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期末总结
移动通信期末总结
![移动通信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a309b4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5.png)
移动通信期末移动通信期末1. 引言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技术实现的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在本学期的移动通信课程中,我学习了移动通信的基础知识、技术和应用。
通过学习,我对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程的期末。
2. 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从最初的1G到现在的5G,每一代技术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包括无线传输、广域覆盖、大容量和高速率。
移动通信也带来了无处不在的便利和多样化的服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3. 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蜂窝网络蜂窝网络是移动通信的基础,它将整个通信区域划分为一个个小区域(蜂窝),每个蜂窝由一个基站负责覆盖。
蜂窝网络实现了移动通信的全球覆盖,并通过切换技术保证了用户在移动过程中的无缝连接。
3.2. 无线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是指将用户设备与蜂窝网络进行连接的技术,包括2G、3G、4G和5G等多种技术。
每一代技术都在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网络容量和用户体验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3.3. 移动通信标准移动通信标准是为了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而制定的技术标准,例如GSM、CDMA和LTE等。
标准化使得不同厂家的设备可以互相兼容,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4. 移动通信应用移动通信应用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移动通信应用:4.1. 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方式等移动设备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支付操作。
移动支付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并推动了线上交易的发展。
4.2. 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沟通的方式。
通过移动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享受各种服务,并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4.3. 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各种物理对象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的网络。
移动通信总结(推荐3篇)
![移动通信总结(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e05f5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1.png)
移动通信总结第1篇一方面,大大缩短了RRU和天线之间馈线的长度,可以减少信号损耗,也可以降低馈线的成本。
有时候成本比性能更加重要,如果一项技术需要花很多钱,但是带来的回报少于付出,它就很难获得广泛应用。
RAN的演进,一定程度上就是成本压力带来的结果。
在D-RAN的架构下,运营商仍然要承担非常巨大的成本。
因为为了摆放BBU和相关的配套设备(电源、空调等),运营商还是需要租赁和建设很多的室内机房或方舱。
大量的机房=大量的成本于是,运营商就想出了C-RAN这个解决方案。
移动通信总结第2篇光复用传输链路中的光电转换器,也称为WDM波分光模块。
不同中心波长的光信号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是不会互相干扰的,所以彩光模块实现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合成一路传输,大大减少了链路成本。
采用无源WDM方式,虽然节约了光纤资源,但是也存在着运维困难,不易管理,故障定位较难等问题。
第三种,有源WDM/OTN方式。
在AAU站点和DU机房中配置相应的WDM/OTN设备,多个前传信号通过WDM技术共享光纤资源。
如下图:看完了前传,我们再来看看中传(DU↔CU)和回传(CU以上)。
主要有两种方案:移动通信总结第3篇大大宽宽的机柜,有好几层机框,然后每层机框插了很多的单板。
单板很薄很轻,面板是塑料的,很容易坏。
这个设备,名字就叫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交换中心。
注意:之所以图上面写的是“MSC/VLR”,是因为VLR是一个功能实体,但是物理上,VLR和MSC是同一个硬件设备。
相当于一个设备实现了两个角色,所以画在一起。
HL R/AUC也是如此,HLR和AUC物理合一。
后来,到了。
是的没错,2G和3G之间,还有一个——就是GPRS。
移动通信技术期末总结
![移动通信技术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654b32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2.png)
移动通信技术期末总结手机的普及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移动通信技术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总结和回顾,包括其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的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当时主要使用的是VHF和UHF频段的无线电通信技术。
然而,由于受限于技术和频谱资源的限制,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质量和容量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使用的是数字通信技术,如TDMA、CDMA和GSM等。
这些技术提供了更高的通信质量和容量,使得移动通信的普及成为可能。
21世纪初,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3G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丰富的业务支持能力,如移动互联网、视频通话等。
随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推出进一步提升了移动通信的速度和容量。
而如今,移动通信技术已经进入到第五代(5G)的时代。
5G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连接密度,为物联网、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等新兴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二、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全球信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通信工具,甚至比传统的固定电话更为普及。
在技术方面,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在提速的同时,也在不断向全球范围响应发展。
从2G到5G,每一代技术的发展都使得移动通信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和更高的速度。
同时,移动通信技术也越来越注重用户体验,通过不断改进移动端设备和APP等,提供更加人性化和便利的通信服务。
三、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移动通信技术在未来将继续向着更高速率、更低延迟和更好的用户体验发展。
