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沉积岩石学第一章PPT
合集下载
地质大沉积岩石学课件01绪论
![地质大沉积岩石学课件01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ffa1bd8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c.png)
沉积岩石学
Sedimentary petrology
讲课内容
1.第一讲: 绪论
2.第二讲: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3.第三讲:沉积岩的构造特征
4.第四讲:他生沉积岩 5.第五讲:自生沉积岩
第一讲 绪 论
1.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2. 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Petrology) 3. 沉积学(Sedimentology)
沉积岩是在表生(带)环境条件下,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在逐渐 被埋藏过程中经成岩改造而成的成层岩石。它是三大类岩石(岩浆岩、 沉积岩和变质岩)之一,出露面积最广(75%).
表生带及其特点
——处于地壳表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以 及岩石圈的上层。它是包围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是沉积岩的形 成场所,可称沉积岩生成圈或沉积圈。
沉积岩学习的基本要求
(1)正确全面理解基本概念; (2)系统掌握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岩石的形成(风化、搬 运沉积、成岩)过程; (3)掌握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硅质岩岩石的基本特征, 熟知分类方案,了解其分类原则,掌握代表性岩石的岩石特征; (4)结合野外(宏观)和室内工作(微观)鉴别在成分上或 结构上相似的岩浆岩和沉积岩; (5)初步学会分析某种沉积岩形成水动力条件的方法与思路
特点
1)常温和常压:(<150~200 OC; 1-20 atm)
2)水和大气作用为主:水成岩、冰碛岩、风成岩
3)生物及生物化学作用参与:
A)生物的生命活动制造沉积岩的原始产物(如:粪粒、生物凿洞 产生的团粒等及生条件,促使某 些化学物质的沉淀和自生矿物的形成。 C)生物遗体直接堆积成岩石,如生物礁灰岩、生屑灰岩和煤等;
4. 沉积环境(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5. 沉积相(Sedimentary facies)
Sedimentary petrology
讲课内容
1.第一讲: 绪论
2.第二讲: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3.第三讲:沉积岩的构造特征
4.第四讲:他生沉积岩 5.第五讲:自生沉积岩
第一讲 绪 论
1.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2. 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Petrology) 3. 沉积学(Sedimentology)
沉积岩是在表生(带)环境条件下,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在逐渐 被埋藏过程中经成岩改造而成的成层岩石。它是三大类岩石(岩浆岩、 沉积岩和变质岩)之一,出露面积最广(75%).
表生带及其特点
——处于地壳表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以 及岩石圈的上层。它是包围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是沉积岩的形 成场所,可称沉积岩生成圈或沉积圈。
沉积岩学习的基本要求
(1)正确全面理解基本概念; (2)系统掌握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岩石的形成(风化、搬 运沉积、成岩)过程; (3)掌握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硅质岩岩石的基本特征, 熟知分类方案,了解其分类原则,掌握代表性岩石的岩石特征; (4)结合野外(宏观)和室内工作(微观)鉴别在成分上或 结构上相似的岩浆岩和沉积岩; (5)初步学会分析某种沉积岩形成水动力条件的方法与思路
特点
1)常温和常压:(<150~200 OC; 1-20 atm)
2)水和大气作用为主:水成岩、冰碛岩、风成岩
3)生物及生物化学作用参与:
A)生物的生命活动制造沉积岩的原始产物(如:粪粒、生物凿洞 产生的团粒等及生条件,促使某 些化学物质的沉淀和自生矿物的形成。 C)生物遗体直接堆积成岩石,如生物礁灰岩、生屑灰岩和煤等;
4. 沉积环境(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5. 沉积相(Sedimentary facies)
《沉积岩石学各论》PPT课件
![《沉积岩石学各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f1e4157c1cfad6195fa7f8.png)
粒石英砂岩、灰褐色中粒岩屑长石杂砂岩
砂岩和粉砂岩
四、砂岩的观察与描述实验 1、手标本观察 2、显微镜认识与晶体光学简介 3、砂岩的镜下鉴定
砾岩
砾岩
含砾粗砂岩
粗砂岩
灰色泥岩
红色泥岩
2.粘土岩(泥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成分 第三节 构造和构造 第四节 分类
第一节 概述
粘土岩:粘土矿物含量大于50%的岩石。 泥质岩 :粒度小于0.05mm的颗粒含量大于
第一节 碎屑岩的构造组分
陆源碎屑物质 结构组分 填隙物质
孔隙
岩石碎屑 矿物碎屑 机械填隙物 杂基 化学沉淀物 胶结物 原生孔隙、次生孔隙
杂基: 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以机械方式沉积下来的细粒 碎屑物质〔<0. 0625mm〕,主要为粘土矿物〔剩余物 质〕。 胶结物: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化学沉淀物质。
1、基底式胶结:颗粒互不接触; 2、孔隙式胶结:点接 触 ,胶结物分布于孔
隙中; 3、接触式胶结:点-线接触,胶结物分布
于接触处; 4、镶嵌胶结:线接触-凹接触。
胶结类型
基孔 底隙 式式
接镶 触嵌 式式
1.碎屑岩(陆源碎屑岩)
第一节 碎屑岩的构造组分 第二节 碎屑岩的成分 第三节 碎屑岩的构造 第四节 碎屑岩的构造 第五节 碎屑岩的孔隙 第六节 碎屑岩的分类
