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鸭绿江口~大洋河口湿地生态地质环境影响因素及演变趋势研究
辽宁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开发研究
辽宁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开发研究作者:施春慧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10期施春慧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摇篮”。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以珍稀物种和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物种繁多。
本文在简要介绍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保护区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一座储藏丰富的天然基因库,无论对人们的生活,生产还是环境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类对湿地资源无休止的破坏性开发利用,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保护湿地,促进人类与湿地的和谐发展刻不容缓。
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在1987年建立,是以珍稀物种和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目前同样面临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概况(一)位置与资源因研究角度不同,湿地的定义大约有五十多种,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一般采用《湿地公约》中的定义,而狭义的湿地定义是指位于水陆生态系统的过渡性地带,是指常年积水和过湿的土地,其地下水通常接近或达到地表,或有浅层积水。
“湿地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湿地,天然湿地可以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及河流湿地4类;另一类是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可以分为农业用途湿地,城市用途湿地,水产养殖用途湿地,水利用途湿地及矿业开采用途湿地5类。
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是天然湿地,属于上述类别中的近海与海岸湿地。
保护区位于辽宁省东港市境内,面积约108100公顷,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大连市界,南邻黄海,东西长约120千米,南北跨约50千米,沿海岸线呈带状分布,被称为“我国滨海原始湿地的缩影”。
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这里是鸟类的天堂,约有鸟类240种,每年栖息迁徙到这里的鸟类数量能够达到百万只,景象十分壮观,因此被誉为“世界最佳观鸟地”。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演化与保护研究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演化与保护研究河口湿地是指河流汇入大海或湖泊时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
它既是海洋与内陆之间的过渡区域,也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交界地带。
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是由一系列的潮汐河流、海洋、河口沙洲、滩涂、海滨鬼脚螺盘、红树林、养殖塘等组成的。
这种独特的环境赋予了河口湿地独具特色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演化的过程中,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会根据自身的动态变化不断调整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河口湿地的演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海平面变化、泥沙供应、水动力过程、人类活动等。
首先,海平面变化是河口湿地演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海平面逐渐上升,这对河口湿地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渗入内陆,改变了河口湿地的植被分布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上升的海平面也会加大河流的潮汐效应,增加了河口湿地对潮汐的适应能力。
其次,泥沙供应是河口湿地演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河流带来的泥沙对河口湿地的形成和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泥沙的质量和数量会影响河口湿地的植被生长、土地侵蚀和海水入侵等过程。
当泥沙供应不足时,河口湿地的土地会受到侵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会受到破坏。
此外,水动力过程也是河口湿地演化的重要因素。
水动力过程是指流体在河口湿地内的运动和变化过程。
河流的流速、流量和流向会对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水动力过程可以影响河口湿地的植被分布、沉积物的沉积和悬浮物的悬浮浓度等。
同时,水动力过程还会影响河流和海洋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最后,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河口湿地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河口湿地的影响越来越大。
过度的捕捞、水土流失、工业废水排放等都会对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丹东鸭绿江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丹东鸭绿江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市场分析1.1 景区概况鸭绿江景区位于丹东市镜泊湖镇,总面积约为51.81平方公里,包括鸭绿江国家森林公园、鸭绿江水鸭湖、鸭绿江大翡翠湖、鸭绿江源头水库等景区。
景区内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景色如画,是一处难得的自然风光。
1.2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也逐渐增加。
鸭绿江景区作为国家重点保护的自然景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同时,丹东市地处边境地区,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前来体验中朝边境风情。
1.3 主要竞争对手目前,国内外一些知名景区如泰山、黄山等也是旅游热门目的地,竞争激烈。
此外,周边的中朝友好接待站、朝鲜阳江等也是鸭绿江景区的竞争对手。
二、资源分析2.1 自然资源鸭绿江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瀑布、湖泊、森林、动植物等。
其中,鸭绿江瀑布是景区的重要自然景观,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水鸭湖、大翡翠湖等湖泊清澈见底,是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2.2 人文资源鸭绿江景区还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迹、传统民俗、中朝边境文化等。
