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

合集下载

硬盘的基本参数

硬盘的基本参数

硬盘的基本参数一、容量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

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1GB=1024MB。

但硬盘厂商在标称硬盘容量时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们在BIOS 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

对于用户而言,硬盘的容量就象内存一样,永远只会嫌少不会嫌多。

Windows 操作系统带给我们的除了更为简便的操作外,还带来了文件大小与数量的日益膨胀,一些应用程序动辄就要吃掉上百兆的硬盘空间,而且还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因此,在购买硬盘时适当的超前是明智的。

目前的主流硬盘的容量为10G和15G,而20G 以上的大容量硬盘亦已开始逐渐普及。

其实,硬盘容量越大,单位字节的价格就越便宜。

例如火球10G 的价格为1000 元,每G 字节的价格为100 元;而火球15G 的价格为1160,每G 字节还不到80 元。

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

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硬盘的单碟容量为6.4G 以上,而更高的则已达到了10G。

 二、转速转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指硬盘盘片每分钟转动的圈数,单位为rpm。

目前市场上主流IDE 硬盘的转速一般为5200rpm 或5400rpm,Seagate 的“大灰熊”系列和Maxtor 则达到了7200rpm,是IDE 硬盘中转速最快的。

至于SCSI 接口的硬盘,一般都已达到了7200rpm 的转速,而更高的则达到了10000rpm。

 三、平均访问时间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它包括了硬盘的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即:。

固态 速度 参数

固态 速度 参数

固态速度参数
固态硬盘的速度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读写速度:这是固态硬盘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以MB/s或GB/s来表示。

高速的读写速度可以加快计算机启动、程序加载和文件传输等操作。

2. 随机读写速度:指固态硬盘在处理多个随机数据请求时的速度。

较高的随机读写速度可以提高计算机的响应速度和多任务处理能力。

3. 数据压缩率:固态硬盘在存储压缩文件时能够达到的压缩比例。

高压缩率意味着固态硬盘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存储空间,提高存储效率。

4. TRIM技术:固态硬盘使用TRIM技术可以定期清理闪存中被删除数据所占用的空间,保持固态硬盘的高速读写性能。

支持TRIM技术的固态硬盘能够更好地应对长期使用和频繁写入操作。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数值可能因品牌和型号而有所不同。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咨询固态硬盘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查看相关产品说明书。

服务器硬盘主要技术指标

服务器硬盘主要技术指标

服务器硬盘主要技术指标服务器硬盘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主轴转速主轴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速度和持续传输速度的第一决定因素。

如今服务器硬盘的转速多为7200rpm.IOOOOrpm和1500OrPm。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JooOorPm的SCSI硬盘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是目前服务器硬盘的主流,而720OrPnI及其以下级别的服务器硬盘正在逐步淡出市场。

2、内部传输率内部传输率的高低是评价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

硬盘数据传输率分为内外部传输率和外部传输率,通常称外部传输率为突发数据传输率或接口传输率,指从硬盘的缓存中向外输出数据的速度。

而内部传输率也称最大或最小持续传输率,是指硬盘在盘片上读写数据的速度。

由于硬盘的内部传输率要小于外部传输率,所以只有内部传输率才可以作为衡量硬盘性能的真正标准。

3、单碟容量除了对于容量增长的奉献之外,单碟容量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提升了硬盘的数据传输速度。

单碟容量的提高得益于磁道数的增加和磁道内线性磁密度的增加。

磁道数的增加对于减少磁头的寻道时间大有好处,因为磁片的半径是固定的,磁道数的增加意味着磁道间距离的缩短,而磁头从一个磁道转移到另一个磁道所需的就位时间就会缩短。

这将有助于随机数据传输速度的提高。

而磁道内线性磁密度的增长则和硬盘的持续数据传输速度有着直接的联系。

磁道内线性密度的增加使得每个磁道内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从而在碟片的每个圆周运动中有更多的数据被从磁头读至硬盘的缓冲区里。

4、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所需要的时间,这是衡量硬盘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一般在3ms-13ms之间,建议平均寻道时间大于8ms的SCSI硬盘不要考虑。

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时间(完全由转速决定)一起决定了硬盘磁头找到数据所在簇的时间。

该时间直接影响着硬盘的随机数据传输速度。

5、缓存提高硬盘高速缓存的容量也是一条提高硬盘整体性能的捷径。

因为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部传输速度不同。

常见的硬盘参数介绍

常见的硬盘参数介绍

常见的硬盘参数介绍常见的硬盘参数介绍了解硬盘的性能参数后,在选购硬盘时就可以知道硬盘的好坏了。

硬盘的性能参数有单碟容量、硬盘转速、硬盘缓存、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时间、平均访问时间、内部数据传输率和外部数据传输率等。

转速:指硬盘主轴马达每分钟(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 RPM 就代表该硬盘中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

目前台式机硬盘转速依然为7200转,而主流笔记本的转速正在由5400转过渡到7200转,性能提升非常明显。

单碟容量:硬盘相当重要的参数之一。

硬盘是由多个存储碟片组合而成,而单碟容量就是指一个存储碟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

目前在垂直记录技术的帮助下,单碟容量已经发展到667GB。

它提高不仅可以带来总容量提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提高工作稳定性;而且单碟容量越大其内部数据传输速率就越快。

