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装备竞争格局与市场容量

合集下载

从区域分布看中国海工

从区域分布看中国海工

从区域分布看中国海工作者:吕龙德李敏菲来源:《广东造船》2015年第01期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虽然不断下跌,海工市场下滑严重,但从长远看,油气等一次性资源仍然是最重要的能源,而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稀缺,海洋油气开采日益频繁,其中3000米以上深水区域更是未来勘探开采的重点,由此可知海工装备产业的重要性。

事实上,在全球造船业普遍低迷时期,海工装备制造业却蓬勃发展,我国海工更是异军突起,但崛起背后暴露的问题也不少,或许从其分布就能略窥一斑。

三大基地沿海分布海洋工程装备指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风险的特点,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国际上通常将其分为三大类: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和海洋浮体结构物,其中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是海洋工程装备的主体,包括各类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卸油船、起重船、铺管船、海底挖沟埋管船、潜水作业船等。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起步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21世纪后快速发展,尤其是造船金融海啸发生后,在海工制造频传利好下,许多船企纷纷转型海工,大量社会资本和非船企业进场,中国海工产业急剧膨胀,规模空前。

据相关统计,目前涉足各类平台制造的海工企业有30多家,做海工船的有100多家。

从地区分布看,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为主的海工装备制造业三大基地正在形成。

另外,还有海南基地、中部基地和广西梧州等地的零星分布,但规模和影响力都很小。

总的来说,我国海工产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环渤海企业多规模大,长三角异军突起,发展之势迅猛。

