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设计技术的进步及其与国外的差距

合集下载

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

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

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升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汽车车身设计新技术分析1. 轻量化设计技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加剧,轻量化设计技术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

轻量化设计通过采用更轻、更坚固的材料来减轻车身重量,达到降低燃油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

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和镁合金等新材料的应用成为轻量化设计的主要趋势。

这些新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的特点,能够在保证车身安全性的前提下显著减少整车重量,提高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2. 智能化设计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设计技术也逐渐在汽车行业中得到应用。

智能化设计技术通过借助计算机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和自动化生产。

这种技术能够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够更精确地预测车身在碰撞、扭曲等情况下的变形和破坏情况,为车身设计和工艺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3. 模块化设计技术随着汽车产品线不断丰富和多样化,模块化设计技术成为一种普遍的设计趋势。

模块化设计技术能够将车身结构分割成不同的模块,并且通过标准化和通用化的设计,使得不同车型之间的共用率提高,降低制造成本。

模块化设计技术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周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二、汽车车身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1. 激光焊接技术传统的汽车车身焊接工艺主要采用点焊和焊锡等方式,而激光焊接技术则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精确的焊接工艺。

激光焊接技术能够快速并且精确地完成焊接工作,焊接接头的质量更加可靠,焊接变形、气泡等缺陷减少,大大提高了车身的质量和稳定性。

与传统焊接相比,激光焊接技术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工人的伤害,是一种环保型的制造工艺。

2. 涂装技术涂装工艺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汽车外观质量和耐久性的关键。

汽车车身材料的发展趋势

汽车车身材料的发展趋势

汽车车身材料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的需求不断变化,汽车车身材料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从最早的钢铁车身到现在的复合材料,汽车车身材料在轻量化、安全性和环保性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探讨汽车车身材料的发展趋势。

一、轻量化是汽车车身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

轻量化能够减少汽车的重量,降低能耗,提高燃油经济性。

传统的钢铁材料在车身上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但其密度较高,重量较大。

为了实现轻量化,汽车制造商开始探索使用新型材料,如高强度钢、铝合金和碳纤维等。

高强度钢具有优异的强度和韧性,可以减少车身重量并提高碰撞安全性。

铝合金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成形性能,能够有效减轻车身重量。

碳纤维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和刚度,但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

二、安全性是汽车车身材料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汽车车身在碰撞事故中起到保护车内乘员的作用。

传统的钢铁材料在碰撞时具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提高车身的安全性,汽车制造商开始研发新型材料和结构设计。

高强度钢具有更好的抗撞性能,能够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提高车身的刚度。

同时,汽车制造商还采用了复合材料和蜂窝结构等新技术,提高车身的强度和刚度,进一步提高了车身的安全性能。

三、环保性是汽车车身材料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汽车制造商开始关注汽车的环保性能。

传统的钢铁材料在生产和回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汽车制造商开始使用可回收和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如铝合金和碳纤维等。

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回收性能,可以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碳纤维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低的环境影响,是一种环保的材料。

汽车车身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轻量化、安全性和环保性。

轻量化能够减少汽车的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安全性能能够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环保性能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断变化,相信未来汽车车身材料会继续发展和改进,为人们带来更加安全、环保和高效的出行方式。

轻量化载货汽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轻量化载货汽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轻量化载货汽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汽车轻量化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是指汽车在保持原有的行驶安全性、耐撞性、抗震性以及舒适性等性能不降低,且汽车本身造价不被提高的前提下,有目标地减轻汽车自身的重量。

汽车轻量化是设计、材料和先进的加工成形技术的优势集成。

可见汽车轻量化实际上是汽车性能提高、重量降低、结构优化、价格合理四方面相结合的一个系统工程。

1、国内外同行业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对能源的依存度也越来越高,节能和环保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目前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

研究表明,降低汽车重量能够有效降低油耗以及排放,整车质量每下降10%,油耗下降6%~8%,排放下降4%~10%,轻量化已经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德国、美国、日本等汽车制造大国纷纷加强轻量化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轻量化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各国纷纷收紧汽车能耗及排放政策能源与环境危机加速了各国政府对汽车能耗和排放的严格控制,日本从1966年就开始加强对汽车排放的控制,其2005年开始实施的长期限制标准被誉为世界上最严格的尾气限制标准。

2009年5月,美国奥巴马政府也宣布了限制汽车温室气体排放和油耗的新法规,要求在2016年新车平均燃油经济性要在2007年水平基础上提高42%。

此外,韩国也计划于2020年继续收紧对于汽车排放的控制法规。

轻量化设计将成为目前改善汽车能耗和排放的必要途径之一。

详见下表:表:部分国家汽车燃油经济性/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

美国政府早在1993年就提出了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PNGV),其中整车轻量化应用技术是其中主要的技术路线,2002年又提出了自由合作汽车研究(CAR)计划,轻量化也是核心的技术路线之一。

2005年欧盟第六框架计划之下也开展了超轻车身联合研发项目(SuperLIGHT—CAR)研发项目,目的是减少轿车质量、节约燃油和减少CO2排放,实现车身减重30%。

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产业结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在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之后才能赢利。

按照国际流行的轿车厂的经济规模的起点为年产30万辆这即MES)来衡量,中国轿车工业达到MES的厂商总产量的百分比(即D值)一标准(现今仍为零,美国为100%,韩国为98%。

严重的规模不经济,不仅使企业固定成本居高不下,抵消了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而且也使总体社会效益变差。

生产集中度偏低。

在产业组织学中,生产集中度是反映市场竞争程度的一个(标志性)指标。

据20世纪90年代后期统计,中国汽车产量前三位的企业生产集中度约为38%,同期,日本为80%,美国为90%,法国和意大利基本是100%。

2000年,中国前三家汽车企业(一汽、东风和上汽)的生产集中度虽然上升至44%左右,但与上述国家相比仍然偏低。

汽车工业投资少、见效慢。

我国汽车行业固定资产净值不足2000亿元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固定资产就达360亿美元。

