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
粽子课件ppt
与粽子相关的文学作品
• 《离骚》:屈原在《离骚》中描述了自己对楚国未来的忧虑和希望,其中提到了用树叶包裹饭团、鸡蛋等食物丢入江中喂 饱鱼虫虾蟹的情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寓意着驱 邪避疫,祈求安康。
端午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包括赛龙舟 、挂艾草、饮雄黄酒等,而吃粽子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
粽子与家庭团聚
家庭团聚的意义
在端午节期间,家人团聚在一起包粽子、品尝粽子,不仅是一种 传统习俗,更是一种家庭情感的交流和凝聚力的体现。
家庭包粽子的乐趣
种类与特色
种类
根据地域和民族的不同,粽子的 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肉粽、豆沙 粽、红枣粽、蛋黄粽等。
特色
粽子通常是用糯米和其他配料制 成的,外层用竹叶或荷叶包裹, 口感软糯,味道香甜可口,具有 丰富的营养价值。
地域分布与文化意义
地域分布
粽子是中国南方地区传统的食品,尤 其在江南水乡地区更为流行,随着文 化的交流和传播,现在全国各地都有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糯米沥干
将浸泡好的糯米捞出,沥 干水分,备用。
馅料选择与制作
豆沙馅
将红豆煮熟,压成泥,加 入糖和油炒干水分即可。
肉馅
将猪肉剁成馅,加入盐、 生抽、料酒等调料拌匀即 可。
咸蛋黄馅
将咸蛋黄切成小块,备用 。
粽子成型与煮制
粽叶处理
选用新鲜的粽叶,清洗干净,放 入开水中焯烫一下,增加韧性。
包粽子
取两片粽叶,折成漏斗状,加入适 量糯米和馅料,再盖上一层糯米, 用粽叶包裹好,用绳子扎紧。
。通过传承和弘扬粽子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02
粽子的地域特色
粽子的种类。
粽子的种类。
粽子是中国传统的传统食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品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粽子种类。
一、咸肉粽咸肉粽是最传统的粽子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一种。
它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和咸肉,外层用粽叶包裹而成。
制作过程中,将糯米浸泡后与咸肉一同蒸煮,再用粽叶包裹成三角形或长方形,最后再蒸煮一段时间,使其口感更加香糯,肉香四溢。
二、甜粽子甜粽子是一种以糯米和糖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粽子。
它的外观和咸肉粽相似,但内馅却完全不同。
甜粽子的内馅可以是红豆沙、枣泥、芝麻糊等甜品馅料,也有些地方会加入莲蓉、核桃等。
甜粽子的口感甜而糯,非常适合作为甜品或下午茶的零食。
三、五谷杂粮粽五谷杂粮粽是一种比较健康的粽子品种。
它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和各种杂粮,如红豆、绿豆、薏米、小米等。
五谷杂粮粽的制作过程与咸肉粽类似,只是在糯米中添加了一定比例的杂粮,使得口感更加丰富,也更加有营养价值。
四、豆沙粽豆沙粽是一种以豆沙为馅料的粽子。
豆沙是一种由破碎的豆类煮熟后磨成的糊状物,口感细腻,香甜可口。
豆沙粽的制作过程中,糯米和豆沙混合后包裹在粽叶中,再蒸煮而成。
豆沙粽的馅料可以是红豆沙、绿豆沙、黑豆沙等,各地口味有所差异。
五、蛋黄肉粽蛋黄肉粽是一种将咸肉和咸蛋黄作为馅料的粽子。
它的制作过程与咸肉粽类似,只是在咸肉的基础上加入了蛋黄,使得口感更加鲜美。
蛋黄肉粽的馅料丰富多样,可以加入莲蓉、核桃、红豆沙等,口感更加丰富。
六、果脯粽果脯粽是一种将果脯作为馅料的粽子。
它的制作过程与甜粽子类似,只是将果脯切碎后加入糯米中,再包裹在粽叶中蒸煮而成。
果脯粽的馅料可以是蜜枣、蜜桃、蜜杏等各种果脯,口感香甜可口,是夏季的一道清凉甜品。
粽子的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口味和风格。
无论是咸的还是甜的,粽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也是人们在端午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
无论是作为节日的食品礼品还是平时的零食,粽子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品尝粽子的同时,也是在品味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端午节粽子的口感特点描写
端午节粽子的口感特点描写
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最喜欢的食品就是粽子了。
一般来说,粽子口感有以下特点:
1. 外皮Q糯
粽子的外皮通常是由糯米粉和水调制而成。
烹饪过程中,粽子外皮和馅料之间会产生化学反应,进一步增加了粽子的黏性。
因此,正宗的粽子外皮应该Q糯有嚼劲,不会过于干燥或润滑。
2. 馅料鲜香
粽子的馅料可以是各种不同的蔬菜、肉类、豆子等等。
无论是什么馅料,正宗的粽子都应该成为这些食材的完美展现。
好的馅料鲜香可口、入口柔软,让你的口感体验更加奇妙。
3. 味道清淡
不同于其他中国菜系中常见的重口味调料,正宗的粽子通常以清淡的口感和自然的原味闻名。
这种淡雅的口感非常适合我们用以体现菜品的食材。
在端午节当天,你可以尝到由精选食材制作的正宗粽子,体验这种独特的口味感受。
4. 形状别致
传统的中国粽子大多呈三角锥形。
然而,在不同的地区和口味上,粽子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比如:方形,长条形,
菱形等。
这些不同的形状在感官上产生了不同的反应,让粽子更有趣味性。
总体来说,端午节的粽子是一种口感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传统美食。
在尝试正宗的粽子时,你会发现它有鲜美的馅料、柔韧的外皮,味道清淡、形状别致等等特点。
不管你对哪种口味钟情,在这个丰富的选择中总会找到你最喜欢的粽子。
介绍吃粽子的风俗
介绍吃粽子的风俗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在中国,自古以来过端
午节,就有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也称“角黍”、“筒粽”,由粽叶
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在中国各地也有不同的叫法:四川称“角黍”、广东称“筒粽”、山西称“白粽”、河北称“长粽”等等。
相传在春秋时期,秦德公即位三年(公元前678年)五月初五,楚晋发动战争,当时秦德公在国都中举行宴会招待楚怀王。
当时楚怀王宠爱妃子郑袖,郑袖为了让楚怀王立她为皇后,就设计离间楚怀王与屈原的关系。
一天,郑袖向楚怀王进谗:“大王平日最爱吃的是大黄米粽,如今有一种新品种的粽子,吃了可以使人不醉不休”。
楚怀王果
然听信了郑袖的话,于是就给屈原送去一把新扇子。
屈原是个忠臣,他对楚王忠心耿耿,眼看楚国就要灭亡了。
但是他深知楚国要灭亡了,是因为自己的理论和主张得不到实行的缘故。
—— 1 —1 —。
粽子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
粽子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粽子,又称为“端午粽”,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食品之一。
它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经过包裹、蒸煮等工序制作而成。
粽子不仅具有丰富的口感和独特的味道,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本文将介绍粽子的起源、演变以及传承发展的文化意义。
