固定,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六种类型。
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必须加以注意.考试题量分值固定试卷总共50道题目,其中客观题40题,占总分的50%;主观题10题,占总分的50%.单项选择题的数量比以往有所增加,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 2分;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论述题1题,共10分;案例分析题1题,共8分.考试内容覆盖面广。
.。
.。
.。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也称“公众关系”.。
.。
.。
第一节公共关系定义及其本质属性★七种有代表性的公共关系定义:“管理说”: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传播说":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的采用一切内向和外向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传播管理说”: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咨询说”: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
“关系说”: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各种活动,所发生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和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具有社会意义。
“协调说”:公共关系就是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形象说":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的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公共关系活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组织(主体)、传播(作用方式)、公众(客体).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2008。
1]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
★从三个角度来理解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1.公共关系的“关系”性质。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即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无论是组织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还是文化活动等,都存在着与公众和社会沟通的问题,都需要争取公众和舆论的理解和支持,都有赖于良好的公共关系达到某种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目标。
张克非《公共关系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现代社会变迁与公共关系的萌芽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关系的重要性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关系具有三大特点:1.关系具有客观性和有效性。
2.关系具有可变性。
3.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历史上人们协调关系的努力1.《尚书》记载了当时的统治者恩威并用、软硬兼施,为建立、协调、规范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以及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所做的各种努力。
2.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转型和宗法制度的解体,人们对“和”、“合”关系及其哲学的重视、认识和创造性实践。
3.中国古代社会之所以能在较长时期保持繁荣、稳定,形成独一无二的多民族大帝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比较早地形成、建立了与东方农业文明相适应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体系,并且以其相应的政治制度、法律和思想、道德体系,维护着这些关系体系的稳定和效力。
4.在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国家,先民们也十分重视建立各种关系,并探索出能有效巩固和改善关系的方式、手段。
三、公共关系的特点1.活动主要是围绕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进行的,以维护统治者利益为基本出发点。
2.关系双方地位不平等。
(1)统治者一方享有相当大的权力,垄断较多信息资源,居于主动地位;(2)而被统治者的权利则得不到保护,处于被动地位;(3)信息的传播往往是单向的,缺少相应的反馈。
3.信息传播的方式、手段主要是人际口头传播,并常常辅之以威逼利诱,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失真;信息传播的速度慢,数量和对象都比较有限。
四、人类的现代化进程1.欧洲印刷术的发明和书籍的大量印刷、出版,不仅促进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欧洲各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有力地促进了西方社会的转型,加快了其发展速度。
2.地理大发现“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的来临”。
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的现代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社会革命。
3.现代人的个性、独立意识、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都日渐增强;但与此同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联系却更加广泛、更加密切。
总之,现代化进程形成的现代文明包含着更为复杂的关系和多元化的利益,需要在运用法律、道德和行政方式进行社会管理的同时,寻求其他新的协调手段。
张克非《公共关系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现代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现代公共关系的兴起和发展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现代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及其矛盾2.现代公共关系观念和活动的出现3.20世纪前期公关事业的成熟二、公共关系事业在“二战”后的迅速发展1.各国和国际公关组织纷纷建立2.公关学科和理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影响较大的是美国的雷克斯·F.哈洛、斯科特·卡特李普、艾伦·森特、格伦.布鲁姆、詹姆斯·格鲁尼格和英国的布莱克、弗兰克·杰夫金斯等人及其著作。
