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二集)十二 推动中国-东盟融合发展的新一代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 国情教育专题复习专题二 当代中国与世界第2讲 与世界紧相连+与世界共发展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国情教育专题复习专题二当代中国与世界第3讲与世界紧相连+与世界共发展一、选择题1.(2022·温州中考)中国农业技术专家组进驻非洲国家几内亚比绍20余年,完成2.2万余人次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这说明中国( )①主动承担国际责任②经济安全遭遇挑战③坚持合作共赢理念④参与全球规则制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2·绍兴中考)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四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
这意味着我国( )①坚持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坚持合作共赢,让发展成果惠及各国③坚持对话协商,消除国家之间的差异④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纵观国内外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
下列属于我国面临的挑战有( )①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②国际恐怖主义蔓延使我国海外投资面临困难③我国在资金、人才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变题:纵观国内外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我们应采取的策略有( )①践行开放理念,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新进展②慎重开放市场,规避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产生的各种风险③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2021·衢州模拟)在新冠疫苗的研发方面,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至2021年5月9日已向80多个国家提供了疫苗援助。
这体现了中国( )①主导国际事务,展现大国的综合实力②参与国际竞争,与各国抢占发展先机③坚持共商共建,与各国共享发展成果④坚持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2·宁波模拟)中国高度关注乌克兰局势的发展,主张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身立场,呼吁有关各方继续开展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端。
江苏专版2020年高考时政热点微专题(二):微专题十七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开始施行
微专题十七《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开始施行【背景材料】2016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开始施行。
作为第一部规范党的问责工作的基础性法规,首次全面聚焦党内问责,释放出“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进一步扎紧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之笼。
从严治党、制度治党,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高度重视从严治党、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在最需要有人落实责任的关键时刻,问责可谓“撒手锏”。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给这一“撒手锏”提供了制度遵循,其中规定,“在处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中领导不力,出现重大失误,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将被问责。
制定出台问责条例,仅是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一个生动注脚。
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制度建设,通过立规修规、完善党内法规,把党规党纪的权威性、严肃性立起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近年来,围绕管党治党存在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松等问题,党中央大力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创新,把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和部署,全方位扎紧制度的笼子。
修订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编制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一个五年计划、首次开展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公布党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等,党内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考点链接】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1.正确看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反对拜金主义和金钱万能论。
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行的,但同时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金钱不是万能的。
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与其思想上存在的拜金主义和金钱万能论的思想分不开。
2.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
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反映到政治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受经济利益的诱惑贪污受贿,权钱交易,以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解读 双循环经济
2021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解读双循环经济年级:姓名:双循环经济【热点背景】1.双循环经济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经济恢复还不平衡,生产恢复快于需求,工业恢复快于服务业,投资恢复快于消费,大企业恢复快于中小企业,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恢复不平衡,就业和中小企业仍面临较多困难,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仍面临较大压力。
看外部环境,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疫情长尾特征更趋明显,主要经济体衰退程度超出预期,外部需求大幅萎缩,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来少有的复杂局面。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看国内环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
从需求看,我国拥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升级的商品需求和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将持续释放,国内市场的总体规模将加速扩大,巨大的内需潜力将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供给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疫情防控期间数字经济异军突起,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提高,将在满足消费结构升级中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的战略决策。
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和优势,利用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以及回旋空间大的特点,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到国内,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经过多年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中国早已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体系,经济发展离不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配合,产业技术进步也离不开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封闭起来脱离世界主流,只会拉大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高中政治2024届高考时事政治考点(2023年12月—2024年1月)
