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合集下载

《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导学案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1.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及要求,形而上学否定观的特点,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2.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比较两种不同否定观,提高分析比较和辩证思维能力。

3.学会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反对和抵制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思想方法,树立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辩证否定观;难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1、辩证否定观(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否定,即自己自己,自己自己。

(2)辩证的否定与发展的关系:辩证的否定是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途径。

(3)辩证的否定与联系的关系:辩证的否定是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和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一切,也不是简单地一切,而是既又,既又,克服的是旧事物中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的因素。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与辩证的思维方法相对立的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特征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要么。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内涵: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地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的的和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善于提出,敢于寻找,确立,开拓。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4部分 第3单元 第10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4部分  第3单元 第10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2
■特别提醒 (1)哲学上讲的“肯定”与“否定”与日常生活中的肯定和否定不同。哲学上讲的“肯 定”与“否定”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存在与灭亡。事物的存在是由事物内部“肯定”的因 素占主导地位决定的。事物的灭亡是由事物内部“否定”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决定的。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不是外部力量的否定。 (3)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而不是“抛弃”,这也决定 了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 (4)事物的发展并不是通过一两次否定就结束了,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22
解析:选 C。“不拘一格”体现的是创新意识,“按图索骥”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都与 实践的观点无关,①排除;“执两用中”指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反 映的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标新立异”反映的是创新意识,二者不是对立面,③排除; 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这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辩证否定观,② ④符合题意。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5
1.全面把握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1)唯物论角度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 想,与时俱进。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6
(2)辩证法角度 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要与时俱进,树立创新意识,促进新事物的成长。②辩证否定观要求我 们树立创新意识。③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要求敢于突破与实际不 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 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认识论角度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创新意识,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否定同 发展和 联系的 关系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发展的中断
含义 作用 实质
辩证 法的 革命 批判 精神
理论依据
世界是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的
基本内涵 二者关系
方法论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 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 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 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1)从辩证法的角度: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 创新包括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创新。
世界是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的
(4)唯物论角度: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因此必须发扬创新精神,才能达到主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创新 内容 依据 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
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追踪 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
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
(3)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
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
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世界是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的 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③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②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联系: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4、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10课 创新精神与社会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10课 创新精神与社会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

• (一)辩证否定
• 1、辩证否定的内涵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 己,自己发展自己
• 注意: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辨证的否定不是
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 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 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它事物转 化的方面。
• (一)辩证否定 • 1、辩证否定的内涵 • 2、辩证否定的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没有否定就没有 质变,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因此,它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 的根本途径。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 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 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否定一切也是错误的,因为它割断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 实际上也是否认了事物的发展。
• 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另一种表现。它对待旧事物的 态度是全盘否定,统统抛弃,认为新事物是绝对的新,它既不 能在旧事物的基础上成长起来,也不会有旧事物的一点痕迹。 这样,就割断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使事物的发展失去 了基础和条件。实际上也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在实践上,这种 否定一切的错误表现就是只要克服,不要保留,只要批判,不 要继承。认为否定就是对事物的绝对消灭。
成功体验
• 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 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 示是
•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 展
•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 史的发展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十课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学情分析: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辩证法作为世界观,将一个生生不息的永恒运动变化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则要求我们用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对待周围的世界。

在此意义上,本课是第三单元的落脚点。

教学目标:1、学会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初步形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通过学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使学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破除落后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勇于突破陈规旧俗。

2、使学生坚信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造伟大”的观念,看到创新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辩证的否定观;2、创新意识。

过程设计:考点明确:一、辩证的否定观1、辩证否定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二、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2、创新的社会作用三、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考点分析:一、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内容(世界观)1、辩证的否定的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保留…二、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1)要尊重书本……2)尊重权威……3)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5➢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根本区别③否定同发展、联系的关系是什么?②否定和肯定的关系是什么?①否定的动力是什么?形而上学否定观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三方面区别认为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认为事物的否定是事物的外因作用的结果,是外力、主观加于事物的否定中包含肯定,肯定中包含否定,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否定和肯定都是绝对的,要么一切否定,要么一切肯定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中断,不是“扬弃”➢ 理解1: “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也有肯定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道德与法治必修四标题

道德与法治必修四标题

道德与法治必修四标题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020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新课标

2020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新课标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选择题1.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2020年12月3日~5日在浙江省乌镇举行。

