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小学语文教材

合集下载

活用语文教材,优化课程资源

活用语文教材,优化课程资源

解 和使用 教材 ,积极 开发课 程资 源 ,灵 活运 用多 种教 学策
略, 引 导 学 生 在 实践 中 学 会 学 习 ” 。鉴 于 此 , 笔 者 认 为 在 语 文
教学 中既要 充分 使用 教材 , 又要 根据 学生 的学情 因时 、 因地
制 宜地 活用 教 材 , 只有 这样 , 才 能更 好地 优 化课 程 资源 . 最 大 限 度 地 调 动 学 生 参 与 语 文 学 习 活 动 的 积 极 性 . 提 高 教 学

打通学 科界 限 。 整 合 课 程 资 源
传统 课程 观认为 , 学科 之 间有着 明显 的界 限 . 学科 之间 没 有整合 的必要 ,致使 许多 教师 教哪 门学科 就 只是讲 授与
该学科有 关 的内容 , 导致学 生视 野狭 窄 , 对 已 掌 握 的 各 学 科
的知识 、 技能不 能融 会贯 通 , 灵活 运用 。语文 是一 门综 合性 很 强的学科 , 语 文教材 巾涉及 品德 、 美术 、 音乐 、 体育 、 科 学等
文教 材 。 优 化课程 资源 。

教材 的编 排顺 序往 往 会对课 程 内容起 到 突 出强化 的 作用 。 如教材第 一课《 走, 我们 去植树 》 这首儿 童诗时 , 教学 目标是 :
理 解 诗 歌 内容 , 了解 植 树 的 重 要 . 体 会 少 先 队 员 要 用 实 际 行 动 绿 化 祖 国 的决 心 。 教 育 学 生 从 小 要 增 强 环 境 保 护 意识 。按 照教材 原先 的编排 , 这 节课是 学生 开学第 一 天就 上的 , 而 笔 者 的 教 学 设 想 是 :将 此 课 调 整 至 3 月1 2 日植 树 节 这 天 讲 授 . 可 以起 到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 趣 的 作 用 。 果 然 , 3 月1 2日前 后 , 电 视、 报纸 、 网络 等媒 体 对植 树节 或 多或 少 都有 些 宣传 报道 。 这天课 上 , 笔者让 学生 谈谈植 树 的重要 性和 必要性 , 很 多学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摘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有效课堂的构建。

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依据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策略。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有效课堂的构建。

笔者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供大家参考:一、“潜心会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

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

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

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

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

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

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

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峦理事长所说的课堂教学中“两化”和“三多三少”的问题。

(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

吃透教材,活用教材

吃透教材,活用教材

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其蕴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理念,需要教师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处理和有效的组织,才能落实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

特别是在各种教学方法“百花齐放”的今天,在新理念下对教材合理地分析和解读成了每位教师的基本功。

我认为,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怎样才能用好教材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吃透教师用书,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师用书是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专家、学者依据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共同编写的,是广大教师备课时的首选用书(也称教学参考书)。

通过认真阅读它,可以领会编者意图,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怎样理解编者的意图呢?我认为,主要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等等。

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如“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

教材中通过逐步提示的方式,减缓学生在概括时的思维难度。

本节课教学的建议是:要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完整过程。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

由于学生在概括2和5的倍数的特征时,只注意到了个位数,因此学生在概括3的倍数的特征时,也会很自然地寻找个位上的数的特征。

但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于是产生认知冲突。

接下来,经过进一步的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各位上数的和,发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于是形成新的猜想:一个数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它各位上的和也是3的倍数,然后通过正反例子进行验证。

教学离不开教材,“用教材教”的第一层含义就是要用好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中力求还原教材编写的本意,深入感悟教材资源,实现教材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活用“小插图” 发挥“大作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教学运用策略

活用“小插图” 发挥“大作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教学运用策略

教育界/ JIAOYUJIE2021年第41期(总第465期)▲课程教学活用“小插图” 发挥“大作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教学运用策略苏惠娜教材插图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是一种可供教师深度开发的教学资源。

但是,大多数教师面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没有正确认识到教材插图这一教学资源的积极作用,没有合理使用教材插图来开展课堂教学。

