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5地理高考分类汇编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真题集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卷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卷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卷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②陆地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右图中M是绿色植物。

据此条件回答2-3题。

2.右图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3.右图中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4.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B.沿纬度方向的分异C.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D.都不是5.下列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是()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不同C.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D.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所讲述的自然景观属于()A.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B.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7.下列自然带不属于横贯整个大陆的是()A.苔原带B.针叶林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8.读“我国北方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地的自然带名称:A.,B ,C 。

(2)A、B、C自然带的逐渐更替主要是由于的变化引起的,就纬度位置看,它们同属于五带中的。

(3)就气候类型来看,A属,B属,C属。

9.读右图,回答有关问题:(1)从图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分布规律。

(2)从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的分布规律。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9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9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9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频考点 考情扫描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2年上海高考卷47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12年上海高考卷第48~49题,2012年山东文综卷第1~2题,2012年广东文综卷第40题第(2)问,2012年江苏高考卷第27题第(4)问,2012年浙江文综卷第7题,2012年北京文综卷第4~5题(2012·山东文综,1~2)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完成第1~2题。

1.R 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A .苔原带B .温带草原带C .亚寒带针叶林带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导致自然带沿OF 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B .水分C .风力D .光照3.(2012·上海高考,47~49)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

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非洲三地气温、降水量图(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

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

考向前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地表景观特征是本专题考查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垂直自然带分布及成因分析更是考查的重点。

从考查形式上看,多结合图表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在2013年的高考中上述主干知识与基本原理、规律仍会是考查的重点。

2013年高考备考中下面几点要引起高度关注:(1)结合区域地图或文字材料,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对整体性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一大特点,2013年高考备考中仍要高度重视。

(2)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尤其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结合具体区域考查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热点突破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真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真题)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9·全国文综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答案 1.A 2.D 3.C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土地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水分在洼地处积累,形成湿地,A 对。

气温降低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B错。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降水以降雪为主,降水增多不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减少,C错。

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

第2题,洪水暴涨只能形成暂时的积水,A错。

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增加的湿地面积主要来自草地,故B错。

地面沉降与湿地的形成关系较小,C错。

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温低,有多年冻土层和越年积雪分布,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积雪融水增多和表层冻土融化,为湿地形成提供了水源,且下层冻土不利于水分的下渗,易在洼地形成湿地,D对。

第3题,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降水量少。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条件变差,不再适宜发展种植业,更不会转化成对水分需求较多的林地和湿地,A、B错。

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会使对水分需求较多的耕地转化成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少的草地,C正确。

气温升高,不会使耕地转化为寒漠,D错。

(2018·天津文综)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2012-2009年高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12-2009年高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2年北京卷,4~5)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2.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2012山东基本能力,1~2)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3~4题。

3.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2012浙江,7)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5题。

5. 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A. 落绿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2010年江苏,l9~20,双选)图11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C .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D .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7.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地处南方湿润地区 B .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 .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 .位于干热河谷一侧(09全国1,9-11)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 ²,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图4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据此完成8-10题。

表1 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8.在该水源地内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9.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A.保护高山灌丛B.防止水土流失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D.扩大梯田面 10.该水源地位于A.长江三峡谷地B.青藏高原C.汉江谷地D.江南丘陵11.(2012江苏,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2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2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2上海卷地理(六))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1.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①海鲜②牛羊肉③山货④腌腊制品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D【解析】考查安徽南部地域文化整体性联系的地理背景。

安徽地处内陆,没有海鲜,①项错;安徽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因此山货较多,但对外交通不便,不容易外销,因此以腌制、腊制和干货为主,因此③、④选项对;该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耕地稀少,粮食、牛羊喂养较少,当地居民以打猎、种茶、植竹等为生,因此②项错误。

2. 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A. 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B. 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C. 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D. 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答案】:B【解析】考查安徽南部农耕地域文化的地域联系特征。

妈祖,是海水和平女神、护航海神,因此盛行妈祖文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A项错;评剧是山东传统地方戏曲,秦腔为陕西地方戏曲,因此C项错;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在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特别多,因此D错;安徽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又以山地为主,耕地稀少,因此农业以种茶、竹等亚热带经济林木为主,因此B项正确。

(2012上海卷地理(十六))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2分)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3.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12分)【解析】考查提取资料信息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厄尔尼诺现象过程、地理整体性原理。

2012年高考地理历年真题 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12年高考地理历年真题 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备战】2012年高考地理历年真题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37.(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XX卷)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

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XX卷)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答案】A【解析】与北坡相比,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自然带分布空间X围大,所以南坡自然带丰富。

