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闸河口闸下淤积问题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建闸河口闸下淤积问题1

建闸河口闸下淤积问题1

江苏省入海河道众多,解放以来, 江苏省入海河道众多,解放以来,为了挡 潮御卤,防洪蓄淡, 潮御卤,防洪蓄淡,江苏沿海修建了大量的挡 潮闸,除灌河口外, 潮闸,除灌河口外,其它入海水道均已修建了 挡潮闸, 118座 其中大、中型挡潮闸就有60 挡潮闸,达118座,其中大、中型挡潮闸就有60 挡潮闸建成后改变了河口的潮波运动, 多座,挡潮闸建成后改变了河口的潮波运动, 破坏了径流及潮流之间的平衡, 破坏了径流及潮流之间的平衡,带来了一系列 的淤积问题。 的淤积问题。
水位 水 位 流 速 (m /s) 含 沙 量 3 (kg/m ) 流速
(m ) 2.0
建 闸 前 ( 1953.8.27 大 潮 )
含沙量
1.0
2.0
12 1.0 0 1.0 8 10
14 16 18 20 22 24
0
1.0
0
a 前进波型
水位
建闸后
1.0 1.0 2.0
( 1961.5.31 大 潮 )
闸下淤积带来的危害也是明显的。 闸下淤积带来的危害也是明显的 。 由于淤积 而削弱河口的泄洪能力, 影响上游的排灌环境, 而削弱河口的泄洪能力 , 影响上游的排灌环境 , 恶化下游的通航条件, 威胁水闸的正常运行, 使 恶化下游的通航条件 , 威胁水闸的正常运行 , 工程维护的投入不断增加, 工程维护的投入不断增加 , 防汛排涝效果逐年降 影响河口的防汛安全。 因此, 低 , 影响河口的防汛安全 。 因此 , 研究我国建闸 河口的泥沙淤积及其对策问题, 河口的泥沙淤积及其对策问题 , 对入海河口的规 划治理以及挡潮闸的建设运用, 划治理以及挡潮闸的建设运用 , 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意义。


