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配备标准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
四川省小学体育学科技术装备标准
《四川省小学体育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编制说明
一、本目录中列出的器材的品种和数量,是在学校符合现行建设标准规定的体育场地面积的基础上制定的。学校可根据本校特色项目开展情况,适当增加器材的品种和数量。
二、本配备目录按每班45人计算,提出了三类配备方案:
Ⅰ类配备方案:4个平行班以上含4个平行班的学校按。
Ⅱ类配备方案:2~4个平行班的学校或低于2个平行班的城市(县城)学校。
Ⅲ类配备方案:2个平行班以下完全小学。
不完全小学按Ⅲ类配备方案选择配备其中相应年级的器材。
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按小学规模相应类别配备。
三、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各地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扩大配备范围,增加配备数量。
四、本目录所列的配备内容分必配和选配二种,在配备数量上加“*”的为选配项目。在配备过程中应按先“必配”后“选配”的原则进行。学生自用器材一般为学生自购。
五、运动场地的要求
1 运动操场地:a. 凡适宜栽种草皮的场地用草皮覆盖,并有洒水设施,或塑胶跑道。
b. 有排水沟道,能疏通地面积水。
c. 有水源、能方便清洁取水。
d. 有球场设施,有条件的再安装照明网络。
2 器械场地:按要求有器材设施、有单杠、室外乒乓桌等。
3 游戏场地:Ⅰ类小学有100m2的游戏场地,Ⅱ、Ⅲ小学要有游戏场地。安装有大型的玩器具(如攀、爬、钻、转、滑、跷等大型玩器具)。
4 室内活动室场:放置乒乓桌球台和体操垫等。
5 形体训练室:(可作舞蹈房)室内铺木地板(或加地毯),四周有体操把杆,一侧装有落地大平面镜,并配立体声收录机、音响等设备。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及主要内容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小学体育课程标准
及主要内容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在现代教育形成过程中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增进身体健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逐渐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体育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对面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一个不断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能不断地体验到进步或成功的喜悦,能不断地
体育各种复杂的情感,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与他人和群体的联系是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体育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步理解解和习惯一定的社会规范,学会规范约束和调整自已的行为,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
小学体育器材配备标准
小学体育器材配备标准
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备标准,是保障学生体育活动质量和安全的
重要保障。合理的器材配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积极性,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下面将从球类、器械、田径、游泳四
个方面,介绍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的标准。
首先,对于球类项目,小学体育器材配备标准应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等。足球是小学体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器材,学校应至少
配备足球20个以上,以满足学生进行足球活动的需要。篮球和排球
分别配备15个以上,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和训练时能够充分
参与。
其次,器械项目是小学体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器械的配
备标准应包括单杠、双杠、平衡木、跳马等。学校应配备适量的器械,保证学生进行器械活动时的安全和有效性。同时,学校还应配
备一定数量的保护垫和护具,以保障学生在进行器械活动时的安全。
再次,田径项目是小学体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学校应配备一
定数量的田径器材,包括跑道、跳高杆、铁饼、标枪等。跑道的长
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跳高杆的高度应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
铁饼和标枪的重量也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最后,游泳是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必修项目,学校应配备游泳池
和相应的游泳器材,包括泳衣、泳帽、泳镜等。游泳池的深度和长
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学生在进行游泳活动时的安全。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器材配备标准是保障学生体育活动质量和
安全的重要保障。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配备各类器材,保证学生能够在体育课程中全面发展。希望各地学校能够重视体育
器材的配备,为学生营造更好的体育活动环境。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新课标下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科学、前瞻、规范、有效、高质量地上好体育课,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一、课堂教学准备
体育与健康教学是一个预设与生成不断演进的过程,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全面的教学预设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保障。(一)理解课标要求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性质、理念、设计思路与学科核心素养,熟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内涵及课程实施建议。
(二)分析教学实际
1. 精耕教材内容。理解教材内容的性质、特点、学习意义以及相关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教材在育人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具体功能,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目标指向性及呈现在单元教学设计中的要求;
2. 精准分析学情。掌握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体质状况、
运动基础、兴趣和需求等基本情况,把握各年段学生身心发展特
点和体育运动规律,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选择的针对性和有
效性;
3. 契合教学实际。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特色、场地器材、师资配备、校本教材开发等实际情况,结合地域、气候、文化等特点,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开发设计适合本校的课程体系。
(三)确定教学计划与实施策略
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主要提出本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各年级具体学习目标,明确各年级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拟定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确定
依据学校课程水平目标、学年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目标基于课程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要求,要使用能够体现不同层次的含义、意义和价值的表现行为动词进行表述,具有可观察性与表现性。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二)结构
(三)学分与选课
四、课程内容
(一)必修必学内容
(二)必修选学内容
五、学业质量标准
(一)学业质量标准水平
(二)说明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与学习评价建议
(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设计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建议
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B:教学与学习评价案例