高考政治时政考点2023年12月【国内部分】1.12月1日,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五星卡”正式签发启用,首日共有50名取得在华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领取到了首批“五星卡”。
2.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评选出“2023年十大流行语”,分别是: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搭子、多巴胺××、情绪价值、质疑××,理解××,成为××。
3.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汉语盘点2023”年度“十大流行语”。
它们分别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球文明倡议、数字中国、杭州亚运会、核污染水、巴以冲突、大语言模型、神舟十七号(神十七)、村超。
4.12月7日,“十四五”规划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正式投入科学运行。
该项目位于四川凉山锦屏山地下2400米处,总容积33万立方米,是世界上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
5.港珠澳大桥旅游试运营于12月15日开通,试运营阶段将对持有效居民身份证的内地居民,以及已入境内地且持有效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的港澳居民开放。
6.12月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进展。
研究认为,距今5800年至距今3800年可被划分为古国时代。
其中,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牛河梁遗址新发现让中华文明起源时间线向历史纵深推进约五六百年。
7.12月10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转交给运营方,24日开启首次试运营。
△首次试运营结束后将开始第二次试运营,确保2024年1月1日商业首航可以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8.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时政热词积累12+外贸“新三样”-【时政热词积累】2024年高考政治最新时政热点解读与押题预测
2024时政热词积累——外贸“新三样”名词解释“老三样”焕发新生机,“新三样”展现新优势。
时代在变,我国货物贸易的结构也在变。
过去,服装、家具、家电等“老三样”大量出口、走俏海外。
如今,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外贸“新三样”扬帆出海、叫响全球。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合计出口同比增长41.7%,表现十分亮眼。
从“老三样”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焕发新生机,到“新三样”凭借新技术、新产品脱颖而出,收获竞争新优势,中国制造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定前行。
“新三样”与“老三样”,浓缩着时代变迁,刻录着发展足迹。
政治术语积累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老三样”到“新三样”,我国外贸出口产品不断升级,这既是外贸结构持续优化的体现,也是新动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②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是产业发展的牢固基石。
要强化“新三样”全产业链合作和全球布局,支持上下游行业紧密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获得更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③密切关注国外针对“新三样”的贸易壁垒等限制性措施,加强“新三样”关联产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护航中国新优势领域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全球贸易反弹。
考查角度一、经济与社会1.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成长迅速的原因①我国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不断增强研发能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产品品质不断升级,增强了产品出口竞争力。
②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全球绿色能源、绿色消费需求猛增,我国坚持绿色发展,为“新三样”成长提供了空间。
③政府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积极履行经济职能,优化我国投资环境,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了“新三样”成长。
④坚持创新发展,我国外贸出口提供技术支撑。
2024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专题三新发展理念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微专题一坚持新发展理念学案
微专题一坚持新发展理念真题重练·体会高考1.(2024江苏卷,10)我国西部某乡村,通过实施“互联网+农村”工程,短短五年时间,人均年收入从不到3 600元提高到8 000元,把一个偏远的乡村打造成数字乡村,成为当地引领乡村振兴的标杆。
对该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A.信息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B.发展互联网经济是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C.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促进乡村经济振兴的根本途径D.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是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手段2.(2024全国Ⅲ卷,14)2024年2月,中共中心、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作出重大战略部署。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
从产业结构看,港澳地区以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广东九个城市以生产制造为主。
关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意义,下列推断中不恰当的是( )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B.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亲密内地与港澳沟通合作C.推动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D.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加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3.(2024全国Ⅲ卷,13)2012~2025年间甲国对乙国服务贸易出口变更如图所示。
促成这一变更的经济现象有( )①乙国吸引甲国的游客数量逐年增长②乙国在甲国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③乙国出口到甲国的文化产品日趋丰富④乙国向甲国支付的学问产权费用持续上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4全国Ⅱ卷,15)2024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12大举措,包括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等。
扩大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意味着( )①金融市场结构将发生变更,系统性金融风险降低②金融产品将更加丰富,市场主体有更多选择③金融机构的成本将降低,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提高④将形成新的竞争格局,促进中国金融业改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24全国Ⅲ卷,15)某国2013~2025年对外贸易差额变更如下图所说。
专题6: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课件)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预测
3.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 路”走深走实。
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 的落实落地。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合作,实施 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积极推动数字、 绿色、创新、健康、文旅、减贫等领域合作。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4.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 作。
推动落实已生效自贸协定,与更多国家和地 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推进中 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推动加入《数字 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 洋伙伴关系协定》。全面深入参与世贸组织 改革,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让更多合 作共赢成果惠及各国人民。
