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现象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客观评价、勇于创新的好习惯。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上一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接触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对于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噪声的控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化理解。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5.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声音的科普海报,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应用和噪声控制等方面。海报要求图文并茂,简洁明了,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普传播能力。
1.完成作业时,要注重思考、分析和总结,力求在作业中体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无误。如有疑问,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保持作业整洁,书写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关注噪声污染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8.课后实践,拓展视野:布置与声音相关的课后实践任务,如调查噪声污染状况、设计简单的声控装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拓展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播放一段自然界中的声音,如鸟鸣、流水声等,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并感受声音的美妙。
2.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掌握声速计算公式。同时,解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如声波的传播等。
3.声音的特性:详细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区分不同声音的特性。
4.回声现象:介绍回声现象及其应用,如回声定位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回声现象。

《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并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接收4. 声速5. 声音的强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声速的概念,声音的强弱。

2. 难点:声速的计算,声音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声音的相关现象。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通过实验观察振动产生的声音。

3. 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讲解声速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声速的测量方法。

4. 声音的接收:讲解人耳如何接收声音,包括听觉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声音接收的因素。

5. 声音的强弱:介绍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讲解声音的强弱与振幅、距离等因素的关系。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声波的应用:讲解声波在医学、军事、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如超声波、声纳等。

2. 噪声污染:介绍噪声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

3. 声学仪器:介绍常见的声学仪器及其原理,如麦克风、扬声器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请学生回答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声速的概念,声音的强弱等基本问题。

2. 讨论:分组讨论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中考物理声现象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声现象复习教案
学生特征分析
一些学生往往认为音调高是响度大,音调低就是响度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本章知识的重要是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复习提问
教学难点
是音调与音响的区别
是如何确定噪声
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札记
复习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 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5、【10泰州】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请说出一种你知道或者你设想的太空测距仪器或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C)真空不能传声。
(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
⒉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真空(B)木头(C)空气(D)水
⒊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传播速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海水、铁管、空气(B)铁管、海水、空气
(C)空气、铁管、海水(D)空气、海水、铁管
⒎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第一章:声音的产生1.1 复习声音的产生原理讨论声波是如何产生的回顾振动和声波之间的关系1.2 探究不同物体产生声音的方式进行实验,观察不同乐器、物体产生声音的差异分析不同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对声音传播的影响第二章:声音的传播2.1 复习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讨论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解释声速的概念及其与介质性质的关系2.2 探究声音传播的障碍和特性讨论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反射、折射等现象分析声波的频率和波长对声音传播的影响第三章:声音的接收与感知3.1 复习人耳的听觉机制讨论耳蜗的结构和功能解释声音的频率、振幅与音量的关系3.2 探究声音的感知与音调、音色、音质的关系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音调、音色、音质的声音特点分析声音感知与听觉心理学的关联第四章:声音的记录与放大4.1 复习录音技术的原理讨论模拟录音和数字录音的差异解释录音过程中声音信号的放大和保真原理4.2 探究声音放大设备的原理与应用分析扬声器、耳机等声音放大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讨论声音放大设备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和效果第五章:声音的应用与控制5.1 复习声音在科技和通信领域的应用讨论声纳、超声波等在军事、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解释声音识别和语音通信技术的原理5.2 探究声音控制和噪声治理的方法分析噪声污染的来源和影响讨论噪声控制技术和噪声治理的有效方法第六章:声音与物质相互作用6.1 复习声音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原理讨论声波对物质的作用力,如声压、声强等解释声波在材料中传播时的衰减现象6.2 探究声音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分析超声波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方面的应用讨论声学成像技术如超声心动图和超声断层扫描的原理第七章:声音与心理效应7.1 复习声音对人的心理影响讨论音乐、音效等在心理治疗、广告等方面的应用解释声音的节奏、旋律对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7.2 探究声音在环境心理学中的应用分析声音景观设计在公共空间、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讨论声音对人的认知、记忆和注意力等心理过程的影响第八章:声音与文化艺术8.1 复习声音在文化艺术中的作用讨论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中声音的表现力解释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叙事和情感表达功能8.2 探究声音艺术与实验音乐分析声音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创作方法讨论实验音乐中对声音创新和扩展的探索第九章:声音与日常生活9.1 复习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讨论声音识别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语音、智能家居等解释声音在交通工具、安全警示等方面的作用9.2 探究声音设计与声音品牌分析声音设计在产品、广告等方面的应用讨论声音品牌策略和企业形象塑造的关系第十章:声音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复习声音技术的发展历程讨论数字音频技术、网络音频传播等的发展对声音现象的影响回顾声音技术的重要里程碑和创新点10.2 探究声音技术的未来趋势分析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对声音体验的影响讨论声音交互、声音识别等在未来科技和领域的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声音的产生原理重点关注声波产生的物理过程和振动与声波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共5篇)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共5篇)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声现象复习过程中,以实验和生活实例为主线,通过再现实验,体验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逐步掌握声现象各个方面知识点。