一、起源与演变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据史书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诗人屈原因参与江南吴国的政治斗争而遭流放,他在悲愤之中投江自尽。
当地百姓为了防止鱼虾蛟龙等生物吞食屈原的遗体,纷纷划船撒饭入水,以免屈原的尸体遭到损害。
后来,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每年端午节都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示对先贤的缅怀和纪念。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粽子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成熟的食品。
最早的粽子由竹叶包裹,后来演变为使用芦苇叶或菖蒲叶包裹,再后来发展成为常用的现代粽子采用的粽叶包裹。
从最初只用糯米和粽子叶制作的简单粽子,到现在各种口味、馅料丰富的粽子品种,粽子的制作工艺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二、粽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粽子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在其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注入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
首先,粽子凝聚了人们共同的记忆与情感。
粽子的传统制作方法是通过糯米包裹,象征着人们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来侵略。
品尝粽子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这一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加深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与友情。
其次,粽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中国的粽子制作技艺被列入其中。
广泛流传的《竹林七贤》中,也有关于吃粽子的描写,揭示了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对于粽子的喜爱。
最后,粽子的文化内涵多样且深厚。
不同地区的粽子具有各自独特的风味和特色。
北方的粽子偏重咸味,有肉粽和豆沙粽等;南方的粽子则更加偏甜,如蜜枣粽和红枣粽等。
无论是咸粽子还是甜粽子,都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和味觉享受,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文化。
三、粽子的现代创新在当代社会,粽子的制作和口味有了更多的创新和变化。
粽子的吉祥寓意与象征意义
粽子的吉祥寓意与象征意义粽子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之一,被广泛用于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中。
除了其美味的口感,粽子还富有吉祥寓意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通过探讨粽子的起源、形状和包裹方式以及与吉祥寓意和象征意义相关的传统故事和文化内涵来解析粽子的独特魅力。
一、起源与形状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竹筒饭和包菜饭。
它由糯米、肉类、豆沙、蜜枣等馅料包裹在竹叶或者芦苇叶中,形成三角锥形或长圆柱形。
粽子的包裹方式多样化,有菱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包裹方式略有差异,但总体上都保持了一定的相似性。
二、与吉祥寓意相关的传统故事粽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许多传统故事和神话传说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些故事赋予了粽子吉祥寓意和象征意义。
1.屈原与端午节据传,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伟大爱国诗人,他在战国时期为了寄托自己的忠诚和痛苦,投江自尽。
当地百姓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纷纷投入江中救援,并且划船追赶鱼虾,敲击船桨和打鼓以驱赶鱼虾离开。
为了纪念屈原的忠诚和爱国精神,后来的每年五月初五都会举行划龙舟、赛龙舟等活动,同时也会吃粽子,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寓意驱赶恶鬼,庇佑健康平安。
2.粽子与包婴儿相传,在古代的一段时间里,粽子被用来包裹婴儿。
当时人们认为婴儿是最柔弱的,所以他们将婴儿放置在两片粽叶之间,希望能够保护婴儿的安全和健康。
这种习俗也逐渐演变为将粽子赠送给亲朋好友表示关爱和祝福。
三、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除了吉祥寓意外,粽子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1.和谐与团圆粽子的包裹方式使得其中的馅料能够充分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口感。
这也寓意着家庭成员的团结和和睦。
端午节是一个家人聚集在一起的节日,每个人都会享受粽子,共同感受家庭的温暖与幸福。
2.祈福与庇佑粽子在包裹和烹饪的过程中充满了祈福的氛围。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粽子包裹方式和馅料都有不同的寓意,不管是猪肉粽还是红豆粽,它们都带有一种庇佑的意味。
人们相信吃粽子能够消除病痛、辟邪和祈求好运。
粽子的ppt课件
粽子简介粽子制作方法粽子与端午节粽子的营养价值与健康粽子的发展与创新
contents
目录
01
粽子简介
粽子起源于古代中国,最初是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的食品。
起源
粽子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逐渐演变为今天我们所见的传统食品。
历史
粽子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如肉粽、豆沙粽、咸蛋粽等。
粽子通常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通过包裹不同的馅料制成,口感独特。
特色
种类
粽子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但不同地区的粽子做法和口味有所不同。
地域分布
粽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端午节等节日的必备食品,也是家庭团聚和友谊的象征。
文化意义
02
粽子制作方法
将粽叶折成漏斗形状,放入适量糯米和馅料。
用糯米覆盖馅料,确保馅料不外露。
将粽叶包裹好糯米,用棉线或草绳捆绑结舟是端午节最受欢迎的习俗之一,人们会划龙舟竞渡以祈求平安和丰收。
传统食品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它不仅是美食,更承载了人们对屈原的敬仰和纪念之情。
文化符号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团结、互助、敬老爱幼等美德。在端午节期间,家庭成员一起包粽子、吃粽子,增进了亲情和家族凝聚力。
口味和功能的创新
在口味上,粽子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红枣、豆沙等馅料,出现了许多创新口味,如芝士、巧克力、水果等。此外,还有一些商家推出了具有特殊功能的粽子,如低糖、低脂、高纤维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粽子的搭配食用
