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设备管理规定(正式版)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cb12318858fafab069dc02f7.png)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1.目的: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管理制度,用于***公司所使用的特种设备的管理。
2 范围:明确了***公司特种设备的范围、特种设备的前期管理和日常维护,以及特种作业人员的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自2014年1月1日)《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2017)3术语和定义特种设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本法的其他特种设备。
其中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为承压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为机电类特种设备。
同时满足即可视为压力容器的管理范围:(1)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2)容积大于或者等于0.03M3并且内直径大于或者等于150MM;(3)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以及介质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
4管理职责:4.1***公司生产办是特种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基层企业在新增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到所在地区的地、市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办理注册登记后,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a) 应当进行自行验收、检测和维护保养,对国家规定实行检验的特种设备应当及时申报并接受检验。
b)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
c) 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进行监督检查;d) 提出事故预防措施,对执行情况检查落实;e) 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的台帐和档案资料。
f) 投保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
4.2生产办协助班组在特种设备管辖范围内:a)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和有取资质证书的特种作业人员;b)会同有关部门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4.3车间a) 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b) 指导车间员工正确使用、维护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范本(4篇)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范本(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17026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b.png)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特种设备的所有使用单位及相关人员。
第三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制定特种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并组织进行相关培训,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四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定期检查维修特种设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五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特种设备安全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并按照检验结果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第六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第七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组织专人负责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并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八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档案,记录设备的安装、维修、改造、拆除等情况,并定期进行归档。
第九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向行业主管部门报告特种设备的重大事故和故障,并配合处理相关问题。
第十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确保在特种设备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章特种设备的管理要求第十二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特种设备,并使用合格的特种设备配件和附件。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定期进行特种设备的技术参数检测,检查设备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第十五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六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落实特种设备的日常巡检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确保特种设备维修作业的质量和安全。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三篇)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46bdd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8.png)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从事特种设备的生产、销售、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监督管理等活动,并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安全管理。
第四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当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相关责任主体和相关责任人的职责。
第二章特种设备生产和销售的安全管理第五条从事特种设备生产和销售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法人资格,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特种设备生产和销售的安全管理规程,并严格执行。
第六条从事特种设备生产和销售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特种设备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和销售许可证,并定期进行检查、验收。
第七条从事特种设备生产和销售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第八条从事特种设备生产和销售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制度,及时处理用户提出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并向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
第九条从事特种设备生产和销售的单位应当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技术更新和升级,及时修订产品说明书和安装维修手册。
第十条从事特种设备生产和销售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的追溯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可追溯。
第三章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和维修的安全管理第十一条从事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和维修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法人资格,并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第十二条从事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和维修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和维修的安全管理规程,并严格执行。
第十三条从事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和维修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操作和施工,确保安装、改造和维修的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四条从事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和维修的单位应当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并进行严格的操作和安全技能培训。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0b654d3daa00b52acec7caa0.png)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要求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一)设置管理机构1、管理机构。
以企业(法人)内部管理文件形式,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并注明机构人员的职务及联系电话.2、机构管理结构图。
将管理机构的人员用组织结构图表示,注明各管理人员之间的管理关系以及所管理的部门及设备。
(二)明确安全生产负责人及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1、明确安全生产负责人。
明确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全面负责(安全生产负责人必须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
若安全生产负责人不是法定代表人,应有加盖公章的企业任命书。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任命。