[教材分析] 《声现象》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的学习内容。

本章内容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重视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声现象相关实验,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营造和谐的讨论、交流环境,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仪器材料] 大小不同的音叉乒乓球直尺鼓水盆[教学流程设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音叉,多媒体展示图片。

思考:用小锤轻敲音叉,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乒乓球有什么作用?采用的是什么方法?拓展:还有那些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展示图片并做演示实验:将敲击的音叉放入水盆。

《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

《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

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2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明选择编号B、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来进行实验.小明的选择对吗?为什么?(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2中的数据填全,表2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4,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在上面一段视频中,吹啤酒瓶产生声音的原因是振动。

下图中,吹啤酒瓶时音调从左至右的变化是逐渐。

学生分析并作答主要考察音调高低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知识应用1,(2011黄冈)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学生分析并作答主要考察声音的特性2,(2011荆门)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 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B. 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学生分析并作答主要考察声音的产生、传播、利用。

3,(2011广东)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

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学生分析并作答主要考察噪声的控制4,观看视频回答问题,人站在内墙下说话,声音能沿着圆形围墙内壁传播,耳贴墙壁能分辨出自己说话的回声,问:回音壁的周长至少为多少?学生分析并作答主要考察回声知识和运动学公式知识拓展观看视频回答问题(1),和超声波相比,次声波振动频率,穿透能力,传播距离。

(2)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次声波的来源和危害,以及应该怎么防范?学生分析并作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声现象复习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声现象复习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声现象复习课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复习并巩固学生对声音的基本概念、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的理解;2.复习并掌握声音的特性,包括声音的音调、音量和音色;3.复习并理解声音的利用和保护,包括声音的反射和回声的应用、噪声对健康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保护听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如何准确辨认和描述声音的特性。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复习:–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声音的特性复习:–音调:音调高低由声源振动的快慢决定;–音量:音量大小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音色: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

3.声音的利用和保护复习:–反射和回声的应用:声纳、声波测距等;–噪声对健康的危害: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影响人体健康;–声音的保护:正确使用耳机、避免长时间听音量过大的声音。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声音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对声音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示例,让学生分析声音的传播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实验探究法:设计适当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巩固和拓展对声音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步骤二:核心知识点讲解(15分钟)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声音的特性。

3.声音的利用和保护。

步骤三:案例分析(15分钟)选择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和描述声音的传播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

步骤四:实验活动(20分钟)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声音特性和应用的理解。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声现象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声现象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声现象》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与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与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会利用声速与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教学重点与考点分析:本章重点知识是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与声音的利用。

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本章安排2课时。

三、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1、声音的产生: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D、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声音的传播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而言,有v固>v液>v。

气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

C、听觉器官完好: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声音的三个特性:A、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

①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②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③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5.有效的教学评价:本节课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积极的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应对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总结声现象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基本原理。此外,教师还应强调声现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作业小结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布置一些与声现象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可包括理论知识巩固、实验操作、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积极的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技能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操作,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探究不同乐器声音的实验中,学生应学会使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以“复习与探究”为主线,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声现象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的复习课。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基本知识,但部分学生对声现象的理解仍存在模糊之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节课将以“复习与探究”为主线,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巩固声现象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4.分析噪声的产生、防治方法及其对生活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噪声的来源及防治方法;
-声音传播速度、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树立自信心。
4.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了解声音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强国意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声现象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初步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方面的知识有进一步的学习需求。然而,学生在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波长和频率关系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3.整合跨学科知识,如音乐、地理等,让学生了解声音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学习声音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声音现象?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他们对声音产生的好奇心。
2.利用多媒体展示声音传播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声音传播的过程,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从声源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声现象 复习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声现象 复习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声现象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二单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2.加深学生对声现象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声的基本特征。