3.公关实践全面推进4.公关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稳步发展公共关系的职业培训和专业教育逐步发展,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此外,各国还有大量其他形式的公共关系人才培训和公共关系人员的继续教育。
三、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1.中国内地公共关系事业的兴起(1)一大批企业视公关为走向市场、增强竞争力的法宝,争先恐后地设立公关机构,招聘公关人员。
(2)各种类型的公关讲座、培训遍地开花。
(3)各级公关协会纷纷成立,形成几乎覆盖全国的组织网络。
2.90年代公关事业的再度崛起(1)走出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2)公关的队伍与组织迅速增加(3)公共关系的理论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专业教育体系逐步建立(4)中国公关实践的水平和效果都有所提高①加大了策划的力度。
②引进了CIS设计等新的内容。
③市场营销、形象塑造为主的企业公关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④在拓展服务范围、工作领域上有新的突破。
3.21世纪公关事业的稳步发展(1)中国公关界已进入更加有利的发展机遇期(2)中国公关业正在整合中提高和稳步发展(3)公关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4)公关研究及国际合作方兴未艾2.2 课后习题详解思考与实践1.现代公共关系为什么会首先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答:在美国,虽然作为客观存在的公众关系早已有之,但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才开始比较自觉地认识公众和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性,并很快发展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和学科。
公共关系学笔记(全)
欢迎阅读公共关系学笔记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与沟通”。
对于这一概念,应重点从三个角度 1.“ 2.“ 3.“ 1.通;2. 3.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公关由谁来做,有何作用;4.公共关系的对象:公关对谁做;5.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完整地理解公关工作的整个过程;6.公共关系的媒介:学习和掌握公关的基本工具和技术手段;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包括调查研究、新闻传播、公关广告、专题活动、处理危机、交际事务等;8.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制约:公关行为基本准则;9.公共关系在中国应用的国情和特色:公关的 从管 本要素;2.从公众舆论的角度研究、处理组织的公众环境和公众形象问题;3.研究各种不同的传播方式及其传播效果;4.直接引入传播学中有关传播媒介与技术的研究,对公共关系各种媒介的特点、功能进行分析。
第三节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一、公共关系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一方面要不断了解世界,汲取对自身建设和发展有利的各种信息;另一方面要传播自己,增进各国对中国的了解、理解和支持。
二、公共关系适应体制改革的需要体制改革使公共关系日益成为组织自身的一展环境。
的、可控制的职能系统体现出来,使公共关系按照组织的总体目标和需要发挥作用。
公共关系是从属于组织总目标的,是组织总体功能中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是组织职能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2)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是公关传播沟通的对象。
????公众作为公共关系的对象、客体,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也不是随意受摆布的。
各类公众对象都有意志、愿望、有行动的行为群体。
因此,公众的观点、意见、态度和行为以及公众舆论在公共关系过程中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因素。
????(3)传播——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沟通手段,在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有效的双向联系和交流,促成相互之间的了解、共识、好感与合作。
张克非《公共关系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突发事件公共关系)【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突发事件公共关系1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突发事件1.突发事件的概念“突发事件”是指那些事先难以预测、却突然间发生,并且会对组织很快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
其中绝大部分是带有严重破坏性的恶性事件,因此,以往常常将之称为“危机”,并随之出现了“危机公关”、“危机管理”。
危机事件三个基本要素(查尔斯-F.赫尔曼和詹姆斯·A·鲁宾逊):(1)威胁主要利益或者造成严重后果;(2)做出反应的时间有限;(3)事出突然,具有意外性。
2.突发事件的分类与起因(1)内因型突发事件①起因:主要是组织自身的行为或内在因素所造成的。
②性质:这类事件的发生有必然性,且大多为恶性事件。
③处理:由于这类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组织自身的原因,所以组织要承担主要责任,与组织有密切关系,会产生直接影响。
这类事件在发生前,一般都存在较长的潜伏期,组织应该有条件、机会提前加以防范,将之控制在萌芽期,避免造成大的影响。
(2)外因型突发事件①起因:主要是由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各种不可预测的外部突发因素所导致的。
这类事件带有相当大的偶然性,有许多是不可预测,亦很难防范和控制的。
②性质:这类突发事件与组织的关系、对组织造成的影响也有直接和间接的区别,其性质、后果,对具体的组织来说,也有恶性、中性,甚至良性的差异。
③处理:由于组织在这类事件中往往不是直接责任者,或者主要不是组织自身行为的问题、缺失所造成的,因此完全有可能通过积极、主动的公共关系工作,迅速采取合理对策,尽快澄清事实真相,明确自己的责任,相对有效地影响媒体、舆论,减少公众对组织的误解和不满,控制事态和影响的蔓延,在较短时间内修复甚至提升组织的形象和其他相关无形资产。
其实,平时人们所公认的卓有成效的“危机公关”,绝大部分是属于这种类型的突发事件。
(3)内外因结合型突发事件①起因:往往是不期而遇的外部因素、事件,诱发组织内部潜在的问题或不足,在短时间里形成很大的影响或危害,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居延安《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 导论: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作为现代社会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1.关于公共关系的众多说法(1)《韦伯斯特20世纪新辞典》的界定公共关系是“通过宣传与一般公众建立的关系;是公司、组织或军事机构向公众报告它的活动、政策等情况,企图建立有利的公众舆论的职能。
