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监测数据对比分析表
浙江省气象与水文站点降水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浙江省气象与水文站点降水观测资料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7a968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1.png)
2021年11月Nov.2021第41卷第11期Vol.41,No.11热带农业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浙江省气象与水文站点降水观测资料对比分析魏爽1)杨明1)吴书成1)王丽吉1)鲁奕岑1)田玺泽2)滕舟1)(1浙江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浙江杭州310051;2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浙江杭州310009)摘要利用浙江省2020年1-12月气象和水文站降水资料,选取23对距离50m 内的邻近站,对比评估2种观测系统在不同降水量级、逐月变化等方面的相关性和差异性。
结果表明:(1)水文与气象观测降水呈高度相关,水文年降水比气象平均偏少47.0mm ,总体较气象偏小2.7%;(2)夏季降水差异最大,8月是一年中绝对误差、相对误差较大的月份;(3)两套系统在不同降水量级相关性显著,相对误差在2.27%~3.87%,均低于国内中尺度自动气象站日降雨量平均测量误差,小时降水量在0.1~0.5mm 时,由于仪器观测精度不同,导致差异明显;(4)0.5mm 以上的气象、水文降水资料高度一致,开展数据的共享融合有利于优化气象与水文部门间的站网布局,可为防汛抗旱、流域精细调度和气象服务提供更精细、更全面的基础数据支撑。
关键词降水;气象;水文;相关性中图分类号P413.2文献标识码ADOI :10.12008/j.issn.1009-2196.2021.11.016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Data at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Stations in Zhejiang ProvinceWEI Shuang 1)YANG Ming 1)WU Shucheng 1)WANG Liji 1)LU Yicen 1)TIAN Xize 2)TENG Zhou 1)(1Zhejiang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Internet Center,Hangzhou,Zhejiang 310051,China;2Zhejiang Management Center of Hydrology,Hangzhou,Zhejiang 310009,China)Abstract The precipitation data at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0were selected from 23pairs of adjacent stations within a distance of 50m to compare and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data at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levels and monthly precipit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drological precipitation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meteorological precipitation.The annual hydrological precipitation is 47.0mm less than the meteorological by average,or 2.7%less than the meteorological.The difference in precipitation is the highest in summer,especially in August when the absolute and the relative error in precipitation is the highest.The two systems ha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data at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levels,with relative errors ranging from 2.27%to 3.87%,which are both lower than the average daily rainfall measurement errors from the domestic mesoscale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Data on both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precipitation above 0.5mm are highly consistent.Data sharing and integration is conducive to optimizing the station network layout between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departments,providing more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basic data support for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fine watershed scheduling and meteorological services.Keywords precipitation ;meteorology ;hydrology ;correlation收稿日期:2021-07-13;修回日期:2021-08-24;编辑部E-mail :************。
9月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分析结果汇总表
![9月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分析结果汇总表](https://img.taocdn.com/s3/m/a5c42afebb68a98270fefa28.png)
钡(BQ
4
3
3
0.3-0.9
100
2
2
0.1-19
100
/
/
/
/
自配
/
0.0500
0.0509
1.8
51
铊(TI)
4
3
3
0
100
2
2
0-0
100
/
/
/
/
自配
/
0.0500
0.0515
3.0
52
八八八
(a-BHC
4
2
2
0
100
2
2
0
100
1
1
77.3
100
自配
/
15.0
13.6
-9.3
53
八八八
(y-BHC)
-5.3
67
对二甲苯
4
1
1
0
100
2
2
0-19
100
1
1
53
100
自配
/
3.2
3.01556
-5.6
68
间二甲苯
4
1
1
0
100
2
2
0-19
100
1
1
53
100
自配
/
3.2
3.0
3.01556
-6.3
-5.6
69
邻二甲苯
4
1
1
0
100
2
2
0-20
100
1