②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能为我国经济高质 量发展提供支撑。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 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有效对冲全球贸易投资复苏 乏力带来的挑战,巩固和增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释放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 潜力和强大动能。
③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 产品、更宝贵的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
④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同一大批国家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
时政演练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断向前,为高质量发 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也为世界合作共赢注入中国动力。下列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主导经济全球化 ②扩大对外开放是基于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时代趋势 ③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会,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机遇 ④两种资源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根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中国“主导”经济全球化说法错误,①说法错误。 ②: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 展空间,说明扩大对外开放是基于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时代趋势,②符合题意。 ③: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断向前,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也为世界合作共赢注入中国动力,说明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会,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机遇,③符合题意。 ④: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在立足自身发展的 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专题8: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课件)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预测
4.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 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①需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②可以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③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 ④需要推动东、中、西三大地区同步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平均化,①说法错误。 ②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增强发展的整体性,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②③说法正确。 ④:推动东、中、西三大地区协调发展,而不是同步发展,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研究制定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 》提出,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到2025年,在全国打造500个左 右的县域商业“领跑县”,建设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村新型便民商店。材料说明政府 () ①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 ②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县乡村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③推动构建统一开放、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④增强发展协调性、整体性,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研究制定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 。材料说明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①正确。 ②:“推进新型城镇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构建县乡村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说法错误,应是构建以城市群为 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②排除。 ③:商务部等部门制定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是为了构建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构建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③错误。 ④:《计划》提出,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材料说明政府增强发 展协调性、整体性,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协调发展,④正确。 故本题选B。
2019年高考政治最新时政热点课件--中国——东盟外长会议在新加坡举行 (共14张PPT)
新闻播报
新闻播报
2018年8月2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在新加坡举行 的中国——东盟(10+1)外长会议。 王毅表示,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年来,双方关 系不断发展,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快速发展的成长
期迈入提质升级的成熟期,进入了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今年是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东盟第二个50年的开局之年。值此中 国——东盟关系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中国将继续把东盟作为周 边外交优先方向,坚持睦邻友好,坚持互利共赢,支持东盟共同 体建设,支持东盟中心地位。中国愿与东盟共享机遇,共迎挑战,
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使中国——东盟合作成为地
新闻播报
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的支柱。 王毅表示,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要以战略对接为指引。 中方建议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指导下, 加强东盟国家发展规划和“东盟愿景2025”与“一带一路”倡议
对接,形成优势互补,挖掘合作潜力,开辟更大合作空间。双方
应加强安全合作,增进战略互信,欢迎东盟国家积极参与今年10 月中国将与东盟举行的海上联演,加强防务部门反恐合作,在防 灾减灾、人道主义援助、军事医学等领域开展更多合作。双方应 进一步深化经贸、投资合作,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
书全面生效,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③中国始终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方针。中国尊重东
盟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价值观。双方在南海展开深度合作 的潜力也将日益显现出来,通过双方的广泛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谢谢!
热点解读
4.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 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致力于自由贸易 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维护多边主义,这是我国外 交政策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二集)十八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微专题十八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背景材料】2016年8月16日,一颗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墨子命名的墨子号卫星成为浩瀚宇宙中的新成员,开启为期两年的太空科学旅程。