在读图时代,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图文一体的教学设计理念,有效利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开展教学,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概况插图,通常是指插附在图书、报刊中的图片,一般分为艺术插图和科学插图两类,主要作用在于供艺术欣赏或者补充说明正文。

本文所讲的插图包括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全部图片,涉及水墨画、漫画、摄影照片等不同类型,分布在教材封面、目录、文本、课后练习、页码等地方。

纵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共计1012幅,这些立意准确、清晰精致的插图都是经过编者反复甄别、精挑细选的,分布在12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

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数量进行比较,可以明显发现前者比后者多了很多,如一年级上册,前者就比后者多了74幅。

可见,在读图时代,教材插图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教育者们开始逐步重视教材插图资源的开发价值。

从总体上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数的量随年级增长而逐步下降,一年级教材插图数量高达425幅,到三年级则降为265幅。

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蜗牛》就有四幅插图,而三、四年级很少出现一文多图的现象,到高年级则出现较多的无图文本。

此外,一、二年级教材的插图主要结合文本内容将动、植物拟人化进行处理,图中形象以可爱的小动物为主,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的插图,将“小蝌蚪和青蛙”拟人化,赋予它们丰富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

高年级教材插图则以生活现实为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活用教材精心预设促进生成——小学语文“有效课堂”设计例谈

活用教材精心预设促进生成——小学语文“有效课堂”设计例谈

的教 学活 动 , 见 于参 照《 参 》 读 到 “ 色美 , 多 教 研 月
童 谣 美 , 情 美 , 亲 美 ” 样 的层 次 。在 教 学 《 真 母 这 月
下 所 有 母 亲 的 感 激 和 热 爱 。 这 是 学 生 发 自 灵 魂 深 教 处 的 对 母 爱 的 回 应 !也 是 学 生 对 至 善 人 性 的 真 切
此 残 生 ” 了 一 定 的 感 性 基 础 。第 二 次 , 在 学 生 对 宫 刑 有 了 感 性 认 有 我
识 后 , 一 次 补 充 课 外 阅 读 材 料 , 导 学 生 读 懂 当 时 司 马 迁 的 内心 。 又 引
我 小 示 了 《 任 安 书 》 司 马 迁 的 一 段 内 心 独 自 : 我 遭 受 了 这 场 灾 报 中 “ 祸 , 人 耻 笑 , 辱 了祖 先 , 有 什 么 脸 面 再 去 谒 拜 父 母 的 坟 墓 呢 ! 为 污 又 每 天 愁 肠 反 复 回转 , 家 里 恍 恍 忽 忽 , 有 所 失 . 出 不 知 道 自 己要 在 若 外 到 哪 去 。每 当想 到 这 种 耻 辱 , 汗 流 浃 背 , 湿 衣 裳 。 自 己简 直 就 是 就 沾
有 了 一 定 的 深 度
. 二 、 伸 教 材 。 发 情 感 的 深 刻 体 验 延 弓I

学 ,1 3 6 251 )
学 生 对 语 言 文 字 的 理 解 程 度 ,一 方 面 取 决 于 学 生 的 语 文 基 础 ;
江 系 衩 亏 它 3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活用教材
精心预设
促进生成
受 、 解 , 富 的 情 感 体 验 , 要 教 师 依 据 教 材 特 理 丰 需

扎根生活 活用教材 长期训练

扎根生活  活用教材  长期训练

扎根生活活用教材长期训练一、扎根生活沃土,开放练笔1、以大自然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的方法。

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并把学生带出校门去观看大自然的景色和周围美好的人和事。

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生活的意味,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

2、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创设“大作文”教学观,打破课堂空间条件的局限,走出课堂,组织学生参与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不作形式要求,逐步达到“爱写作文”和“乐写作文”。