2、含量>10、25%的组分分别冠以“含× ×〞和“× ×质〞,如:泥质粉砂岩、砂质砾 岩、含粉砂泥岩等。
粗碎屑岩-砾岩
砾级颗粒的含量大于50%的碎屑岩。福克 〔1954〕定义的含量下限为30%。
砂岩和粉砂岩
一、一般特征 1、概念:主要由砂和粉砂〔0.052mm颗粒>50%〕组成的碎屑岩。 2、成分: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及各 种岩屑,有时含云母。 3、构造:由碎屑、填隙物〔基质和胶 结物〕及孔隙三局部组成; 碎屑的构造、填隙物〔杂基和胶结物〕 的构造和孔隙构造。
砂岩和粉砂岩
四、砂岩的观察与描述实验 1、手标本观察 2、显微镜认识与晶体光学简介 3、砂岩的镜下鉴定
砾岩
砾岩
含砾粗砂岩
粗砂岩
灰色泥岩
红色泥岩
2.粘土岩(泥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成分 第三节 构造和构造 第四节 分类
第一节 概述
粘土岩:粘土矿物含量大于50%的岩石。 泥质岩 :粒度小于0.05mm的颗粒含量大于
第一节 碎屑岩的构造组分
陆源碎屑物质 结构组分 填隙物质
孔隙
岩石碎屑 矿物碎屑 机械填隙物 杂基 化学沉淀物 胶结物 原生孔隙、次生孔隙
杂基: 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以机械方式沉积下来的细粒 碎屑物质〔<0. 0625mm〕,主要为粘土矿物〔剩余物 质〕。 胶结物: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化学沉淀物质。
1、基底式胶结:颗粒互不接触; 2、孔隙式胶结:点接 触 ,胶结物分布于孔
隙中; 3、接触式胶结:点-线接触,胶结物分布
于接触处; 4、镶嵌胶结:线接触-凹接触。
胶结类型
基孔 底隙 式式
接镶 触嵌 式式
1.碎屑岩(陆源碎屑岩)
第一节 碎屑岩的构造组分 第二节 碎屑岩的成分 第三节 碎屑岩的构造 第四节 碎屑岩的构造 第五节 碎屑岩的孔隙 第六节 碎屑岩的分类
2、含量>10、25%的组分分别冠以“含× ×〞和“× ×质〞,如:泥质粉砂岩、砂质砾 岩、含粉砂泥岩等。
粗碎屑岩-砾岩
砾级颗粒的含量大于50%的碎屑岩。福克 〔1954〕定义的含量下限为30%。
砂岩和粉砂岩
一、一般特征 1、概念:主要由砂和粉砂〔0.052mm颗粒>50%〕组成的碎屑岩。 2、成分: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及各 种岩屑,有时含云母。 3、构造:由碎屑、填隙物〔基质和胶 结物〕及孔隙三局部组成; 碎屑的构造、填隙物〔杂基和胶结物〕 的构造和孔隙构造。
沉积岩石学-1-第一章-绪论
![沉积岩石学-1-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9b975f1a58f5f61fb636665e.png)
2021/4/9
3
本章重点
1、沉积岩、沉积岩石学的概念 2、地壳表层条件 3、沉积岩的分类
2021/4/9
4
第一节、沉积岩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 • 概念 •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s) :是组成岩石圈的三
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它是在 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 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作用、沉 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021/4/9
23
第二节、沉积岩石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基本概念 • 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分
类和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 石油及天然气生成于沉积岩中,绝大部分也储集于沉
积岩中;其实,石油和天然气本身也和煤、油页岩、 盐类及其它一些沉积矿产一样,也是一种“沉积岩”, 只不过是液态和气态罢了。
Indo-Burman Ranges Central Burma Basin
Ganges River
Shillong Plateau
2021/4/9
5
三大类岩石关系
2021/4/9
6
• 地壳表层条件:常温、常压、水和大气 的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的作用以及重 力作用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地壳 表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沉积圈
2021/4/9
7
2021/4/9
8
第一节、沉积岩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
• 地壳表层条件
• “地壳表层” (沉积岩生成圈或沉积圈)是指大气圈的 下层、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层。
第二部分沉积岩石学101页PPT
![第二部分沉积岩石学101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22d7acbb4cf7ec4afed07f.png)
床沙形体迁移过程在层内留下的痕迹就是层理
沉积分异作用——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 按粒度、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 地表依次沉积下来的现象
•机械分异作用——因沉积物粒度、形状、比重和搬运介质 性质和速度引起的分异作用
•化学分异作用——因溶解度等引起的分异作用
实例 砾 → 砂→ 粘土
金 → 黄铁矿→ 铬铁矿→ 石墨→ 琥珀
需要说明:
①常温常压——指地表条件下,与岩浆岩和变质 岩形成温度压力条件有所区别,并非指普通物 理学中的25℃和1大气压。
在地表条件下,极地地区最低气温可达-70℃ 。在深水地区压力一般在20大气压以内。
②C地O表2、环H境2O—成—分富较O多2。、 CO2 , 因 而 沉 积 岩 中 含 ③生物作用——在石灰岩、硅质岩等沉积岩的形
③生物风化作用——由生 物不同造成的岩石风化, 即有机械破碎,又有化学 分解,其中生物化学风化 是主要的。
根 劈 现 象
风化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
气候——高温、潮湿热带地区以化学风化为主 地形——高差大则以物理风化为主,平原地区以化学风
化为主
2、常见造岩矿物在风化中的稳定性
①长石:较不稳定,生成K+、Na+、Ca2+溶解物质, Al2O3难溶物质、粘土矿物
