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学案 沪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学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难点)【课前知识积累】1.一杯水若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继续分下去最终会怎样?2.敞口容器中的水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加热会减少更快。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情境导入】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什么呢?二、自主探究:知识点1:物质的微粒性【阅读】教材第48页至49页,图3-2、3 完成实验3-1 归纳★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粒子——、和等构成的,它们都是,微粒间。

知识点2:分子的性质1、通常分子的和都很小。

你能用数字来说明吗?【实验探究】2、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P49页探究实验作适当修改)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一现象:说明实验二烧杯A 烧杯B现象解释氨水与酚酞溶液反应浓氨水酚酞溶液氨分子的扩散实验浓氨水酚酞溶液所以,分子总是在。

【思考】水能蒸发,受热后蒸发加快,这是为什么呢?3、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的实验。

现象:所以,分子间是有的。

【交流讨论】1.试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

2.一般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的微观理解。

3.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实验完毕忘记盖上酒精灯的灯帽,结果下一次使用时很难点燃。

试用分子的观点对此进行解释。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1.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水全部变成红色。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C.1体积黄豆和1体积小米掺在一起后,总量少于2体积D. 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会增大。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物质构成的基本微粒名师教案4 上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物质构成的基本微粒名师教案4 上教版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

2、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物质无限不可分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学习重难点:
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课前准备
1、常见三种原子的质量测定值。

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模型图示。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五、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
相对原子质量:一种碳原子(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个基准的比值。

2、计算式
公式表达式:Ar (原子)=12
/1 (某碳原子)(某原子)
m m
六、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Mr (分子)=∑Ar (构成微粒的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本特征。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通过观察自然和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分子和原子的相似点、根本区别和联系。

【学习难点】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课前准备】《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考点必背》。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创设情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你知道这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吗?2.明确学习目标,解读学习目标。

二、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提出问题1.走过花圃时为什么能闻到花香?2.湿衣服经晾晒就会变干,这是为什么?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又是什么原因?讨论交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归纳。

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品红在水中逐渐扩散,最后整杯水都变红了。

【实验结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在不断地运动。

投影:分子运动的实验。

归纳总结: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够移动原子,如移走硅原子后构成的文字“中国”,这都充分证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知识模块二分子的性质实验阅读P48~P49的内容,结合实验,总结分子的有关性质:提出问题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2.常见的混凝土水泥地板分成许多块,主要是为了美观吗?讨论交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归纳。

了解分子的性质。

探究实验投影:实验过程及现象。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1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1沪教版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激发对物质的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初步体验科学的物质
】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得到溶液甲。

向溶液中慢慢滴加浓氨水(图
结论与解释: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所以,气体往往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物质不容易被压缩。

关于物质微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粒在不断的运动

D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运动。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得出结论:蒸馏水不能使酚
烧杯中而使酚酞变红。

个水分子A;
10mLC
六.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物质构成的理解,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 实验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加深对原子和元素的认识。
2. 教学手段
- 多媒体设备:利用PPT、动画等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和元素周期表,增强直观性和记忆效果。
- 教学软件:运用互动教学软件,开展虚拟实验和知识小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 视频资源:《化学元素周期表》纪录片,通过生动的影像,呈现了元素周期表的奥秘。
- 视频资源:《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视频,深入讲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2. 拓展要求
-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加深对物质构成的理解。
-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完成“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2课时 分子 原子教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2课时 分子 原子教案 沪教版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分子原子探究点一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情景展示][问题探究] 从上图中你得出的信息是什么?[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不同物质的分子不同。

[继续探究] 继续研究分子的结构模型,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有些物质的分子是同种原子构成的,有些物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且原子大小不同。

[继续探究] 从原子体积大小的比较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原子体积大小的比较[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原子是真实存在的且很小。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二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情景展示][问题探究] 上述微观示意图中分子、原子是如何变化的?[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分子分解后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物质构成的基本微粒名师教案2 上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物质构成的基本微粒名师教案2 上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3)是学生认识到分子、原子、离子存在的真实性。

过程与方法:
(1)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2)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学习重难点: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学习重难点:
在实验中建立分子、原子、粒子在化学变化重的形象,完成对化学变化宏观现象中的微观解释。

课前准备
教师:1、大屏幕;不同微粒构成的物质。

2、氢气、氧气、水的性质实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分子真实存在的例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

分子和原子共同点:
1.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2.分子和原子都是微粒
(1)质量小,体积小
(2)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隙
3.分子和原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能保持其化学性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能保持其化学性质
二、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

分子−−−→−分解形成 原子 −−−→−重新组合 新分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导学案2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导学案2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二课时)一、目标定向1、能区分一种微粒是分子还是原子2、了解分子和原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能说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二、个体自学(阅读教材、思考问题)1、二氧化碳是由构成的;食盐是由构成的;金刚石、铜是由构成的。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2、观察电解水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1)水是由构成,氢气由构成,氧气由构成,(2)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裂成和,每2个构成,每2个构成。

大量氢分子聚集成,大量氧分子聚集成。

(3)上述说明: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不能再分,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3、原子不但可以结合成,还能直接构成物质。

