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正比例和反比例PPT教学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正比例和反比例PPT教学课件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 国每月消耗26亿双一次 性筷子。
活动一:
20(下)1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00 18(秒) 90 900 9000 90000 90000000
90000000÷60=1500000(分) 1500000 ÷60=25000(时)
25000 ÷24≈ 1042(天)
1042÷365≈ 2.9(天)
上海明珠电视塔的 高度为468米,一亿 枚硬币叠起来的高 度会有它高吗?
有的话有几个上海 明珠电视塔的高度?
活动一:
20(枚) 100 1000 10000 100000000
35(毫米1) 75 1750 17500 175000000 175000米
上海明珠电视塔的 高度为468米,一亿 枚硬币叠起来的高 度会有它高吗?有 的话有几个上海明 珠电视塔的高度.
上表中_米__数___和_时__间___是两种相关联的量,_米___数___随着 时间 的变
化而变化的, 每小时加工米数 —定,时间和米数是 成正比例 的量。
课堂练习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并说理。 (1)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是,宽和面积的比值一定。
(2)总不是路,程它一们定的,比已值不经一行定了,的是路和程一定和。剩下的路程。
比例关系。
(2)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
=k(一定)
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
)。
课后习题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成正比例的在括号
里画“√”。
(1)每天的用煤量一定,用煤的天数和用煤的总量。 ( √)
(2)圆的直径和周长。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正比例和反比例(1)》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正比例和反比例(1)》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正比例和反比例(1)》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1)”是学生在学习了比例意义、比和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应用。

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对比例、比和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时,仍需通过具体情境来建立表象,进一步理解其本质。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正反比例的辨别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够辨识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

2.难点:辨识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

2.运用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图片、例题等教学资源。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汽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关系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是否属于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2. 呈现(10分钟)呈现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6.4《正比例和反比例》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6.4《正比例和反比例》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6.4《正比例和反比例》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课时,我做了精心的教学准备和设计。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学教材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102页至104页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章节。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方法,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将这一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笔记本、尺子、圆规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购物场景为例,让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2. 概念讲解:接着,我通过PPT展示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的方法。

3. 例题讲解:我选取了几个典型的例题,为学生讲解如何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掌握解题技巧。

4. 随堂练习: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几道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在讲解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简洁清晰的板书,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判断方法以及解题步骤一一列出,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路程和速度;(2)年龄和身高;(3)商品的单价和销量。

2. 解下列关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题:(1)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乙地行驶。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讲授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正比例和反比例。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101页到第103页的内容,这部分主要包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性质以及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难点则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例子和图片,以及一些练习题。

同学们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来记录重要的概念和公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来引入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2. 讲解:我会详细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并举例说明。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自己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以便同学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答案:(1)成正比例;(2)成正比例;(3)不成比例;(4)不成比例。

2. 应用题: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30人,问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是否成正比例?说明理由。

答案:男生与女生的人数不成正比例,因为男生的数量是25人,女生的数量是30人,男生的数量不是女生数量的正整数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发现更多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例子,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6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 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6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 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

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量的理解。

教学难点:能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选择条件,提出问题。

①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240千米;②铅笔每枝0.3元;③买2枝铅笔;④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3小时。

A.叙述选择条件提问题。

B。

提问:为什么不选择①和②两个条件提问题?C.小结:数量之间又联系,才能提出相应的问题。

2、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①速度时间路程②单价数量总价③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④总产量总面积单位面积产量⑤总重量总体积单位体积重量小结:每组中数量之间有联系,能组成关系式,可以说成是相关联的。

二、理解相关联的量的变化1、感受相关联的量。

①出示例1路程与时间的表格。

时间/小时 1 2 3 4 5 6 ……路程/千米80 160 240 320 400 480 ……②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观察表格,它们是怎样变化的?③小结:路程和时间是相关联的量,时间扩大,路程扩大;时间缩小,路程缩小,扩大或缩小的倍数相同。