我国重点工程建设周期为10年左右,而韩国投资18亿美元建设的现代汽车公司,18个月建成,4年收回全部投资。

我国汽车工业投资规模小,建设效率低,导致了成本过高,加大了项目风险。

零部件发展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

“八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但投资总量仍显不足,占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的比例不到30%,而欧美和日本对汽车零部件与整车的投资比例一般超过1:l,甚至3:1。

由于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

二、产品技术技术落后。

中国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是轿车和关键零部件的差距更加突出。

导致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水平低,对很多关键技术和重要领域缺乏自主开发能力。

自主开发能力差、技术开发能力弱,是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发费用低。

汽车车身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汽车车身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汽车车身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摘要:汽车车身制造技术正在向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系统、虚拟化制造及绿色化环保发展,本文对我国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的现状、特点进行分析,为提高我国车身制造的整体技术水平,必须结合国情,协同集成、自主创新,推动我国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制造强国进军。

关键词:车身制造;现状;发展趋势前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逐渐趋于普及,汽车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汽车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

最近几年以来,大量的工业机器人装备被引入我国汽车制造业中,这种生产线自动化的实现,是制造技术的大幅度提升,也是汽车质量提升的动力源。

1.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的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也有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汽车制造企业,如吉利、奇瑞、比亚迪、东风、长城、北汽、长安等,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量逐渐提高。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第一大国。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细致,为满足日益提高的需求,汽车制造业加强制造技术的研发,加快对制造技术的改造,增强人员素质培养。

汽车车身制造作为汽车整车的重要部分,车身的个性化设计、多样化设计在逐渐成为汽车制造中的主导。

目前,车身制造成本在整车的制造成本中比重较高,一般货车的车身质量所占的比例最少约16%,上限大约在 30%;轿车和客车的车身质量所占的比例最少约 40%,上限大约在 60%。

在实际制造中,有的可能还会稍高于上限。

所以,仍然迫切需要车身制造寻找更加节约材料成本,提高美观和工作性能的创新技术。

车身的改变促进汽车的更新,其生产能力的提高决定着汽车整车的生产能力,因此,在我国汽车行业中,只有通过最新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降低车身制造成本,才能在汽车制造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2.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的特点汽车车身制造包含汽车从设计、冲压、压铸、零部件制造工艺和焊接到工厂的物流,以及技术的创新研发等多个方面。

浅谈各个国家汽车造型的特点论文

浅谈各个国家汽车造型的特点论文

良好的汽车外形设计是空气动力学和美学的完美结合,它不仅能够提高汽车的空气动力学特性,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而且能够适应消费者的审美意愿,刺激消费。

50 年前,美国通用汽车总经理阿尔佛得·斯朗就曾预言:"未来是外观设计的时代,它的最大作用莫过于能够刺激消费"。

1 日本汽车轻巧、简洁、美观、善变是日本轿车的最大特点。

随着高科技的推广,日本轿车在设计上也开始兼具了欧美轿车的一些优点,同时又保持自己的设计特点,可以说是兼收并蓄。

在细节这方面特别能体现日本民族做事一丝不苟的特点,无论是车门缝隙的大小、漆面的光滑平整度还是车厢的焊接工艺,与同等价格的美国车甚至欧洲车相比,日本车都要更加出色。

在发动机方面,日本车的特点是注重经济性,相同排量和欧美车型相比,功率要小一点。

在技术方面,日本车往往开风气之先,尤其是电子系统和发动机研制方面的科技十分先进。

轻巧美观、以油耗低、使用效率高是其主要的特点。

2 美国汽车美系车,美国的历史文化并没有什么深厚的底蕴,都是借鉴欧洲的文化体系,但是美国本身经济军事实力雄厚,高大,为了彰显自己的高人一等,显示自己的霸主地位,所以美系车都是比较大气的。

美国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路面条件好,长途驾车已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因此,一般美国车具有功率大,加速性能非常好,低转速高转矩,高转速高功率的特点。

崇尚安全和安静,是美国车的另一特色。

美国的汽车安全标准是全世界最高的,其轿车的钢板比较厚实,车身质量重、造型刚劲。

在设计上,美国车对整车的安静非常重视,美国消费者把驾驶当作一种生活,他们对车提出家居般的要求--安静、舒适。

3 德国汽车德国是汽车王国,有工作的人都买得起车,不少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车。

作为传统工业强国,德国汽车拥有的技术优势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德国的汽车向来以品质和做工著称,每款产品都体现出德国人精细、严谨的作风。

不过在汽车造型上,德国人一直没有太大的突破,造型严谨而传统,给人以一种坚固和耐用的感觉。

汽车车身造型的演变过程

汽车车身造型的演变过程

汽车车身造型的演变过程一、起源阶段汽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

最初的汽车车身造型非常简单,由一个底盘、四个轮子、一个发动机和一个驾驶室组成。

这种车身造型在当时被称为“马车式”,因为它们与传统马车的造型非常相似。

二、早期改进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尝试改进汽车的车身造型。

早期改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变汽车的外形,使其看起来更加流线型。

这种流线型的设计减少了空气阻力,提高了汽车的速度和燃油效率。

这一时期的汽车车身造型开始变得更加修长和流畅。

三、现代设计的兴起在20世纪初,汽车设计师开始将艺术元素引入到汽车车身造型中。

他们开始注重汽车的美感和独特性。

这一时期的汽车车身造型充满了曲线和流畅的线条,使汽车看起来更加动感和时尚。

四、战后时期的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汽车行业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注重汽车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汽车的车身造型变得更加简洁和实用,以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五、多元化的车身造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断变化,汽车的车身造型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现代汽车市场上,有轿车、SUV、敞篷车、跑车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车身造型,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六、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保的关注度增加,未来汽车的车身造型可能会朝着更加环保和节能的方向发展。