在指导“记一次活动”时,我在课间认真观察课间十分钟孩子们的各种游戏。

发现一种叫“挤油”的游戏,孩子们玩得十分开心,旁边观看的同学也是兴致十足,我们看得也十分有趣,于是一位男老师小张也跟着五年级的孩子玩“挤油”游戏。

张老师当头,让五、六个孩子使劲地靠墙挤他,上课铃响了,张老师一让劲,五、六个男孩子一顺倒下,引起了大家哈哈大笑。

当孩子们走进课堂时,实验老师就在课堂上让学生谈谈刚才游戏的感受。

亲自参加活动的学生,有的说,我是怎么挤的;有的说,在大冷天玩这种游戏暖和;有的说,我心里一心想把教师挤倒等。

观看的同学,有的说,你看王小虎虽然个头“虎”,但没挤出“虎”劲;有的说,张老师真有心计,害得他们倒下一片;有的说,看这种游戏真开心我现在还直笑等。

老师在课堂上就这样先让学生说,再要学生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学生很快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自己的个性作品。

通过活动不但丰富学生习作素材,还满足学生一吐为快的心理。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让学生走出校外,亲临各种公共场所,直面陌生的人群,完成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亲身去观察、感受、调查、思考,拓展习作空间捕捉习作素材。

浅谈如何有效的使用小学语文教材

浅谈如何有效的使用小学语文教材

浅谈如何有效的使用小学语文教材作者:邹丹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4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77-0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突出教材的实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师关注的主要课题。

教材(教科书)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学好教材,超越教材,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要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开放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努力的目标。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一、注重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驾驭教材《课程标准》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新课程改革的大门。

深入地研读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驾驭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领悟编者的意图。

《新课程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面向未来,培养适应未来竞争的人才。

所以,我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上都应当改变。

由原来的教教材到现在的用教材教;由原来的教师是中心到现在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由原来的单一知识灌输型教学到现在的“三维目标”的统一。

所有的变化都使我们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更好地扎扎实实地使用教材。

二、利用教材文本,提供学生感悟、体验的空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

语文教育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应利用教材,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感悟、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熏染学生的情感。

三、注重教材整合,深化情感目标人教版教材按主题单元安排教学内容,这种理念突破了传统方式对语文教学的束缚,有利于组织学生开展集中性、拓展性、综合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和保持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何利用与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呢?我们尝试着这样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活用文本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文本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

利用好文本资源,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1.抓住单元导语,开展综合性学习人教版第八册第八单元导语中有这样的提示:下面的课文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

让我们阅读本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教学完这一单元课文后,我们开展了一次“名人故事知多少”的活动。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拉近了与故事中人物的距离,并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人物良好品质的熏陶。

教材中的单元导语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的,通过延伸拓展,其主题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综合性学习更广阔的空间。

2.根据课文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使语文学习变得趣味十足,有声有色,使语文学习在学生眼里变得富有魅力,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既要依据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真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例如:我校教师在教《草船借箭》之前,先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少儿读本。

弄清楚周瑜在草船借箭之前发生了什么事,了解各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再组织学习《草船借箭》,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之后又开展了“走进三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像这种“以一带多”的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的能力。

3.挖掘教材信息,开展综合性学习语文教材集中体现了编者的意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材料。

新教材的每个栏目,像“课外书屋”、“趣味语文”、“阅读链接”、“资料袋”、“展示台”、“宽带网”等都为综合性学习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索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理念的实施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三个方面来推进小学语文生活化的落实,即教材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只有将课内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效地关联起来,才能凸显新课标精神,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对策;生活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语文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可以说只有具备生活情境的语文课,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去体味语文学习的快乐。

一、小学语文教材的生活化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所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生动活泼、爱玩好动的孩子们。

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就必须要完成教材的生活化,因为教材是教师完成自己教学任务、指导教学实现的重要依据。

被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承载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的,也就是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获得怎样的体会等,如《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到质疑、解疑;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为了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应该从教材这个源头入手,精选更多的富于生活气息的文章,而那些思辨色彩较浓,与小孩子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文章应该少选。

鉴于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教材应该将重心投向增强学生语言能力表达方面,积极地推进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展,将课文知识的学习与语言实践活动有效地联系起来。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选原则之一就是体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这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变革方向。

活用教材,让语文教学魅力四射

活用教材,让语文教学魅力四射

活用教材,让语文教学魅力四射摘要:如何有效使用教材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话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应意识到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绝非唯一的课程资源。