2、练习:下面每张表的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相关联时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是怎样变化的?①数量/枝 1 2 3 4 5 6 ……总价/元0.3 0.6 0.9 1.2 1.5 1.8 ……②一周天气变化统计日期/周一二三四五六日天气状况晴阴晴晴多云多云阴③学生一天饮用水情况统计饮用量 1.5 2 2.5 3 3.5 4剩余量 4.5 4 3.5 3 2.5 2④某班48名学生如何分组进行分析组数 2 3 4 8 6 12 16 24每组人数 24 16 12 6 8 4 3 2三、探索成正比例的量过渡:我们已经理解了什么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下面我们具体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1.继续出示例1的表格。

正比例图像正比和反比例PPT课件

正比例图像正比和反比例PPT课件

(2)连接图中各点,你有什么发现?
路程/千米
G F
答:图中各点都在一条直线上。
E D
C
(3)根据图像判断,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行驶440 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路程/千米
G F
E D
C
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 200千米,行驶440千米 需要5.5小时。
小玲用计算机打字的数量和所用的时间如下表:
小玲用计算机打字的数量和所用的时间如下表:
时间/分 2
4
6
8
10
12
14
……Biblioteka 数量/个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
(2)在下图中描出打字数量和时间所对应的点,再按顺序连接起来。
数量/个
时间/分
(3)根据图像判断,小玲5分钟可以打多少个字?打750个字 需要多少分钟?
例1表中的各组数据,可以用下图中的点表示。
路程/千米
G F
E D
C
(1)图中的点 A 表示1小时 行 80千米,点 B 表示5小时 行400千米。其他各点呢?
1 2 3 4 5 6 7 8 时间/小时
点C 表示2小时行160千米 点D 表示3小时行240千米 点E 表示4小时行320千米 点 F 表示6小时行480千米 点 G 表示7小时行560千米
答:购买彩带的总价和长度成正比例,因为它们的比值一定。
(4)根据图像判断,购买3.5米彩带需要多少元?
答:购买3.5米彩带需 要17.5元。
总价/元
长度/米
正比例的图像
正比例的图像
1.是一条直线。 2.作图时,先描点,再连线。
一根弹簧挂上物体后长度会伸长,(所挂物体的质量不超过20 千克)物体的质量与伸长的长度如下: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7.4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7.4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7.4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教学设计反思在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第七章的学习内容是“正比例和反比例”。

在这一章节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我设计了一堂关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2.能够应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加深对比例关系的理解教学内容1.什么是正比例和反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在本次活动中,我将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并与学生分享。

例如:两个人共同修建一座桥,他们分别需要6天和8天才能完成工作,那么他们一起完成需要多长时间?这里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比例关系,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接着,我将向学生介绍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公式,并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总结。

活动二:应用正比例和反比例在此活动中,我将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案例,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每只鸡需要5g饲料,8只鸡需要多少克饲料?这里我将引导学生利用正比例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并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三:小组合作在此活动中,我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提供一些组内活动,让他们互相探讨和分享所学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巩固理解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四人分别睡袋,需要的布料和一个人睡袋相等,那么这四个人需要多少布料?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学生对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对于活动一,我发现学生并不是很清楚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所以在这个环节我需要更加详细地向他们解释和演示。

在活动二中,有些问题的难度较大,导致一些学生无法正确解决问题,因此我需要加强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活动三中,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一些小组讨论不够积极,这需要我提供更好的激励和引导。

六年级【下】数学- 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苏教版 (23张)

