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学重点
农村金融知识要点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的关系:1.农村经济决定农村金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育程度决定农村金融活动的规模与发展程度;农业与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从根本上决定着农村金融效益的提高;农村金融的业务内容与发展速度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状况。
2.农村金融反作用于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农村金融需求的旺盛;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运行的中心,通过融通农村货币资金优化配置农村社会资源;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神经中枢,通过稳定农村货币流通,保证农村商品流通的正常进行;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农村金融产业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强的关联性。
农业政策性金融:指为贯彻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不以商业性标准为原则,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在农业及相关领域从事资金融通,支持、保护农业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农业收入稳定增加的一种特殊金融活动。
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承担办理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承担政策性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工作。
特征:经营方向的政策性。
经营目标的非营利性。
具有一定的福利性。
与商业金融的互补性。
表外业务:广义包含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它由中间业务和狭义表外业务构成。
狭义是指那些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因而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银行损益和营运资金状况的业务.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为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因此,狭义表外业务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种类:结算业务,代理业务,租赁和信托业务,信息咨询业务中间业务:是指金融机构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
信用贷款:是指完全以借款人的信誉即品德、财务状况、预期收益和偿债的历史纪录为依据发放的贷款。
担保贷款:是指银行要求借款人根据规定的担保方式提供贷款担保而发放的贷款。
农村金融学

.
组织农村资金,办理各项农村存款 支持农村商品生产,受理各项贷款 办理转帐结算 提供有关情报、咨询服务 办理农村信托、租赁业务 管理国有农场、供销社的流动资金,监管工资基金 办理外汇业务 办理国际金融组织的农业信贷和中间业务 发行金融债券,代理股票、债券发行及转让业务 办理国家、人民银行委托业务
三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 性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是:按照国家的法律、 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 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 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 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所谓政策性金融业务是与商业银行的一般性 业务相对而言,主要是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的平衡和国家经济政策贯彻的须要,对 农业发放低息贷款。
负效应:
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按商业银行 经营机制运行,其比较利益低的农业地区、农业产业、 农业项目更加受到冷落
国家开发银行及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政策性金融机构,承 担农业及农村经济项目的投资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果不 对其投向结构进行严格界定,将出现非农产业的偏向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只在少数县级行政区设置机构,其业 务大部分要采取委托代理方式,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影 响政策落实
企业行为,能够完善各家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建 立明确的责任制 发展农村合作金融,能够调动各种经济实体的力量,支 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立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能够优惠支持重点地区、产 业、行业、部门、项目,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运行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可以有效解决金融机构长期以 来存在的效益低下问题 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组织结构,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 积极性,充分营运农村社会资金
三 农村金融学的研究任务
《农村金融课程》课件

互联网技术在农村金融中的应用
互联网技术为农村金融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渠道,使得农民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 金融服务。
通过互联网技术,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客户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 服务。
互联网技术还可以帮助农村金融机构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推动农 村金用
《农村金融课程》ppt课件
目录
• 农村金融概述 • 农村金融体系 • 农村金融服务与产品 • 农村金融创新与科技应用 • 农村金融案例分析
01
农村金融概述
农村金融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农村金融是指为农村居民和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存款、贷款、汇款、保险、证券交易等。其特点包括地域 性、季节性、政策性、高风险性和高竞争性。