对于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使用。

本文立足教学一线实践,结合平时理论学习与思考,提出了创造性使用语文教材的可操作性策略,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使语文教学成为真正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使用;教学策略南宋思想家朱熹有诗句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往往有照本宣科之嫌,有条分缕析之弊,课堂沉闷,学生厌学,细究原因,根本在于一个“死”字。

一直以来,语文教师很容易将教材与教参当作“圣经”顶礼膜拜,才导致了上述现象在语文课堂上屡见不鲜。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应与时俱进,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使语文教学成为真正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

一、重视学科整合,拓展语文学科的知识外延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其独有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就其工具性这一特质而言,我们应当对其尤为重视。

从语文学科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中联系到其它学科知识,利用语文学习的知识指导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并将语文和其它学科知识紧密结合、整合,无限拓展其有限的知识外延,让我们的语文学习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譬如,在小学阶段的“热爱家乡”的单元版块学习时,我觉得单纯地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效果不佳,于是灵机一动,把思想与社会学科中“热爱家乡”的相关知识版块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语文和思想与社会两个学科知识内容间兼容并蓄、任意驰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他们的知识视野,而且对于教育学生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精神也是一种最为直接的说服。

另外,在思想与社会学科知识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属于地理方面的,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我更是结合相关的地理知识,组织同学们通过询问家长、实地调查、网上查询等方式,让他们把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家乡风貌、经济发展、文化品位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征文、演讲、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论文

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论文

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探索一、挖掘文本——出新资源1. 活用教材资源。

首先,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我们要“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善于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将教材中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活动。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组第6课《爬山虎的脚》,可组织学生观察爬山虎,实地考察爬山虎的特点,写观察日记,进行口语交际等。

这样,化静为动,学生主动参与,效率高、效果好。

其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在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的基础上增删、补充、链接教材所提供的内容。

第三,要通过教学给学生传达教材中渗透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接受思想的熏陶。

2. 置换生疏资源。

由于区域性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课本上提供的素材不可能是每个地方的学生都熟悉的、感兴趣的。

尤其是某些“城市内容”素材,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相当生疏的。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组的主题是“异域风情”。

我们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学生自身资源等资源。

在学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盛开的鲜花,写片断,以表达赞扬花之美的情感。

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领略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时,组织学生进行滑板花样比赛。

学生现场做记录,即兴进行口语交际、写片断等活动。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结合农村现实背景,置换教材中生疏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 用好教材插图。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或情景图),这些插图(或情境图)与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中,可进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可进行看图复述、背诵课文训练,也可进行创新训练。

因此,充分利用插图或情境图,对理解文本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如,学习《触摸春天》一文,学生观察插图,让图中的线条、色调、姿态等形象地表达生活,可实现互动交流。

4. 重视教材延伸。

推荐几本小学生必读的经典语文教材

推荐几本小学生必读的经典语文教材

推荐几本小学生必读的经典语文教材随着社会的发展,并伴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阅读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活动和能力。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语文基础是他们发展阅读能力的基石。

为了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我推荐以下几本经典的小学生必读语文教材:1.《小学语文课本》作为小学生的必备教材,《小学语文课本》是他们最直接接触到的教材之一。

这本教材以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为导向,内容涵盖了诗词、散文、寓言等多种文学形式。

通过阅读和学习这本教材,小学生们可以学习到经典古诗词,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2.《庄子》《庄子》是一本古代哲学类的经典著作,虽然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有些难度,但其中的寓言故事和深邃的思考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阅读《庄子》,小学生可以学习到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并培养对于人生道理的认识和理解。

3.《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一本集古代文言文和散文于一体的经典读本。

它收录了多篇优秀的古代文言文,如《韩愈论语》、《论衡》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小学生可以接触到正式的文言文,并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高他们对于文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唐诗三百首》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唐诗三百首》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其中融汇了众多杰出诗人的才华。

学习和朗读这些经典的唐诗,能够丰富小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5.《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一部古代兵法著作,虽然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领域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其中的智慧和策略品质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孙子兵法》,小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制定计划、应对挑战和培养坚韧的品质。

总结起来,通过阅读这几本经典的语文教材,小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到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人生智慧。