常见的和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三、同伴互导1、小组内相互交流基础知识的对错。

2、小组选出代表展示基础学习的成果。

四、教师解难1、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但是水为什么不具有氢气、氧气的性质呢?2、分子的区别和联系。

五、练习检测1、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A.碳原子B.氧分子C.二氧化碳分子D.氧原子2、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B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10mL 酒精和1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3、下列变化中,酒精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B.酒精与水混合C.酒精燃烧D.酒精凝固成酒精固体4.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5、在一定条件下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如下(○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B .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1C .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D .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六、补充学习1、八月的校园桂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初三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初三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

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3.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

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决定的。

2.使学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

教学设计: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

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

引入:既然要开始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宏观的物质或现象。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

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

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答: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

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3.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

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答:不能。

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

也就是说,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必然是大量微粒聚集才能表现出来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案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习目标】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知识结构】开门见山,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和分子,并出示彩图,分别介绍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和它们的结构。

由实验现象的微观图示,物质结构的示意图,真实的分子、原子图像、化学发展史料等,让学生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的特殊性质和它们的区别、联系以及原子的结构等。

由原子的质量描述极不方便,引入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为有关化学式计算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1、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2、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3、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基本设想】第1课时分子、原子分子、原子内容比较抽象,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行为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或者用球棍模型展示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金刚石、氯化钠的结构等,让学生感受分子、原子、离子的真实存在。

第2课时原子的构成、离子由汤姆生发现电子和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联想与启示。

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原子的构成。

第3课时原子的质量建议将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过程由学生一步一步演算出来,这更利于学生理解,如m(碳)=1.993X10-26 Kg,m (氧)=2.657X10-26 Kg,m(碳)/12=1.993X10-26 Kg/12= 1.66X10-27 K g,氧的相对原子质量=1.993X10-26Kg/1.66X10-27 Kg=16。

再求一下钠、铝的相对原子质量,巩固概念,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教学过程】第1课时分子、原子〖引入〗投影展示干冰、金属铜、氯化钠、金刚石等物质的微粒构成示意图。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练习设计: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
2.练习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让学生在练习中查漏补缺,提高解题能力。
3.解答与反馈: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3.化学键:讲解化学键的概念,分类介绍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类型的化学键,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提问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堂讲解的内容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2.讨论主题:各小组针对微观粒子、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疑问。
3.引出主题:通过讨论,引出物质构成的微观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微观粒子的概念与性质:详细讲解原子、离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和相互关系,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2.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讲解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元素符号等,并解释元素周期律。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变化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物质构成的微观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充满好奇,但可能对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理解存在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认识程度:了解学生对原子、离子、分子等概念的理解程度,以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b.收集与化学反应相关的实例,分析其中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学案

第三单元课题 1 分子和原子导教案( 1)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细小粒子组成的。

2、培育抽象思想能力、想象力和剖析、推理能力。

教课要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

认识微观粒子的特色。

培育对自然现象、试验现象的猜想、察看,剖析、沟通、总结等研究能力。

教课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新课引入: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经过花园能闻到花香,经过厨房能闻到炒菜的香味,翻开酒瓶能闻到酒香这是为何呢?湿衣服为何晾在阳光下啊简单干?这些现象你能从分子的角度来剖析吗?一、自学课本体验成功1、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48 页)2、分子的基本特色a、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48 页末段)b、分子在不断的,在受热的状况下,分子能量增添,运动速度;(49 页首段)c、分子间有,受热时间隔,遇冷时间隔;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此中分子间间隔最大的是态,分子间间隔最小的是;( 49 页末段)d、同种分子性质,不一样种分子性质;(50 页首段)e、分子是由组成的。

有些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如 O2、H2、N2、Cl2,大多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如 CO2、NO2、SO2、P2 5;(50 页 3 段)O3、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自己,变化的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自己,变化的是。

(50 页)4、由分子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对学群学组内合作1、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 20 滴水为 1 mL计)中约有 1.67 ×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拥有的特色是。

2、“酒香不怕小巷深” 、花香在空气中的扩散、品红在空气中的扩散说明分子拥有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三、【讲堂研究 1】请依据课本 49 页活动与研究实验步骤进行小组实验后,回答以下问题:(1)酚酞溶液、浓氨水是什么颜色?浓氨水什么气味? 表示氨分子的运动比较 ____,比酚酞更简单从烧杯中扩散到空气中。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教材共分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元素三个课题。

它们包括微观粒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核外电子排布观念、离子等内容。

本单元教材知识间的关系如下: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本册双基内容的一多半,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

本单元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两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单元重点是: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教学难点是:核外电子排布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4.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5.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6.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7.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8.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9.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

首先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本课题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花香、水的蒸发、糖的溶解)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结论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和实验现象;(3)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具准备:200mL容量瓶、烧杯、注射器、量筒、胶头滴管、温度计、浓氨水、酒精、水、酚酞、黄豆、小米、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分配:2课时第一课时分子及其特点导入新课[演示]将蔗糖溶于水。

[提问]蔗糖为什么看不见了?难道消失了吗?[回答]水变甜了,说明蔗糖并没有消失。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演示]实验3-1现象:品红在水中扩散。

