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银行在中国农村的运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机银行在中国农村的运用分析

金融成本过高和金融网点覆盖不足一直是制约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从世界范围看,发展中国家有超过lO亿人没有银行账户,很少接触到银行网点、ATM机以及互联网等设施。随着手机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普及,使利用手机开办低成本的银行业务成为了可能。作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新举措,研究手机银行在中国农村的运用对探索建立我国覆盖农村地区的手机银行业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手机银行

“手机银行”是指银行按照客户通过手机发送的短信指令,为客户办理查询、转账、汇款、捐款、消费、缴费等业务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方式。它与原有基于STK方式的手机银行不同,是客户通过编辑发送特定格式短信到银行的特服号码,银行按照客户指令,为客户办理相关业务,并将交易结果以短信方式通知客户的新服务方式。简单地说,手机银行是指银行通过移动电话,利用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的通信网络的中文短信息平台为客户提供账户查询、账户转账等银行服务的一种业务。手机银行业务是指我行利用无线网络和移动电话,为客户提供信息查询、转账汇款、缴费支付、信用卡、漫游汇款、农户贷款、定活互转、第三方存管、消息定制、账户管理、个性设置等金融服务。手机银行是网络银行的派生产品之一,它的优越性集中体现在便利性上,客户利用手机银行不论何时何地均能及时交易,节省了ATM机和银行窗口排队等候的时间。

手机银行起源于国外,自1996年捷克的Expandia Bank 与运营商Radiomobile在布拉格地区率先推出手机银行业务,花旗银行与Gemplus公司、美国M1公司于1999年携手推出可利用短信向银行发送交易信息的服务,手机银行业务逐渐在世界各地展开,取得了快速发展。在传统的银行前段渠道系统中,网点由于地域时间限制只能服务于有限客户,传统网上银行由于软硬件特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手机渠道的产生使个人及企业的服务平台突破了以往所有的银行前端渠道的局限,实现了实时的3A式服务: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和任何方式(Anyhow),推动了银行业务的发展。

国内各银行快速布局手机银行。1999年工行、建行等6家银行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展手机银行业务以来,经历了基于短信、STK卡、客户端、3G手机银行发展,业务范围也涵盖了消费者的大部分需求。中国农业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范围更是涵盖了农户小额贷款,为农村客户贷款、还款提供了更多选择。

手机银行解决农村金融网点少的问题

手机银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移动通讯运营商之间通过跨行业合作,整合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业务,借助移动互联网络平台,以手机作为终端,向客户提供银行服务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和偏远地区人口是使用手机银行的一个主要群体,手机银行正好解决了农村银行网点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

在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手机银行可以帮助银行解决建立网点的成本和处理小额交易的成本两大问题,减少低收入人群和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们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并保证获得提供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

我国农村地区面临金融网点少、业务覆盖率低的问题。截至2009年6月末,全国仍有2945个乡镇没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分布在27个省(区、市)。其中有70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服务,占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总数的24%,分布在20个省(区、市),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急需进一步提高。而从我国移动电话普及情况看,工业和信息化部9月公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移动手机用户达到7.OML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50%,略高于菲律宾移动电话普及率49.2%的水平。同时,正在推广的3G网络信息传输速率可达2m,而且信息传输在无线网络还会进行加密保护。因此,我国基本具备了在农村地区开展手机银行业务的先决条件。

由于农村居民拥有的存款和贷款数量都比较少,且具有频繁小额交易的特点,采用传统网点交易模式的商业银行便无利可图,在农村只能依靠当地地方性金融企业。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远比城镇数量少的多。截止2010年末,农村信用社2646家、农村合作银行223家、农村商业银行85家、村镇银行349家(数据来源:银监会年报),然而中国纯农村人口却有7.2亿(不包括已经离开农村到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人群,约为1.7亿至1.8亿之间),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手机银行的3A服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极低的成本(建设成本、运营成本、交易成本)必将是解决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解决途径。