从分布图看,环渤海基地包括辽宁大连、天津、河北秦皇岛、山东青岛和烟台等地,是我国最大海工产业群聚集地,不管是企业规模和数量都位居首位,汇集了大连船舶重工、大连中远船务、中海油天津塘沽基地、中集来福士、蓬莱巨涛等近50家海工企业,全国占有率约46%,产品主要集中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等,其中大连船舶重工、中远船务和中集来福士为行业的龙头企业。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可用于发改委立项及银行贷款+2013详细案例范文)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可用于发改委立项及银行贷款+2013详细案例范文)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可用于发改委立项及银行贷款+2013详细案例范文)【编制机构】:博思远略咨询公司(360投资情报研究中心)【研究思路】:【关键词识别】:1、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可研2、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市场前景分析预测3、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技术方案设计4、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设备方案配置5、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财务方案分析6、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环保节能方案设计7、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厂区平面图设计8、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融资方案设计9、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盈利能力测算10、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11、银行贷款用可研报告12、甲级资质13、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投资决策分析【应用领域】:【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可研报告详细大纲——2013年发改委标准】:第一章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总论1.1 项目基本情况1.2 项目承办单位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4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1.5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6 经济及社会效益1.7 结论与建议第二章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三章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承办单位概况3.1 公司介绍3.2 公司项目承办优势第四章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产品市场分析4.1 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4.2 市场容量分析4.3 市场竞争格局4.4 价格现状及预测4.5 市场主要原材料供应4.6 营销策略第五章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技术工艺方案5.1 项目产品、规格及生产规模5.2 项目技术工艺及来源5.2.1 项目主要技术及其来源5.5.2 项目工艺流程图5.3 项目设备选型5.4 项目无形资产投入第六章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原材料及燃料动力供应 6.1 主要原料材料供应6.2 燃料及动力供应6.3 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6.4 项目物料平衡及年消耗定额第七章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地址选择与土建工程 7.1 项目地址现状及建设条件7.2 项目总平面布置与场内外运7.2.1 总平面布置7.2.2 场内外运输7.3 辅助工程7.3.1 给排水工程7.3.2 供电工程7.3.3 采暖与供热工程7.3.4 其他工程(通信、防雷、空压站、仓储等)第八章节能措施8.1 节能措施8.1.1 设计依据8.1.2 节能措施8.2 能耗分析第九章节水措施9.1 节水措施9.1.1 设计依据9.1.2 节水措施9.2 水耗分析第十章环境保护10.1 场址环境条件10.2 主要污染物及产生量10.3 环境保护措施10.3.1 设计依据10.3.2 环保措施及排放标准10.4 环境保护投资10.5 环境影响评价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11.1 劳动安全卫生11.1.1 设计依据11.1.2 防护措施11.2 消防措施11.2.1 设计依据11.3.2 消防措施第十二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2.1 项目组织机构12.2 劳动定员12.3 人员培训第十三章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3.1 项目实施的各阶段13.2 项目实施进度表第十四章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 14.1 项目总投资估算14.1.1 建设投资估算14.1.2 流动资金估算14.1.3 铺底流动资金估算14.1.4 项目总投资14.2 资金筹措14.3 投资使用计划14.4 借款偿还计划第十五章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财务评价15.1 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15.1.1 参考依据15.1.2 基本设定15.2 总成本费用估算15.2.1 直接成本估算15.2.2 工资及福利费用15.2.3 折旧及摊销15.2.4 修理费15.2.5 财务费用15.2.6 其它费用15.2.7 总成本费用15.3 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15.3.1 销售收入估算15.3.2 增值税估算15.3.2 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15.4 损益及利润及分配15.5 盈利能力分析15.5.1 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15.5.2 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15.5.3 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15.5.4 项目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15.6 不确定性分析15.6.1 盈亏平衡15.6.2 敏感性分析第十六章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16.1 经济效益16.2 社会效益第十七章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风险分析17.1 项目风险提示17.2 项目风险防控措施第十八章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综合结论第十九章附件1、公司执照及工商材料2、专利技术证书3、场址测绘图4、公司投资决议5、法人身份证复印件6、开户行资信证明7、项目备案、立项请示8、项目经办人证件及法人委托书10、土地房产证明及合同11、公司近期财务报表或审计报告12、其他相关的声明、承诺及协议13、财务评价附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图表目录图表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表图表产品需求总量及增长情况图表行业利润及增长情况图表2013-2020年行业利润及增长情况预测图表项目产品推销方式图表项目产品推销措施图表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图表项目新增设备明细表图表主要建筑物表图表主要原辅材料品种、需要量及金额图表主要燃料及动力种类及供应标准图表主要原材料及燃料需要量表图表厂区平面布置图图表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图表项目人均年用水标准图表项目年用水量表图表项目年排水量表图表项目水耗指标图表项目污水排放量图表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方案图表项目劳动定员图表项目详细进度计划表图表土建工程费用估算图表固定资产建设投资单位:万元图表行业企业销售收入资金率图表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单位:万元图表借款偿还计划单位:万元图表正常经营年份直接成本构成表图表逐年直接成本图表逐年折旧及摊销图表逐年财务费用图表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图表项目销售收入测算表图表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图表损益和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图表财务评价指标一览表图表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图表项目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图表项目盈亏平衡图图表项目敏感性分析表图表敏感性分析图图表项目财务评价主要数据汇总表【更多增值服务】: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商业计划书(风险投资+融资合作)编制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细分市场调查(市场前景+投资期市场调查)分析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IPO上市募投(甲级资质+符合招股书)项目可研编制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投资决策风险评定及规避策略分析报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2013年度)【博思远略咨询优势】:【博思远略成功案例】:1.500千瓦太阳能储能充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新建纳米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新能源(磁动力)产业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年产4000万平米锂电池隔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年产200MW 太阳能晶体硅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30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透明导电膜(TCO)玻璃项目商业计划书8.200MW太阳能薄膜板厂及1GW太阳能发电站项目9.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治理矿渣废水及矿渣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可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某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可研报告13.电子废物拆解及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4.年产20万吨绿色节能多高层钢结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5.收集、净化废矿物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6.高性能微孔滤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7.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可研报告18.太阳能节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9.高效节能生物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年处理2000吨钕铁硼废料综合利用项目21.山东烟台某文化产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22.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3.3D产业动漫工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4.四川省动漫产业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5.创意产业园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6.历史文化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7.生物麻纤维绿色环保功能型面料生产线项目28.氟硅酸综合清洁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9.年产300万码研磨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0.年产20万吨有机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1.车用稀土改性镍氢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2.12万吨/年磷精矿(浮选)、配套8万吨/年饲料级磷酸三钙项目33.电石下游精细化工品生产装置建设项目可研34.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含氟精细化学品系列产品项目35.精细化工产业配套园项目建议书兼可研报告36.大气颗粒物监测仪器生产项目可研报告37.矿山机械及配件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8.汽车配套高分子材料成型产品生产项目39.年产3万吨异形精密汽车锻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0.汽车商业旅游综合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1.新建磁动力轿车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42.4万吨PA6浸胶帘子线(含鱼网丝)项目申请报告43.年产20万辆电动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4.扩建年产30000套各类重型汽车差速器总成生产线项目45.高科技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6.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项目立项报告47.富硒食品工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8.采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优质低温肉制品项目立项报告49.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0.新型水体富营养化处理项目商业计划书51.现代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园区建设项目52.5000吨水果储藏保鲜气调库可行性研究报告53.我国国际生态橄榄油物流中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4.综合物流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5.大型水果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6.超五星级园林式温泉度假酒店可行性研究报告57.信息安全灾难恢复信息系统项目可研报告58.“祥云”高校云服务平台成果转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9.气象数据处理解释中心项目申请报告60.电子束辐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1.年产3000台智能设备控制系统电液伺服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2.年产3000万根纳米碳碳素纤维加热管/加热板项目63.压敏电阻片及SPD电涌保护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4.智能电网电能量综合管理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5.10万套镁合金手提电脑外壳压铸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66.年产10万吨金属镁及镁合金加工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7.38万吨废钢铁加工处理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8.年产80万吨铁矿石采选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9.年产1万吨高性能铜箔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0.年产3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1.新建年产500吨钼制品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72.3万锭亚麻高档生态面料生产线项目立项报告73.年产废纸再造30万吨白板纸并自备20000KW热电厂项目立项报告74.年产6000万套烟用商标纸彩色印刷项目立项报告75.11.6万立方米竹板材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6.北京某小区汽车远程遥控监控防盗系统项目可研报告77.山东淄博张周路花卉种植基地产业化项目78.山东烟台某企业年产1000吨海红果汁产品扩建3万吨项目79.韩国某品牌天然抗肿瘤新药进入中国市场商业计划书80.大连某IT企业财务软件外包投资价值分析报告81.电热水循环式床垫专利实施项目商业计划书82.辽宁省朝阳市某企业年产12万吨鱼/禽饲料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83.粉煤灰纤维及经纬线造纸三项专利产品项目84.河北唐山某企业年产30吨超级电容器电极用多孔复合材料项目85.杭州某企业年产30万吨630ERW大口径高频直缝焊管项目86.江苏连云港某企业集团果蔬(脱水)加工项目87.鄂尔多斯某企业年产250吨纳米二氧化钛粉体项目88.广东惠州某企业集成电路封装项目89.新疆某企业液态原料奶冷链物流系统改造项目90.14万吨棉秸秆高密度压缩板材项目91.湖南省双语智能幼儿园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92.烟台某企业5000吨蔬菜果品气调保鲜库建设项目93.江苏某企业年产1万吨钢结构项目可行性研究94.新疆石河子1500吨辣椒色素生产项目95.河北邯郸某集团南瓜粉及系列产品加工建设项目96.河北25mw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97.杭州高新区某企业PDP等离子体大屏幕显示板项目98.吉林省梅河口市100万只朗德鹅填饲、屠宰加工基地建设项目99.湖南常德某集团特种钢结构涂料生产线项目100.福建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商业计划书101.安康市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2.福建省企业信息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103.山东省某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资金申请报告104.武汉市某企业节能专项资金申请报告105.重庆某集团引进年产200万台汽车直流电机生产线项目106.鹤岗市绿色无害优质大米综合开发项目107.山东省东营开发区某高新企业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报告108.大连市某企业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报告109.山东淄博某纺织集团青岛三万锭精梳天然彩色棉纺纱分厂建设项目110.河南驻马店某企业彩钢夹芯板项目111.辽宁凌源某企业年产15万吨超细矿石微粉可行性研究报告112.辽宁鞍山年产20万吨630ERW大口径高频直缝焊管项目113.北京昌平生态农业观光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4.云南昆明某企业年产6000吨浓缩峰蜜生产项目115.广东深圳150mm重掺硅单晶抛光片出口建设项目116.衢州年产5万辆电动观光车及配套零部件项目117.绿色充电电池投资价值分析报告118.江苏南通米糠综合利用项目119.广东东莞年产80万只节能灯和卤素灯项目120.内蒙某企业年产15000吨氯化钡生产项目121.西安某矿山机械制造公司粉碎机项目122.湖南再制造产业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3.河北某公司年产300吨磷酸铁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4.上海某船舶制造有限公司80万吨/年拆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5.郑州某企业汽车铝合金轮毂镀膜加工项目126.广州某企业胎盘系列化妆品生产项目127.福建漳州某企业年产30吨白光LED荧光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8.速溶型纤维蛋白胶产业化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129.临沂某化工企业年产20万吨保险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0.某投资公司投资北京健康体检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1.长沙某科研机构电热远红外高科技研发中心项目132.青岛某企业年产10万套健身器材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3.河南某企业迁扩建年产8万吨碳素制品生产线项目134.山东德州某企业年产15万台太阳能热水器建设项目135.广东某企业年产5万台空气能热泵热水器项目136.江西南昌化工循环产业园区项目137.大连某企业年产4000台套不锈钢橱柜可行性研究报告138.上海某公司瑜伽教练学校商业计划书139.山西阳泉洗精长烟煤50万吨每年洁净化综合利用项目140.北京某快餐集团直营20家连锁店可行性研究报告141.广东梅州某集团甲流诊断试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42.潍坊年产5000吨花生制品生产线可行性报告143.山东淄博城市创意产业园可行性报告144.齐鲁石化某企业20万吨PVC技改项目145.齐鲁石化某企业乙烯燃气管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项目146.内蒙古某企业年产3万台/套新型太阳能水泵系统项目147.河南平顶山20万吨PVC粒料与1.5亿平米环保型PVC壁纸联产项目148.辽宁某企业燃油燃气锅炉项目149.广西南宁铁路货场建设物流园区项目150.济南微晶玻璃板材生产线投资项目151.中油集团某机械厂CNG气瓶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152.西安车辆GPS定位导航电子地图市场分析与投资项目153.无锡某物联网高技术企业传感器项目154.江苏常州60吨/年甲基戊炔醇项目155.高纯金属材料投资项目价值分析报告156.稀土永磁电机项目投资经济效益分析报告157.全自动按摩椅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158.北京某高新企业Kx2100系列分布智能火灾探测系统项目159.6000万平米胶粘制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60.五万锭精梳纱生产线高新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161.年产10万吨超细矿石微粉可行性研究报告162.年产2000万块新型空心砖生产线项目申请报告163.年产2.0亿标块粉煤灰蒸压砖项目建议书164.年产6000万块煤矸石空心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65.年产500万平方米高档陶瓷墙地砖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166.大理石板型材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67.年产8000万吨高性能建筑乳胶涂料可行性研究报告168.云南红河州开远市方解石粉加工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69.废矿物油再生利用项目可研报告170.煤层气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71.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72.陕西东方塑业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塑料管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173.低压过热蒸汽废轮胎、废塑料高分子复合材料还原分离装置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74.北京奥祥通风设备有限公司通风设备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75.山东临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76.河南立新设备有限公司高效混凝土搅拌成套设备和报废汽车发动机制造空压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77.江苏省旺鑫金属结构工程公司太阳能光伏发电装备制造组建配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78.河北张家口嘉年华草原冰雪文化主题公园项目规划方案179.河北石家庄百果园休闲农庄项目建议书;180.融世通机电(大连)有限公司复印机再制造项目申请报告;181.河南鼎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多边形高强混凝土桩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82.新疆伊利农胜科技公司西北型节能日光温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83.贵州六盘水茂霖苗圃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84.郑州久筑建筑公司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185.山东神越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多层共挤功能性薄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86.天津润德文化公司年产10万套舞台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87.北京顺义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特种养殖及绿色生态农庄项目建议书;188.山东潍坊2000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研报告;189.江苏连云港海运集团集装箱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90.北京中建科新科技公司移动式建筑垃圾破碎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91.安徽省欣荣现代农工有限公司申报2013年提升棉花生产能力条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92.厦门市台新商贸有限公司荔枝保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93.山东淄博鲁盛联合公司合成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94.黑龙江某医院购置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资金申请报告;195.北京锐视科技有限公司激光投影3D显示技术项目资金申请报告;196.为河南洛阳绿盟菌业有限公司完成年1万吨工厂化北虫草高效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97.为内蒙古呼和浩特蒙塞食品有限公司完成牛羊屠宰深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更多案例详情请联系博思远略咨询公司案例研究中心或在百度中搜索“博思远略”“360投资情报研究中心”【关于博思远略咨询公司】:北京博思远略咨询有限公司为客户提供专业权威细分市场调查、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国际标准格式商业计划书、IPO募投项目可研报告编制服务——高端博士团队|丰富成功案例经验|工程咨询甲级资质|高通过率品质保障|全程申报辅助| 【完】。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现状发展分析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现状发展分析