”(2)艾吉的《大众传播学导论》“公共关系是一个公司或者机构为与它的各类公众建立有利于双方关系而采取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
”(3)《公共关系新闻》杂志的解说“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它评估公众的态度,检验个人或组织的政策、活动是否与 关于公共关系的众多说法 作为现代社会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的工作定义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作为一门学科的公共关系学 我国公关实践与学科发展 公共关系学研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研究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 “关系经济”为公关发展带来机遇 公共关系学研究与时俱进导论: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学公众的利益相一致,并负责设计与执行旨在争取公众理解与认可的行动计划。
”(4)日本电通广告公司对公共关系的说法“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与社会保持良好关系的技术。
”(5)《大英百科全书》对公共关系的阐释“公共关系是旨在传递关于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者其他组织的信息,以改善公众对他们的态度的一种政策和活动。
公共关系部或公共关系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发布新闻,安排记者招待会,回答公众的投书,规划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准备电影、宣传资料、雇员刊物、给股东的报告以及标准信件,规划广告项目,筹划展览会和参观访问,调查公共舆论。
”(6)被誉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的夏博新对公共关系的理解“公关是认知管理;公关公司即‘认知管理公司’,公关人士即‘认知管理者’。
”认知管理“即通过管理公众对事物、企业或个人的看法,来使他们改变行为方式及决策,最终获取他们的认同。
认知管理是企业无形资产的创造者”。
(7)美国公共关系研究和教育基金会的哈洛博士“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和它的公众之间建立交流、理解、认可和合作关系;它参与各种问题和事件的处理;它帮助管理部门了解公众舆论,并对之做出反应;它明确并强调管理部门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它帮助管理部门掌握情况的变化,并监视这些变化,预测变化的趋势,以使组织与社会变化同步发展;它以良好的、符合职业道德的传播技术和研究方法作为基本的工具。
张克非《公共关系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一))【圣才出品】
③等距抽样
又称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即把所有调查对象都按某种标志排列起来,按一定的顺序、 间隔抽取样本。
④多段抽样
又称多级抽样、聚类抽样,即把抽取样本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来进行。
⑤非随机抽样
4 / 3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观经验、判断去有选择地抽取样本的方式,主要有判断抽样、 任意抽样、定额抽样等。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八章 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一) 8.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确定问题,进行调研 1.公关调研的重要意义 (1)它是公关人员获取相关信息、了解组织公关状况、问题的主要渠道和基本方式。 (2)科学的调研工作为公关人员发现问题、寻找目标、确定工作对象、进行策划创意 等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实现公关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打下了坚实基础。 (3)调研工作很大程度上也是公关人员接近、了解和熟悉公众的过程。 (4)只有通过经常性的调研,公关人员才能真正具有信息上的优势,有资格当好组织
1.公关调研中常用的方式
(1)抽样调查
按照随机或非随机原则,从全体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作为代表进行调查研究,再以此 来推论全体对象的状况。这一部分被抽取出来的代表就称作调查的样本。
①简单随机抽样
又称纯随机抽样,即从调查对象的单位总数中任意抽取预定的单位个数作为样本。
②分类抽样
又称分层抽样、分组抽样。即把调查对象按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型或组,再从每一类 (组)中按相同比例或不同比例随机抽取样本。
5 / 33
圣才电子书
②访谈法的优点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
A.横向划分:内部公众、外部公众。
B.纵向划分: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C.按重要程度划分: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
D.按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划分:顺意公众、逆意公众、独立公众。
E.按组织对公众的态度划分:受欢迎公众、不受欢迎公众、被追求公众。
F.按公众的稳定性划分:流散性公众、临时性公众、周期性公众、稳定性公众。
4.公关传播的特点及类型:特点:互利性、双向性、情感性、扩散性、认可性、独立性。
类型:A.个体传播:指个人对个人的传播所运用的电话、信件、面谈等手段方式。
B.群体传播:指个人对一群人的传播所运用的报告会、座谈会、展销会等形式。
C.大众传播:指组织对群体的传播所运用的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第一节:公共关系调查一:公关调查:指社会组织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搜集公众对组织主体的态度,进而对主体公共关系状态进行客观分析的一种公共关系实务活动。
二:公关调查的意义:1.找到差距,发现问题,明确公关活动的目标和方向;2.通过调查,为公关策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参照标准;3.公关调查本身具有公关活动效应;4.有利于组织对环境进行检测;5.有利于组织预测自身的发展趋势。
三:公关调查的原则:客观性、时效性、计划性、规范性、精确性、主动性。
四:公关调查的内容:1.社会环境调查;2.公众调查;3.组织形象调查。
五:公关调查的方法:1.文献调查法:指在第一手资料难以得到或者不够用时,通过组织内部或外部的文献资料分析所要调查问题的方法。
2.观察法:指调查人员进入调查现场,利用感官或借助科学工具,在调查对象中直接收集信息的方法。
3.访问法:指公关人员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题目有目的、有计划地与被调查对象进行访谈,直接收集信息的方法。
4.抽样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方式,从调查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展开调查,用样本的结论来说明总体情况的方法。