首先,5G技术将快速推广并逐步取代4G成为主流。
5G技术将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为更多应用场景提供支持,如自动驾驶、工业物联网等。
通信工程期末总结
![通信工程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453cf5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e.png)
通信工程期末总结一、引言本学期我选修了通信工程课程,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我对通信工程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我本学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并分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最后展望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方向。
二、学习成果总结本学期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通信系统等方面,在这些课程中,我逐渐掌握了通信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了工程实践能力。
1. 通信原理通信原理是学习通信工程的基础,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了解了通信的基本原理和通信信号的传输方式。
具体来说,我掌握了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方法,了解了傅里叶变换和信号传输的基本特性。
通过实践操作,我学会了如何使用软件工具来模拟和分析通信信号的特性。
2.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工程中的重要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信号与系统课程,我掌握了时域和频域的基本概念,了解了信号的表示和分析方法。
我学会了使用拉普拉斯变换和傅里叶变换来描述和处理信号,通过实验和仿真,我对信号的传输、变换和处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 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中的重要技术,通过学习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我掌握了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了解了数字信号的采样、量化和编码等过程。
我学会了使用MATLAB等软件来实现数字信号的处理和分析,通过实验和仿真,我了解了数字信号的特性和处理方法。
4. 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是通信工程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数字通信系统课程,我了解了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具体来说,我学会了使用调制、解调和编码、解码技术来实现数字通信系统。
通过实践操作,我能够使用软件工具来设计和模拟数字通信系统,分析和优化系统的性能。
以上是我本学期主要学习的内容和获得的成果。
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操作,我对通信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学习通信工程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理论学习的抽象性和实践操作的复杂性。
移动通信期末总结2
![移动通信期末总结2](https://img.taocdn.com/s3/m/72450de9172ded630b1cb680.png)
Hale Waihona Puke 五、编码方案1、编码过程
其编码过程如图7-49所示。为了检错加入了分组校验序列(BCS),再添加预 编码后的USF和尾比特后,经过卷积编码和打孔后形成固定长度的456比特的 数据。
2、编码方案 物理层采用的编码方案有四种:CS-1~CS-4,如表7-8所示。
CS1编码为:181个信息比特+40个用于纠错和检错的分组校验比特+3 个USF比特+4个尾比特=228个比特,将这228个比特采用1/2速率的卷 积编码,最终就得到了456个比特(4个BURST); CS2编码为:268个信息比特+16个用于纠错和检错的分组校验比特 +预编码USF为6比特+4个尾比特=294个比特,采用采用1/2速率的卷 积编码,得到588个比特,采用截短技术截短132个比特,最终得到 456个比特(4个BURST)。 CS3编码为:312个信息比特+16个用于纠错和检错的分组校验比特 +预编码USF为6比特+4个尾比特=338个比特,采用采用1/2速率的卷 积编码,得到676个比特,采用截短技术截短220个比特,最终得到 456个比特(4个BURST)。 CS4编码为:428个信息比特+16个用于纠错和检错的分组校验比特 +预编码USF为12比特=456个比特,不加尾比特也不再进行卷积编码 ,最终得到456个比特(4个BURST)。 编码后的数据在4个突发(时隙)中传输。
2、从GSM到GPRS的演进
(1)GSM的缺点 GSM通信系统是为语音通信设计的 GSM的数据传输速率只有9.6Kbps 每次传输数据都必须连接网络,计费方式以连线方式计算 (2)从GSM到GPRS的演进
移动通信期末总结
![移动通信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475a704102de2bd9705882c.png)
移动通信期末总结(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名词解析1.信令:在电信网的两个实体之间,传输专门为建立和控制接续的信息。
2.移动通信: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在移动情况下(或临时静止)的相互信息传输和交换。
.3.接入信令:移动台到基站之间的信令4.网络信令:网络节点之间的信令5.话务量:话务量指在一特定时间内呼叫次数与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间的乘积。
6.用户忙时话务量:a=c*t*1/36007.爱尔兰:通信技术里面表示话务量强度的单位8.呼损率:损失话务占流入话务量的比率即为呼叫损失的比率,称为呼损率。
也称为通信网的服务等级。
9.频分双工(FDD):利用两个不同的频率来区分收、发信道,中间需要保护频带(隔离带)。
10.时分双工(TDD):利用同一频率但不同两个时间段区分收、发信道。
11.FDMA:频分多址,是以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不同来区分信道的接入方式。
12.TDMA:时分多址,是以传输信号存在的时间不同来区分信道的接入方式。
13.CDMA:码分多址,是以传输信号的码型不同来区分信道的接入方式。
14.过境切换:移动台穿越工作于不同的小区时发生的切换15.软切换:移动台在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时,先建立与新基站的通信,直到接收到原基站信号低于一个门限值时再切断与原基站的通信的切换方式。
16.硬切换:移动台在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时,先断掉与原基站的联系,然后再寻找新进入的小区基站进行联系的切换方式。
17.小区分裂:为容纳更多的用户,将原来较大的小区分裂成几个较小的小区的方式或过程。
18.多径时散:因多径传播造成信号时间扩散的现象19.互调干扰:当两个或多个干扰信号同时加到接收机时,由于非线性的作用,这两个干扰的组合频率有时会恰好等于或接近有用信号频率而顺利通过接收机,其中三阶互调最严重。
20.邻道干扰:在两个相邻或相近的波道,所传输的信号超过了波道的宽度,从而对临近波道所传播信号造成的干扰。
移动通信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
![移动通信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5c2ea4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7.png)