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总结词:我国农村金融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 覆盖面不足、资金供给不足、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等。
• 详细描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从最初的农业银行到现在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主要机构包括 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这些机构在为农村居民和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覆盖面不足、资金供给不足、风险控制能力较 弱等。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还存在一些如信用体系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未来我国农村金融仍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
总结词
金融服务创新
详细描述
某金融机构通过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推出了针对农村 市场的创新金融服务,如小额贷款、农业供应链融资等, 满足了农民和农村企业的融资需求。
问题案例一
总结词:金融服务不足 总结词:改进建议
农村金融学复习

第一章:引言:方法论与框架制度性歧视工农业剪刀差、新圈地运动系统性负投资->二元结构的强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意义:改善二元经济结构;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城镇化的内涵:消除二元经济对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资源要向农村转移;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
●二元结构下的单向资源配置:农村金融体系——为工业化和赶超战略提供农业剩余;国有金融体系和城市金融体系——国家工业化的载体;资金由前者向后者单向流动。
●农村合作金融:原教旨主义:自愿性、互助共济性、民主管理性、非盈利性、社员服务原则;修正主义:商业性、市场化、股份制、社区银行目标、盈利性;共识:超越原教旨主义.●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特点:多层次(规模);多元化(产权);多类型(保险、银行、公司、资本市场);广覆盖(可及性);可持续(财务)。
●机制设计的一些问题:农业保险机制农产品期货市场抵押和担保机制土地流转问题:土地的抵押农村信贷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型金融机构与微型机构的对接机制●农村金融学研究对象及其与一般金融学研究对象的区别:农村金融学是一门以农村各类经济主体资金借贷行为和各类金融组织资金运作规律为基本研究对象,全面探讨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工具的社会科学学科。
“各类金融组织”,不仅包括正式金融组织,还包括非正式金融组织。
正式金融组织是指那些获得国家正式金融业务许可并受到国家金融法规监管的金融组织,织是指那些未获得国家正式金融业务许可、并未受到国家金融法规监管因而其经营处于地下状态的金融组织,包括各种资金互助会、农村合作基金会、地下钱庄、典当业等,我们一般也称为民间金融组织.着重于农村社区中的农民和农户的行为的研究;农民和农户的储蓄和投资行为不能简单套用一般的主流经济学框架去理解和解释;尤其关注农村金融组织(包括正式金融组织和非正式金融组织)与农村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相互关系给农村经济主体带来的影响. 例:农民与农村金融组织多次动态博弈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关于信用的知识,有助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和有序发展.●方法论的基本理念:视角(perspective)(如经济人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等经济学基本假定);参照系(reference)或基准点(benchmark)(即为研究真实世界而提供的非真实的高度抽象的经济学模型,如一般均衡理论中的阿罗-德布鲁定理);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即用较为简明的图象和数学结构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农村金融服务培训教材

农村金融服务培训教材第一章农村金融服务概述 (3)1.1 农村金融服务的内涵与特征 (3)1.1.1 内涵 (3)1.1.2 特征 (3)1.2 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4)1.2.1 发展现状 (4)1.2.2 存在问题 (4)1.3 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性与政策支持 (4)1.3.1 重要性 (4)1.3.2 政策支持 (5)第二章农村金融体系与组织结构 (5)2.1 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 (5)2.2 农村金融机构的分类与功能 (5)2.3 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6)第三章农村金融市场 (6)3.1 农村金融市场的类型与特点 (6)3.1.1 类型 (6)3.1.2 特点 (7)3.2 农村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 (7)3.2.1 信贷市场 (7)3.2.2 保险市场 (7)3.2.3 证券市场 (7)3.2.4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7)3.3 农村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发展 (7)3.3.1 创新方向 (7)3.3.2 发展策略 (7)3.3.3 挑战与展望 (8)第四章农村信贷业务 (8)4.1 农村信贷产品的类型与特点 (8)4.1.1 类型 (8)4.1.2 特点 (8)4.2 农村信贷风险评估与管理 (8)4.2.1 风险评估 (8)4.2.2 风险管理 (9)4.3 农村信贷政策与支持措施 (9)4.3.1 政策 (9)4.3.2 支持措施 (9)第五章农村保险服务 (9)5.1 农村保险的种类与作用 (9)5.1.1 种类 (9)5.1.2 作用 (10)5.2 农村保险的业务流程与操作 (10)5.2.1 业务流程 (10)5.2.2 操作要点 (10)5.3 农村保险的政策与监管 (10)5.3.1 政策支持 (10)5.3.2 监管措施 (10)第六章农村支付结算服务 (11)6.1 农村支付结算工具与系统 (11)6.1.1 支付结算工具概述 (11)6.1.2 农村支付结算系统 (11)6.2 农村支付结算业务流程 (11)6.2.1 支付结算业务类型 (11)6.2.2 支付结算业务流程 (11)6.3 农村支付结算的风险与防范 (11)6.3.1 支付结算风险类型 (11)6.3.2 风险防范措施 (11)第七章农村金融科技与创新 (12)7.1 农村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应用 (12)7.1.1 农村金融科技发展概况 (12)7.1.2 农村金融科技应用场景 (12)7.1.3 农村金融科技工具 (12)7.2 农村金融科技创新的典型案例 (12)7.2.1 农村电商与金融结合 (12)7.2.2 农村小微金融 (12)7.2.3 农村众筹融资 (13)7.2.4 农村金融科技扶贫 (13)7.3 农村金融科技监管与挑战 (13)7.3.1 农村金融科技监管现状 (13)7.3.2 农村金融科技面临的挑战 (13)7.3.3 农村金融科技监管建议 (13)7.3.4 农村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路径 (13)第八章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13)8.1 农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与责任 (14)8.1.1 权益保障的重要性 (14)8.1.2 农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14)8.1.3 农村金融消费者的责任 (14)8.2 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 (14)8.2.1 完善法律法规 (14)8.2.2 加强监管力度 (14)8.2.3 建立纠纷解决机制 (14)8.2.4 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水平 (15)8.3 农村金融消费者教育及投诉处理 (15)8.3.1 金融消费者教育 (15)8.3.2 投诉处理 (15)第九章农村金融政策与法规 (15)9.1 农村金融政策体系 (15)9.1.1 农村金融政策概述 (15)9.1.2 农村金融政策体系构建 (15)9.1.3 农村金融政策创新 (15)9.2 农村金融主要法律法规 (15)9.2.1 农村金融法律法规概述 (15)9.2.2 农村金融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16)9.2.3 农村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发展 (16)9.3 农村金融政策与法规的贯彻落实 (16)9.3.1 农村金融政策与法规的宣传与培训 (16)9.3.2 农村金融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与监督 (16)9.3.3 农村金融政策与法规实施的成效评价 (16)9.3.4 农村金融政策与法规实施的案例分析 (16)第十章农村金融服务实践与案例 (16)10.1 农村金融服务成功案例分析 (16)10.1.1 案例一:某地农村信用合作社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16)10.1.2 案例二:农村小额贷款助力精准扶贫 (16)10.1.3 案例三:农村电商金融服务创新 (17)10.2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模式探讨 (17)10.2.1 创新模式一:农村金融互联网 (17)10.2.2 创新模式二:农村金融政策性保险 (17)10.2.3 创新模式三:农村金融产业链金融 (17)10.3 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前景与展望 (17)10.3.1 发展前景: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 (17)10.3.2 发展方向:多元化、专业化、智能化 (17)10.3.3 挑战与应对:风险防控、人才培养、技术创新 (17)第一章农村金融服务概述1.1 农村金融服务的内涵与特征1.1.1 内涵农村金融服务是指为农村地区提供资金融通、支付结算、保险保障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乡村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初中

乡村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初中乡村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农村经济的学科,它涉及到农村生产、农村贸易、农村社会、乡村治理等多方面内容。
以下是一些乡村经济学的知识点总结:一、乡村经济的定义乡村经济是指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生产、乡村工业、乡村贸易、乡村旅游、乡村金融等多个方面。
乡村经济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是乡村经济的基础,包括农作物种植、养殖业、林业等。
农业生产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需要重视农业科技、土地管理、农业政策等方面的工作。
三、乡村工业乡村工业是指在农村地区发展的各种工业活动,包括轻工业、食品加工、手工业等。
乡村工业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
四、乡村贸易乡村贸易是指在农村地区展开的商品交换活动,包括农产品交易、物资调剂、商贸流通等。
农村贸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注重市场建设、物流配送、产销对接等方面的工作。
五、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包括乡村旅游景点、乡村民宿、乡村体验活动等。
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的新兴增长点,对于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吸引城市人口回流、改善农村环境等具有积极作用。
六、乡村金融乡村金融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的金融服务活动,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
乡村金融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注重金融产品设计、风险管理、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七、乡村治理乡村治理是指在农村地区展开的社会管理活动,包括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社会管理、农村民生保障等。
乡村治理是支持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注重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基层自治建设、社区服务提升等方面的工作。
总之,乡村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动、社会发展、治理机制等多方面内容。
乡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增强农村地区的发展活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注重政府引导、市场激励、社会参与等多方面的支持。
农村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村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农村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金融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福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农村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农村金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提高他们在农村金融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农村金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农村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相关政策。