5.问卷调查法:是调查员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利用书面方式回答问题,向被调查者收集信息的方法。
张克非《公共关系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圣才出品】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社会组织分析1.组织的特点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
其特点主要有:(1)组织是劳动分工和社会需要的产物(2)组织的目标决定组织的性质(3)组织必须与环境进行整合(4)组织离不开内部的管理、分工与协作(5)组织的生存、发展都是通过竞争实现的2.组织的分类(1)国外社会学界通常以四种标准来对组织进行分类。
①按照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性质和密切程度分:a.正式组织;b.非正式组织。
②按照组织的社会功能分a.主要从事社会生产,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产业组织;b.主要维持社会文化、公正和秩序,协调社会关系的整合组织,如学校、司法组织等;c.主要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政治组织,如政党、政府机构等。
③按照组织获利和利益分配的方式分a.互利性组织如各种合作组织,其目标是使参加组织的所有人都能通过互助、合作而获得好处。
b.营利性组织如各类企业,它们必须追求、实现利润的增长和资本的增值。
c.服务性组织如医院、养老院,它们通过为特定的对象提供服务而实现对方和自身的利盎,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
d.公益性组织如政府机构,它们主要是为社会公众谋求利益,提供帮助。
④根据组织主要的管理手段、机制分a.强制性组织即主要通过纪律、责任、义务等强制性手段对成员进行管理的组织,如军队。
b.功利性组织即主要通过经济利益、工薪待遇来吸引和管理员工的组织,如各种企业。
c.规范性组织即主要通过信仰、观念和道德使成员自觉服从的组织,如政党、宗教团体等。
(2)我国社会学界通常根据组织的性质与社会角色将它们分成五类:①经济组织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从事生产、交换等各种经济活动的组织。
②政治组织即主要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的政党、政权组织和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的武装力量、司法机关等。
③文化、教育、科研和卫生组织如各类学校、文化团体、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
④群众组织如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社会性团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各类专业性群众组织。
张克非《公共关系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关系机构与公关从业人员)【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公共关系机构与公关从业人员1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公共关系机构与组织1.组织内部的公关机构(1)组织内部的公关机构的日常工作:①与内部公众保持密切联系,随时了解他们的情况、想法与意见;②与外部公众,尤其是消费者、新闻媒体、政府机关等重要公众建立经常性的联系;③以多种方式、手段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监测组织环境和组织无形资产方面的变化,写出分析报告;④定期向决策者汇报重大信息,在无形资产的管理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⑤定期向组织各相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和信息;⑥编印组织自己的报刊、简讯和其他宣传、介绍材料,办好组织网站,及时向内部公众和有些外部公众传递信息;⑦为新闻单位提供反映组织情况的各种新闻稿件、图片、数据和音像制品;⑧参与组织的广告策划和宣传、促销活动;⑨策划和组织实施各种开放参观、展览、庆典、年会、酒会、新闻发布会、文体活动和社会赞助、联谊等专项公关活动;⑩选择、设计、订制和赠送各种礼品、纪念品;⑪及时做好公众来信、来访及讯问的回复、接待和咨询工作。
(2)公共关系部作为组织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职能部门,其行政隶属关系大致有三种情况:①直接归组织的总经理(CEO)领导,由总经理来负责;②由总经理下面专门负责信息广告、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副总经理来分管,公关部相当于组织内的一个二级职能部门,其日常工作皆向这位副总经理汇报,由他来批准;③将公关部隶属于组织内某个二级职能部门,如总经理办公室或市场销售部等,由该部门的负责人来领导公关部的工作。
2.公共关系公司(1)公共关系公司的概念公共关系公司,也称为公共关系咨询公司、顾问公司等,是由具备不同专业知识、能力、经验的公关专家组成,专门为客户提供公关咨询和服务,代客户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经营性机构。
由于它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显著的工作效果,所以,许多社会组织的公关工作都委托公共关系公司代理。
(2)公共关系公司的优点①公关公司不是其客户的下属机构,它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够摆脱当事人的局限,以“旁观者”的身份、立场和态度,兼顾客户和公众两个方面,所以得出的结论相对客观、准确;②由于公关公司是由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的,所以具有明显的专业和智力优势。
张克非《公共关系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6-10)章【圣才出品】
(3)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是指面对面或通过媒介,向众多公众进行直接的信息传播
(4)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传播者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物、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将大 量复制的同一信息,传播给分散的社会大众。
(5)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以特定的组织为主体,在组织内部或在受组织影响的环境范围内所进行的传
3 / 127
(2)传播的要素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发送者
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提供者、传播者,在一般情况下,又是信息的来源。在公共关系传播 活动中,组织及其公关人员就是主要的信息发送者。
②信息
传播的内容,“涵盖了消息、动态、情况、知识、资料、数据、观点、思想、情感等交 流内容”。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播,承担着组织内部、组织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任务。 3.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和特点 (1)宣传模式 宣传模式开始流行于 l9 世纪后期的美国。这种出于某种动机而进行的单向传播活动,