例如,电动汽车的兴起,使得汽车的车身造型可以更加灵活和创新,以适应电动汽车的特殊需求。

总结:汽车车身造型的演变过程可以概括为从简单实用到流线型再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从最初的马车式造型到现代的流畅曲线,再到未来可能的环保节能设计,汽车的车身造型不断变化,以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科技的进步。

无论是外观美感还是实用功能,汽车的车身造型都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为人们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和出行方式。

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与启示

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与启示

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与启示近年来,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首先,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在于市场规模和消费需求。

在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中,汽车市场规模庞大,消费需求旺盛。

然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已相对饱和,并且消费者对环保和智能化的需求更高。

因此,在汽车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对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体现在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上。

发达国家在汽车工业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创新能力,能够持续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而中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仍然需要依赖国外技术引进和合作。

因此,国内企业应加快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此外,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还在于政策支持和环境保护。

一些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和环保技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激励政策,以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也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以鼓励和引导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

而在一些欧洲国家,对汽车尾气排放严格监管,并规定一定时间内禁售传统燃油车。

这些政策和措施为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中,我们也能够得出一些启示和借鉴。

首先,国内企业需要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这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其次,政府部门应积极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和环保技术的研发投入。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和控制,推动整个行业向更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同时,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差异也提醒我们要注意一些潜在的问题。

比如,在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推动公共交通发展、加大环保投入,以实现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

汽车车身设计技术的进步及其与国外的差距

汽车车身设计技术的进步及其与国外的差距

汽车车身设计技术的进步及其与国外的差距一、十五年来我国汽车车身设计技术的进步1.前期开发(概念设计)(1)认识了前期开发的重要性过去对产品的前期开发重视不够。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国外技术交流的增多,我国对产品的概念设计已有了认识上的提高,并正在工作实践中贯彻执行。

譬如,过去产品开发是从设计任务书开始的,而设计任务书的形式比较草率。

一些产品由于前期工作做的不充分,致使产品开发出来以后带着许多先天不足。

有些产品设计时只顾追求先进,投产时仍不具备条件,保证不了质量,甚至投产后还要下马。

CA141车投产时装卤素前大灯,后来因为寿命低而又被迫改为白炽灯。

现在开发的新产品比较注意先进性与可行性之间的关系。

为了提高灯具的水平,国内相关行业也在提高,注意到与主机厂的同步开发。

目前曰本与德国的公司都在中国设厂,对国内的灯具行业是一个大的推动。

一个产品从孕育方案到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直至体现到可展示的概念车上,要经过几周到一年多的时间。

在这一段时间里,要做市场调查,预测投入市场后的竞争力如何,成本估算时从投入产出比进行分析,企业会不会赢利。

对企业的设备状况,资源的利用情况,新投入多少?对产品的选型要非常慎重,产品的设计指标是否先进。

与国内外同类车型的对比分析,是否达到先进水平,做到知己知彼。

要经过大量试验、测绘、分析,掌握产品的情况。

对于产品的形体要精心布置,现代汽车是一个多学科技术的集合体,就汽车车身而言,涉及到空气动力学、人机学、结构力学、机械工程学、材料学、美学等等。

(2)改进了设计流程过去产品设计主要流程是美术效果图,1:5~1:1油泥模型北京汉阳,主图板,产品图,样板,主模型,提供给工艺制造部门的主要依据是图纸、样板、主模型。

车身曲面的表达是用制表面的方法,手工绘制。

现在的产品设计比过去有很大提高,由计算机的辅助,已不再绘制过去那样1:1主图板了。

已把设计师从繁重的主图板工作中解放出来。

80年代一汽引进了曰本三菱公司的FK驾驶室技术,那时过渡到线图,线图绘制在薄膜板上,可以站着画,画好图可以卷起来,可以复制传递给下道工序。

浅析现代车身设计技术及发展趋势

浅析现代车身设计技术及发展趋势

浅析现代车身设计技术及发展趋势作者:代立龙来源:《E动时尚·科学工程技术》2019年第09期摘要:针对现今国内外汽车车身设计过程当中所运用的各种先进技术,文中介绍了这些技术在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并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车身方面的设计现状,以及所存在的差距;更论述了这些技术在缩短汽车开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取得的成效。

放眼未来,努力建设我国自主品牌、加大力度研发核心技术是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车身设计;设计技术;发展趋势前言由于汽车工业具有非常强的产业关联度,因此被看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

现今,车身在汽车这个庞大系统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在过去的20多年中,人们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耐久性以及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只有持续的改进现有的车身设计技术,才能更加缩短汽车的开发周期。

下面就以现今在车身设计过程中主要运用的一些技术加以分析。

一、现代车身设计技术1.计算机辅助造型技术计算机辅助造型——CAS是现代应用于车身设计中的一项新技术。

CAS技术和传统的仿形法相比有以下一些特色和优势:(1)CAS不仅可以减小劳动强度,还省去了做实车的比例模型,从而缩短了开发周期;对于一个完整的轿车车身,CAS技术可以使车身内部三维可加工数字模型的制作任务在20多个工作日内完成。

(2)CAS摆脱了三坐标测量结果以及手工模型制造所产生的影响,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并且为提高最终模型的准确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空气动力学模拟在新式汽车开发过程当中,假如采用风洞实验这个传统的研究方法,那么就必须准备实车或者模型,这样一来不仅使得费用高,而且周期很长;不同状态下三维流场的具体情况在试验过程中也很难观察的到,这样就使试验研究受到很大的限制。

如果运用流体动力学模拟计算,则不需要实车或者模型,这样一来就节省了大量的测试成本;可以在开发的初始阶段预测;并且可以随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设计部门就可以参考得到的这些三维流场的详细信息。