当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需要我们紧紧抓住新技术革命、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从消费互联网扩展到产业互联网,促进实体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这是带动全球经济增长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创新已经成为引领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①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创新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从消费互联网扩展到产业互联网——事物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③抓住新技术革命、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④发展数字经济是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矛盾的主要方面促进事物发展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解析:选 D ①说明创新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符合题意;②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没有体现事物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排除;③体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符合题意;④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排除。

2.(2020·大连二模)“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

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由此可见( )①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③要素的优化组合有利于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④通过实践改变事物的属性,可以建立新的联系A.①②B.①③解析:选 B “渔光互补”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表明要素的优化组合有利于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辩证否定的实质与题干不相符,②不符合题意;④错在“改变事物的属性”上。

3.《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我国专家从实验时的一次“偶然失误”中找到突破口,利用新方法实现低成本的材料加氢相变,发明了堪称神奇的“点铁成氢”技术。

2013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10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必修4)

2013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3.10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必修4)

2013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3.10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必修4)【高考新动向】【考纲全景透析】一、辩证的否定观1.含义:事物_____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地位(1)事物发展的环节: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__________。

(2)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_____________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实质:是“扬弃”,是既___________,既___________。

二、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1)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_____,不_____,只唯实。

(2)既要尊重__________,尊重_____,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要求:(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__________,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________,敢于寻找新______,确立新观念,开拓新_____。

3.创新的社会作用(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4)创新是一个_____进步的灵魂,是一个_____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_____永葆生机的源泉。

三、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总的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客观依据:世界是_________的,又是_________的。

3.具体要求(1)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坚持用_____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四、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1) _____的根本内容是矛盾,_____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___。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记核心考点及部分答题模板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记核心考点及部分答题模板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记核心考点及部分答题模板高频考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及认识过程、真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系统优化的方法、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必记核心考点:一、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或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4)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把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3.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①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③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要反对主观主义、反对扩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5、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答题要素: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范文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范文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1)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含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预习自测
1.判断正误 (1)事物否定的原因来自外部。(×) (2)创新是人们思维的产物。(×) (3)理论创新决定制度创新、实践创新。(×) 2.中国语言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下列说法 中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是( D ) A.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考纲展示 辩证的否 定观 1.从考查 内容上看 考情分析 2.从考查 形式上看 (1)辩证否定;(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 神与创新意识;(3)创新的社会作用。 近几年本课的高频考点集中于辩证否 定、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等方面。 试题考查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考查 主要指向辩证的否定观;考查角度比较 灵活,取材多种多样, 依托古今中外各种 素材,突出考查对信息的解读能力。
(3)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 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 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 请用唯物 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
人均收入 (元) 6 179 7 668 10 271 14 394 16 241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 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 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 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 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 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 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1)唯物论角度: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 动性的统一,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2)辩证法的角度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 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 物。 只有创新,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辩证的否 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辩 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这要 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填空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填空

《生活与哲学》知识填空教学班姓名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活动。

(来源)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

(获取方式)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的活的灵魂”。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①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哲学是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同人们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的事情。

④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一般说来,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的规律,哲学则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和的规律。

②联系:a具体科学的进步哲学的发展。

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

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

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的看法是错误的。

b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的指导。

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10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2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10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2

关闭
A浙.江①省③推进B“.整①体④智治”的举措显然是系统观念在党政机关治理中的创造
C性.运②用③,①正D确.②切④题。“整体智治”有利于推动省域经济社会发展,但“决定
性步骤”的说法夸大了这一举措的作用,②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治理模式
是对以往治理模式的继承和发展,因此是对以往治理模式和治理方法的辩
证否定,③正确切题。材料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④错误。故选A项。 关闭 A
考点一
考点二
-15-
2.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试判断
)
点拨 发展是事物辩证否定的过程,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
自己,自己发展自己。题干认为否定是来自外力的否定,属于形而
上学否定观。详见下表:
-16-
考点一
考点二
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比较
比较 否定的 动力
否定与肯 定的关系
否定同发 展和联系 的关系
解析 答案
-6-
2.(2021·湖南)工业机器人的RV减速器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从源头上进行基础理论创新,通过不断科技 攻关,最终掌握了“机器人关节RV减速器设计及制造工艺”的核心 技术,并将研究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这一事实佐证了( )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能够推动科技创新 ②创新性思维能够 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对事物联系多样性的科学认知 关闭 是 我国理科论研创人新员的进基行础基础④理把论创科新技,通成过果不转断化科为技现攻实关生最产终力掌握是核科心技技创术新, 的 说明重实要践价基值础上的理论创新能够推动科技创新,①符合题意。材料中将研 A究.成①果②成功实现产业B化.①,说④明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的 C重.要②价③值,④符合题意D。.③实④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够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