有加盖公章特种设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任命书,任命书应注明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及任期,任命的管理人员应与本单位建立劳动关系(附劳动关系证明资料).3、管理人员持证上岗。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必须经质监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证书方可上岗管理。
管理人员必须与企业办理聘任手续并到质监部门备案。
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一)制定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1、各职能部门安全责任制。
制定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责任制。
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职责,岗位培训教育部门安全职责和制度等。
2、各岗位安全责任制。
制定特种设备各岗位安全责任制。
包括:安全生产负责人岗位职责,特种设备专职兼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岗位职责等。
(二)制定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制度制定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制度。
包括: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特种设备定期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特种设备报检制度,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制度等.(三)制定特种设备操作规程根据特种设备种类以及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包括:快开门压力容器操作规程等。
(四)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情况,制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相应的抢险装备和救援物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救援演练。
三、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及定期检验(一)行政许可1、特种设备行政许可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201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2017)](https://img.taocdn.com/s3/m/e41acbc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14.png)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2017)一、总则1.1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则。
1.2 本规则适用于我国境内使用的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1.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本规则,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1.4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特种设备的使用2.1 使用登记特种设备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使用登记,领取使用登记证书。
使用单位应当确保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2.2 环境与条件特种设备的使用环境应当符合安全要求,使用单位应当根据特种设备的特点,提供适宜的安装、使用场地,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3 设备检查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确保设备不带病运行。
检查记录应当真实、完整,并由检查人员签字确认。
2.4 维护保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并按照计划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特种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维护保养记录应当详细记载维护保养的时间、内容、结果及存在问题。
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3.1 安全责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3.2 应急预案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急预案应当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3.3 事故报告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或者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使用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按照规定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四、特种设备的信息记录与档案管理4.1 信息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信息记录制度,如实记录特种设备的使用、检验、维护保养、事故处理等情况。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正式版)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正式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45ae3ee009581b6bd9ebd2.png)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特种设备是指由国务院认定的, 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 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特种设备的范围是: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
二使用与管理第三条必须使用有生产许可证或者安全认可证的特种设备。
对使用的特种设备, 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申请相应的验收检验和定期检验。
第四条新增或新安装的特种设备, 在投入使用前, 必须持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验收检验报告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到所在地区的地、市级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注册登记, 将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上后, 方可以投入正式使用。
第五条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 包括技术档案管理、安全操作、常规检查、维修保养、定期报检和应急措施等在内的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运营的管理制度, 必须保证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
第六条特种设备遇可能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的自然灾害或者发生设备事故后, 以及停止使用一年以上时, 再次使用前, 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 必须消除影响安全的隐患。
第七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指特种设备安装、维修保养、操作等作业的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和考核, 取得地、市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 方可以从事相应的工作。
特种设备管理规则
![特种设备管理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7d9ae161a26925c52cc5bf44.png)
• 1.4.1、职责分工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 理 的部门(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对本行政区 域内特 种设备使用安全、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实施监督 管理。国 家质检总局对全国特种设备使用安全、高耗能 特种设备节 能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明确各级地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分工,省级 特 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使 用单 位情况、设备使用特点和监管力量等状况,对省、市、 县级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责任明确分工; ★监管内容:使用安全和节能监管;
2.3.2、机构设置
★明确了5种情况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设置专职安全管 理 机构; ★专职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是基于特种设备失效模式、潜在 危 险性、事故影响程度和特种设备数量等因素综合考虑的; ★ 是指以特种设 备作为经营工具的使用单位。; ★ 是指学校、幼儿园以及医疗机构、车站、 机场、客运码头、 商场、餐饮场所、体育场馆、展览馆、公 园、宾馆、影剧院、 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公共浴池、养 老机构等。 △
2.4.3、节能监管人员
◆高耗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配备节能管理人员,负责 宣传贯彻特种设备节能的法律法规。 ◆锅炉使用单位的节能管理人员应当组织制定本单位锅炉 节能制度,对锅炉节能管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建立 锅炉节能技术档案,组织开展锅炉节能教育培训;编制锅 炉能效测试计划,督促落实锅炉定期能效测试工作。 ★依据总局第116号令《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 法》; ★锅炉、换热压力容器产品在试制时进行能效测试。电梯 产 品在安全性能型式试验时进行能效测试;
1.2、适应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特种设备目录》范围内的特种设 备的 安全与节能管理。