1
63
100
自配
/
水质分析实验监测数据记录常用图表
![水质分析实验监测数据记录常用图表](https://img.taocdn.com/s3/m/47217de3cf84b9d528ea7ae7.png)
化学需氧量(COD)的原始记录表
单位::--------------------------------------------送样人:------------------------------- -----------------年--------月---------日
样品
编号
样品名称
采样时间
样品
编号
样品名称
取样时间
取样量
V(ml)
(称量瓶)+滤纸
A(g)
(称量瓶)+滤纸+SS
B(g)
样品浓度
(mg/l)
备注
计算公式:
分析人员:第页
氨氮(NH3-N)的测定原始记录表
单位名称:——————————————送样人————————分析日期————年————月————日
样品
编号
样品名称
取样时间
取样量V(ml)
稀释倍数
D
空白吸光值
A0
样品吸光值A
样品浓度
(mg/l)
备注
分析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分析仪器:722分光光度计光程:2cm测定波长:420nm
公式: 校准曲线:y=bx+aa(截距)=_______b(斜率)=_______r(相关系数)=____
分析人员:第页
硫酸亚铁铵的标准用量(ml)
重铬酸钾溶液的加入量(ml)
水样体积
(ml)
稀释
倍数
样品浓度
CODcr亚铁铵的浓度:(mol/L) V0—空白消耗硫酸亚铁铵的量(ml)
分析人员:
悬浮物(SS)测定原始记录表
单位名称:————————————送样人:—————————送样日期:—————年————月———日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与手工监测数据比较分析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与手工监测数据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5ffc9227d3240c8547ef24.png)
差在±5%内的数据组数占比达到88.0%,相对偏
差在±10%内的数据组数占比达到100% +水温、
电导率、溶解氧3项指标相对偏差在±10%内的
数据组数占比在59.3%$75.0%之间,相对偏差
在±20%内的数据组数占比在88.0%$97.2%之间,
相对偏差在±30%内的数据组数占比在96.3%$
99.1% 间, 水温、 电导率均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一直采用人工采 样、实验室分析的监测方式,每月监测1次,监 测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24项。随着自动监测技术的快速发 展,近几年来,国家及地方建设了大量的地表水 水质自动监测站,河流要求监测必测9项指标及 选测指标314o相比手工监测,水质自动监测站具 有连续、实时、全天候运行的优势,能及时预警 和防范水环境风险,进一步提升水环境管理水 平,是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发展的方向。衡阳市 湘江流域9个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均为河 流水体,根据国家技术规范要求及本地区水质污 染特征,9个自动监测站均有开展常规五参数
总数据重 (组)
RD! ±10% 数据 (组) 占比(%)
±10%<RD!±20% 数据 (组) 占比(%)
±20%<RD!±30% 数据 (组) 占比 (%)
±30%<RD!±50% 数据 (组) 占比 (%)
108
108
100
0
0
0
0
0
0
108
81
75.0
21
19.4
5
4.6
1
0.9
108
79
73.1
某地铁基坑自动化与人工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某地铁基坑自动化与人工监测数据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beb15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b.png)
某地铁基坑自动化与人工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摘要: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地铁以其不占地面的安全性和效率优势,成为许多城市解决交通拥堵和土地利用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地铁站通常位于市中心,周围有大量的建筑物,地下管道等。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对坑本身和周围环境的变形没有得到适当的控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研究地铁车站地基的构造变形规律,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车站地基的安全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建筑地基变形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建筑地基的地基表面变形较多,监控工作主要是通过人工监控,不仅效率低下,故障的可能性也很高,很容易出现不能及时发现的安全隐患,或者对建筑地基风险的错误预测,降低了信息技术建设的效率和价值。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某地铁基坑自动化与人工监测数据对比分析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动化监测;人工监测;深基坑引言为满足实时监测的要求,提高地铁基坑变形监测信息水平,进行早期、充分利用的监测数据,开发多种地铁监测系统,有效地减少人为干扰,取得可靠的变形监测结果和发布,为地铁基坑安全施工提供预警和数据保护。
1自动化监测的原则1.1及时反馈原则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需要进行实时监控,自动化监测的手段相较于传统的人工监测方式,需要具备及时反馈的能力,从而保证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基坑的稳定性情况。
1.2经济最优化原则传统人工监测方式向自动化监测的转变,提高了监测效率和精确度,但是仍然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虑自动化监测设备的性价比,做到最优组合。
2自动化监测流程2.1建(构)筑物沉降监测测点布设建(构)筑物沉降监测采用LP-1液体压力水准测量系统,位于1倍H范围内时(H为基坑开挖深度),沿外墙每15m或每隔2根承重柱布设1个监测点;位于2倍H范围内时,沿外墙30m或每隔3根承重柱布设1个监测点;外墙拐角处应布点;高耸构筑物每栋测点不少于4个;重要建(构)筑物加密1倍布设;如产权单位禁止在建筑表面钻孔,应用条码尺粘贴于承重结构表面。
遂宁地区日照平行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遂宁地区日照平行观测数据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9f63e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c.png)