其中,鸭绿江水系在历史上曾是中朝边境线,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史迹。
此外,景区还有许多传统文化活动和民俗表演,如龙船比赛、鸭绿江水灯节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三、发展模式研究3.1 以旅游观光为主鸭绿江景区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未来,景区可以进一步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增加旅游项目,打造更多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3.2 多元化发展除了旅游观光,鸭绿江景区还可以开发其他业态,如会议展览、体育休闲、文化演艺等。
可以在景区内建设会议中心、体育场馆、剧场等设施,吸引更多商务、体育、文化类活动,在提升景区知名度的同时,增加景区的经济效益。
3.3 跨境合作鸭绿江景区地处中朝边境,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底蕴,可以与朝鲜、俄罗斯等邻国开展合作,举办跨境旅游活动,促进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实现双赢局面。
丹东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
02
丹东生态环境现状
自然环境现状
气候条件
丹东市位于辽宁东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 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春秋两季温和多雨。
地理环境
丹东市地处山区,拥有鸭绿江、辉南江、大洋河等众多河流 ,水资源丰富,同时拥有长白山余脉的森林资源,为生态环 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生态环境现状
1 2
空气质量
土壤治理效果评价
土壤污染状况
丹东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显示,经过多年来的治理和修复, 土壤污染程度较之前有所减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状况得到 了有效控制。
土地利用变化
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和转变,丹东市将重度污染土地转 为绿化用地或休耕,使得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推动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05
丹东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 策
根据市民反馈和调查,多数人认为丹东市空气质量较过去有所改善,蓝天白 云和清新的空气环境得到了市民的认可。
水质改善效果评价
水质监测数据
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丹东市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质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污染 指数如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参数均有所下降,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
生态效益
水质改善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部分水域已经可以看到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 身影,水生生物多样性有所恢复,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
研究目的和目标
研究目的
通过对丹东市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旨在揭示其环境质量状况、主要环境 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为丹东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 依据。
研究目标
通过对丹东市生态环境现状的研究,明确其环境质量状况、主要环境问题和产生 原因,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改善丹东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
丹东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
未来环境保护工作展望
持续推进污染治理
丹东市将继续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加强工业、城市、 农业等领域的污染防治,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丹东市将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丹东市将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和预 警体系,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同时,加强环境法规建设和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05
加强丹东生态环境保 护的建议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通过加强环保教育、宣传 绿色生活理念等方式,提 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和意识。
倡导绿色出行
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 骑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 式,减少机动车排放对环 境的影响。
推广绿色消费
引导市民购买环保产品、 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 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丹东水质及污染情况
丹东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鸭绿江、浑江、辉南江等 河流。这些河流的水质总体良好,但局部地区存在水污染 问题。
一些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导致部 分河流的水质下降。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 ,一些地区的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丹东土壤质量及污染情况
丹东市的土壤质量总体良好,但部分地区存在土壤污染问题。这些污染主要源于 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
丹东生态环境现状 及保护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丹东生态环境现状 • 丹东生态环境问题 • 丹东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丹东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及展望 • 加强丹东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01
丹东生态环境现状
丹东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陈富强【摘要】通过RS和GIS技术获取1995-2014年20年间共10期鸭绿江口滨海湿地遥感影像并建立湿地分类系统,利用面积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对该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利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探讨驱动力机制。