随着世界能源 危机的加剧和未来陆上油 气储量的逐渐枯 竭,海洋油气 资源开发最为引人注目,海 洋工程装备市场具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海洋二十一世纪 议程》、《国家 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等均提 出要进一步提高海 洋经济在国民 经济中所占比重,使海洋经 济成为国民经济新 的增长点,提 出加快海洋工程装备的国产 化率、关键技术的 提升、产品的更新换代。
图 2 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主要制造商市场份额 图 2 显示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主要制造市场份额情 况,三星重工 、大宇造船、马来西亚航运 、吉宝和胜科海事 合计 占全球半潜 式钻井平 台和钻井 船在手订单 超过 80 %份 额。中国船厂中,烟台莱佛士和中远船务市场份额分别为 8% 、 4 %。相对而言,新加坡在钻井平台领域的竞争优势要小于韩 国在钻井船和 F P S O 建造市场的竞争优势,中国和阿联酋等 新进入者已在 瓜分钻井平台建造的市场份 额。中东地区船厂 凭借多年积累 的海工修理经验和地理资源 优势,已发展成为 不可小视的海 工装备建造力量,中国是另 外一只极具潜力的 海工装备建造力量。
3 ,20 0 亿美元测算,则 20 11 至 2 0 15 年世界海洋工程装备 市场的年均容量 70 0 亿美元 以上,期间海洋工程装备投资总 额至少为 3,5 00 亿美元。
二、国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海岸线 18 ,40 0k m ,综合评估我国海域共有油气资 源量 3 5 0~ 40 0 亿吨石油当量。但开采程度和平均探明率相 对较低, 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和装备远 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缺少 必要的深海 油气资源钻探 、开采和生 产装备。未来 1 0 年我国油气产量将以 20 %的速度递增,海洋工程装备具有广 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海 洋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提高和 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我国正紧 锣密鼓地准备南海深海油气 资源的勘探开发,并首 次将南海 权益列为中国核心利益。据 国土资源部初步统计, 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 2 30 亿~ 30 0 亿吨之间,约 占中国资源总量的 1/ 3 。国家发改委已组织中石油、中石化、 中海油共 同研究深海海洋油气开发技 术。据悉中石油已获批 准在南海 12 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进行勘探,中海油也已获准 在南海 7 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勘探开发。中石化则主要开发 东海油气 资源,可以预期中国万里海 疆将出现海洋油气开发 的高潮。 截至 2 00 9 年底,国内在生产油气田 7 7 个,平台 15 0 座,在建 1 0 座,海外油田管理 1 40 余座,海管 4 ,81 3k m

