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管理共识》(2020)重点

合集下载

2020中国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全文)

2020中国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全文)

2020中国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全文)靶向治疗是乳腺癌系统治疗的标准手段之一。

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多聚二磷腺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等通路抑制剂的深入研究已使多种靶向药物获批用于乳腺癌临床实践。

尽管普遍认为靶向治疗相对于化疗存在高特异性、低毒性的优势,但靶器官外正常信号通路的阻断,以及可能存在的脱靶效应等,仍使得部分患者可能因治疗发生不良反应,并影响患者治疗时长和生存预后。

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管理对药物的规范化应用,以及避免依从性不足导致的疗效低估极为重要,因此,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及中国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安全性管理共识专家组讨论起草了《中国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的乳腺癌靶向治疗用药决策与全程管理提供参考。

1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约27万例,因乳腺癌致死患者约7万例[1]。

近年来,有关乳腺癌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逐步揭示了其发病和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信号通路,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如HER2抑制剂,如大分子单抗类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以及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拉帕替尼、奈拉替尼、吡咯替尼等逐步应用于临床。

另外,mTOR-PI3K-AKT通路抑制剂,如依维莫司、alpelisib,CDK4/6抑制剂帕博西尼、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等也在国内外相继获批。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乳腺癌研究中进展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乳腺癌研究中进展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乳腺癌研究中进展曹明;张帆【摘要】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是乳腺癌诊治过程中重要的预后指标和HER-2靶向药物的治疗指标。

乳腺癌患者中约30%会出现HER-2的过表达,HER-2检测的目的就是鉴别出那些可以从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的人群。

目前靶向治疗药物包括赫赛、拉帕替尼和T-DM1等。

这些治疗可以大大提高HER-2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所以选择适当的检测标准准确判读HER-2状态是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以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先决条件,对乳腺癌的诊疗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 HER-2 ) is an important prognostic predictor and key predictor of anti-HER-2 therapy of breast cancer.About 30%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ll have HER-2 over expression.The purpose of HER-2 testing is to i-dentify patients who can benefit from the HER-2 targeted therapy.Currently targeted medicines include trastuzumab( Herceptin) ,lapa-tinib ( Lapatinib) , T-DM1 and the like.These treatment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survival of HER-2-positive invas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So choosing the appropriate testing standards and accurate testing of HER-2 status is a prerequisite for making a prognosis and developing effective treatment programs,which is important in clinical practice.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in breast cancer research will be reviewed in this paper.【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5页(P2263-2266,2267)【关键词】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乳腺癌;HER-2检测【作者】曹明;张帆【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临床病理科,安徽芜湖 241001;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临床病理科,安徽芜湖 241001【正文语种】中文自20世纪以来,乳腺癌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在当今医学领域,靶向药物已成为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与所有药物一样,靶向药物也存在着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管理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共识和建议,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什么是靶向药物不良反应?靶向药物是可以精准作用于疾病相关靶点的药物,其作用机制相对传统化疗药物更加特异化和有效。

然而,正是由于其特异性,靶向药物也可能引发一些不同于传统药物的不良反应,比如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皮疹等。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二、专家共识与管理建议1. 多学科团队共同管理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包括医生、护士、临床药师等。

专家们建议建立多学科团队,通过协作与沟通,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评估和管理。

2. 预防与监测专家们强调预防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性,建议在治疗开始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检查指标等。

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监测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3. 个体化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专家们强调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包括根据患者的芳龄、性别、病史、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调整药物的剂量、疗程以及联合用药方案。

4. 教育与指导患者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时,需要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专家们建议医生在开展治疗的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充分的教育和指导,包括不良反应的预防、自我监测、及时就医等方面的知识。

5. 细致入微的护理在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管理过程中,细致入微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对于手足综合征患者,要做好皮肤护理和预防措施;对于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血压并进行及时的干预措施等。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共同努力。