平均寻道时间: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磁头到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

当单碟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访问速度。

缓存:硬盘与外部交换数据的.临时场所。

硬盘读/写数据时,缓存就像一个中转仓库一样,不断的写入数据、清空再写入数据。

目前大多数硬盘缓存已经达到32MB,而对于大容量产品则均为64MB。

内部数据传输率: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简单说就是硬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来,然后存储在缓存上的速度。

内部传输率可以明确表现出硬盘的读写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大多数桌面级硬盘基本都在70-90MB/S 之间,笔记本硬盘则在55MB/S左右。

【常见的硬盘参数介绍】。

第一章:硬盘基础知识-认识硬盘-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一章:硬盘基础知识-认识硬盘-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一章:硬盘基础知识-认识硬盘-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1.1.3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硬盘的性能指标包括品牌、容量、单碟容量、转速、数据传输率、平均寻道时间、主轴转速与缓存等,它们是衡量硬盘好坏的主要标准,而熟悉这部分知识可以使我们更深地了解硬盘。

本书不对全部的性能指标进行一一介绍,只讲解几个主要的性能指标。

1.品牌目前硬盘的品牌主要有希捷(Seagate)、三星(Samsung)、东芝(Toshiba)、富士通(Fujitsu)、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迈拓(Maxtor)、昆腾(Quantum)、日立(Hitachi)、IBM等。

其中迈拓公司于2000年并购昆腾,而迈拓公司又在2006年与希捷公司合并。

因此现在市面上已基本看不到昆腾硬盘,只在一些二手市场中时有出现;而迈拓硬盘也只有少量在出售。

2.容量(Volume)容量即硬盘的大小,其单位为兆字节(MB)、吉字节(GB)与太字节(TB)。

早期的硬盘容量很低,大多以MB为单位,世界上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只有5MB,而目前主流硬盘的容量都在160GB以上。

随着硬盘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大容量的硬盘也在不断推出,如现在已出现1TB容量的硬盘。

许多人发现,操作系统中显示的硬盘容量与官方标称的容量不符,即少于标称容量,容量越大则这个差异越大。

如标称容量为40GB的硬盘,在操作系统中显示为38GB,80GB的硬盘显示只有75GB,160GB的硬盘则只显示140GB。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硬盘厂商对容量的计算方法与操作系统的计算方法不同,以及单位转换关系不同。

我们知道,计算机中所采用的计数方式是二进制的,这样在操作系统中对容量的计算就是以1024为一进制,即1024B=1KB,1024KB=1MB,1024MB=1GB;而硬盘厂商在计算容量方面是以1000为一进制的,即1000B=1KB,1000KB=1MB,1000MB=1GB,这些进制上的差异就造成了硬盘容量的差异。

主流硬盘技术指标

主流硬盘技术指标

主流硬盘技术指标主轴转速转速是影响硬盘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是5400rpm(每分钟转数)和7200rpm的硬盘。

现在7200rpm的高速硬盘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考虑到硬盘在整个系统中速度是比较落后的,而高低速硬盘性能差距比较明显,因此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选择高速硬盘。

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磁头从得到指令到寻找到数据所在磁道的时间,它描述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这一定位时间被称为“平均寻道时间”,目前主流硬盘一般在8.5~9ms。

数据传输率外部传输率指的是从硬盘缓存中向外输出数据的速度,单位为MB/s。

目前主流硬盘采用的是ATA/100,它的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即为100MB/s。

内部传输率指的是硬盘从盘片上读写数据的速度,现在主流硬盘的内部传输率一般都在20MB/s到50MB/s之间。

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要小于外部数据传输率,因此内部数据传输率的高低才是衡量一块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

一般说来,在硬盘的转速相同的情况下,单碟容量越大则其内部数据传输率也就越高;在单碟容量相同时,转速越高的硬盘其内部数据传输率也就越高。

接口方式现在常用的硬盘基本都采用的是IDE或SCSI的接口方式。

目前SCSI硬盘接口有三种,分别是50针、68针和80针。

个人PC的硬盘接口一般均为IDE接口,根据速度的不同分为ATA/33/66/100,最新的硬盘接口是ATA/133,如金钻七代硬盘即支持ATA /133规格。

高速缓存硬盘高速缓存的作用类似于CPU中的一、二级高速缓存,主要用来缓解速度差和实现数据预存取等作用,它的大小与命中率密切相关。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IDE硬盘一般分为512KB和2MB两种,7200rpm硬盘无一例外地采用了2MB以上的缓存,西部数据最新的硬盘甚至达到了8MB!鉴于高速缓存对于硬盘性能的影响,目前5400rpm的硬盘也采用了2MB的缓存。

单碟容量即每张碟片的最大容量。

这是反映硬盘综合性能指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硬盘技术标准

硬盘技术标准

硬盘技术标准硬盘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和读取数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硬盘的技术标准也在不断演进。

本文将介绍硬盘的接口标准、容量标准、速度标准、稳定性标准、节能环保标准、安全性标准以及售后服务标准。

1.接口标准硬盘的接口标准主要有SATA、SCSI等。

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它取代了传统的IDE接口,成为主流的硬盘接口。

SATA 接口具有传输速度快、功耗低、线缆长度短等优点,适用于大多数计算机系统。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接口是一种并行通信协议,它最初是为小型计算机系统设计的。