—94—工作研究遂宁地区日照平行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张 明 张渝杰 杨 雪 杨丽霞 毛 单(四川省遂宁市气象局,四川 遂宁 629000)摘 要:本文利用2019年1~6月遂宁地区3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日照时数平行观测资料,对比评估了日照自动与人工观测资料的完整性,小时、日值一致性,结果表明:(1)影响自动观测数据完整性的因素主要是设备故障;(2)3个台站1~6月自动和人工观测小时数据差值较小,自动观测较人工观测值偏大,小时数据差值集中在±0.3h 之间;(3)3个台站自动-人工观测数据相关系数均大于0.9,相关性良好;(4)光电式数字日照计自动观测数据与暗筒式日照计人工观测数据一致性良好,满足业务运行要求。
关键词:日照时数;平行观测;光电式数字日照计;暗筒式日照计日照是地表获取太阳辐射最直接的方式,同时也是表征地域气候和描述天气状况的重要因子。
作为气象学研究对象,地面气象站通过观测日照时数来记录日照的时长。
日照时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气象要素,对天气、气候以及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建筑规划[1-3]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日照时数,是指在一给定时段内太阳直接辐照度大于或等于120 W•m -2的各分段时间总和。
日照时数实现自动观测前,遂宁地区3个国家气象站均使用暗筒式日照计的观测数据为正式记录,需人工涂药、换纸和迹线的计算[4]。
1 资料来源2019年1月起,遂宁地区3个国家气象站分两个阶段开始为期6个月的日照平时观测,以获得人工与自动观测数据的差异。
其中,1~3月为第一阶段,以人工记录为正式观测记录;4~6月为第二阶段,以自动观测为正式记录。
自日照平行观测结束后,已有学者对人工和自动日照时数进行了对比研究[5-7]。
本文使用遂宁地区3个国家气象站日照平行观测期间的资料,分析评估人工与自动日照时数的差异,研究自动与人工观测值的一致性,分析观测方式变化导致的资料序列差异,可为今后日照时数资料的衔接应用及其它日照相关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检测能力分析表(最新)参照表
![检测能力分析表(最新)参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fa2be454ddccda38376baf38.png)
量程
检验仪器设备技术指标
准确度等 级
0.03
0.02
分辨力
1.3*10-11g/s
5.3*10-13g/ml
1.3*10-8g/ml 4/10
按标准能检
项数 按标准应检
项数 6/54
3/41
共
页第
比率
0.111
0.073 0.4
页 备注
附表2
3
序号 产品名称
豆类蔬菜( (1)甲胺磷
菜用豌豆、
豇豆、菜豆 (2)对硫磷 、扁豆、黎
0.01-10mg/kg
0.01-10mg/kg
检验仪器设备名称
检验能力分析表
气相色谱仪Agilen 0.1-103ng/ul t6890N(FPD)
气相色谱仪Agilen 0.001-10 ng/ul 0.03 t6890N(ECD)
液相色谱仪 Agilent1100LC
1*10-31*10-9g/ml
液相色谱仪
Agilent1100LC
1*10-3-
1*10-9g/ml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根1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敷工资设艺料技高试术中卷0资不配料仅置试可技卷以术要解是求决指,吊机对顶组电层在气配进设置行备不继进规电行范保空高护载中高与资中带料资负试料荷卷试下问卷高题总中2体2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1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1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3术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某基坑自动化监测与人工监测试验数据对比分析
![某基坑自动化监测与人工监测试验数据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586d1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4.png)
某基坑自动化监测与人工监测试验数据对比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深基坑安全事故的频发,传统人工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效率低导致结论不及时;数据处理过程中人工介入过多导致数据失真;人工监测不能在特殊环境下工作导致数据不连续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而自动化监测完美的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本文通过某基坑人工监测与自动化监测数据的对比进行分析,旨在探究自动化监测采用方法的合理性及数据的准确性,以达到合理推广新设备、新方法的目的。
关键词:自动化监测;深基坑项目;数据对比引言基坑监测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复杂工作,基坑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工艺、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周边环境等均会影响到对基坑安全状态的判断。
对潜在危险因素判断过高,施工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消除,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对基坑危险因素判断过低,可能会错过消除危险源的最佳时机,导致事故的发生。
所以,在基坑监测过程中,我们应该科学的分析自动化监测其监测方法的适用性和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从而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为安全施工保驾护航,为后期优化设计提供有效的数据源。
1.数据对比的试验条件某基坑因故停工,场地内选取水平位移监测点、竖向位移监测点、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地下水位监测点及支撑应力监测点各2个。
分别采用自动化监测和人工监测的方法连续观测7天,监测频率1天1次。
场地内无外因干扰,可假定监测期间内监测点相对稳定。
1.试验结果2.1水平位移监测数据对比自动化监测和人工监测均采用全圆观测法测量监测点的坐标,假定一条边线,计算监测点到假定边线的距离,监测结果如下:监测数据显示,由于监测点相对稳定,自动化监测和人工监测测得的监测点水平位移累计变化量在K=0的水平线上下波动。
人工监测的监测数据在(-0.5,0.7)区间,自动化监测的监测数据在(-0.3,0.3)区间。
2.1竖向位移监测数据对比在竖向位移监测的试验中,自动化监测采用全站仪测三角高程的方法,人工监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监测结果如下:监测数据显示,由于监测点相对稳定,自动化监测和人工监测测得的监测点竖向位移累计变化量在K=0的水平线上下波动。
测绘质量分析报告表格
![测绘质量分析报告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ad2f5e9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5.png)