除了传统的白米粽外,人们还开发出了许多与粽子搭配食用的食品,如油条、豆浆、小笼包等。这些食品与粽子搭配食用,不仅口感更佳,而且营养更丰富。
促进消化
糯米和其他谷物制成的粽子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适量食用粽子可以缓解便秘等症状。
描写粽子的优美句子
描写粽子的优美句子
1. 每年端午节,妈妈都会包好多粽子,那一个个粽子就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小娃娃,躺在那儿可爱极了。
2. 揭开锅盖,一股浓浓的粽香扑鼻而来,那刚出锅的粽子,浑身冒着热气,粽叶都被染上了一层油亮的色彩。
3. 我最喜欢吃红枣粽,解开那绑着粽子的绳子,就像解开了一个小秘密,里面的红枣若隐若现。
4. 咬一口粽子,糯米的软糯和红枣的香甜在嘴里融合,就好像在舌尖上跳起了一场欢快的舞蹈。
5. 记得小时候,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守在锅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锅里的粽子,盼着它们快点煮熟。
6. 粽子的形状特别有趣,四个角尖尖的,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独特。
7. 那裹着粽子的粽叶,经过蒸煮变得更加翠绿,就如同给粽子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
8. 把粽子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感觉里面装满了幸福和满足。
9. 一个个粽子整齐地摆放在盘子里,像是在等待着人们去品尝它们的美味,真让人垂涎欲滴啊。
端午节的粽子文化
端午节的粽子文化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与其他重要的节日一样,端午节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作为端午节的代表性食品之一,粽子更是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从粽子的起源、种类和制作方法、象征意义等方面探讨端午节的粽子文化。
一、粽子的起源粽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其历史可追溯到上千年前。
相传,粽子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的屈原在反春秋时不幸失宠,终于忍受不了国家的败亡和自己的沮丧而投江自尽。
当地居民为了避免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将粽子投入江中,并划龙舟寻找屈原的遗体。
据说,屈原自尽的那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此后人们每年都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
二、粽子的种类和制作方法端午节的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品种,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制作方法和特色风味。
根据馅料的不同,粽子可以分为咸粽子和甜粽子两大类。
咸粽子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它的馅料主要是糯米和多种肉类或蔬菜,如糯米肉粽、糯米豆沙粽等。
制作咸粽子时,首先将糯米浸泡后蒸熟,然后在粽叶上摆放适量的糯米和馅料,最后包裹成三角形或长方形,用细绳捆紧即可。
咸粽子入口松软香糯,肉馅或菜馅的味道更是增添了丰富的口感。
甜粽子则以糯米和各种甜品作为馅料,如红豆沙、绿豆沙、莲蓉等。
制作甜粽子相对咸粽子更加简单,只需要将糯米蒸熟后加入适量的馅料,再包裹成同样的形状。
甜粽子的口感甜润可口,是端午节期间供应给儿童和女性的一道美味食品。
除了常见的咸粽子和甜粽子外,不同地区还有一些独特的粽子品种,如蛋黄肉粽、紫米粽等。
这些特色粽子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美味口感,更加丰富了端午节的食品文化。
三、粽子的象征意义端午节的粽子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承载着浓厚的象征意义。
首先,粽子是对屈原的纪念。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他的爱国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创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吃粽子正是为了纪念他,将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其次,粽子还寓意着人们祈求平安和健康的心愿。
粽子的由来与传承
粽子的由来与传承粽子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端午节的代表美食,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粽子的由来与传承,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一独特美食的历史渊源。
一、起源传说粽子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最广为人知、也最为流传的是关于屈原的传说。
相传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忠贞不屈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据说,屈原在楚国被贵族排挤后,投江自尽。
当地的渔民为了防止鱼群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划船撒下米饭,以吸引鱼群。
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端午节,人们就会包裹成粽子形状的饭食,丢进江中。
二、制作工艺粽子的制作工艺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经过漫长的发展和积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技艺。
制作粽子的原料主要是糯米、糖和各种馅料,如红豆、蜜枣、咸肉等。
首先,将糯米浸泡并蒸熟,与糖一同拌匀,使其充分吸收糖分的香甜。
然后,将浸泡好的粽叶洗净,沥干水分,用水煮软后晾凉备用。
接下来,将一片粽叶叠成漏斗状,放入适量的米和馅料,再盖上一层米饭,用双手轻轻捏紧。
最后,用粽叶缠紧,形成三角状或长方形,并用麻绳系紧,使其不散开。
最后,将包好的粽子放入蒸锅中蒸熟即可。
三、地域特色粽子在中国各地都有盛行,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特色和口味。
南部地区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常用红豆、蜜枣等作为馅料,外形多为三角形或双圆形。
而北方地区的粽子偏向咸味,馅料多是五芳斋、肉松和咸鸭蛋等,制作工艺也稍有不同。
此外,广东的粽子呈方形,采用糯米和咸肉作为主要原料,口感鲜美,香气四溢。
因地域的不同,粽子既有温馨的家庭味,也有地方特色的风味。
四、传承与创新粽子作为传统节日食品,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粽子的制作工艺和口味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与变革。
许多厨师和食品企业都在探索粽子的新领域,将更多的创意融入到传统的制作过程中,推出了各种新口味的粽子。
例如,有些粽子添加了水果、蛋糕或冰淇淋等材料,使其更加风味独特、口感更加丰富。
粽子的拼音
粽子的拼音
1、粽子拼音:[zòng zi]。
2、基本释义:一种食品,用竹叶或苇叶等把糯米包住,扎成三角锥体或其他形状,煮熟后食用。
我国民间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