[图片展示]分子的图片显微镜下苯分子的图象显微镜下C60分子的图象(一).分子是真实存在的(二).分子的特点:[分析]一滴水中就含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1.67×1021))。

假如有人问你:“一个人每口喝下一亿个水分子,每秒钟喝一口,需要多久才能把一滴水中的水分子全部喝到肚子里去?”说出来一定吓你一跳。

原来,按照上面所说的喝水速度,喝完一滴水,竟需要五十万年!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演示]已知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

(1)取一小烧杯,加水,加酚酞,搅拌,观察颜色。

(2)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入浓氨水,观察颜色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

观察有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1)溶液为无色;(2)溶液变红;(3)A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结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实验]A组实验: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红墨水,观察现象。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导学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基础知识1、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的基本特性是:(1)微粒(2)微粒 _______(3)微粒 __________。

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率;温度越低,微粒的运动速率。

因此湿衣服放在容易干燥。

4、气态物质微粒之间的空隙要比固态、液态微粒之间的空隙,因此气体要比液体、固体更(填“易”或“难”)压缩。

5、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不能再分,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6、原子不但可以结合成,还能直接构成物质。

常见的和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7、在分子、原子、原子核、中子、质子、电子、阳离子、阴离子这些微粒中带正电的有;带负电的有;不带电的有。

8、计算出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O2;H2O ;CO2;Ca(OH)29、写出“Fe”的含义:、。

10、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1Cu 。

○22Cu 。

○33Na 。

11、缺钙可能导致。

12、缺锌会使。

13、缺铁会导致。

14、缺碘和碘过量都会导致导致。

15、钙吸收过多容易引起。

16、给下列加点的元素或原子团标出化合价。

(参照书83页方法提示第2条)Mg..O N.a.Cl H2O. C.O2 Ca..(OH)2 CaCO..3 NH..4HCO3 O.217、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计算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8、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补充练习1.下列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A) 电子 (B) 分子 (C) 原子 (D) 离子2、八月桂花盛开时,很远就能闻到宜人的花香,这说明()A、微粒有一定的质量B、微粒间有空隙C、微粒在不停地运动D、微粒是可分的3、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A.碳原子B.氧分子C.二氧化碳分子D.氧原子4.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分子在物理变化中不可分D. 在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四种微粒中,只有离子是带电的6、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中含原子最多的是()A.碳B.镁C.铁D.铜7、计算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物质构成的基本微粒名师教案3 上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物质构成的基本微粒名师教案3 上教版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二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

3、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过程与方法:
1、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2、提出与问有关的猜想,进行初步的探究。

3、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1、知道原子的构成。

2、知道原子得失电子可以转变成离子。

学习重难点:
初步建立原子结构模型。

课前准备
教师: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学生:原子、分子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三、原子结构
1、
2、电性关系
不带电的微粒:中子、原子(分子); 带负电荷的微粒:电子; 带正电荷的微粒:原子核、质子 3、电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因是中子不带电);质子数=电子数(原因是原子不带电) 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4、质量关系:
m (原子)=m (原子核)+m (电子)≈m (原子核)[原因是一个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
5、原子结构示意图 四、离子
1、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阴离子
3、阳离子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在核外作高速的无规则的运动)
(居于原子中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3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学习方法:交流讨论、教师点评
三、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所有都是物质由、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的,温度越高,微粒。

3.不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有,固体、液体中,,气体中,所以往往被压缩,物质不易被压缩;物质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是因为。

(二)自主先学
阅读教材P64—67页内容及图3—5~11,思考并解答有关问题: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和。

即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如;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如;有的物质是由构成的,如;
2.比较原子、分子的相同点
3.由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可以得出结论: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一个水分子是由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构成的;
氢分子是由构成的。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而原子(填“可分”或“不可分”);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而原子的种类(填“改变”或“不改变”);
(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解成,而再重新组合成;
(5)由此可见,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三)交流与讨论
1.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2.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为什么水不具有氧气和氢气的性质?
3.你会用分子与原子的知识区分:(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2)纯净物和混合物
(四)经典例题展示
[例]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

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本题学生自制模型为素材设置解题情景,既体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认识物质结构模型法这一学习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和原子及其在化学变化中的相互关系: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故C。

(五)、巩固练习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里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硫分子
B、蔗糖放进水里不见了,是由于蔗糖分子跟水分子结合成糖水分子
C、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由于水分子的空隙增大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D、从远处就能闻到病房中的消毒水或酒精的气味,是由于酒精分子和空气中的氧气分子化合了2.能证明分子是由原子结合成的实验事实是()
A、将黄豆研磨成豆浆
B、水加热至沸腾变成气体
C、能在公园外闻到花香
D、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持续加热后得到银白色的汞(水银)
3.化学变化中,必然会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
B、原子的质量
C、原子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4.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D、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也有间隔
5.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可表示为()
A ●
B ○○
C D●●
6.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分子 B硫原子 C、硫原子和氧原子 D、二氧化硫分子
7.试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下列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________
(六)反思小结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