只是将公众视为可以利用、煽动的对象,还算不上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传播活动。 (2)公共信息模式 公共信息模式始于 20 世纪初公共关系的开始阶段。当时,艾维·李为一些企业所进行的
张克非《公共关系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关系人员的日常工作)【圣才出品】
第七章公共关系人员的日常工作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搜集和管理信息公关人员在平时搜集信息的途径主要有:1.阅读有关报刊从报刊上搜集信息,应注意:(1)确定适合的范围和对象。
(2)阅读的连续性、系统性,以免遗漏某些重要信息。
(3)对报刊上登载的信息做必要的分析和引证,防止因报刊编辑、记者的主观倾向性,造成信息的不完整、不全面。
(4)关注报刊上对相关新闻、事件的系统报道,注意它们对组织及其公众可能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浏览、搜集网上信息网络技术已成为公关人员获取信息最主要、最便捷的手段。
每天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是公关人员必不可少的工作,需要熟练掌握各种相关网络软件和最新技术,不断提高网上工作的效率。
3.建立信息档案,编制信息快讯面对通过各种渠道、方式搜集来的各类信息,公关人员必须及时进行整理和归纳,将它们分门别类地归入不同的信息档案,并设立便于检索的目录系统,以随时查寻调阅。
二、沟通引导,传播信息1.撰写新闻稿和著书立说一般来说,公关新闻应包括7个方面的内容:(1)报道什么主题;(2)组织的名称;(3)组织的地点;(4)组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特点与优点;(5)其使用方式及对象;(6)有关的详细情况;(7)该新闻的来源。
公关人员不仅应成为撰写新闻稿的好手,而且还应结合组织的文化建设、无形资产管理、组织的创新、组织经营管理和公关工作中的经验,著书撰文,进行理论总结和更加广泛、系统、深入的宣传。
2.编辑组织报刊规模比较大的企业、组织,一般都有相对正规的内部报刊。
组织报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员工、股东等内部公众。
它首先应最大限度地贴近内部公众,为他们提供真实、及时的信息服务;关注、重视内部公众的需求和兴趣,体现他们的利益。
3.编写年度报告和各种小册子、宣传品(1)它是企业向股东、金融部门、职工代表大会、政府主管部门等,所作的有关该年度经营和工作状况的汇报,也是与这些公众所进行的一种重要的书面联系方式。
张克非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张克非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张克非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组织如何与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张克非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本文将介绍张克非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份资料进行学习。
首先,张克非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包含了公共关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在学习公共关系学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
张克非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提供了清晰而简洁的定义和解释,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
此外,资料还介绍了公共关系学的核心理论,如公共关系管理、传播理论、形象管理等,这些理论对于深入理解公共关系学非常关键。
其次,张克非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还包括了实际案例和应用技巧。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张克非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公共关系学的知识。
此外,资料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如媒体关系管理、危机公关处理等,这些技巧对于公共关系从业者非常实用。
另外,张克非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还强调了公共关系学的伦理和社会责任。
公共关系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张克非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通过强调伦理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实践中要遵循道德规范,并将公共利益放在首位。
这种关注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态度,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有效利用张克非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进行学习时,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要善于整合和归纳资料中的知识点,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和体系。
公共关系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掌握其中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并将它们组织起来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
张克非《公共关系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公众)【圣才出品】
第四章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公众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公众分析1.公众的范围与特点(1)公众的范围公众是由组织来确认的,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特定的公众对象。
组织的性质、规模和目标,决定着公众的范围和数量。
(2)公众的特点①共同性公众与特定组织在利益上的相关性,使他们具有了共同性,不仅与该组织形成了共同的联系,而且彼此间也在态度和行为上产生了一致性。
②可变性公众的变化是绝对的,而公众的稳定是相对的。
组织与公众的关系永远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只能追求动态中的相对和谐与平衡。
③多样性公众是由不同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所构成的,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
2.公众的需求与权利(1)公众的需求①公众是以某个特定组织为核心而形成的特殊的利益共同体。
利益共同体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新的、更具普遍性的合作形式。
②组织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和帮助;公众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也同样会对组织产生需求、抱有希望。