屈家店闸
宁车沽闸

潮汐河口闸下淤积及减淤措施试验研究_徐和兴

潮汐河口闸下淤积及减淤措施试验研究_徐和兴

收稿日期:2000 05 25作者简介:徐和兴(1941 ),男,江苏武进人,教授,主要从事河流动力学及泥沙模型试验研究.潮汐河口闸下淤积及减淤措施试验研究徐和兴,徐锡荣(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摘要:结合盐灌船闸泥沙模型试验,研究闸下泥沙淤积规律,探讨减少闸下泥沙淤积的工程措施.试验研究表明:盐灌船闸修建后,下游引航道内的淤积是严重的;利用汛期部分水量由船闸集中放水冲沙,对清除下游引航道的泥沙淤积是有效的;在泄水冲沙同时采用机船拖耙等搅沙措施,能大幅度提高冲沙效率;改斜坡式断面为直立式断面,缩小下游引航道的过水面积,不仅能减少淤积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冲沙效率.关键词:潮汐河口;闸下淤积;减淤措施中图分类号:TV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1980(2001)06 0030 06在潮汐河口,为了抵御盐水入侵、排泄内涝,常在河口感潮段修建挡潮闸.河口建闸后,改变了河口地区的动力条件,使潮位和潮流过程出现相位差,涨潮历时缩短而涨潮流速加大,落潮历时加长而落潮流速减小,使涨潮带进的泥沙量远大于落潮带出的泥沙量,改变了原有天然情况下的输沙平衡,引起闸下河段的严重淤积[1,2].苏北灌河上段武障河,1976年修建盐东控制工程后,在武障河闸下至东三岔约13km 的河段内发生严重的泥沙淤积.如:1983年11月~1984年4月,闸下河段各断面河床淤高达1.2~ 2.0m;1991年12月~1992年3月,闸下河段4个月平均淤高1.13m.闸下河道的严重淤积不仅影响河道的泄洪排涝,而且对河道通航、沿岸供排水均带来不利影响.本文结合盐灌船闸下游引航道泥沙模型试验,对闸下泥沙淤积和减淤措施进行了试验研究.1 盐灌船闸闸下淤积试验研究1.1 工程概况盐河和灌河是江苏北部地区两大入海河流,拟建的盐灌船闸位于灌河上段武障河闸下,是沟通盐河和灌河航道的交通枢纽,工程位置如图1所示.武障河闸于1976年建成,建闸后,闸下至东三岔河道发生严重淤积,尤其在枯水期节制闸不放水或泄流量很小时,在潮流作用下,闸下河段呈单向淤积趋势,在枯季3~4个月内,闸下河段淤积可达1~2m.在洪水期,闸上有较多的水量下泄时,闸下河段可发生冲刷.该闸下河段冲淤变化的规律为:枯水年淤积,大水年冲刷,在年内为枯水期淤积,洪水期冲刷.盐灌船闸修建后,闸下引航道及与武障河交汇处,会有较多泥沙淤积.为研究工程前后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流场特性,探索下游引航道合理的布置形式,预估工程实施后下游引航道内的淤积量及其分布,并探求减少闸下泥沙淤积的工程措施,进行盐灌船闸下游引航道模型试验研究.1.2 模型试验概况本模型上起武障河节制闸上游240m 和拟建盐灌船闸上游240m,下至大圈以下160m,模拟范围约4km,模型全长54m,模型平面比尺为80、垂直比尺为40.模型布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模型模拟河段属潮汐河道,需模拟出潮汐水流运动和上游节制闸放水过程.在模型上应用一套非恒定流自控、监测及数据采集装置,能自动控制4个口门的流量或水位变化过程,模拟出与天然河道相似的潮汐运动并能同步观测64个流速、32个水位和32个模拟量,将测试数据列表打印出来,动床试验时用搅拌式加第29卷第6期2001年11月河海大学学报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 Vol.29No.6Nov.2001沙机加沙,用光电测沙仪监测水中含沙量.图1 盐灌船闸附近河势平面图Fig.1 Plain v iew o f river reg ime near YanguanLock图2 模型布置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hysical model为模拟原型中的悬移质泥沙和河床质泥沙运动,按泥沙沉降相似条件和起动相似条件,选用中值粒径d 50=0.063mm 和d 50=0.099mm 的木粉作模型沙分别模拟悬移质泥沙和河床质泥沙.模型试验分定床试验和动床试验两个阶段进行.定床试验利用原型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沿程潮位验证和全潮流速验证,并在模型上的工程部位布点分别观测工程前及设计方案实施后4种典型潮的全潮流速过程,通过工程前后流场资料的对比分析,预估工程对附近流场的影响.为使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横向流速满足设计要求值,进行了6种探索方案的试验,提出以口门区回流范围较小和横向流速满足设计要求的长透水导堤方案作为建议方案.动床试验在进行淤积验证、冲刷验证及长历时冲淤验证的基础上,对建议方案分别进行了枯水年、平水年及两种不同频率丰水年的冲淤试验,预估了各典型年在下游引航道内的淤积分布和淤积量.为减少闸下泥沙淤积,还进行了各种减淤措施的试验研究.1.3 动床试验内容及主要成果1.3.1 试验河段冲淤特性分析据武障河闸下河道实测含沙量资料,大潮时,涨潮平均含沙量1.58kg/m 3,落潮平均含沙量0.17kg/m 3;小潮时,涨潮平均含沙量0.39kg/m 3,落潮平均含沙量0.09kg/m 3.由此可见,涨潮含沙量远大于落潮含沙量,大潮含沙量远大于小潮含沙量.据大圈断面输沙量资料统计,大潮落潮输沙量为42.6万kg,涨潮输沙量为513.5万kg,小潮落潮输沙量为18.9万kg,涨潮输沙量为54.2万kg.由此可见:涨潮输沙量远大于落潮输沙量,涨潮带进的泥沙绝大部分将淤积在闸下河道内.据历次地形测量资料分析,武障河闸下河床冲淤变化的规律为:枯水年份淤积,大水年份冲刷,在年内枯水期淤积,洪水期冲刷,冲淤幅度较大.31第29卷第6期徐和兴,等 潮汐河口闸下淤积及减淤措施试验研究1.3.2 动床验证试验利用1997年10月和1997年12月两次地形资料进行淤积验证,利用1996年5月和1996年8月两次断面测量资料进行冲刷验证,利用1996年5月和1997年10月地形资料进行17个月的长历时冲淤验证试验.上述3组动床验证试验表明,模型中各测淤断面的冲淤量与原型相接近,说明模型中的泥沙运动与原型基本相似.1.3.3 工程方案冲淤试验为预估工程实施后各典型年船闸下游引航道内的淤积量和淤积分布,对前述的建议方案分别进行了P =5%、P =10%丰水年、P =50%平水年和P =95%枯水年的冲淤试验.1.3.3.1 P =5%丰水年冲淤试验该年武障河闸6~9月月平均泄流量在120m 3/s 以上,最大月平均泄流量达225m 3/s,全年平均泄流量达84.3m 3/s.在模型上进行6~9月共4个月的冲淤试验,下游引航道淤积后纵剖面如图3(a)所示.由图可见,该年洪季下游引航道淤积主要集中在口门附近的回流区,淤积厚度0.6~0.8m,闸下淤厚仅0.1m 左右,引航道内平均淤厚0.35m.1.3.3.2 P =10%丰水年冲淤试验该年6~8月月平均泄流量在130m 3/s 以上,最大月平均泄流量196m 3/s,全年平均泄流量72.9m 3/s.在模型上进行6~8月3个月的冲淤试验.下游引航道淤积纵剖面如图3(b)所示.该典型年洪季后,引航道口门区淤厚0.6~0.8m,近闸淤厚小于0.1m,引航道内平均淤厚0.25m.图3 各典型年下游引航道淤积纵剖面图Fig.3 Deposition profile of downstream access channel for typical years1.3.3.3 P =50%平水年冲淤试验该年各月武障河闸均有下泄流量,最大月平均泄流量74.7m 3/s,在模型上分别进行6个月、12个月的冲淤试验,下游引航道内淤积纵剖面如图3(c)所示.6个月后,引航道口门区淤厚0.8~ 1.0m,闸下淤厚0.1~0.2m,引航道内平均淤厚0.65m.12个月后,引航道口门区淤厚1.4~1.6m,闸下淤厚0.2~0.3m,引航道内平均淤厚0 94m.32河 海 大 学 学 报2001年11月1.3.3.4 P=95%枯水年冲淤试验该年有4个月武障河闸不放水,2个月泄水流量极小,最大月平均泄流量49.4m3/s,年平均泄流量15.8 m3/s.在模型上分别进行了2个月、4个月、6个月的冲淤试验.下游引航道淤积纵剖面如图3(d)所示.该年泥沙淤积厚度在口门处较多,向闸下逐渐减少,随着时间的加长,引航道内淤积渐增.2个月后,口门区淤厚约0.4m,闸下淤厚小于0.1m,引航道内平均淤厚0.28m;4个月后,口门区淤厚0.8~0.9m,闸下淤厚0.1~ 0.2m,引航道平均淤厚0.63m;6个月后,口门区淤厚1.0~1.3m,闸下淤厚0.2~0.4m,引航道内平均淤厚0.96m.据上述资料分析:(a)引航道内的泥沙淤积量与各典型年的水沙条件有关,枯水年月平均淤厚0.14~ 0.16m,平水年月平均淤厚0.08~0.11m,丰水年洪季月平均淤厚0.08~0.09m.(b)在引航道口门区,由于存在回流,淤积厚度一般较大.尤其丰水年,淤积主要在口门附近.从口门至船闸闸下,淤积量逐渐减少,随着淤积历时的加长,淤积泥沙由口门逐渐向闸下推进.(c)武障河节制闸泄放大流量时对闸下河道的冲刷是有效的,但对减少船闸下游引航道泥沙淤积无明显作用.只有从船闸泄放大流量,方能冲刷下游引航道内的泥沙淤积.2 盐灌船闸下游引航道减淤措施试验研究上述各典型年冲淤试验表明,船闸不放水时,船闸下游有较多的泥沙淤积,只有船闸泄放大流量,使下游引航道内的流速超过淤沙起动流速或扬动流速时才有可能发生冲刷.为维持下游引航道的通航条件,进行了如下减淤措施的模型试验研究.2.1 利用船闸开通泄水冲沙利用武障河闸泄流期间的部分水量由船闸泄放,可对下游引航道内的淤沙进行冲刷.分别对大洪水期、丰水年洪季、平水年洪季和枯水年洪季及枯水季用相应潮位过程(D1,P1,P4,P5,P0)进行冲沙试验,各组试验船闸下泄流量均为200m3/s左右,各组试验冲沙效果见表1.由表1可见,冲沙效果与冲沙期平均潮位有关.冲沙潮型不同,冲沙效果不同,同一冲沙潮型,随开闸时水位差的加大,冲沙效果随之增大.因此,选择低潮位时开闸冲沙有利于提高冲沙效果.2.2 采用拖耙等搅沙措施提高清淤效果沿海挡潮闸下游,在开闸泄水冲沙的同时,采用机船拖带沙耙进行搅沙等措施,使淤沙扬动起来随水流带走,有较好的清淤效果.模拟拖耙搅沙,分别对大水年冲沙、枯水年洪季冲沙及低潮位冲沙3种情况进行清淤试验,清淤效果见表2.表1 冲沙效果对比Table1 C omparison of sediment scouring effect冲沙潮型闸上水位/m开闸时下游水位/m开闸时水位差/m冲沙时间/h模型原型冲沙期平均潮位/m冲刷平均厚度/m冲刷总量/m3冲沙效率/(m3 h-1)D1 2.8 2.80.00.80232 2.330.18792034P12.5 2.50.00.75218 1.590.281232056 2.5 2.00.50.62180 1.410.261144064 2.5 1.5 1.00.43125 1.260.20880070P42.5 2.50.00.75218 1.230.371628075 2.5 2.00.50.63183 1.130.341496082 2.5 1.5 1.00.521510.970.321408093 2.5 1.0 1.50.371080.750.2511000102P52.5 2.50.00.80232 1.150.431892082 2.5 2.00.50.671950.960.411804093 2.5 1.5 1.00.581690.790.381672099 2.5 1.0 1.50.411190.560.3214080118 2.50.5 2.00.30870.350.2611440132P0 2.50.0 2.50.3087-0.190.381672019233第29卷第6期徐和兴,等 潮汐河口闸下淤积及减淤措施试验研究表2 加拖耙后冲沙效果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sedim ent scouring effect after dredge scraper agitating冲沙潮型闸上水位/m 开闸时下游水位/m 开闸时水位差/m冲沙时间/h 模型原型冲沙期平均潮位/m 冲刷平均厚度/m冲刷总量/(m 3 s -1)冲沙效果/(m 3 h -1)D 1 2.8 2.80.00.8232 2.330.5624640106P 5 2.5 2.50.00.8232 1.150.6930360131P 02.50.02.50.387-0.190.4620240233试验成果表明,泄水冲沙加拖耙的措施具有较好的清淤效果,该措施可提高冲沙效率,每小时可增加冲沙量40~70m 3.冲沙前后下游引航道纵剖面对比如图4所示.图4 船闸放水冲沙前后下游引航道纵剖面对比F ig.4 C om parison of longtitudinal section before and after discharge scouring2.3 缩小下游引航道断面面积在满足通航条件的前提下,缩小引航道过水断面面积,不仅能减少引航道内的泥沙淤积量,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冲沙效率.当从船闸泄放相同冲沙流量时,闸下水位为0~2m 时,如将斜坡式断面改为直立式断面,冲沙效率可增加10%~37%,同时随着过水面积的减小,下游引航道的纳潮量相应减少,淤积量也随之减小.3 结 论a.潮汐河口建闸后,改变了闸下河道的动力条件,使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涨潮带进的泥沙远大于落潮带出的泥沙,使闸下河道发生严重淤积.b.盐灌船闸下游引航道冲淤试验资料表明,在下游引航道内,枯水年月平均淤厚为0.14~0.16m,平水年月平均淤厚为0.08~0.11m,丰水年月平均淤厚为0.08~0.09m.可见建船闸后,下游引航道的淤积是严34河 海 大 学 学 报2001年11月重的.c.闸下减淤措施试验研究表明:利用汛期泄流水量集中冲沙,使泄水期闸下河段流速大于淤沙起动流速,对清除闸下淤积是有效的,冲沙时潮位越低,冲沙流量越大,冲沙效果越好;在泄水冲沙的同时如采用机船拖耙等搅沙措施,能大幅度提高冲沙效率.d.缩小下游引航道的过水断面,改斜坡式断面为直立式断面,不仅能减少淤积,而且有利于提高冲沙效率.参考文献:[1]钱宁.河床演变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504~506.[2]罗肇森,顾佩玉.建闸河口淤积变化规律和减淤措施[A].见:中国水利学会主编.河流泥沙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0.377~386.Sediment Deposition under Tidal Estuary Lock and ExperimentalStudy on Deposition ReductionXU He -xing,X U X-i rong(College o 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 wer Engineering,Hohai U niv.,Nan jing 210098,China)Abstract:In combination with model experiments for the Yanguan Lock,sediment deposition is studied and engineering measures for deposition reduc tion are discussed.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Yanguan Lock results in serious sediment deposition,that the use of part of discharge during the flood season to sc our deposition in the accesschannel is effective,an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flow scouring with machine agitating may help improve sediment scouring efficiency greatly.The change of the slope section to vertical section and the reduction of wetted cross -section may not only decrease deposition but also improve sediment scouring efficiency.Key words:tidal estuary;sediment deposition under lock;measures for deposition reduction35第29卷第6期徐和兴,等 潮汐河口闸下淤积及减淤措施试验研究。