移动通信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第一篇:移动通信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即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衰落特性移动通信信道基站天线、移动用户天线和两付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衰落的原因复杂的无线电波传播环境无线电波传播方式直射、反射、绕射和散射以及它们的合成衰落的表现传播损耗和弥散阴影衰落多径衰落多普勒频移移动台的被呼过程以固定网PSTN呼叫移动用户为例,固定网的用户拨打移动用户的电话号码MSISDN PSTN交换机分析MSISDN号码,GMSC分析MSISDN号码,HLR分析由GMSC发来的信息。
HLR查询当前为被呼移动用户服务的MSC/VLR,由正在服务于被呼用户的MSC/VLR得到呼叫的路由信息,MSC/VLR将呼叫的路由信息传送给HLR,GMSC 接收包含MSRN的路由信息寻呼过程当网络知道了被叫用户所在的位置区后,便在此位置区内启动一个寻呼过程将寻呼消息经基站通过寻呼信道PCH发送出去;位置区内某小区PCH上空闲的移动用户接到寻呼信息,识别出IMSI码,便发出寻呼响应消息给网络。
网络接到寻呼响应后,为用户分配一业务信道,建立始呼和被呼的连接,完成一次呼叫建立例3-3 某一移动电话系统,工作频率为450 MHz,基站天线高度为70 m,移动台天线高度为1.5 m,在市区工作,传播路径为准平滑地形,通信距离为20 km,求传播路径的衰耗中值。
解:(1)自由空间的传播衰耗Lbs。
所以,准平滑地形市区衰耗中值为(3)任意地形地物情况下的衰耗中值。
根据已知条件可知因为KT=0;所以LA=LT-KT=LT=155 dB 例3-4 若上题改为在郊区工作,传播路径是正斜坡,且θm =15 mrad,其他条件不变,再求传播路径的衰耗中值。
解根据已知条件,所以地形地物修正因子KT为因此传播路径衰耗中值LA为1、什么叫移动通信? 答: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在移动情况下(或临时静止)的相互信息传输和交换.2、移动通信的特点.a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b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c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d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e 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2.8与MSK相比,GMSK的功率谱为什么可以得到改善答:GMSK是在MSK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对MSK的带外频谱特性进行改进,使其衰减速度加快.GMSK信号就是通过在FM调制器前加入高斯低通滤波器(称为预调制滤波器)而产生的,GMSK通过引入可控的码间干扰(即部分响应波形)来达到平滑相位路径的目的,它消除了MSK相位路径在码元转换时刻的相位转折点.GMSK信号在一码元周期内的相位增量,不像MSK那样固定为±π/2,而是随着输入序列的不同而不同.其功率谱密度反比于归一化频率(f-fc)Tb.随着BbTb的减小,功率谱密度衰减加快.4.1、分集技术如何分类?在移动通信中采用了哪几种分集接收技术? 广义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称为“宏分集”;另一类称为“微分集”.其中微分集又可以分为6类: a空间分集b频率分集c极化分集d场分量分集e角度分集f时间分集接收端主要有三种分集合并方式:a 选择式合并b最大比值合并c 等增益合并5.16、什么叫中心激励? 什么叫顶点激励? 采用顶点激励方式有什么好处? 两者在信道的配置上有何不同? 答:“中心激励”就是在每个小区中, 基站可设在小区的中央, 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顶点激励”就是将基站设计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三个顶点上, 每个基站采用三副120°扇形辐射的定向天线, 分别覆盖三个相邻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 每个小区由三副120°扇形天线共同覆盖.顶点激励的有点:可以减少系统的同道干扰,采用多副天线也消除了小区内障碍物的阴影区.信道的配置:顶点激励主要采用等频距配置法,中心激励主要采用分组配置.5.17、移动通信网的基本网络结构包括哪些功能?答:基本网络结构包括了:基站、交换机和移动台.交换机的功能:交换机通常由交换网络(或称接续网络)、接口和控制系统组成.交换网络的作用是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 将任一输入线与输出线接通.接口单元把来自用户线或中继线的各种不同的输入信令和消息转成统一的机内信令, 以便控制单元或交换网络进行处理或接续.控制系统主要负责话路的接续控制, 另外还负责通信网络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功能.移动通信网络中使用的交换机通常称为移动交换中心(MSC)它还负责移动性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包括越区切换、漫游、用户位置登记管理等).基站和移动台的主要功能是呼叫和接收.5.28、在越区切换时, 采用什么信道分配方法可减少通信中断概率? 它与呼损率有何关系?答:a信道分配方法:在每个小区预留部分信道专门用于越区切换.b使可用的信道数减少, 要增加呼损率.7.9、GSM采取了哪些抗干扰措施?答:采用自适应均衡抵抗多径效应造成的时散现象, 采用卷积编码纠随机干扰, 采用交织编码抗突发干扰,采用跳频技术躲避干扰.7.11、GPRS系统在GSM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哪些功能单元? 基于电路交换的GSM网络与基于分组交换的GPRS网络传输用户信息的过程有何不同?答:增加了SGSN(GPRS服务支持节点)和GGSN(GPRS网关支持节点)两个主要单元.GPRS仅在实际传送和接收时才使用无线资源,在一个小区内上百个用户可以分享同一带宽,多个用户共享一条无线信道,多个用户将数据分组打包在信道中传送.在GSM中将每个人的信息以帧的形式传输.8.6、为什么说CDMA蜂窝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这种特性有什么好处? 答:CDMA蜂窝系统的全部用户共享一个无线信道, 用户信号的区分只靠所用码型的不同, 因此当蜂窝系统的负荷满载时, 另外增加少数用户只会引起话音质量的轻微下降(或者说信干比稍微降低), 而不会出现阻塞现象.CDMA蜂窝系统的这种特征,使系统容量与用户数之间存在一种“软”的关系.好处:在业务高峰期间,可以稍微降低系统的误码性能,以适当的增多系统的用户数目,即在短时间内提供稍多的可用信道数.在其他蜂窝通信系统中,当用户过区切换而找不到可用频道或时隙时,通信必然中断,而CDMA蜂窝系统的软容量特性可以避免发生类似现象.8.7、为什么说CDMA蜂窝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这种功能有何好处?答:CDMA蜂窝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即在过区切换的起始阶段, 由原小区的基站与新小区的基站同时为过区的移动台服务, 直到该移动台与新基站之间建立起可靠的通信链路后, 原基站才中断它和该移动台的联系.好处CDMA蜂窝系统的软切换功能既可以保证过区切换的可靠性(防止切换错误时反复要求切换), 又可以使通信中的用户不易察觉.9.16、TD-SCDMA的物理层与WCDMA的物理层有何异同点?答:TD-SCDMA系统的多址接入方案属于DS-CDMA, 码片速率为1.28 Mc/s, 扩频带宽约为1.6 MHz, 采用TDD工作方式.WCDMA是一种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系统.码片速率为3.84Mc/s,中心频率为200kHz的整数倍, 采用双工模式FDD或TDD工作方式.TD-SCDMA的传输信道与WCDMA的传输信道基本相同.9、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有哪些优点?答:频谱利用率高、容量大,同时可以自动漫游和自动切换,通信质量好,加上其业务种类多、易于加密、抗干扰能力强、用户设备小、成本低。
移动通信总结[5篇范例]
![移动通信总结[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a154c45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19.png)