3、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
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2010年12月,江西德安县宋代古墓出土了两个实物粽子,据考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筒棕”,南朝梁开始还出现药食合一的粽子,直到现在的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这种风俗也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粽子百科
(2)将肥肉切块用五香粉腌味约30分钟。排骨切块用黑醋、酱油、盐、味精、面粉腌过备用。
(3)将荷叶对撕,粗面朝下,铺上3片竹叶,放一半的糯米。然后放入香菇、莲子、虾米、栗子、咸蛋黄、肥肉、排骨、芋头、绿豆仁。再放上另一半糯米,将另外3片竹叶盖上。
“甜茶粽”:“取真武山优质甜茶取汁用来制作粽子,其粽子色泽金黄油亮,入口润滑细嫩,柔软 粘稠,齿颊留香,回味甘甜,去腻消食,营养丰富”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软,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莲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1粽子的种类
甜粽子:水果粽,豆沙粽,枣子粽,香芋粽
咸粽子:肉粽,香菇粽,莲子棕,等等
八宝粽:里面有红绿丝等等的材料,
碱粽
白粽
用料:
(1)糯米500克、干香菇1朵、莲子4粒、虾米10克、绿豆仁50克、栗子2粒、干荷叶1张、干竹叶6片、干碱草2条。
(2)咸蛋黄1粒、胡椒粉少许、芋头30克、排骨、肥肉约100克;五香粉、葱油、味精盐少许。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块包粽,火腿要金华者,精肥适均。又,肉丁包粽亦可。”
“蛋黄粽”:“中间一个蛋黄,蛋黄必须采用上好鸡蛋,入口甜咸而不反感。”
1、广东端午节粽子。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7 老边粽子 (始建于1829年,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
8 米旗粽子 (1994年西安,著名品牌)
粽子知识小百科
粽子的文化内涵
01
传承与发扬
粽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 承了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它不仅是一 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 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
02
家庭团聚
粽子寓意着家庭团聚,它的制作过程 需要家人一起动手,增强了家庭凝聚 力和亲情。
03
尊重先祖
在端午节吃粽子,是对屈原的纪念, 表达了对先祖的尊重和缅怀。
将糯米和其他填充材料如红豆、咸 蛋黄、猪肉等准备好,根据需要进 行调味。
包裹粽子
将粽叶叠放在手心,折成漏斗形状 ,加入糯米和其他材料,然后折起 粽叶,用绳子绑紧。
煮粽子
将包好的粽子放入大锅中,加足够 的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煴4-5小 时即可。
不同地区粽子制作方法的差异
形状
不同地区的粽子形状可能有所 不同,如南方多以三角形为主
粽子的形状是三角形或菱形,每个粽子通常有一个主馅料, 可以有咸味或甜味。
粽子的起源和传说
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初是用来祭奠祖先和 神灵的食品。
传说中,粽子的发明与一位叫做屈原的诗人有关。屈原在 流放期间,当地居民为了不让鱼儿吃掉他的尸体,将米饭 包裹在竹叶中扔进江中。后来,这种食品逐渐流传开来, 形成了现在的粽子。
用,避免过量摄入热量。
搭配其他食物
在食用粽子时,可以搭配一些蔬菜 、水果等食物,以增加膳食纤维的
摄入,促进消化。
注意品种
选择低糖、低油的粽子,如豆沙粽 、红枣粽等,避免食用过多的糖分 和油脂。
注意消化
对于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如老年 人、胃肠道疾病患者等,应适量食 用粽子,避免加重消化负担。
粽子与其他食物的搭配
粽子的民俗风情
地域特色
粽子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传承
粽子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传承粽子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之一,广泛流传于华人社区,并在许多国家的华人社群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象征。
粽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传承。
一、粽子的起源与历史粽子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传,粽子最早由伟大的诗人屈原与楚国人民共同创造。
屈原是楚国的爱国志士,他以自己的诗篇《离骚》闻名于世。
在他被贵族排挤出朝廷后,他投江自杀,令楚国人民痛不欲生。
为了防止鱼虾螃蟹吃掉屈原的身体,在农历五月初五的这一天,楚国人民纷纷划船下水,撒下米粒,以免鱼虾伤害屈原的遗体。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将米粒包裹在竹叶中,煮熟后食用,这就是粽子的起源。
二、粽子与端午节的传承粽子与端午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端午节既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也被认为是驱邪避疫、祈福祭祀的重要时刻。
人们在端午节期间会划龙舟、挂艾草、赛龙舟等活动,还会食用粽子。
在端午节的日子里,家庭会聚在一起包粽子,这成为一种亲情的寄托。
老人和孩子们一起揉面、包粽子,相互交流和传承着粽子的制作技艺和家族的美食传统。
这种世代相传的传统活动,让粽子具有了更加浓厚的人情味。
三、粽子的形状与寓意粽子的形状通常是菱形,由糯米、豆子、肉或者其他馅料包裹在竹叶中,再用棉绳捆扎而成。
每个地区的粽子风味各异,制作工艺也有所不同。
粽子的形状与寓意多种多样。
菱形象征着团圆和和谐,意味着家人团聚的温暖与幸福。
粽子内部的馅料也有不同的寓意。
有些粽子的馅料是甜的,象征着甜蜜幸福;而有些粽子的馅料是咸的,寓意着厄运的驱散和平安的祈愿。
四、粽子的地域风情不同地区的粽子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制作方法,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例如,江浙一带的粽子以糖和豆沙为馅料,口感甜而香软;福建地区的粽子则使用肉和咸菜作为馅料,味道十分鲜美。
台湾的粽子则以小豆、豆沙和红枣等为馅料,口感独特。
每一种地方的粽子都承载着当地人民特有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粽子背后的民俗文化传承
粽子背后的民俗文化传承粽子,是我国传统的重要食品之一,在端午节和其它节日中备受欢迎。
它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的美食,不仅是食品,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传承和历史渊源。
本文将从粽子的起源、制作技艺、传统风味、季节文化、祭祀意义等多个方面,探讨粽子所蕴含的民俗文化传承。
一、粽子的起源粽子是中国古老的传统食品,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在《诗经》中就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民不羡长夜之火,足不出户,然后知小大之将至也。
”这句话讲的就是粽子的原型——“龙舟粽”。