此次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墨子号承载着在国际上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并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已有百年历史的量子理论的真实性。
这颗我国自主研发的量子卫星突破了一系列高新技术,包括同时瞄准两个地面站的高精度星地光路对准、星地偏振态保持与基矢校正、星载量子纠缠源等工程级关键技术等,卫星设计寿命为两年。
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有望推动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科学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于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介绍,卫星距离地面500公里,地面两个实验站相距1200公里,意味着量子卫星科学实验将在6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
墨子号发射后,如果效果达到预期,下一步还计划发射墨子二号、墨子三号等,形成“量子星群”。
量子通信的安全性是基于量子物理基本原理,可从根本上、永久性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未来,我国还将陆续发射卫星,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的国家。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亚洲与欧洲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届时联接亚洲与欧洲的洲际量子通信网也将建成。
到2030年左右,我国力争率先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在此基础上构建信息充分安全的“量子互联网”,形成完整的量子通信产业链。
本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院研制的稀薄大气科学实验卫星和西班牙科学实验小卫星。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
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4次飞行。
2017年高考时政热点微专题(二):微专题一 中国首次发布北斗系统白皮书 含答案
微专题一中国首次发布北斗系统白皮书【背景材料】2016年6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北斗系统白皮书的相关情况。
此白皮书是中国政府在卫星导航领域发表的第一部白皮书,分为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共约5800字。
其中正文共五章,包括发展目标与原则、持续建设和发展北斗系统、提供可靠安全的卫星导航服务、推动北斗系统应用与产业化发展、积极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北斗系统白皮书全面介绍了北斗系统的发展历程,阐释了北斗系统的理念主张,展示了北斗系统的进展成就和广阔前景。
据介绍,北斗系统白皮书也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第100部白皮书。
中国政府为某一系统发布白皮书是很罕见的,北斗系统白皮书的发布,体现了国家对北斗系统或者说卫星导航系统的高度重视,充分表明了中国发展建设北斗系统的决心和信心。
白皮书还正式公布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部分性能。
白皮书称,目前,正在运行的北斗二号系统免费向亚太地区提供公开服务,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50纳秒。
据专家介绍,其定位精度等技术参数与GPS民用信号相当。
目前中国共发射了23颗北斗导航卫星,其中4颗试验卫星,也叫北斗一号,剩下的都是北斗二号。
该专家称,未来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将由3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组成,性能将优于现在的北斗区域导航卫星系统,与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有突出特色,性能上各有千秋。
【考点链接】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2015年国内卫星导航总产值已达1900亿元,其中北斗系统贡献率约30%;国产北斗芯片、模块、天线等关键技术已取得全面突破,掌握卫星导航芯片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北斗芯片跨入40纳米新时代。
2.财政的巨大作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北斗系统的应用开发,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积极培育由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北斗产业链,持续加强北斗产业保障、推进和创新体系,不断改善产业环境,提升卫星导航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热点扫描】2016年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报告》强调,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
同时,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016年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二十国集团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与货币金融体系改革介绍中方看法和观点。
易纲表示,人民银行始终坚持市场化取向,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从今年春节以来,我们逐步形成了收盘汇率加上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
这个机制的好处是它增强了规则性,增强了透明度,使得市场有一个稳定的预期。
2016年8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作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符合预期。
上半年,积极稳妥去杠杆,发展和规范股权融资,前7个月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增长57.1%;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
多措并举降成本,打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阶段性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下调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等政策“组合拳”,促进企业成本下降和利润回升,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6.9%。
【考点链接】一、《经济生活》角度分析1. 市场在资源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使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健全的市场机制和有效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3. 货币政策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2024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复习专练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热点专项练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一、选择题1.“主场外交”是指在本国境内举办的、利用主场优势开展的外交活动。
在中国杭州举办的二十国集团峰会,是我国开展主场外交的胜利典范。
各国热衷于“主场外交”,目的在于( )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②展示实力,维护本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③彰显成就,提升主办国在世界的主导地位④借助主场,维护事关国家安危的核心利益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①不符合题意,不选;各国热衷于“主场外交”,目的在于展示实力,维护本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②符合题意,应选;提升主办国在世界的“主导”地位的说法夸大了“主场外交”的作用,③说法错误,不选;“主场外交”是指在本国境内举办的、利用主场优势开展的外交活动,它能借助主场,维护事关国家安危的核心利益,④符合题意,应选。
故本题选B项。
2.(2024·湖北师大附中二模)2018年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7届会议通过了中国提出的“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决议。
决议呼吁各国共同努力,构建相互敬重、公允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提出的新型国际关系( )①表明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②说明中国强调各国应摒弃零和博弈,携手共建同盟③致力于建立更加同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④表明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与周边国家友好合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①正确;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结盟关系,②错误;合作共赢,强调共同发展,利益共享,中国致力于建立更加同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③正确;材料不是讲与周边国家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