结果表明:滩涂、临海草地和芦苇面积一直减少,面积分别减少80.7363 km2、55.1898 km2、3.303,建设用地、水稻田、人工盐沼面积一直在增加,其面积分别增加42.2856 km2、22.5126 km2、10.2861 km2,临海林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
各类湿地类型在斑块数量上存在不同的变化,湿地景观的分布均匀程度、多样化和复杂性都先增后减,破碎化程度和聚集度、延展度先增后减。
气候、水文等自然原因是影响各类滨海湿地景观变化的基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科技进步等人为原因是该地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名称】《海洋信息》【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8页(P48-55)【关键词】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转移矩阵;景观格局;驱动力【作者】陈富强【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大连市 116029【正文语种】中文滨海湿地是指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1],是介于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一种特珠的生态系统,拥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种类,包括河口、浅海、海滩、盐滩、潮滩、泥炭沼泽、沙坝、沙洲、泻湖、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海湾、海堤、海岛等[2]。
滨海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
湿地生态系统独特的水文状况、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交错带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特殊的生态系统功能[4],使其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是国家重要滨海湿地之一,地处我国海岸带最北端,是我国境内唯一地处中温带的滨海湿地。
鸭绿江口滨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建设的研究江口滨河
鸭绿鸭绿江口滨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建设的研究江口滨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建设的研究江口滨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建设的研究董志刚 魏春(丹东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辽宁丹东 118002)摘要摘要 本文阐述了鸭绿江口滨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概况,论述了该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与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稀有性,进行了该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并就资源保护、科研与教育、资源 开发与利用和管理等工程建设进行了规划。
关键词 湿地 生物多样性 功能区 建设鸭绿江口滨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东南部。
该保护区为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与海洋海岸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复杂,生物种类繁多。
该保护区的对我国珍稀、濒危物种 的长期保护和本地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1 湿地保护区的自然概况湿地保护区的自然概况湿地保护区的自然概况1.1 地理位置和范围鸭绿江口滨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东起鸭绿江日文安滩岛,西至辽宁东港市与庄河县交界处, 北起鹤大公路,南临黄海。
东西长约120 km,南北宽约25 km,整个保护区沿东港市境内海岸 线呈带状分布,地理坐标是东经120°21′39″~123°30′50″,北纬39°40′50″~40°30″,由陆地、芦 苇沼泽、滩涂和浅海海域四大主要部分组成,总面积108057公顷,其中陆地面积31183公顷, 芦苇面积6007公顷,滩涂面积24200公顷。
浅海海域(海域潮间带以下至5 m等深线之间)面 积46667公顷。
1.2 地貌保护区地势低洼平坦,主要是第四纪以来黄海经历了多次海面变化,至今10000年前所发 生的冰后期海侵,使海水NE NE NE、、NNE NNE和NW NWNW两组断裂构造入侵,当时的海岸线比现在深入十至 数十公里,形成了港湾溺谷。
由于地热等条件适宜,在溺谷、港湾的边缘部发育了沼泽,随着受 气河淤海退的发育,形成了鸭绿江口、大洋河口冲积三角洲平原。
丹东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
丹东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摘要:依山、临江、傍海,长期以来,辽宁省丹东市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成为我国最美最大的边境城市。
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丹东的山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水质严重污染、山林被毁、土地沙化等。
为了丹东的环境以及日后的发展,我们应该保护丹东的良好的资源环境。
Abstract: with the mountain, river and sea,, long-term since, dandong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 with uni qu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ources, become China’s largest border city of the most beautiful. However, in the past period of time, the un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resources to dandong and severe damage, water quality serious pollution, forest were destroyed, land desertification, etc. In order to dandong environment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we should protect the dandong’s good,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关键词:环境现状措施Keywords: the present environment situation measures丹东地处中国东北部边陲,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座落在鸭绿江畔,北依巍巍的长白山脉,南临浩翰的黄海,东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东北隔浑江与吉林省的集安市和本溪市的桓仁县毗邻,西界鞍山的岫岩县,西南与大连庄河市接壤。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开题报告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鸭绿江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湿地之一,被誉为“东亚鸟类天堂”,是海洋、河流、湿地、蓝天、白鹤、白鱼的生态系统。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保护区和全球500个重要湿地之一,拥有珍稀的鸟类、鱼类、植物等资源。