3. 熟悉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运营。
4. 探索农村金融创新的机遇和挑战。
5. 培养学生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农村金融概述1.1 农村金融的定义和特点1.2 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的比较1.3 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2. 农村金融市场2.1 农村金融市场的组成和功能2.2 农村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2.3 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与发展3.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3.1 农村金融产品的分类与特点3.2 农村金融服务的设计与运营3.3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与发展4. 农村金融政策与制度4.1 农村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4.2 农村金融制度的建设与改革4.3 农村金融政策与制度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5. 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5.1 农村金融创新的机遇和挑战5.2 农村金融创新的实践案例与经验5.3 农村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帮助学生建立起农村金融学的理论体系。
2.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在农村金融领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与演示:通过小组讨论和演示,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实地考察与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农村金融的实际运作和问题。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农村金融学导论》2. 参考书目:-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 《农村金融市场与农村金融产品》- 《农村金融政策与农村金融创新》六、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等。
农村金融学复习

《农村金融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总论1.农村金融的含义及主要体现(1)含义:即为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和农村金融产品的供给,是指在农村地区以及与农业有密切关系的各个领域中,以信用手段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而筹集、分配和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
(2)主要体现:——领域是农村、采用信用手段、表现形态是货币;——农村金融具有的功能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与减少农村贫困。
2.农村金融体系3.农村金融的特点(1)涉及面广:涉及农村地区的农业、涉农工商业等各个领域;(2)管理较难:农村金融需求的差异性、农村金融市场的分割性、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很差;(3)政策性强:对农业补贴性的信贷支持、对贫困借贷者的信贷支持;(4)风险较高: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关联风险;4.农村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农村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农村经济及与农业有密切关系的各个领域中的货币流通、信用活动与资金运动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所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1)研究以信用为手段筹集、分配与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研究这种活动所反映的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及其内在联系;(2)研究如何按照内在联系组织好农村中的资金运动、信用活动和货币流通,以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农村经济。
5.农村金融的地位和作用(1)地位:农村金融是农村金融活动、农村金融部门和农村金融企业三者的有机结合。
①农村金融活动——是农村经济运转中的能动触媒;②农村金融部门——是农村产业结构中的导向产业;③农村金融企业——是农村经济网络中的枢纽组织。
(2)作用:①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②支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农村贫困;第二章农村金融理论基础1.金融抑制论的概念金融抑制是这样一种金融现象,即由于政府过分干预金融市场和实行管制的金融政策,以及未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使得金融市场特别是国内资本市场发生扭曲,利率和汇率不足以反映资本的稀缺程度。
2.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S·肖关于金融抑制的理论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金融市场价格扭曲;(2)信贷管制;(3)金融市场的分割;(4)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不发达;(5)高准备金率和通货膨胀。
农村金融课程标准

农村金融课程标准
农村金融课程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目标:农村金融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农村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农村金融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理解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能力。
2.课程内容:农村金融课程的内容包括农村金融的基本概念、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产品、农村金融监管等方面的知识。