水库淤积问题及对策探析

水库淤积问题及对策探析

水库淤积问题及对策探析在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水库淤积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到目前世界各国对泥沙的产生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造成水库泥沙淤积问题日益加剧[1]。

由于水库淤积,库容减小,水库的调节能力也随之减小。

水库的淤积不仅会影响水库的综合效益和使用寿命,而且还会使水库上游的淹没和浸没范围扩大,两岸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盐碱化、沼泽化,同时破坏水库下游河道的水沙平衡,加剧下游河床演变。

同时,也降低了水库原有的防洪、抗涝标准和调整蓄水的能力。

所以,需要加强对水库现有工况的治理,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加强水库的水环境改善和生态环境修复,提高水库的综合效益。

一、水库冲淤现象和基本规律1.库区水流形态和输沙流态库区水流形态主要有壅水流态和均匀流态两种。

均匀流态的挟沙特征与一般天然河道相同,称为均匀明流输沙流态,这种流态挟带的泥沙数量沿程不变。

当来沙量与水流可以挟带的沙量不一致时,就会发生沿程淤积或沿程冲刷。

在壅水流态下,库区可以发生以下三种输沙流态:(1)浑水进入库区壅水段后,泥沙扩散到水流全断面,由于壅水,流速沿程递减,水流能挟带的泥沙数量也沿程递减;(2)入库浑水含沙较浓且细颗粒较多,浑水进入壅水段后,不与库内清水发生全局性掺混,而潜到清水下面沿库底向下游运动,则形成所谓的异重流输沙流态;(3)异重流抵达坝前而不能排出库外时,异重流浑水在坝前清水水面以下滞蓄而形成浑水水库。