测绘质量分析报告表格【测绘质量分析报告表格】序号测绘任务测绘项目测绘质量评价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分析原因1 城市规划测绘地形图制作优秀 1.地形图与实地地形相符合;2.地形图比例尺正确;3.地形图清晰度高合格测绘人员技术娴熟,操作规范。
2 环境监测污染源分布图绘制不合格 1.污染源位置标注不准确;2.污染源种类分类有误;3.绘制的分布图示意度不强不合格测绘人员操作不规范,出现了一些错误和疏漏。
3 农田测量农田面积测算优秀 1.测量面积与实际面积相符合;2.测量工作时间较短;3.测量结果清晰可靠合格测绘人员准备工作充分,操作规范。
4 建筑物测量房屋图纸绘制不合格 1.绘制的图纸比例尺不准确;2.房屋分层示意不明确;3.图纸缺少必要的注释信息不合格测绘人员技术水平欠缺,操作不规范。
5 坡度测量城市坡度图制作优秀 1.制作的坡度图表达准确;2.坡度分级合理;3.图像颜色分明合格测绘人员技术娴熟,操作规范。
【测绘质量分析报告】根据对测绘任务的不同项目进行的质量评价,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城市规划测绘任务中,地形图的制作质量较好,符合实地地形,并且比例尺正确,清晰度较高。
测绘人员在技术和操作上表现出较高水平。
2. 在环境监测任务中,污染源分布图绘制的质量不合格。
污染源位置标注不准确,种类分类有误,分布图示意度不强。
测绘人员的操作不规范,出现了一些错误和疏漏。
3. 在农田测量任务中,农田面积测算的质量较好。
测量面积与实际面积相符合,测量工作时间较短,测量结果清晰可靠。
测绘人员在准备工作和操作规范上做得很充分。
4. 在建筑物测量任务中,房屋图纸绘制的质量不合格。
绘制的图纸比例尺不准确,房屋分层示意不明确,图纸缺少必要的注释信息。
测绘人员的技术水平欠缺,操作不规范。
5. 在坡度测量任务中,城市坡度图制作质量较好。
制作的坡度图表达准确,分级合理,图像颜色分明。
测绘人员在技术和操作上表现出娴熟的水平。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测绘质量的优劣与测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密切相关。
深基坑变形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深基坑变形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518b2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9.png)
深基坑变形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戴清宝(浙江恒欣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勘察分公司福建泉州362000)摘要笔者以泉州市某基坑支护工程为案例,基坑采用土钉墙的支护型式,设计运用迈达斯计算软件对基坑开挖后的变形情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合开挖后的基坑位移监测数据,将基坑变形的数值模拟计算数据与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㊂关键词深基坑土钉墙迈达斯数值模拟监测中图分类号:T U75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72(2023)11-0173-03随着车库的需求量日渐增长,地下室几乎已成为商品住宅楼及办公楼的标配,地下室的开挖,将影响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基坑支护应运而生㊂土钉墙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基坑支护型式,有着工艺成熟㊁工期短㊁造价省等优点,成为众多基坑工程的首选方案,在基坑支护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㊂G B55003-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规范第7.1.3条[1]将基坑支护结构及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计算列入强制性条文要求,土钉墙支护体系下的周边土体变形理论计算与工程实际变形量是否存在较大差异?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考证的内容㊂1工程实例概况工程场地位于泉州市惠安县,场地原为旧民房,场地已整平至ʃ0.000(黄海高程32.60m)㊂场地西侧7 m范围外为民房(1-4F㊁浅基㊁石砌㊁砖混或简易民房㊁持力层为粉质黏土或残积砂质粘性土),北侧民房已拆除,仅存旧围墙㊂南东二侧均为现状水泥路㊂建筑物下设一层整体地下室,基础类型为浅基础,地下室面积约4400m2,支护周长约315m,基坑最大支护深度约6.95m,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γ0=1.0[2]㊂1.1工程地质概况按地貌类型划分,本场地属冲洪积平原,地势较平缓,据本勘资料,场地内除表层人工填土(Q4m l),第四系土层为冲洪积(Q4a l-p l)及残积(Q4e l)成因,基底为花岗岩类岩石(γ53)㊂工程场地地貌属残积台地地貌单元,场地地层分布情况自上而下分别为:杂填土㊁粉质黏土㊁残积砂质粘性土㊁全风化花岗岩等,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相关地层描述如下:1.1.1杂填土灰黄㊁灰褐等杂色,干,松散,为新近回填(年限<1年),未经专门压实处理,均匀性及密实度差,呈欠固结状态,并具湿陷性,本层以粘性土为主,混含建筑垃圾与少量砂㊁碎石,其中硬质物约占15%~25%;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为0.40~2.40m㊂1.1.2粉质黏土浅黄㊁灰黄色,湿,可塑,主要由粘㊁粉粒组成,土质较均匀,粘性较强,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含铁锰质氧化物;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为0.90~3.80m,层顶埋深0.40~2.40m㊂1.1.3残积砂质粘性土灰黄色,湿,可塑,捻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㊁韧性中等,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形成,成分以粘性土为主,有少量的细粒石英颗粒,粒径>2.0mm的含量范围值为5.9%~14.3%,长石及暗色矿物已全部风化成黏土矿物,具有泡水易软化崩解的特性;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为3.90~9.50m,层顶埋深为1.60~ 4.50m㊂1.1.4全风化花岗岩黄褐色㊁饱和,中粗粒花岗结构,散体状构造,风化显著但不均,标贯击数实测值N>30击/30c m,岩芯呈砂土状,遇水易软化,原生矿物清晰,含多量次生矿物,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V级,质量指标极差,未发现洞穴㊁临空面㊁风化孤石及 软㊃371㊃(紫砂艺术)2023年11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作者简介:戴清宝(1984-),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㊂弱 夹层;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为0.40~4.30m ,层顶埋深为7.50~12.80m ㊂表1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地层名称饱和重度γ(k N /m 3)固结快剪С(k P a )固结快剪φ(度)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f r b K )杂填土18.510.012.015粉质黏土18.622.413.835残积砂质粘性土19.016.223.445全风化花岗岩20.525.025.0601.2 水文地质概况杂填土:透水性强,富水性较弱;粉质黏土㊁残积砂质粘性土㊁全风化花岗岩:含水性与透水性较弱(为弱透水性层)㊂地下水赋存特征为:根据本工程勘察资料,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赋存于杂填土㊁粉质黏土㊁残积砂质粘性土㊁全风化花岗岩中,主要靠大气降水与地表迳流下渗补给故其富水性受季节性制约㊂工程场地勘察期间测得钻孔孔内初见水位埋深距现地表1.50~2.90m (黄海标高为28.74~30.97m ),稳定水位埋深距现地表2.10~3.60m (黄海标高为28.14~30.27m ),据当地民井调查与建设方提供当地气象部门水文资料,本场地地下水变化幅度1.00~2.00m ,工程场地3~5年最高水位黄海标高为31.00m ;历史最高水位黄海标高为32.30m ㊂图1 支护剖面图1.3 基坑支护方案基坑支护的方式较多,近年来福建沿海一带用的比较多的支护型式有土钉墙㊁拉森钢板桩+预应力锚索㊁S MW 工法桩+预应力锚索㊁S MW 工法桩+钢管内支撑㊁排桩+内支撑等㊂结合本工程周边情况㊁地质条件㊁开挖深度等条件,本基坑工程最终采用土钉墙的支护型式㊂此次对比分析选取本工程案例的其中一个支护剖面进行,选取的支护剖面图见图1㊂2 变形数值模拟分析2.1 模型构成采用M i d a sS o i l w o r k s 计算软件,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经土钉墙加固后的基坑侧壁进行数值模拟变形分析㊂计算模型利用基坑结构的对称性,取典型剖面对基坑侧壁土体进行计算分析,计算范围:基坑坑顶外取基坑开挖深度的2.5倍,基坑坑底以下取基坑开挖深度的1.0倍㊂2.2 数值模拟结果图2 水平位移模拟结果图3 竖向位移模拟结果根据M i d a sS o i l w o r k s 软件计算结果,水平位移最大值约1.8mm ,水平位移模拟结果见图2,竖向位表2 监测点累积位移量统计表监测项目水平位移监测点竖向位移监测点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监测点P 6P 7P 8S 6S 7S 8X 3X 4累积位移量(mm )4.5513.516.345.899.547.1310.668.12㊃471㊃ 陶瓷 Ce r a m i c s (紫砂艺术)2023年11月移最大值约14.3mm ,竖向位移模拟结果见图3㊂3 基坑监测实测数据该基坑现地下室外围土方已回填完成,基坑安全隐患已排除,基坑暴露总时长约70天,监测单位共出具52份监测简报,该支护剖面段水平位移监测点编号为P 6㊁P 7㊁P 8,竖向位移监测点编号为S 6㊁S 7㊁S 8,深层水位位移监测点编号为X 3㊁X 4,各监测点最终累积位移量见表2㊂4 对比分析本基坑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变形情况进行现场布点㊁监测,监测单位根据施工图及‘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3]的要求实施监测工作,本文假设监测数据为基坑变形情况的真实体现㊂根据监测数据,坡顶水平位移累积位移量最大的点为P 7,累积位移量为13.51mm ,坡顶竖向位累积位移量最大的点为S 7,累积位移量为9.54mm ,深层水平位移累积位移量最大的点为X 3,累积位移量为10.66mm ㊂数值模拟计算该剖面段水平位移最大值1.8mm ,竖向位移最大值14.3mm ,不难发现,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基坑实际位移量存在较大差异,说明数值模拟结果参考价值并不高㊂5 结结基坑变形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测得的实际变形存在较大差异,即理论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归结为以下几点:(1)数值模拟计算,是将岩土层以参数形式量化后进行的模拟分析,而计算所采用的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是勘察单位根据现场原位测试或室内试验后所取,其中难免存在差异㊂(2)数值模拟计算是选取剖面段范围最具代表性的地层进行模拟,然而实际上不同位置各地层的埋深㊁层厚等是存在一定差异的㊂(3)理论计算是严格按照设计设定的边界条件进行的,施工现场不大可能和设计设定的边界条件完全一致,包括坡顶荷载㊁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等㊂参考文献[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 G J 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 B55003-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 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㊃571㊃(紫砂艺术)2023年11月 陶瓷 C e r a m i c s。
(完整版)环境监测报告样板
![(完整版)环境监测报告样板](https://img.taocdn.com/s3/m/03446c520c22590102029dd3.png)
附件4:XXX环境监测站监测报告X环监字(2006)第 011号(盖计量认证印章)(盖监测资质印章)项目名称:XX公司东调搬迁项目环评监测委托单位: XXXXX有限责任公司监测类别:委托监测报告日期: 2006年月日(盖章)监测报告说明1、报告封面及监测数据处无本站业务专用章无效,报告无骑缝章无效。
2、报告内容需齐全、清楚,涂改无效;报告无相关责任人签字无效。
3、委托方如对本报告有异议,须于收到本报告十五日内向本站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4、由委托方自行采集的样品,仅对送检样品的测试数据负责,不对样品来源负责,对监测结果不作评价。
5、未经本站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
6、未经本站书面同意,本报告及数据不得用于商品广告,违者必究。
机构通讯资料:×××××环境监测站地址:××××路××号邮政编码:××××××电话:传真:1、监测内容受XXXX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按照《XXXX有限责任公司东调搬迁项目环评大纲》要求,于2006年2月8~10日对该公司现有污染源废水、废气及拟搬迁地的环境空气、地表水、底泥、厂界噪声进行了监测。
2、监测项目地表水监测项目:总镍。
底泥监测项目:铜、铅、镍。
环境空气监测项目:氯化氢、硫酸雾、铅。
噪声监测项目:厂界噪声。
废水监测项目:pH、化学需氧量、总铜、总镍、总铅、总锡、总氰化物、总磷、氨氮、挥发酚、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甲醛。
有组织废气监测:监测项目见表2-1:车间无组织废气监测:监测项目见表2-2:3、监测分析方法及方法来源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方法来源、使用仪器及检出限见表3-1~3-4。