3.教学方法:农村金融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村金融知识。
4.实践环节:农村金融课程应该包括一定的实践环节,如组织学生到农村金融机构或农村金融市场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农村金融的实际运作,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评价方式:农村金融课程的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实践环节表现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总的来说,农村金融课程的课程标准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第一章农村金融理论基础

农村金融 供给系统
农村金融监管系统: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 督管理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金融 管理办公室
农村金融机构系统
正规部门
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正规部门
农村金融 需求系统
农户 中小型企业 合作经济组织 基层政府等
农村金融概述
农村金融系统的特性: 1. 农村金融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 2. 农村金融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和动态性 3. 农村金融产业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联性
农村金融概述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一)农村金融的地位 1. 农村金融在农村再生产过程中处于中介地位 2. 农村金融是农村资金的总枢纽 (二)农村金融的作用 1. 筹集和分配农村资金,支持农村经济建设和 农业生产发展 2. 调节货币资金,稳定农村经济 3. 管理农村资金,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农村金融理论
农村金融发展的旧范式: 农村金融旧范式的精髓是政府干预,它认为
政府干预可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和风险,能直接带 来农村信贷的增加,而信贷是加快农业发展、扩 大出口、改善小农生活、减少贫困和保障城市廉 价食品供应的重要途径。
农村金融发展的范式转变
农村金融发展的新范式: 农村金融新范式体现了一种金融系统观,它
政府角色
农村金融市场的严格管制者和金 金融政策环境的营造者、法律法规
融资源的主要配置者
的供给者和金融市场的监管者
政策主张
通过贷款条件、银行和非银行金 融机构再融资配额、优惠利率贷 款、信用保证和目标贷款等手段 对农村金融进行积极、直接干预, 合理配置金融资源
限制政府直接干预;优先营造政策 环境、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和培育微 观金融机构;丰富农村金融产品, 扩大农村金融服务对象
农村金融学

农村金融学第一章农村金融学引言:方法与框架【农村正式金融组织】那些获得国家正式金融业务许可并受到国家金融法规监管的金融组织,包括各类国家正式承认的商业性金融组织、政策性金融组织和合作性金融组织。
【农村非正式金融组织】那些未获得国家正式金融业务许可并且未受到国家金融法规监管,因而其经营处于地下状态的金融组织,包括各种抬会、农村基金会、地下钱庄等,我们一般也称为民间金融组织。
◆农村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研究对象与一般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有何区别?农村金融学是一门以农村各类经济主体资金借贷行为和各类金融组织资金运作规律为基本研究对象,全面探讨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工具的社会学科。
在这个定义中,所谓“农村各类经济主体”,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农民和农户,也包括农村各类中小企业组织以及各类农村基层行政组织,而且随着农村产业机构和运作机制的转型,农村的中小企业、基层行政组织以及各类专业性的合作组织的资金运营规模迅速提升,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定义中的“各类金融组织”,不仅包括正式金融组织,还包括非正式金融组织。
其中正式金融组织是那些获得国家正式金融业务许可并受到国家金融法规监管的金融组织,包括各类国家正式承认的商业性金融组织、政策性金融组织和合作性金融组织;非正式金融组织是指那些未获得国家正式金融业务许可并且未受到国家金融法规监管,因而其经营处于地下状态的金融组织,包括各种抬会、农村基金会、地下钱庄等,我们一般也称为民间金融组织。
就农村金融学的研究范畴而言,其社会科学性质决定了农村金融学在研究对象方面不可能脱离对于人类行为的研究。
具体而言,农村金融学着重于农村社区中的农民和农户的行为研究。
由于经济结构、文化传统和运行机制的特殊性,农村社区的农民和农户具有其他经济行为主体不具备的特征,其储蓄和投资行为不能用一般主流经济学框架去理解和解释。
同时,在探讨农村金融学的时候,特别关注农村金融组织与农村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相互关系给农村经济主体带来的影响。
农村金融课程(ppt 35页)

低承保率、高赔偿率,亏损严重,保险功能弱化,成立农 业政策性保险机构呼声较高。
1、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问题
1996年人保商业化,农业保险逐年下降。较大是新疆、云 南、上海。2000年农业保险收入下降到3.87亿元占农业增 加值比重仅为0.043%,平均每个农户缴纳2.6元,获赔款 1.8元。
2002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有3亿元,占总保费0.6%,全 国农民人均缴纳保费不足1元,险种由高峰时的60多种下降 到不足30种;
一、农业保险概论
3、农业保险的基本特征 与一般财产保险相比具有特殊性,农业保险是“弱弱联合”。 面广量大、经营分散(经营成本高); 受到自然风险、经济风险的双重制约(自然灾害较多); 高风险、高保费、高回报率并存(高风险外加高管理成本,利 润空间小); 存在外部性(最终受益不仅是农民自身而是全社会,政策性保 险的理论依据)
严格限定承保条件的商业性经营的发展模式(以智利为代表,政府 不进行补贴,商业经营对承保条件有严格限制,确定免赔比例30%)
世界各国农业保险发展主要情况表
国别 美国
加拿大 日本 菲律宾 智利 毛里 求斯
发展依据
《联邦农作物保 险法》、《农业
法案》
《联邦农作物保险 法》
《中央与地方政府 协议》
《农业灾害补偿 法》
1、农业保险的概念 农业保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保险仅指种植业和养殖
业保险;广义农业保险则指从事农林牧渔各业生产的劳动力及其 家属的人身保险和财产的保险。一般认为农业保险是指狭义,广 义的涵盖在农村保险范围内。 农业保险就是农业生产者以支付小额保险费为代价把从事种植业 和养殖业生产和初加工过程中遭受的自然灾害或以外事故所造成 的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的一种制度安排。 实质是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 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保险。具有管理 风险、收入转移等功能。 属于财产保险的业务范畴。农业保险的涵义是动态的。
农村金融理论

五、农村金融组织发展论
• 包括宏观金融组织理论和微观金融组织理论
• 供给引导模式 • 需求追随模式