39.我国XX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

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

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陡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具不通公路的历史”,则说明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对墨脱的生态环境影晌不大。

【2010年高考试题解析】(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XX卷)图6 示意我国某山地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

A.较暖、较湿B.较凉、较湿C. 较凉、较干D. 较暖、较干A.XXB.XXC.XXD.XX【答案】A【解析】我国横断山区的山河相间,南北走向,且有高山冰雪带。

也可用排除法获取正确答案:XX、XX的山脉没有冰雪带,XX的山脉没有常绿阔叶林带。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 → 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 →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24.根据4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全年炎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2015年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高效训练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15年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高效训练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1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单项选择题Ⅰ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不包括( )A.地貌 B.气候 C.水文 D.矿产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自然界中很多物种都有濒临灭绝的危险,粮食短缺、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接踵而来,直接危及到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所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一系列话题,已经深入人们的大脑,进入人们的生活。

据此回答2~3题。

2.物种灭绝、生态恶化等现象说明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 )A.生产功能 B.净化功能C.平衡功能 D.循环功能3.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除了人口增长的原因外,还有人类破坏自然环境,导致粮食产量下降,随之影响了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 )A.生产功能 B.净化功能C.平衡功能 D.循环功能4.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指( )A.全球环境力求保持协调一致B.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会因为某个地理要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C.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D.自然状况相同的若干区域5.(2013年XX省学业水平考试)某村因周边森林被伐,泉水干涸,后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泉水重现。

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C.稳定性 D.普遍性6.图3­1­2示意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图中小圆圈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种群的个体数),由图可知( )图3­1­2A.绵羊的数量呈持续增长态势B.绵羊的数量不可能与该岛屿的环境形成一种平衡C.在自然状态下绵羊种群的数量最后基本稳定,证明了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D.绵羊种群的数量变化和该岛屿的地理环境互不相干7.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多,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整体性C.恒定性 D.周期性8.(2014年XXXX模拟)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具有地域差异,我国南方的不可回收无机物(煤灰等)远低于北方,而不可回收有机物(菜叶等)远高于北方。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题汇编0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题汇编0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013课标Ⅰ)图2为45º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 (2013课标Ⅱ)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8.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014课标Ⅱ)图3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植被覆盖区 山峰 高原荒漠区 0 10 20kN/m /m 图38.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9.科伦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2016课标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图2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10.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11.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2016课标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量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2016课标Ⅲ)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1年高考广东卷 9. 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 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 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 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 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 13~14题。

13.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纬度低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答案】 A14. 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

2010年 12月 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

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2011年高考四川卷表 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读表回答 7-9题。

A. 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 ③——大兴安岭西侧D.④——西经 1 30度附近8. 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 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9. 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B. 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 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2011年高考重庆卷图 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

读图 3回答 6-9题6. 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A. 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C. 终年寒冷D.冬冷夏热7、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A. 根系不发达B. 叶质坚硬 , 树皮厚C. 板状根大,树干长D. 叶面宽大,多气孔8、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A . 干流流速缓慢B . 峡谷险滩广布C . 支流短小急促D . 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9.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 太阳辐射B . 洋流性质C . 距海远近D . 地形差异(2010年高考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 1.天空赋予人们无尽的遐想,变幻无穷的大自然让众流连忘返。

测试卷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测试卷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测试卷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作者:王民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三理综版》2012年第12期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贮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1~2题。

1. 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土壤条件B. 气候条件C. 生物条件D. 地质条件2. 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A.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 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C.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D.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 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地壳上升B. 植被遭毁C. 气候恶化D. 围湖造田4. 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是哪一要素变化引起的()A. 水文B. 地形C. 气候D. 植被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5~6题。

5. 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A. 土地盐碱化B. 大气污染C. 森林破坏D. 温室效应6. 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A. 整体性B. 差异性C. 开放性D. 同一性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结合下图回答7~9题。

7. 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A. ①③②④B. ②④①③C. ①④②③D. ①④③②8. 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 整体性特征B. 区域性特征C. 差异性特征D. 不稳定性特征9. 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①土壤肥力下降②产生土壤盐碱化③洪涝灾害加剧④渔业产量下降⑤三角洲面积扩大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⑤D. ①②④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回答10~11题。

2015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近3年真题+模拟)专题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15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近3年真题+模拟)专题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考试题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3年XX文综,7)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

读图,回答第1题: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B.山谷C.山脊D.山顶解析:B 林木密集区应是林木生长条件优越的地方。

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分和土壤条件制约林木的生长,结合等高线图,山谷的水分和土壤条件优越。