由于鸭绿江口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对人类和自然有着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因此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以及环境承载力分析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环境承载力,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1.收集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资料,了解其现状和发展情况;2.评价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包括观赏性、科普性、娱乐性等方面的资源评价;3.分析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承载力,考虑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策环境等因素;4.根据评价和分析结果,提出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以及生态保护措施。
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历史沿革、生态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环境承载力等。
2.实地调查法:到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对景观、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等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3.问卷调查法:对当地游客、居民等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的态度和建议。
4.综合评价法:根据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综合评价法,对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五、研究意义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环境承载力分析的研究可以为该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为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同时,该研究还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和环境承载力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基于垂向沉积的近百年来鸭绿江河口环境演变分析
Fu a g 一, Xu mig GAO J a h a。 CH ENG Y h LI Yu ( . o lg f Ur a n vr n n ce c , xin LI e n , in u , a , U e . 1 C le eo b na d En io me t in e S
Un v riy,Da d n a nn 8 0 ; . yLa oa o y o Co s n sa d De eo ie st n o gLi o i g 1 3 3 Ke b r tr f a ta d Il n v lpme t 10 n ,Mi ity o Ed c — n sr f u a
关 键 词 鸭 绿 江 河 口 垂 向沉 积
生源要素
重 金 属 环 境 演 变
LI
Anay i fe vr n e a v l to u ig ls u rd e r cor i o v ria e me t i t l v r e ta y Isso n io m ntle o ui n d rn a t h nd e y a s a c dn t etc lsdi n n he Yau Rie su r g
( x e tCu n ig n ce e n s s a e t e s me p l t n s u c ,t e l d s h r e r m d s ra n g iu t r e c p )a d b o e i lme t h r h a o l i o r e h y a l ic a g d f o i u ti l d a rc l — u o n a u a o l t n l l i ,wh l Cu c me fo d fe e tp l t n s u c . Hu n a t iy h s a g iv u n l e c o t e e v r n p u o i a r m i r n o l i o r e e f u o ma c i t a re o s i fu n e t h n io — v me t o l v r e t a y h n io me t le o u in o l v r e t a y c n b i i e n o t r e s a e ,i n f Ya u Ri e su r ;t e e v r n n a v l t fYa u Ri e su r a e d v d d i t h e tg s n o g n r l h o l t n i l v re t a y b c m e i c e sn l e i u 。 e e a ,t e p l i n Yau Ri e s u r e o n r a i g y s r s u o o Ke wo d : Yau Ri e s u r y r s l v re t a y;v r ia e i n ;b o e i ee n s e v t l ;e v r n n a v l t n e t ls d me t i g n c lme t ;h a y me as n io me t l o u i c e o
鸭绿江丹东市区段水环境保护策略探析
鸭绿江丹东市区段水环境保护策略探析【摘要】鸭绿江是丹东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鸭绿江丹东市区段水环境在丹东地区整个生态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鸭绿江水环境基本情况的阐述,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多方面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鸭绿江丹东市区段水环境保护进行探讨。
【英文摘要】 Yalu River is the basis of survival and developing in Dandong.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Yalu River of the Dandong city par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environment of Dandong are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of Yalu River passed Dandong by analyzed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ndamental problem of Yalu River.【关键词】鸭绿江丹东市区段;水环境;保护策略【英文关键词】Yalu River of the Dandong city part; the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actics【正文】“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随着这首激昂的歌曲传唱四方,“鸭绿江”也成为耳熟能详的名字深深印在人们心中,鸭绿江丹东市区段正是当年抗美援朝战士奔赴朝鲜战场所经过的流域。
笔者生长在鸭绿江滨,自幼在江边玩耍,亲眼目睹了江水近30年的变化。
本文试就鸭绿江丹东市区段水环境保护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保护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去关注和思考水环境保护。
一、鸭绿江水环境概况鸭绿江是位于中国辽宁省和朝鲜半岛之间的一条界江。