作为医生,我深切地意识到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重要性,也清楚地知道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一、背景介绍靶向药物是一种针对特定分子靶标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某种特定类型的癌症或其他疾病。

它们的研发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与之伴随的不良反应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专家们针对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做出了一系列共识,以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靶向药物不良反应通常包括皮肤毒性、消化道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肝毒性、心血管毒性等。

其中皮肤毒性和消化道毒性是比较常见的,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专家共识中对这些不良反应的管理比较重视。

三、皮肤毒性的管理对于靶向药物引起的皮肤毒性,专家们建议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该接受皮肤护理指导,并在治疗期间随时保持皮肤的清洁和保湿。

一旦出现皮肤不适,患者应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给予相应的皮肤护理建议。

四、消化道毒性的管理靶向药物对消化道的毒性也是患者比较担心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专家建议在治疗前,患者应该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尤其是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也应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规律性,并在出现消化道不良症状时及时就医。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靶向药物的治疗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治疗方式,但与之伴随的不良反应管理确实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

患者需要充分了解治疗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护理建议,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总结专家共识对于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旨在保障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患者和医生应共同努力,密切关注治疗的过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以期望取得更好的疗效。

以上是关于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在临床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这一治疗方式,但同时也面临着不良反应的风险。

《乳腺癌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管理共识》(2020)重点

《乳腺癌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管理共识》(2020)重点

《乳腺癌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管理共识》(2020)重点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30%的乳腺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呈过表达,HER-2阳性患者预后较差,有效的HER-2靶向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抗HER-2治疗药物可分为抗体类大分子药物(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和恩美曲妥珠单抗等)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目前,国内批准上市的TKI药物有拉帕替尼、吡咯替尼和奈拉替尼。

随着TKI药物的广泛应用,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泻、药物性肝损伤、恶心、呕吐、皮肤毒性、心脏毒性和口腔黏膜炎等(表1)。

积极有效地管理药物不良反应有助于减少因不良反应导致的减量停药等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疗效。

一、TKI相关性腹泻及其处理(一)TKI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及特点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为靶点的TKI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且之3级的腹泻发生率为6.0%〜40.0%。

TKI相关性腹泻均发生在用药早期,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腹泻发生率逐渐减低。

奈拉替尼和吡咯替尼导致腹泻的发生率高于拉帕替尼。

(二)TKI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诊断和评估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增多。

大便性状改变表现为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脓血便。

诊断时,应排除其他原因(如高渗性药物或消化不良等)导致的腹泻,肿瘤患者还需警惕肠道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

TKI相关性腹泻临床治疗前,应对TKI相关性腹泻进行综合评估。

(三)TKI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1 .预防性止泻:TKI药物腹泻发生率不同,对腹泻的预防也有所差别。

2 .患者宣教:在治疗开始前应对患者进行宣教,告知患者TKI相关腹泻通常为1〜2级,可通过调整饮食和应用止泻药物控制腹泻。

尽早发现腹泻症状并及时就医,避免因腹泻症状加重导致停药进而影响疗效。

3 .支持治疗:患者出现腹泻时,应注意补液支持,预防脱水;出现之3级腹泻时,可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建议患者每天维持约2L的液体摄入。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抗HER药物的应用与副作用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抗HER药物的应用与副作用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抗HER药物的应用与副作用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传统的乳腺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抗HE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药物的出现,为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1. 乳腺癌的HER介导的疾病进程HER是乳腺癌中的重要靶点,乳腺癌细胞过度表达HER受体,导致异常的信号通路激活,进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HER介导的疾病进程主要包括: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血管生成以及抗凋亡等。

因此,抗HER药物通过干扰HER信号通路的活性,来抑制肿瘤的发展。

2. HER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的一种亚型,它的特点是HER2受体过度表达。

靶向HER2的治疗药物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

迄今为止,已经有多种抗HER2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包括单克隆抗体药物(如赫赛妥珠单抗)、酪蛋白激酶抑制剂(如曲妥珠单抗、拉普替尼)等。