2.(2012年XX文综,4)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

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解析:B 洋流主要由盛行风驱动,故A项错误;由于海气相互作用,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从而影响大气环流,B项正确。

海洋赤潮是海洋生物灾害,是海水中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导致海水中缺氧的一种现象,C 项错误。

信风是一种大气环流形式,是地球表面热量差异引起气压差异而形成的,D项错误。

3.(2011年XX文综,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

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解析:C 由关键词“岩石溶蚀与侵蚀”可判断该地区是石灰岩地区,且该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故不可能是受单一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应是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2010年XX文综,5~6)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4.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5.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解析:4.D 5.C 第4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在海洋沉积环境下,形成石灰岩层;石灰岩层在地壳运动作用下,抬升形成陆地;地下石灰岩层遭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暗河;随着地壳进一步抬升,地下暗河被抬升到地表形成溶洞;在流水溶蚀、淀积作用下,溶洞内部形成石钟乳、石笋等。

2015年高考第二轮复习地理专题9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5年高考第二轮复习地理专题9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9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频考点考情扫描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2年上海高考卷47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12年上海高考卷48~49题,2012年山东文综卷1~2题,2012年广东文综卷40题第(2)问,2012年江苏高考卷27题第(4)问,2012年浙江文综卷7题,2012年北京文综卷4~5题,2012年安徽文综卷27题(2012·山东文综,1~2)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完成第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3.(2012·上海高考,47~49)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

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非洲三地气温、降水量图(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

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

考向前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地表景观特征是本专题考查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垂直自然带分布及成因分析更是考查的重点。

从考查形式上看,多结合图表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在2013年的高考中上述主干知识与基本原理、规律仍会是考查的重点。

2013年高考备考中下面几点要引起高度关注:(1)结合区域地图或文字材料,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对整体性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的一大特点,2013年高考备考中仍要高度重视。

(2)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尤其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结合具体区域考查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热点突破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题号题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0 2013安徽卷,32,4分11 2013安徽卷,33,4分35 2013重庆卷,12(1),6分43 2012山东卷,26(2),8分地理环境中的整体性1 2014新课标Ⅰ,7,4分2 2014新课标Ⅰ,8,4分3 2014新课标Ⅰ,9,4分4 2014广东卷,3,4分5 2014广东卷,7,4分7 2014新课标Ⅱ,8,4分8 2014新课标Ⅱ,9,4分9 2014浙江卷,4,4分12 2013广东卷,10,4分13 2013江苏单科,10,2分14 2013江苏单科,23,2分36 2013新课标Ⅰ,37(1)(2),12分37 2013新课标Ⅱ,37(2),8分38 2013重庆卷,13(2),4分地理环境中的差异性6 2014安徽卷,33,4分15 2013新课标Ⅰ,6,4分16 2013新课标Ⅱ,8,4分17 2013山东卷,3,4分18 2013山东卷,4,分19 2013安徽卷,30,4分20 2013广东卷,3,4分21 2013江苏单科,5,2分22 2013海南单科,8,3分23 2013海南单科,9,3分24 2013海南单科,10,3分25 2013四川卷,3,4分26 2013大纲卷,3,4分29 2012北京卷,5,4分30 2012山东卷,1,4分31 2012山东卷,2,4分32 2012浙江卷,7,4分33 2012江苏单科,1,2分34 2012江苏单科,2,2分39 2013北京卷,40(2),10分40 2013上海单科,52,5分41 2013上海单科,53,3分42 2013上海单科,54,2分43 2012山东卷,26(2),8分44 2012广东卷,40(2),4分45 2012江苏单科,27(4),4分(2014新课标Ⅰ,7~9,12分)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下表中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年~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1~3题。

1. 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2. 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 植株数量B. 总生物量C. 地上生物量D. 地下生物量3.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 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D. 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答案】1. A 2. D 3. D【解析】本题组考查读表分析能力。

第1题,从生物量看,表中2009年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之和为4,2010年到2013年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之和各年均大于4,说明实验期间生物量提高;从植株数量看,2009年灌木和草本植物数量为2,2010年到2013年灌木和草本植物数量各年均大于2,说明植株密度加大。

综上分析,本题选A。

第2题,由表可知,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期间呈下降趋势,而草本植物生物量期间呈上升趋势,此消彼长。

第3题,实验期间,灌木植物地上生物量从2012年呈下降趋势、地下生物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并从2011年始小于2009年,而草本植物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较2009年明显增大且呈上升趋势,说明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2014广东卷,3,4分)4.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 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 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 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 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植被的生态作用。