欧洲和美国重卡差异明显的原因分析

欧洲和美国重卡差异明显的原因分析

2024年第03期总第322期欧洲和美国重卡差异明显的原因分析宁文祥尹红霞向文谦袁菲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6摘要:重卡产品一般都代表了一个国家车辆技术的最高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欧洲和美国在重卡产品的技术和设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但是欧洲和美国的重卡无论是外形设计还是长度尺寸,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通过对欧洲和美国的驾驶员状况、道路情况和相关法规状况的不同,来剖析欧洲和美国重卡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

通过背景原因的分析,让我国重卡设计者了解国外重卡外形和尺寸设计背后的文化和法规因素,旨在为我国的重卡设计带来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欧洲重卡;美国重卡;差异;重卡设计中图分类号:U461收稿日期:2023-11-15DOI:10 19999/j cnki 1004-0226 2024 03 0031前言在汽车品类中,重卡产品因为其结构复杂、工况要求更高、发动机需求也更严格等因素,成为一个国家汽车水平的判断标准。

在全球的重卡领域,欧洲和美国的重卡最有代表性,技术水平领先的重卡企业绝大部分都分布在欧洲和美国。

但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欧洲的重卡和美国的重卡从多个层面来看,差异化十分明显,哪怕是在全球化程度较高的今天,这种差异依然存在。

为此,本文将分析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

2欧洲和美国重卡的外形特点2 1美国重卡外形特点在美国,重卡产品都会有很明显的三个特点:a.美国的重卡绝大部分都是长头重卡,美国重卡的发动机都位于驾驶室的前方。

b.美国的长轴距重卡比比皆是,轴距长了,卡车看起来就比较庞大,所以在美国经常能看到大型的汽车列车。

c.美国重卡的驾驶室长度一般比较长,驾驶室内的生活设施比较齐全。

美国重卡的主流外形如图1右图所示。

2 2欧洲重卡外形特点与美国重卡相比,欧洲重卡产品特点存在较大不同,具体如下:a.欧洲重卡的发动机基本都是位于驾驶室的下方,所以欧洲基本上都是平头的重卡。

b.欧洲重卡几乎是看不到长轴距的超大型车辆,轴距的长短相对平均。

各国汽车结构与尺寸标准对比

各国汽车结构与尺寸标准对比

各国汽车结构与尺寸标准对比
各国汽车结构与尺寸标准的对比是一个复杂而且涉及多个方面
的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从车身尺寸方面来比较。

在美国,汽车尺
寸通常较大,这是因为美国的道路和停车场空间相对宽敞。

相比之下,欧洲国家的汽车尺寸一般较小,这是因为欧洲的城市道路狭窄,停车位有限。

亚洲国家的汽车尺寸则介于美国和欧洲之间,考虑到
城市拥挤和乡村道路条件。

其次,关于车身结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安全标准和法规也会
影响汽车的设计。

例如,欧洲对行人保护的要求较高,因此欧洲汽
车通常在车身结构上考虑了行人保护设计。

而美国的汽车则更注重
车辆本身的碰撞安全,因此在车身结构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亚洲国
家的汽车设计则更加注重燃油经济性和车辆耐久性。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还有各自的排放标准和燃料效率要求,
这也会影响汽车的结构设计。

例如,欧洲对汽车的排放标准要求较高,因此欧洲汽车通常会配备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

而美国的排放
标准和燃料效率要求则可能略有不同。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考虑的是驾驶习惯和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
和地区的驾驶习惯和文化也会影响汽车结构和尺寸的设计。

例如,
美国人习惯驾驶自动挡汽车,因此美国的汽车普遍配备自动变速箱;而在欧洲,手动挡汽车更为普遍。

总的来说,各国汽车结构与尺寸标准的对比涉及到国家的道路
和停车场情况、安全标准和法规、排放标准和燃料效率要求,以及
驾驶习惯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汽车的设
计和制造,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在结构和尺寸上有所差异。

汽车技术论文 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汽车技术论文 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汽车技术论文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引言汽车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技术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交通环境的质量。

因此,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介绍国内外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先进技术,以及我国汽车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1 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1.1 国外发展概况国外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比较早,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汽车检测制度和标准。

先进的技术包括虚拟仪器检测技术、基于GPS技术的车辆检测和汽车四轮定位检测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也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

1.2 国内发展概况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相比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虽然在汽车检测设备和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如检测制度和标准不够完善、检测设备管理不规范、检测方法陈旧等问题。

因此,我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需要进一步发展,以满足汽车行业的需求。

2 汽车检测前沿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虚拟仪器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通过虚拟仪器软件对汽车进行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基于GPS 技术的车辆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汽车行驶状态的监测和评估,从而更好地了解汽车的技术状况。

汽车四轮定位检测技术可以检测汽车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评估非常重要。

结论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了满足汽车行业的需求,我们需要在检测制度和标准化、检测设备管理网络化、检测设备智能化、更新检测方法、检测人员专业化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国外先进技术的发展,不断引进和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水平。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汽车检测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70年代,汽车检测设备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出现了现代综合性能检测技术和设备,如汽车检测诊断、控制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检测结果直接打印等功能。

汽车设计风格演变史

汽车设计风格演变史

汽车设计风格演变史汽车设计风格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发展。

本文将以历史的角度,探讨汽车设计风格的演变史。

一、早期汽车设计风格的形成在汽车产业刚刚起步的时期,汽车设计风格主要受到马车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汽车外观设计简单朴实,注重实用性,追求功能性而非美观。

车身多为木质结构,线条简洁,没有太多装饰,主要以满足行驶需求为主。

二、20世纪初的艺术时期随着20世纪的到来,艺术运动的兴起也影响了汽车设计风格。

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使得汽车设计开始注重线条和比例的美感。

这个时期的汽车设计风格更加注重对称和流线型的外观,车身开始采用金属材料,使得整体造型更加坚固和稳定。

三、20世纪中叶的经济繁荣时期20世纪中叶,经济的繁荣使得汽车成为大众消费品。

这个时期的汽车设计风格开始追求奢华和个性化,车身造型更加流线型,线条更加柔和,车身采用镀铬和不锈钢等材料,增加了车辆的豪华感。

同时,汽车设计也开始注重内饰的舒适性和实用性,各种仪表盘和控制按钮的布局更加合理。

四、20世纪末的现代主义风格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汽车设计风格逐渐朝着现代主义的方向发展。