表3-3 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方法及方法来源4、监测结果地表水监测结果见表4-1;废水监测结果见表4-2;底泥监测结果见表4-3;无组织废气监测结果见表4-4;有组织废气监测结果见表4-5;环境空气监测结果见表4-6;厂界噪声监测结果见表4-7。
环境监测原始数据记录表(参考)
![环境监测原始数据记录表(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d8ae38382af90242a895e5b3.png)
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 (3)_____________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4)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5)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6)______________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7)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Ⅰ) (8)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Ⅱ) (9)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10)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11)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Ⅲ) (12)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13)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14)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15)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16)分析原始记录 (17)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18)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20)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表 (21)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 (23)________________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25)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27)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记录 (28)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29)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30)样品委托单 (31)监测结果统计表 (32)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 (33)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 (34)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Ⅰ) (35)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Ⅱ) (36)林格曼黑度原始记录表 (37)生化需氧量原始记录 (38)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 (39)pH、电导率测试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电极常数分析日期室温℃标准缓冲液(Ⅰ)理论值标准缓冲液(Ⅱ)理论值标准缓冲液(Ⅲ)理论值样品编号水温(℃)pH 读数值样品PH值电导率kt (μScm-1)25℃电导率kt (μScm-1)计算公式第一次第二次备注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_____________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日期水温℃缓冲液名称及加入量室温______℃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分析日期仪器名称及编号萃取液名称比色皿mm 参比液室温______℃湿度_______%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加标液浓度()响应值A回收率(%)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______________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标准溶液名称显色温度℃显色时间______________显色体积___________参比溶液测定波长nm 比色皿mm室温_____℃湿度____%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Ⅰ)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Ⅱ)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项目名称 样品性质 分析方法及来源 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 月 日 时 至 月 日 时 培养箱温度 标准溶液浓度 稀释水制备日期 培养前分析日期 室温 ℃培养后分析日期 室温 ℃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 第__页样品编号稀释比f培养瓶号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溶液消耗量(mL )化学探头测定法溶解氧浓度(mg/L ) 水样BOD 5 浓度(mg/L )培养前培养后 培养前 培养后 终读数始读数用量终读数始读数用量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读数Ⅰ读数Ⅱ平均值培养前培养后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培养箱温度标准溶液浓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稀释水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溶液消耗量(mL)化学探头测定法溶解氧浓度(mg/L)备注培养前培养后培养前培养后终读数始读数用量终读数始读数用量终读数始读数用量终读数始读数用量培养前培养后平行样检平行样编号质控样检定值(mg/L)平均值测的浓度测得值(mg/L)相对偏差(%)相对误差(%)允许相对偏差(%)允许相对偏差(%)结果评判结果评判标定序号0 0 1 2 3 