沙漠地区的植被能防风固沙,通过减小风速,减少风沙流中的颗粒物含量,进而减轻侵蚀,同时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2014广东卷,7,4分)5.随着我国南方地区部分江河水库主要功能的退化,大坝将被拆除。

当河流生态系统稳定之后,与拆坝前相比,将会出现的变化有( )A. 坝址上游枯水期平均水位上升B. 坝址上游汛期出现的季节提前C. 坝址下游径流量年际变化减少D. 坝址下游汛期洪峰流量增大【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水利工程对河流的调节作用。

河流汛期的出现时间与我国夏季风的进退和强弱相关,排除B;大坝主要调节河流的季节变化,对年变化影响小,排除C;拆坝后,因失去大坝的调节作用,坝址上游枯水期平均水位下降,坝址下游汛期时的洪峰流量增大。

(2014安徽卷,33,4分)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题。

6.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 )A. Q4、Q1、Q3、Q2B. Q3、Q4、Q2、Q1C. Q3、Q1、Q2、Q4D. Q2、Q3、Q1、Q4【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了海面热量收支曲线的判读。

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分布状况为低纬度海区热量以收入为主,高纬度海区热量以支出为主,因此低纬度海区总收支差额大于0,高纬度海区总收支差额小于0,图中Q3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副热带海区温度最高,辐射最强,因此辐射收支差额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图中Q1表示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变化趋势与辐射收支差额类似,但在低纬热带海区,由于海面湿度大,蒸发量显著低于副热带海区,因此导致蒸发耗热量曲线呈双峰分布形式,图中Q2表示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纬度差异较小,图中Q4表示海—气热传导差额曲线,选项C正确。

(2014新课标Ⅱ,8~9,8分)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7~8题。

7.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 地处赤道附近B. 远离大陆C. 构造运动强烈D. 地形复杂8. 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 气温日较差大B. 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 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 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答案】7. B 8.C【解析】本题组考查了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第7题,科隆群岛远离大陆,与其他地区之间缺少交流,形成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本地特有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因此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与澳大利亚大陆具有相似性),选项B正确。

第8题,科隆群岛处在寒暖洋流交汇处,来自南部的秘鲁寒流和北部的赤道逆流交汇于此,因此这里海洋生物异常丰富,喜寒、喜暖动物一应俱全,成为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选项C正确。

(2014浙江卷,4,4分)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题。

9.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 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B. 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C. 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D. 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不断上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区域地理景观。

在乌鲁木齐看天山,天山海拔较高,受西风吹来的大西洋的水汽以及北冰洋南下的水汽影响,降水较多,山坡上有植被,山顶有积雪,选项B正确。

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荒漠到草原的变化,选项A错误;锡尔河为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逐渐减少,选项C错误;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纬度逐渐升高,温度逐渐降低,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下降,选项D 错误。

(2013安徽卷,32~33,8分)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图11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10~11题。

图1110. 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A. 气温、降水、蒸发B. 降水、蒸发、气温C. 降水、气温、蒸发D. 气温、蒸发、降水11. 风化壳厚度( )A. 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 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 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 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答案】10. B11. C【解析】本题组考查不同植被带的气温、降水差异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第10题,从降水来看,森林所需的降水要多于草原和荒漠,故Ⅰ线为降水变化曲线;从气温来看,热带气温高于亚热带高于温带,草原带因降水相对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相对同纬度范围森林较高,故Ⅲ线为气温变化曲线,草原、荒漠的蒸发一般比森林地区更强,故Ⅱ线表示蒸发,答案选B项。

第11题,风化作用是指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矿物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所以,风化壳的发育程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

结合图示信息看出:甲大于丁是因为降水较多,植物量大,A错误;乙大于丙是因为植物量大,气温高、降水多,B错误;刚果盆地(热带森林带)风化壳厚度大于格陵兰岛(苔原带),C正确;伊朗高原(温带草原带)风化壳厚度小于恒河平原(热带森林带),D错误。

(2013广东卷,10,4分)12. 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A. 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 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 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 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植被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植被吸收CO2会遏制气候变暖,这与题意不符,A错误;冰雪强烈反射太阳辐射,若在此地植树造林则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使地面增温,从而增加了地面辐射,进而使大气增温,引发气候变暖,B正确;植被的蒸腾作用会提高大气相对湿度,C错误;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气候变化几乎没有关联性,D错误。

(2013江苏单科,10,2分)图4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

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4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

读图回答13题。

图413. 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A. 气候变暖,蒸发增强B. 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C. 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D. 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的原因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