波痕沉积岩的波痕源自沉积岩的波痕波峰 大波痕
对称波痕和不对称波痕
冲刷模——发育在不同粒度岩层分界面上的凹凸 状的构造,是由较高流速的流体在下伏沉积物 顶面冲刷出的一些下凹的坑槽,而后又被上覆 沉积物覆盖形成并保存下来的。
冲刷成的坑槽称冲坑或冲槽,合称为冲刷痕。 它们被覆盖后,在覆盖层底面会形成与冲刷痕 的大小和形态完全一致的凸起,被称为铸模、 印模或简称为模。
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PPT课件
![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ccc33276a20029bc642d28.png)
第7页/共51页
CO2的化学风化作用举例:
(1)石灰岩与二氧化碳的作用:石灰岩遇 到含有CO2的水时,就会形成可溶于水的 Ca(HCO3)2,因而石灰岩被风化了。
CaCO3 + CO2 + Ca(HCO3)2 石灰岩(不溶于水) )
H2O = (溶于水
第8页/共51页
(2)正长石与二氧化碳的作用:
正长石与含二氧化碳的水作用后,能使正 长石分解。
4KAlSi3O8+2CO2+4H2O=Al4Si4O10(OH)8+8SiO2+2K2CO3
正长石
高岭石
第9页/共51页
3、水的化学风化作用:
(1)水解作用: 矿物与含有自由离子H+和[OH]-的水作用,能使矿物的阳离子形成
氢氧化物,从矿物中解脱出来,因而破坏了矿物。 例如:正长石与水作用,可使正长石中的钾形成KOH溶于水中,
新生成的矿物: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绿泥石等。都是不含或微含Ca2+、 Na+,且K+、Mg2+含量也下降了的矿物。
3、酸性硅铝阶段(粘土型风化阶段): 新生成的矿物:K+、Mg2+的再次析出使得上个阶段所形成的矿物(蒙脱石、水
云母等)又被破坏而形成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的、不含Ca2+、Na+、K+、Mg2+盐基 的粘土矿物~高岭石等。
第35页/共51页
2、 风化壳的厚度:
可以由几米~一、二百米,通常为几米或几十米。与气候、 地形、构造等因素有关。
一般说来,在气候潮湿、地形平坦、构造活动比较稳定的地 区,风化作用较强,剥蚀作用较弱,风化残余物质易于保存,故 风化壳厚度较大。在相反的条件下,风化壳厚度就较小,以至为 零。
3、古风化壳: 地壳下降,沉积物沉积在风化壳上,把风化壳埋藏在地层之 中,即成为古风化壳
CO2的化学风化作用举例:
(1)石灰岩与二氧化碳的作用:石灰岩遇 到含有CO2的水时,就会形成可溶于水的 Ca(HCO3)2,因而石灰岩被风化了。
CaCO3 + CO2 + Ca(HCO3)2 石灰岩(不溶于水) )
H2O = (溶于水
第8页/共51页
(2)正长石与二氧化碳的作用:
正长石与含二氧化碳的水作用后,能使正 长石分解。
4KAlSi3O8+2CO2+4H2O=Al4Si4O10(OH)8+8SiO2+2K2CO3
正长石
高岭石
第9页/共51页
3、水的化学风化作用:
(1)水解作用: 矿物与含有自由离子H+和[OH]-的水作用,能使矿物的阳离子形成
氢氧化物,从矿物中解脱出来,因而破坏了矿物。 例如:正长石与水作用,可使正长石中的钾形成KOH溶于水中,
新生成的矿物: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绿泥石等。都是不含或微含Ca2+、 Na+,且K+、Mg2+含量也下降了的矿物。
3、酸性硅铝阶段(粘土型风化阶段): 新生成的矿物:K+、Mg2+的再次析出使得上个阶段所形成的矿物(蒙脱石、水
云母等)又被破坏而形成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的、不含Ca2+、Na+、K+、Mg2+盐基 的粘土矿物~高岭石等。
第35页/共51页
2、 风化壳的厚度:
可以由几米~一、二百米,通常为几米或几十米。与气候、 地形、构造等因素有关。
一般说来,在气候潮湿、地形平坦、构造活动比较稳定的地 区,风化作用较强,剥蚀作用较弱,风化残余物质易于保存,故 风化壳厚度较大。在相反的条件下,风化壳厚度就较小,以至为 零。
3、古风化壳: 地壳下降,沉积物沉积在风化壳上,把风化壳埋藏在地层之 中,即成为古风化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沉积岩石学》课程PP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沉积岩石学》课程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0342e35022aaea998f0ff7.png)
地球表层: 大气圈下层、 水圈 —沉积岩生成圈
地球表层的特点是什么?
---低温、低压、有生命活动
沉积岩:在地球表层,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 火山物质等,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地球表层”的特征(低温、低压): 1、温度:地表温度,-70 ℃ ~85 ℃,一般- 30 ℃ ~40 ℃。 2、压力:地表压力,大部在0.1-2MP(1-20atm)的范围内,可达1000atm。 3、水和大气的作用活跃:水和大气是母岩风化的主要营力,也是母岩风化 产物以及火山物质等搬运的主要介质。没有水和大气,就没有沉积岩。 4、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活跃: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也是沉积岩形 成的重要因素。
沉积岩:在地球表层,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 火山物质等,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在地球表层,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 火山物质等,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成岩作用(沉积后作用)”:沉积物沉积之后到变质作用之前或因构造运动 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以前所发生的、导致结构或成分变化的一切作用,包 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
常见 无
成层性 好
块状
高温高压下已 暗色矿物常 颗粒棱角状; 无
有岩石变质形 见,特有矿 矿物定向排列
成
物
形成的线理,
面理
成层性 差
矿物成分差异
岩浆岩
结构差异
变质岩 沉积岩
非可燃生物岩
沉积岩与岩浆岩和变质岩 有何不同?如何区分?
岩石类型
三大类岩石之间的主要区别特征
成因
矿物成分 结构与构造
化石 其它
沉积岩 岩浆岩 变质岩
地球表层的特点是什么?