平均值计算公式基准液体积(mL)空白溶液滴定记录(mL)V0V1△VNa2S2O3浓度相对偏差(%)结果评判允许相对偏差(%)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Ⅲ)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培养前分析日期室温℃培养后分析日期室温℃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培养时间月日时至月日时培养箱温度计算公式:BOD5(mg/L)=n(C1-C2)-(n-1)(B1-B2)式中n------------稀释倍数C1,C2-----------水样培养五天前后溶解氧值(mg/l)B1,B2-----------稀释水培养五天前后溶解氧值(mg/l)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日期室温℃湿度% 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容器+滤膜+样品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一般试剂配制记录配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分析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及来源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日期_______________ 室温_______℃湿度_______%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页第__页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名称地址邮编电话采样方式混合、连续、间歇、瞬时采样日期天气状况气温℃企业当事人签字样品编号采样点名称采样时间水样外观监测项目排污口规范化情况流速m/s宽度m深度m流量()排放量()采样者________________ PH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_页接样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项目名称水域名称水域功能类别调查船采样工具采样方式采样日期天气气温℃样品现场保存措施: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采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_页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表项目名称采样地点测点编号功能区类采样器名称及编号流量校准值校准人校准日期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采样日期_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页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项目名称采样地点测点编号功能区类采样器名称及编号流量校准值校准人校准日期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 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 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 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 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采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者_______________ 送样时间_______________ 接样者_______________ 接样时间____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页________________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_页第_____页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测量仪器名称及编号天气状况风力测试日期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_页第_____页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记录项目名称被测单位地址邮编联系人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电话区域功能类型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_页第_____页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测试地点区域功能类型天气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背景噪声声级dBA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_页第_____页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测试地点区域功能类型天气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仪器及编号距路肩距离(米)车流量(辆/小时)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_页第_____页样品委托单项目名称委托科室任务来源采样日期委托日期要求完成时间提交结果的方式委托科室室主任送样人接样人受委托科室室主任接样日期监测结果统计表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试日期_______________计算者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_页第_____页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科室名称________ 房间号______ 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科室名称________ 房间号______ 保存的设备名称及编号______________保存类别及温度要求冷藏_______℃冷冻_______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Ⅰ)项目名称被测单位电话邮编测试仪器名称编号测试位置管道尺寸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净化器名称及型号排气筒高度m 烟气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湿球表面压力林格曼黑度废(烟)气静压废(烟)气全压比托管型式及系数测试日期大气压KPa 环境温度℃动压Pa微压计读数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 共___页第___页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Ⅱ)项目名称被测单位电话邮编采样仪器名称编号测氧仪型号及编号烟气测试仪型号和编号测试位置管道尺寸安装孔深度排气筒高度m烟气温度℃工艺设备名称及型号净化器名称及型号测试日期大气压Kpa 环境温度℃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页林格曼黑度原始记录表项目名称企业名称测试日期及时间温度℃湿度% 测试仪器名称及编号工艺设备名称烟囱高度m 测试者与排放源的相对位置风向风速天气情况测试者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页生化需氧量原始记录项目名称样品性质仪器名称及编号分析方法及来源室温℃湿度% 分析日期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页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项目名称企业名称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监测方法及来源测试地点区域功能类型测试仪器及编号测试日期分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 共____页第____页。