专题23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解析版)-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

专题23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解析版)-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

2022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专题23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解析版)答题要领——探究命题角度1 辩证否定观[答题术语](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材料(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材料(3)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

+材料(4)要树立创新意识。

+材料命题角度2 创新精神哲学依据:(1)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材料分析(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材料分析(3)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材料分析分析做法:(1)辩证否定观原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要树立创新意识。

+材料(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形式都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我们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材料(3)创新的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材料解题示范——应用[典例]1.(2020•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脱贫攻坚是历史给出的时代考题,广大青年成为解答时代考题的生力军。

乡村网红青年小甘搭乘“短视频+电商”的快车,开辟山区农产品销售新渠道,2018年,其团队共推介销售你农副产品400多万公斤,产值超过2300万元,实现了和大山里的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路”的理想。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第1页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首先要回答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
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贯彻哲学发展的始终。
史唯物主义
2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3 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
两种形态
基本观点

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的本源,认为整个客观
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主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夸大为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整个现实
客观唯心主义
世界就是这种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在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 住了时代脉搏,正确的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提和要求。 5、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结合起来;(2)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 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6、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10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10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

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 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 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 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考点一
考点二
-21-
(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 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
解析 答答案案
-6-
12345
3.(2016·课标全国Ⅱ)某市打造北斗卫星导航功能型平台,初步建成
智能公交应用、高精度位置服务等六大应用系统和产业技术创新
基地等,部署完成了78 275台套北斗终端,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
显著成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这表明
()
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912345
解析 本题属于演绎体现类型的主观题,设问指向明确且对知识要 求具体,因此可结合材料回顾教材相关知识点。材料中提出制定 “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可从辩证法 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本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等角度进 行分析说明。
-10-
考点一
考点二
辩证否定观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能够推动科技创新
关闭
选B②。创本新题性考思查维辩能证法够的把革观命念批的判存精在神变和为创现新意实识的的存相在关知识点,考查辨 ③对事物联系多样性的科学认知是理论创新的基础
识与④判把断科、技分成析果与转综化合为、现推理实与生论产证力的是能科力技。创②新说的法错重误要,价实践值具有直 接现A.实①性②,能够把观念B.的①存④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排除;③表述错误,理论来源 于实C.践②,③理论创新必须D.建③立④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之上,排除;①④符合题意。

生活与哲学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生活与哲学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四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No.10189 186请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我国当前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措施的理由。

(6分)*****本课知识小结和体系构建*****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10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5:22)编写:田运成 审核:赵长荣 课时:2课时 使用时间:----预习案---一、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结合课本和学案课堂案部分预习、巩固如下问题: (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基本特征(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理论依据、基本内涵是什么?方法论是什么? (4)如何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三、用20分钟的时间,完成以下两题1.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5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73年,某企业生产的玩具产品“芭比娃娃”由于式样陈旧、价格昂贵等原因而严重滞销,企业濒临破产。

很多员工建议放弃生产“芭比娃娃”而转产,但一位年轻人极力反对并建议为“失败产品”创办博物馆。

“这绝对不行,这不是自曝家丑吗?”企业总裁立即明确表示反对。

但这个年轻人据理力争并最终设法说服了总裁。

不久,陈列200多件不受消费者欢迎的“失败产品”的博物馆,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在此后的3个月里,年轻人全身心地“泡”在博物馆里,听取参观者对“失败产品”的见。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022年学习资料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022年学习资料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2、辩证法的革命批评精神和 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3、方法论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思想-破 -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立新
GU-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015-11-23
牛刀小试-如有人感叹,世界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玩平板电脑,我玩智能手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 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B-▣A.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做好走曲折道路的准 -▣B.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C.把手机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考查,放弃使用手机-▣D.创新科技,消除人 的弱点