移动通信总结[5篇范例]第一篇:移动通信总结第1章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一、本章知识概要1.1 移动通信概述 1.2 移动通信信道1.3 抗噪声和抗干扰技术 1.4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1.5 移动通信组网技术二、本章重要知识阐述 1.1 移动通信概述1.1.1 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演进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
发展基本以十年为一个周期,主要分为 1G、2G、3G、4G共四个阶段。
1.1.2 移动通信的基本组成移动通信网是系统的一个完整实体, 包括交换网络子系统(NSS)、基站网络子系统(BSS)和大量移动用户终端(MT)。
1.1.3 移动通信的特点1.1.4 移动通信的频谱划分1.2 移动通信信道1.2.1 电波传播特性1.2.2 移动信道特征多径衰落或多径效应:经过多个路径的反射, 以至到达接收天线的信号是来自不同传播路径的各个分量的合成。
由于各个分量的相互干涉而产生深度的快衰落。
慢衰落:移动台接收信号除瞬时值出现快速起伏的瑞利衰落外, 其场强中值(具有50%场强的概率值)随着所处位置改变而呈现较慢的变动。
多普勒频移就是快衰落时场强的衰落速率。
它是指当移动台具有一定速度的时候, 基站接收到移动台的载波频率将随移动台运动速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频移衰落储备:为了防止因衰落(包括快衰落和慢衰落)引起的通信中断, 在信道设计中, 使信号的电平留有足够的余量以使中断率小于规定的指标中的这种电平余量。
1.2.3 移动信道的传播损耗 1.3 抗噪声和抗干扰技术1.3.1 噪声的分类与特性1.3.2 邻道干扰邻道干扰是一种来自相邻或相近频道的干扰。
相近频道可以是相隔几个或几十个波道。
邻道干扰的含义有两个方面, 一是指由于工作频带紧随的若干频道的寄生发射产生的干扰;二是指移动通信网内, 一组空间离散的邻近频道引入的干扰。
1.3.3 同频干扰同频干扰是指所有落到接收机通带内的有用信号频率相同或相近的无用信号的干扰, 亦称同波道干扰或载波干扰。
通信导论学期末总结
![通信导论学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c5ec41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f.png)
通信导论学期末总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信导论作为通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培养通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加深对通信技术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我在通信导论课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探索,我对通信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本学期通信导论课程的总结和思考。
一、课程内容概述本学期的通信导论课程主要包括了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传输介质、编码调制技术、信道容量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内容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实践操作的体验,通过课程的学习,我对通信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首先,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是通信导论课程的基础,了解通信的基本概念对于深入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本学期我学习了通信技术的基本定义、通信的基本原理以及通信系统的组成等相关内容。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通信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它利用信号将信息从发送方传递到接收方。
同时,我也了解到通信系统由发送器、传输介质和接收器等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其次,通信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也是通信导论课程的重要内容。
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对于掌握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我学习了通信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发送器主要负责将信息转换为信号,传输介质主要负责传递信号,接收器主要负责将信号转换为信息。
同时,我还了解到通信系统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组成部分,如调制解调器、信道等。
通过了解这些组成部分的作用与功能,我对通信系统的运行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另外,传输介质也是通信导论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传输介质是信息传输的媒介,不同的传输介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本学期我学习了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有线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等可用于较短距离的传输,而无线传输介质如无线电、红外线、激光等可用于较长距离的传输。
移动总结报告(优秀10篇)
![移动总结报告(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3f721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c.png)
移动总结报告(优秀10篇)移动总结报告篇1转眼间,两年过去了。
在这过去的两年中,是中国移动选择了我,也是我选择了中国移动。
从进公司的那一天起,我就不断地告诫自己,对自己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
事实证明,在这极其充实的工作中,我即辛苦又开心,收获很大,感悟很深。
更重要的是我对自己能在这样一个快节奏、高效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企业里工作而感到自豪。
我不仅对前台的业务流程有了提高,而且对前台工作人员的职责有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
业务方面,除了正常的收费、办理业务等工作外,接待用户、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咨询、受理投诉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营业员工作职责方面,高水平的业务和协调工作的能力、较强的责任心、谦虚的工作态度、团队作战的精神、服务的热情等是衡量前台优秀员工的基本准则。
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移动需要什么样的员工。
我的感受和体会经过这两年充实、丰富、辛苦的工作后,我经常不断地总结、思考,也获得了不少的心得与体会。
1、善于总结。
总结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人的一生当中如果每天都花一点时间去总结,那就可以把生活与工作都改善得越来越好。
在工作中,每天都有可能接触到新东西,因此总结显得尤为重要,每天下班回来,我都会坚持做心里思考、口头总结,希望自己的收获更多、更持久,事实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正因为有了总结,我才让自己对移动的业务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的感悟。
明年工作的展望2.结合客户的消费行为,深入发掘增值业务的发展重点。
由于客户群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新业务的喜好程度、喜好内容都有所不同,因此根据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制定与他们相符合的业务显得至关重要。
3.继续加强实体渠道、电子渠道的推广,并从多方面开展体验式营销。