---低温、低压、有生命活动
沉积岩:在地球表层,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 火山物质等,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地球表层”的特征(低温、低压): 1、温度:地表温度,-70 ℃ ~85 ℃,一般- 30 ℃ ~40 ℃。 2、压力:地表压力,大部在0.1-2MP(1-20atm)的范围内,可达1000atm。 3、水和大气的作用活跃:水和大气是母岩风化的主要营力,也是母岩风化 产物以及火山物质等搬运的主要介质。没有水和大气,就没有沉积岩。 4、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活跃: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也是沉积岩形 成的重要因素。
沉积岩:在地球表层,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 火山物质等,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在地球表层,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 火山物质等,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成岩作用(沉积后作用)”:沉积物沉积之后到变质作用之前或因构造运动 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以前所发生的、导致结构或成分变化的一切作用,包 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
常见 无
成层性 好
块状
高温高压下已 暗色矿物常 颗粒棱角状; 无
有岩石变质形 见,特有矿 矿物定向排列
成
物
形成的线理,
面理
成层性 差
矿物成分差异
岩浆岩
结构差异
变质岩 沉积岩
非可燃生物岩
沉积岩与岩浆岩和变质岩 有何不同?如何区分?
岩石类型
三大类岩石之间的主要区别特征
成因
矿物成分 结构与构造
化石 其它
沉积岩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石学》课件
![《沉积岩石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82937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4.png)
《沉积岩石学》PPT课件
本课程将为您详细介绍沉积岩石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分类、组成特征、形 成过程及其在地质学、环境学等领域的应用。
沉积岩分类
碎屑岩
由机械作用在原地或通过水、风等运移后形成。
化学沉积岩
由化学反应或生物过程形成,在浅海或盐湖等场所集中分布。
有机碳酸盐岩
由生物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以氧化碳为主要成分。
环境地质工程应用
山区公路
沉积岩的联系作用,重要地形制约功能,其稳定性 对经济建设至关重要。
土地污染治理
沉积岩中储存了全球大部分含水层的淀积物,统计 分析含水层储量分布及渗透性。
结论及参考文献
总结
沉积岩的应用涉及能源、环境、水利、土地利用 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萨姆·鲁伯特(Samuel Rubert ),2019年:《沉 积岩与地球历史演变》
沉积作用
水力作用
如河流、湖泊等水体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风力作用
如沙漠中的沉积过程,常见的是风成岩和风积岩。
生物作用
生物形成的化学沉积物,如海洋生物活动形成珊瑚 礁、贝壳等沉积物。
古环境解译
1 岩心分析
通过岩芯的颜色、组成、 结构等特征,还原古代环 境变化的过程。
2 沉积面分析
通过不同的沉积作用类型 及他们之间的层序关系, 分析不同沉积环境形成过 程。
3 古生态学研究
通过古生物群落的组成特 征、种类分布等揭示古代 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
石油资源勘探
地质条件
盆地、断陷、海岸线等得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沉积岩形成环境的变迁,形成 石油的主要地质条件。
勘探技术
包括物探技术、测井技术、地 震排采及勘探技术等一系列先 进技术。
本课程将为您详细介绍沉积岩石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分类、组成特征、形 成过程及其在地质学、环境学等领域的应用。
沉积岩分类
碎屑岩
由机械作用在原地或通过水、风等运移后形成。
化学沉积岩
由化学反应或生物过程形成,在浅海或盐湖等场所集中分布。
有机碳酸盐岩
由生物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以氧化碳为主要成分。
环境地质工程应用
山区公路
沉积岩的联系作用,重要地形制约功能,其稳定性 对经济建设至关重要。
土地污染治理
沉积岩中储存了全球大部分含水层的淀积物,统计 分析含水层储量分布及渗透性。
结论及参考文献
总结
沉积岩的应用涉及能源、环境、水利、土地利用 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萨姆·鲁伯特(Samuel Rubert ),2019年:《沉 积岩与地球历史演变》
沉积作用
水力作用
如河流、湖泊等水体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风力作用
如沙漠中的沉积过程,常见的是风成岩和风积岩。
生物作用
生物形成的化学沉积物,如海洋生物活动形成珊瑚 礁、贝壳等沉积物。
古环境解译
1 岩心分析
通过岩芯的颜色、组成、 结构等特征,还原古代环 境变化的过程。
2 沉积面分析
通过不同的沉积作用类型 及他们之间的层序关系, 分析不同沉积环境形成过 程。
3 古生态学研究
通过古生物群落的组成特 征、种类分布等揭示古代 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
石油资源勘探
地质条件
盆地、断陷、海岸线等得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沉积岩形成环境的变迁,形成 石油的主要地质条件。
勘探技术
包括物探技术、测井技术、地 震排采及勘探技术等一系列先 进技术。
沉积岩PPT课件 精品
![沉积岩PPT课件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e999750b4431b90d6c85c79b.png)
沉积物在向沉积岩的转化过程中,除了体积、密度 上的变化外,同时还生成与环境相适应的稳定矿物,例 如:方解石、燧石、白云石、粘土矿物等新的沉积岩矿 物。
三、沉积岩的地质特性