在壅水明流输沙流态时,如泄流量很小,库区壅水程度较大,流速极小而来沙较多、较细时,也会形成浑水水库输沙。

综上所述,库区不同的水流形态有着预制相应的输沙流态,而不同的输沙流态,又产生不同的淤积形态。

2.水库泥沙的冲刷现象库区泥沙冲刷可分为溯源冲刷、沿程冲刷和壅水冲刷三种:(1)溯源冲刷。

是指当库水位下降时所产生的向上游发展的冲刷。

库水位降落到淤积面以下越低,其冲刷程度越大,向上游发展的速度越快,沖刷末端发展的也越远。

溯源冲刷发展的形式与库水位的降落情况、前期淤积物的密实抗冲性等因素有关。

江苏沿海河道闸的淤积和防治

江苏沿海河道闸的淤积和防治

江苏沿海河道闸的淤积和防治学生姓名:周明 0740103233专业班级:港航2班指导老师:黄贵标摘要:通过对江苏沿海水文资料的学习和分析,了解到至建国以来,江苏沿海一带修建了多座挡潮闸,基本都存在淤积问题,严重的甚至使有些港闸不能正常使用。

是什么原因造成淤积程度不同,又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或解决淤积问题呢?这现象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关键字:泥沙运动异重流淤积原因防淤清淤入海河口分析根据概念,我国将入海河口分为两类,泥质河口和砂质河口。

通常情况下,砂质河口潮汐作用不是十分强烈,河口的潮流含沙量比较低,悬移质含量更是微小,且一般砂质河口河道的纵比降较大,径流携带的泥沙常常在门口外形成明显的拦门沙带,阻滞了潮流向口内的输沙,因此,砂质河口即使在建闸后,其闸下的淤积一般也比较微弱。

淤泥质河口组成河口物质细小,一般极易在适当的潮流作用下起动,尤其在建闸后,闸下河口河道的潮波产生变形并使涨潮强度相对增强,而落潮程度相对减弱,这样,涨潮潮流往往可以携带较多的泥沙进入口内直至闸下,而落潮则又无法将其全部带出口门时,照成闸下河道的淤积。

而江苏大部分入海河口处于淤泥质海岸处,所以容易发生淤积。

淤积现状江苏沿海一带其砂质海岸占总海岸线的3%,基岩海岸占总海岸的4%,其余都为淤泥质海岸,见下图:江苏沿海海岸地质组成(图)1-砂质海岸 2-基岩海岸 3-淤泥质海岸江苏沿海一带,有一部分属于冲刷型的砂质河口,如大洋港,梁垛港,燕尾港等,其余大部分属于淤泥质过渡型混合为主的河口,如射阳港,新洋港,灌河口等。

江苏沿海修建的58座大中型挡潮闸中,至今只有18座淤泥较少,大多均发生淤积,其中15座严重淤积,占26%,基本淤积的5座,占9%,可见,修建挡潮闸后,河口的淤积是十分严重的。

具体见下图:江苏沿海挡潮闸淤积情况(图)淤积原因1.潮波变形,潮波变形是闸下淤积的动力因素,江苏的建闸河口多属于驻波或接近驻波,使涨潮挟沙能力减弱;2.河口断面向陆方向收缩,浅滩及边界反射,底部磨阻的存在使得入潮的速度减慢,当减速小于其启动速度时便发生沉积;3.上流的径流减少,河口建闸主要是为了挡潮御卤,蓄淡灌溉,因此闸门经常关闭,不能达到冲淤平衡,来沙量大于出沙量;4.如果闸口离河口较远,那么涨潮的时候速度较快,但是退潮的时候速度就减慢了,因此导致了海潮携带的泥沙不能随潮流流回海中,沉积在河道中导致淤积;5.潮流量减少,河口建闸后,由于闸口关闭截断了潮区界的潮流量,潮棱柱体也相应的减少了,所以,闸下附近断面的流量少。

河口闸下泥沙淤积原理及对策总结

河口闸下泥沙淤积原理及对策总结

河口闸下泥沙淤积原理及对策总结【摘要】本文介绍了河口闸下泥沙淤积原理并作出了对策。

河口治理,指的是为改善河口航运、排洪等,所进行的改造、加固、治理或稳定河流的工程。

包括疏浚和修建整治建筑物。

河口的冲淤演变是水流、泥沙与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

河口泥沙有不同来源,可以由上游径流或口外沿岸流挟带而来,泥沙的粒径与浓度也不同,河口的河床演变常常复杂多变。

因此河口河床的自然演变往往不能符合人类开发利用河口的要求,如河口淤积将影响排洪或航运,需要进行治理,扩大过水断面,加深河槽,才能满足排洪和航运的要求。

本文将重点讲述河口闸下泥沙淤积原理及对策。

【关键词】挡潮闸;闸下淤积;原因分析;防治对策1.闸下淤积的原因1.1自然原因潮流的涨落运动给予输沙有利条件,大量泥沙被带入闸下河道。

落潮作为一个沿程冲刷的过程,但对于粒径较小的泥沙而言,落潮流速小于起动流速,涨潮含沙量明显大于落潮含沙量,泥沙逐渐堆积。

1.1.1风暴和盛行风对于闸下壅水有促进作用,含沙量迅速增加,有助于泥沙落淤。

若盛行风方向和入海水道方向一致则导致海风顶托潮水使得落潮流速减慢而涨潮流速加大,加速闸下淤积。

1.1.2闸下河段曲流的发育导致径流及落潮水流行水不畅,狭长而蜿蜒的河道,感潮迟缓,水面坡降在泄流时较小,流速低,启动和挟沙能力差,易淤积港道。

1.2工程原因挡潮闸兴建在沿海河口后,闸下引河的淤积加快,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2.1建闸后径流分配过程改变及河流径流量减小由于建闸前上游有水必排,冲淤及时,建闸后上游水源被控制,排水量减少,汛期将多余的壅水排放,非汛期则蓄水灌溉,这样难以有足够的水量保证“冲淤量年平衡”。

1.2.2围垦的负面效应在沿海滩面不断淤积推进的前提下人工围垦扩大土地面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是合理的,但是随着围垦面积的急剧增加闸下淤积情况也随之恶化。

1.2.3潮流量减少由于上溯到潮区界的潮流量被闸身截断,潮棱柱体相应减少,相对来说纳潮容量变小,平均落潮流量(包括上游下泄径流量)也随之相应减少。

探讨河道淤积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探讨河道淤积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探讨河道淤积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且随着现代社会生产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河道淤积问题日益突出,排灌能力下降,河道水体受到严重污染,疏浚河道成为目前广大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