海洋工程装备资料

海洋工程装备资料

世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装备的现状与展望海洋工程装备要紧指海洋资源(专门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治理、后勤效劳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风险的特点,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产业辐射能力强,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

国际上通常将海洋工程技术装备分为三大类: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海洋浮体结构物。

海洋工程装备属于高投入、高风险产品,从事海洋工程装备建造的厂商须具有完善的研发机构、完备的建造设施、丰硕的建造体会和雄厚的资金实力。

目前全世界要紧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集中在新加坡、韩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其中新加坡和韩国以建造技术较为成熟的中、浅水域平台为主,目前也在向深水高技术平台的研发、建造进展,而美国、欧洲等国家那么以研发、建造深水、超深水高技术平台装备为核心。

依照业务特点和产品种类,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可分为三大阵营。

处于第一阵营的公司要紧在欧美,它们垄断着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设计、工程总包及关键配套设备供货;第二阵营是韩国和新加坡,它们在总装建造领域快速进展,占据领先地位;我国还处于制造低端产品的第三阵营。

欧美国家企业是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先行者,也是世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进展的引领者。

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亚洲国家的转移,欧美企业慢慢退出了中低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但在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设计方面仍然占据垄断地位。

而且欧美企业也垄断着海洋工程装备运输与安装、水下生产系统安装和深水铺管作业业务,要紧企业如法国Technip公司、意大利Saipem公司、美国McDermott公司和Subsea 公司等。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为海洋开发提供装备的战略性产业,随着海洋开发步伐的加速,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广漠的进展机缘,但愈来愈多的国家熟悉到了这一产业的重要性,并开始抢占这一领域,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竞争也将加倍猛烈。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挑战及趋势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挑战及趋势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挑战及趋势赵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平稳、政治社会环境持续优化、海洋资源蕴藏丰富、海洋科创环境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海洋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未来,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海洋科技创新为主要着力点,推动我国海洋产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全面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呈现出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因素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面对这种局面,海洋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海洋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发展质量多维度提升。

这得益于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的优异成果。

《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万亿元,高于国民经济增速0.3个百分点。

从宏观上看,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0%。

2021年,我国持续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加快深远海养殖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海洋石油及天然气的产量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此外,海洋电力业也有显著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海水利用业及海水淡化工程蓬勃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也呈现出加速发展势头。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加速迸发。