SCSI接口具有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支持多设备等特点,但成本较高,主要用于服务器和高性能工作站等高端设备。

2.容量标准硬盘的容量单位有GB(吉字节)、TB(太字节)等。

目前主流的硬盘容量范围从几GB到数TB不等。

硬盘容量的提高不仅意味着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也意味着可以对更大的文件进行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速度标准硬盘的读写速度单位有MB/s(兆字节/秒)、GB/s(吉字节/秒)等。

硬盘的读写速度是影响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主流的硬盘读写速度已经可以达到数百MB/s,甚至超过1GB/s。

对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或进行高性能计算的用户来说,选择高速硬盘可以提高计算机的性能。

4.稳定性标准硬盘的稳定性包括使用寿命、故障率、可靠性等方面。

稳定性是衡量硬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主流硬盘品牌在稳定性方面都经过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测试,可以保证长时间稳定运行。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包括硬盘的制造工艺、材料质量、散热设计等。

为了提高稳定性,硬盘制造商会采用各种技术和设计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例如,采用高精度的制造工艺可以提高硬盘的精度和稳定性;采用优质的材料可以增强硬盘的耐用性和稳定性;采用优秀的散热设计可以降低硬盘的温度和故障率。

硬盘的性能指标和工作原理

硬盘的性能指标和工作原理

1、主轴转速:硬盘的主轴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决定因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同时也是区别硬盘档次的重要标志。

2、寻道时间:该指标是指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而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3、硬盘表面温度:该指标表示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使硬盘密封壳温度上升的情况。

4、道至道时间:该指标表示磁头从一个磁道转移至另一磁道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5、高速缓存:该指标指在硬盘内部的高速存储器。

目前硬盘的高速缓存一般为512KB~2MB,SCSI硬盘的更大。

购买时应尽量选取缓存为2MB的硬盘。

6、全程访问时间:该指标指磁头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块所用的全部时间,单位为毫秒。

7、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该指标名称也叫持续数据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单位为MB/s。

它是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线密度(指同一磁道上的数据容量)。

8、连续无故障时间(MTBF):该指标是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

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在30000小时以上。

这项指标在一般的产品广告或常见的技术特性表中并不提供,需要时可专门上网到具体生产该款硬盘的公司网址中查询。

9、外部数据传输率:该指标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它是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

在广告或硬盘特性表中常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

目前主流的硬盘已经全部采用UDMA/ 100技术,外部数据传输率可达100MB/s。

硬盘的物理结构硬盘存储数据是根据电、磁转换原理实现的。

硬盘由一个或几个表面镀有磁性物质的金属或玻璃等物质盘片以及盘片两面所安装的磁头和相应的控制电路组成(图1),其中盘片和磁头密封在无尘的金属壳中。

硬盘工作时,盘片以设计转速高速旋转,设置在盘片表面的磁头则在电路控制下径向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将数据存储或读取出来。

当系统向硬盘写入数据时,磁头中“写数据”电流产生磁场使盘片表面磁性物质状态发生改变,并在写电流磁场消失后仍能保持,这样数据就存储下来了;当系统从硬盘中读数据时,磁头经过盘片指定区域,盘片表面磁场使磁头产生感应电流或线圈阻抗产生变化,经相关电路处理后还原成数据。

什么是HDD(硬盘驱动器) - hdd指数

什么是HDD(硬盘驱动器) - hdd指数

什么是HDD(硬盘驱动器) - hdd指数什么是HDD(硬盘驱动器)- HDD指数
HDD(硬盘驱动器)是一种用于存储和读取数据的设备。

它通常被用作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主要存储媒介。

HDD通过旋转的磁盘和读写磁头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的存取。

HDD指数是一个用于评估HDD性能和质量的参数。

它通常涵盖了磁盘转速、存储容量、读写速度等方面的指标。

以下是HDD指数的几个重要参数:
1. 磁盘转速:磁盘转速指的是硬盘驱动器磁盘旋转的速度。

常见的磁盘转速包括5400转/分钟、7200转/分钟和转/分钟等。

转速越高,硬盘读写速度越快。

2. 存储容量:存储容量是指硬盘驱动器可容纳的数据量。

常见的存储容量有500GB、1TB、2TB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存储容量不断增加,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大的存储空间。

3. 读写速度:读写速度指数据在硬盘驱动器中的读取和写入速度。

较高的读写速度可以提升计算机的响应速度和文件传输效率。

4. 缓存大小:缓存大小是指硬盘驱动器内置的缓存芯片的容量。

较大的缓存大小可以提高数据读写性能。

除了以上指标,硬盘驱动器的接口类型、平均故障时间等也是
选择购买HDD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总之,HDD是一种常见的存储设备,它通过旋转的磁盘和读
写磁头来实现数据的存取。