为进一步实现“河畅、水清”的目标,恢复河道原有的排涝排灌功能以及绿色生态长廊,本文从影响河道淤积的各种因素入手,全面阐述解决河道淤积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河道;淤积;治理措施1.引言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整体呈规模化以及数量化的发展趋势,中小型水利工程逐渐增多,与其他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不同,部分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受自身管理及维护能力的限制,缺乏对河道疏浚整治的能力,使得河道淤积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长期以来,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城市在生产生活以及各工程灌溉等方面的用水量逐渐递增,受干旱灾害的影响导致河道上游储水期的储水量逐渐减少,且由于水体长时间的静态储存,大量水生垃圾杂物不断繁衍,从而是河道不断的淤积,河床高度不断被太高,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河道原有防洪、抗涝以及储水能力。

为有效改善河道“脏、乱、差”状况,工程维护方面首先应制定详细的整治方案,落实并加强河道长效管理,加大河道整治力度,确保河道水环境面貌的根本改变。

2.河道产生淤积现象的主要原因淤积,是目前我国现有河道运行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治理问题,淤积情况较为严重时,削减河道原有泄洪以及通航能力,且对河道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从河道运行机制来看,河道淤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河流动力与认为破坏两个方面。

2.1流砂使河底抬高根据对河道中淤积成分的抽样检验发现,河道底部所沉积泥沙的性质在土壤学中属于沙性土壤,这种性质的泥沙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尽管河道疏浚整治结束后,河道内水体体积减少,河道水位急剧下降,但是由于地下水的不断渗出,且沙土含水量较大,导致处于静态的泥沙开始流动,而当河道水位上升后,流砂的依然处于长期流动状态,进而导致河道水位被抬高。

浅析闸下港道淤积及治理问题

浅析闸下港道淤积及治理问题

浅析闸下港道淤积及治理问题摘要:由于闸下港道位于泥沙岸上,因此,在国内有很多拦潮闸,其淤积问题非常突出。

这对防潮闸门的防洪性能和工程的排水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针对江苏部分地区的拦潮闸,对闸下港道的淤泥成因及其他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剖析,较为完整地阐述了当前几项可行的防治方法,并对其采取的各项对策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探讨闸底河泥沙及其相应的工程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闸下港道淤积;淤积原因;治理措施引言近年来,为保证经济持续发展,改变海水倒灌的状况,在沿海地区的中小型码头上修建了许多大型、中型、小型挡潮闸,它们起到了挡潮御卤、蓄淡灌溉、排洪除涝、防风固沙等重要功能,但也极大地影响了航道自身的性质,并因修建闸门而改变了航道的边界状况和水流动态状况,导致了闸下港道的泥沙淤积;这不仅会对拦潮闸门的建设产生不利的作用,而且还会对下游的防洪和船舶的正常航行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所以,必须进行疏浚,以改善河床的泥沙含量。

1 闸下港道淤积泥沙来源和淤积原因1.1 闸下港道淤积泥沙来源首先,海洋中的沉淀物被推进到海岸,成为沉淀物的一个源头;其次,三峡库区入口处多数为阻门砂,且在靠近拦门沙地区,尤其是在大风天气下,泥沙含量往往维持在高位;海浪掀起的泥沙含量较高;第三,海口两岸滩地水位偏低,涨潮时水位高,滩涂无植被;海口附近滩地是闸下港道的主要输沙源,一些滩地具有较高的刷低性,对其沉积具有较大的影响;海水沉积物是闸门下的主要淤泥。

此外,各航道港的地理分布也因其所具有的淤泥源而异。

1.2 淤积原因1)潮波变形。

尽管在开闸之前,由于河道的阻力作用,导致了河道的潮流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仍然具有向前的特性。

三峡大坝建成后,潮波在闸门之前完全被反射,而海口的回波会和海口的推进波会合,从而构成了一个驻波。

在波浪发生形变后,潮汐时间缩短,退潮时间延长。

涨潮的平均水平下降,而下降的趋势则是上升的。

在开闸之前,涨潮时期的平均水位比洪水时期的平均值要高,三峡大坝建成后,二者的平均水位都比较相近。

建闸河口闸下淤积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建闸河口闸下淤积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建闸河口闸下淤积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闸口淤积问题严重制约了闸口的运行效率和下游水利工程的安全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闸口闸下淤积模型,探究不同情况下淤积的变化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研究选择闸口为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闸口进行模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闸口淤积;模拟;计算流体力学;治理措施【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各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

然而,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闸口淤积问题难以避免,导致闸口运行效率低下,危及下游水利工程安全。

因此,探究闸口淤积的形成机理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对于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闸口闸下淤积模型,探究不同情况下淤积的变化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闸口闸下淤积模型的建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闸口闸下淤积模型。

2、模型验证:通过与实际情况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3、淤积变化规律研究:探究不同情况下淤积的变化规律。

4、治理措施探讨: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减少闸口淤积对工程的影响。

【研究方法】1、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闸口进行模拟。

2、实测数据法:通过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

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淤积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建立闸口闸下淤积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

2、探究不同情况下闸口淤积的变化规律,为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3、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闸口淤积的治理提供实际指导。

【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预计需要三年时间,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年:完成闸口闸下淤积模型建立,并进行模型验证。

第二年:探究不同情况下淤积的变化规律。

第三年: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并进行实验验证。

【结论】本研究将为解决闸口淤积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同时,本研究所采用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可以为其他水利工程的模拟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我国建闸河口闸下淤积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建闸河口闸下淤积问题及其对策

比选 原 则
在 总结 了我 国沿海 地 区 建 闸河 口 清淤 技术的 基础 上
破 清 淤 以及对 闸 门 进行 优 化 调

气动 清 淤 和 爆
最 后 给 出 了我 国几 个建 闸 河 口 综合 整 治
的 实例

由于 我 国建 闸河 口 众 多 环 境 因 素 各 异
, ,
从理 论 上分析 了建 闸河 口 建 闸前 后

并根 据 建 闸实 践 分析 了影响河 口 闸 下 淤积 的泥 沙
,
海岸 和 径流

指 出海 相 来沙 是 闸下 淤 积 的主 要来源
不 平 衡输沙 是 闸下 淤积 的 基本原 因
,
在综合分 析我 国 建 闸河 口 闸 下 淤积的基础上
将建 闸 河 口 的 闸 下 河段 分为 淤 积 段
叨丫 舜 犷
卒 刀
一巧 厅