3. 抗HER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抗HER药物的应用在乳腺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研究表明,抗HER药物能够明显延长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然而,抗HER药物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心脏毒性、皮肤反应、肝功能异常等。

因此,在使用抗HER药物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监测和处理措施。

4. 乳腺癌靶向治疗的前景与挑战靶向治疗是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个体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然而,乳腺癌靶向治疗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治疗费用的高昂、副作用的管理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技术创新。

总的来说,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抗HER药物的应用在乳腺癌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HER药物的应用不仅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也为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相信乳腺癌靶向治疗将会继续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好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一类针对EGFR信号通路的关键药物,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头颈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EGFR TKIs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作用机制、药物研发、临床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EGFR TKIs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望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文将从EGFR TKIs的作用机制出发,阐述其如何通过抑制EGFR 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来阻断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接着,我们将回顾EGFR TKIs的药物研发历程,介绍目前市场上主流的EGFR TKIs药物及其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关注EGFR TKIs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其疗效、安全性以及耐药性等问题。

我们将探讨EGFR TKIs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如何克服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拓展新的适应症等。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EGFR TKIs在癌症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二、EGFR-TK抑制剂的分类与机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抑制剂)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其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阻断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移过程。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EGFR-TK抑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可逆性抑制剂和不可逆性抑制剂。

可逆性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能够与EGFR的ATP结合位点形成可逆性结合,从而竞争性地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这类药物对于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出现耐药现象。

不可逆性抑制剂,如阿法替尼和奥希替尼,能够与EGFR的ATP 结合位点形成共价键,导致EGFR的永久性失活。

新型靶向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乳腺癌

新型靶向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乳腺癌
、 因子 1受 体 ( i n s u l i n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一1 r e c e p t o r , I G F一1 R)
H E R 2外 , 其 他 成 员都 有 特 异 的 配 体 。H E R 1 、 H E R 3或 H E R 4
2 H E R 2 异 源 二 聚 体 形 成 抑 制 剂— — 帕 妥 珠 单 抗
( p e r t u z u ma b )
H E R 2定 位 于 1 7 q 2 l , 编码 1 8 5 k D 受体 酪 氨 酸 激 酶 ( r e —
c e p t o r t y r o s i n e k i n e s e ) 活 性 的跨 膜 糖蛋 白 , 属E G F R 家族 。 该
HE R 2阳 性 乳 腺 癌 患 者 的 一 种 小 分 子 药 物 , 它 是 可 逆 的 酪 氨
酸激酶 抑 制剂 , 能有 效抑制 E G F R和 H E R 2酪 氨 酸 激 酶 活
性。其作 用机 制 为拉 帕 替 尼 结 合 H E R 2和 E G F R 的胞 内
A T P位点 , 阻止 受体磷酸化和激 活。拉帕替尼 可能比 曲妥珠
2 5 % 的侵 袭性 乳腺 癌 患者存 在 H E R 2过表 达 , 具有 浸 润性
强、 无 病 生存 期 短 及 预 后 差 的特 点 … 。 曲妥 珠 单 抗 是 首 个 针 对H E R 2的人 源化 单 克 隆 抗 体 , 用 于' 治疗早期 H E R 2 阳性 转
示, 拉帕替尼诱导细胞株停 留在 G , 期或者促进细胞凋亡 , 并
s u r v i v i n的表 达 。但 拉 帕 替 尼 长 期 使 用会 导 致 E R 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最全版)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将肿瘤细胞表达而正常细胞较少表达或不表达的特定基因或基因的表达产物作为治疗靶点,以最大程度杀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伤害较小的治疗模式。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乳腺癌患者重要的预后指标,也是抗HER2药物治疗的主要预测指标。

作为第一个抗HER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的临床应用显著改善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改变了乳腺癌的诊治模式,是乳腺癌靶向治疗的重要突破。