3.(2024·黑龙江哈尔滨三模)2018年4月4日,美国政府依据301调查单方认定结果,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1 300余种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500亿美元的中国对美出口额。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二集)八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微专题八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背景材料】2016年7月16日至17日,第五届世界和平论坛在北京举行。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论坛主席唐家璇和约450名中外嘉宾出席。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共同安全秩序:合作、包容、开放”。
在4场大会和22场小组讨论中,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50位中外嘉宾就国际安全与大国合作、亚太安全秩序、国际反恐合作等话题进行交流研讨,共商合作大计,共谋长治久安良策。
世界和平论坛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高级别非官方国际安全论坛,论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知名度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拓展,成为各国有识之士探讨国际安全形势、探寻破解安全难题的重要平台之一。
在此次论坛上,中外嘉宾围绕地区和全球安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针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表示,仲裁案是一个充满政治偏见的典型案例,其诉求是出于政治目的包装和单方面提起的,仲裁庭的组成是出于政治目的临时拼凑的,仲裁结果是为实现政治图谋精心炮制的。
仲裁案出发点不是为了解决中菲之间的争议,也不是为了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
这种做法违背了法治精神,践踏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上开启了危险和恶劣的先例,必须引起国际社会高度警惕。
发展是解决各类安全问题的“总钥匙”。
过去几十年,东亚一直被视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在区域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东亚经济一体化稳步推进,在发展自身、惠及本地区人民的同时,东亚肩负着维护全球经济稳定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论坛上,中国对世界和地区安全的贡献获得积极评价,南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多数与会嘉宾认为菲律宾南海仲裁案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希望相关方尽快进入谈判协商的轨道,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
【考点链接】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1.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主权国家具有独立权、自卫权。
我国加强军事力量建设是我国拥有保护自己的生存和独立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十二推动中国-东盟融合发展的新一代【背景材料】2016年7月26日,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闭幕。
其间,第四十九届东盟外长会、中国—东盟(10+1)外长会、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东亚峰会外长会和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相继举行。
通过中国与参会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共同努力,系列外长会始终保持对话与合作的基调,为今后中国—东盟关系开辟了美好的前景。
在中国—东盟(10+1)外长会上,中方强调继续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愿与东盟以纪念对话关系25周年为契机,推动双方关系进一步丰富和深化,迈向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针对有个别国家外长在东亚峰会外长会发言中提及南海仲裁案,王毅表示,仲裁从程序和法律适用、事实认定以及证据采集等多方面都充满了疑问和谬误。
概括起来就是“三个不合法”:一是仲裁的提起不合法;二是仲裁庭的成立不合法;三是仲裁的结果不合法。
中国采取的立场完全正当,目的是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本次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议聚焦合作、发展。
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总理通伦·西苏里在东盟外长会开幕式致辞时说,在过去49年中,东盟经历种种考验,地区经济持续增长,人民往来不断增强。
作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东盟已经形成单一市场与生产基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6万亿美元。
2016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
如果说这25年是中国—东盟关系的成长期,未来25年就是双方关系的成熟期。
成长期的关键词是从无到有,中国已经跟东盟之间建立起宽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构架,而成熟期的关键词是提质升级。
【考点链接】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1.税收的作用。
当前,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而消除税收障碍已成为税收国际协调的重要特征,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国际协调的历史进程应与地区税收国际协调的一般步骤大致相同,即关税协调、其他间接税协调和直接税协调。
这体现了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东盟共同体建设的不断深化,其在本地区的地位也越发重要。
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经贸合作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有利于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实现本地区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顺应了经济全球化。
3.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目前,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
对于中国与东盟来说,迈向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经贸合作是重要内容,双方既要巩固传统优势,又要努力拓展新领域,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4.随着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已成为全球性不可逆转的趋势。
借助产能合作拓展双向投资。
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一直保持良好势头,东盟对华投资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2015年一些成员国对华投资增长较多。
这说明贸易保护主义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了。
5.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拓宽。
伴随着中国东盟双边贸易投资的增长,金融需求也在增加,这为中国东盟开展金融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除了传统的融资、外汇结算、保险等服务外,中国与东盟在货币互换、本币结算、跨境债券投资等领域也在展开尝试。
6.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近年来,中方开展了多项工作支持东盟旅游发展。
同时,东盟多国也采取措施,吸引中国游客,并针对中国游客推出了签证便利措施。
未来,中国与东盟的旅游合作有望进一步加深。
7.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2015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修订协议,标志着自贸区的升级。
双方确定11个重点合作领域,在20多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这说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在南海问题争议解决之前,各方并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寻求建立相互信任的途径,包括开展海洋环保,搜寻与救助,打击跨国犯罪等合作。
这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与东盟各国建设命运共同体,促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属于合作关系。
中国与菲律宾的领土分歧和对峙表现为两国关系的冲突。