我 国建 闸 河 口 闸下 淤积 问题及 其对 策
张金 善
,
黄建 维
,
罗肇森
,
,
辛文杰
水 资源 与水 利 工 程国家重点实 验 室 交通 部航 道工 程泥 沙重点 实验 室 南 京水利科 学研 究 院
南京


,
本 文 系统 论 述 了 我 国 建 闸 河 口 的 回淤现 状 和 特 点 水动 力 及泥沙 过 程 的 变 化 等因 素

分析 了 闸 下河 道淤 积特 点 和 冲 淤 形 态
,
,
平 衡段
,

冲刷段
并论 述 了各段 的 分布变 化


根 据 我 国 在建 闸 河 口 治 理研 究的 经验 施

不同引河长度下河口闸下淤积形态数值研究

不同引河长度下河口闸下淤积形态数值研究
第3 4卷第 4期
2 0 1 3年 8 月

道 港 口
Vo 1 . 3 4 No . 4 Au g .2 01 3
J o u r n a l o f Wa t e r wa y a n d Har b o r
不 同 弓 I 河 长 度 下 河 口 闸 下 淤 积 形 态 数 值 研 究
随着 社会 经 济不 断发 展 , 河 口地 区的重 要性 日益 凸 。 为满 足船舶 航 运 、 防洪 排涝 以及 水 资 源综 合 利用
等需 求 , 越 来越 多 的河 口均 已建 闸 , 成 为改 善河 口条件 的 重要 手段 之 一 。 但 是 已有 T 程经 验 表 明 , 占显 著
流, 岸线 f } H 折、 水 深较 浅 、 河 宽较 窄 , 河 道宽 度 2 1 0 ~ 4 0 0 1 T I 。 在 河道 弯 曲的 凹岸一 般有 深槽 , 水 深达 5 ~ 1 0 1 1 1 , 【 _ 1
段 的水 深也 达 5 ~ 1 0 1 T I , 其余 的水 深在 5 m 以内 。 口外海 域 岛屿星 罗棋 布 , 水 道纵 横交 错 , 沟槽 、 浅 滩相 问 分

不 同 引河长度 建 闸后 闸下河道 淤 积形态 及最 大淤 积强 度特 征 的还 不 多 。 采 用平 面二 维水 沙模 型 , 研 究 引河 长度F } 1 长变 短乃 至 n外 建 闸闸下 淤积形 态 和淤积 特点 , 可 为河 广 1 建 闸规划 与设计 提供 参考 。 本 文 以甬江建 闸 ] 程 为例 , 计 算 不同 闸址方案 实施 后 的年泥 沙 回淤分 布情况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l 一 2 2 ; 修 回 日期 : 2 0 1 2 — 1 2 - 0 5

水利工程中的淤积问题分析与研究

水利工程中的淤积问题分析与研究

水利工程中的淤积问题分析与研究水利工程是人类为解决水资源短缺或水灾等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技术手段的集合体,水利工程中的淤积问题一直是一项困扰工程师的难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淤积问题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产生原因、主要影响效果以及目前的解决方法的应用。

产生原因淤积是由泥沙、泥土或其他杂质在河床或河道中沉积引起的,是水力沉积物和土壤侵蚀的结果。

淤积问题的产生主要涉及两种情况:一是由于河流泥沙沉积,河床上的物质不断增加而造成淤积;二是由于河床的坡度过小导致水流不畅,也容易形成淤积。

主要影响效果淤积问题在水利工程中危害极大。

首先,淤积会导致河流宽度变窄,水流面积变小,从而使水位上升,水流速度变慢,减小河道的吞吐量,降低水平运输能力,影响水文条件,影响水资源的储备和水文环境的改善,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其次,淤积会破坏河床结构,导致水流方向的变化,河岸逐渐被侵蚀,加重了岸线的侵蚀。

此外,淤积问题还会影响水电站发电及环保问题的关注,直接影响水土保持、河口管理以及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等。

解决方法在淤积问题的解决中,我们主要考虑如下解决方法:一、物理治理1. 力学清淤:通过工具或机械设备将淤积泥沙从河床中挖出来,是最基础的一种治理方式。

2. 疏浚治理:采用挖泥船等设备将淤积物体投放到河岸、悬浮在水中或抽泵出来加以处理。

3. 环保治理:通过建立水生态工程治理水清、除污、恢复生态的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工程治理1. 调节流量:通过袖口、船闸等附加设施来控制水流,保证河床负荷不被超过,防止产生淤积。

2. 河道整治:通过修建河堤、暗渠等工程手段,在既定水流条件下,使河床得到有效的治理与整建,实现河道的改善。

3. 科技治理: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激光测量、三维模型、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治理水平和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

高新科技手段的发展,为淤积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选择性。

到目前为止,物理与工程治理仍然是应对淤积问题的最主要手段。

浅析沿海挡潮闸下游引河淤积成因及对策——以连云港市新城闸和开泰闸为例

浅析沿海挡潮闸下游引河淤积成因及对策——以连云港市新城闸和开泰闸为例

浅析沿海挡潮闸下游引河淤积成因及对策——以连云港市新城闸和开泰闸为例摘要:因沿海挡潮闸所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在日常运行管理过程中,下游引河较易出现淤积现象,不仅降低沿海挡潮闸行洪排涝效率,而且淤积严重时还会造成闸门无法正常启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通过分析连云港市新城闸和开泰闸两座沿海挡潮闸下游引河出现淤积成因,提出合理对策,在实施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沿海挡潮闸;引河淤积;成因;对策1、工程概况连云港市新城闸位于海滨新区(连云新城)海堤堤线上,距东侧起点(北崮山)3.3km,具有防洪、排涝、维护市区水环境等综合功能。

20年一遇排涝标准设计,最大设计流量为462m3/s,设计挡潮标准为100年一遇。

共4孔,单孔净宽10米,总净宽40米。

主要建筑物级别为1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

连云港市开泰闸位于海滨新区(连云新城)海堤堤线上,距临洪河口4.0km,具有防洪、排涝、维护市区水环境等综合功能。

按20年一遇排涝标准设计,最大设计流量232m3/s,设计挡潮标准为100年一遇。

共2孔,单孔净宽10米,总净宽20米。

主要建筑物级别为1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

新城闸、开泰闸与西墅闸共同承泄临港产业区产流、海滨新区降雨产流、大浦河流域东调洪水、排淡河流域部分洪水、西墅河洪水五部分160.5km2流域范围的洪水和大浦河流域东调的105m3/s河水[1]。