HDD指数是一个评估HDD性能和质量
的参数,包括磁盘转速、存储容量、读写速度等。

购买HDD时需
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满足个人或工作需求。

4硬盘的技术参数

4硬盘的技术参数

外部数据传输率与硬盘接口类型和硬盘缓存的大小 有关
11、噪声
容量大、转速快造成噪声 12、发热 硬盘太热会使硬盘不稳定
13、数据安全:
S、M、A、R、T技术: 硬盘自分析、自检测、自 报告技术,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数据安全技术 。 RAID技术: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技术将一个文件分散 保存、读取,加快速度 。 14、MTBF 连续无故障时间,指硬盘开始工作到出现故障的时 间,以小时计算,时间越长,硬盘的稳定性越好。
而进一步提高硬盘的性能。
9、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是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简 单的说就是硬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来,然后 存储在缓存内的速度。其速度 取决于盘片的转 速和盘片的线密度。目前各硬盘生产厂家努力提 高硬盘的内部传输率,除了改进信号处理技术、 提高转速以外,最主要的就是不断的提高单碟容 量以提高线性密度。由于单碟容量越大的硬盘线 性密度越高,磁头的寻道频率与移动距离可以相 应的减少,从而减少了平均寻道时间,内部传输 速率也就提高了。目前主流的家用级硬盘,内部 数据传输率基本还停留在70~90 MB/s左右,而且 在连续工作时,这个数据会降到更低。
硬盘的技术参数
1、容量 容量是硬盘存储数据的多少,是硬盘的一个
重要的技术指标。目前流行的硬盘容量多为 500GB、1TB,2TB等(3.5英寸)。 2、转速
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硬盘的速度。同时,转速快慢也是 区分硬盘档次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市场上流行的 是5400rpm(每分钟转数)和 7200rpm的硬盘。现在 7200rpm的高速硬盘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高低速硬 盘性能差距比较明显,因此,建议选择高速硬盘 。

磁盘储存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磁盘储存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磁盘储存器的主要技术指标磁盘储存器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存储设备,其主要作用是用来存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和程序。

它通过磁性材料的特性进行数据的读写,具有存储容量大、读写速度快等优点。

磁盘储存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存储容量、读写速度、接口类型、可靠性、物理尺寸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主要技术指标。

存储容量是磁盘储存器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代表了该设备可以存储的数据量大小。

存储容量通常以GB或TB为单位来表示,对于个人用户来说,数百GB到数TB的存储容量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

对于企业级应用来说,需要更大容量的磁盘储存器来满足海量数据的存储需求。

读写速度是衡量磁盘储存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代表了设备在读取和写入数据时的速度。

通常以MB/s或GB/s为单位来表示。

读写速度越快,设备的数据响应速度就越快,对于需要频繁读写大量数据的应用来说,高速的读写速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接口类型是指连接计算机和磁盘储存器的接口标准。

常见的接口类型包括SATA、SAS、PCIe等,它们决定了磁盘储存器与计算机之间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

选择合适的接口类型可以确保磁盘储存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良好兼容性和高效性能。

可靠性是指磁盘储存器在长期使用中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它包括硬盘故障率、工作温度范围、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等指标。

高可靠性的磁盘储存器可以减少因为设备故障带来的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物理尺寸是指磁盘储存器的尺寸和外形设计。

物理尺寸的大小会影响设备的安装方式和空间利用。

常见的物理尺寸包括3.5英寸、2.5英寸等,对于服务器和台式机来说,通常采用3.5英寸硬盘;而对于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设备来说,通常采用2.5英寸硬盘。

磁盘储存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存储容量、读写速度、接口类型、可靠性和物理尺寸等方面。

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磁盘储存器的性能和适用场景,用户在选择磁盘储存器时应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应用场景来综合考虑这些指标,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磁盘储存器产品。

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几种

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几种

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种1、硬盘的转速(Rotationl Speed):也就是硬盘电机主轴的转速,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它的快慢在很⼤程度上影响了硬盘的速度,同时转速的快慢也是区分硬盘档次的重要标志之⼀。

2、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指硬盘在盘⾯上移动读写头⾄指定磁道寻找相应⽬标数据所⽤的时间,它描述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单位为毫秒。

3、平均潜伏时间(Average latency time): 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到磁头下的时间,⼀般在2ms-6ms之间。

4、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 指磁头找到指定数据的平均时间,通常是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时间之和。

平均访问时间最能够代表硬盘找到某⼀数据所⽤的时间,越短的平均访问时间越好。

5、⾃动检测分析及报告技术(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 Technology,简称S.M.A.R.T): 现在出⼚的硬盘基本上都⽀持S.M.A.R.T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对硬盘的磁头单元、盘⽚电机驱动系统、硬盘内部电路以及盘⽚表⾯媒介材料等进⾏监测,当S.M.A.R.T监测并分析出硬盘可能出现问题时会及时向⽤户报警以避免电脑数据受到损失。

6、缓存:缓存是硬盘与外部总线交换数据的场所。

硬盘的读数据的过程是将磁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通过缓存⼀次次地填充与清空,再填充,再清空,⼀步步按照PCI总线的周期送出,可见,缓存的作⽤是相当重要的。