基于垂向沉积的近百年来鸭绿江河口环境演变分析
2 7
生产 )上 ,测得 。 。 P b放 射 性 活 度 ,扣 除本 底 值 后得 到过 剩 P b活 度 ,据 此 可 计 算 近 百 年 内范
将铅210测年结果与总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变化特征对应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可知剖面沉积物中总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从底层到表层整体上是上升的总有机碳总氮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上升趋势明显特别是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主要是由于丹东经济开发区的建立以及与之相关的土地开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农业退水排放等都增加了陆源物质和营养元素的来源使鸭绿江河口区域初级生产力急剧增加严重地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威胁到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3 . 南 京 大学 海 岸 与海 岛开 发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南京
2 1 0 0 9 3 )
摘
要 :对 鸭绿 江河 口剖 面 沉积 物 中生源 要 素 和 重金 属 含 量 的垂 向变化 进 行 了分
析 ;探 讨 了重金属 元 素之 间和 重金 属 与 生源 要 素之 间 的相 关 性 ; 总结 了近 百年 来 鸭绿 江 河 口地 区的环境 演 变过程 。结果 表 明 :除 C u以外 ,C r 、Ni 、C u 、Z n 、C 海 岸 与 海 岛 开 发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同 位 素。 P b实 验 室 进 行 。 2 1 0 P b的半 衰 期 是 2 2 . 3 a ,
鸭 绿江 河 口地 区开 发 历 史 悠 久 【 3 ] ,近 代 以
来 ,随着河 口地 区人 类 活 动 的加 剧 ,倾 泻 到 河 口地 区的 工 业 和 农 业 污 染 物 以及 生 活 废 水 日益 增 多 ,使 得 当 地 的 生 态 环 境 压 力 日益 增 大『 4 ] 。 研 究鸭 绿 江河 口沉 积 物 中环 境 演 变 的沉 积 记 录 , 对 于正 确 认 识 该 区域 环 境 演 变 过 程 ,保 护 区域
鸭绿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动物与生物多样性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为保护区)始建于1987年,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9年7月25日被湿地国际一亚太理事管理委员会正式列入东亚一澳大利亚涉禽网络,2004年与新西兰米兰达缔结姊妹保护区,使保护区科研、宣教与管理工作步入国际行列。
保护区生态系统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在同一纬度的生物带中具有独特性,是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并且由于其在地理位置上与朝鲜相接,在功能上是东北亚鸟类迁徙途中的停歇地,它的保护具有着更深远的国际意义。
因此开展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真实全面地反映鸭绿江口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文献资料,借鉴了多人的已经发表的研究的成果,并综合考虑保护区最北端滨海湿地的这一特殊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进行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评价。
以此满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评价与研究工作的需要。
最后,在分项研究和生物多样性评价的综合情况下,提出保护措施(管理措施,政策措施和鼓励措施)。
本文全面的对丹东滨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基础数据,探索出湿地类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方法,确立了湿地类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总结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向和具体保护措施,对国内外其他湿地类型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鸭绿江口湿地 ; 生物多样性 ; 评价体系Research on assessment system for biodiversity of dandong Yalujiang wetlands nature reserveAbstractYalu River wetland Nationa1 Nature Reserve was built in 1987,which was approved as a state-level nature reserve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Dec1997, which was included in the East Asian-Australian Shorebird network on July 25,1999 by Wetlands International-Asia Pacific Management Committee members and concluded with the New Zealand sisters protected areas, which steps scientific research ,annunciation and management into the international ranks.The ecological system is complex and the biodiversity is rich ,Biological belt is unique in the same latitude , which is the important biological gene bank, and because of it’s connected with North Korea , functionally Northeast Asian migratory birds on their way to the idle time ,there is far-reaching international significance .Therefore biodiversity surveys and research is very necessary.True and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the Yalu River wetland biodiversity status ,access to a lot of information , drawing on the people who has already published research results and considered the most protected areas of north of the coastal wetlands of the partieularity a targeted biological diversity index system for the protection of biodiversity assessment. In order to meet the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needs. Finally ,in the breakdown of biodiversity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the integrated circumstances , we put forward protection measures (policies measures ,management measures ,incentives measures).