新城闸2020年度启闭闸门90次,2021年度启闭闸门106次,2022年度启闭闸门77次。

开泰闸2020年度启闭闸门12次,2021年度启闭闸门10次,2022年度启闭闸门9次。

2、淤积情况根据新城闸和开泰闸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对下游河床3个断面观测资料分析:新城闸和开泰闸下游引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淤积现象。

2.1新城闸下游引河3个断面观测分析2020年观测和上次观测比较结果:下游间隔淤积量为2040.40m3,各断面均呈现淤积现象。

2021年观测和2020年观测比较结果:下游间隔淤积量为2037.13m3,各断面均呈现淤积现象。

曹娥江大闸闸下淤积现状分析及减淤对策初探

曹娥江大闸闸下淤积现状分析及减淤对策初探

d o w n s t r e a m o f t h e b a l T a g e d e p e n d e d O i l . t h e l o e a t i o n o f m a i n t r o u g h o f J i a n s h a n r i v e r c h a n n e l i n Q i a n t ,  ̄ e s t u a r y , a n d i n l f u e n c e d
杨 元 平 ,唐 子 文 。史英 标
( 浙 江省水 利 河 口研 究院 ,浙 江

杭州
3 1 o o 2 o )
要 :曹娥江大 闸系我 国已建 的潮 汐河 口最 大挡潮 闸 ,闸下淤积对 大 闸运行 安全非 常重要 。试运行 期的
闸下河 床高程主要取决于 口外钱塘江尖 山河道 主槽位 置 ,此外 还受水 闸泄水 及钱塘 江径 流 、潮流等众 多 因素影
响 。闸下冲刷主要受大闸泄水直接影 响,无下 泄条件 下 ,闸下 滩地 高程受尖 山河 段河势控 制 。试运 行期 主槽靠 南岸 ,闸下滩地较低 ,大 闸泄流 冲刷效果不 明显 。在对闸下冲淤分析 的基础上 ,初步探讨 了闸下 减淤 的对 策。
关键词 :曹娥江大 闸;闸下 冲淤 ;减淤对策
中图分类号 :T V 1 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8 . 7 0 1 X( 2 0 1 2 ) 0 6 - 0 0 3 5 . 0 5
YANG Yu a n - pi n g,TANG Zi - We l l ,S i l l Yi l l g - b i a o
( Z h e j i a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H y d r a u l i c s a n d E s t u a r y , H a n g z h o u 3 1 0 0 2 0 , Z h e j i a n g ,C h i n a )

善后新闸挡潮闸淤积成因与减淤防淤措施探讨

善后新闸挡潮闸淤积成因与减淤防淤措施探讨

2020.2善后新闸挡潮闸淤积成因与减淤防淤措施探讨戴正才 胡 明 吴玉洁探索与交流一、概述善后新闸建成于1958年6月,位于江苏连云港市徐圩新区与灌云县圩丰镇交界处,座落在东陬山脚下,工程建于岩石基础上共10孔,每孔净宽10m,钢质弧形门,底板高程-3.0m,设计流量为1050m3/s,排涝流域面积1135.4km2。

闸下引河较长,距入海口门埒子口长达15km,沿岸属淤泥质海岸带,沿岸的淤积细粒泥沙流动性较强,在风浪与潮流作用下,产生迁移造成闸下引河淤积严重,根据2007年3月~2017年3月实测资料表明,河口两侧滩面巳淤至高程2.5m以上且长满芦苇,设计河底高程-3.0m,现已淤至高程-1.0m~0.0m,在闸下引河230m外过水断面减少50%~60%。

闸下引河淤积使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致使汛期排水不畅排涝周期延长,随着淤积量的逐年增加,做好清淤保港及减淤防淤工作,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如何做好控制运用,减少引河淤积工作进行回顾与探讨。

二、闸下淤积的原因1.自然原因潮水永不止息地涨落挟带大量泥沙进入闸下引河,涨潮流速大,满潮后有一个平潮过程,大部分泥沙沉淀于河床,而落潮时近闸段闸下引河流速很小,对于细粒泥沙而言,起动流速大于落潮流速,落潮流含沙量就明显小于涨潮流含沙量,导致引河逐渐淤积。

2.工程原因(1)闸下引河较长善后新闸距埒子口较远,闸下引河距入海口长达15km,是造成引河淤积原因之一。

(2)河流径流量减少,径流分配过程改变建闸前由于上游有水必排,随时冲淤,建闸后控制了上游水源,排水量减少,汛期要及时排涝,非汛期则蓄水灌溉,没有足够的水量保证冲淤量年平衡。

(3)潮流速的变化建闸前由于上游河道部分径流加入,落潮流速还略大于涨潮流速,冲淤基本趋于平衡;建闸后涨潮流速大,落潮历时延长,近闸段流速减弱,部分泥沙沉积于河床。

(4)潮流量减少由于闸身截断了上溯到潮区界的潮流量,潮棱柱体相应减小,纳潮容量相对变小,造成落潮平均流量(包括上游下泄径流量)也相应减少。

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研究

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研究

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研究作者:于林文来源:《科技资讯》 2013年第29期于林文(四平市二龙山水库管理局吉林四平 136505)摘要:由于我国大多数河流泥沙含量较大,这就造成了水库泥沙淤积现象严重,泥沙处理是否妥当,将会影响到水库运行中效益的发挥、水库有效库容及水库的使用寿命。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做了简要的分析,并从根本上提出了几点防淤措施。

关键词:水库、泥沙淤积、分析、防淤措施1 水库泥沙来源一定区域的降雨汇集成河流,这个河水的区域称为“流域”。

我们用分水岭作为流域的边界,河口以上分水岭内的区域称为流域面积,如果在河流上修建水库,则坝址以上分水岭那一部分面积是水库的集水面积。

水库中泥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集水面积内岩石的风化,另一部分则是来自水库上游河床的冲刷或河流两岸的崩塌。

流域内地表侵蚀的程度与土壤、气候、地形地貌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如果土壤较为松散,植被覆盖率差,水土的流失就严重。

例如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7、8月份暴雨较多,由于植物覆盖差,造成地表侵蚀极为严重。

2 泥沙淤积形态想要解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就必须了解泥沙的运动特性。

通常挡水建筑物起到壅高水位的作用,库区水面形成壅水曲线,水深沿流程增大,流速沿流程降低,称这种水流流态为“壅水流态”。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水库淤积形态分为下面三种基本类型:2.1 带状淤积在河道型水库中容易出现带状淤积形态,丰满水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它是修建在少沙河流上的典型河道型多年调节水库,该水库进库沙量少,泥沙粒径较细,库水位变幅较大,平时变化幅度可以达到10-20m,与之相对应的,回水变动范围也较长。