(一)沉积岩的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是指沉积岩组成成分的颗粒 形态、大小和连结形式。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碎屑结构 2.泥状结构
1.机械搬运
碎屑物质和粘土物质多以机械方式在流水、海水、湖水、 冰川、风力和重力等营力下被搬运。 以流水搬运为例,在运动过程中, 有三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悬浮、跳跃 和滚动,根据沉积物大小、重量与搬 运力大小来决定。沉积物在搬运过程 中,相互碰撞和磨蚀,沉积物原有棱 角逐渐消失,成为卵圆或滚圆形。碎 块、颗粒圆滑的程度称磨圆度。搬运 距离愈长,磨圆度愈高。 当搬运力逐渐减小时,被搬运的 沉积物质先后沉积下来。大的比小的 先沉积,球状比片状的先沉积,重的 比轻的先沉积。
3.化学结构
4.生物化学结构
1.碎屑结构
是指一种由50%以上的碎屑组成的岩石的结构,具此 种结构的岩石属于碎屑岩。在其组分中,除了主要的碎 屑外,还有杂质和胶结物。按主要碎屑颗粒的大小可以 分为: (1)砾状结构; (2)砂状结构
2.泥状结构
是粘土岩的特有结构,其特点是岩石中粘土物质占 50%以上,由于混有不同含量的砂及粉砂,故存在一系列 过渡型结构。
砾 岩
砂 岩
泥 岩
石 灰 岩
二、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沉积岩的形成可概括为以下几个过程:
(一)原岩的风化破碎作用——沉积物质的 形成; (二)沉积物的搬运作用;
(三)沉积物的沉积作用;
(四)沉积物的成岩作用。
(一)原岩的风化破碎作用
岩石的风化产物按其性质可分为: 1.碎屑物质:这类物质是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包括包 括各种岩石碎屑和石英、云母、长石等矿物碎屑。 2.粘土物质:这是母岩在分解过程中残余的或新生成的 矿物。它们常是化学风化过程中呈胶体状态的,不活泼的物 质,如Al2O3、SiO2等,在适合的条件下就形成粘土矿物。也 有部分粘土物质是机械磨蚀的碎屑物质。 3.溶解物质:在化学风化的过程中,母岩中活泼性较大 的金属元素(如K、Na、Ca、Mg等)分解出来溶于水中,呈离 子状态,形成真溶液;溶解度低的 Al、Fe、Si 等的氧化物和 Fe、 Al的氢氧化物则多成为胶体溶液。
沉积岩岩石学课件
![沉积岩岩石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f606c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b.png)
视察结构和构造
层理、波痕、交错层理等构造以及粒度变化、结核、生物化石等结 构特征,都有助于判断沉积环境和岩石类型。
记录岩石类型和特征
详细描述并记录遇到的岩石类型、颜色、结构、构造和所含化石等 信息,以便后续分析。
薄片鉴定与分析
制作薄片
选择代表性样品,经过切割、磨平、抛光等步骤 制作成薄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视察。
陆地环境
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等环境,影响 沉积物的颜色、粒度、成分和层理结 构。
气候因素
气候的干湿变化、温度波动等会影响 沉积物的类型、成分和保存状况。
地壳运动
地壳的升降运动会影响沉积盆地的形 成和演变,从而影响沉积岩的散布和 特征。
04
沉积岩的辨认与鉴定
野外视察与记录
视察颜色
沉积岩的颜色可以提供关于其成分和形成环境的重要信息。例如 ,灰色或黑色页岩可能表示缺氧环境。
生物沉积作用
生物骨骼沉积
由生物骨骼、贝壳等硬体部分堆 积形成,如珊瑚礁、贝壳滩等。
生物遗迹沉积
由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或遗物形成 ,如虫孔、植物根系等。
生物化学沉积
由生物活动产生的化学物质在特定 环境下沉积,如硅藻土、煤等。
沉积环境及其影响
海洋环境
包括浅海、深海、滨海等环境,影响 沉积物的粒度散布、成分和生物化石 组合。
沉积岩与地质环境评价
地质灾害评价:沉积岩中的软弱夹层、 滑坡体等地质结构可能对工程建设和人 类生活环境造成潜伏威胁。因此,在地 质环境评价中需要充分考虑沉积岩的地
质特性。
生态环境影响:沉积岩中的化学物质在 风化、腐蚀等自然作用下可能释放到生 态环境中,对土壤、水体等造成污染。 在评价地质环境时,需要关注沉积岩对
碎屑岩类
层理、波痕、交错层理等构造以及粒度变化、结核、生物化石等结 构特征,都有助于判断沉积环境和岩石类型。
记录岩石类型和特征
详细描述并记录遇到的岩石类型、颜色、结构、构造和所含化石等 信息,以便后续分析。
薄片鉴定与分析
制作薄片
选择代表性样品,经过切割、磨平、抛光等步骤 制作成薄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视察。
陆地环境
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等环境,影响 沉积物的颜色、粒度、成分和层理结 构。
气候因素
气候的干湿变化、温度波动等会影响 沉积物的类型、成分和保存状况。
地壳运动
地壳的升降运动会影响沉积盆地的形 成和演变,从而影响沉积岩的散布和 特征。
04
沉积岩的辨认与鉴定
野外视察与记录
视察颜色
沉积岩的颜色可以提供关于其成分和形成环境的重要信息。例如 ,灰色或黑色页岩可能表示缺氧环境。
生物沉积作用
生物骨骼沉积
由生物骨骼、贝壳等硬体部分堆 积形成,如珊瑚礁、贝壳滩等。
生物遗迹沉积
由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或遗物形成 ,如虫孔、植物根系等。
生物化学沉积
由生物活动产生的化学物质在特定 环境下沉积,如硅藻土、煤等。
沉积环境及其影响
海洋环境
包括浅海、深海、滨海等环境,影响 沉积物的粒度散布、成分和生物化石 组合。
沉积岩与地质环境评价
地质灾害评价:沉积岩中的软弱夹层、 滑坡体等地质结构可能对工程建设和人 类生活环境造成潜伏威胁。因此,在地 质环境评价中需要充分考虑沉积岩的地
质特性。
生态环境影响:沉积岩中的化学物质在 风化、腐蚀等自然作用下可能释放到生 态环境中,对土壤、水体等造成污染。 在评价地质环境时,需要关注沉积岩对
碎屑岩类
《岩石力学》(完整版)PPT课件
![《岩石力学》(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191fdd844769eae109ed99.png)
1.平行层面纵波波速大于垂直层面波速
平行层面波速/垂直岩层波速=各向异性系数C C=1.08-2.28;多数:C=1.67 相当一部分:c=1.10
.
43
表3-6
.
44
•交通方面 :北京道路面积4.4m2/人;东京11.3m2/ 人;伦敦21.3m2/人。
.
4
1.3 岩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实验、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相结合
实验 理论
室内
岩块(拉、压、剪…) 模拟 收敛(表面位移)
野外 位移 应力
应变 绝对位移、相对位移(内部)
压力 连介
非连介
有限元
数值方法 离散元
VP0.3 51.88
.