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biodiversity of Danton coastal areas was conducted particularly and deeply , which apply a lot of data , explore research methods of bioliversity of wetland types of protect areas , established a Wetland Protection biodiversity evaluation system and sum up specific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 which take on great reference value for other wetland types protection of biodiversity home and abroad.Key Words:Yalu River wetland ; biodiversity ; evaluation system绪论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东港市境内,东起鸭绿江文安滩岛,西至庄河,北起鹤大公路,南临黄海,沿93公里海岸线呈带状分布,总面积1080平方公里。
辽宁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现状保护对策论文
浅议辽宁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摘要: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之水”,“文明的发源地”。
湿地对调解气候,涵养水源,抵御洪水,调解劲流,蓄洪防汗,放浪固岸,防止土壤沙化。
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但我国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令人担忧,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树立新型湿地环保理念:保护多样性特色,促进湿地综合利用广开筹资渠道,加大湿地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强湿地科学研究,扩大国际合作。
关键词:湿地保护湿地资源湿地管理生态环境辽宁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东港市境内,东起中朝海域分界限,南邻黄海,西与大连庄河接壤。
整个湿地沿东港市境内的海岸线,从东向西呈带状分布,其地理坐标;东经120 °30’50”至124°4’56”,北纬39°47’27”至39°49’41”面积10.81万公顷,地处中国海岸线的最北端,为华北和东北植物区系的交汇处。
区内陆地,滩涂、海洋三大生态系统交汇过度,形成了包括芦苇湿地、沼泽、湖泽、潮沼、潮沼及河口湾等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自然环境特殊,敏感,脆弱,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变漫长而复杂。
1987年经原东沟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5年晋升为省级,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一、鸭绿江口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主要类型及其动植物资源1.鸭绿江口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主要类型鸭绿江口滨海湿地主要为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其主要生态环境为芦苇沼泽,碱滩盐沼,(滩涂)和近海海域等类型。
1.1芦苇沼泽是主要的生态环境类型(约0.61万hm2),芦苇群落中混有香蒲,菖蒲等湿生植物下部有碱蓬和海滩苔草。
丹东鸭绿江口~大洋河口湿地生态地质环境影响因素及演变趋势研究
环 境 科 学“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鸭绿江口—大洋河口93.3km海岸线呈带状分布,东起鸭绿江口的文安滩岛,西至东港市与庄河市的交界处,北起鹤大公路,南临黄海。
保护区总面积1080.57km2,东西长约120k m,南北最宽约50km,由陆地、芦苇沼泽、滩涂和浅海海域四部分组成,其中,陆地面积311.83km2,芦苇沼泽面积60.07km2,沿海滩涂面积242.00km2,浅海海域(潮间带以下和5m等深线之间)面积466.67km2。
其生态地质环境在气象、水文、地质地貌、植被、土壤、地下水、人类工程活动、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不断发展,对大环境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影响湿地生态地质环境形成的气象因素湿地保护区内属南温带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兼具海洋性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海陆风明显。
多年平均气温8.9℃,最低气温-26.7℃,最高气温为33.8℃,无霜期170~200天。
多年平均降水量845.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208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2%。
年平均日照数为2368.6小时。
气象因素对湿地植被发育、土壤形成、地下水特别是包气带水的运移起着重要作用。
2 影响湿地生态地质环境形成的水文因素湿地保护区内河流密布,南北贯通,由北向南注入黄海。
流域面积在36km2以上河流有13条,分属三个水系。
东部为鸭绿江水系,鸭绿江是中朝界河,较大的支流有安民河、柳林河和石佛沟;中部为沿海诸河水系,较大的河流有新沟河、二道河、沙坝河、龙态河、枣儿沟河、依龙河;西部为大洋河水系,较大的支流有小洋河和双岔河。
鸭绿江和大洋河两大水系过境客水多年平均达300×108m3以上。
在海滨潮间带,海水为主要补给水源。
潮间带以上河水、大气降水为湿地主要补给水源。
气候和水文条件均对湿地的发育特别有利,主要是在低平的洼地、滩涂和滨海平原条件下,接受周期性的海潮水、丰富的地表径流、大面积的水田灌溉水回渗等补给。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核意见的复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核意见的复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0.11.20•【文号】环函[2000]438号•【施行日期】2000.11.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核意见的复函(环函[2000]438号)辽宁省环境保护局:你局《关于审批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请示》(辽环函[2000]126号)收悉。
经审查,我局原则同意《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现函复如下:一、同意《总体规划》提出的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
丹东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河口海岸带湿地保护区之一,是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和科研价值,应切实加强该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示范功能。
二、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保护区总面积为10.8057万公顷;同意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即核心区面积1.4642万公顷,缓冲区面积7.1057万公顷,实验区面积2.2358万公顷。
三、同意《总体规划》提出的资源保护和管理规划。
鉴于鸟类的迁徙性,有关保护高潮鸟类停歇地的征地和围护栏工程需进一步论证。