这个时期的汽车设计更加注重创新和科技感,采用更多的复合材料和高科技元素,使得汽车外观更加时尚和未来感。

同时,电子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汽车内部设备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五、当代汽车设计的多元化进入21世纪,汽车设计风格变得更加多元化。

不同汽车品牌和车型之间的设计风格差异明显,注重个性化和品牌特色的表达。

同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影响了汽车设计,使得车身材料更加环保,外观更加简洁和流线型。

总结:汽车设计风格的演变史是一个不断追求美感和功能性的过程。

从早期的简约实用到现代的科技感和个性化,汽车设计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变化。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汽车设计风格也将继续演变,为人们提供更加美观和实用的汽车。

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

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

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一辆汽车的车身设计和制造工艺是决定其外形、结构和质量等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性能、安全性和舒适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对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的新技术进行分析。

一、汽车车身设计的新技术1. 轻量化设计:随着环保理念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汽车制造业对轻量化设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轻量化设计可以减轻汽车的整车重量,降低燃料消耗,减少尾气排放。

目前,轻量化设计主要通过采用高强度材料、复合材料和结构优化等手段实现。

2. 空气动力学设计:汽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新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汽车的风阻系数,减少空气阻力,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优化空气动力学设计还可以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

3. 智能化设计:随着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的智能化设计已经成为汽车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势。

智能化设计可以实现车身结构的智能化监控和调整,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智能化设计还可以实现汽车与外部环境的智能交互,提高汽车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和驾驶性能。

1. 全自动化制造:随着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快速发展,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

全自动化制造可以大大提高汽车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和事故。

全自动化制造还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线的利用率。

2. 激光焊接技术:激光焊接技术是一种高效、精密的焊接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身的制造领域。

激光焊接技术可以实现无接触、高速、高质量的焊接,大大提高汽车车身的装配精度和密封性能。

激光焊接技术还可以降低焊接工艺对材料的热影响,减少材料变形和氧化,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和耐久性。

3. 先进材料应用:汽车车身制造工艺的新技术中,先进材料的应用是一个重要趋势。

先进材料可以提高汽车车身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降低汽车整车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车身装饰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

车身装饰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

车身装饰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1. 引言本文将探讨车身装饰领域中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汽车行业对车身装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来实现更加美观、实用和独特的车身装饰成为了一种迫切的需求。

2. 新技术的应用2.1 全息投影技术全息投影技术是一种通过激光光束将图像投射到特定位置的技术。

在车身装饰领域,全息投影技术能够实现车身图案和文字的动态展示,为车辆增添更多炫目的元素。

2.2 AR增强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通过在真实环境中叠加虚拟图像和信息,使用户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在车身装饰中,AR技术可以用于显示车辆的信息、导航提示或者提供与车辆相关的即时数据。

2.3 光敏材料应用光敏材料是指在受到光照后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的材料。

在车身装饰中,光敏材料可以应用在车身涂层上,实现颜色的变化或者图案的显示,为车辆增添更多变化和创意。

3. 新材料的应用3.1 轻量化材料轻量化材料可以减轻车身负荷,提高燃油效率和行驶性能。

例如,使用碳纤维强化塑料(CFRP)等材料来替代传统的金属材料,可以减轻车身重量,提供更好的操控和节能性能。

3.2 柔性显示器柔性显示器是一种可以在弯曲形状下正常工作的显示器。

在车身装饰中,柔性显示器可以应用在车身的曲面部分,展示动态的图案或者信息,增添车辆的科技感和时尚性。

3.3 抗污染材料抗污染材料可以有效减少车身的污染和清洁成本。

例如,使用具有自清洁效果的涂层材料可以降低污垢的附着,保持车身的清洁和亮丽。

4. 新工艺的应用4.1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身装饰部件的快速制造和个性定制。

通过使用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更加复杂和个性化的车身装饰设计,提供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4.2 激光刻蚀工艺激光刻蚀工艺可以将特定图案或者文字刻蚀在车身上,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

激光刻蚀工艺可以实现高精度和高效率的装饰加工,为车辆增添更多的艺术感和个性化。

汽车设计及各国汽车发展现状

汽车设计及各国汽车发展现状

汽车设计及各国汽车发展现状摘要:汽车是现代工业技术的结晶,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汽车制造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与之相伴的,汽车设计人才的本土化也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开发,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必然要求设计出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因此他们对新车型的引入也从以往单纯从国外引进成熟车型向开发专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的车型过渡。

在此前提下,势必需要加强对本土设计人员的吸收和培养,这是因为本土设计人员更加了解本民族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因此对市场的定位也更加准确。

汽车是一种耐用消费品,它在人们生活所扮演的功能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着.关键字:外形设计;发展之路;现状1.现代汽车的诞生一百多年前,随着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从卡尔·奔驰家的后院驶出,人类历史便跨入了汽车时代。

但是在那时,汽车只是在四轮马车上安装一台汽油机,行驶缓慢,故障频繁,比马车快不到哪里的简陋机器,直到伟大的福特T型车的大量生产,人类社会才真正坐在了轮子上飞奔,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汽车才诞生。

福特T型车的伟大之处不仅是它创造了500多万辆的产量奇迹,使汽车得以普及,成为现代生活的必备,特别是汽车外形的设计变革与发展,与现代产品设计潮流也是密切相连的。

现代汽车的外形已不仅仅停留在对其外形的装饰加工上,它已不再是四只车轮加一个货箱的简陋机器,而是集科技与艺术之大成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汽车设计师们以他们丰富的形象思维,再加上现代科技的应用,不断创造出性能优良,又让人赏心悦目的产品,汽车是真正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早在二十世纪初,人们就知道空气阻力对汽车行驶的影响:汽车低速行驶时,遇到的阻力主要是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并不大。