34
.
35
二、岩体波速与岩体中裂隙或夹层的关系
弹性波在岩体中传播时,遇到裂隙,则视
充填物而异。若裂隙中充填物为空气,则弹 性波不能通过,而是绕过裂隙断点传播。在 裂隙充水的情况下,声能有5%可以通过, 若充填物为其他液体或固体物质,则弹性波 可部分或完全通过。弹性波跨越裂隙宽度的 能力与弹性波的频率和振幅有关.
.
29
.
30
根据实验结果整理的岩体动弹性模量见表(3-2)
.
31
动弹性模量与静弹性模量的比值
• 一般来说,岩体越坚硬越完整,则差 值越小,否则,差值就越大。
• 根据对比资料的统计,动弹性模量比 静弹性模量高百分之几至几十倍,如 图3-4所示。
• 从动弹性模量的数字来看,多集中 在 1 51305 0130MP之a间。
.
12
(二)渗透性
在一定的水压作用下,水穿透岩石的能力。反映 了岩石中裂隙向相互连通的程度,大多渗透性可用达 西(Darcy)定律描述:
平行层面波速/垂直岩层波速=各向异性系数C C=1.08-2.28;多数:C=1.67 相当一部分:c=1.10
.
43
表3-6
.
44
•交通方面 :北京道路面积4.4m2/人;东京11.3m2/ 人;伦敦21.3m2/人。
.
4
1.3 岩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实验、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相结合
实验 理论
室内
岩块(拉、压、剪…) 模拟 收敛(表面位移)
野外 位移 应力
应变 绝对位移、相对位移(内部)
压力 连介
非连介
有限元
数值方法 离散元
VP0.3 51.88
.
34
.
35
二、岩体波速与岩体中裂隙或夹层的关系
弹性波在岩体中传播时,遇到裂隙,则视
充填物而异。若裂隙中充填物为空气,则弹 性波不能通过,而是绕过裂隙断点传播。在 裂隙充水的情况下,声能有5%可以通过, 若充填物为其他液体或固体物质,则弹性波 可部分或完全通过。弹性波跨越裂隙宽度的 能力与弹性波的频率和振幅有关.
.
29
.
30
根据实验结果整理的岩体动弹性模量见表(3-2)
.
31
动弹性模量与静弹性模量的比值
• 一般来说,岩体越坚硬越完整,则差 值越小,否则,差值就越大。
• 根据对比资料的统计,动弹性模量比 静弹性模量高百分之几至几十倍,如 图3-4所示。
• 从动弹性模量的数字来看,多集中 在 1 51305 0130MP之a间。
.
12
(二)渗透性
在一定的水压作用下,水穿透岩石的能力。反映 了岩石中裂隙向相互连通的程度,大多渗透性可用达 西(Darcy)定律描述:
第一章沉积岩的形成过程ppt课件
![第一章沉积岩的形成过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99b827bb68a98271fefa96.png)
黝帘石、蒙脱石、蛋白石、方解石等 白云母 白云母碎屑 先析出钾和加入水 → 水白云母 → 高岭石 黑云母 钾、镁先析出同时加水蛭石 、绿泥石、褐铁矿等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铁镁硅酸盐矿物,铁、镁、钙先析出 ,
之后硅部分或全部析出,大部分元素呈溶液状态流失,
部分形成褐铁矿、蛋白石等
������
2、各种造岩矿物在风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其风
下水的作用,包括溶蚀、充填、交代。
常见成岩作用现象
1. 压实作用(compaction):静压力下沉积物排气、排水、体积缩小、孔 隙度降低、密度增加。压溶作用(pressure-solution):压力下沉积物 颗粒间或沉积岩内部发生溶解。如,缝合线构造,是压实作用的极限 状态 2. 胶结作用(cementation):孔隙水过饱和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 cement),将沉积物粘结成岩石。 3. 交代作用(replacement):外来组分取代原组分。如,白云石化,SiO2 与CaCO3相互交代。
搬运对象:陆源碎屑颗粒 搬运介质:牵引流(Traction current): 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流体。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 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和波浪流等。 重力流(gravity flow): 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 密度流体。
浊流(turbidites flow) 泥石流 (debris flow)、 颗粒流(grain flow)、 液化沉积物流(fluidized sediment flow),
一、机械搬运和沉积
1、流水的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
搬运方式:推移搬运(或滚动搬运)—推移载荷 悬浮搬运—悬浮载荷 跳跃搬运—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流水把处于静止状态的碎屑物质开始搬 运走所需要的流速叫做开始搬运流速,开始搬运流速要大于继 续搬运业已处于搬运状态的碎屑物质所需的流速,即继续搬运 流速。一般来说,开始搬运流速要大于继续搬运流速。
之后硅部分或全部析出,大部分元素呈溶液状态流失,
部分形成褐铁矿、蛋白石等
������
2、各种造岩矿物在风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其风
下水的作用,包括溶蚀、充填、交代。
常见成岩作用现象
1. 压实作用(compaction):静压力下沉积物排气、排水、体积缩小、孔 隙度降低、密度增加。压溶作用(pressure-solution):压力下沉积物 颗粒间或沉积岩内部发生溶解。如,缝合线构造,是压实作用的极限 状态 2. 胶结作用(cementation):孔隙水过饱和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 cement),将沉积物粘结成岩石。 3. 交代作用(replacement):外来组分取代原组分。如,白云石化,SiO2 与CaCO3相互交代。
搬运对象:陆源碎屑颗粒 搬运介质:牵引流(Traction current): 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流体。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 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和波浪流等。 重力流(gravity flow): 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 密度流体。
浊流(turbidites flow) 泥石流 (debris flow)、 颗粒流(grain flow)、 液化沉积物流(fluidized sediment flow),
一、机械搬运和沉积
1、流水的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
搬运方式:推移搬运(或滚动搬运)—推移载荷 悬浮搬运—悬浮载荷 跳跃搬运—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流水把处于静止状态的碎屑物质开始搬 运走所需要的流速叫做开始搬运流速,开始搬运流速要大于继 续搬运业已处于搬运状态的碎屑物质所需的流速,即继续搬运 流速。一般来说,开始搬运流速要大于继续搬运流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大部分沉积物是在流体(水、空气)中 进行搬运和沉积的,因此在沉积岩中常常具有 成层构造、层内构造以及层面构造。
特别是层理构造,在岩浆岩中除少数情况 (层状火成岩)外很少见到,所以层理构造是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构造。
此外,各种层面构造、缝合线、叠锥、叠 层构造等也是沉积岩所特有的。
古近系
古近系
层理构造
因此,从成因的角度来看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温度和压力 条件下,在水、大气、生物、生物化学 以及重力的作用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 产物,同时也有火山物质、生物及宇宙 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 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的成岩作 用所形成的岩石。