降低交易成本是农村金 融的发展基础 正规金融必须容许民间 金融的合法存在
二、农村金融学的相关理论
• 农村金融学涉及的理论相当丰富。包括金融学、 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公共 选择理论等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 较为成熟的农村金融理论包括(重点学习前3个)
• • • • • 农业融资理论 农村金融市场论 农村金融约束论 农村局部知识理论 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理论
农业融资理论(具体分析见教材Page20,重 点掌握)
• 第三, 以牺牲农业来追求工业增长。工业是 取得经济迅速增长的工具, 农业常常通过价 格和预算机制被课以重税以补贴工业扩张。 • 第四, 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者。一般认为非正 规部门的利率高的可怕( 常常是年利率高于 100%) 。这就说明贫穷的农业借款人无力负 担这么高的利率, 所以也就不必归还贷款。 • 第五, 农村地区的存款能力较低。农村地区 非常穷, 而且常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 因此 农村社区很难有什么储蓄。
• ( 4) 没有必要实行为特定利益集团服 务的目标贷款制度。 • ( 5) 非正规金融具有合理性, 不应该 一概取消。应当将正规金融市场与非 正规金融市场结合起来
三、农村金融约束论(P21)
• • • •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政府选择干预 一定程度上支持“农业信贷补贴论”
四、农村局部知识论P21
农业信贷补贴论的理论主张
• 为解决上述问题, 该理论认为政府有必要干 预农村金融市场, 提供专项贷款, 贷款资金来 源的筹集形式应该是由农村外部注入 • 还应当对金融机构进行保护和监管; • 为缩小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对 农业的融资利率必须较其他产业为低。
农村金融学(1)

为什么要学习农村金融学?
• 1、兴趣使然? • 2、赶时髦? • 3、好过关? • 4、凑数?
第一章 农村金融概述
• 第一节 农村金融的概念和特点 • 第二节 研究农村金融的意义 • 第三节 农村金融研究的内容 • 第四节 农村金融研究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农村金融的概念
• 农村金融——就是农村领域里的货币资金 的运动,是以信用手段筹集、分配和管理 农村货币资金的金融活动。 • 其中要点包括: • 1、主要在农村领域; • 2、采用的是信用手段; • 3、表现形态是货币; • 4、有自己的运动规律。
农村金融学
李燕君 2010年 2010年3月—6月
教学大纲
• 第一章 农村金融概述(概念、意义、内容) • 第二章 中国的农村金融体制(体系、制度与变迁) • 第三章 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农行、农发行、农信 社、邮政储蓄、其他新型金融机构) • 第四章 农村小额信贷(引进、推广、问题、对策) • 第五章 农村金融在国外(美、德、法、日、印度)
第四节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现状
•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农行 农信社 农发行 邮储行 其他 互助金 钱庄 当铺 其他 农商行 村镇银行 小额贷款公司 个人放贷 企业放贷 等
第五节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存在问题
• • • • • • • • 1、农村金融仍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 2、农信社资产质量亟待提高; 3、农村资金非农化倾向仍比较严重; 4、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 5、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 6、民间金融缺乏必要的规范与保护; 7、农村金融立法严重滞后。 8、农村金融市场利率管理过于死板。
第三章 中国的农村金融机构
• • • • • • 1、中国农业银行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 4、邮政储蓄银行 5、农村商业银行 6、其他各类新型信贷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金融学重点
1.农村金融:即农村货币资金的流通,是指在农村地区以及与农业有密切关系
的各个领域中,以信用手段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而筹集,分配和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
2.逆向选择: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
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3.农村金融体系:指由农村各种金融机构以其活动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4.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属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放款,
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5.农业政策性金融:农业政策性金融是在市场金融条件下政府调控经济、支持
农业的有效政策工具,主要包括银行、保险、担保、投资等业务类型;
6.合作金融:建立在合作组织成员互助合作基础上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一般
是小规模资金所有者互通有无、资金互助的一种灵活而有效的形式;
7.农村民间金融:狭义——农村居民个人之间以货币或实物的形式所提供的直
接借贷;广义——农村除正式金融机构之外的所有金融组织和金融活动;
8.民间集资:这种融资活动大多发生在一些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筹资对象是
企业内部职工,资金用途主要是解决企业购置设备所需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不足;
9.小额信贷:指通过一定的融资中介,按照一系列的经营原则,为具有还款能
力的中低收入阶层(包括贫困户)以及微型企业提供的无需担保的信贷服务;
10.农业保险:指保险人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遭受自然风险或市
场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提供经济补偿的各种保险保障;
11.农村金融的作用:
1)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
2)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
3)营造农村诚信文化,提高农民素质;
12.农业金融:农业金融是以信用手段动员、配置和管理涉农金融资本运行的活
动;
13.农村金融的特点是什么?它与普通金融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1)特点:涉及面广,管理较难,政策性强和风险较高;
2)不同之处:
①农村金融具有较强的关联风险;
②缺乏传统的抵押物品;
③农村金融是一个高度分散,分割的市场;
④较强的季节性,受农户收入变化的冲击影响严重;
⑤补贴性的信贷支持;
⑥基础设施很差。
14.农村金融活动采用的手段,作用的实体,表现的形态?
