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第14版)李海波第一章
基础会计学:第一章总论
![基础会计学:第一章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33b6b7d0700abb68a982fbe4.png)
主 讲:潘 鸿 吉林大学和平校区·2019年5月
使用教材:
《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李 海波主编—11版.上海:立信会计出 版社,2019.12
在某大学任教的王伟老师暑假期间遇到4位 活跃于股市的大学同学。他们中一位是代理 股票买卖的证券公司的经纪人;第二位是受国 家投资公司之托的某公司董事长;第三位为个 人投资者;第四位是某经济专栏的记者。
确认
计量
报告
分析解释
方法论 管理工具论 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控制论
会计是对各单位的经济业务,主要运 用货币形式,借助于专门的方法和程 序,进行核算、实行监督,产生一系 列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旨在提 高经济效益的一项具有反映和控制职 能的管理活动。(20世纪80年代)
方法论 管理工具论 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控制论 企业管理的过程可概括为:
明末清初:“龙门 账”——我国固有 的复式记账方法
天地合账
柒共
天
仟三 伍条
地
佰 壹
拾
伍
两
柒共
符
仟四 伍条
合
佰 壹
拾
伍
两
方
天
柒本 壹欠 伍本 佰期 仟货 仟店
来
陆盈 柒主 两资
拾利 佰贷
本
账
伍
伍款
结
两
拾
存
两
方
地
柒财 肆库 贰各 肆存
佰产 佰存 仟买 仟货 肆器 两现 叁主 零总
去
拾具 伍结
银 佰欠 叁值 叁款 拾
各国经济环境的差异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小结
会计与经济环境
会计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用于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
《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第一章总论
![《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第一章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a1e46fc6f524ccbff0218458.png)
会计的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核算作用,发展为对账务进行审核、 检查的会计监督作用。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作用日益显著
会计从核算和监督作用扩展为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多种作用的 经济管理活动。长期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完全是指企业全部经济活动。 连续是指按经济活动发生时间前后顺序不断地核算。 系统是指经济活动、财务收支进行科学分类成体系。 综合是指各种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数据加以汇总为总括的信息资料。
《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第一章 总论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相结合。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 计核算的继续和补充,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发挥会计作用。
《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第一章 总论
6.辛亥革命后,西方传入“借贷复式记账法”(该内容见教材第三章
第三节)。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使用复式记账法,20世纪60年代, 发展为收付、增减、借贷三种复式记账方法。70年代又引进了管 理会计,至此,会计已运用大量数据资料加工整理为经济管理提 供有用的管理信息,成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 息处理系统如下: 会计核算程序
(5)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 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三、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核算是价值核算,借助于统一的货币量度,将 各种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用货币指标进行汇总,提供信息资料。 2.完全、连续、系统、综合地核算。
综上所述,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归纳为:
《会计学原理》第01节 总论
![《会计学原理》第01节 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11b072def8c75fbfc77db2d9.png)
4.明末清初,在以前“三柱结算法”和“四柱结算法”的单式记账方法基础 上创建了复式记账方法“龙门账”。将日常发生的账项划分为“进”、“缴”、 “存”、“该”四大类,“进”和“缴”为一线,“存”和“该”为另一线, 实行双轨计算盈亏。其计算公式为: 进 │ 收入 缴 = 存 │ │ - 支出 = 资产债权 - 该 │ - 负债投资 -
综上所述,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归纳为: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有制性质和企业经营 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业会计制度、商业会计制度、饮食服务 业会计制度等。
(1)1985年国家为加强规范会计工作公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并于1993年、1999 年经过二次修改补充,完善了会计核算和会计记账的基本规则。 (2)1993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需要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财政 部公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 (3)1998年财政部公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4)2001年为贯彻新《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先在 股份有限公司试行,继而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 (5)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以及《企 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有制性质和企业经营 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业会计制度、商业会计制度、饮食服务 业会计制度等。