2. 沉积岩的分布
面积:陆地面积的大约3/4为沉积岩所或沉积物 覆盖,而海底的面积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
1)矿物成分的特点:
高温矿物少见; 在岩浆岩中的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及石英等在 沉积岩中也广泛存在; 沉积作用过程重新生成的自生矿物是沉积岩的 主要矿物成分之一。
Quartz Hornblende
Calcite(calc spar)
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平均矿物成分(百分含量)
沉积岩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有继承性也有差异性
沉积学(sedimentology)——是在沉积岩石 学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完整的独立 的地质学科,是研究沉积物和沉积岩的成分、 成因与形物学 地层学
岩石学 构造地质学
岩浆岩石学 变质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
沉积学基本上可以与岩石学并列
2. 任务
全面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组分、结构、 构造、分类命名、岩体产状和岩层之间的接触 关系,为阐明其成因和分布规律提供依据。
冯增昭主编 曾允孚主编 赵澄林主编
其他主要参考书
《沉积构造与环境 冯增昭主编,《中
解释》,科学出版 国沉积学》,石油
社,1984
工业出版社, 1994
于兴河 编著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2年
其他主要参考书
刘宝珺、曾允孚主编,《岩相古地理基础与 工作方法》,地质出版社 , 1985 。 吴崇筠、赵澄林,《油区岩相古地理》,石 油工业出版社, 1987 。 季汉成、赵澄林等,《现代沉积》,石油工 业出版社,2004。
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 沉积岩形成的重要
影响因素,有的沉积岩是由生物遗体组成的—生物岩, 如生物礁石灰岩和煤等。
重力作用: 有一定的作用甚至很大的作用,如重
力流沉积岩主要是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
母岩(source rock)——主要 是指早于该沉积岩而存在的岩浆岩、 变质岩和较老的沉积岩。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从地球 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沉积岩的母 岩应该是岩浆岩。
探讨沉积岩的形成机理,包括风化作用、 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沉积期后变化的机理。 特别是要研究沉积岩(物)及其中的有用矿产 的形成机理、富集和储存规律。
大家好
课程名称
沉积岩石学 Sedimentary Petrology
学时:32学时(实验5) 学分:2学分 时间:1-16周
星期三第1大节
沉积岩石学 是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一门
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基本概念,
基本内容
沉积岩, 沉积相,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
沉积岩总论—沉积岩的形成与演化
总论:成分、结构、构造
体积:V=4.4亿km3(Pettijohn,1975),约占岩石 圈体积的5%。
厚度:变化很大,0~几十公里,地槽区厚,地 台区薄。其平均厚度为735m(Pettijohn,1975)。
类型:自然界分布最多的是粘土岩(页岩、泥 岩),其次是砂岩和石灰岩,它们约占沉积岩总量的 95%以上。
3.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碎屑岩
沉
各论:砾岩、砂岩、粘土岩等
积
岩
总论:成分、结构、构造
碳酸盐岩
各论:石灰岩、白云岩
其他沉积岩及矿产
沉积相总论—概念及分类
沉 碎屑岩沉积相: 积 相 碳酸盐岩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分析
选用教材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 材
《沉积岩与沉积相》
何幼斌、王文广主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7年1月
主要参考书
学习要求
• 上课认真听讲、作笔记 • 课后复习,实验课积极主动 • 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发现 问题
第一章 绪论(Introduction)
第一节 沉积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第二节 沉积岩石学的研究意义和
研究方法
第一节 沉积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一、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1. 基本概念
二、沉积岩石学
(sedimentary petrology)
1. 概念
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包括沉积矿产)的 特征、生成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的 一门地质科学。
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成分、 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 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沉积岩石学岩石学的范畴
2)化学成分的特点:
高价铁居多 K2O比Na2O的含量高 富H2O和CO2 富含有机质
沉积 岩和 岩浆 岩的 平均 化学 成分 (按 氧化 物百 分含 量)
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平均化学成分数 据十分接近,这是因为沉积岩基本上是 由岩浆岩的风化产物所组成,但二者仍 有若干差别。
3)结构构造的特点:
层理构造
层面构造
4. 沉积岩与矿产
据19届国际地质学会统计资料
①世界资源总储量的75~85%是沉积和沉积 变质成因的。 ②石油、天然气、煤、油页岩等可燃性有机矿产 以及盐类矿产几乎均为沉积成因。 ③铁矿的90%、铅锌矿的40~50%、铜矿的25~ 30%、锰矿和铝矿的绝大部分以及其它许多金属 和非金属矿产均为沉积或沉积变质成因的。
大气圈的下层 水圈和生物圈 岩石圈的上层
地壳表层特征
温度:“常温”,-70℃(北极圈维尔霍扬斯克)~ 85℃ (非洲中部)
压力:“常压”,1~20atm,海平面至200m深的
浅海底。
水和大气的作用: 水和大气是母岩风化的主要营
力,也是母岩风化产物以及火山物质等搬运和沉积的主 要介质;绝大多数的沉积岩都是在水体中沉积的。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 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 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 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地壳表层—指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生物 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层,称“沉积岩生成 圈”或“沉积圈”。
特别是层理构造,在岩浆岩中除少数情况 (层状火成岩)外很少见到,所以层理构造是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构造。
此外,各种层面构造、缝合线、叠锥、叠 层构造等也是沉积岩所特有的。
古近系
古近系
层理构造