体验式营销是提高客户对新业务认识的最重要的感性渠道,但目前大部分客户的主动性不够,那么需要我们主动采取一些加强主动体验的措施,如开展娱乐活动、设立新业务促销员等。
以上工作是我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我将以此作为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
移动通信技术总结
![移动通信技术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f764867580216fc710afd50.png)
移动通信技术总结《移动通信技术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篇一:移动通信实训总结实训总结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移动通信这门课程,为了加深对课程的认识和了解,为此在陈培英老师和袁晶晶老师的带领下,同步开设了,移动通信实训课。
经过四周的实训课学习,加深了我们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移动通信网络是我们在现在社会中关注的焦点。
在以后社会工作中都是有一定的前沿和指导作用,这些结合实际的课程使我们大开眼界,但也感到了一些对未来的紧张,一是对这些实际结合知识的不理解,二是对先进机器设备的不熟悉,我们被种种的新奇所打动着。
这些问题也反映出我对这移动通信方面知识的实质研究的匮乏。
这次为期四周的实训课,是我的知识更加丰富,眼界更加宽广,同时也提升了我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在陈培英老师和袁晶晶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课程按照原定计划一步步进行着,随着课程的进行,对实际应用知识的认识逐步加深,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同时里面的实际原理和技巧也让我为之着迷。
通过实训课的学习我们对移动通信这门课有了更深的研究。
对一些高新设备软件在基于华为公司的设备下有了一些简单的接触。
范文写作以下为此次实训课程简单总结:我们学习了光接口参数测试方法,对光传输设备的光口、电口各种最常见的参数,从而对的性能指标有个大体的了解。
重点学习了光接口功率测量。
测试前一定要保证光纤连接头清洁,连接良好,包括光板拉手条上法兰盘的连接、清洁;事先测试尾纤的衰耗;单模和多模光接口应使用不同的尾纤。
首先,光功率计设置在被测波长上。
选择连接本站光接口输出端的尾纤。
将此尾纤的另一端连接光功率计的测试输入口,待接收光功率稳定后,读出光功率值,即为该光接口板的发送光功率。
测试时用跳纤从设备到架上的的发光口(最上面一排奇数口)跳至连接学生终端的光口,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学电脑桌前直接测试光功率。
量光功率时应该将光功率计连接到光输出端口的光纤上。
测量光功率时波长应该选择。
移动通信总结
![移动通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612a9703186bceb18e8bb78.png)
. 频谱分配方法:1. 为特定目的而分配的频谱段,以拍卖的形式进行分配;2.除拍卖以外,一些特定频段被作为开放频段而留出,只要符合一定的行业规定,就可以无需许可而免费使用; 3. 另一种频谱分配方式是重叠,就是在已经分配了的频谱上重复分配一个业务作为次要业务,原有的业务称为主业务;4. 全世界都在研究具有创新性的频谱划分规则如认知无线电。
标准:1.保证互通性和互操作性;2.形成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3. 标准的制定过程不完善,参与的公司都有各自的打算;4. 标准形成以后,想再加入某些创新或改进比较困难;5.标准的出台往往带有政治色彩。
技术挑战:1.Wireless channels are a difficult and capacity-limited broadcast communications medium ;2. Traffic patterns, user locations, and network conditions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3. Applications are heterogeneous with hard constraints that must be met by the network ;4. Energy and delay constraints change design principles across all layers of the protocol stack ;5. Spectrum limitation and incompatible standards 。
移动通信要点总结:1. 必须利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传播特性差。
传播环境复杂:阴影效应和多径效应造成电波传播的幅度衰落和时延扩展;用户高速移动:多普勒频移造成电波传播特性的快速随机变化。
2. 工作于复杂的干扰环境。
外部干扰:天电、机电和信道热噪声;系统部和不同系统之间的干扰:邻道、同信道、互调、多址和远近效应。
移动通信总结3
![移动通信总结3](https://img.taocdn.com/s3/m/157cd27355270722192ef7db.png)
精心整理频谱分配方法:1.为特定目的而分配的频谱段,以拍卖的形式进行分配;2.除拍卖以外,一些特定频段被作为开放频段而留出,只要符合一定的行业规定,就可以无需许可而免费使用;3.另一种频谱分配方式是重叠,就是在已经分配了的频谱上重复分配一个业务作为次要业务,原有的业务称为主业务;4.全世界都在研究具有创新性的频谱划分规则如认知无线电。
标准:1.3.技随机变化。
量问题。
5.第2时域概念:信号包含的频率范围。
绝对带宽,信号的频谱宽度。
有效带宽:当信号频谱无限宽时,信号能量主要集中在一个较窄的频带内。
数据速率和带宽:如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增加一倍的带宽,数据速率加倍。
给定的带宽可以支持多种速率。
任何数字信号频谱都是无限宽;任何传输系统都是带限的;任意给定的传输媒质,所传输的带宽越宽成本越高;限制频带会带来信号的畸变。
数据:实际传输的信息、消息。
信号:数的电磁表示。
传输:经过信号处理的数据的通信。
模拟数据:连续变化。
数字数据:取离散值。
模拟信号:(根据频率的不同)可以在各种传输媒质中传播的连续变化的电磁波;模拟信号可以传播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
数字信号:一串电压脉冲,比模拟信号便宜,不容易受噪声干扰,受衰减影响很大,数字信号也可以传输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
数据与信号的组合: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编码设备和比数字-模拟设备简单,成本也低;模拟数据-数字信号,可以使用现代的传输和转换设备;数字数据-模拟信号,一些传输媒质只能传输模拟信号,如卫星;模拟数据-模拟信号,模拟数据容易转换成模拟信号。
模拟传输:传输模拟信号不用考虑传输的内容;衰减限制了传输为了防止干扰,信道被保护带宽(保护间隔)分离,保护带宽就是频谱中未使用的部分。
时间分集复用:与FDM 类似,特定信源提供在特定的时隙发送数据,这个特定的时隙就是一个信道。
时隙的周期称为帧。
同步时分复用:时隙预先分配且固定,各源发送传输的时间是同步的。
异步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各数据源在媒质上的时间。
移动通信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
![移动通信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c6c96b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2.png)