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小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和指导,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茁壮成长,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原创讲座)活用课后习题 落实语文要素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原创讲座)活用课后习题 落实语文要素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原创讲座)活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培养语文核心素养部编版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将语文要素渗透在每一课的课后习题中,并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梯度地螺旋上升。

一至三年级课后练习题,较过去语文教材的练习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课后习题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能有效地沟通课堂内外,“语文味”也更浓了。

每篇课文后面,除了“读一读”、“朗读课文”等基本的教学要求以外,还有三四个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练习题。

其中,有理解课文的练习,也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要求,还有语言实践的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掌握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因此,用好课后习题,充分挖掘它的教学价值,是每位语文老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

如何灵活运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叫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当的学习策略。

从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中可以看出,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语文要素基本遵循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梯度发展序列,稳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什么叫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

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

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

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

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

如何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1)论文

如何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1)论文

浅论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生素质的一个主要渠道。

为了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从而逐步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韩愈《师说》中的一句话,而在新课程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师的角色由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成为了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构建高效课堂也成为了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无法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意见。

1 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与价值。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一堂课是否高效。

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推动自身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积极思维少的现象。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2要创设民主、和谐、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无数实践证明,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会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及潜能,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教师要经常给予学生帮助、鼓励、表扬,使学生充满信心与动力。

教师虽然不再占据教学的主导,但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需要及时地给予学生帮助,使学生能够克服困难。

活用教材,让语言生根发芽

活用教材,让语言生根发芽

活用教材,让语言生根发芽【摘要】本文结合实践,着重从“读悟课文内容”“想象课文画面”、“体验各种角色”、“填补课文空白”这四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语言积累读中感悟想象画面角色体验填补留白《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

如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各阶段目标中,对语言的积累又进行了具体的表述。

可见,重视语言的积累,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造多种途径,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语言因素,教材中不乏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含蓄隽永的散文,文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训练资源。

那么,如何利用现有教材,为学生开辟轻松、高效的积累道路呢?笔者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一、读悟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积累俗语说得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有神”。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荷花》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抒发了作者热爱荷花的思想感情。

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观看荷花的图片、录像,也可让有幸见过观赏过荷花的学生谈谈真实感受,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喜欢之情。

下面是我教学第二自然段的片段:师:同学们,作者笔下的荷花有什么样的姿态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边读边体会哪些句子你认为写得最美。

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师:想好了,可以和旁边的同学互相说说。

学生交流想法:生:我喜欢荷叶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碧绿的荷叶多美啊!师:请你把你的喜欢读出来。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如何与生活实践结合?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如何与生活实践结合?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如何与生活实践结合?哎呦喂,这可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怎么跟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说白了,就是别让孩子们学了半天,结果跟生活脱节,像个书呆子似的,对吧?前两天我带我儿子去超市买东西,就发现教材里那些词语、句子,用起来可有意思了。

超市里人山人海,我儿子一边四处张望,一边跟我念叨着“人声鼎沸”,“熙熙攘攘”。

哈哈,这孩子真是活学活用,我还得夸他一句:不错,不错。

然后轮到挑选水果了,儿子指着红色的草莓,问:“妈妈,这草莓叫什么品种?是不是‘鲜红欲滴’?”我当时就乐了,这孩子真是古诗词背得溜,这“鲜红欲滴”用得恰如其分啊!我顺势给他讲了讲“鲜红欲滴”的成语意思,还给他讲了关于草莓的知识,比如草莓是蔷薇科的,还有很多种不同的品种等等。

再后来,到了收银台,我儿子又开始犯嘀咕了:“妈妈,这‘琳琅满目’的东西,哪个才是最便宜的?”我说:“哈哈,‘琳琅满目’是指很多好看的东西,不一定是便宜的。

咱们要看哪个‘物美价廉’,才是好东西。

”你看,从“人声鼎沸”到“鲜红欲滴”,再到“琳琅满目”,“物美价廉”,这些教材里的词语,在日常生活里都能用得上。

而且,孩子在运用这些词语的时候,还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它们的含义,是不是比单纯地背诵更生动更有趣呢?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教材。

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思考,去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语文学习才能真正做到活学活用,而不是纸上谈兵。