附录C:术语解释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学校体育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健康教育学为基础,同时还涉及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和体育史学等学科知识。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高中课程中基于生命、指向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学科,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增强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高国家公民素养和综合实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本课程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基础教育,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本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选择性和综合性:基础性强调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和保持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性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关注学生通过适宜的运动负荷和方法进行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学习,积极参加课内体育学习以及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社团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选择性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在学校开设的若干运动项目中进行自主选择,较为系统地学习1~3个运动项目,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综合性强调关注多种内容和方法的整合,以体育教育为主,融合健康教育内容,注重学科德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全
2022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解读与梳理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六大”核心理念
(四)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
课程实施应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 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 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倡导将教师的动作 示范、重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有机结合,将集体学练、小组学练与个人学练有机结合, 注重将健康教育教学理论讲授、交流互动与实践应用相结 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 能,提高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 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健身育人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形 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二)落实“教会、勤练、常赛”
课程结构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坚持课内外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学会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 技能,提供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运动知识与技能,参与形式多样的展示 或比赛。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运动的魅力,领悟体育的意义,发扬刻苦学练的精 神,逐渐养成“校内锻炼1小时、校外锻炼1小时”的习惯。
2022版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 解读与梳理
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标准
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标准
学校体育器材的配备标准是保障学生体育活动安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也
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合理的器材配备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在进行体育器材的配备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选择和购买,以确保器材的质量和适用性。
首先,学校体育器材的配备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学校在购买器材时,应当选择通过国家体育总局或其他相关部门认证的产品,确保器材的质量和安全性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此外,学校还应当关注器材的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避免购买过期或劣质产品,确保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其次,学校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配置体育器材。对于
小学生,应当配备适合其身高和体力水平的器材,如篮球、足球、跳绳等,以促进其基本运动能力的提高。对于中学生和大学生,学校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器材,如田径器材、篮球架、排球网等,以满足他们更高水平的体育锻炼需求。
此外,学校还应当考虑到体育器材的更新和维护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
器材的不断更新,一些新型的体育器材也应当逐步引入学校体育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器材维护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体育器材,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最后,学校还应当充分考虑经费的问题,合理安排体育器材的购买和更新计划。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如向社会募捐、举办体育义卖等,以保障体育器材的配备和更新。同时,学校还可以考虑与体育器材生产厂家或经销商进行合作,以获取更多的优惠和支持。
2022年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22年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1一、课程性质.2二、课程基本理念.3三、课程设计思路.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7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1水平一(1~2年级)一、运动参与.11二、运动技能.11三、身体健康.1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17水平二(3~4年级)一、运动参与.20二、运动技能.20三、身体健康.24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27水平三(5~6年级)一、运动参与.30二、运动技能.30三、身体健康.3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38水平四(7~9年级)一、运动参与.42二、运动技能.43三、身体健康.47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50第四部分实施建议.52一、教学建议.52二、评价建议.55三、教材编写建议.6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63附录.67
附录1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67
附录2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69附录3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73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
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
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实战指南:中小学校体育器械配置标准
实战指南:中小学校体育器械配置标准
引言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们的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小学校体育器械配置标准。本指南适用于各类中小学校,旨在为学校提供专业的体育器械配置建议,以满足学生们的体育锻炼需求。