(1)1985年国家为加强规范会计工作公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并于1993年、1999 年经过二次修改补充,完善了会计核算和会计记账的基本规则。 (2)1993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需要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财政 部公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 (3)1998年财政部公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4)2001年为贯彻新《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先在 股份有限公司试行,继而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 (5)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以及《企 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会计学原理李海波立信会计出版社第一章PP
![会计学原理李海波立信会计出版社第一章PP](https://img.taocdn.com/s3/m/82b1179cccbff121dd3683d5.png)
PPT文档演模板
会计学原理李海波立信会计出版社第 一章PP
PPT文档演模板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有制性质 和企业经营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业会计制度、商 业会计制度、饮食服务业会计制度等。
(1)1985年国家为加强规范会计工作公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并于 1993年、1999年经过二次修改补充,完善了会计核算和会计记账的基本规则。 (2)1993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需要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 改革,财政部公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 (3)1998年财政部公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4)2001年为贯彻新《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 制度》先在股份有限公司试行,继而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
•│
│
│
│
• 收入 - 支出 = 资产债权 - 负债投资
•其结算过程 :
PPT文档演模板
会计学原理李海波立信会计出版社第 一章PP
5.清朝中叶复式记账又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账,将 账簿每页用中线划分为天地两方,上为天(收)下为地(付),上收下 付,收为来账,付为去账,天地两方相等。对每笔账都要用相等的金额 同时在账簿中分别进行登记来账和去账,以反映每笔账的来龙去脉。
会计学原理李海波立信 会计出版社第一章PP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4
会计学原理李海波立信会计出版社第 一章PP
第一章 总论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会计概念 会计得对象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法规 会计工作组织
会计学原理李海波第答案完美版
![会计学原理李海波第答案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bb9e99770bf78a64295407.png)
《会计学原理》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章总论复习思考题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监督与核算,并随着经济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活动。
特点: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全面、系统、综合、连续的核算,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相结合、提高经济效益。
2、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功能,核算与监督3、提高经济效益4、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会计要反映一个组织的经济活动,只有在其可货币化的基础上才能予以反映,而可货币化的经济活动就只能是资金运动——社会资金运动。
5、略6、设置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7、略8、它是对会计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环境所做的合理假定,及对会计领域里某些无法证面加以论证的事物。
根据客观的,正常的情况和趋势经过逐步的认识所做的合理的判断。
会计主体、会计假设、会计分期、持续经营9、要求会计确认、计量、报告质量的保证—可靠性、及时性、相关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可比性、可理解性、谨慎性10、11略第二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复试记账复习思考题1、略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3、会计要素概念——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征所作的进一步分类4、等式两边同增同减等式一边一增一减资产增加导致负债增加资产内部一增一减资产增加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负债内部一增一减资产减少导致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资产减少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负债增减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减5、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而会计账户是通过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结构,用来系统、连续、完整、综合的记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工具。
会计科目没有结构而会计账户有结构。
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
6、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内容略)7、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对每一项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资金运动,都要用相等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方法。
基础会计学:第一章总论
![基础会计学:第一章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4254e4a1700abb68a982fbb1.png)
ACCOUNTING
什么是会计?
Question2 Question3 Question4
ACCOUNTING
什么是会计? 为什么学会计?
Question3 Question4
会计无处不有
无时不在
产业工人
教
师
营
、
业
医
员
生
信贷员
产业工人
教
师
营
、 医
会计
业 员
生
信贷员
会
经
计
济
越
会计
越
重
发
要
明末清初:“龙门 账”——我国固有 的复式记账方法
天地合账
柒共
天
仟三 伍条
地
佰 壹
拾
伍
两
柒共
符
仟四 伍条
合
佰 壹
拾
伍
两
方
天
柒本 壹欠 伍本 佰期 仟货 仟店
来
陆盈 柒主 两资
拾利 佰贷
本
账
伍
伍款
结
两
拾
存
两
方
地
柒财 肆库 贰各 肆存
佰产 佰存 仟买 仟货 肆器 两现 叁主 零总
去
拾具 伍结
银 佰欠 叁值 叁款 拾
很难说
(4)至关重要的是掌握公司会计信息
第一章 总 论
ACCOUNTING
Question1 Question2 Question3 Question4
ACCOUNTING
什么是会计?