牛刀小试-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加①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C-加②对每一 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③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④在对现存事物的肯 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牛刀小试-如清魏源曾指出:善琴弈者不视谱,善相马者不按图,-善治民者不泥古。这给我们的启示-▣A.要以怀疑 切的精神否定权威-C-口B.要敢于突破成规陈说,超越客观条件-▣C.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D.坚持 证否定,把握新旧事物的联系
案例一-口1-2015年11月17日,常州二维碳素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贝特莱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联合 行全球-首款石墨烯3D触控芯片解决方案Z-Touch新品发布会-,-为石墨烯应用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Touch压力触控的应用仅是未来颇具潜力众多应用-的开始,后续期待充分发挥石墨烯优势,在可穿戴、-物联网 领域推动更广泛的应用。-·常州目前已集聚石墨烯原料及下游应用企业51家,预-计2015年产业规模超过12亿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辩证否定观
主动要求 效益不好的国企
新起点
顶多能挣4毛钱。
投入小
有好几家 不起眼的位置
一开始的成功 投资
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
研制自己的“独家凉皮”
然而,第一天,贾亚芳一碗凉皮都没卖出去。 第二天,贾亚芳又在原地摆了摊儿。这回,她
调好几碗让旁边修鞋、卖小玩意的师傅免费品尝。
一开始大家不好意思,但卖鞋垫的一名妇女尝了 一口后,连声说好,招呼旁边的人快来吃。 第三天,她刚摆出来,周围摆地摊的各自买了 一碗,过路人也来买。没用一个小时,凉皮就全 卖完了。
1998年6月5日,贾亚芳的“捷尔泰凉皮店” 开业了,秘密配方、口味独特的凉皮一下子打开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辩 证否定观的内涵和实质, 并进一步进行理论分析
批判
一、辩证否定的革命批判精神。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 性方面去理解; 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原因:世界用远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05
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文化角度)
材料: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 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具体有三种基本的思维方式, 即与建立在感性直观基础上的古代科技相对应的是模糊直观的思维方 式,与近代经验自然科学相对应的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与现代 理论自然科学相对应的则是辩证的思维方式。 思考:(1)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2)是什么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为什么?
了市场,开业第一天就卖了110碗,到第四天卖
了560碗,一个月下来,赚了1万多元钱。不久, 就出现了顾客排队等凉皮的现象。 “捷尔泰凉皮”在西安声名鹊起,一年内就设 立了4家分店。1999年“捷尔泰凉皮”注册了商 标,2000年,“捷尔泰凉皮”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并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进行对比
02
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手机的“前世今生” 视频: 60秒看手机10年大变化
课堂探究:通过观看视频,简单了解完手机的”进化史“, 你认为手机得以不断更新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引出
创新
进一步思考:俗话说:不破不立。 那么,创新是一开始就可以进行的吗? 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 引出
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与创新有关
(1)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 (2)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
动力。
01
02 03
04
思考并回答:(1)这三则材料与技术创新有什么关系? (2)技术创新又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创新 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开辟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04
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政治角度)
(教材79页):以我国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转变为例,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制度创新的意义。 在进行探究活动时,主要运用两个方法: (1)带领学生复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 (2)让学生列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践成果。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关系
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方法论:
三、如何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1、关注变化的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 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03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角度)
材料一: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 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 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 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袁隆平利用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败” 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发表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观点,打 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70年代中期.以他为首 的科技攻关组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 破。 材料三:“当代毕昇”王选研究出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开创了 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
王姝婷
目录
课程定位
01 课程定位
第三单元所讲的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辩证法作为世界观, 将一个生生不息的永恒运动变化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 辩证法作为方法论, 则要求我们用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 在此意义上,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落脚点。
2、理解辩证的 否定是事物自 身的否定
1、了解辩证否定 观的内涵和本质, 并与形而上学的 否定观进行对比
3、理解辩证 的否定是事物 发展的环节、 联系的环节
(1)使学生初步树立辩证的思维观念, 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观念; (2) 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为民族而创新 的精神; (3)使学生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不断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实践方式决定思维方式的变化。 2、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 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 3、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 践创新提高了人类思维水平.
讨论一:请学生们列举出一些推动人类进步的创新事例。如 大众传媒、互联网的出现等等。并说明这些创新事例是怎样推动 社会进步与发展的。 讨论二:请学生们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创新能力,在 日常生活中做到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