移动通信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移动通信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总结1.无线通信基础知识1.1 信号与系统理论1.2 调制与解调技术1.3 信道编码与解码1.4 信道传输特性与衰落模型1.5 多路径传播与多径效应1.6 天线理论与性能参数2.移动通信系统架构与协议2.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与层次结构2.2 移动通信协议栈2.3 无线接入技术与接口标准2.4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与组网原理2.5 移动通信中的信令与控制3.移动通信网络与业务3.1 GSM网络及其架构3.2 CDMA网络及其架构3.3 3G网络及其演进3.4 LTE网络及其演进3.5 移动通信业务分类与特点4.移动通信系统性能与优化4.1 信道容量与频谱利用率4.2 无线传输与接收技术的优化4.3 入网与退网流程优化4.4 呼叫控制与鉴权优化4.5 方式网络切换与移动性管理4.6 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与故障处理5.移动通信新技术与趋势5.1 5G通信技术及其特点5.2 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5.3 虚拟化与云化的移动通信网络 5.4 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的融合5.5 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趋势附件:●附件1:GSM网络架构示意图●附件2:CDMA网络架构示意图●附件3:LTE网络架构示意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电信法:指导和监督电信行业的法律法规,保护用户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2.电信管理机构:国家相关机构负责电信行业管理及监督,制定和实施电信行业政策。
3.通信网络:由电信基站、传输线路、交换设备等构成的通信基础设施。
4.用户终端设备:包括方式、无线网卡、固定方式等各种终端设备,用于接入通信网络并进行通信。
移动通信期末实验报告(3篇)
![移动通信期末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a231c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9.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移动通信期末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移动通信系统组成、信号调制解调、信道特性等方面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2. 掌握信号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和建模方法。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本实验通过观察移动通信设备,了解其组成和基本功能。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GSM手机,了解其外观、按键、屏幕等组成部分;(2)观察GSM基站,了解其外观、天线、设备室等组成部分;(3)分析GSM手机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过程,理解其基本功能。
2. 信号调制解调实验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信号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GSM手机的信号调制解调过程,了解其工作原理;(2)通过实验软件,实现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验证调制解调效果;(3)分析不同调制方式(如QAM、GMSK)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移动通信信道建模实验本实验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和建模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白噪声信道的特性,了解其产生原因和影响;(2)通过实验软件,模拟白噪声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分析信噪比的变化;(3)研究多径干扰对信号的影响,了解其产生原因和抑制方法。
4. 移动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本实验通过仿真软件,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实验内容如下:(1)使用OFDM仿真软件,模拟OFDM调制解调过程,分析其性能;(2)研究DSSS调制解调过程,了解其抗干扰能力;(3)分析不同信道条件下的系统性能,评估系统可靠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通过观察GSM手机和基站,我们了解了其组成和基本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GSM手机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器、显示屏等部分组成,基站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器、控制单元等部分组成。
移动通信技术总结_移动活动总结
![移动通信技术总结_移动活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bdd49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7.png)
移动通信技术总结_移动活动总结移动通信技术是指能够实现无线通信,并随时随地进行移动的通信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对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总结。
移动通信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通信方式。
传统的有线通信需要使用电话线或者网络线进行连接,而移动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信号进行传输,实现了随时随地的通信。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语音通话、短信、彩信、视频通话等方式的通信。
不论是在家里、在办公室、在旅途中还是在户外,都可以方便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联系。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交网络的兴起。
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各种即时通讯工具,比如微信、QQ、WhatsApp等,与朋友、家人和同事保持联系。
不仅可以实时地进行文字聊天和语音通话,还可以发送照片、视频和文件等。
社交网络的兴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
移动通信技术还对商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商家可以通过短信和彩信向潜在客户发送广告和促销信息,吸引更多的顾客。
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也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不再需要携带大量的现金或者银行卡。
只需要使用手机或者其他移动终端设备,就可以完成各种支付和转账操作。
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还加快了交易的速度,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还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远程教育,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医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与患者进行远程医疗咨询和诊疗,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
交通部门可以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对交通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交通管理的效果。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它不仅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也促进了社交网络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
昆工移动通信期末报告