1.3、使用单位主体责任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则规定,负责特种 设 备安全与节能管理,承担特种设备使用安全与节能 主体 责任。 ★明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使用安全与节能 责任 主体,体现谁使用、谁得益、谁负责的原则; ★本规则规定的有关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要求是特种设 备安 全的基本要求(最低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建立的有 关管理规定不应低于本规则的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赢得根据所使用特种设备的特性、 风 险程度建立适当的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69f6047abe1e650e53ea992b.png)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特种设备管理规定如下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销售、使用、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包括特种设备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
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以及矿山井下使用的特种设备、民用机场的专用设备的安全管理,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理,压力管道设计、安装、使用的安全监督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必需的经费,并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对下级人民政府的考核内容。
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园区)管理机构等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机构)应当加强对本辖区内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监督检查,明确人员,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第四条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设、财政、价格、工商行政、监察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 08-201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 08-2017)](https://img.taocdn.com/s3/m/f83a9ce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b.png)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 08-201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 08-2017)是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的技术规范,旨在规范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确保其安全运行。
以下是该规则的一些主要内容和条目:
1.特种设备的范围和定义:明确规定特种设备的种类,如压力容器、电梯、
起重机械等,以及它们的定义。
2.特种设备的购置和安装:规定了购买和使用特种设备的基本要求,包括设
备的合格证书、技术资料、安装单位的资质等。
3.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要求使用单位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对特种设备进
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规定特种设备的操作、维护和检测人员应当经过专
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5.特种设备的应急处理:要求使用单位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
和器材,并定期进行演练。
6.特种设备的报废和处置:明确规定特种设备达到报废条件时应当报废,并
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7.监督和处罚:规定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监
督检查职责,以及违反规则的处罚措施。
总之,《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 08-2017)》是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规范其使用管理而制定的技术规范。
通过该规则的实施,可以减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范本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9a966e6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a.png)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特种设备指依据国家安全标准和专业技术标准,具有一定危险性和专门用途的设备。
第三条特种设备的管理应当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法实施全过程监管,推行分类管理。
第四条特种设备的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加强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和技术培训。
第五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依法遵守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六条特种设备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获取特种设备生产或经营许可,建立健全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特种设备质量安全。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使用、生产、经营特种设备的权利和义务,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第二章特种设备的分级管理第八条特种设备按照其危险性和专业性等级,分为特种设备I级和特种设备II级。
第九条特种设备I级是指具有较大危险性和较高专业性要求的特种设备。
包括但不限于压力容器、锅炉、压力管道等。
第十条特种设备II级是指具有较小危险性和较低专业性要求的特种设备。
包括但不限于起重机械、电梯、汽车式起重机等。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I级的管理实行许可证制度,特种设备II 级的管理实行备案制度。
第十二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特种设备的级别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第三章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第十三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操作人员。
(二)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三)配备完善的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设施。
(四)落实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和检测,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第十五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记录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定期报送特种设备管理部门。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正式版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正式版](https://img.taocdn.com/s3/m/47a920160c22590103029d7a.png)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正式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正式版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使用工区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并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
其主要内容包括: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其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特种设备档案是从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检修全过程的文字记载,它向人们提供各个过程的具体情况,也是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更新报废的根据。
通过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可以使特种设备的管理部门和操作人员全面掌握其技术状况,了解和掌握运行规律,防止盲目使用特种设备,从而能有效地控制特种设备事故。
(二)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制度新增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工区应持监督检验机构(特种设备检验检疫所)出具的监督检验报告等,到指挥部生产安全部注册登记。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后应将检验合格标志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并在有效期内安全使用。
(三)特种设备报废制度特种设备或者零部件标准或者技术规程有寿命期限要求的,或者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应当按照相应要求予以报废处理。
特殊设备安全管理规定范文
![特殊设备安全管理规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77333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4.png)
特殊设备安全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特殊设备的安全使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特殊设备是指在特定环境中起特定作用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燃气设施等。
第三条特殊设备的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依法规范其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检验、监督检查和使用。
第二章设计制造和安装第四条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水平,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制造,确保特殊设备具备安全可靠的功能。
第五条设计制造单位应当对特殊设备的计算、选材、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进行严格检查,确保特殊设备符合标准规定和技术要求。
