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三水社会状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周年与三水的社会发展

摘要:三水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很大。改革开放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三水的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了三水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三水居民的生活水平。从社区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我们可以看到三水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写作提纲:1、改革开放促进了三水社区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2、改革开放促进了三水教育事业的发展

3、改革开放促进了三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正文:

改革开放促进了三水社区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改革开放30年来,三水区政府致力于倾听民意,改善民生。尤其是近年以来,为了解决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至2008年三水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区,真正惠及全区的人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为了方便三水人民就医,从2003年开始,三水在各个城市社区以及村庄分布密集的地方建立了医疗服务站,在这些医疗服务站中,居民凭借身份证就可以享受到医疗保障体系带来的优惠。以前在一些大医院中看个小病,例如感冒、发烧的都要花费超过100元,但是现在有了医疗保障,这些看病的花费减少了一大半,切实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

三水社区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是以构建和谐三水,幸福三水为出发点的民生工程。三水区现有区人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分院、区妇幼保健院、区职业防治所、区疾病控制中心4所公立医院;10个镇级医院(其中1间公立,2间实行了托管、7间改制民营医院);公有卫生站28个;民营医院、诊所57间。居民的就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医院业务得到拓展,服务效率得到提高。完善的医疗服务格局为三水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筑建了坚实的实施平台。

在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同时,三水分别于2001年7月和2003年5月建立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根据最新资料统计,三水社保参保人数为102480人,医保参保人数为288872人,基本覆盖三水常住人口,农村的覆盖率为100%。通过这些制度的不断完善贯彻实施,“看病难”、“看病贵”将不会再成为压在居民肩上的重担。为了进一步解决三水城乡困难居民的就医环境,三水正在制定《三水区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届时三水困难居民的医疗救助将有了法

律保障。

尽管三水较早、较好地建立医疗保障体系,群众也体会到它带来的好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的解决。看病难主要集中在三水偏远的地区,或者是医术好的医生候诊时间过长。第二,就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没有与其他市区合作。三水居民到邻近市区就医并不能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

改革开放促进了三水教育事业的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于教育。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三水区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30年的时间里,以教育优先为原则,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开始,逐步实现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为切实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三水相继出台了《关于努力开创我县教育新局面的决定》《关于改革教育体制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定》两个重要文件,并批准了《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工农教育规划及实施方案》和《三水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方案》,从制度层面表明了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的决心和方向。在出台义务教育实施方案的同时,三水还先后兴办了西南二中、三水华侨中学、省电视大学三水分校、三水区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同时复办三水职工业余学校,初步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教育体系,形成了教育事业加速发展的新局面。

为了推进三水教育事业的发展,区政府在加大投入不断提高中小学校的硬件建设的同时,也以优厚的待遇招揽高水平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的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栋栋靓丽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拔地而起,每个教室里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些在十几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为社会培育了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实现教育兴区,科技强区。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三水贯彻与时俱进的教育事业发展思路,积极鼓励推进民营学校、民营补习社的兴办,大力吸引高级院校落户三水。三水坚持以公立学校为主体,私立教育机构为补充,积极引导监督私立教育机构,民营的幼儿园、小学和各种补习教育机构得到了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促进了三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号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

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实现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三水高度重视,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首先要做的就是修路,路通则财通。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加快发展农村公路,改善农村交通状况,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区政府加大对修建农村公路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无论是货车、摩托车、自行车走在路上都显得很轻松,不会再出现那种到处都是坑坑洼洼,下雨就不能走的泥路了。农村交通状况改善了,农民的蔬菜水果等就可以很方便地运往销售地点,大大的节约了生产成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收入自然也就增加了。据区政府统计,2010年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约9000元,比上一年增长13%。

在帮助农民实现创收的同时,三水首先展开了农村“创卫”行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民普遍素质不高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三水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普遍不好。农村没有垃圾收集站,所以村民到处倒垃圾,形成了垃圾包围农村的恶劣现象。农村缺少污水处理系统,村民的生活污水就流到公路上,臭气熏天,恶心难闻。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区政府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抓住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群众密切关心的问题,创造性实行农村垃圾“村收镇运区处理”、“生活污水村内处理”的做法,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垃圾中转站,实现了农村统一清扫、垃圾集中转运,农村保洁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改变了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的现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仅用3年时间,全区近50%的自然村创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或达标村,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实现了村容整洁的目标。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改变,使农村真正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三水社会主义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维护社会安定,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水作为全国的“长寿之乡”、“饮料之乡”,具有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只要三水能够在改革开放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产业升级。贯彻“城市反哺农村、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设和谐三水,幸福三水将不会是遥远的梦想。

参考文献:(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佛山市三水区教育局网站

(3)三水政协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