Question2 Question3 Question4
清 焦循 《孟子正义》
“零星计算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新编会计学原理课后题答案
![新编会计学原理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b7c2faa5e9856a57126060.png)
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14 版)李海波主编第三章习题一132 页1、借:其他应收款—差旅费500 贷:库存现金5002、借:在途物资288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4896 贷:应付票据336963、借:在途物资720贷:银行存款480库存现金2404、借:原材料29520(28800+720) 贷:在途物资29520(28800+720)5、借:应付票据33696 贷:银行存款336966、借:在途物资111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887贷:银行存款129877、借:在途物资720 (540+180) 贷:库存现金180 银行存款5408、借:原材料11820(11100+720) 贷:在途物资11820(11100+720))习题一登账材料采购总分类账年凭证字号摘要借方贷方借或贷余月日7 转1 购料28800付2 付运杂费720转2 材料入库2952031付4 付5 转3购料 11100 11820付运杂费 材料入库 本月合计7204134041340平-原材料总分类账年 凭证字号摘要 借方贷方借或贷 余额月日7转2材料入库 29520转3材料入库1182031本月合计41340借41340材料采购明细类账物资类别或名称 : 甲材料年 凭证字号 摘要 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结余金额月日买价 运杂费合计7转1购料 16000 1600016000付2付运杂费48048016480转2材料入库16480付4购料 550055005500付5付运杂费4404405940转3材料入库594031本月合计215009202242022420材料采购明细类账物资类别或名称: 乙材料年凭证字号摘要借方金额贷方金结余金月日买价运杂费合计7 转1 购料12800 12800 16000付2 付运杂费240 24016480转2 材料入库13040付4 购料5600 5600 5500付5 付运杂费280 2805940转3 材料入库588031 本月合计18400 520 18920 18920 第三章习题二P1331、借:生产成本——A 产品3225B 产品2580贷:原材料——甲材料2835 乙材料29702、借:生产成本——A 产品5000B 产品4000制造费用2000管理费用3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14000——B 产品560 制造费用280 管理费用420 贷:应付职工薪酬19604、借:制造费用600 管理费用300 贷:累计折旧9005、借:制造费用200 贷:库存现金2006、借:制造费用400 贷:库存现金4007、借:制造费用237 库存现金63贷:其他应收款4008 本月制造费用总额:2000+280+600+200+400+237=3717 制造费用分配率:3717/ (5000+4000 )=0.413A 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5000 ×0.413 =2065 (B 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4000 ×0.413 =1652 (元)借:生产成本——A 产品2065——B 产品1652贷:制造费用37179、借:库存商品——A 产品10990——B 产品8792贷:生产成本—A产品10990 — B 产品8792(二)登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总分类账户和“生产成本”明细分类账借生产成本贷借生产成本——A 贷58051256 3717本期发生额19782本期发生额19782②5000③700⑧ 2065本期发生额10990 ⑨ 10990本期发生额10990借制造费用贷借生产成本—— B 贷② 2000③ 280④600⑤200⑥400⑦237197823225本期发生额3717 ① 2580② 4000③ 560⑧1652本期发生额8792⑨8792本期发生额8792(三)编制“产品生产成本计算表”下:产品生产成本计算表金额单位:元成本项目 A 产总成本(100 件)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3225 57002065 32.2557.0020.65 258045601652 32.255720.65 产品生产成本10990品 B 产品单位成本总成本(80件)109.90 8792 109.9单位成第三章习题三p134 (一)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1. 借:银行存款35100贷:主营业务收入—— A 产品3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51002. 借:应收帐款——乙公司52650贷:主营业务收入—— B 产品45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76503. 借:主营业务成本——A22500—— B 34500贷:库存商品—— A 22500—— B 345004 借:营业费用1000贷:银行存款10005. 借:营业费用1140贷:应付工资1000应付福利费1406. 借:银行存款1404贷:其他业务收入12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2047. 借:其他业务支出1000贷:原材料——甲1000 (二)计算产品销售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
新编《会计学原理》立信出版社李海波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新编《会计学原理》立信出版社李海波主编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3780240722192e4536f621.png)
会计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内容。
9、什么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质量的保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 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习题一
按科目隶属关系分类表
一级总账科目
二级子目
三级细目
原材料、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固定资产 生产成本、应收账款
主要材料、辅助材料
B 产品生产成本、A 产 品生产成本、甲材料、
乙材料
习题二
序
项目
会计科目 资产
号
存放在出纳处的现金
库存现金
500
1
存放在银行里的现金
银行存款
144 500
2
负债 所有者权益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 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 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它综合反映企业 生产、经 营活动情况,是考 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指 标。
工业企业的财务 成果一般由以下几 部分构成:①商品销售利润(或 亏损)。即企业产成品、自制半 成品和工业性作业等商 品产品的销售利润(或亏损),是 企业实现利润(或发生亏损)的主 要因素。② 其他销售利润(或 亏损)。如企业销售材料、提供运 输劳务、出租包装物等所发生的利润 (或亏损)。 ③营业外收入。④营业外支出。与其 他单位联营的企业,还需加上从联 营单位分得的利润,减去分给联 营单位的利润。企 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收益超过全 部支出的差额为利润;反 之,为亏损。