相传春秋时期越国的伍子胥为了纪念忠诚的父亲伍员,将他的遗体割下一块肉放在纺织的草纸中,撒上一些野菜和米粒,扎成三角形的粽子,用来投到江中,以供父亲的英灵食用。
而更早的传说中,则始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在楚国的田园里,农夫们挥汗如雨地忙碌着,他们每天从早忙到晚,除了每隔一段时间就停下来改换田地之外,还要在湖边或田埂上放置“龙船”,牵扯象征良辰吉时的各种念头。
有一年,楚国王春申君派遣使者前来巡视田间,结果到了一所农家,发现农夫们都在忙碌着包粽子。
“你们在干什么?”春申君问道。
“王福利,这是次年端午节,为了给祖宗们上供,我们在包粽子。
”农夫们回答道。
“那是怎样的一种供品?”春申君再次询问道。
“这是包着糯米、猪肉等馅料的粽子,是我们母亲一代传下来的。
”农夫答道。
正是这样由家传之前,在农家田园里的“龙舟粽”,孕育了我国的第一代粽子文化。
在民间,“粽子”原为“角黍”,意指锥形包裹里的黄米粒。
明前期,由于米粮充足,食品制作水平获得显著发展,角黍才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粽子。
二、制作技艺在粽子的制作方面有很多与地域与口味相关的差异。
但是,作为一种类似古老的文化遗产,它要保证的是传统的做法。
一份完美的粽子需要糯米、绿豆、花生、肉馅、鸡蛋黄、叶子、线等配料。
糯米是每个地方都必不可少的主材料,花生和肉馅则因地而异。
广州的粽子多以肉、花生和咸鸭蛋为主,浙江和江南地区则多采用馅料为肉、蛋黄、莲蓉、红枣,绿豆等。
粽子的历史和制作方法
粽子的历史和制作方法粽子是中国传统的美食之一,以其独特的形状和口感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在中国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粽子,象征着对历史英雄屈原的纪念。
本文将介绍粽子的历史渊源以及制作粽子的方法。
一、粽子的历史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中国,据传是为了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屈原是楚国的贤臣,他对国家忠诚无私,但遭受了朝廷的冷遇,并最终投江自尽。
当地居民纷纷划船寻找屈原,同时还将食物投入江中以防止鱼虾啃食投江的屈原尸体。
民众纷纷赶来划龙舟、投粽子、吹龙舟,这些传统活动就一直流传至今。
由于这段历史典故的影响,粽子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物,更代表了人们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敬爱。
二、粽子的制作方法粽子制作的关键在于选材和包裹方式。
无论是甜粽子还是咸粽子,其制作过程大体相同,下面就以咸粽子为例,介绍粽子的制作方法。
1. 准备食材和器具- 糯米:选用优质的糯米,将其浸泡几个小时,然后沥干备用。
- 食材: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猪肉、五花肉、咸蛋黄、腊肠、香菇、绿豆等。
- 糖、盐、生抽、酱油、料酒、葱姜蒜等调料。
- 粽叶:新鲜的竹叶或者草叶,事先用温水泡软备用。
- 彩绳:用于绑扎粽子。
2. 处理食材- 将猪肉或五花肉切成小块,用葱姜蒜和调料腌制片刻,增加肉的香味。
- 将咸蛋黄剥开备用,香菇和绿豆也要提前浸泡。
3. 包裹粽子- 取一片粽叶,沿着中间对折,形成一把漏斗状。
- 在漏斗状的粽叶底部放入一些糯米。
- 在米上放入适量的食材,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来选择。
- 覆盖食材上方一层糯米,用手掌略微压实。
- 按照相同的方式加入更多糯米和食材,直至粽叶被填满。
- 最后将粽叶的边缘向内折叠,封口处用彩绳扎紧。
4. 煮熟粽子- 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水,确保粽子完全浸泡。
- 在大火下煮沸后,调至中小火,慢慢煮熟。
- 通常需要煮至两个小时左右,直到糯米变得软糯。
5. 品尝美食- 煮熟的粽子取出,晾凉待用。
粽子的历史与传承
粽子的历史与传承粽子,又称为端午粽,是中国传统的重要食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从粽子的起源、制作方法和传承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粽子的历史与传承。
一、粽子的起源粽子起源于战国时期,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粽子主要由一些五谷杂粮和鱼肉等食材制成。
相传,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他因不满秦国的政策而投江自尽。
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村民们纷纷划船下去,撒入一些五谷杂粮和鱼肉,以免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
后来,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就模仿当时的情景,将糯米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用来纪念屈原。
二、粽子的制作方法粽子制作的关键是选材、包裹和煮熟。
首先,选用上好的糯米和各种配料,如肉类、豆沙、蜜枣等;其次,将糯米泡水后蒸熟,备用;然后,将粽叶用开水烫软后晾凉,以便后续包裹;最后,将适量的糯米和配料包裹在粽叶中,并用细绳捆紧,放入锅中蒸煮数小时,待熟透后即可食用。
不同地区的粽子制作方法和风味也各有特色。
北方粽子多以豆沙和蜜枣为主,口感甜蜜;南方粽子则更加注重咸味,常用猪肉和咸蛋黄等配料,富有口感。
而在台湾地区,粽子偏向于咸味,添加的馅料更为丰富多样。
三、粽子的传承意义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品之一,其传承意义深远。
首先,粽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其次,粽子是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的象征,提醒人们要坚持团结一心,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旨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羁绊。
再次,粽子也具有丰收和祈福的寓意,人们在吃粽子的同时,常常祈祷着来年的丰收和福运。
与传统相结合,如今的粽子也在不断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口味的变化,人们对粽子的制作和配料有了更多的选择。
现代粽子不仅有传统的豆沙、肉类等馅料,还有企业推出的各种新口味粽子,如巧克力、草莓等水果口味。
这些新口味的粽子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口味的需求。
总之,粽子作为中国传统食品之一,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意义。
粽子的典故与文化内涵
粽子的典故与文化内涵粽子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食品,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典故和文化内涵。
从其起源和发展,到粽子在传统节日中的象征意义与民俗习惯,都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探讨粽子的典故与文化内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美食。
一、起源与发展粽子作为中国传统的食品之一,起源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粽子最早是由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衍生出来的。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不幸遭遇和忠诚精神深深感动了后人。