近年来,包括拉帕替尼、帕妥珠单抗和Kadcyla(T-DM1)等新的抗HER2治疗药物不断出现,进一步提高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为了更好地推广规范的HER2标准检测,准确评估患者预后,发挥HER2靶向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减少治疗盲目性,使更多患者获益。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根据2012年发表的"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1],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专家讨论后更新如下。

一、HER2标准化检测和结果判定[2,3]1.正确检测和评定乳腺癌的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状态,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

2.要求对所有新诊断的浸润性乳腺癌进行HER2检测。

对于复发转移的患者,只要有可能获取肿瘤组织,建议对复发灶或转移灶进行HER2检测。

3. HER2靶向药物治疗适用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4. HER2的检测须经有资质认可病理实验室标准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或原位杂交(ISH)检测。

特别强调组织标本的标准采样、及时在4%甲醛溶液中充分固定及其他标准检查操作程序。

5. HER2阳性的定义:包括IHC(+++)或ISH阳性;IHC(++),应进一步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或显色原位杂交法(CISH)、银增强原位杂交(SISH)等方法进行HER2基因扩增检测;IHC(+)或IHC(-),则可判断为HER2阴性。

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

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

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乳腺癌是女性乳房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癌已经成为了可以使用靶向药物治疗的癌症之一。

靶向药物是一种专门针对肿瘤特定靶点的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具有副作用小、对正常细胞损伤小等优势。

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

HER2靶向药物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乳腺癌中大量表达的一种蛋白质。

HER2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分化和修复。

但当HER2过度表达时,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因此,乳腺癌的HER2表达水平已成为评估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HER2靶向药物是一种针对HER2抑制剂的药物,可通过抑制HER2的信号传导和下游通路,从而达到杀死乳腺癌细胞的目的。

目前HER2靶向药物主要有三种:曲妥珠单抗、拉普替尼和帕妥珠单抗。

曲妥珠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可以结合HER2受体表面的特异性抗原,从而阻止受体与其它配体的结合。

拉普替尼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靶向药物,能够抑制HER2酪氨酸激酶酶活性,从而阻断信号通路。

帕妥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也可结合HER2受体,抑制其信号级联。

临床研究表明,HER2靶向药物在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中十分有效。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使用HER2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显示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好的生存率。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中药物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特点是乳腺癌细胞对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依赖性,因此,针对激素受体的药物治疗便成为了治疗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一种重要措施。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雌激素合成抑制剂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两种途径实现。

雌激素合成抑制剂包括芳香化酶抑制剂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药物;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包括SERM、SERD和烷化剂。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复杂,但基本上都是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对雌激素的依赖性,从而达到抑制乳腺癌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临床研究表明,药物治疗对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

2020年度乳腺癌治疗新进展(全文)【摘要】本文对2020年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年度进展进行总结,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乳腺癌的诊疗水平逐年提高,5年生存率已高达90%[1],远超其他癌种。

乳腺癌的全身治疗已初步形成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成熟体系。

近年来“精准治疗”逐渐受到重视,要进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本文将总结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过去一年的重大进展,并对乳腺癌未来治疗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便更好地指导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

01化疗化疗作为乳腺癌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改善患者生存和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容易发生耐药,不良反应较重,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卡培他滨用于新辅助化疗后仍有肿瘤残存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术后强化治疗已被国内外所接受,而在单纯术后辅助治疗阶段使用卡培他滨强化治疗尚无定论。

SYSUCC-001研究探索了TNBC术后标准辅助治疗后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强化辅助治疗1年的获益情况,结果显示,中位随访5年后,术后接受卡培他滨治疗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显著高于观察组(82.8%∶73.0%),患者相对复发风险降低36.0%,尤其是肺转移发生率降低50%[2]。