库区形态、水沙特点及运用方式决定了水库的淤积特性:淤积物自坝前一直分布到正常高水位的回水末端,呈均匀的带状淤积形态。

从上到下可以把带状淤积分为以下几部分:变动回水区段、常年回水区行水段以及常年回水区静水段。

2.2 三角洲淤积在库容大、来沙粒径粗、库水位变幅小、库区地形开阔的条件下,易形成三角洲淤积。

关于我国主要港口泥沙淤积问题的研究

关于我国主要港口泥沙淤积问题的研究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年第5期关于我国主要港口泥沙淤积问题的研究陈雅飞张宇恒段清(河北农业大学沧州河北沧州061000)摘要:港口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泥沙淤积是港口主要所面临的问题,我国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清理泥沙。

为此,研究泥沙淤积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成为每个港口的头等大事。

关键词:泥沙淤积;主要港口&解决方法1引言处理泥沙的方法有很多,如将淤积的泥沙收集起来直接向海底 倾倒,但这一方法严重污染环境,同时也造成大量泥沙资源的浪费。

为此,我们不妨在港口周围建立拦沙坝,使其逐渐淤积形成沙库,平 整后加人有机质和粘土加以改良,可以开辟出农地。

这样做不仅将 港口水深加大,更有助于泥沙的充分利用。

本文研究了我国主要港 口面临的泥沙淤积问题的现状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

2我国主要港口泥沙淤积问题的现状2.1黄骅港黄骅港海岸为粉砂质海岸,这里大风天较多,风浪是引起航 道淤积的重要原因,黄骅港作为我国北方及渤海地区的重要港 口,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对 这里的水域进行了详细的观测与研究,为解决好黄骅港泥沙淤 积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

2.2天津港天津港自建港以来,泥沙淤积问题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天津港投人较大力度,先进行一系列的 实验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治理方法,掌握本地区的泥沙运动规 律。

最终,天津港研究出治沙方案,使得港口吞吐量逐年增加,促 进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

2.3连云港港黄河携带了大量的泥沙人海,使得连云港地区淤泥质海岸 形成现在的浅水环境。

连云港港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治理泥 沙淤积问题,例如,连云港港于1994年建成了西大堤,其在一定 程度上改变了连云港港水域的地形,当地的环境状况也大有改 善,经济发展较为平稳。

2.4唐山港唐山港附近海域水体中悬移质输沙含量一般为0.015+0.5公 斤每立方米,唐山港泥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深河人海的过 程中携带的泥沙;二是沿岸侵蚀泥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月
水 运 工 程
Pr o t& W a e w y En i e r g tr a gn ei n
Jn 2 1 a.02
No 1 S ra No 4 2 . ei l . 6
总第 4 26 期
建 闸河 口闸下淤 积 问题 研 究 综述 木
徐 雪松 ,窦希萍 星 ,张新周 ,陈 ,曲红玲
mehns n muao u yahmeadara nti polm. n cosi unigh iai cai ads lins d t o n bodo s rbe Mayf tr n ec es tn m i t t h a f l nt h o
1a e s mma ie n l d n h i a u r n , h e gh o r ai n c a n l d n mi e t r so su rn r u r d i cu i g t e t lc re t t e l n t f ri t h n e , y a c f au e f t a i e z d i g o e n , h y e fr e sd w sr a su c s lc t n o l i e , t . h ee t x si g i h r vo s s d t t et p so v r o n t m l i e , o ai f u c s e c T e d f cs e it n t e p e i u t y i e o s n u a t td a d s g e t n r ie ed r c i na d meh d f u u esu y sr e n u g si sa egv nt t ie t n t o so t r t d . a o oh o f
的动力特性 、闸下港道 类型 以及 建闸位 置等。提 出以前的研究 中存在 的缺 陷并针 对性 地建议今 后的研 究方 向和研 究
键词 :建 闸河 口;闸下淤积 ;影响 因素 图分类号 :T 4 V 18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0 — 9 22 1)l 0 1— 6 0 2 4 7 (0 0 一 16 0 2
Ta so , aj g 10 4 C ia2 H hi nvr t, aj g 10 8 C ia 3JaguPoica C m nct n rnpr N ni 0 2 , h ; . oa U iesy N ni 0 9 , hn; .ins rvnil o mu i i s t n2 n i n2 ao
(. 1 南京水利科 学研 究院 港 口航道泥 沙工程 交通行业重点 实验 室,江苏 南京 2 0 2 ; 10 4 2 河海大 学,江 苏 南京 2 0 9 ;3 江 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 司,江苏 南京 2 0 0 . 10 8 . 10 5)
i :档 潮 闸作为河 口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我 国广泛采 用。河口建闸在 为河 口地 区的经济发展做 出积极贡献的 同 要 来了严重 的闸下泥沙淤积问题 ,限制 了河 口资源的综合利 用。介 绍我 国建闸河 口闸下淤积情况 ,并 阐述 国 内外学者 下淤积 问题进行 的机理探讨 和模 拟研 究。总结 出影响 闸下淤积形 态的多个因素 ,包括 潮流作用 、闸下引河长度 、河
(. aj g y rui R sac stt, e a P r Wa r a n ei e t i n ier gote ns y f 1N ni dal eerhI tueK yLbo o , t w y d dm na o E g ei fh ir nH c ni f t e a S tn n n Mi t o
a o s v r i ai n d wn te m s a i e f o g t swh l r moi g t e l c le o o c d v l p n n d t e e e sl t o sr a e t rn o d ae i p o t h o a c n mi e eo me t d t o u l e n a t t ec mp e e s e u e o su r . h sp p r e c i e e s t t n d wn te m l ie n l b r tst e g h o r h n i s fe t a y T i a e s r s h i a i o sr a su c sa d ea o a e v d b t l o h
O v r i w fsla i n do s r a sua i e fo dg t s e v e o it to wn t e m e t r n o a e l
x u —o g D UX- ig Z A GX n zo Q o g l g uX e sn O ipn H N i— hu, uH n —i 2 , , n
Pann d ei s tt C .Ld, aj g20 0 , hn ) ln ig n s nI tue o t. ni 0 5 C ia a D g ni , N n 1
a t a t o sr cig s ie swieyu e sa mp ra t y o su rn e uain i hn , ih bs r c :C n t t l c si d l s da n i otn fet aierg lt n C i a whc u n u wa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