农村金融活动采用的手段是信用,作用的实体是货币,表现的形态是货币。
15.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关系?
1)农村经济决定农村金融;
①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育程度决定农村金融的规模与发展程度;
②农业与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从根本上决定着农村金融的提高;
③农村金融的业务内容与发展速度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状况;
2)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①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需求旺盛;
②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运行的中心,通过融通农村货币资金来优化配置农村社会资源;
③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神经中枢,通过稳定农村货币流通来保证农村商品流通的正常进行。
16.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1)农村合作金融的功能定位不明确;
2)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的业务范围不明确;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存在收到了严重的质疑;
4)扶贫贷款是否确实能够扶持贫困目前还不清楚;
5)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预期发展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不一致。
17.金融发展理论研究者与金融发展理论?
1)麦金农:金融抑制论;
2)麦金农和肖:金融深化论;
3)莱文,赫尔曼,斯蒂格利茨,默多克:金融约束论。
18.农村信用社主体地位的形成是在中国金融体系演变历程中的改革开放以后
阶段。
19.根据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
监督管理,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承担;
20.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入股条件?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户口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本地有固定住所且居住满3年)在入股资金互
助合作组织所在乡镇或行政村内;
3)入股资金为自有资金且来源合法,达到规定的入股金额起点;
4)诚实守信,声誉良好。
21.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
22.新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商业银行是中国农业银行。
2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中国农村领域唯一的一家政策性银行。
24.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25.小额信贷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在适应农民需求方面有哪些优势?
特点:
1)以中低收入者作为贷款对象;
2)灵活的抵押担保方式;
3)鼓励贫困者储蓄;
4)同政府部门保持密切合作和良好关系,得到政府各方面支持;
优势:
1)采取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则,商业利率、满负荷工作量等,使为穷人服务
的小额信贷机构在财务上可持续,而政府又不承担沉重的财政负担;
2)吸收民间互相组织或合作组织的特点,外化银行成本,又用社会压力(实际
是信用)替代抵押担保;
3)小额、短期、高时间成本,自动淘汰了非穷人,保证项目的基本目标群体是
穷人。
26.农业保险的特点、难点、作用;
特点:
1)农业保险是一种高成本和高风险性的农业保险;
2)农业保险中存在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3)农业保险具有明显的外部性;
4)经营农业保险存在特殊的技术障碍;
5)农业保险需要政府的参与;
难点:
1)保险金难以确定;
2)损失难以估计;
3)保险费率难以厘定;
4)理赔工作难度大;
作用:
1)农业保险有利于转移农业风险,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
2)农业保险可以稳定国家的财政收支,促进信贷资金的流转;
3)农业保险能够被保险人提供风险保障;
4)农业保险有利于加强农业风险的管理,减少灾害损失;
5)农业保险了在WTO框架下,支持和保护本国农业发展。
27.自然风险:指由于来自自然界的某些突发事件给经济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28.市场风险:是通过价格与供求关系的相互影响、相互调节来决定整个社会生
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
29.中国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是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
30.首家进入中国农险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是法国安盟保险公司。
31.农村中小企业和维持型农户、贫困型农户的金融需求满足度
32.农村资金流向城市的形式及对农村的影响
33.农村民间金融的组织形式及优势?
组织形式:民间自由借贷,民间集资,民间合会,私人钱庄,农村合作基金会,典当行,互助会,储金会;
优势:
1)方便灵活;
2)自由;
3)操作简单,管理成本较低;
4)业务及时;
5)信用规则独特,违约率较低。
34.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主体和供给主体包括哪些,具有哪些特征?
供给主体:
1)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
2)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
3)合作性农村金融机构
需求主体:
1)农户;
2)农村企业;
3)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特征:
1)农村金融市场落后于农村经济;
2)农村金融市场主体发育不良;
3)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并存;
4)农村资金从贫穷地区流向较发达地区,从乡村流向城镇,从农业流向非农业;
5)农村金融市场管制相对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