7、连续⽆故障时间(MTBF):指硬盘从开始运⾏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

⼀般硬盘的MTBF⾄少在30000或40000⼩时。

8、硬盘表⾯温度: 指硬盘⼯作时产⽣的温度使硬盘密封壳温度上升情况。

硬盘⼯作时产⽣的温度过⾼将影响薄膜式磁头(包括MR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因此硬盘⼯作表⾯温度较低的硬盘有更好的数据读、写稳定性。

磁盘的主要技术参数

磁盘的主要技术参数

磁盘的主要技术参数磁盘是计算机中非常重要的存储介质之一,也是存储大量数据的主要设备之一。

它有许多重要的技术参数,下面将介绍一些与磁盘相关的主要技术参数。

1. 容量:磁盘的容量是指磁盘可以存储的数据量。

它通常以字节为单位进行表示,常见的容量有GB、TB、PB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磁盘的容量不断增加,如今已经有数TB的磁盘问世。

2. 转速:磁盘的转速是指磁盘中磁头读取和写入数据时的旋转速度。

它通常以每分钟转数(RPM)表示,常见的转速有5400RPM、7200RPM、10000RPM、15000RPM等。

一般来说,转速越高,磁头读取和写入数据的速度越快。

3. 缓存大小:磁盘的缓存大小是指磁盘上内置的缓存存储器的容量。

它通常以MB或GB为单位表示,缓存的作用是提高磁盘的读写性能。

缓存越大,磁盘的读写速度越快。

4. 接口类型:磁盘的接口类型是指磁盘与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接口标准。

常见的接口类型有ATA(IDE)、SATA、SCSI、SAS、NVMe等。

不同的接口类型具有不同的传输速率和性能特点。

5. 传输速率:磁盘的传输速率是指磁盘与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的速率。

它通常以每秒传输的数据量(MB/s或GB/s)表示,传输速率越高,磁盘的读写速度越快。

6. 块大小:磁盘的块大小是指磁盘将数据存储在物理扇区的最小单位。

常见的块大小有512字节、4KB(4096字节)等。

块大小的选择会影响磁盘的性能和数据存储效率。

7. 平均寻道时间:磁盘的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磁头从一个磁道移动到相邻磁道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它通常以毫秒(ms)为单位表示,平均寻道时间越小,磁盘的读取速度越快。

8. 均等负载时长(MTTF):磁盘的均等负载时长是指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磁盘发生故障之前的平均工作时间。

它通常以小时为单位表示,MTTF越大,磁盘的可靠性越高。

以上是关于磁盘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这些参数对于选择和使用磁盘、评估磁盘性能等都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使用磁盘。

硬盘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硬盘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硬盘的性能指标有哪些硬盘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组件之一,负责存储和读取数据。

硬盘的性能指标反映了其在数据存储和访问方面的表现。

以下是硬盘的一些重要性能指标。

1. 容量:硬盘的容量是指其可以存储的数据量。

通常以字节(Byte)或者其倍数(如千字节、兆字节、千兆字节等)来表示。

随着技术的发展,硬盘的容量不断提高,现在已经有多TB(1TB = 1024GB)的硬盘。

2.传输速率:硬盘的传输速率是指其读取或写入数据的速度。

传输速率通常以每秒传输的数据量(如MB/s或GB/s)来表示。

硬盘的传输速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读写头的速度、盘片的转速以及数据的密度等。

3. 寻道时间:硬盘的寻道时间是指读取或写入数据时,读写头从一个磁道移动到另一个磁道所需要的时间。

通常以毫秒(ms)为单位。

寻道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硬盘的读写速度,寻道时间越短,读写速度越快。

4.旋转延迟时间:硬盘的旋转延迟时间是指在读取或写入数据前,读写头需要等待所需数据位置旋转到读写头上方的时间。

旋转延迟时间与硬盘的转速有关,通常以转每分钟(RPM)来表示。

旋转延迟时间也直接影响硬盘的读写速度。

5.块大小:硬盘的块大小是指硬盘读取或写入数据时,每次的最小数据单位。

块大小通常以字节为单位,一般为4KB、8KB、16KB等。

块大小的选择会影响硬盘的读写效率,过小的块大小会增加寻道时间和旋转延迟时间,过大的块大小则可能浪费空间。

6.缓存大小:硬盘的缓存大小是指用于存储读写数据的快速存储器。

较大的缓存可以提高读写速度,尤其是对于连续读写操作来说。

常见的硬盘缓存大小有8MB、16MB、32MB等。

7.坏道率:硬盘的坏道率是指硬盘中存在的坏道数量与总扇区数之比。

坏道是指因为物理损坏或其他原因而无法读取或写入数据的扇区。

较低的坏道率意味着硬盘的可靠性较高。

8.可靠性:硬盘的可靠性指硬盘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一般来说,硬盘的可靠性可以通过其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来衡量。

简述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

简述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

简述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
硬盘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主要技术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单碟容量: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个碟片的最大存储容量,通常以 GB 为单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碟容量也在不断提高,例如当前的高端硬盘产品已经可以达到 1TB 以上的单碟容量。