当然,教材内容跟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也不仅仅是词语和句子。

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写日记,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让他们写观察日记,记录他们观察到的植物生长变化等等。

总之,语文教材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语文,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才能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真真切切的快乐和成长。

小学语文教材“日积月累”板块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日积月累”板块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日积月累”板块的教学策略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目标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教材中“日积月累”成为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重要部分。

“日积月累”可以帮助学生加强知识储备能力,丰富知识储备量,在积累的同时,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优秀文化。

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需要重视这一部分的内容,将“日积月累”的教学与生活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日积月累;策略一、咀嚼品味,让“日积月累”的学习从解释走向悟“意”教育学家认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需要在感受与理解的前提下进行,学生在灵活掌握的过程中需要经历熟记背诵、积极内化等过程,最终才能实现知识的运用自如。

但如果学生在进行“日积月累”的学习中只做到熟读成诵,那么,对知识的学习将会造成恶性循环,最终成为消极、生硬的语言,形成积累得不到应用的局面。

由此可见,学生对“日积月累”的理解需要提高实用性与意蕴性。

在学习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的“日积月累”部分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词语解释教学后,可以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联想,引导学生在进行思考词语的同时想象画面。

例如,在讲到“百花齐放”一词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读这个词,并让学生想象画面。

此时,“百花齐放”这个词代表的不是单纯的形容词,而是代表着一种画面,教师引导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对“百花齐放”这一意象的思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也为今后的应用提供基础。

二、激活表达,让“日积月累”的学习从积累走向应用1.加强课文中的灵活应用“日积月累”的教学内容是单元教学的精华部分,二者是相契合的关系,教师在实际单元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日积月累”中的内容作为教学批注,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印象,方便学生记忆,进而实现灵活应用。

例如,教师在讲到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的“日积月累”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知识点中蕴藏的哲理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并根据其含义将其结合到课文中去,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批准,组织学生进行举手抢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望。

活用语文教材,提升学生的统整能力初探

活用语文教材,提升学生的统整能力初探

活用语文教材,提升学生的统整能力初探作者:李智妍来源:《新课程·小学》2019年第01期摘要:传统线性课堂教学的惯性,使语文教学内容无纵向的贯通,无横向的联结,无定向的聚焦,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不足,学生的思维能力没得到发展。

尝试在统整视野下,探讨通过活用教材提升学生统整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有机整合;聚焦语用;统整能力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标版)是以年段序列、内容的逻辑层次和单元主题为架构而编写的。

而传统线性课堂教学的惯性,使不少教师仍围绕字词句篇进行碎片化的分析。

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不足,导致知与行断层,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

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唯有“统整”。

统整(synthesizing),将新旧知识有效整合,把较琐碎的知识连接而成线索实施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

当前,统整的理念多应用于课程改革,而统整教学赋予了语文课堂活力。

笔者尝试在统整视野下探讨通过活用教材提升学生统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纵向贯通,学会把握整体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揭示了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或优于各孤立部分之和。

显然“语文教学”是个动态的、开放的活动系统,教师要有纵向贯通的整体观,在教学中遵循“整体—局部—整体”原则,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1.整册书导读课课前引导学生读整册书,课上与学生共同梳理每组主题、学习要求、课外阅读书单,制订阅读计划。

整册书导读课使学生明晰了本学期的学习重点,提高了把握整体的意识。

2.单元导读课引导学生紧扣本组主题,从表达方法、内容等角度“读”本组内容。

如五年级下册第二组,引导学生紧扣“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读本组所有插图,统整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文学的情趣十足,习作写得情趣十足。

以单元导读课切入的整体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语文学习的整体观。

3.单元回顾课每学完一组,让学生填写表格,巩固说明方法。

单元回顾课,统整了本组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使知识条理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语文知识的整体结构,提高了学生的把握整体能力,并开设整册书导读课、单元导读课、单元回顾课,纵向贯通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整体,提高统整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用”小学语文教材
教材是主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是师生藉以展开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是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首要前提。

但是再好的教材也存在着适应性的缺陷, 无法更广泛地兼顾地域、学生的差异,并且其更新的速度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同学生的个体经验或体验沟通。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运用教育智慧,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做教材的积极开发者。