![昆工移动通信期末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479fd67561252d380eb6e98.png)
3G与4G一、3G网络的对比:2009年1月7日14:30,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
其中,批准:中国移动增加基于TD-SCDMA技术制式的3G牌照(TD-SCDMA 为中国拥有自主产权的3G技术标准);中国电信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牌照;中国联通增加了基于WCDMA技术制式的3G牌照。
中国国内支持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中国电信的CDMA2000,中国联通的WCDMA,中国移动的TD-SCDMA,GSM设备采用的是时分多址,而CDMA使用码分扩频技术,先进功率和话音激活至少可提供大于3倍GSM网络容量,业界将CDMA技术作为3G的主流技术,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美国CDMA2000,欧洲WCDMA,中国TD-SCDMA。
原中国联通的CDMA卖给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已经将CDMA升级到3G网络,3G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
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此数值根据网络环境会发生变化)。
三种网络体制的比较:WCDMA(联通)CDMA2000(电信)TD-SCDMA(移动)带宽5MHz 1.25MHz 1.6MHz 接收机结构RAKE RAKE RAKE 闭环功率控制支持支持支持越区切换软、硬切换软、硬切换接力切换解调方式相干解调相干解调相干解调码片速率(Mcps) 3.84 1.2288 1.28 发射分集方式TSTD、STTD、FBTD OTD、STS 无同步方式异步同步同步核心网GSM MAP ANSI-41 GSM MAP载频上行:1940MHz-1955MHz上行:1920MHz-1935MHz上行:1880MHz-1900MHz 下行:2130MHz-2145MHz下行:2110MHz-2125MHz下行:2010MHz-2025MHz速率上行:14.4Mbit/s 上行:3.1Mbit/s 上行:2.8Mbit/s 下行:5.76Mbit/s 下行:1.8Mbit/s 下行:384Kbit/s基站同步不需要需GPS同步不需要载波间隔 1.6MHz 1.25MHz 5MHz帧长10ms 20ms 10ms编码方式卷积码、Turbo码卷积码、Turbo码卷积码、Turbo码双工模式FDD FDD TDDWCDMA与CDMA2000都满足IMT-2000提出的全部技术要求,包括支持搞比特率多媒体业务,分组数据和IP接入等。
移动通信技术总结
![移动通信技术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6a13c656f1aff00bfd51e74.png)
移动通信技术总结《移动通信技术总结》篇一:移动通信实训总结实训总结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移动通信这门课程,为了加深对课程的认识和了解,为此在陈培英老师和袁晶晶老师的带领下,同步开设了,移动通信实训课。
经过四周的实训课学习,加深了我们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移动通信网络是我们在现在社会中关注的焦点。
在以后社会工作中都是有一定的前沿和指导作用,这些结合实际的课程使我们大开眼界,但也感到了一些对未来的紧张,一是对这些实际结合知识的不理解,二是对先进机器设备的不熟悉,我们被种种的新奇所打动着。
这些问题也反映出我对这移动通信方面知识的实质研究的匮乏。
这次为期四周的实训课,是我的知识更加丰富,眼界更加宽广,同时也提升了我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在陈培英老师和袁晶晶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课程按照原定计划一步步进行着,随着课程的进行,对实际应用知识的认识逐步加深,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同时里面的实际原理和技巧也让我为之着迷。
通过实训课的学习我们对移动通信这门课有了更深的研究。
对一些高新设备软件在基于华为公司的设备下有了一些简单的接触。
范文写作以下为此次实训课程简单总结:我们学习了SDH光接口参数测试方法,对SDH光传输设备的光口、电口各种最常见的参数,从而对SDH的性能指标有个大体的了解。
重点学习了光接口功率测量。
测试前一定要保证光纤连接头清洁,连接良好,包括光板拉手条上法兰盘的连接、清洁;事先测试尾纤的衰耗;单模和多模光接口应使用不同的尾纤。
首先,光功率计设置在被测波长上。
选择连接本站光接口输出端的尾纤。
将此尾纤的另一端连接光功率计的测试输入口,待接收光功率稳定后,读出光功率值,即为该光接口板的发送光功率。
测试时用跳纤从设备到DDF架上的的发光口(最上面一排奇数口)跳至连接学生终端的光口,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学电脑桌前直接测试光功率。
量光功率时应该将光功率计连接到光输出端口的光纤上。
测量光功率时波长应该选择“1310n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析1.信令:在电信网的两个实体之间,传输专门为建立和控制接续的信息。
2.移动通信: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在移动情况下(或临时静止)的相互信息传输和交换。
.3.接入信令:移动台到基站之间的信令4.网络信令:网络节点之间的信令5.话务量:话务量指在一特定时间内呼叫次数与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间的乘积。
6.用户忙时话务量:a=c*t*1/36007.爱尔兰:通信技术里面表示话务量强度的单位8.呼损率:损失话务占流入话务量的比率即为呼叫损失的比率,称为呼损率。
也称为通信网的服务等级。
9.频分双工(FDD):利用两个不同的频率来区分收、发信道,中间需要保护频带(隔离带)。
10.时分双工(TDD):利用同一频率但不同两个时间段区分收、发信道。
11.FDMA:频分多址,是以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不同来区分信道的接入方式。
12.TDMA:时分多址,是以传输信号存在的时间不同来区分信道的接入方式。
13.CDMA:码分多址,是以传输信号的码型不同来区分信道的接入方式。
14.过境切换:移动台穿越工作于不同的小区时发生的切换15.软切换:移动台在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时,先建立与新基站的通信,直到接收到原基站信号低于一个门限值时再切断与原基站的通信的切换方式。
16.硬切换:移动台在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时,先断掉与原基站的联系,然后再寻找新进入的小区基站进行联系的切换方式。
17.小区分裂:为容纳更多的用户,将原来较大的小区分裂成几个较小的小区的方式或过程。
18.多径时散:因多径传播造成信号时间扩散的现象19.互调干扰:当两个或多个干扰信号同时加到接收机时,由于非线性的作用,这两个干扰的组合频率有时会恰好等于或接近有用信号频率而顺利通过接收机,其中三阶互调最严重。
20.邻道干扰:在两个相邻或相近的波道,所传输的信号超过了波道的宽度,从而对临近波道所传播信号造成的干扰。
21.同道干扰:相邻小区使用不同的频段,而造成干扰。
22.逻辑信道:在通信系统中,由网络抽象资源构成的信道。
23.物理信道:在通信系统中,由物理实体构成的信道。
24.信道组合:根据GSM规范要求,并在实际应用中,总是将不同类型的逻辑信道映射到同一物理信道上。
25.IMSI分离/附着:IMSI ATTATCH ,IMSI 附着,对应用户开机,并和MSC保持着联系。
IMSI DETACH,IMSI分离,对应MS关机或者SIM卡从MS脱离或者长时间MS与MSC未联系。
26.多址干扰:在采用多台终端的通信网络中,各终端之间的干扰。
27.远近效应:指当基站同时接收两个距离不同的移动台发来的信号时,由于距离基站较近的移动台信号较强,距离较远的移动台信号较弱,则距离基站近的移动台的强信号将对另一移动台信号产生严重的干扰。
28.通信容量29.多普勒频移:因辐射源的视向运动而导致的辐射频率漂移。
30.扩频通信:用来传输信息的射频带宽远大于信息本身带宽的一种通信方式31.扩频处理增益:是扩频系统的性能量度,表示扩频通信系统信噪比的改善程度。
32.多址接入技术:把多个用户接入一个公共的传输媒质实现工相互间通信时,给每个用户的信号赋予不同的特征,以区分不同的用户的技术。
33.漫游:移动台从一个归属区移动到另一个被访区后仍然使用网络服务的情况。