(2)公众的权利①在现代社会中,公众享受了解情况、发表意见、做出选择和采取行动的民主权利,并成为维护其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②在组织与公众的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在理论上是平等的,但在实际上又是不平衡的。
a.过去,由于组织对社会资源具有垄断性,公众往往受制于组织,组织享有更多的权利,公众却被迫承担更多的义务。
b.面对社会的变迁、组织与公众相互关系的变化,任何社会组织都必须重新认识公众的地位和作用,真正将自己的经营观念和发展战略,由过去的以组织为中心,转移到今后的以公众为中心上来。
3.公众的分类(1)根据公众在组织环境中的分布分①内部公众即组织的成员和与组织有较多共同利益的公众,如一个企业的管理、技术、生产、销售、辅助人员和股东等。
②外部公众即构成组织外部环境的众多公众对象,如消费者、协作伙伴、竞争对手、新闻媒介、政府机构、社会名流、社区居民等等。
(2)根据关系的重要和影响程度分①首要公众对组织的生存、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②次要公众对组织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决定性的。
《公共关系学》课程笔记
《公共关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1.1 公共关系的含义1.1.1 公共关系的学术含义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PR)是现代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一种管理职能,它通过策略性的沟通活动来建立、维护和促进组织与各类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
在学术领域,公共关系被定义为:- 一种组织管理的过程,涉及监测、评估公众的态度,制定和实施策略以塑造组织形象。
- 一种双向沟通的实践,旨在通过有效的信息交流来影响公众意见和行为。
- 一种社会关系的艺术,它要求组织在处理与公众的关系时,既要考虑自身利益,也要兼顾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
1.1.2 公共关系一词多义公共关系这个概念在不同的语境和情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作为组织职能:公共关系是组织内部的一个部门,负责规划和管理组织与外部公众的沟通活动。
- 作为职业领域:公共关系是指从事公关咨询、媒体关系、活动策划、危机管理等工作的一类专业人士。
- 作为实践活动:公共关系包括新闻发布、媒体采访、品牌推广、社会责任报告等具体的传播活动。
- 作为学科领域: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理论、原则和方法的一门社会科学。
1.1.3 公共关系就在你身边公共关系的影响无处不在,它体现在:- 每天的新闻报道中,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消息都是公关活动的结果。
- 社交媒体上的品牌互动,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更新,都是公关策略的一部分。
- 各种公益活动、慈善捐赠背后,都有公关团队在策划和推广。
- 甚至个人品牌形象的塑造,如明星的公众形象,也是公关工作的体现。
1.2 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1.2.1 公众:指所有与组织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人群,包括顾客、员工、投资者、政府、媒体等。
1.2.2 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核心,涉及信息的编码、传递、解码和反馈过程。
1.2.3 传播:是公共关系的主要手段,通过不同的渠道和媒介来传递信息。
1.2.4 媒介:是公共关系传播信息的工具,包括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和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
张克非《公共关系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企业组织的公共关系)【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企业组织的公共关系1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企业公共关系的特点1.中国企业的现状与公共关系问题当前,中国的企业公共关系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局限:(1)在功能和作用上,较多侧重于营销宣传、争取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和提高企业知名度。
忽视公共关系在无形资产管理上的综合功能和多方面的作用,对公共关系参与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普遍缺乏认识。
(2)在工作对象上,仅偏重于少数目标公众,尤其是政府官员和新闻媒体。
(3)在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上远远不足。
(4)在工作手段和工作水平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2.中国企业公共关系的特点企业的根本特性,决定了企业公共关系的特点。
(1)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市场营销有直接的关系企业公共关系的最大特点,就是必须参与、促进企业的市场竞争,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积极参与、促进企业的市场开发和营销活动。
(2)顾客是第一位的目标公众改善、密切、稳固了顾客关系,就是取得了市场。
能否帮助企业做好这项最重要的工作,是衡量企业公共关系成败和绩效的首要标准。
(3)公众影响和经济效益的紧密结合企业公共关系必须始终将之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目标,树立明确的效益意识,尽力提高公关工作的投入产出比。
这也是公关工作提高和确立自己在企业中地位、影响力的重要保证。
(4)内部公关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企业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对企业内部公关提出了新的要求。
企业能否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吸引、留住人才,将更多的员工培养成人才,并促使他们能全身心、无保留地为企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竞争的关键。
这既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首要任务,也是企业公共关系的重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二、企业公共关系的任务1.协助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当今的国际竞争与知识经济使人力资本所起的作用日益重要。
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利用。
(1)应以优秀人才为重点要做到尽一切可能为优秀人才服务,在企业内部创造能真正吸引人才、有利于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与环境。
张克非 公共关系学 教案 第一章
思考,中国的公关事业与美国的公关事业,存在什么样的异同?