(见下图)二十世纪初期的汽车多以高大的厢式马车造型为主,无论是篷式帆布车厢还是方方正正的硬顶车厢,由于他们的车速不是很高,虽然其迎风面积很大,也不会产生极大的空气阻力,但随着车速的提高,空气阻力便不可忽视了,它已经超过轮胎与地面的滚动阻力,成为汽车行驶的主要阻力,是进一步提高车速的大敌,因此人们开始以降低车的高度减小迎风面积来克服空气阻力。

汽车外形设计的发展与研究

汽车外形设计的发展与研究

与美国、日本、 德国这样 的汽车强国相比, 中国在汽车设计 车窗材料 的选择等。
这一行业 的发展是不容乐观的 。 对 于科技发 展水平, 我们不 相 3 中国汽 车行业发 展 之路 差于其他 国家。 我们缺少的是将科技与创新力结合 的能力。 任何 事物 的发 展都 存在着利 与弊 。 中国汽车 的发展亦是如 此。 在经济与科技 高速 发展 的带动下, 中国汽车也在 国际汽 车 车行业在未来发展中还是存在着某 些问题的。 ( 1 ) 能源危机 。 能源大 量的消耗, 为中国的 能源产业 带来了 危机 。 汽 车燃料 都需要汽油、 柴油等大 量能源, 因此汽 车行业
( 2 ) 核心技术 的缺 失。 中外合资在中国汽车行业 中已成 为一
的不足 之处 。 在l 9 世纪末 ̄ J 2 o 世纪初, 汽 车的造 型类似于马车 种发展趋 势。 中国在汽车外形设计、 发动机 、 汽车 电子等核心技 的形状 , 所 以称之为无马的 “ 马车 ” 。 其后汽车外形随着时代 的 术发展方面与他国相比存在着 明显差 距。 正是由于合 资这一方 不断变化, 代表着福特汽车 的发展与创新。 式, 使 跨国公司凭借他们的核心技 术优 势对 我国的市场进行 控 ( 3 ) 厄尔时代 。 说起汽车外形的发 展, 伟大设计师哈利・ 厄 尔 制。 使我 国在合资中处于被动地位 。 因此 , 要想在世界汽 车行 业 的贡献 是功不可没的。 1 9 2 7 年 由他设计的凯迪拉克 以其圆润 的 中占据优势, 就要确立研发独立性 , 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 。 线条, 锥形 的尾部, 修长低矮 的轮廓走进了 们 的视 野。 这代表着 厄 尔时代的开始 。 1 9 3 8 年. 世界上第一款概念车别克 闪亮登场 。
有 机 结 合。
较量。 但 是, 如果说汽车外形设计是为世界品牌竞争而服务的。

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

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

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汽车是现代社会的必需品,而车身是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车身设计和制造工艺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下面就针对目前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中的新技术进行一些分析。

1. 热成型技术热成型技术是一种将加热的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形变后成型的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各类塑料、金属等材料,到目前为止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身设计中。

在设计方面,热成型技术可使得车身外形更加符合美学要求,而在制造方面,热成型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成型,并且还可以减少车身件数、降低车身总体重量,从而提高车辆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2. 微量注塑技术微量注塑技术是一种利用微喷嘴或拖曳喷射头精确控制注塑量的技术,其最大的特点是精度高、成型速度快、重复性好等。

在车身设计方面,微量注塑技术可以实现极细微的细节,并且可以制造出极具个性化的外形,从而提供了更多种多样的选择;在制造方面,微量注塑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成型,使得生产周期大大缩短,成本大大降低。

3. 精密模温控制技术精密模温控制技术是指在模具制造过程中利用一定的方法来保证热量的均匀分配,并在成型过程中控制模具温度,以保证成型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该技术适用于各种加工材料,由于其成型过程中保证温度控制能力强、效果显著、稳定性高等优点,尤其是在高温高压下的车身成型中,精密模温控制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成品质量,降低成品的误差率,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4. 多材料复合技术多材料复合技术是一种将不同材料按照一定比例和顺序组合成新的材料的技术,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综合材料的各种优势,并克服各种缺陷和劣势。

在车身设计方面,多材料复合技术可以实现车身重量的减轻、强度和刚度的提升、噪音和震动的降低、燃油经济性的提高等;而在制造方面,多材料复合技术可以降低车身零件的数量、减少车身的装配工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总之,以上提到的几种新技术是在现代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中的一个缩影,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满足了市场对个性化、高质量、高效率的需求,也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先进的车身设计提高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先进的车身设计提高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先进的车身设计提高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车辆的设计和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其中,车身设计的先进性对于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先进的车身设计如何提高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1. 气动力学设计先进的车身设计将注重气动力学原理的运用,以减少空气阻力和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通过改善车身的外形和细节设计,例如减少车辆阻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引入有效的风洞实验等,车辆可以更好地与空气流动相适应,降低风阻系数,减少空气阻力对车辆行驶的影响,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

2. 车身结构设计车身结构的先进设计可以提供更高的刚度和强度,从而增加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采用先进的车身材料,如高强度钢材、铝合金等,可以提高车身的刚度和强度,有效抵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侧向力和冲击。

同时,合理的车身结构设计还可以提供更好的防护性能,减少碰撞事故对车内乘员的伤害。

3. 悬挂系统设计悬挂系统作为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重要的影响。

先进的悬挂系统设计可以保持车辆的轮胎接地面积更大,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抓地力,从而增强车辆的稳定性。

例如,采用独立悬挂系统和可调节悬挂系统,可以根据行驶条件和需求进行调整,提高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

4. 安全辅助系统设计先进的车身设计不仅关注行驶的稳定性,还注重安全性能的提升。

现代车辆普遍配备了各种安全辅助系统,如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等。

这些系统通过使用传感器、计算机和执行器等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更好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5. 先进的驾驶员辅助系统先进的车身设计还包括驾驶员辅助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例如,采用先进的制动辅助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等,可以提供更好的驾驶员操作体验和驾驶安全性。