第六条安装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水平,严格按照设计制造单位提供的安装要求进行安装,并进行必要的试运行和调试,确保特殊设备的安装质量。
第七条安装单位应当按照设计制造单位提供的安装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并做好工程质量验收。
第八条设计制造单位和安装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认证,并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年度检查和评估。
第三章改造维修和检验第九条特殊设备的改造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经设计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专业机构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
第十条特殊设备的维修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维修单位负责进行,维修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维修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维修质量。
第十一条特殊设备的检验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周期应当按照规定进行。
特殊设备的检验应当包括安全附件、设备本体、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全面检查。
第十二条设计制造单位、安装单位、维修单位和检验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特殊设备的改造、维修和检验工作的质量可控。
第四章监督检查和事故处理第十三条地方特殊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特殊设备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对问题单位进行纠正和处罚。
通用范文(正式版)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条例
![通用范文(正式版)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125f264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b.png)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条例(简称条例)的目的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使用,预防事故发生,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本条例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特种设备的所有者、使用单位、经营者以及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
第三条定义本条例中的特种设备是指按照国家标准划分的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锅炉、电梯、起重机械等。
第二章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第四条安全管理责任特种设备所有者、使用单位、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并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
第五条设备安全检测特种设备的所有者、使用单位、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定期进行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并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第六条安全操作规程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和操作人员应当制定并遵守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三章特种设备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措施第七条事故预防特种设备的所有者、使用单位、经营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防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包括定期维护保养、检修、更换设备、加强设备操作培训等。
第八条事故应急措施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和操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应急设备,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特种设备事故。
第四章监督检查和处罚第九条监督检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机构应当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第十条处罚措施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特种设备所有者、使用单位、经营者和操作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机构有权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包括警告、罚款、暂扣执照等。
第五章附则第十一条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定,导致特种设备事故的,相应的责任人将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其他规定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其他事项,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定。
结束语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条例的实施,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各特种设备所有者、使用单位、经营者和操作人员应当认真遵守本条例的各项规定,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范本(2篇)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47316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3.png)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第四条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应当由相关部门负责,并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任务。
第五条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依法、规范地使用特种设备,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六条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定期进行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并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和检测,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
第七条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的档案,记录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并及时报送相关部门。
第八条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当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操作证书,方可从事特种设备的操作工作。
第九条特种设备的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十条特种设备的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的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效率。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的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推进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落实。
第十二条各级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提高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
第二章特种设备的分类和安全要求第十三条特种设备根据其用途、结构和工作环境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第十四条各类特种设备在安全方面的要求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第十五条特种设备的安全要求应当包括以下方面:...第十六条特种设备的制造、销售、安装、使用等环节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章特种设备的购买使用第十七条特种设备的购买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公开招标的原则,确保特种设备的质量和售后服务。
第十八条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在购买特种设备时,应当联合专业人员进行技术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购买决策。
第十九条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在购买特种设备时,应当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质量证明材料,并进行验收。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cbfa129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b.png)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一、总则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如下事项。
二、特种设备的管理范围特种设备管理范围包括压力容器、锅炉、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游乐设施、大型游艺设施等。
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求1. 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
2. 特种设备必须经过合格的检测、验收和登记方可投入使用,使用单位应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3. 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并落实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责任与义务,组织开展安全培训与教育。