《“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发布,并在11个沿海省(市、自治区)和部分沿海城市贯彻落实,海洋经济发展迈进新时期。

2024年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建筑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建筑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建筑市场环境分析1. 前言随着传统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海洋能源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海洋能源包括海洋风能、潮汐能、海洋热能等多种形式,其中海洋风能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海洋能源形式之一。

海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依赖工程建筑,因此分析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建筑市场环境对于推动海洋能源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市场概况2.1 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市场现状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海洋能源开发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欧洲、北美以及日本等地是海洋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市场,其余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的投资和开发较为有限。

目前,全球年海洋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30GW,占据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市场的绝大部分。

2.2 工程建筑市场现状工程建筑市场对于海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工程建筑市场正受益于海洋能源的发展,海洋风电场的建设和维护成为工程建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加以及传统能源的淘汰,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对工程建筑市场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

3. 市场环境分析3.1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对于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建筑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各国政府制定的能源政策和支持政策将直接影响到海洋能源开发利用的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

政府的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以及减少审批流程等政策措施将促进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建筑市场的发展。

3.2 市场需求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海洋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工程建筑市场将面临海上风电、海洋能热利用和潮汐能发电等多种项目的建设需求。

市场需求的增加将拉动工程建筑市场的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3.3 技术瓶颈海洋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瓶颈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工程建筑市场需要具备先进的海洋工程建设技术和设备,包括海上风电机组的安装、海底电缆的敷设以及海洋能热利用工程的设备等。

中国海工是继续任性,还是理性回归

中国海工是继续任性,还是理性回归

中国海工是继续任性,还是理性回归最近,在船舶行业中议论得最多的莫过于海工产业。

前三季度还是一片喝彩声,大呼海工热潮势不可挡,但随着油价暴跌,市场一落千丈,业内又是一片哗然,危言不绝于耳,大有重蹈2008年造船覆辙的趋势。

为什么看起来的繁荣会经不起如此一点波动?业内人都知晓个中缘由,都是任性使然。

其实,面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虚胖,油价波动的提前到来也并非坏事,起码让更多人对海工风险有清醒的认识,使一哄而上的现象有所遏制,使市场早日理性回归成为可能,以避免因积重难返而造成的更大悲剧。

传统船企不堪重压向海工2008年欧债危机发生后,航运业开始跌入低谷,加之国内产能严重过剩,民用造船订单急速下降,长期处于低位徘徊,而此时海工制造业却频传利好消息。

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海工装备是我国“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5大突破方向之一。

2012年,工信部等五部委正式印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和2020年海工装备制造业年销售规模达2000亿元、4000亿元,工业增加值率分别提升3个百分点,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35%,旨在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国成为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匮乏,海洋采油尤其是深海作业,已经越来越受国际石油行业重视,而我国也进一步加大近海油气开采力度。

此外,我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把海洋装备制造业提升到一个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

这些都无疑给海工产业提供了极大的契机和发展动力,不断做大海洋工程装备这一诱人蛋糕。

在行业利好频频和国家海洋经济政策的鼓励下,许多经营困难的传统造船企业似乎一下就发现了救命草,纷纷掉头转向海工行业。

看到有利可图,许多社会资本也大量流入。

不仅如此,各地政府也对船企的“海工”转型给予了极大热情和支持,把发展海工装备作为振兴船舶工业的亮点举措,如在造船重地上海,海工装备制造已经成为经济转型的九大重点新兴行业之一,设立了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

海洋工程装备重点产品发展方向

海洋工程装备重点产品发展方向

海洋工程装备重点产品发展方向海洋工程装备作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手段,其发展对于推动海洋经济的增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以及促进科技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海洋工程装备的重点产品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朝着更加高效、智能、环保和安全的方向发展。

一、深水油气开发装备深水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是当前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重点之一。

深水钻井平台作为核心装备,正朝着超深水、高适应性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新型钻井平台能够在更深的水域作业,具备更强的抗风浪能力和钻井效率。

同时,自动化钻井系统的应用将大大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深水采油树和水下生产系统也在不断优化。

采油树的设计更加紧凑、可靠,能够承受更高的压力和温度。

水下生产系统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包括水下分离器、增压泵等设备,以提高油气采集和输送的效率。

此外,海底管道和立管技术的创新,使得油气能够更安全、高效地从深海输送到陆地。

二、海洋可再生能源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如海上风电、潮汐能、波浪能等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关注。

海上风电装备的发展重点在于大型化、漂浮式和智能化。

大型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不断提升,叶片长度和塔筒高度增加,以提高发电效率。

漂浮式基础的研发使得海上风电能够向更深的海域拓展,扩大了可开发的资源范围。

潮汐能和波浪能发电装备则需要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和可靠性。

新型的潮汐能涡轮机和波浪能转换器不断涌现,通过优化设计和材料选择,降低成本并延长使用寿命。

同时,能源存储和传输技术的进步也将有助于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问题,提高其在能源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海洋牧场装备随着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增加,海洋牧场建设成为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

海洋牧场装备包括养殖平台、智能投喂系统、监测设备等。

养殖平台逐渐向大型化、多功能化发展,能够提供更广阔的养殖空间和更完善的养殖环境。

智能投喂系统可以根据鱼类的生长情况和水质参数精准投喂,减少饲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和支撑技术

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和支撑技术

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和支撑技术摘要:当前很多国家都将开发油气资源领域扩展到海洋,更成为挖掘油气资源重要方式。