这些系统通过与车辆的传感器和人机交互界面的结合,可以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辅助驾驶员正确操作,并在危险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从而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和人为操作错误,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车身设计技术的进步及其与国外的差距长春汽车研究所郭竹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87年第一届车身制造年会在一汽召开,至今已开过十一届,斗转星移,第十二届年会又在长春召开了。

回顾这十几年期间车身设计技术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它们集中表现面在以下方面。

一、十五年来我国汽车车身设计技术的进步1.前期开发(概念设计)(1)认识了前期开发的重要性过去对产品的前期开发重视不够。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国外技术交流的增多,我国对产品的概念设计已有了认识上的提高,并正在工作实践中贯彻执行。

譬如,过去产品开发是从设计任务书开始的,而设计任务书的形式比较草率。

一些产品由于前期工作做的不充分,致使产品开发出来以后带着许多先天不足。

有些产品设计时只顾追求先进,投产时仍不具备条件,保证不了质量,甚至投产后还要下马。

CA141车投产时装卤素前大灯,后来因为寿命低而又被迫改为白炽灯。

现在开发的新产品比较注意先进性与可行性之间的关系。

为了提高灯具的水平,国内相关行业也在提高,注意到与主机厂的同步开发。

目前日本与德国的公司都在中国设厂,对国内的灯具行业是一个大的推动。

一个产品从孕育方案到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直至体现到可展示的概念车上,要经过几周到一年多的时间。

在这一段时间里,要做市场调查,预测投入市场后的竞争力如何,成本估算时从投入产出比进行分析,企业会不会赢利。

对企业的设备状况,资源的利用情况,新投入多少?对产品的选型要非常慎重,产品的设计指标是否先进。

与国内外同类车型的对比分析,是否达到先进水平,做到知己知彼。

要经过大量试验、测绘、分析,掌握产品的情况。

对于产品的形体要精心布置,现代汽车是一个多学科技术的集合体,就汽车车身而言,涉及到空气动力学、人机学、结构力学、机械工程学、材料学、美学等等。

(2)改进了设计流程过去产品设计主要流程是美术效果图,1:5~1:1油泥模型,主图板,产品图,样板,主模型,提供给工艺制造部门的主要依据是图纸、样板、主模型。

车身曲面的表达是用制表面的方法,手工绘制。

现在的产品设计比过去有很大提高,由计算机的辅助,已不再绘制过去那样1:1主图板了。

已把设计师从繁重的主图板工作中解放出来。

80年代一汽引进了日本三菱公司的FK驾驶室技术,那时过渡到线图,线图绘制在薄膜板上,可以站着画,画好图可以卷起来,可以复制传递给下道工序。

现在又有提高,把二维制图推进到三维建模上,有了计算机的三维电子模型,再转换成必要的二维图纸。

这样三维数据可以输出绘后序工程。

这一程序上的变化,改变了过去设计与工艺的串行工作的方法,使后序工程有可能提前介人,向并行工程迈了一大步。

(3)推行并行工程和价值工程,编制产品开发的网络计划在引进三菱FK驾驶室技术时,学习了并行工程中如何编制网络计划,加强了部门之间的组织管理,合理交叉,一汽编制了CA151K的网络计划,从设计到投产列出了整个日程安排,对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从设计环节入手,实行成本控制。

一汽翻译出版了《价值工程》一书,并专门请该书作者石原先生来厂讲学。

汽研所产品规划室与厂成本科共同研究如何降低成本实现质量控制,正确处理使用价值与成本的关系。

过去解放牌汽车的车箱要加保险架,因为增加成本而不能通过。

驾驶室底板温度过高,用户要求增加地毯,也因增加成本而不能实现。

当然这些措施最终还是实现了,主要是认识不能统一,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其根本原因是认识到用户是上帝。

(4)产品在循环改进中逐渐走向成熟过去对产品试制常说第几轮试制。

美国福特公司也曾介绍过他们的4C(四个循环,4Circle),对这四个循环可以这么说:市场销售的信息、用户的要求是产品设计的出发点;而产品设计的成果又是销售的起点;产品在循环改进中完善成熟。

其他公司也介绍过三轮试制、两轮批量试制、试验的产品开发过程,最后是大量生产。

这种循环往复的改进过程,是设计的出发点,设计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产品一定要经得起用户的检验,这样的产品才有竞争力。

2.造型技术的提高产品的形象好坏,造型的优劣起决定作用。

第一届年会以来一汽推出许多新产品,国内其它厂家也都有不错的新产品问世。

这和造型水平的提高有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继承与创新小红旗是在Audi基础上改进的,也有别于全新开发,一方面要继承Audi外形基础,尽量不改动驾驶室,另一方面又要和Audi有较大区别。

同时还要考虑她是红旗轿车的系列产品,在外形上尽量体现红旗特征,所以这种造型难度比全新造型还要困难。

此外,一汽推出的轻型汽车系列产品,也是在引进国外80年代初产品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在改进中又有提高。

譬如日本原车单排座和双排座卡车Cabstar是一种外貌,厢式车URvan11座客车又有自己的样子,经过改造把三个驾驶室前围统一起来,前部重新造型,嫁接在后部车身上。

改造后的车身,因为风窗倾角加大了,流线型改善了,前水箱面罩统一了,时代感增强了,当然也有全新外形的尝试,CA6410流线型(子弹头厢式车)、高顶厢式车QY6460G9的改貌,都说明我们在造型创意方面有所提高。