为了怀念他,人们将糯米包裹在竹叶中,形成了初步的粽子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制作工艺和口味逐渐发展壮大,从而形成了现代粽子的特色。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粽子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尤其是端午节,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人们都会在这一天食用粽子。
这一习俗起源于屈原的爱国精神,通过食用粽子来纪念他的贡献和忠诚。
此外,在一些地方还有其他的食用粽子的习俗,比如用粽叶来驱邪辟邪,保佑平安和幸福。
二、象征意义与传统习俗粽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寓意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粽子给人们带来了团圆和温暖的感觉。
由于端午节往往是在夏季举行,正值酷暑时节,因此人们在一起吃粽子也是为了团圆和温暖。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其次,粽子还象征着心诚和纯洁。
在传统观念中,糯米是一种纯洁无瑕的食材,而将其包裹在竹叶中,更加强调了纯净的意义。
通过食用粽子,人们希望能够得到纯净和美好的祝福。
此外,不同地区还有一些独特的粽子习俗。
比如,在一些南方地区,人们会在端午节期间将粽子系在门口或窗户上,以驱赶邪恶并保佑家庭安全。
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用粽叶制作各种各样的艺术品,来展示粽子的美丽和祝福。
三、粽子与文化交流粽子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也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已经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
尤其是随着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了解和尝试粽子。
一些外国友人对粽子的制作工艺和口味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粽子的文化背景
粽子的文化背景粽子是中国传统的传统食物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背景。
它是一种由糯米和其他食材包裹在竹叶中蒸制而成的美食。
在中国文化中,粽子代表着家庭团聚和传统节日庆祝。
本文将探讨粽子的文化背景,包括其起源、传承和象征意义。
1. 粽子的起源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粽子最早被记载在《诗经》和《楚辞》等文献中,被称为“艾纸脯”。
当时的粽子主要由煮熟的肉、谷物和香草包裹在芦苇叶或藤蔓中制成。
这种食物被视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供品,在节日和重要仪式上供奉。
2. 粽子的传承粽子作为一种传统食物,在中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制作方式和口味。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做法和特色,比如北方粽子常用红豆沙、豆沙、肉等作为馅料,而南方粽子则更多地使用咸味的馅料,如咸蛋黄、肉干、腊肉等。
这些传统的制作工艺和口味已经代代相传,并且在现代的商业社会中得以保留和发扬。
3. 粽子的象征意义粽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粽子代表着家庭团聚。
在中国的端午节,人们通常会包粽子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同时也将粽子当作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以表达对家庭和友情的思念和祝福。
其次,粽子也象征着美好的祝愿和吉祥。
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将各种幸运符号和红线绑在粽子上,希望能够带来好运和吉祥。
最后,粽子还承载着对历史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无论在家庭还是社区,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人们会世代相传的传统做法和故事,以确保粽子的传统魅力得以延续下去。
总结:粽子作为中国传统美食的一种,不仅在于其香味可口,更在于其背后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背景。
粽子的起源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其制作方式和口味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但都承载着对家庭团聚、美好祝愿和历史传统的尊重。
粽子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人民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无论是在传统节日中还是日常生活中,粽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人们团聚、祝福和纪念的象征物品。
粽子的种类
粽子的种类引言粽子是一种中国传统美食,主要由糯米和各种填料包裹而成,外层通常是由竹叶或者芦苇叶等制成的。
粽子有许多不同的种类,每种粽子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粽子种类。
1. 糯米粽糯米粽是最经典、最常见的粽子种类之一。
它主要由糯米、红豆沙、枣子、蜜枣、肉等不同的填料包裹而成。
糯米粽的制作步骤主要包括:将糯米浸泡、腌制填料、包裹、蒸煮等。
糯米粽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外层软糯,内部的填料则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例如,红豆沙粽子甜而糯,肉粽子则更为咸香。
2. 蛋黄肉粽蛋黄肉粽是一种广受欢迎的传统中式粽子。
它的主要特点是馅料丰富,内部包含糯米、蛋黄、肉类等。
蛋黄肉粽通过在制作过程中将蛋黄与糯米混合,使其与其他粽子相比更具有口感。
蛋黄肉粽通常采用大蒲粽叶包裹,蒸煮时间相对较长,以确保粽子的口感和味道达到最佳状态。
这种粽子在端午节期间非常受欢迎,且制作难度较高。
3. 甜粽子除了咸粽子外,还有一种叫做甜粽子的粽子种类。
甜粽子主要采用糯米和甜味填料制作而成,如红豆沙、枣泥、豆沙等。
甜粽子的制作过程与咸粽子类似,但是填料和调料有所不同。
甜粽子通常在包裹的过程中加入糖类,使其更加甜美香滑。
这种粽子在中国南方地区被广泛消费,是许多人最喜欢的粽子种类之一。
4. 玫瑰豆沙粽玫瑰豆沙粽是一种添加了玫瑰花瓣香味的粽子。
它以糯米和红豆沙为主要材料,并通过加入玫瑰花瓣制作成独特的香味。
制作玫瑰豆沙粽的过程中,将玫瑰花瓣与糯米混合蒸煮,使香味渗入糯米中,再加入红豆沙作为填料。
这种粽子的色彩鲜艳,香气扑鼻,是一种保留了传统制作工艺的粽子种类。
5. 果脯粽果脯粽是一种独特的甜味粽子,它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各种干果和蜜饯作为填料。
常见的果脯包括枣、葡萄干、橙皮等。
果脯粽的制作方式与其他粽子类似,但填料的选择使其口感更加丰富多样。
果脯粽的甜味和果香让许多人喜欢,尤其在端午节期间,它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粽子。
结论粽子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重要食物之一,有许多不同的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粽子的象征