要求学生先回答自己对关系一词的理解,再进行补充。
历史上,和纵连横,孔子游学,都是公关活动。
补充西方历史上关于关系的历史事件。
马克吐温《竞选总统》,早期的竞选公关活动与《纸牌屋》,近现代的竞选公关活动对比
举例:90年代影视剧《公关小姐》与近期影视剧《公关先生》中对于中国公关事业认识的不同
二、现代公共关系观念和活动的出现
第四节20世纪国外公关事业的成熟与发展
一、20世纪前期美国公关事业的发展
二、公关事业在“二战”后的迅速发展
第五节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
一、中国内地公关事业的兴起
二、90年代公关事业的再度崛起
三、进入21世公关事业的稳步发展
【课堂小结】
公共关系的出现、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需要和原因,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因此,弄清现代公共关系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演变,有利于对它形成初步的了解。
三、新课讲授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教学内容】
第一章现代社会变迁与公共关系的形成、发展
第一节历史上人们对关系的认识和重视
一、关系的重要性
二、历史上人们对关系的认识和协调关系的努力
第二节近代社会的变革与公共关系在美国的萌芽
一、人类的现代化进程
二、公共关系事业在美国的萌芽
第三节现代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
一、世纪之交的美国社会及其矛盾
课题
第一章公共关系学概述
课时:2
教学
目的
要求
1、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公共关系的学习方法,掌握公共关系的要素和特征
2、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了解公共关系的起源,了解公共关系在西方和中国的发展。
张克非公共关系学教案1.0张克非公共关系学教案 教材概述
公共关系学
张克非
•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近代中国研究 所所长,《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科学· 经济· 社会》、《丝绸之路》(理论版) 等刊物编委,中国近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 公共关系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引
导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
• 四、公关策划的逻辑起点 相对主义、绝对主义
• 五、在利他过程中实现利己
• 六、得理也让人
七、公关的价值——形成柔性生产力
• 柔性生产力:人驾御、协调关系的能力 • 刚性生产力:人征服自然的能力
八、21世纪柔性生产力的四个 层面
1、公关力 2、品牌力 3、文化力 4、营销力
九、公关意识是现代人的一种 思维方式
• 君子和而不同:即以和谐的人文精神来沟 通、协调各种关系。 现代人四种能力: • A、求知能力(learning to know) • B、应用能力(learning to do) • C、成长能力(learning to be) • D、共处能力(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全面地了
解和熟悉公共关系的概念、实质、要点、
学科特点和主要方法,能够正于公共关系学的完整
而正确的知识和方法的体系,以此来指
导实践中的学习、生活与管理工作。
关系
•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本领 也是文章)
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组织协调各种关系
的能力;并能较好地应用所学原理和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 事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
•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公共关系与信息传播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信息传播和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1.传播及其要素、过程
(1)传播
“人们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2)传播的要素
①发送者
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提供者、传播者,在一般情况下,又是信息的来源。
在公共关系传播活动中,组织及其公关人员就是主要的信息发送者。
②信息
传播的内容,“涵盖了消息、动态、情况、知识、资料、数据、观点、思想、情感等交流内容”。
③媒介
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渠道,借助于一定的媒介,转换为符号的信息才能从发送者那里,被传送给接收者一方。
④接收者
信息传播的目的地,在传播学上,尤其是大众传播理论中,往往将之称为“受众”。
具体就公共关系传播而言,接收者就是公众,特别是目标公众。
(3)传播的过程
①双方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内和关系背景下,发送者精心选择信息和符号系统,通过相应的媒介,把信息传递给接收者;
②对方通过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挑选,关注、记忆那些有用的、感兴趣的信息,并对之做出反应;
③通过特定的渠道,将自己的反应信息反馈、传递给另一方。
这样,在发送者和接收者
之间,形成了信息由此及彼,再由彼及此,畅通无阻、周而复始的流通和反馈过程。
2.传播的主要方式
(1)自我传播
即个体的自我交流,发送者和接收者为同一个体,传播行为、过程集中于人的内心世界。
(2)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之间进行的“一对一”直接的信息交流、沟通方式,是形成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主要手段。