四、原则同意《总体规划》提出的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
对实验区内的养殖工程、旅游项目需做环境影响评价和充分的论证,加强管理,防止产生不利影响。
五、原则同意《总体规划》提出的科研规划。
应重点开展大洋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和迁徙鸟类的研究。
六、原则同意《总体规划》提出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但应压缩规模,特别是控制道路建设,以免破坏鸟类栖息地和景观。
请你局按上述审核意见,对《总体规划》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请辽宁省人民政府审批。
特此函复。
二000年十一月二十日。
鸭绿江口开展“大黄蚬”增殖放流的讨论
鸭绿江口开展“大黄蚬”增殖放流的讨论【摘要】鸭绿江口近年来开展了“大黄蚬”增殖放流计划,引发了广泛讨论。
本文从大黄蚬的生态特点、放流的必要性、可能面临的问题、增加资源意义和实施建议等角度展开探讨。
大黄蚬是一种重要的底栖动物,对水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放流计划有助于增加这一物种的数量。
放流可能引发水域生态系统的变化,而且影响水质和其他物种的存活。
鉴于大黄蚬资源的重要性,增加其数量对于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提升渔业产值至关重要。
为确保放流效果,应加强科学监测和管理措施,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引导,大黄蚬的增殖放流计划将成为水域生态保护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鸭绿江口、大黄蚬、增殖放流、生态特点、必要性、问题、资源意义、建议、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鸭绿江是中朝边境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中朝两国重要的边境江河。
鸭绿江口地区是鸭绿江进入渤海湾的地方,这里水深水流较为湍急,是一个重要的渔业渔港。
大黄蚬是鸭绿江口地区一种常见的贝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并且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水产品之一。
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大黄蚬资源逐渐减少,严重影响当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增加大黄蚬资源量,维护当地渔业生态平衡,鸭绿江口开始开展“大黄蚬”增殖放流计划。
这一计划旨在通过人工养殖和增殖方式,逐步增加大黄蚬的数量,改善当地渔业资源状况,有助于提升鸭绿江口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渔业产值。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大黄蚬增殖放流计划的意义和可能面临的问题,为实施放流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2. 正文2.1 大黄蚬的生态特点大黄蚬是一种生活在淡水河口及潮间带的软体动物,属于双壳类动物。
它们通常生活在沙质或泥质底质的海底,以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和泥沙为食。
大黄蚬体型较小,壳呈椭圆形,颜色多为黄褐色或灰色,外形略呈椭圆形,壳呈蛋形。
大黄蚬在滩涂、沙滩、泥沙等环境中广泛分布,是重要的食用贝类之一。
大黄蚬的生长速度较快,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广,种群数量较为稳定。
鸭绿江(丹东段)水质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
污染物断面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化学需氧量荒沟 5.000 5.300 5.000 5.000 5.000 5.000江桥 5.000 5.500 6.110 5.300 5.400 5.200文案11.00011.40011.6008.1007.400 5.000厦子沟12.50011.90012.4009.7009.7008.700高锰酸盐指数荒沟 2.400 2.500 2.200 2.100 2.400 2.000江桥 2.600 2.600 2.400 2.400 2.700 2.500文案 3.200 3.000 3.000 2.800 3.300 2.500厦子沟 3.400 3.200 3.300 3.100 3.600 3.000生化需氧量荒沟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江桥 1.000 1.200 1.100 1.100 1.000 1.000文案 1.000 1.500 1.300 1.100 1.300 1.000厦子沟 1.000 1.700 1.500 1.200 1.600 1.000氨氮荒沟0.0200.0250.0500.1000.1200.080江桥0.0400.1100.1000.1300.1500.100文案0.1400.1700.2300.1800.2000.200厦子沟0.1600.2200.3000.2000.3000.200石油类荒沟0.0200.0200.0200.0100.0100.010江桥0.0200.0200.0300.0200.0200.010文案0.0200.0300.0200.0300.0200.025厦子沟0.0400.0300.0300.0400.0400.030总磷荒沟0.0050.0050.0100.0100.0200.030江桥0.0050.0080.0100.0150.0300.030文案0.0080.0080.0200.0250.0500.030厦子沟0.0080.0110.0300.0400.0700.035(mg/L )表12005—2010年鸭绿江(丹东段)各断面主要污染物监测结果统计1鸭绿江(丹东段)自然环境概况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南麓长白泊子,左岸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右岸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于浑江口进入辽宁省宽甸滿族自治县境内,经丹东市城区于东港市境内注入黄海,总流域面积64471km 2,丹东境内流域面积11670km 2。
自然资源学作业——丹东湿地自然资源实习报告
丹东湿地自然资源实习报告在自然资源实习考察过程中,我们去了丹东市水源地和东港湿地,并看了原华能电厂储灰池,现在已经成为一片荒草地,这些表面看上去可能没有多大的价值,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必须去关注,以下是我对这些资源的一些看法。
一、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泉,没有水生命就无法生存,而且水也是影响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水资源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相比全国来说丹东的水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因为有鸭绿江可以给丹东提供丰富的水。
在看到丹东水源地时我感觉到水真的很清澈,而且附近的环境很好,没有污染,也没有什么噪音,让人觉得很宁静,心里很平静安宁,也许只有在水边人才会有这种感觉吧。
水源地是提供一个城市居民饮用水的重要地关乎整个城市的命运,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懂得去保护她,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去破坏,在水中游泳、在上面开船、破坏护栏和警示牌,让人无法理解!我们应该做好任命大众的精神思想工作,让每个人都认识到水源地的重要二、河口湿地和江心州的生态保护价值世界是多样化的,在世界上有很多的物种,只有维持物种的多样性我们的的生存环境才会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巨大的。
丹东市鸭绿江口湿地是内陆湿地和水海岸生态的复合生态系统,鸭绿江水和大洋河水源源不断地向这里输送水源。