二、简答题1、移动通信的特点?1.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在强干扰环境(外部干扰+自身干扰)下工作3.通信容量有限4.通信系统复杂2、.对移动台的工通信与双工通信有何区别?各有什么优缺点?单工制采用“按键”控制方式通常双方接收机均处于守候状态。
此工作方式设备简单,功耗小,但操作不便,通话时易产生断断续续的现象。
双工制是指收发双方采用一对频率。
使基站、移动台同时工作。
这种方式操作方便,但电能消耗大。
3、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优点: 1. 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 2. 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 3. 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 4. 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 5. 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 6.降低设备成本以及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4、移动通信包含哪些技术,各项技术的的主要作用?1)调制技术:获得较高的频谱利用率;避免低频带的干扰噪声;可以发送更远距离;2)抗衰落,抗干扰技术:克服由多径干扰所引起的多径衰落;3)频率有效利用技术:提高信道频率利用率;4)组网技术:实现网络控制管理以及实现不同蜂窝层次之间的动态分配和资源共享;5)集成技术:运用系统集成方法,将硬件设备,软件设备,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设备,网络系统软件,网络基础服务系统,应用软件等组织成为一体,使之成为能组建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安全、高效的移动通信网络系统5、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各个功能实体(,无线接口包含那几层?答: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移动台(MS)、基站(BS)、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组成;其无线接口模型分为三层:第一层(最低层)L1是物理层。
第二层L2是数据链路层。
第三层L3是网络层6、移动通信对调制的要求是什么?(即影响调制方式选择因素)1、频带利用率高2、功率效率要高3、已调信号恒包络4、易于解调5、带外辐射小:一般要求达到-60到-70dB7、fsk调制和msk调制的区别和联系?区别:FSK:频移键控,其相位通常是不连续的;MSK:最小移频键控,其相位始终保持连续不变的一种调制。
联系:MSK:是在FSK基础上对FSK信号作某种改进,其频差满足两个频率相互正交8、与MSK相比,GMSK的功率谱为什么可以得到改善?GMSK是在MSK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对MSK的带外频谱特性进行改进,使其衰减速度加快.GMSK 信号就是通过在FM调制器前加入高斯低通滤波器(称为预调制滤波器)而产生的,GMSK通过引入可控的码间干扰(即部分响应波形)来达到平滑相位路径的目的,它消除了MSK相位路径在码元转换时刻的相位转折点. GMSK信号在一码元周期内的相位增量,不像MSK那样固定为±π/2,而是随着输入序列的不同而不同.其功率谱密度反比于归一化频率(f-fc)Tb.随着BbTb的减小,功率谱密度衰减加快.9、4. QPSK、OQPSK、和π/4-DQPSK的星座图和相位转移图有何异同?答:OQPSK调制和QPSK类似,不同之处是在正交支路引入了一个比特(半个码元)的时延,这使得俩支路的数据不会同时发生变化,不能像QPSK那样产生±π的相位跳变,仅能产生±π/2的相位跳变。
因此,OQPSK频谱旁瓣要低于QPSK的频谱旁瓣。
π/4-DQPSK是将QPSK 的最大相位跳变±π降到±3/4π,从而改善了其频谱特性,即可以用相干解调也可以采用非相干解调。
10、试述多载波调制与OFDM调制的区别和联系。
答:OFDM是多载波调制中的一种,它的各个子载波之间相互正交,且各子载波的频谱有1/2的重叠。
.11、分集技术如何分类?在移动通信中采用了哪几种分集接收技术?答:分集技术根据克服信道衰落的方式来分类,主要分为两类:宏分集和微分集,宏分集用来减少慢衰落的影响,微分集用来减少快衰落的影响。
其中“微分集”又可按空间、频率、极化、场分量、角度和时间分为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极化分集、场分量分集、角度分集和时间分集。
12、组网技术包括哪些主要问题?答:组网技术包括:多址技术、区域覆盖技术、网络结构、越区切换、移动性管理、信令系统13、什么叫做空中接口?空中接口与多址方式有何差别?答:空中接口:移动台与基站收发信号之间的接口,包括天线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
空中接口与多址方式的区别:多址方式是解决众多用户如何高效共享给定频谱资源的问题,是物理层划分物理信道的方法。
14、什么叫中心激励?什么叫定点激励?采用定点激励的方式有什么好处?答:“中心激励”就是在每个小区中,基站可设在小区的中央,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 “顶点激励”就是将基站设计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基站采用三副120°扇形辐射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三个相邻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每个小区由三副120°扇形天线共同覆盖. 优点:可以减少系统的同道干扰,采用多副天线也消除了小区内障碍物的阴影区.15、移动通信的基本网络包括哪些功能?答:基本网络包括:移动用户——基站——交换机——固定网络——固定用户或者移动用户——基站——交换机——基站——移动用户16、为什么说CDMA蜂窝系统具有软切换特性?这种特性有什么好处?答:软切换是指:移动台开始与新的基站通信但不立即中断它与原来基站通信的一种切换方式。
软切换是CDMA蜂窝系统都有的切换功能,可有效地提高切换的可靠性,而且如果若移动台处于小区的边缘上,软切换能提供正向业务信道分集,也能提供反向业务信道的分集,从而保证通信的质量。
17、、什么叫信令?信令的功能是什么?可分为哪几种?答:信令:和通信有关的一系列控制信号的统称。
功能:保证用户信息有效且可靠地传输。
分类:分为接入信令(1号信令)和网络信令(7号信令)18、移动信道快衰落和慢衰落特性。
(1)快衰落:多径效应引起的信号电平发生快衰弱,衰弱速率为30——40次/秒;属于瑞利衰落。
满衰落:局部中值电平随地点、时间以及移动套速度比较平缓的变化;衰落周期以秒级计,称作慢衰弱;慢衰弱近视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三、画图题1、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公共数据网(PND)。
2.过境切换的含义是什么? 试简述过境切换的工作过程。
答:(1)含义:移动台穿越工作于不同小区时发生的切换,是指将当前正在进行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从当前基站转移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
(2)工作过程:移动台通话过程中,为其服务的基站定位接收机不断监测来自移动台的信号电平,当发现环回的监测音的电平低于某一指定值, 即信号电平降至请求过境切换的强度时立即告知移动电话交换局,交换局当即命令邻近的基站同时监测该移动台的信号电平并立即把测量结果向交换局报告。
交换局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就可判断移动台驶入了哪个小区,上述过程就称为定位,通过定位,就能确定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进行过境切换,每个基站还配有定位接收机,监测移动台位置,以便为越区切换服务。
(3)过程就是:移动台驶离基站→向交换中心发送过境请求→交换中心监测移动台信号电平→判断监测音电平值→交换中心对移动台进行定位→发送切换命令→进行过境切换服务。
四、 计算题1、某一移动信道,工作频段为450MHz,基站天线高度为50m ,天线增益为6dB ,移动台天线高度为3m ,天线增益为0dB ;在市区工作,传播路径为中等起伏地,通信距离为10km 。
试求:(1) 传播路径损耗中值;(2) 若基站发射机送至天线的信号功率为 10W ,求移动台天线得到的信号功率中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