3.处理好国家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才能健康发展。
中国代表团参加此次东亚合作系列会议的主调是加强相互合作,并强调会议应聚焦合作而不要挑拨离间,挑拨国家之间的分歧。
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分歧与争议,以维护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维护好亚洲地区的稳定。
4.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二利益相悖则是国家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开展广泛的经济贸易合作反映了它们存在共同利益。
美国、日本等少数国家进行挑拨离间体现了利益的差别和对立。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尽管南海地区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互动交流和务实合作还一直在持续,各国都从中受益匪浅。
南海区域的和平稳定、合作发展符合各方的最大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
说明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6.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
目前,中国正加快网络强国建设,形成了一批知名的信息通信制造企业、运营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中国表示愿与东盟国家加强合作,缩小乃至逐步消除数字鸿沟,共同提升区域信息化水平。
这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
7.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妥善处理国家利益与区域利益将始终存在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及自由贸易区运行的全过程。
中国宣布将向老挝、柬埔寨和缅甸提供特别优惠关税待遇,以增加从三国的商品进口量。
这一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8.中国始终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方针。
中国尊重东盟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价值观。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推进,双方在南海展开深度合作的潜力也将日益显现出来,通过双方的广泛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使南海成为合作之海、友谊之海、和平之海。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1.做传播中华文化的文明使者。
中国和东盟就加强社会文化交流与合作达成多项重要共识和具体规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通过举办研讨会、人员交流、展演展览等多种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从2010年的49580人增长到2015年的71101人,中国去往东盟国家的留学生从2010年的16947人增长到2015年的39662人。
这将推动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的进一步开展。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功能。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2016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有近300项活动,覆盖全年各个时段,遍及中国和东盟各国主要城市。
为双方关系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4.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我们将紧扣“教育优先,共圆梦想”主题,深耕友谊、深化合作,推动更多合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共创中国与东盟美好明天作出贵州贡献。
5.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中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领域合作,在知识产权的创造、取得、运用、商业化、保护、管理和执行方面加强能力建设、技术支持和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训。
四、从哲学角度分析1.意识的能动作用。
中国与东盟国家外交部长在万象发表关于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了《宣言》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承诺根据国际法原则由直接有关国家通过磋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领土和管辖权争议。
2.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中国与东盟可以借助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契机,进一步拓展产业合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合作。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联络建设、网络建设也已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与东盟的双向投资正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3.联系构成发展。
中方建议,以互联互通、产能合作为切入点,用好亚投行、丝路基金,拓展金融合作,打造更多示范效应项目,取得更大的实质性进展。
双方应增进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地区稳定,共同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4.树立整体的观点。
“东盟+1”、东盟“10+3”、东亚峰会、东盟论坛等都是以东盟为中心的合作机制。
东盟建立共同体以后,这些合作形成一个很特殊的地区合作网络。
东亚合作的时间不长但成效非常好,极大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5.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则主要涉及贸易、物流、建筑、能源、制造业和商业服务等领域。
目前,中国与东盟10国作为创始成员国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正式运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产能合作、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推进。
6.矛盾双方又主次方面之分。
中国—东盟关系总体发展良好,同时也面临各种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维护中国—东盟关系大局。
新加坡是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中方愿与新方以及东盟各国一道,排除各种内外干扰,牢牢把握好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7.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成员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内各成员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它们的合作目标和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
要有区别地设计和实施其关税减免的进程和标准,注意利益平衡。
8.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求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
由于中国与东盟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同,产业结构相似,相互间的经济竞争不可避免。
需要中国与东盟双方共同努力,求同存异,不要过分计较眼前利益。
9.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
跨界经营、合作创新已成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发展的新常态,企业要因地制宜对现有业态和技术进行再创新。
同时,中国优势产业走出国门也需要通过资源的优化重组和再创新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10.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中强调,在东盟遗产公园等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管理、落实《生物多样性公约》等生物多样性相关多边环境协议等方面探讨可能的合作倡议。
这体现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跟踪试题】1.当前,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而消除税收障碍已成为税收国际协调的重要特征,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国际协调的历史进程应与地区税收国际协调的一般步骤大致相同,即关税协调、其他间接税协调和直接税协调。
这体现了税收①可以切实减轻投资者负担②能激发市场主体投资创业的热情③发挥了税收灵活性的特点④解决了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随着东盟共同体建设的不断深化,其在本地区的地位也越发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