工业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的主要核算内容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业务, 即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以及资金的投入、调整和退出等经济活动,构成企业核算的主 要内容。
李海波基础会计14版第一章教案PPT精品文档87页
![李海波基础会计14版第一章教案PPT精品文档87页](https://img.taocdn.com/s3/m/fc4e1548f12d2af90242e6f2.png)
• 3、记录方法
• 这一时期的记录方法包括文字叙述式会计 记录和定式简明会计记录法两个时期。
• 4、会计凭证
• 单式簿记的会计凭证经历了经济凭证和原 始凭证两个运用阶段。
• 5、结算方法
• 大致经历了盘点结算法、三柱结算法和四 柱结算法三个时期。
• 盘点结算法使用时间约在原始社会末期至 商代,是通过盘点实物库存以取得各类财 物本期保存数的一种结算方法。
• (二)股份公司和工业革命对会计发展的 影响
• 1、股份公司对会计的影响
• 历史上最早的合股公司是1600年成立的英 国东印度公司。
• (1)股票股利
• 由于东印度公司在每次航海后都没有足够 的现金向股东支付股利,于是便只好用下
次航海的股份来代替现金,这也就是股票 股利的前身。
• (2)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
• 三柱结算法的存续时间约在西周到中唐, 是用:
• 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结余
• 结算出本期财物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的 一种结算方法。
• 四柱结算法的存续期间约从中唐到清末, 是用:
•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 计算出本期财物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 结算方法。
• 在西方,14世纪40年代,意大利出现了运 用借贷差额进行平衡试算的记录,这说明 西式簿记的平衡法已经产生。
• 在这个过程中,荷兰人对会计工作实务和 决算表的完善有着一定的贡献;
• 德国人是创立资产负债表理论和审计学的 元勋;
• 法国人是会计法制建设和簿记理论建设中 的有功之臣;
• 而英国人则是把簿记学推进到会计学阶段 的领路人和现代会计学理论以及会计师事 业的奠基者;
• 美国人在日后的岁月中处于会计发展领头 羊的地位。
新编会计学原理(李海波)第一章、第二章答案(36学时)
![新编会计学原理(李海波)第一章、第二章答案(36学时)](https://img.taocdn.com/s3/m/81db9858680203d8cf2f2408.png)
学习要求与评价
教学形式:
理论和基本概念讲解、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操练。 学习方法和要求: 分组讨论、课后作业 成绩评定: 平时作业、考勤、课堂表现——30% 期末考试——70% 开卷 2小时
会
会
会
会
计
计
计
计
的
的
核
法
概
对
算
规
念
象
方
法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 古代会计阶段
远古“结绳”、“刻木”记事标志着会计的萌芽
《数学大全》确立了复式记帐法的地位,复式记帐不断 完善和推广。
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
(三) 现代会计阶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目前
1953年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开始运用,出现“会计 电算化”
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
二、 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核算 监督 (一)核算职能(反映) 以货币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来反映 企业已近发生的经济活动。
例
• 某厂2008年9月销售产品10万元,当月收款6万元
• 按收付实现制:
• 银行存款
+6万元
• 主营业务收入 +6万元
• 按权责发生制:
• 银行存款
+6万元
• 应收账款
+4万元
• 主营业务收入 10万元
业务
一、收入 1、对外提供劳务10万元,收款 60%。 2、收到上月欠款2万元 3、预收货款3万元
我国“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管钱粮的专职官 员进行“月计月会”
宋朝初期出现了“四柱清册”即“旧管”(上期结存) +“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 (本期结存)
会计1
![会计1](https://img.taocdn.com/s3/m/ce13c721e2bd960591c67709.png)
二、会计对象的内容 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 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也是进行确认 和计量的依据。对会计要素加以严格定义, 就能为会计核算奠定坚实的基础。会计要 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费用和利润等。
1、资金的投入 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 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 业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 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工业企业的经营过程包括供应、生产、销售三 个阶段。 3、资金的退出 包括偿还债务、上缴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 利润等,使得这部分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企 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3、会计的发展 ( 1)会计的不完善阶段(1494年以前) 单式簿记 复式簿记 (2)财务会计的不断完善阶段(1494-1922) 传统会计 成本会计 财务会计 (3)管理会计的创立和不断完善阶段 (1922-1971) (4)电算化会计逐步普及阶段(1970年代 以后)
二、会计的特点 (一)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二)会计对经济活动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具 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 (三)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
基 础 会 计 学
教材 《会计学原理 –基础会计》
(主编 李海波 立信会计出版社)
第一章
总
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要求懂 得会计的概念、职能、任务以及会计的对象。了 解会计法规及会计的方法和程序。
第一节
会 计 概 述
一、会计的概念 你认为会计是什么?是账房先生?是一种职业?还 是一项与数字有关的活动? (一)会计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计算生产成果和生活需要, 逐步产生了计数和计算的要求。在文字产生以前, 这种计算是用“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或凭人 们的记忆来进行的。在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对物质 资料生产与消耗开始了文字记载,于是就产生了会 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结算过程 :
5.清朝中叶复式记账又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账,将 账簿每页用中线划分为天地两方,上为天(收)下为地(付),上收下 付,收为来账,付为去账,天地两方相等。对每笔账都要用相等的金额 同时在账簿中分别进行登记来账和去账,以反映每笔账的来龙去脉。 其结算过程:
6.辛亥革命后,西方传入“借贷复式记账法”(该内容见教材第三章
(二)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机关、 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预算资金收支。
第三节 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包括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检查方法和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基础, 会计检查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继续,会计分析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 补充,三者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系。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相结合。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 计核算的继续和补充,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发挥会计作用。 4.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现代会计的特点,也是会计任务的核心。
四、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功能。 (一)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是通过核算,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和成果,为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是按目标要求、指导、调节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 制和检查。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职能则贯穿会计核算 的全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职能的发展 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和会计实践的丰富,会计职能也不断发展,出现了预测、决 策、控制和分析等新的职能。
பைடு நூலகம்
4.明末清初,在以前“三柱结算法”和“四柱结算法”的单式记账方法基础 上创建了复式记账方法“龙门账”。将日常发生的账项划分为“进”、“缴”、 “存”、“该”四大类,“进”和“缴”为一线,“存”和“该”为另一线, 实行双轨计算盈亏。其计算公式为: 进 │ 收入 缴 = 存 │ │ - 支出 = 资产债权 - 该 │ - 负债投资 -
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产生和发展过程
会计是为适应经济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1.人类早期——无计算。 2.原始社会——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处于萌芽时期,只是在生产的同 时运用结绳记事、刻契记数方法记录生产活动和成果。 3.私有制出现——人们用货币计量,记录经济活动过程,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 离出来,发展为独立职能。 4.西周时期——会计开始命名,官厅会计发展,有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专职 官员掌管钱粮税赋会计事务,建立“日成”、“月要”、“岁会”报告制度。
(4)财政部门有权监督各单位账簿设置、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及会计人员具备从业资格 等情况。 (5)财政、税收、审计、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依法对有关单位的会计 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1.会计机构——《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根据业务需要和自身条件,设置会计机构或 人员,其形式有: (1)设置独立会计机构,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2)在单位内部其他部门设立专职会计人员; (3)委托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4)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立总会计师。 2.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须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从事会 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 (3)会计人员调动或离职,必须办清交接手续。 (四)法律责任 1.应给予罚款的违法行为有: (1)不依法设置或私设会计账簿;
新编会计学原理
──电子教案
第一章
第一章 总论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会计概念 会计得对象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法规 会计工作组织
第一节 会计概念
一、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会计是从最初只是人们在生产中同时记数的生产职能的附属物,发展为用货 币记录、计算劳动成果的独立管理职能。 (二)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逐步发挥它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作用 会计的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核算作用,发展为对账务进行审核、检查的 会计监督作用。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作用日益显著 会计从核算和监督作用扩展为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多种作用的经济管理 活动。长期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综上所述,会计的概念概括为: 综上所述,会计的概念概括为: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 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 地核算和监督,并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 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的主体——本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会计监督的对象——本单位的经济活动。 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有原始凭证、财产物资、财务收支三个方面,包括: 1.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1)明确记账、审批、经办、保管等人员职责权限,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制度; (2)明确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及重要经济业务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 牵制的程序; (3)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的组织程序; (4)明确会计资料定期审计的办法和程序。 2.明确有关部门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1)单位负责人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命令其 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2)会计机构和人员对违反我国《会计法》和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 拒办或纠正、检举。 (3)需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单位,应如实提供凭证、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 资料,不得要求受托方出具不实或不当的审计报告。