①“一对一”的直接性决定了信息的针对性强,传播的效率高、效果好;
②传播中始终具有反馈的即时性和交流双方的互动性;
③交流的手段、符号具有极大地丰富性,如语言、动作、表情、服装、位置、距离、空间、色彩、明暗、时间等诸多因素都能程度不同地表达、传递信息,影响传播效果;
④情感、心理因素在传播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它最有利于在双方之间进行深层的交流,最容易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其局限是不利于信息在较大范围内广泛、快速、准确地进行传播。
(3)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是指面对面或通过媒介,向众多公众进行直接的信息传播
(4)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传播者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物、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将大量复制的同一信息,传播给分散的社会大众。
(5)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以特定的组织为主体,在组织内部或在受组织影响的环境范围内所进行的传播,承担着组织内部、组织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任务。
3.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和特点
(1)宣传模式
宣传模式开始流行于l9世纪后期的美国。
这种出于某种动机而进行的单向传播活动,只是将公众视为可以利用、煽动的对象,还算不上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传播活动。
(2)公共信息模式
公共信息模式始于20世纪初公共关系的开始阶段。
当时,艾维·李为一些企业所进行的传播活动及其“说真话”原则,可以说是这种模式的集中表现。
(3)双向不平衡模式
始于20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是由于二三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及“二战”之后,市场饱和、商品供大于求、企业问竞争加剧,消费者的需求、权益及其对市场影响力的增强,迫使企业、组织不仅要承认公众的利益,而且不得不尊重、适应公众的需求。
(4)双向平衡模式
双向平衡模式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它认为组织和公众都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两者同样重要,并无主次高下之分;两者互相依存,组织利益的实现须以公众利益的实现为前提。
二、公关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当今社会传播活动的新变化
目前信息环境,具有的一些显著特点:
(1)信息的数量以几何级数急剧增长,其传输和更新的速度都大大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则越来越低,信息的时效性也随之大大缩短。
(2)信息的多源、多样和多渠道传播的特点,将彻底打破以往少数人、机构垄断信息资源的状况,使人类第一次有可能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
(3)在信息传播中,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公众的平等性、主动性越来越强。
(4)随着公众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不断降低,传播活动的效益普遍减退,所传递的信息往往很难引起不同类型公众的广泛关注,对公众和信息的细分及针对性传播日渐重要。
(5)公众信息需求水平的提高,要求传播活动及所传播的信息、采用的媒体等必须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更有创意和吸引力。
2.公关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公共关系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利益因素
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组织不能强迫公众去接受自己所传播的信息,而只有当公众真正感受到这种信息对自已有利,有助于实现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某种切身需要时,他们才会比较积极、主动地欢迎并接受这种信息。
(2)文化因素
不仅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理解,即便是在同一种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也会对同一种表述方式产生不同的理解。
(3)心理因素
公关人员一方面要切实了解目标公众的群体心理,另一方面要使自己的言行尽可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公众的心理,并通过各种手段,缩小公关人员与公众的心理距离,借助心理上的认同,消除公众对公关人员的陌生感,消除公众对于组织的各种误解,实现双方在知觉和态度上的认同。
(4)环境因素
影响公关传播效果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时间和空间条件的影响,以及在同一时间或空间条件下,其他事件、信息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5)技术因素
在公共关系传播中,许多技术层面的因素也对传播效果有直接的关系。
三、公共关系传播的手段与艺术
1.公关传播中的语言沟通
传播、交往中的语言艺术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
(1)把话说对
①称谓。
②语法。
③逻辑。
④正确、丰富的常识和相关专业知识。
(2)把话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