一、体育器械配置原则
1. 安全性:确保所有体育器械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不存在安全隐患。
2. 实用性: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实用、耐用的体育器械。
3. 多样性:配备各类体育器械,满足不同体育项目和运动类型的需求。
4. 均衡性:兼顾各类体育项目,确保男女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器械。
5. 发展性: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身体发育需求,选择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器械。
二、体育器械配置类别及建议
1. 田径类
1. 跳远:沙坑、助跑道、起跳板
2. 投掷:铅球、标枪、铁饼、链球
3. 跑步:跑道、起跑器、接力棒
2. 球类
1. 篮球:篮球架、篮球
2. 足球:足球架、足球
3. 排球:排球架、排球
4. 乒乓球:乒乓球桌、乒乓球拍、乒乓球
5. 羽毛球:羽毛球拍、羽毛球
3. 体操类
1. 单杠:单杠、跳马、平衡木、高低杠
2. 双杠:双杠、支撑器
3. 垫子:瑜伽垫、体操垫
4. 拉力带:瑜伽拉力带、体操拉力带
4. 游泳类
1. 游泳池:根据学校条件,可配备室内或室外游泳池
2. 救生设备:救生圈、救生衣、救生杆
3. 游泳器材:游泳帽、游泳镜、游泳棒、游泳衣
5. 健身类
1. 跑步机:有氧健身器材
2. 动感单车:有氧健身器材
3. 划船机:有氧健身器材
4. 推举器:力量健身器材
5. 哑铃:力量健身器材
体育学科配备标准
附件:
辽宁省中小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试
行)
一、中小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基本标准
(一)任职资格
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经过体育专业学习或培训,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且每学年接受继续教育应不少于48个学时。
(二)配备比例
学校应当在核定的教职工总编制数内,根据体育课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小学1~2年级每5~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3~6年级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初中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每8~9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
农村200名学生以上的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
二、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备基本标准
(一)体育场地
注:1.300米以上的环形田径场应包括100米的直跑道,200米的环形田径场应至少包括60米直跑道。
2.田径场内应设置1~2个沙坑(长5~6米、宽2.75~4米,助跑道长25~45米)。
3.器械体操区学校可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集中或分散配备。
4.因受地理环境限制达不到标准的山区学校,可因地制宜建设相应的体育活动场地。
(二)体育器材
1.小学体育器材
(1)12个班
(2)13个班(含13个班)以上
注:标注“★”的器材为低值易耗器材设备,应及时补充。
2.中学体育器材(含九年制学校、初级中学、完全中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中学)
注:标注“★”的器材为低值易耗器材设备,应及时补充。各中小学校都应根据学校班级的规模设置体育器材室一间。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23年版)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23年版)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适应2023年版的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以
提供准确、详尽和全面的指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学科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协作精神、运动技能和体育文化理解。
课程内容
本课程涵盖以下内容:
1. 体育知识与理论:包括体育文化、体育历史、体育规则和体
育科学等方面的研究。
2. 基础体育运动: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常见运
动项目的研究。
3. 体育技能训练:包括技术动作、战术运用和竞技能力等方面
的训练。
4. 体育健康与安全:包括运动安全、护理与康复等知识的研究。
5. 体育活动与比赛:包括集体活动、校际比赛和市区比赛等方面的参与与经历。
课程要求
1. 学生应达到基本的身体素质水平,包括耐力、力量、速度、柔韧性的提升。
2. 学生应具备基本的运动技能,包括传接球、射门、拍球、发球等技术动作的掌握。
3.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积极合作,共同完成体育活动与比赛。
4. 学生应了解体育文化的基本概念,包括奥运会、各类体育比赛等。
5. 学生应具备适当的战术运用能力,能够在比赛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6.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竞技能力,能够与其他学校或同学进行有序、公平的比赛。
评价标准
1. 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程度。
2. 学生的体育成绩与进步情况。
3. 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战绩。
4. 学生对体育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5. 学生在合作与沟通中的表现。
结论
本文档为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的2023年版,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全面、科学、可操作的体育课程指导。通过按照本标准进行教学,学生将能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运动技能,从而在体育领域取得优异成绩。
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体育教学器材配备标准
附件四:
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验室、现代教育装备、图书及教学软件配置标准
说明:
1、有条件的学校,实验教学仪器可按Ⅰ类两套标准配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满足一人一组,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初级中学和小学的班额分别以每班50人和46人为基准。学校应根据班额人数的多少,相应调整分组仪器的数量;
3、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品目和数量,按教育部最新颁发的配备目录执行。对易出故障和易损、易耗的仪器设备应适当增加,以备随时添补。
(二)、现代教育装备配置标准
说明:
1、学校规模按12班/校、初中按50人/班、小学46人/班标准计算;
2、现代教育装备配备标准分必配和选配,“数量”有“()”的为选配设备,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
(三)、图书室(馆)装备配置标准
一、图书室(馆)建筑
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有藏书室、学生阅览室,条件较好的学校要建图书馆。
2、图书室要设置藏书室(包括学生借书处)、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藏书室面积每千册占地2-3平方米。
3、室内有良好避风、换气、采光、照明、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尘条件。
二、室内设备
配备书架、阅览桌椅、出纳台、报刊架、书柜、目录柜、办公桌椅、装订设备、安全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打印机等设备。
三、书刊藏量
图书室每年要剔旧更新图书,藏书量(含电子图书)不低于规定标准的情况下,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规定标准的1%。
四、藏书分类比例表
(四)、教学软件配置标准
说明:
教学软件配置标准依据学校规模:小学6—12个班、初中12个班标准制定。学校规模大于此标准,每增加6个班按比例增加原基数20%配置。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体育学(0403)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体育学(0403)
第一部分本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
一、学科方向与特色
1.学科方向。具有4个学科方向,参照《体育学一级学科简介》。
2.学科特色。本学科应结合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等发展实践,突出学科特色发展与社会贡献,反映学科发展方向和服务国家、区域需求。同时,按自身定位坚持特色发展,体现体育学科发展的重要地位和社会声誉。
二、学科队伍
3.人员规模。专任教师不少于4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少于30%。每个学科方向梯队配备合理,人员不交叉申报,正高级职称不少于3人(民族传统体育学方向除外)。