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早期TNBC患者在标准治疗以后,进行节拍化疗强化辅助治疗可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为改善TNBC 不良预后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艾立布林是一种新型的微管抑制剂。

Study-301研究针对经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后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在TNBC亚组中,与卡培他滨组比较,艾立布林组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延长5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9.8%[3],为原本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转移性TNB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乳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乳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

乳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估乳腺癌,作为女性健康的一大威胁,其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其中,靶向治疗已成为乳腺癌治疗领域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乳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以期为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

一、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概述靶向治疗,顾名思义,是针对肿瘤细胞中特定的靶点进行精准打击的治疗方法。

在乳腺癌中,常见的靶点包括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等。

通过针对这些靶点的药物作用,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以 HER2 阳性乳腺癌为例,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的出现,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这些药物能够特异性地与 HER2 受体结合,阻断其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二、临床效果评估指标1、肿瘤缓解率这是评估靶向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乳腺超声、磁共振成像等)测量肿瘤的大小变化,计算肿瘤缩小的比例。

完全缓解(CR)表示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表示肿瘤缩小超过 30%,疾病稳定(SD)表示肿瘤大小变化在一定范围内,疾病进展(PD)表示肿瘤增大超过 20%或出现新的病灶。

2、无进展生存期(PFS)指从开始治疗到肿瘤出现进展或患者死亡的时间。

较长的 PFS 意味着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延缓疾病的进展。

3、总生存期(OS)这是评估治疗效果的最关键指标,指从开始治疗到患者死亡的时间。

OS 的延长反映了治疗对患者生存的切实益处。

4、生活质量除了肿瘤相关的指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重要的评估内容。

包括身体症状(如疼痛、疲劳等)、心理状态(焦虑、抑郁等)以及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

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应控制肿瘤,还应尽量减少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不同类型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效果1、 HER2 阳性乳腺癌对于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

2020年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 (最全版)

2020年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 (最全版)

2020年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最全版)摘要:在2015年发表的《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CABC 2015)》(CABC2)的基础上,本指南进一步更新了进展期乳腺癌诊疗过程的一般原则、相关定义、疗效评估、治疗原则、用药策略及不良反应管理等内容;专家组系统阅读国内外多项关于进展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包括回顾性的资料分析),整理并总结了现有最新的乳腺癌相关指南,召开会议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将在循证医学基础上达成的专家共识整理成文,为从事乳腺癌专业的医生,尤其是在治疗进展期乳腺癌方面,提供参考。

同时也希望为患者了解乳腺癌提供帮助。

前言目前乳腺癌相关指南日益完善,本指南集合了乳腺癌领域知名专家多年学习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2015 年发表的《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CABC 2015)》的基础上[1],从2016 年5 月到2020 年7月,由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疾病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同在北京召开的复发转移乳腺癌年度专题讨论会上形成和完善,是国内外专家的集体智慧结晶。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治疗越来越受到医生的重视,在全国肿瘤登记地区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545.29/10 万,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在新发乳腺癌患者中,6%~7%的患者初次诊断即为进展期乳腺癌[2],而最初诊断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在接受辅助治疗后,其中30%的患者最终会出现复发转移[3-4],这就意味着在今后的几年内,中国进展期乳腺癌的比例也会增加,并会出现一个较大的群体。

乳腺癌的治疗领域,早期诊断技术和新药研发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尤其是一系列新药的出现,更让乳腺癌的治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即便是进展期乳腺癌包括的原发局部晚期乳腺癌(即诊断时不能R0切除)、局部复发乳腺癌和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仍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疗。

目前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 年[5],但不同亚型和不同转移部位的结果完全不同[6]。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异常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异常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癌症进展》2021年1月第19卷第2期ONCOLOGY PROGRESS,Jan2021V ol.19,No.2*综述*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异常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姚舒洋,张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科,北京100053摘要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异常包括HER2基因突变、基因扩增和HER2蛋白过表达3种类型。