4.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5.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档案,并按照规定进行备案和信息报送。
6.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确保其具备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7.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机制,积极参与应急演练,提高危机处理能力。
四、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1. 执法部门应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使用单位应积极配合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如实提供相关资料,按要求进行整改。
3. 执法部门应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特种设备的安全。
五、特种设备的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1.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使用单位应立即报警,并采取紧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失。
2. 执法部门应及时组织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 对于严重事故和违法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相关单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六、特种设备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1. 国家应加强对特种设备的技术研究和创新,提升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2. 鼓励特种设备的推广应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水平。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部分解读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部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c72352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f.png)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部分解读【一:正式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一:引言本章节旨在说明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的目的和背景。
1.1 目的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1.2 背景特种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使用。
二:适用范围本章节主要规定了本规则的适用范围。
2.1 适用对象本规则适用于所有使用特种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等。
2.2 适用设备本规则适用于所有特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电梯等。
三: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要求本章节详细说明了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要求。
3.1 设备购置与验收3.1.1 购置程序3.1.2 设备验收3.2 设备安装与维护3.2.1 安装要求3.2.2 维护保养3.3 设备操作与使用3.3.1 操作规程3.3.2 使用安全措施3.4 设备检验与维修3.4.1 定期检验3.4.2 维修与更换3.5 事故应急处理3.5.1 应急预案制定3.5.2 应急演练与处置四: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责任本章节详细说明了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责任的相关内容。
4.1 主管部门责任4.2 使用单位责任4.3 监管机构责任4.4 运维人员责任五:罚则与处罚措施本章节详细说明了对特种设备使用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和相应罚则。
【二:简洁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一:引言本章节旨在说明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的目的和背景。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的目的是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章节主要规定了本规则的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所有使用特种设备的单位和个人。
三: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要求本章节详细说明了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要求,包括设备购置与验收、设备安装与维护、设备操作与使用、设备检验与维修、事故应急处理等。
四: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责任本章节详细说明了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责任的相关内容,包括主管部门责任、使用单位责任、监管机构责任和运维人员责任。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细则(全新完整版,建议收藏使用)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细则(全新完整版,建议收藏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b884324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a.png)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公司使用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安全、正常、有效使用,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涉及特种设备的各部门、子公司、相关单位xx公司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编制依据(一)《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21】第88号)(二)《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主席令【2013】第4号)(三)《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2017)第二章定义第四条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设备。
第三章管理职责第五条物业管理部负责场区锅炉、电梯、水泵房、消防水泵房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专业管理。
(包括特种设备管理台账、定期检验和工作状态检查)第六条物业公司负责xx所有特种设备的专业管理,保证其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第七条组织人事部负责公司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管理,确保人员依法持证上岗。
第八条市场管理部负责管辖范围内特种设备的属地管理,确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可靠。
第九条资产经营部负责特种设备资产管理。
第十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负责制冷机房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商户叉车的专业管理及公司所属区域内其他特种设备的的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相关方xx公司负责制冷机房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维保单位负责职责范围内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
第四章管理内容第十二条特种设备的购置、安装、登记(一)特种设备应由使用单位提出购置计划,经公司领导批准,由采购人员购置取得生产许可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
禁止购置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
(二)特种设备安装前,负责安装的部门确定具有国家相应安装许可的单位负责安装工作,开工前应书面告知法律法规规定的特种设备主管部门。
不得擅自安装未经批准的特种设备。
(三)特种设备安装完成后,相关负责部门或者安装单位应向有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
(四)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特殊设备安全管理规定范本
![特殊设备安全管理规定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c4a9731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e.png)
特殊设备安全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特殊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特殊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特殊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
第三条特殊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责任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第四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特殊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五条特殊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依法依规开展,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消除事故隐患。
第二章安全管理责任第六条特殊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明确安全管理岗位职责,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第七条特殊设备使用单位应当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提高特殊设备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八条特殊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第九条特殊设备的制造单位应当遵循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保证特殊设备的质量安全,提供准确、完整的使用说明书。