第三节)。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泛使用复式记账法,20世纪60年代, 发展为收付、增减、借贷三种复式记账方法。70年代又引进了管 理会计,至此,会计已运用大量数据资料加工整理为经济管理提 供有用的管理信息,成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 息处理系统如下: 会计核算程序
综上所述,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归纳为:
第四节 会计法规
一、会计法规体系
二、《会计法》 会计法》
修改后的《会计法》内容包括:总则,会计核算,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特别 规定,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人员,法律责任,附则共七章五十二条,主要有: (一)会计核算 1.修改后的《会计法》对会计核算提出的要求: (1)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按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 (2)确立记账基本规则,保证会计核算依法进行,确立以下四项规则: ① 按法规、制度规定,依据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 ② 不得私设会计账簿进行登记和核算; ③ 保证账实、账款、账证、账账和账表相符; ④ 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应前后各期一致,不得随意更改。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有制性质 和企业经营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业会计制度、商 业会计制度、饮食服务业会计制度等。 (1)1985年国家为加强规范会计工作公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并于 1993年、1999年经过二次修改补充,完善了会计核算和会计记账的基本规则。 (2)1993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需要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 改革,财政部公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 (3)1998年财政部公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4)2001年为贯彻新《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 制度》先在股份有限公司试行,继而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 (5)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 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2)不按规定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 (3)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 (4)随意更改会计处理方法; (5)向不同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编制依据不一的财务会计报告; (6)未按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记账本位币; (7)未按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 (8)不按规定建立并实施内部会计监督; (9)不按规定任用会计人员。 上列行为,应责令限期改正,并对单位处以3 000~50 000元罚款,直 接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处以2 000~20 000元罚款。国家工作人员还应作 行政处分,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应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有: (1)伪造或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 (2)授意、指使、命令会计机构和人员伪造或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 (3)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法行为的会计人员以处分、调离等 方式实行打击报复。 上列各条如尚不构成犯罪,可分别情况,处以罚款。
五、会计的任务
会计的任务是根据会计的职能和作用而规定的,它取决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 和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概念 会计对象是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企业、机关、事业 单位和其他组织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 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不同。 (一)企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企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经营资金循环。在资金循环过程中有静 态和动态两种表现。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 方法日趋完备,内容日益丰富。 1.原始社会末期,建立“盘点结算法”,采用盘存财产物资的方法进行记录 2.西汉时期,在“盘点结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柱结算法”,结算本期财 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3)增加公司、企业的会计核算特别规定。 要求公司、企业不得有以下行为: ① 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多列、虚 列、不列或少列; ② 虚列或隐瞒,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 ③ 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少 列; ④ 随意调整利润计算和分配方法,隐瞒或编造虚假利润; ⑤ 违反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行为。 2.会计核算规定应当办理会计手续的事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