HER2异常可能是NSCLC发生发展的驱动因素,也可能是导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获得性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尽管关于NSCLC患者HER2异常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十余年,但临床研究发现,不仅传统的泛HER-TKI疗效不佳,即使治疗乳腺癌和胃癌疗效确切的药物,对晚期HER2异常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不理想。

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期待的新药,但仍没有药物批准用于治疗晚期HER2异常NSCLC的靶向药物。

本文对HER2异常晚期NSCLC患者的表达类型、诊断挑战和潜在治疗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关键词::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生物标志物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734734..2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A doi:10.11877/j.issn.1672-1535.2021.19.02.02近年来,靶向治疗明显延长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靶向治疗成为NSCLC的重要治疗手段。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是ErbB家族酪氨酸激酶受体的成员之一。

HER2没有与配体结合的结构域,但可以通过自体或与其他表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形成异体二聚化,激活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在内的信号通路,产生级联反应,在肿瘤细胞增殖、生长、转移方面发挥驱动作用。

乳腺癌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管理共识

乳腺癌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管理共识

合理选择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 的药物和剂量,避免因药物不当 导致不良反应。 Nhomakorabea定期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 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等,以 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早期发现和干预
密切观察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一旦发现异常, 应及时处理。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措施,如停药、减量、对症治疗等 ,以减轻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伤害。
包括医生、护士、药师、心理医生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
持和治疗。
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0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
疗效果和安全性。
提供心理支持
03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
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建立互信 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
01
药物作用机制
向患者详细解释酪氨酸激酶抑制 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在治疗过程 中的重要性。
02
不良反应识别和处 理
教导患者如何识别和处理可能发 生的不良反应,如皮疹、疲劳、 恶心等。
03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健康的 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等。
支持系统的建立和管理
建立多学科团队
01
仅对具有特定靶点的肿瘤细胞有效;可能出现耐药性;长期使用可能增加某些不良反应的风险。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应用
在乳腺癌治疗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 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常用于治疗 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单独使 用或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机制及治疗决策相关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机制及治疗决策相关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机制及治疗决策相
关进展
王智;朱宇熹
【期刊名称】《癌症进展》
【年(卷),期】2022(20)2
【摘要】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尤其是对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EGFR-TKI治疗后,由于各种机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耐药,例如EGFR突变依赖的耐药机制及其他旁路、细胞表型转变和免疫相关等耐药机制。

本文就EGFR-TKI各项耐药机制展开讨论与总结,以期为临床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116-121)
【作者】王智;朱宇熹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机制及其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原发性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原发
性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4.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获得性耐药机制及其与微小RNAs关系的研究进展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继发性耐药机制及靶向治疗新策略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管理共
识》(2020)重点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30%的乳腺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呈过表达,HER-2阳性患者预后较差,有效的HER-2靶向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抗HER-2治疗药物可分为抗体类大分子药物(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和恩美曲妥珠单抗等)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目前,国内批准上市的TKI药物有拉帕替尼、吡咯替尼和奈拉替尼。

随着TKI药物的广泛应用,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泻、药物性肝损伤、恶心、呕吐、皮肤毒性、心脏毒性和口腔黏膜炎等(表1)。

积极有效地管理药物不良反应有助于减少因不良反应导致的减量停药等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疗效。

一、TKI相关性腹泻及其处理
(一)TKI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及特点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为靶点的TKI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且≥3级的腹泻发生率为6.0%~40.0%。

TKI相关性腹泻均发生在用药早期,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腹泻发生率逐渐
减低。

奈拉替尼和吡咯替尼导致腹泻的发生率高于拉帕替尼。

(二)TKI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诊断和评估
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增多。

大便性状改变表现为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脓血便。

诊断时,应排除其他原因(如高渗性药物或消化不良等)导致的腹泻,肿瘤患者还需警惕肠道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