六年级【下】数学- 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苏教版 (23张)
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
一、正比例的意义
1)两个相关联的量。 2)一个量扩大(缩小),另一个量也扩大(缩小) 3)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
比值,那么上面这种数量关系式可以用
关系式:
x y
=K(一定)
2、举例说明。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二、反比例的意义
(2)根据图像判断?行驶75 千米耗油多少升?
(3)汽车在市区行驶,每行50千米耗油 6升, 照这样的耗油 量,行驶100 千米,需要耗油多少升?(用比例的方法来解
决)
行驶的路程 ÷ 耗油量 = 一升油所能行驶的路程(比值一定) 解:设行驶100千米需要耗油X升 50 : 6 = 100 : X 50X = 6 × 100 50X = 600 X = 12 答:行驶100千米需要耗油100升。
1、审题,找出等量关系 2、判断数量关系式中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 3、设未知数,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 4、解比例(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1)两个相关联的量。 2)一个量扩大(缩小),另一个量缩小(扩大) 3)两个量的积一定。
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 的积,那么上面这种数量关系式可以用
关系式:X×y=K(一定) 2、举例说明。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3.正比例、反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名称 正比例 反比例
意义不 同
连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 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 (1)提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这道题中的 数量关系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用比例的方法计算。
2.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 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4《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4《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4《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4《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识别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现象,并能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现象。

2.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商品的单价和数量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之间的数学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并用实例来解释和展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找出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现象,并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和解释这些现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成反比例的量》正比例和反比例说课教学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成反比例的量》正比例和反比例说课教学课件

课后习题
2. 小明画了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长和宽的数据如下表。
长/厘米
宽/厘米
24
1
16
1.5
12
2
10
2.4
8
3
6
4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长方形的长和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长方形的长和宽成反比例,因为长和宽的乘积一定。
课后习题
3.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成不成比例?成正比例的画“〇”,成
反比例的画“△”。
每天运的吨数与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
教学新知
【例1】工地要运一批水泥,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方法小结】要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一是观察
两种量是否是相关联的量;二是看两种量的变化方向
是否相反;三是看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乘积是否一定。
如果符合上述条件,则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
课堂练习
1.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和加工的时间成
它代表的大洲的面积就最小。比较这些百分
数的大小,可以将大洲从大到小排列顺序。
①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的面积最小。
②因为:29.3%>20.2%>16.1%>12%>9.3%>7.1%>6%
所以: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返回
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两个相关联的量每组对应的数字乘积是一定的,所
以,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教学新知
练一练:下面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表示1厘米。看图填表,并回答问题。
62Leabharlann 43(1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成;长和宽的乘积一定。

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总复习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总复习苏教版

(成反比例)
填空
1、已知 a × b=c。 (1)如果 a 一定, b 和
c ÷b=a c ÷a=b
c 成正比例。
(2)如果 b 一定, a 和 c 成正比例。
(3)如果 c 一定, a 和 b成反比例
2.如表
a3 5 b 45 ?
如果a与b成正比例,“?”处可以( 75 );
比值一定
如果a与b成反比例, “?”处可以填( 27 )。
总复习
正比例和反比例
一、正比例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②两种量的比值(商)一定 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字母表示:
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
y =k(一定) x
二、反比例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②两种量的积一定 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成正比例)
前项:后项= 1 (一定) 20
(成正比例)
面粉质量÷小麦质量=出粉率(一定)
(成反比例)
底×高÷2=面积(一定)
(不成比例)
2.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如果成比例, 成什么比例。
(1)步测一段距离,每步的平均长度和走的步数。(成反比例)
平均步长×步数=总长度(一定)
(2)一台压路机滚筒滚动的转数和压路的面积 (成正比例)。
字母表示:
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
x·y=k (一定)
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 都有一个不变量;
点 两个变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 比值(商)一定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3)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3)

懒惰厌学难成器; 勤奋博学出状元。
(5)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 (7)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所需块数。( (8)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 )
(6)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

4.A、B 、C 三种量的关系是: A×B = C (
( ( (1)如果 A一定,那么 B和 C成 )比例; (2)如果 B一定,那么 A和C 成 )比例;
反比例关系可以用 x y k(一定)表示。
比例尺的分类:
数值比例尺 按形式分:000
缩小比例尺
1:5000000 50:1
按用途分:
放大比例尺
(一)填空。
1.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 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 )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 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 )倍。
正比例的意义:
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 两种相关联的量, 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 (也就是商)一定,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y 正比例关系可以用 k(一定)表示。 x
反比例的意义:
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 两种相关联的量, 变化。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 反比例关系。
2.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 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
3.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
(1)路程一定,车轮的周长和车轮滚动的圈数。 )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 (3)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质量和剩下的质量。 )