第十条特殊设备的制造单位应当对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检验,确保特殊设备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设备安全管理第十一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殊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情况、安装调试情况、维护维修情况等,并做好档案的管理和保管工作。
第十二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编制设备的安全使用操作规程,并进行宣传教育,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并掌握操作规程。
第十三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定期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的隐患。
第十四条特殊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对设备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估和检测,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第十五条特殊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殊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应急责任人和任务,并进行演练和训练。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范文(4篇)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c8e4d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8.png)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按照国家标准和标准化技术规范所规定的具有一定的压力、温度、体积、容积、功率和其他特定技术要求,用于生产、贮存、输送、燃烧、检测、处理、使用等特定工艺的设备。
第三条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
第四条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应当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安全监管。
第五条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原则。
第二章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第六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标准化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注册登记。
第七条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内容应当包括特种设备的基本信息、检验合格证件、使用单位负责人信息等内容。
第八条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应当通过国家或地方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的预约方式进行,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办理登记手续。
第九条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信息进行定期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第十条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信息应当做好安全保密工作,不得泄露或用于非法活动。
第三章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第十一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当落实到位,做到人员、设备、制度三位一体,形成相互配合的安全管理体系。
第十二条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包括设备启停管理、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设备维护保养、事故应急预案等内容。
第十四条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熟悉设备的操作要求和安全使用知识。
第十五条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养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第十六条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处理措施,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范本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563ea32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a.png)
特种设备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和公众人身安全, 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生产、经营、使用特种设备的单位和个人, 特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第三条国家和地方应建立特种设备管理机构, 负责特种设备的注册、监督检验、运行监管、事故调查等工作。
第四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责任、加强安全培训、做好维护保养、建立隐患排查整改机制, 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第二章特种设备的注册和监督检验第五条特种设备的注册和监督检验由特种设备管理机构负责,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按照规定及时申请注册和进行监督检验。
第六条特种设备注册和监督检验应根据不同特种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条件, 制定不同的检验周期和检验标准。
第七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定期进行自查自检, 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并报告特种设备管理机构。
第八条特种设备管理机构应组织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抽查和检验,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罚并要求整改。
第三章特种设备的运行监管第九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严格按照特种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不得超负荷、超时使用特种设备。
第十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运行记录和维护保养记录,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维修保养。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确保特种设备的运行环境安全, 防止火灾、爆炸、溢出、倒塌等事故的发生。
第十二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发现特种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特种设备管理机构。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管理机构应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四章特种设备事故调查与处理第十四条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 特种设备管理机构应立即组织调查, 并迅速采取措施, 保护现场, 并保障受伤人员的生命安全。
第十五条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应遵循事实公正、科学准确、严肃认真的原则, 查清事故原因和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设备管理规定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特殊设备管理规定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严格执行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输配电等特种设备的规章制度, 各种设备运行记录齐全、数据准确。
二、蒸汽锅炉, 分汽包, 空气压缩机的风包, 油水分离器, 以及氧气, 乙炔瓶属于压力容器。
三、新购特种设备必须有产品合格证, 新安装的特种设备有设计, 安装报告, 及验收手续等, 否则不准安装和使用。
四、特殊设备操作工必须经过业务培训, 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没有操作合格证的人员不准单独操作。
五、蒸汽锅炉使用, 管理和维修, 必须按国家劳动总局颁发的《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认真执行。
六、在用锅炉必须实行定期检查制度, 未取得定期检验合格证的锅炉, 不准投入运行。
七、必须做好锅炉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保证锅炉本体和安全保护装置等处于完好状态。
锅炉运行时, 发现有严重隐患危及安全的应立即停止运行。
八、使用锅炉的单位应设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 负责锅炉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管理人员应具备锅炉安全技术知识和熟悉国家安全法规中的有关规定, 司炉工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九、压力容器安全保护装置, 操作工必须每班检查一次, 专职维修工, 必须每天检查一次, 分管技术人员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并按规定的时间联系有关单
位对安全装置进行检验, 对运行锅炉进行检验。
十_大于或等于7。
3、用离子交换器处理的软水介质(硬度、碱度、氧根、PH值、溶解值)至少每班化验一次, 离子交换器中的交换剂接近失效前, 应适当增加化验次数。
4、炉水水质每班至少化验一次, 炉水的溶解固形物和相对碱度应定期核验。
5、每次化验的时间、项目、数据以及采取的措施等应详细填写水质化验报告表。
6、锅炉排污是控制水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故锅炉运行中的排污量和方法必须在化验员对水质分析的指导下具体实施。
十_大于载荷的重量, 不得超负荷使用, 载荷与起重设备轴线一至, 起重用
的钢丝绳头, 不得用其它物体代替, 重物起吊后严禁作业人员至于重物下方。
二十一、高压配电装置及电力变压器应在雷雨季节和冬季高峰负荷到来之前, 结合预防性试验进行定期检查, 其间隙至少半年一次。
二十二、低压配电装置及低压电器的定期检查, 应在雷雨季节和冬季降到高
峰到来以前进行, 事故或掉闸后应立即进行维修检查, 其间隔每年不少于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