2. 转速:硬盘的转速是指硬盘的主轴电机每分钟旋转的次数,通常以 rpm 为单位。

较高的转速可以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但同时也会增加硬盘的噪音和能耗。

3. 缓存大小:缓存大小是指硬盘内部缓存的大小,缓存越大,硬盘的读写速度也越快。

缓存的大小通常以 MB 为单位。

4. 寻道时间:寻道时间是指硬盘磁头从休眠状态恢复到寻找数据所需的时间,通常以毫秒为单位。

较短的寻道时间可以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

5. 潜伏期:潜伏期是指硬盘磁头等待数据转动到磁头下方所需的时间,通常以毫秒为单位。

潜伏期越短,硬盘的读写速度也越快。

6. 硬盘表面温度:硬盘表面温度是指硬盘在工作过程中表面的温度,过高的表面温度会影响硬盘的读写性能。

7. 道至道时间:道至道时间是指磁头从一个磁道移动到另一个磁道所需的时间,通常以毫秒为单位。

道至道时间越短,硬盘的读写速度也越快。

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反映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和性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硬盘产品。

磁盘的主要技术参数

磁盘的主要技术参数

磁盘的主要技术参数磁盘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存储设备之一,它用于储存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

磁盘的主要技术参数决定了其性能和可靠性,下面将从容量、速度、接口、转速和电源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是磁盘的容量,它是指磁盘可以存储的数据量大小。

磁盘容量通常以GB、TB甚至PB为单位。

随着技术的进步,磁盘容量不断提高,目前已经有大容量磁盘达到14TB以上。

其次是磁盘的速度,它影响着磁盘的读写性能。

磁盘速度通常以转数来表示,常见的有5400转、7200转和10000转等。

转速越高,磁盘的读写速度越快,但同时也会增加磁盘的功耗和噪音。

除了转速,磁盘的数据传输速率也是衡量速度的重要指标,它表示单位时间内磁盘与计算机之间数据的传输量。

接下来是磁盘的接口,它决定了磁盘如何与计算机进行连接。

常见的磁盘接口包括SATA、SAS和PCIe等。

SATA接口是最常见的磁盘接口,它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的特点。

而SAS接口则更适用于高性能的服务器和存储系统。

PCIe接口则是一种更快速的接口,适用于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等领域。

另一个重要的参数是磁盘的转速,它表示磁盘盘片每分钟旋转的圈数。

随着转速的增加,磁盘的性能也会提高,但也会带来更高的功耗和噪音。

目前,7200转是较为常见的转速,但也有特殊需求下的高转速磁盘,如10000转和15000转。

最后是磁盘的电源参数,其中包括工作电压和功耗。

磁盘的工作电压通常为12V或5V,不同型号的磁盘可能会有所不同。

功耗则表示磁盘在工作状态下消耗的电功率,它通常以瓦特(W)为单位。

低功耗的磁盘对于节能和降低散热都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对于大规模数据中心等场景。

总之,磁盘的主要技术参数涵盖了容量、速度、接口、转速和电源等方面。

了解这些参数对于选择合适的磁盘以满足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以上介绍的参数,还有一些其他参数也需要考虑,如寻道时间、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和数据安全等,这些也都是评估磁盘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硬盘的7项技术指标

硬盘的7项技术指标

硬盘的7项技术指标<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top:0.0pt; margin-right:0.0pt;margin-bottom:0.0pt;margin-left:0.0pt;text-indent:0.0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line-height:250%;page-break-before:auto;mso-pagination:none;page-break-after:auto;mso-outline-level:body-text;mso-hyphenate:auto;layout-grid-mode:both;mso-layout-grid-align:auto;punctuation-trim:none;punctuation-wrap:hanging;text-autospace:ideograph-numeric ideograph-other; mso-line-break-override:none;mso-vertical-align-alt:auto;word-break:normal;direction:ltr">硬盘的7项技术指标影响硬盘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硬盘容量、转速、接口、缓存、平均寻道时间、内部数据传输率、外部数据传输率等。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top:0.0pt;margin-right:0.0pt;margin-bottom:0.0pt;margin-left:0.0pt;text-indent:0.0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line-height:250%;page-break-before:auto;mso-pagination:none;page-break-after:auto;mso-outline-level:body-text;mso-hyphenate:auto;layout-grid-mode:both;mso-layout-grid-align:auto;punctuation-trim:none;punctuation-wrap:hanging;text-autospace:ideograph-numeric ideograph-other;mso-vertical-align-alt:auto;word-break:normal;direction:ltr"><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top:0.0pt; margin-right:0.0pt;margin-bottom:0.0pt;margin-left:0.0pt;text-indent:0.0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line-height:250%;page-break-before:auto;mso-pagination:none;page-break-after:auto;mso-outline-level:body-text;mso-hyphenate:auto;layout-grid-mode:both;mso-layout-grid-align:auto;punctuation-trim:none;punctuation-wrap:hanging;text-autospace:ideograph-numeric ideograph-other;mso-vertical-align-alt:auto;word-break:normal;direction:ltr">1. 容量硬盘的容量可以说是硬盘最基本的要素,它也是用户对硬盘认识最多的一个技术指标硬盘容量一般是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1GB=1024M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在我们平时选购硬盘时,经常会了解硬盘的一些参数,而且很多杂志的相关文章也对此进行了不少的解释。

不过,很多情况下,这种介绍并不细致甚至会带有一些误导的成分。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方面的话题,希望能对硬盘选购者提供应有的帮助。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硬盘的内部结构,它将有助于理解本文的相关内容。