一、依据地域或学生的差异,适当调整、增删教材内容,让教材更贴近生活和实际。

小学生在入学前绝大多数已经初步学过汉语拼音。

教学中如果按部就班地按照教科书的编排顺序,从a、o、e 开始教起,势必会打消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如让他们反复咀嚼嚼过的馍,倒了胃口,生出厌学之情。

鉴于这种情况,教师要依据学生学前情况,大胆地对教材进行调整和取舍。

再如: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下学期起以专题组织单元,一年级下册共设八个专题。

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多彩的春天” 。

三月初,长江两岸乍暖还寒,看不到草长莺飞、柳绿花红,听不到泉水叮咚,闻不到花香。

此时此刻,教材中所呈现的春天的美丽景象孩子们根本无从体验,“寻找春天”的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教师可以调整一下教学内容,先进行第二单元“家庭生活”的教学,待到春花烂漫时再来学习“春天”,学生体验会更深。

二、以教材为载体,拓展探究学习的空间。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习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教师如果只要求学生明白课文中的内容,认识几个人物,了解一场战斗,就此“戛然而止” ,显然浪费了教
学资源。

教师要以文为“引' ,趁学生对《三国演义》有浓厚的兴趣,因势利
导,让学生读整本《三国演义》。

读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三国英雄,使学生学会评价书中人物,此外,还可以举行“读三国,话三国”的活动,并进行“讲三国故事”比赛,这样既检查了读书效果,总结了读书要领、暗示了读书方法,又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舞台。

如此这般才能用“尽”教材,物尽其能,把探究性学匀延伸到课外。

三、以教材为范例,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阅读语文课堂不是学习语文的唯一场所,语文教材不是学习语文的唯一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的篇目和数量。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努力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

教材中有一些课文,节选自经典文学作品,学习这类课文是引导学生读书欲望的良好契机。

如在学生学完《荷花》和《丑小鸭》这些课文后,可以把它们作为叩门砖,向学生推荐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安徒生童话等经典文学作品,引领学生走进文学殿堂的大门。

教材上的课文篇目有限,却是学生积累和吸纳优秀文化知识的主要窗口。

如果我们经常引领学生透过这些窗口欣赏面前的“书山学海” ,何愁不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一代读书人” 。

四、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教材中的未知领域。

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材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

教学中还要对教材做进一步深化处理,对教材内容潜藏的隐性知识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作必要的拓展或延伸。

《我们成功了》一课,讲得是,2001年7 月13 日夜晚,北京申办2008 年奥运会成功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的景象。

课文中有许多潜在的知识,比如:怎么不早些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呀?为什么等到2008 年?五环旗上五环代表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自主探究,从而拓展学生
的视野,使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民
族精神的熏陶。

五、以教材为通向现实生活的桥梁,使学生体验语文就在身边。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要有人文的高度和人生的高度。

语文教师不能就语文教语文,要以教育的眼光打量教学,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积累引领学生步入生活的殿堂,用自己高尚的品格陶冶学生的品质。

学习《妈妈的账单》一课时,正好是母亲节的前两天。

学完课文,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自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妈妈为儿女付出了多少?作为儿女又回报给妈妈什么?同学们都非常激动,甚至有的学生说着说着哭了,我看时机已到,就说:自从母亲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就成了她永远的牵挂,她为儿女付出得太多太多,儿女回报给她的却太少太少,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母亲节快要到了,你怎样给妈妈庆祝节日呢?”。

有的学生说,回家帮妈妈做家务;有的说,做一张精美的贺卡;还有的说,写一首小诗献给妈妈……
这样以教材为桥梁,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需要、精神需要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学生行为、情感、心理全面和谐的发展,达到了提高人文素养之目的,有效地提升了文本价值。

新课改提倡对待和处理教材时遵从“信奉而不唯是,遵循而有所立” 的基本原则,因而,教师们要勇敢地走出教科书的樊篱,在用足教材的同时,更要智用教材,做到利用而不是屈从于教材,加工而不是照搬教材,开发而不是禁锢于教材。

惟其如此,教材资源才能真正成为一泓流动的活水,滋养着学生快乐地成长、健康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