粽子的象征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屈原。为了不 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装着米的竹筒投入江中。 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 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 粽”的由来,也就是所谓的竹筒饭。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 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 “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 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 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 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 食品。
粽子热量与健康
粽子的热量依其“大小”、“内容”不同有所差别, “肉粽”每个热量约含450至600卡,台式肉粽由385至 671卡,平均495大卡,而湖州粽则由400至520卡 拉美粽子,平均459卡,肉粽的内容物当然也直接影响它 的热量,如使用五花肉和使用叉烧肉当配料,所含热量自 然不同。 包粽子时,最好选用符合“三少一多”(油、少碱、 少糖、多纤维)素材,增加粽子的纤维质,或将糯米混加 普通大米,增加粽子的纤维; 另制作豆沙粽时,建议以“植物油”取代猪油,可降 低粽子的热量。裸粽热量较一般粽子少,每个热量约含 210至250大卡;碱粽也因体积小,相对热量较小,热量 在未沾糖前约为100至120卡,沾糖后则含120至150大卡; “豆沙粽”每个热量约含500至600卡,热量在粽子王国 中,可以数一数二,因除了砂糖或蔗糖含量较高外,豆沙 粽多以猪油炒过,所以热量增加很多。
包粽子请留心以下几点
粽叶的选用: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叶,选表面光滑软 韧的较好。汕头人包粽子多用竹叶,粽子有竹叶的清香味, 但要煮软再用。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从安徽黄山采下 的箬叶,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称“徽州伏箬” 。 粽馅的调味:咸肉粽要先将新鲜的猪肉用少许味精、 白糖、酒、盐、生抽拌匀反复揉擦至调味品渗入猪肉再包。 粽子的捆扎: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紧,防止米粒挤进豆 沙中,如果煮不透会出现夹生现象。咸肉粽如果用肥猪肉 不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如果用瘦猪肉就要扎紧,因为 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 粽子的肥糯。 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 过粽面,待重新滚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个小时左右即可。 在煮粽过程中不要添生水。要留意枧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 一同煮。煮好以后趁热取出。吃时打开粽叶,粽香喷鼻, 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是为上品。
粽子起源
端午祭祀先祖,其实是后人赋予的内容。古人对端午,其实有种 种说法,史书上,介子推曾割腓股帮助晋文公。晋文公复国后,赏赐 随从巨属,介子推独无所得,因此怨恨,与母亲隐居绵上(今山西介 休东南)山中。传说晋文公请他出来,他终不肯出。晋文公烧山求他 出山,他抱木而被烧死。邯郸淳《曹娥碑》说是祭伍子胥:“五月五 日,时迎伍君。”史载伍子胥尽忠于吴,后反被吴王夫差杀,抛尸于 江,化为涛神。民间传说,伍子胥死于五月五日。《会稽典录》记, 则为纪念曹娥;“女子曹娥,会稽上虞上。父能弦歌为巫。汉建武中, 长沙区回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回日:闻君当见祭,甚善。常 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绿丝缠之。此二物蛟 龙所惮。回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 《异苑》因此说,“粽,屈原姐所作。”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 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因为蛟龙怕楝叶、 绿丝。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却说:“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 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桐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 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隗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 以饲蛟龙。”因李时珍此种说法,故闻一多有 “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 民族的祭祖日”之说。
制作步骤
•
1.粽叶折一条窄边卷起。 2.然后将粽叶折成漏斗型。 3.加糯米,绿豆,栗子, 再加花生豆。 4.再加糯米,馅不要加太 多,7分满就好.左右两边的 粽叶向内折叠。 5.把对着自己的小尖角折 上去。
6.外面的粽叶翻下来.用 棉绳扎紧。
7.接下来就是煮粽子了,加 冷水,大火烧滚,再用小火焖。 让粽子留在里面自然冷却。
印度尼西亚的粽子 印度尼西亚人对粽子馅特别讲究,有猪肉馅、牛肉馅、鸡 肉馅,有腊肉馅、火腿馅,还有广味香肠馅、虾肉馅、鱼肉馅。印尼粽子是 用粳米做的,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叶诱人的香气,很能引起人们的食 欲。 哥斯达黎加的粽子 哥斯达黎加的粽子用一种经过特别加工、带有黏性的 玉米粉为主料,配以鸡肉、牛肉、胡萝卜、土豆、橄榄、辣椒等。有的还浇 上牛肉汁,然后用新鲜的香蕉叶包成扁方形。 菲律宾的粽子 菲律宾的粽子有点特殊,习惯裹成长条形,味道倒和中国 江浙一带的粽子差不多,而且他们在过圣诞节时,把粽子当成不可缺少的食 品。 拉丁美洲的粽子 拉丁美洲也流行一种类似粽子的食品,这大概要起源于 印第安人的传统食品,他们用香蕉叶包粽子,主料是玉米粉和菜豆,吃起来 味道很香。关于它还有一个传说:400多年前,西班牙殖民者统治了拉美大部 分地区,印第安人被迫外出服劳役,妇女们为此把煮熟的玉米粉和菜豆用香 蕉叶包起来,作为干粮让亲人带上路。久而久之,就成了他们的传统。 秘鲁的粽子 秘鲁人是在圣诞节时吃粽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欢庆圣 诞节,边吃粽子,甚至已出嫁的女儿也赶回娘家,再尝娘家粽子的风味。 每逢圣诞来临,委内瑞拉家家户户包裹粽子,这已成了应节一景,届时, 连平日卖点心的店铺也堆满了粽子。这种粽子以玉米面为主料,以火腿、腊 肉或香肠为馅料,还加进橄榄、葡萄干,用新鲜蕉叶包成长方形,每个重约 半公斤,焙干蕉叶,粽子即熟,剥开粽子,清香四溢。吃粽庆节,别有一番 情趣。 柬埔寨的粽子 柬埔寨的粽子称为“布袋粽”,它不用植物叶包裹,而是 取一个布袋,将糯米、赤豆、红枣等一层隔一层地塞满布袋,然后扎紧口袋 蒸热。食用时剥去布袋,用刀切着吃。