我国也将开发海洋油气资源作为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战略,因而需要从多方面分析海洋工程装备关键和支撑技术,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同时提升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海洋工程石油资源开发效率,实现促进经济增长作用。

关键词: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支撑技术20世纪70年代,世界爆发了一场石油危机,以至于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能源战略。

除了传统的积极发展可替代能源外,更需要运用现代化高科技开发深油田。

但不得不指出,当前陆地和近海油气资源逐渐减少,甚至有枯竭现象,世界各国在日益增长的全球能源需求背景下将开发油气资源重点转向国内深海油田,由此则凸显海洋工程装备关键和支撑技术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提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海洋工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1海洋工程装备的内容海洋装备包括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两部分,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都属于海洋装备的内容,它的特点是技术要求高、投入较大、产出多、附加值高、风险高。

海洋装备是高新技术的综合体,将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技术融为一体。

海洋装备在我国的起步较晚,目前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对海洋装备技术进行创新是我国目前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们要加强创新,继续推动海洋事业的发展。

2海洋工程装备的现状陆地上的很多资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正在逐渐减少,人类社会的发展更多的要依靠海洋。

基本上每一个沿海国家,都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海洋经济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海洋工程和海洋开发业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成就,在不久的将来,海洋事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目前,海洋工程装备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方面,还存一些问题,大量高端设备还需要依赖进口,不仅成本高,后续的维护、更新也非常复杂。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竞争力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竞争力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竞争力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7.07•【字号】苏政办发〔2022〕53号•【施行日期】2022.07.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装备工业正文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竞争力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苏政办发〔2022〕5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竞争力的若干政策措施》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7月7日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竞争力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以下简称船舶海工)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推动全省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政策措施。

一、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一)打造沿江区域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

抓住国家建设“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长三角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综合产业集群”的战略机遇,加快布局20万吨级大型豪华邮轮、浮式油气生产工程和大型船舶海工智能化生产线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大力发展浮式生产储油装置、超深水平台、天然气装备等高端海工装备,到2025年,培育1家豪华邮轮制造企业、1家大型LNG运输船制造企业和1家新型油气装备制造企业,打造一批主流船型名牌产品、单项冠军企业和一批船舶海工装备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率先建成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江苏海事局等,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等设区市人民政府)(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支持符合条件的船舶海工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清单、省重大工业项目清单,依法依规强化土地、岸线、能耗、产能、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保障,优先办理船舶海工重大项目涉水工程前期审核、通航安全保障评估和施工作业许可。

海洋工程年度总结(3篇)

海洋工程年度总结(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海洋工程领域在2023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本年度,我国海洋工程行业在技术创新、项目实施、政策支持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以下是对2023年度海洋工程年度的总结。

一、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1.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声学实验探测技术及其应用2023年,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声学实验探测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荣获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该项目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五家单位联合完成。

项目针对我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类型多样、固结弱等特点,通过实验技术攻关与理论创新,在水合物声学实验探测技术、水合物声学特性的影响机理、水合物储层识别和精细评价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2. 海上风电基础结构与系泊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青岛海洋工程水下设备检测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完成的海上风电基础结构与系泊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项目,也荣获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该项目针对海上风电支撑基础性能评估、模型试验与优化设计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解决了海上风电装备极端环境作用下全耦合动力分析的问题,实现了海上漂浮式风电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二、重大工程项目进展1. 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2023年,我国在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油气资源勘探设备成功应用于南海、东海等海域,提高了深海油气资源的勘探效率和安全性。

2. 海上风电场建设本年度,我国海上风电场建设步伐加快,多个大型海上风电场项目相继投产。

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在2023年取得了长足进步,自主研发的海洋工程装备在性能、可靠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部分产品已出口到海外市场。

三、政策支持与行业规范1. 政策支持2023年,我国政府继续加大对海洋工程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为海洋工程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国际海洋石油装备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国际海洋石油装备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国际海洋石油装备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摘要:全球石油勘探开发已经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海洋石油装备作为支持海洋石油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在总体分析国际海洋石油装备市场规模、竞争状况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分析,以期为我国石油装备企业更好参与全球竞争提供建议。

关键词:海洋石油装备市场分析发展趋势石油是未来世界很长一段时间内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但是目前全球石油储量增长乏力,陆上石油资源危机问题日渐突出,未来急剧增长的石油需求使世界石油工业面临极大的挑战,因而寻找储量的接替区域迫在眉睫。

随着世界各国海洋石油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从陆地转向海洋、浅海转向深海已成必然趋势,21世纪是海洋石油开发的时代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海洋石油装备作为支持海洋石油发展的重要基础,海洋石油装备市场势必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进行海上石油勘探,其中已经进行深海勘探的有50多个国家[1]。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际海洋石油装备市场将持续成为世界经济的热点。

本文对于国际海洋石油装备市场规模、竞争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石油装备企业更好参与全球竞争提供建议。

1 国际海洋石油装备市场规模1.1 海陆石油资源分析陆地石油储藏发现潜力已弱。

石油消费需求的增长与生产的不足已经逐渐显现,而陆地石油经历多年开采以后已经难以再有大的储量发现。

目前陆地石油探明率在70%以上,而且已探明的巨型规模以上油气田仍大都分布于陆地上。

然而在欧洲巨型规模以上的油气田已经全部位于海洋上。

在1998-2008历年新发现的油田中,陆地储量的占比已处于逐渐走弱的趋势。

海洋石油资源蕴藏丰富。

据《油气杂志》统计,截至2006年1月1日,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为1757亿,全球海洋石油资源量为1350亿吨。