TKI相关性腹泻临床治疗前,应对TKI相关性腹泻进行综合评估。

(三)TKI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1. 预防性止泻:TKI药物腹泻发生率不同,对腹泻的预防也有所差别。

2. 患者宣教:在治疗开始前应对患者进行宣教,告知患者TKI相关腹泻通常为1~2级,可通过调整饮食和应用止泻药物控制腹泻。

尽早发现腹泻症状并及时就医,避免因腹泻症状加重导致停药进而影响疗效。

3. 支持治疗:患者出现腹泻时,应注意补液支持,预防脱水;出现≥3级腹泻时,可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建议患者每天维持约2L的液体摄入。

4. 止泻治疗及处理措施:若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合并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3级)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并可同时进行升白治疗。

如出现腹泻伴并发症[如恶心(≥2级)、呕吐(≥2级)、低血压、肾衰、发热、脓毒症、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脱水等症状]时,应积极去除诱因并对症治疗。

二、TKI相关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及其处理
1. TKI相关性DILI的发生率和特点:多项临床研究显示,TKI联合化疗后DILI的发生率较高,但TKI单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较低(<10%)。

提示TKI单药可能不是导致肝功能异常的主要因素,TKI联合化疗时应密切检测肝功能。

拉帕替尼引起DILI的中位发生时间为50d(4~528d)。

吡咯替尼肝功能异常的中位发生时间为用药后第35天,经暂停用药或下调药物剂量后均可恢复。

2. TKI相关性DILI的临床诊断和分级:DILI属排他性诊断,其主要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可通过用药发生时间和DILI发生时间以及停药后肝脏异常指标迅速恢复正常来判断。

3. TKI相关性DILI的监测和治疗:TKI治疗中患者需每4~6周定期监测
总胆红素、AST、ALT和碱性磷酸酶等肝功能指标。

如果发生任何肝脏毒性的体征或症状加重,除及时检测肝功能外,还应检测直接、间接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

指导患者避免TKI药物与CYP3A4抑制剂或西柚汁同时服用,避免增加TKI的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

建议患者及时报告任何新发症状,如巩膜黄染、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黄等。

三、TKI相关恶心、呕吐及处理
1. 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特点:恶心、呕吐是TKI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但≥3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

2. TKI相关恶心、呕吐的诊断、分级和治疗:TKI引起恶心、呕吐的机制与化疗药物相似,可参考化疗药物止吐管理分级及处理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四、TKI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及处理
1.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特点:TKI单药及联合卡培他滨≥3级皮疹的发生率大多<2%,常发生于治疗后的1~2周。

2.TKI相关皮疹的临床表现及分级:皮疹以丘疹脓疱疹为主,多伴有皮肤瘙痒和干燥,区别于寻常痤疮的粉刺、炎性丘疹、结节和囊肿等毛囊
3.TKI相关皮疹的治疗:TKI相关皮疹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处理(图3)。

五、TKI相关心脏不良反应及处理
TKI相关的心脏不良发生率较低。

心脏不良反应处理多为对症治疗。

六、TKI相关性口腔黏膜炎及处理:
1. TKI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分级:口腔黏膜炎定义为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或炎症。

TKI药物所致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约为15%~30%,严重程度可控。

2. TKI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TKI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管理措施如图4。

七、针对不良反应的TKI剂量调整
建议根据患者个体安全性与耐受情况来调整TKI的使用剂量,可能需要中断给药或减少剂量来控制某些不良反应,参见表5。

经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组讨论一致认为,TKI类药物能够显著改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本共识的制定有助于TKI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同时加强不良反应管理,并最终保证患者得到最大治疗获益。

早期评估、合理预防、加强监测和及时治疗是防治不良反应的关键,经过充分的医患沟通,大多数患者可耐受长期治疗,从而保证靶向治疗的最大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经常会选择TKI联合其他药物联合治疗,这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加重,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医师需要及时调整治疗,并通过多学科会诊讨论的模式保证用药安全,兼顾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