5 我国主要煤矿监控监测系统对比分析
![5 我国主要煤矿监控监测系统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0fcaf0c8d376eeaeaa3142.png)
3.2.2 KGA5型矿用一氧化碳传感器KGA5型一氧化碳传感器用于连续地检测煤矿井下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能单独使用或与各种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配套使用。
该传感器是一种智能型检测仪表,所有调校功能可通过遥控器实现,具有精度高、稳定可靠、使用方便等特点。
1)防爆型式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标志为“I Exib ”。
2) 使用环境条件温度:0℃~+40℃;相对湿度:)℃25%(98+≤;大气压力:80~110 a KP ;风速:s m /8≤;煤矿井下有爆炸性气体危险、无淋水和明显振动、冲击的环境。
3)工作原理本传感器由传感头、检测电路、直流放大器、A/D 变换器、红外接收头、单片机以及显示电路和输出电路等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图3-4 KGA5型矿用一氧化碳传感器原理框图4)主要技术参数(1)测量范围:0~6101000-⨯CO (也可根据用户要求定做)。
(2)测量误差:如表3-1所示。
表3-1测量误差单片机 红外接电路 断电记忆电路 看门狗电路 显示电路 声光报警电路 485输出电路 频率输出电路 电流输出电路 D/A 变换器A/D 变换器 基准电压电路5V 电源信号放大电路CO传感器温度 传感器继电器 DC 9~24V 遥控器(3)响应时间:小于30s。
(4)遥控范围:距离不大于5m,角度不大于120°。
(5)报警:报警点测量范围内可任意设置,报警方式为红色灯光闪烁、蜂鸣器鸣叫(报警响度1米内不小于80dB)。
(6)输出信号:200~1000 Hz频率(负载电阻1.5 k时,输出高电平>3 V,输出低电平<0.5V);RS485接口,通信波特率为1200 bps。
(7)工作电压:DC 9~24 V。
(8)工作电流:DC 18 V时不大于100 mA。
(9)标定流量:200毫升/分。
5 我国主要煤矿监控监测系统对比分析5.1 KJ90NA/NB煤矿安全监控系统5.1.1 技术概况重庆煤科院根据煤矿实际情况,开发推出了基于总线技术的KJ90NA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基于工业以太环网的KJ90NB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三种空气颗粒物监测仪监测的结果对比分析
![三种空气颗粒物监测仪监测的结果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517acc964bcf84b9d57bf4.png)
三种空气颗粒物监测仪监测的结果对比分析对空气颗粒物质监测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三种空气颗粒物监测仪器的监测。
旨在通过不同监测结果的分析,进行空气颗粒监测仪器的选择,以提高空气颗粒物有害物质检测的整体效率,提升空气监测的整体质量,并为空气颗粒物监测方法的创新提供支持。
标签:空气颗粒物;监测仪;监测方法;结果在当前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提升监测仪使用的整体质量,应该构建有效性的空气监测方案,通过监测结果的分析以及检测质量的确定,提升空气颗粒物检测的整体质量,以实现当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1空气颗粒物监测通过对空气监测状况的分析,需要对各种细小固体或是液体微粒的来源、分布状态以及变化等进行分析,并按照直径大小的差异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质进行分析。
通常状况下,可以将空气颗粒物分为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以及细颗粒物等。
对于细粒度越小的物质,当进入到人体呼吸道时其进入的的位置较深,对人体的健康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应该针对空气颗粒物的基本特点,进行监测方案的构建,以有效降低空气中颗粒物对人们生命安全带来的影响。
在当前空气颗粒监测物质检测中,具体的监测方法分为膜称重法、光散射法、电荷法、射线吸收法等。
膜称重法的监测原理相对简单,而且对这种检测方法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少,因此该种技术通常被运用在空气颗粒物质监测之中。
对于光散热技术,由于其操作方法相对简单、容易操作,可以提升空气颗粒物质检测的整体效率[1]。
2颗粒物污染的基本现状伴随社会的城市化发展,在城市发展中颗粒污染作为较为重要的污染物质,是当前环境污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空气颗粒物而言,其成分相对复杂,通过源解析技术的使用,进行不同物质的排放量进行控制。
煤性污染作为较为主要的污染物质,在空气颗粒污染重长期存在,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煤烟型的可吸入颗粒物粒径≤10m,PM10,虽然当前城市污染有所减少,但是并没有在源头上实现对污染源的控制。
而且,在社会城市化发展中,汽车尾气以及工业燃烧的排放增加,也会导致颗粒物污染现象的发生,对于这类颗粒物而言,其颗粒直径≤2.5,PM2.5。
检测能力分析表(最新)参照表
![检测能力分析表(最新)参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47aca3c958f5f61fb7366651.png)
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附表2检验能力分析表共页第页。
环境监测站近年工作量变化分析表1
![环境监测站近年工作量变化分析表1](https://img.taocdn.com/s3/m/a577d38102d276a200292e41.png)
附件
环境监测站近年工作量变化分析表1
单位名称:
填表说明:1、主要统计跨度为3年左右工作量变化较大的三个年份,如有2000年前资料,增加上去更好;
2、监测数据为手工监测的数据;样品为人工分析测试的样品;
3、简单监测报告指监测分析及简要评价的报告,综合报告指“三同时”验收监测、环评和专项调查等综合性报告;
4、专项报告指环境质量报告、污染源专题报告、生态评价报告等;
5、如有其它工作量较大或变化较大的内容,可增加信息栏目。
环境监测站近年工作量变化分析表2
单位名称:
单位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