2.声的传播速度。

3.声音的产生和接收。

三、教学重点1.复习声的基本特征、传播速度等概念。

2.复习声音的产生和接收的原理。

3.加深对声现象的实际应用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声现象的理解和记忆。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声的基本特征1.提问:声是怎么产生的?声有哪些基本特征?2.学生回答:声是物体振动传播产生的,声的基本特征有响度、音调、音速和音色。

3.教师点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确认和补充,确保学生对声的基本特征有清晰的认识。

第二步:复习声的传播速度1.提问: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有差异吗?为什么?2.学生回答:声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为不同介质中的分子密度和弹性模量不同。

3.教师点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确认并引导他们思考分子密度和弹性模量对声传播速度的影响。

第三步:复习声音的产生和接收1.提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怎么被人耳接收?2.学生回答: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经过空气中的传播,最终被人耳接收。

声音的产生和接收分别通过发声体和耳朵完成。

3.教师点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引导,解释发声体和耳朵的原理和作用。

第四步:实验操作1.实验1:测量声的传播速度。

•要求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与理论结果进行比对。

2.实验2:观察声的传播特征。

•要求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实验,观察声的传播特征,并撰写实验报告。

•学生将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第五步:讨论和总结1.小组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进行小组讨论,并就声现象的应用进行思考和交流。

《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提高学生对声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声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波的基本概念:声波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声源和声场:声源的种类、声场的概念和声压级。

3. 声波的传播:声波的传播速度、传播介质和衍射、折射现象。

4. 声波的接收和处理:声波的接收原理、声呐和声探测技术。

5. 声波的应用: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复习声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波的传播和接收现象。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声波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

2. 实验器材:声波发生器、接收器、测量仪器等。

3. 多媒体教学资源:声波应用的实例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声现象的思考,例如:“你平时是如何感受到声音的?”、“声波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等。

2. 复习声波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声波的定义、特点和分类,通过示例和图示进行讲解和巩固。

3. 声源和声场:讲解声源的种类和声场的概念,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展示声压级的测量方法。

4. 声波的传播:引导学生复习声波的传播速度、传播介质和衍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和演示来加深理解。

5. 声波的接收和处理:讲解声波的接收原理和声呐、声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展示声波的接收过程。

6. 声波的应用:介绍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实例,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相关应用。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8. 总结和展望: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和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初中物理_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的影响因素。

2.知道噪声的危害,能说出生活中控制噪声的方法,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回顾本章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二、【知识回顾】完成后组内相互交流巩固三、【课内探究】模块一:声音的传播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明和小敏做了如下两步实验:(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击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缝隙,然后重复上述步骤,比较声音的大小。