因此,从成因的角度来看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温度和压力 条件下,在水、大气、生物、生物化学 以及重力的作用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 产物,同时也有火山物质、生物及宇宙 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 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的成岩作 用所形成的岩石。
2. 沉积岩的分布
面积:陆地面积的大约3/4为沉积岩所或沉积物 覆盖,而海底的面积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
1)矿物成分的特点:
高温矿物少见; 在岩浆岩中的钾长石、酸性斜长石及石英等在 沉积岩中也广泛存在; 沉积作用过程重新生成的自生矿物是沉积岩的 主要矿物成分之一。
Quartz Hornblende
Calcite(calc spar)
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平均矿物成分(百分含量)
沉积岩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有继承性也有差异性
沉积学(sedimentology)——是在沉积岩石 学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完整的独立 的地质学科,是研究沉积物和沉积岩的成分、 成因与形物学 地层学
岩石学 构造地质学
岩浆岩石学 变质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
沉积学基本上可以与岩石学并列
2. 任务
全面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组分、结构、 构造、分类命名、岩体产状和岩层之间的接触 关系,为阐明其成因和分布规律提供依据。
冯增昭主编 曾允孚主编 赵澄林主编
其他主要参考书
《沉积构造与环境 冯增昭主编,《中
解释》,科学出版 国沉积学》,石油
社,1984
工业出版社, 1994
于兴河 编著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2年
其他主要参考书
刘宝珺、曾允孚主编,《岩相古地理基础与 工作方法》,地质出版社 , 1985 。 吴崇筠、赵澄林,《油区岩相古地理》,石 油工业出版社, 1987 。 季汉成、赵澄林等,《现代沉积》,石油工 业出版社,2004。
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 沉积岩形成的重要
影响因素,有的沉积岩是由生物遗体组成的—生物岩, 如生物礁石灰岩和煤等。
重力作用: 有一定的作用甚至很大的作用,如重
力流沉积岩主要是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
母岩(source rock)——主要 是指早于该沉积岩而存在的岩浆岩、 变质岩和较老的沉积岩。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从地球 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沉积岩的母 岩应该是岩浆岩。
探讨沉积岩的形成机理,包括风化作用、 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沉积期后变化的机理。 特别是要研究沉积岩(物)及其中的有用矿产 的形成机理、富集和储存规律。
大家好
课程名称
沉积岩石学 Sedimentary Petrology
学时:32学时(实验5) 学分:2学分 时间:1-16周
星期三第1大节
沉积岩石学 是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一门
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基本概念,
基本内容
沉积岩, 沉积相,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
沉积岩总论—沉积岩的形成与演化
总论:成分、结构、构造
体积:V=4.4亿km3(Pettijohn,1975),约占岩石 圈体积的5%。
厚度:变化很大,0~几十公里,地槽区厚,地 台区薄。其平均厚度为735m(Pettijohn,1975)。
类型:自然界分布最多的是粘土岩(页岩、泥 岩),其次是砂岩和石灰岩,它们约占沉积岩总量的 95%以上。
3.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碎屑岩
沉
各论:砾岩、砂岩、粘土岩等
积
岩
总论:成分、结构、构造
碳酸盐岩
各论:石灰岩、白云岩
其他沉积岩及矿产
沉积相总论—概念及分类
沉 碎屑岩沉积相: 积 相 碳酸盐岩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分析
选用教材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 材
《沉积岩与沉积相》
何幼斌、王文广主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7年1月
主要参考书
学习要求
• 上课认真听讲、作笔记 • 课后复习,实验课积极主动 • 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发现 问题
第一章 绪论(Introduction)
第一节 沉积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第二节 沉积岩石学的研究意义和
研究方法
第一节 沉积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一、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1. 基本概念
二、沉积岩石学
(sedimentary petrology)
1. 概念
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包括沉积矿产)的 特征、生成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的 一门地质科学。
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成分、 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 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沉积岩石学岩石学的范畴
2)化学成分的特点:
高价铁居多 K2O比Na2O的含量高 富H2O和CO2 富含有机质
沉积 岩和 岩浆 岩的 平均 化学 成分 (按 氧化 物百 分含 量)
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平均化学成分数 据十分接近,这是因为沉积岩基本上是 由岩浆岩的风化产物所组成,但二者仍 有若干差别。
3)结构构造的特点:
层理构造
层面构造
4. 沉积岩与矿产
据19届国际地质学会统计资料
①世界资源总储量的75~85%是沉积和沉积 变质成因的。 ②石油、天然气、煤、油页岩等可燃性有机矿产 以及盐类矿产几乎均为沉积成因。 ③铁矿的90%、铅锌矿的40~50%、铜矿的25~ 30%、锰矿和铝矿的绝大部分以及其它许多金属 和非金属矿产均为沉积或沉积变质成因的。
大气圈的下层 水圈和生物圈 岩石圈的上层
地壳表层特征
温度:“常温”,-70℃(北极圈维尔霍扬斯克)~ 85℃ (非洲中部)
压力:“常压”,1~20atm,海平面至200m深的
浅海底。
水和大气的作用: 水和大气是母岩风化的主要营
力,也是母岩风化产物以及火山物质等搬运和沉积的主 要介质;绝大多数的沉积岩都是在水体中沉积的。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 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 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 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地壳表层—指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生物 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层,称“沉积岩生成 圈”或“沉积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