(4)圆的半径和周长。(

)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数学教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特性。

2.能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3.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技巧。

二、教学重点1.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性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一组图片,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2.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性。

2. 讲解1.正比例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2.反比例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性及其应用。

3. 操作练习1.让学生通过一组简单的实例,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技巧。

2.让学生自主完成一组实际问题解决,锻炼其应用能力。

4. 总结归纳1.通过一个简单的小结,让学生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核心知识点。

2.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给予详细解答。

五、作业布置通过一组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

要求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并标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表达方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例子的形式,让学生较为直观地理解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在讲解阶段,通过详细的解释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性及其应用。

在操作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灵活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加强对学生问题的详细解答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教案苏教版教学内容: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及判定1.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1. 正比例的性质: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它们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

2. 反比例的性质:成反比例的两种量,它们的乘积始终保持不变。

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运用1. 根据正比例关系,可以通过已知的一种量来计算另一种量。

2. 根据反比例关系,可以通过已知的一种量来计算另一种量。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图像表示1. 正比例的图像表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斜率表示比值。

2. 反比例的图像表示:两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三象限,斜率表示乘积的倒数。

五、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解决问题1. 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已知两种量成正比例,可以通过已知的一种量来计算另一种量。

2. 运用反比例关系解决问题:已知两种量成反比例,可以通过已知的一种量来计算另一种量。

教学目标:1. 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及判定。

2. 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

3. 学会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问题。

4. 能够通过图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

5.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实际应用案例1. 案例分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购买物品时的价格与数量关系,来理解和应用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2. 案例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买一定数量的物品所需的总价。

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计算练习1. 计算练习:提供一系列计算题目,让学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进行计算,巩固所学内容。

2. 答案解析:对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解析,纠正错误,并解释正确答案的得出过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知识点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变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一定的量,那么正比例关系可以写成:()一定k xy= 例如,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单价)是一定的,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工总工时 =工效(一定) 工总和工时是成正比例的量路程时间 =速度(一定) 所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一定的量,那么反比例关系可以写成:x ×y =k (一定)例如,长×宽=面积(一定) 长和宽是成反比例的量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是成反比例的量 知识点二: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正、反比例都是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即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不同点:正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知识点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什么线? (1)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反比例关系的量是一条不过原点的曲线。

知识点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1)先判断两种量x 和y 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即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若符合()一定k xy=,则x 和y 成正比例;若符合x ×y =k (一定),则x 和y 成反比例;否则,这两种量就不成比例关系。

【典型例题】题型一:根据图标填写信息例1 :购买面粉的重量和钱数如下表,根据表填空。

苏教版六年级下六正比例和反比例

苏教版六年级下六正比例和反比例

苏教版六年级下六正比例和反比例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正比例和反比例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板块。

对于六年级的同学们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不仅有助于提高数学成绩,更能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咱们来聊聊正比例。

什么是正比例呢?简单来说,如果两个相关联的量,它们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那么这两个量就成正比例关系。

比如说,汽车行驶的速度是一定的,假设是每小时 60 千米。

那么行驶的时间越长,行驶的路程就越远。

路程和时间就是成正比例的关系。

因为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而速度始终是 60 千米每小时不变。

咱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加深理解。

假设小明去买苹果,苹果的单价是每千克 5 元。

那么买的苹果重量越多,所花费的钱就越多。

这里,花费的钱和购买的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

因为花费的钱除以购买的重量等于单价 5 元/千克,这个单价是不变的。

再来说说正比例关系在图像上的表现。

如果把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得到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比如说,上面提到的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路程为纵坐标,那么图像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接下来,咱们看看反比例。

反比例和正比例正好相反,如果两个相关联的量,它们的乘积始终保持不变,那么这两个量就成反比例关系。

举个例子,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一定的,如果长变长了,那么宽就会变短;宽变长了,长就会变短。