(2)时代感汽车的造型要反映出时代的潮流,为什么产品过时会影响产品的销售。

在推陈出新方面,汽车造型是最敏感的。

在一汽的新产品造型中,力求跟上时代,譬加80年代以来的造型有一种加大弧线,增加圆角,不像过去棱线过多,直线条也不少,显得产品很生硬。

特别是90年代以来曲面、弧线造型使产品更赏心悦目,更与人的感觉和谐。

在造型实践及与国外的交往中,认识到造型的时代感很重要。

据专家们分析,“圆风”过去之后也可能会流行圆中带有几何形体的造型,汽车色彩仍然以回归自然的色彩受欢迎。

(3)造型技法的提高过去造型人员绘画多用水粉画,画起来费时费力。

近几年国内主要厂家,也采用Mark笔与色粉擦绘的方法。

这样画出的效果更接近汽车油漆在外面的反光效果。

几年来二汽连续向三菱公司、德国Audi公司、韩国大宇公司、意大利I.DE.A公司、美国Ford公司派出造型人员培训,他们在造型技法上有很大提高。

(4)造型手段、造型材料近几年来,一、二汽都购买了国外的油泥、绘画用具、纸张、贴带、雕塑工具,为造型部门购买了三坐标测量仪、平台,甚至不惜重金,建造现代化的造型间,引进先进的Alias造型软件及硬件设备,使我国的造型条件焕然一新。

有了新的造型设备,使得模型制作水平也有长足的进步。

过去靠方箱、高度尺测量模型,既笨重又精度低,所以模型质量不高,现在已具备制造高精度模型的条件。

3.结构设计(1)取消了主图板过去产品设计,车身绘图的基础就是主图板。

只有主图板画好了才能出产品图,取样板。

但是主图板是1:1原车大小,而且是二维制图,侧视图、俯视图、正视图分别绘制,求点求线相互投影非常困难,车身表面曲线又是由许多点组成,曲线板只好平放才能绘制,人只好趴在上面,非常辛苦。

现在有了塑料薄膜,可分头绘画,有了计算机辅助,在计算机上可以实现三维设计。

完全可以取代主图板的功能,计算机的制图精度比人工绘制精度高,主图板的精度是0.25mm,而计算机可以达到0.1mm。

(2)结构设计水平的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型多工位压床的诞生,可以使结构零件尺寸加大,分块数减少,可以减少焊接工作量。

现代轿车车身,采取整块侧围,提高门与门洞的配合精度。

从设计入手,合并零件、合并功能,是最好的途径。

譬如,有的车把水箱面罩与保险杠合并到一起,大大减少零件数,提高装配精度。

流水槽采取埋入式结构,改善了外观,减少噪声,也是可取的设计。

(3)系列化设计技术在产品开发初期,制定基本型以外的变型计划,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资金,为用户多提供产品品种。

近年来,一汽产品系列利用FK平头驾驶室开发出加宽、加高的、卧铺改后座的产品。

轻型车也有单排、双排、厢式系列(平顶、半高顶、高顶),不同长度、不同吨位的各种车型,使企业产品市场覆盖面大大增加。

(4)设计与后序工程的结合在当代产品设计中,已不像过去那种串行工程那样,设计完了再传给下道工序,设计未完,后序工作无法介入。

现在在计算机上进行,有条件随时将设计结果传递给下道工序,工艺人员也可提前与设计人员讨论结构,从设计之初就得以改进工艺性。

有了线图,经拷贝之后工艺人员在上面继续画模具线图、夹具线图,可以同时开展工作。

(5)选材设计过去设计选材受国产材料质量限制,品种有限,现在情况好多了。

材料种类由过去08钢、08A1,又增加镀锌板、高强度低合金板,厚度由多用的1.0~1.2mm降低为0.8、0.9、1.0mm,个别为1.2mm。

非金属材料也有较大增长。

驾驶室内软化设计,座椅、保险杠采用塑料件、SMC件增多。

几年来国内采用玻璃钢制作车身及零件有一定发展,当然与国外相比还远远不够。

4.人机工程的应用在汽车设计中,应用人机学的研究成果有了进步。

过去在进行车身布置中经验不足,近几年有一定的实践。

中国人体尺寸标准已经公布数据。

随着轿车的普及,空调装置装备率的提高,车用空调的生产与协作配套也比较容易。

内饰软化材料的配套水平提高,材料的色彩丰富、透气性、阻燃性、纹理更适应用户的要求。

座椅的弹性特性的改进,有的厂家还直接引用国外先进产品,合资建厂为国内配套创造良好条件,改变了过去有设计无法配套的局面。

在安全性方面,安全带已普遍在轿车安装,国内生产的诸多中高级轿车装安全气囊也在实施中。

提高仪表的视认性和左右方向盘的通用性,在一汽设计的MPV多功能厢式车上采用中央布置式仪表。

利用手伸及界面检查操纵方便性,MPV小红旗的变速杆布置在仪表板上,副仪表板弱化或取消,使驾驶员和副驾驶员横向移动方便。

这些措施都是应用人机学的结果。

5.CAD/CAM/CAE/CAPP技术的应用十多年来我国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有很大进步。

几大集团公司和研究单位,都先后装备了不少软件和硬件,改变了过去手工绘图的局面。

80年代初,长春汽车研究所引进了意大利DBA公司的DEA LA11DA三坐标测量仪,大型平板绘图机(GERBER3178),CDC CYBBBR180-810计算机系统,多台数控机床,应用ICEIIDDN,CADA11软件,花费500万美元,形成一个小规模的CAD、CAN系统。

1993年后又连续三年投资800多万美元,引进了160十多台工作站,用于汽研、车身装备厂、电算处和工艺制造单位,还相应引进了适用软件,用于产品设计的pro/CDRS造型软件,机辅线图设计的ICMSURF,数控加工和结构设计的EUCLID、Pro /E,用做运动校核、强度、刚度、碰撞等分析软件ANSYS、NASTRAN。

硬件装配SGI、SUN工作站及数据交换IGES4.0,VDAFS、专用接口等。

1995年引进两套ICEMSURF软件;1998年前后又于PTC 公司购买200万元软件的合同,并购买二套Aias造型软件;1999年又购买12套CATIA工程软件,使得一汽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