民间传说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 的说法。 南朝梁的吴均(467—520)在《续齐谐记》中写道: “阴历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 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 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 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 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 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另外的说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 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 粽子与屈原关联的说法,由于其浪漫主义色彩,而被 广为传颂。粽子在文人歌赋中屡有出现。 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写道:“彩缕碧筠糭,香粳白玉 团。” 宋代杨无咎在齐天乐端午中写道:“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午。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 裁艾虎。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
有名的粽子
1 .五芳斋粽子 (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产地:浙江嘉兴) 2 .真真老老粽子(嘉兴粽子传人,中华老字号,著名品牌,嘉兴特产) 3 .稻香村粽子 (始建于1895年[清光绪21年],中华老字号企业) 4 .好利来粽子 (知名品牌,大型糕点连锁企业) 5 .三全粽子 (中国名牌) 6 .思念粽子 (中国名牌) 7 .利口福粽子 (著名品牌,广州酒家企业集团旗下企业) 8 .老边粽子 (始建于1829年,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 9 .米旗粽子 (1994年西安,著名品牌) 10.津乐园粽子 (1996年天津,知名品牌) 11 .功德林粽子 (创始于1922年上海,中华老字号企业) 12.大三元粽子(是一家集餐饮、食品加工为一体的知名企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在京城 开设的第一家正宗高档粤菜酒楼) 13.鲜品屋粽子(青岛地区知名品牌)),以礼品粽为特色。包装新颖,内置南北风齐全, 粽子礼品中不可多得 14.莎莲娜粽子(重庆知名品牌,印尼独资) 15.扬子江武昌鱼粽(全国粽子大赛金奖,湖北名牌,湖北著名商标)
粽子种类
广东粽子。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 做成的蛋黄粽,以及用鸡肉盯鸭肉盯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 馅料的什锦粽。 闽南粽子。厦门、泉州的烧肉粽驰名海内外。 宁波粽子。浙江宁波粽子多为四角形,有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 嘉兴粽子。浙江嘉兴粽子历史悠久,有三角形和长方形,有鲜肉、豆沙、 八宝等品种。 苏州粽子。苏州粽子多为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 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 四川粽子。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 讲究,工艺复杂,其口味独特。 海南粽子。与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 右,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肉、腊肉、红烧鸡翅等。 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多以红枣、 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山东粽子。选用黄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夹以红枣,风味独特。 台湾粽子。带有浓厚的闽南风味,品种甚多,有白米粽、绿豆粽、叉烧 粽、八宝粽、烧肉粽。 另外,粽子还有贵州的“酸菜粽”、西安的“蜂蜜凉粽”、苏北的“咸 蛋粽”、上海的“咸味粽”、云南的“火腿粽”等各具特色。
粽子简介
粽子 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 始流传的,那一天便互相送粽子作为纪念。并且粽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 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 “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 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 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 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 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 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 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 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 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 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 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国的传统习俗,也是中国一种特有的节令食品。然而,在国外 也有不同的吃粽子习俗。 朝鲜的粽子 朝鲜人在端午节这天有吃“车轮饼”的风俗,人们把鲜嫩芽艾叶煮后 捣碎,掺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车轮形状,朝鲜人成它为“车轮饼”。 日本的粽子 日本人过端午节时也吃粽子,不过日本的端午节是在公历的5月5日, 日本的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做成的,粽子的形状与中国的粽子不同, 其状呈种子形,别具一格。 越南的粽子 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叶包裹的,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他们认为,圆形 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还有一种甜粽,是用糯米粉捏 成粉团,将椰丝、红豆或绿豆馅塞入粉团做成的菱形粽,蒸熟之後沾上蜜汁或砂糖吃。 缅甸的粽子 缅甸人爱吃粽子,但没有节日文化色彩和纪念活动,只是作为一种食 品而已。缅甸人的粽子是用糯米作主料,用香蕉和椰蓉作馅,香气扑鼻,软酥酥的, 甜滋滋的,令人陶醉。 新加坡粽子 新加坡人都很爱花,每当有客人来访时,主人都会送上几束花,而且 还会端来花汁浸染的粽子请客人来品尝。这种花汁粽子是用绿叶包成多角形状,只有 鸡蛋那么大小,展开绿叶後,里面的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绿色的米粉精制而成的,色 泽诱人,吃起来味道清香可口。 马来西亚的粽子 马来西亚,人们所做的粽子与广东一带的粽子有点相似,除了较 常见的鲜肉粽子和火腿粽子等品种外,还有豆沙和椰蓉等几种粽子,香甜可口,美味 醇香。 泰国的粽子 泰国人包裹的粽子个头小如鸡蛋,因为是用绿色粽叶包裹,所以蒸熟 后呈淡绿色,味道十分清香。 墨西哥的粽子 墨西哥的粽子又叫“达玛尔”,其原料是粗颗粒的玉米面,馅料是 肉片 。 缅甸粽子和辣椒,用玉米叶或香蕉叶包成,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