4.人员结构。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年龄在45岁以下的教师比例不少于3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不少于30%,其中不少于50%的教师获得外单位博士学位,且具有一定数量的海外经历教师。
5.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体育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入选省部级重要人才计划,且具有重要的学术头衔和学术兼职,原则上要求在同学科或相近学科博士点担任博士生导师并已完整培养1届博士生。近5年主持或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且科研经费不少于20万;出版学术专著或主编普通高校全国规划教材1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4篇;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或相当)奖励1项。学术骨干不少于4人,在体育学4个学科方向相应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近5年,每位学术骨干主持或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2项,且科研经费不少于6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不少于3篇。已完整培养1届硕士生,或参加过博士生指导小组工作并协助完整培养1届博士生,培养质量较好,能承担博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育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育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对于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要求和指导。通过这一标准,教育部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体育和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和健康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不同年级阶段,按照年龄和发展特点,逐渐学习掌握一系列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课程标准包括了体育与健康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指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体育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多种体育运动项目,包括田径、游泳、球类运动等。学生需要学会正确的体育动作和技能,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乐趣,同时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体育课程还要求学生学会制定训练计划和参与体育比赛,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和团队精神。
在健康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学生需要了解
身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学习身体的健康保护和疾病预防知识,掌握正确的饮食和营养知识,学会保护环境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健康课程还要求学生学会制定健康计划和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作息时间、适当的运动和休息等。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康发展,对于学生
的身心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提高身体的素质和能力,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同时,学生还能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态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学校和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需要提供
体育专业建设方案(2篇)
体育专业建设方案
一、引言
体育专业是培养具备体育教育、训练和研究方面知识与技能的人才的重要学科。在当前全民健身和社会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建设一流的体育专业,以满足社会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
二、目标定位
1. 培养具有体育教育、训练和管理的综合素质的人才;
2. 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
3. 提高体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4. 积极发展体育科研,推动学术创新和学科发展。
三、课程设置
1. 增设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如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教育方法与理论》、体育训练专业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等,以满足不同专业方向的需求;
2. 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如《体育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培养学生对于人体结构和运动机理的理解;
3. 增加实践课程,如《体育实习》、《体育训练实践》等,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加强体育科研课程,如《体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等,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
1. 增加高水平的教授和副教授,并招聘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 增加专业背景、教学经验丰富的外聘教师,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给予教师合理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
4. 加强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五、实践教学环节
1. 加强学生实习环节,将实际操作能力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2. 打通与企业、社会的联系,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3. 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辽宁省中小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试
行)
一、中小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基本标准
(一)任职资格
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经过体育专业学习或培训,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且每学年接受继续教育应不少于48个学时。
(二)配备比例
学校应当在核定的教职工总编制数内,根据体育课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小学1~2年级每5~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3~6年级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初中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每8~9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
农村200名学生以上的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
二、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备基本标准
(一)体育场地
注:1.300米以上的环形田径场应包括100米的直跑道,200米的环形田径场应至少包括60米直跑道。
2.田径场内应设置1~2个沙坑(长5~6米、宽2.75~4米,助跑道长25~45米)。
3.器械体操区学校可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集中或分散配备。
4.因受地理环境限制达不到标准的山区学校,可因地制宜建设相应的体育活动场地。
(二)体育器材
1.小学体育器材
(2)13个班(含13个班)以上
注:标注“★”的器材为低值易耗器材设备,应及时补充。
2.中学体育器材(含九年制学校、初级中学、完全中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中学)
(2)13个班(含13个班)以上
注:标注“★”的器材为低值易耗器材设备,应及时补充。
各中小学校都应根据学校班级的规模设置体育器材室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