长和宽就是成反比例的关系。

因为长乘以宽等于面积,而面积是不变的。

再比如,小明要做一项工作,工作总量是一定的。

如果他工作的效率提高了,那么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就会减少;如果工作效率降低了,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就会增加。

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就是成反比例的。

因为工作效率乘以工作时间等于工作总量,工作总量不变。

反比例关系在图像上的表现和正比例不同,它的图像是一条曲线。

那么,如何判断两个量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呢?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如果它们的比值一定,就是正比例;如果它们的乘积一定,就是反比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 正比例的意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   正比例的意义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复习导入
通过将近六年的数学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购物问题中的总价、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些量之间的关系吗?
说说下列数量之间的关系:
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1、梨的单价一定,购买梨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 )


2、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成正比例。 ( )
3、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 )
×
4、长方形的长一定,长方形的面积和宽成正比例。 ( )

5、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成正比例。 ( )
课堂小结
谢 谢 观 看!
1.6
2
2.4
……
购买一种钢笔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试一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比值相等
这个比值表示单价,单价=总价÷数量
总结
1、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2、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成正比例关系。
总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数量变化,总价也随着变化。当总价和对应数量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单价一定)时,我们就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试一试
易错提醒
所以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不成正比例。
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成正比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跳高的高度和身高不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练一练
1.张师傅生产零件的情况如下表。
(1)写出几组相对应的生产零件数量和时间的比,比较比值的大小。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正比例与反比例(1)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正比例与反比例(1)
整数比。
1.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利用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来解
比例。
一个数。
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
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
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
一个未知项。
比与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意义
各部分
名称
比例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表示两个比相等。
0.9 : 0.3 = 3
前项
后项
比值
2 : 3 = 6 : 9
内项
外项
基本性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 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

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
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化简比的依据。
联系
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
解比例的依据。
比例尺
比例尺
的意义
在一幅地图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
离的比,叫作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平方米)。因为深色地砖有20块,
所以深色地砖的面积为0.25×20=5
(平方米);因为浅色地砖有40块,
所以浅色地砖的面积为0.25×40=10
(平方米)。
4cm
3cm
6.分别量出学校到市民广场、少年宫、体育场和火车站
的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算出它们的实际距离。
3cm
600×3=1800(米)
600×=2400(米)
93.3%>6.7%,所以我国林地大部分在东部地区。
(2)写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耕地面积的比。
93.0%:7.0%=93:7
(3)从表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我国草地和难利用土地大部分在西部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DOC
一、填空。

1. a÷b=c,当c一定时a和b();当a一定时b和c();当b一定时a和c()。

2. 长方形的()一定,它的长和面积成正比例。

3. 圆柱体体积一定,()和高成反比例。

4. 甲数和乙数的比是5:6,已知甲数是30,乙数是()。

5. 一段铁丝长 15米,平均截成5段,每段长()米,每段是全长的()。

6. 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它们底边长的比是7:8,它们高的比是()。

7. 0.8:9/5的比值是();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8. 两个圆的半径比是1:2,它们的面积比是()。

二、判断下列变化的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 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2. 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

3. 工效一定,工作量与工作时间。

4. 和一定,一个加数与另一个加数。

5. 长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与高。

6. 全校学生人数一定,每排人数和所站的排数。

7. 平行四边形的高一定,底和高。

8. 7x=8y,x和y。

9. 圆的周长和半径。

10. 圆的面积和半径。

三、选择。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圆柱和圆锥底面积的比是3:1,高的比是()。

A、1:3
B、3:1
C、1:9
四、解决问题。

1. 一艘轮船,从甲港开往乙港,每小时航行25千米,8小时可以到达目的地.从乙港返回甲港,每小时航行20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
2. 同样的方砖铺地,铺18平方米用砖144块,现有840块方砖可铺地多少平方米?
3. 修一条公路,5天共修4500米,照这样计算20天共可修多少米?
4. 用边长20厘米的方砖铺一块地,需要200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4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