鸭绿江江心洲是许多鸟类迁徙时停下来休息,进食,然后再飞往迁徙地的重要地段,如果没有了湿地、江心洲这个给它们休息进食的地方,很多的鸟类都将无法顺利的迁徙而死去,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变得只有经济效益重要,把大量的土地、湿地、江心洲卖给开发商,来谋取经济上的利益,而不去考虑这样做的后果,很是让人心痛。
我们从生物多样性中得到食品、药物和工业原料,它的生态价值更加巨大,它在维系自然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小气候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也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必要条件,某(些)物种的消亡可能引起整个系统的失衡,甚至崩溃,他们为什么就不能想一下我们的未来该怎么办·····查看资料知道以前湿地里芦苇高的时候走到里面基本上就迷失方向了,在东港市区边缘的湿地近几年已经大面积缩小了,建起了开发区和居民小区,我觉得破坏了生态的平衡,想恢复那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但是我希望能保留下来剩下的这些自然资源三、原华能电厂储灰池地区的植物演变华能丹东电厂是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子公司,位于辽宁省东港市,是由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辽宁省、东北电力集团公司、丹东市共同筹资建设的,华能丹东电厂年燃煤量约220万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东鸭绿江口~大洋河口湿地生态地质环境影响因素及演变趋势研
究
摘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区域生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湿地退化和人为破坏日益严重。
本文主要从地学角度,分析丹东鸭绿江口~大洋河口湿地形成的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影响因素及演变趋势,提出丹东鸭绿江口~大洋河口湿地合理开发和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关键词:湿地生态地质环境影响因素演变趋势
“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鸭绿江口大洋河口93. 3km海岸线呈带状分布,东起鸭绿江口的文安滩岛,西至东港市与庄河市的交界处,北起鹤大公路,南临黄海。
保护区总面积1080. 57km2,东西长约120km,南北最宽约50km,由陆地、芦苇沼泽、滩涂和浅海海域四部分组成,其中,陆地面积311. 83km2,芦苇沼泽面积60. 07km2,沿海滩涂面积242.00km2,浅海海域(潮间带以下和5m等深线之间)面积466. 67km2。
其生态地质环境在气象、水文、地质地貌、植被、土壤、地下水、人类工程活动、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不断发展,对大环境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1影响湿地生态地质环境形成的气象因素
湿地保护区内属南温带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兼具海洋性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海陆风明显。
多年平均气
温8.9℃,最低气温26.7℃,最高气温为33.8℃,无霜期170 -200天。
多年平均降水量845. 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208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2%。
年平均日照数为2368.6小时。
气象因素对湿地植被发育、土壤形成、地下水特别是包气带水的运移起着重要作用。
2影响湿地生态地质环境形成的水文因素
湿地保护区内河流密布,南北贯通,由北向南注入黄海。
流域面积在36km2以上河流有1 3条,分属三个水系。
东部为鸭绿江水系,鸭绿江是中朝界河,较大的支流有安民河、柳林河和石佛沟,中部为沿海诸河水系,较大的河流有新沟河、二道河、沙坝河、龙态河、枣儿沟河、依龙河,西部为大洋河水系,较大的支流有小洋河和双岔河。
鸭绿江和大洋河两大水系过境客水多年平均达300×10 8m3以上。
在海滨潮间带,海水为主要补给水源。
潮间带以上河水、大气降水为湿地主要补给水源。
气候和水文条件均对湿地的发育特别有利,主要是在低平的洼地、滩涂和滨海平原条件下,接受周期性的海潮水,丰富的地表径流、大面积的水田灌溉水回渗等补给。
3影响湿地生态地质环境形成的地质地貌因素
区内所处新构造背景为辽东山地间歇性差异抬升区,自古生代以来一直处于相对稳定或缓慢上升阶段,至燕山构造期,地势发生显著变化,辽东隆起带和鸭绿江裂谷形成,基本奠定了沿岸古地貌格局。
新生代喜山运动使地形分异更趋明显。
地质构造特点决定了本区既是
地表水的汇聚区,也是地下水的汇集区,大量的地表径流携带的泥沙受潮汐作用影响,近海处流速降低,在河口区淤积,形成河口沼泽洼地。
第四系以来沿岸经历了多次海面变化,此间共发生了三次海侵,堆积了海陆交互相的淤泥质黏土、亚黏土和粉砂为主地层,发育了平坦宽阔的滨海平原。
这是湿地发育的构造背景和地貌条件。
4影响湿地生态地质环境形成的植被因素
受地貌、气候水文条件的影响,区内植被类型也表现为一定的湿地植被特点。
湿地植被是湿地发育的产物,茂密的植物根系盘根错节,增大了地表的糙度,枯落物层保持水分,湿地植物的生长和枯落物分解,促进土壤发育,有利于湿地的发育。
5影响湿地生态地质环境形成的土壤因素
土壤也是湿地形成因素之一。
地表过湿和积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母质。
区内地表多为黏性土壤,具有透水性小的特点,黏性的母质土阻碍地表水分下渗,也使地下径流滞缓,地下水位上升,从而使地表长期过湿或出现积水,促进湿地的进一步发展。
在滨海区,海洋潮水作用动能较大,除表层很薄的黏性母质外,下伏的粉细砂透水性相对较好,有利于海水补给,土壤含盐量大小直接制约着湿地类型及发育过程。
因此,土壤母质是本区湿地发育的有利条件。
6影响湿地生态地质环境形成的地下水循环因素
区内地下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海水补给,由于地势低洼,地层颗粒细小,径流条件极差,地下水径流滞缓,加上潮汐作用顶托作用,因此其地下水位较高,造成土壤水分过饱和,出现地表季节性积水或长期积水等现象。
水面蒸发以及植物蒸腾是地下水主要排泄形式。
地下水循环条件是湿地发育的有利因素。
7缓变性自然因素
工作区海岸线为淤泥质海岸,淤积严重,属严重淤积岸段。
鸭绿江多年平均含沙量0. 041kg.km-2,多年平均输沙量11 3.O×104t,大洋河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96kg.krri-2,多年平均输沙量69.3×l04t。
河流携带泥沙入海,成为河口区悬沙含量、运移趋势、冲淤变化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1976年至2000年,平均淤积速率达25 -80m/a,其中,鸭绿江口和大洋河口淤积速率最高,1977年与1994年,鸭绿江主入海口平均淤积速率高达290 -470m/a。
西侧的滩涂也淤宽了2km 左右,平均淤积速率约120m/a,大洋河入海口平均淤积速率约50:-lOOm/a。
从1989至2000年两期遥感解译成果看,大洋河口拦门沙的前缘向海推进了2130m。
8影响湿地生态地质环境的人为因素影响湿地生态地质环境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8.1地表集水工程建设
上游地段修建水库及其它集水工程将使流入湿地内的地表水量大大减少,这无疑对下游天然湿地的发育是不利的。
由于汇水量减少,
湿地在天然状态下必将逐渐萎缩,在我国其它地区这样的例子并不少。
8.2地区经济建设
1989年2000年,保护区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了26. 6076km2,人工湿地的水田也有13. 18km2变成城镇及居民区、厂矿和道路用地,鸭绿江口的芦苇沼泽面积急剧减少。
至2020年,鸭绿江口的芦苇沼泽将全部消失,变为东港市市区和大东港港区用地。
目前,丹东境内文安滩及附近滨海平原由于人为开发(筑路等),也基本见不到芦苇沼泽。
大洋河口芦苇沼泽即将是本区唯一的一片大面积的芦苇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