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分析与论证,声音靠传播到远处。

(不能传声)【拓展1】1、能传播声音的介质有()A.只有气体B.只有固体C.只有液体D.气体、液体、固体均可2.把音乐芯片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在向外抽气的过程中()A.听到音乐声越来越大B.听到音乐声越来越小C.听到音乐声不变D.无法判断模块二:声音的特性(先思考后实验操作,并明确实验注意的问题和实验方法)用一把直尺,如何探究音调或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任选其中一个实验)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拓展2】1.挑选西瓜是否成熟时,人们常常轻轻敲击一下,由声音来判断是否成熟,这是根据( )A.音调B.音色C.响度D.以上都不正确2.人们常说的“不准高声喧哗”与“这个音太低,我唱不出来”中的高低是()A.“高”指响度,“低”指音调B.“高”指音调,“低”指响度C.都指音调D.都指响度3.医生使用听诊器给病人看病,其目的是为了( )A.提高音调B.改变音色C.减小声音散失增大响度D.增大发生体的振幅模块三:噪声咱们学校及周围有哪些噪声?你可以怎样来减弱这些噪声?【拓展3】假如与你一墙之隔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了你的学习和休息,下列措施中你认为无效的是( )A.赶紧将门窗关紧B.用棉花塞住耳朵C.将棉毯挂在窗上D.打开窗加快空气流通四、【训练化疑,反馈拓展】1. 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C.鼓的振动变快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2、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音色逐渐改变B.音调逐渐降低.C.响度逐渐降低.D.音调,音色,响度都不变3.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C.回音的声速比原来声音的声速要小 D.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4.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幅关系,小明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发现钢尺被压得越弯,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15、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16、引起听觉的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耳朵鼓膜的振动。
17、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1、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12、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声音还是有区别的,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13、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4、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其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某物体每秒振动6次,那么,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___赫兹(Hz)。
9.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10.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____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传播的。
15.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顶在钢琴上的木棍来听琴音,这是利用了_______原理。
16.小明正在唱歌,他凭放在喉头上手的感觉,认识到他的歌声是靠________发声的。
17.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对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生活和工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切声音都是噪声。
13.声音频率高于_________和低于________时,人是听不到的,我们把这两种声音分别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
14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_______________,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声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定期进行总结反馈,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科学竞赛、兴趣小组等,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建立学习交流平台,如微信群、论坛等,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定期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感受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为切入点,如雷声、电话铃声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3.创设情境,如播放一段交响乐,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引出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
(二)讲授新知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以图示和实验演示的方式,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原理。
2.声音的特性:通过实际乐器演奏、音频剪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讲解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3.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结合实际案例,如回声、声影等,讲解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声波传播的规律。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和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 能够区分乐音和噪音,并了解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运用这些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培养学生运用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复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复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 声音的接收:复习人耳如何听到声音,包括耳膜的振动、听小骨的传递等。

4. 乐音和噪音:复习乐音和噪音的区别,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5. 声音的特征:复习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乐音和噪音的区分,声音特征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特征的数学表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复习声学知识。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乐音和噪音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声音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复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第二课时:复习声音的接收和乐音与噪音的区分。

3. 第三课时:复习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4. 第四课时: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运用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第五课时:进行复习测试,检查学生对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声学应用与科技1. 教学目标:了解声学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回声定位、声纳系统。

掌握声波在医学成像中的作用,如超声波。

探讨声学在环境噪声控制和声音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声波在科技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超声波在医学诊断中的作用和原理。

噪声控制技术及其在提高声音质量中的应用。

3. 教学重点与难点:声学科技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原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
3.学习物理知识要注重联系实际,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声现象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 **基础巩固题**:
-完成教材第32页的练习题1、2、3,涉及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根据课堂讲解,绘制声音传播的示意图,标注出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
-探讨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医学、建筑、娱乐等方面的应用,选择一个实例,解释其工作原理。
4. **拓展思考题**:
-阅读教材第34页的“科学探索”部分,思考声音在海洋探测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短文,描述声音在海洋环境中的传播特点及其在海洋生物研究中的作用。
-讨论声音在通信技术中的发展,从古代的烽火传信到现代的移动电话,声音如何在信息传递中发挥作用。
6.拓展:布置与声现象相关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关注噪声污染问题。
7.评价: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针对八年级上册的学生,他们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声学部分,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等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声现象的探究方法和实验技能有待提高。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正处于关键发展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4.介绍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通信、医学等领域,以及噪声对生活的影响和噪声控制的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以及这些应用背后的物理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声现象》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

作为自然界中最普遍的一种物理现象,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相联系,重视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在复习备考的紧张时期,对于声现象知识也有一定的遗忘和理解的偏差,因此本节课的复习注重知识点的归纳及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同时学生上复习课无论学习动机还是学习兴趣都会大打折扣,因此复习中运用多种手段,尽量避免枯燥乏味。

三、课程标准具体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3.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音乐欣赏 + 知识回顾
活动一:让物体发声
活动二:声音的传播
练习五:
活动六:噪声的
防治
练习四:
四、教学资源
音叉、刻度尺、竖笛、铃鼓、响板、沙锤、乒乓球、多媒体课件、达标检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练习一:
活动三:探究声音的不同特

练习二:
活动五:声的利

练习三:
活动四: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对话
八、板书设计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介质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频率
2.响度——振幅
3.音色——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四、噪声的防治
1.防止噪声产生
2.防止噪声的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