工作时,磁盘在中轴马达的带动下,高速旋转,而磁头臂在音圈马达的控制下,在磁盘上方进行径向的移动进行寻址硬盘常见的技术指标有以下几种:1、每分钟转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这一指标代表了硬盘主轴马达(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RPM就代表该硬盘中的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

2、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一般指读取时的寻道时间,单位为ms(毫秒)。

这一指标的含义是指硬盘接到读/写指令后到磁头移到指定的磁道(应该是柱面,但对于具体磁头来说就是磁道)上方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除了平均寻道时间外,还有道间寻道时间(Track to Track或Cylinder Switch Time)与全程寻道时间(Full Track 或Full Stroke),前者是指磁头从当前磁道上方移至相邻磁道上方所需的时间,后者是指磁头从最外(或最内)圈磁道上方移至最内(或最外)圈磁道上方所需的时间,基本上比平均寻道时间多一倍。

出于实际的工作情况,我们一般只关心平均寻道时间。

3、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这一指标是指当磁头移动到指定磁道后,要等多长时间指定的读/写扇区会移动到磁头下方(盘片是旋转的),盘片转得越快,潜伏期越短。

平均潜伏期是指磁盘转动半圈所用的时间。

显然,同一转速的硬盘的平均潜伏期是固定的。

7200RPM时约为4.167ms,5400RPM时约为5.556ms。

4、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又称平均存取时间,一般在厂商公布的规格中不会提供,这一般是测试成绩中的一项,其含义是指从读/写指令发出到第一笔数据读/写时所用的平均时间,包括了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期与相关的内务操作时间(如指令处理),由于内务操作时间一般很短(一般在0.2ms左右),可忽略不计,所以平均访问时间可近似等于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期,因而又称平均寻址时间。

如果一个5400RPM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是9ms,那么理论上它的平均访问时间就是14.556ms。

5、数据传输率(DTR ,Data Transfer Rate):单位为MB/s(兆字节每秒,又称MBPS)或Mbits/s(兆位每秒,又称Mbps)。

DTR分为最大(Maximum)与持续(Sustained)两个指标,根据数据交接方的不同又分外部与内部数据传输率。

内部DTR是指磁头与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DTR是指缓冲区与主机(即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

外部DTR 上限取决于硬盘的接口,目前流行的Ultra ATA-100接口即代表外部DTR最高理论值可达100MB/s,持续DTR则要看内部持续DTR的水平。

内部DTR则是硬盘的真正数据传输能力,为充分发挥内部DTR,外部DTR理论值都会比内部DTR高,但内部DTR决定了外部DTR的实际表现。

由于磁盘中最外圈的磁道最长,可以让磁头在单位时间内比内圈的磁道划过更多的扇区,所以磁头在最外圈时内部DTR最大,在最内圈时内部DTR最小。

6、缓冲区容量(Buffer Size):很多人也称之为缓存(Cache)容量,单位为MB。

在一些厂商资料中还被写作Cache Buffer。

缓冲区的基本要作用是平衡内部与外部的DTR。

为了减少主机的等待时间,硬盘会将读取的资料先存入缓冲区,等全部读完或缓冲区填满后再以接口速率快速向主机发送。

随着技术的发展,厂商们后来为SCSI硬盘缓冲区增加了缓存功能(这也是为什么笔者仍然坚持说其是缓冲区的原因)。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预取(Prefetch),实验表明在典型情况下,至少50%的读取操作是连续读取。

预取功能简单地说就是硬盘“私自”扩大读取范围,在缓冲区向主机发送指定扇区数据(即磁头已经读完指定扇区)之后,磁头接着读取相邻的若干个扇区数据并送入缓冲区,如果后面的读操作正好指向已预取的相邻扇区,即从缓冲区中读取而不用磁头再寻址,提高了访问速度。

写缓存(Write Cache),通常情况下在写入操作时,也是先将数据写入缓冲区再发送到磁头,等磁头写入完毕后再报告主机写入完毕,主机才开始处理下一任务。

具备写缓存的硬盘则在数据写入缓区后即向主机报告写入完毕,让主机提前“解放”处理其他事务(剩下的磁头写入操作主机不用等待),提高了整体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效能,现在的厂商基本都应用了分段式缓存技术(Multiple Segment Cache),将缓冲区划分成多个小块,存储不同的写入数据,而不必为小数据浪费整个缓冲区空间,同时还可以等所有段写满后统一写入,性能更好。

读缓存(Read Cache),将读取过的数据暂时保存在缓冲区中,如果主机再次需要时可直接从缓冲区提供,加快速度。

读缓存同样也可以利用分段技术,存储多个互不相干的数据块,缓存多个已读数据,进一步提高缓存命中率。

这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硬盘参数指标,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无疑对选购是有帮助的7、噪音与温度(Noise & Temperature):这两个属于非性能指标。

对于噪音,以前厂商们并不在意,但从2000年开始,出于市场的需要(比如OEM厂商希望生产更安静的电脑以增加卖点)厂商通过各种手段来降低硬盘的工作噪音,ATA-5规范第三版也加入了自动声学(噪音)管理子集(AAM,Automatic Acoustic Management),因此目前的所有新硬盘都支持AAM功能。