应从下几个方面加速我国农村手机银行业务的探索和实践。

1 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适时开办农村手机银行业务

与菲律宾相比,我国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起步较晚,据了解目前仅在广东珠海和江苏姜堰等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办,业务种类也仅限于手机查询、对账等非现金业务,现金业务尚未开办。目前,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财政联盟(AFI)等国际组织正在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开办手机银行业务。在CGAP等国际组织的帮助下,南非、印度等12个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了手机银行业务尝试。我国可适时加强与上述国际组织的合作,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农村手机银行业务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开办手机银行业务,使“三农”尽早享受到金融电子化和普惠制金融的好处。

2 选择部分地区进行试点,探索建立中国农村手机银行模式

从国外经验来看,在手机银行市场培育期,出于对新业务的疑惑和安全性的担心,用户更愿意尝试小额业务。因此,应先选择部分地区(如已开办农村手机银行业务的广东、江苏等地)进行小额现金业务试点,并随着用户市场的开拓再逐步推广到其它地区。在手机银行运行模式的选择上,由于我国的信用体制还不健全,电信运营商经营金融业务的信用度明显不如银行,以银行为主导的模式更符合我国国情。在第三方中介机构的选择上,应根据我国农村地区的特点,选择农民信赖度高、业务持续性强的商业网点或由政府,电信运营商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联合出资成立第三方中介机构保证农民办理现金业务的安全性。此外,将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如小额贷款公司.乡镇担保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引入手机银行业务中,有利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手机银行业务模式。

3 研究制定配套监管制度。切实防范手机银行业务风险

手机银行所采取的业务创新模式很大程度突破了传统银行监管的制度约束,极易产生新的业务风险,因此需要建立新的监管制度和框架来约束。在对农村手机银行的监管中,关于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政策,对客户资料的保密规定,手机银行支付/清算系统的建立,手机银行存取款和转账限额的规定以及防止手机网络病毒和反洗钱等规定,都需要进行周密的设计和安排。

手机银行实施需要突破的壁垒

国内手机银行业务虽然多家银行都已开展,但由于公众的认知度和市场的发展度不高、用户对移动网络操作不熟练,还被视作新生事物,乐于接受这种金融服务的公众尚未形成规模,实际的用户比例更是无法与手机用户数量匹配。而银行也一方面面对着如此庞大的市场蠢蠢欲动,另一方面承受着手机银行的种种障碍静观其变。

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实施安全高度敏感的银行业务是非常复杂的,面对这些开拓的困难,首当其冲的,还是由安全引起的公众认知度问题。自从电子银行诞生以来,安全问题一直是用户最关心的。在使用手机银行方面,用户最担心手机会影响银行账户的安全,这种疑虑主要是因为对手机银行的陌生而引起的。

在信息保密性方面,手机银行的信息传输、处理采用国际认可的加密传输方式,实现移动通讯公司与银行之间的数据安全传输和处理,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破坏。同时目前为了保证手机银行的账户安全,银行一般对每日交易额设置了严格的上限。例如中国工商银行设置每日限额为500元,其他类交易不超过1000 元,同时将客户指定手机号码与银行账户绑定,并设置专用支付密码,这样即使用户的手机不慎丢失,也不会带来账户上的危险。

另外,中国银监会还颁布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这两项规定将手机银行业务、个人数字辅助(PDA)银行业务纳入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了手机支付的交易安全保证。

结束:总的来说,手机银行作为网上银行的延伸,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用户可以足不出户,通过手机来支付各种银行代收的水电费、完成股票交易、购买商品,大大提高了生活效率。虽然目前手机银行还存在着认知度和推广方面的问题,但总的前景依然乐观,随着手机越来越普遍的使用、技术的不断完善,仍有充分理由相信,手机银行一定会普及开来。

手机银行的特点

手机缴费不排队

银行排队难一直是让消费者头痛的问题,其实完全可以通过手机银行这个电子渠道帮你免受排队之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