当前探明储量约为380亿吨,探明率为30%左右,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

据剑桥能源咨询公司统计,2009年海洋石油产量已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33%,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升至35%。

高端装备制造锁定5大产业海洋工程有望异军突起

高端装备制造锁定5大产业海洋工程有望异军突起
编辑 部 、 风 商用 车技术 中业 海 洋 工 程有 望 异 军 突起
『 刊 讯] 大 飞 机 、大 船 、 “ 龙 ”深 潜 器 、 本 蛟 北 斗 卫 星 、天 宫 一 号 … … “ 二 五 ”期 间 .在 有 十 关 政 策 措 施 的 大 力 扶 持 下 , “ 国 制造 ”在 “ 中 上 天下 海 ”等领 域 的发展 有望 取得 更大 突破 。 记 者 日前 获 悉 , 《 国家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 二 五 ”规 划 》 已进 入 征 求 意 见 阶段 ,其 中 明 十 确 ,海 洋 工 程 装 备 发 展 目标 为 国 内 市 场 满 足 率
经理 、 总工程师刘献 丰 , 林大学 汽车工程 学院教授 、 吉
博士 生导师 于秀敏 , 山东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 程学 院副 院长李 国祥教授 , 奇瑞 汽车股份有 限公 司发 动机工 程
研究 院院长朱航 , 风有限商用 车研发 中心研究员 高 东
会 议交 流 论 文 2 5篇 。经 过 交 流 , 场答 疑 , 现 专
内 燃 机 与 配 件
— —
2 1 年 第 8期 01
父 — —父 — — — %
行 业 动 态
r ~ f — —
2 1 C联合学术年会在石家庄召开 0 AP 1
f 刊 讯1 0 1年 7月 2 日一 1日, 中 国 内 本 2 1 9 3 由
燃 机 学会 汽 油机 煤气 机 分会 、 湖北 省 内燃 机 学 会 与
中国 汽车 工程 学 会 汽车 发 动 机分 会共 同 主办 “ 0 1 2 1
A tm t eP w r a o fFn e 合 学术 年会 ”在 uo o v o et i C nee c 联 i rn 石 家庄 召开 。业 内近 8 0名 专家 学者 出席会 议 。 会 议开幕 式 由东风 商用车 研发 中心 发动 机部 部 长陈小迅主持 。石家庄金刚 内燃机零部件集团公司董 事长党委书记王季 明作为承办单位致欢迎词 。王季明

我国海洋钢结构现状与展望

我国海洋钢结构现状与展望

我国海洋钢结构现状与展望地球上数量众多的江、河、湖、海,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

从古至今,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它们。

而占地球表面积7l%的辽阔海洋,蕴藏着更为丰富的海洋资源一一海洋矿产、海洋生物、海洋能源、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等。

据统计,海洋矿产(锰结核矿、磷、硫化矿等)约为6000亿吨;海洋生物(鱼、虾、贝、藻等)有20万种;可利用的海洋能源达l亿kW;从海水中可提取82种化学元素;海底石油储量约为135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3,天然气储量约140万亿m3。

人类的祖先早就制作原始而极其简易的水中运输工具,从江、河、湖中摄取水中资源。

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步形成造船业,人类的活动从江、河、湖走向海洋,从近海向深海发展。

人类也就从简易的水中运输工具向木质船、铆接铁壳船及全电焊船发展;组织形式也是从个人劳作到群体作坊,扩展成造船厂,并形成了今天的现代化船厂。

通过人类的实践,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水中钢结构物,并广泛地用于国防、交通、运输、生产、科研和贸易,谱写了人类进步的文明史。

今天,人类在不断地探索周围空间,开发空间技术,伸向遥远宇宙的同时,人类的活动更积极地转向海洋。

人们已习惯于将江、河、湖、海中的结构物,统称为“海洋钢结构”。

根据使命,航区、航行状态、动力装置、推进形式等进一步区分。

从担负使命而言,又可分为民用船舶、军用舰艇、海洋工程装置、工程船舶、渔船、高性能船六大类,但基本上归属于“舰船”和“海洋工程装置”两大门类。

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舰船”还是“海洋工程装置”的设计与建造,历来都是由造船部门提供。

而“造船”涉及了国家上百种行业,诸如:冶金、机械、微电子、电气、化工、五金、轻纺、装潢等,进而拉动了成千上万的企业。

它凝聚了成千上万人们的智慧和劳动成果,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特别是大型“舰船”、“海洋工程装置”的开发,更是衡量一个国家能否跻身于世界造船大国的标准。

经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吸取了极大的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工程装备竞争格局与市场容量分析
【文章简介】
海洋油气钻井与开采装备体系,海洋工程持续向高端深海突破,我国处于第三阵营,未来5-10 年全球海洋工程年均需求500 亿美元,随着海洋油气向深海发展和恶劣海况工作环境的变化,新增需求较大。

国内百亿海洋工程市场,年均增速20%以上。

【文章内容】
1、海洋油气钻井与开采装备体系
国际上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生产已有近120 年历史。

经历了由栈桥、木制平台、钢制平台、传统的固定式平台,直至可移动式平台的发展历程。

作业水深由岸边几米至近海上百米,直至20 世纪80 年代突破深海1000 米,90 年代突破2000 米,进入新世纪进一步突破3000 米。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油田条件、不同的使用要求,发展了种类繁多的海洋油气钻井装置与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装备体系,综合可分为定位系统、设备模块、海工结构物、海输系统、水下设备、工程船舶等六大类。