硬盘的噪音主要来源于主轴马达与音圈马达,降噪也是从这两点入手(盘片的增多也会增加噪音,但这没有办法)。

除了AAM外,厂商的努力在上文的厂商介绍中已经讲到,在此就不多说了。

至于热量,其实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的标准,并声称硬盘的表现是他们预料之中的,完全在安全范围之内,没有问题。

这一点倒的是不用担心,不过关键在于硬盘是机箱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高热会提高机箱的整体温度,也许硬盘本身没事,但可能周围的配件却经受不了,别的不说,如果是两个高热的硬盘安装得很紧密,那么它还能承受近乎于双倍的热量吗?所以硬盘的热量仍需厂商们注意。

对硬盘认识的常见误区(一)1、转速与寻道时间:现在不少人都认为硬盘转速越快寻道时间就越快,但这是最常见的错误认识,事实上寻道速度根本不决定于转速,因为两者的控制设备就不一样。

转速是由主轴马达控制,寻道则由音圈马达控制。

寻道时间说白了就是体现了磁头臂径向运动的速度与控制能力,音圈马达与相应的伺服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磁头的高灵敏度也有助于在高密度磁盘上准确捕获伺服标记,进而快速定位。

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可以看到5400RPM硬盘的寻道时间与7200RPM硬盘一样(如三星的V40与P40)。

之所以有些高速硬盘(如SCSI硬盘)的寻道时间更快,是因为厂商的有意设计,就好像一台Pentium4电脑只配32MB内存让人觉得不平衡一样,厂商也会给高速硬盘配上更快的寻道时间(也意味着更好的元件与更高的成本,显然厂商要根据市场的需要权衡利弊)。

实际上,通过上文有关平均访问时间的解释,大家应该明白,提高转速的主用意就是减少平均潜伏期,进而加快整体的访问速度,也许很多人不认同这是它最重要的用意,由此就又引出了下一个误区。

2、转速与数据传输率:在很多人的印象和厂商的宣传中,更高的转速的主要用意在于提高数据传输率,但这并不正确。

持续数据传输率决定于很多指标,并不光只是转速。

当然,有人会说转速更高,磁头单位时间划过的扇区就越多,不错,但前提是线密度一样。

线密度可理解为每磁道扇区数(SPT,Sectors Per Track)。

低速硬盘完全可以通过提高SPT来加大数据传输率,SCSI 硬盘就是追求SPT的典型。

事实上,很多厂商在相同单碟容量上对于不同的转速采用了不同的SPT设计,如金钻七的最外圈磁道扇区数为837个,而星钻三代则为896个。

有人可能会问,那如何保证容量一致呢?这就涉及到每英寸磁道数(TPI,Tracks Per Inch),它代表了磁道密度。

SPT高则TPI就会相应减少,如金钻七为60000TPI,星钻三代则是57000TPI。

本次测试最典型的例子是Caviar系列硬盘,WinBench测得的数据传输率与某些7200RPM产品相当。

虽然我没有该系列硬盘最外圈SPT资料,但肯定不会低于1000(若转速实为5400RPM),即使转速真的是6000RPM,也在900之上。

因此5400RPM 硬盘完全可以通过提高33%(7200RPM比5400RPM转速高33%)的SPT来得到相同的数据传输率。

综上所述,7200RPM相对于5400RPM硬盘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更短的平均潜伏期,进而减少平均访问时间。

毕竟转速是死的,5400RPM永远处于劣势。

3、真正的内部数据传输率:随着硬盘知识的普及,硬盘DTR这一指标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又出现了新的误区——拿以Mbps为单位的最高内部DTR说事,这其中某些厂商与所谓高手的误导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后果也是相当严重。

由于内部DTR决定了硬盘的实际数据传输性能,所以很多人都在关心硬盘的内部DTR,而厂商也投其所好,在产品资料中基本都公布了最大内部传输率,但多是以Mbps为单位,不少人因此拿这个数值来预测硬盘的性能,甚至分析到接口速率的瓶颈(这些人通常将其换算成MBPS,而目前最高的数值将近80MBPS,离Ultra ATA-100的最大速率已相差不远了)。

但是,它恰恰不能通过除8来换算成MBPS,因为这个数值是磁头处理二进制0/1信号(即bit)的纯理论性能,而磁头处理的信号很大部分并不是用户需要的数据(存入的数据都是经过编码的,包含许多辅助信息),因此不能以字节为单位。

很多硬盘这一数值都是相当高的,如以前的富士通硬盘,指标很好,但实际性能却是另一码事。

完全可以说,这个Mbps值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给人的是一种假象。

在硬盘中,真正重要的是内部持续DTR,它分为单磁道瞬间DTR与持续DTR两个指标,单磁道瞬间DTR的计算公式是“512字节×SPT×磁盘每秒所转圈数”或“512字节×SPT÷磁盘转一圈所用时间”,由于磁盘转一圈所用时间一般不能除尽,所以经常用前一种公式。

持续DTR的计算公式则为“512字节×SPT×磁头数/总耗时”,其中“总耗时=(磁头数-1)×磁头切换时间+道间寻道时间+磁头数×磁盘转一圈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