就钻井装备而言,目前国外海洋钻井有小井眼钻井装备、大位移井钻井装备、水平井钻井装备、欠平衡钻井装备、深井、超深井钻井装备、分支井钻井装备、连续管钻井装备、地质导向装备、旋转导向装备、自动化(闭环)钻井装备、套管钻井装备等。

而海上钻井需要使用的海上结构物,主要包括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钻井船、张力腿平台等。

图表1:海洋工程装备体系
图表2:主要海洋油气开发平台模拟开采全景图
图表3:各类型钻井平台利用率
图表4:各地区钻井平台利用率
2、海洋工程持续向高端深海突破,我国处于第三阵营
海洋工程装备属于高投入、高风险产品,从事海洋工程装备建造的厂商须具有完善的研发机构、完备的建造设施、丰富的建造经验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

目前全球主要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集中在新加坡、韩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其中新加坡和韩国以建造技术较为成
熟的中、浅水域平台为主,目前也在向深水高技术平台的研发、建造发展,而美国、欧洲等国家则以研发、建造深水、超深水高技术平台装备为核心。

按照业务特点和产品种类,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可分为三大阵营。

处于第一阵营的公司主要在欧美,它们垄断着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设计、工程总包及关键配套设备供货;第二阵营是韩国和新加坡,它们在总装建造领域快速发展,占据领先地位;我国还处于制造低端产品的第三阵营。

海洋工程装备设计:钻井平台设计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目前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公司能够设计,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新加坡等国,为美国F&G 公司,荷兰MSC 公司,新加坡吉宝集团和Baker Marine 工程公司,瑞典GVA 公司等。

我国708 所经过多年研发,目前也已具备深海钻井平台、FPSO 设计能力,并形成了自主品牌产品。

锚泊系统设计主要有瑞士SBM、荷兰Bluewater、挪威APL、美国FMC SOFEC 等公司。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主要在中国、韩国、新加坡、美国、挪威等国,特别是韩国经过多年技术研发,依靠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承接和建造了许多先进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和大型FPSO。

具备了建造总承包能力,现代重工、大宇造船等企业海洋工程装备业务所占比例已占集团业务20%以上,三星甚至达到40%;新加坡吉宝、胜科海事、海运等船厂,调整业务结构,由修船转向海工,也成为了世界海工装备的主要制造商。

我国大连重工、外高桥造船、中远船务、烟台莱佛士船厂在世界海工市场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图表 5:近海油气生产能力向深水领域突破
图表6:不同海工生产平台的适应水深范围
3、市场潜力巨大,建议重点关注
(1)未来5-10 年全球海洋工程年均需求500 亿美元
海洋工程装备指用于海洋资源勘探(主要为油气资源)、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性装备。

据有关资料统计,2002-2007 年世界海洋油气开发年均投资总量在1000 亿美元以上,最高年份达1250 亿美元。

随着大陆架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深海技术的发展和能源的需求,向深海进军是大势所趋。

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近一年来,海洋工程装备成交量急剧下降
之势,多个FPSO 项目推迟建造,海洋油气开发的投入与世界经济发展和石油价格密切相关,但国际上一些咨询预测机构仍然看好市场前景,预计今后5-10 年内,海洋油气开发年均投资总量将保持在500 亿美元以上,与世界船舶市场规模大致相当。

(2)主要海洋工程装备市场需求细分
浮动钻井平台:全球拥有自升式钻井平台(Jack-up)381 座,半潜式钻井平台(Semi-submersible)和钻井船(Drilling ship) 203 座,80%平台的寿命超过20 年,40%平台的寿命超过25 年;手持订单达165 座,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71 座,半潜式和钻井船94 座。

平台的使用寿命一般为25-30年,未来10 年将会有超过400 座钻井平台需要更新,再加上平台船队的扩大新增需要,预计年均更新和新增量在需求50 座左右。

浮式生产设施:全球拥有浮式生产设施328 座,其中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151 座、浮式储油装置(FSO)88 座、半潜式浮式生产系统(SEMI)43 座、张力腿式生产平台(TLP)22 座、单园柱平台(SPAR)16 座。

手持订单44 座,其中FPSO 27 座、FSO 6 座、SEMI 6 座。

现役FPSO 基本都是2000 年后建造的,80%左右的船龄在10 年之内,更新需求动力相对较小。

但随着海洋油气向深海发展和恶劣海况工作环境的变化,新增需求较大。

综合分析预测,未来FPSO 年均需求有可能达到15-20 艘。

海洋工程辅助船:全球共有各类海洋工程辅助船5000 余艘,手持订单500 余艘,其中70%为平台供应船(PSV)和三用工作船(AHTS)。

根据海
洋平台与海洋工程辅助船的1:2~1:3 的比例分析,未来年均海洋工程辅助船需求大致为100-150 艘。

(3)国内百亿海洋工程市场,年均增速20%以上
我国海岸线18400 公里,综合评估我国海域共有油气资源量350-400亿吨石油当量。

但开采程度和平均探明率相对较低,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和装备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缺少必要的深海油气资源钻探、开采和生产装备。

未来10 年我国油气产量将以20%的速度递增,海洋工程装备具有广阔
的市场前景。

据我国海洋石油2015 年远景规划,未来5 年,我国将有30 多个油田待开发,需建造70 多座平台,新建和改造10 多艘FPSO,其中中海油需建造55 座海洋平台,6 艘FPSO,4 个陆地终端、舖设海底管线1000多公里,投资总量每年将以百亿元以上递增,相关公司将从中显著受益,海洋工程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图表7:我国承担世界(含我国)海洋石油钻井平台(船)的新建造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