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8卷)河南省顶级名校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
河南省中原联盟2019届高三历史预测金卷(含解析)
酬劳,这不可以说明社会传统义利观崩溃,所以C说法错误;据资料收取润笔是为人代笔的文
酬,不是逢迎市民阶层,D说法错误。
【点睛】润笔,是指拿毛笔泡水这个动作,使用毛笔时往常会先用水泡一泡,把笔毛泡开、泡软,这样毛笔较简单汲取墨汁,写字时会感觉比较圆润。所以,以后“润笔”被泛指为请人家写文章、写字、作画的酬劳。
6.如图为20世纪40年月中国信谊化学制药厂登载在报纸上的牙膏广告。这反应出
A.广告宣传促使了民族品牌壮大
B.国货需要利用外国人材能热销
C.民族工业在竞争中的营销策略
D.国产牙膏深受中外公众的赞叹【答案】C
【分析】
【详解】据资料这是中国信谊化学制药厂登载在报纸上的牙膏广告“外国人用中国牙膏绝不
- 4 -
农民发放种子和征收农产品,同时撤消商业,打击乡村市集贸易。这一建议
A.成为国家调整政策的依照
B.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进度
- 7 -
C.忽视了社会形势的新变化
D.有益于挣脱经济的窘境【答案】C
【分析】
【详解】据资料“1920年冬,苏俄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并联合所学可知,因为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的实行,致使经济困难;而资料粮食委员见面对粮食危机主张撤消商业,打击乡村集
认识,故C错误;据资料表现是假定,不是现实,D错误。
13.阅读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资料一 蹴鞠是我国古代球类运动 一种形式 到了宋朝,制球工艺有所提高,当时手工业作坊制作的球,已经有四十个不一样 品种 宋朝 皇帝和官僚贵族,或爱踢球,或爱看踢球。据《宋志·礼志》介绍,宋朝尚书省特意拟订了蹴鞠仪式,并把它列进了宫廷庆典活动中间。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多处记录,当时的游春踏青、给皇上祝寿、风俗节日等
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8卷)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
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
”材料反映了A.封地是诸侯世代不变的私有财产 B.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C.宗法血缘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 D.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2.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人相于秦”。
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未见。
秦简中的经济法规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等一百多条律文。
由此可知秦国立法A.善于借鉴别国的法规 B.内容繁杂不利于使用C.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 D.以经济为其立法核心3.《续汉书·百官志》载后汉光武帝的诏书,说“丞相故事,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材料反映出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是A.注重恩荫 B.多元选拔 C.公平竞争 D.科举考试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
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钱穆这一论述的主旨是A.宋初统治者弱化相权 B.学术中衰导致人才缺乏C.宋初承袭五代的积弊 D.宋朝政治制度没有建树5.史籍中有关明朝皇帝不上朝的记载甚多,如明武宗朱厚照长年不问朝事;明世宗二十余年不上朝;明神宗自万历二十年之后,溺志货财,厌恶言官,晏处深宫,不再上朝……如此众多的皇帝不上朝,明朝的历史却延续了276年,王朝局面基本稳定。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点睛】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网络化和体系化。
6.鸦片战争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巨大的落差,两千年来传统的华夷观念在一部分中国人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其中被誉为“第一人”的是
A. 林则徐
B. 曾国藩
C. 康有为
D. 李大钊
【答案】A
【解析】
【详解】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A正确;曾国藩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BCD均在林则徐以后,不符合“第一人”,排除。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同姓亲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广建诸侯国,同时诸侯要对天子履行各项义务的政治制度。材料“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被指令于宋地(今河南商丘一带),建立宋国。”符合分封制含义,故答案为B项;宗法制注重血缘,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郡县制全国推广始于秦代,排除C项;行省制出现于元朝,排除D项。
【点睛】理解每一个核心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典型特征和主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A. 道
B. 仁
C. 法
D. 非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故答案为B项;A项是道家,排除;C项是法家,排除;D项是墨家,排除。
【推荐】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Word文档,精心制作,可任意编辑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
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
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
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B. 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C. 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D. 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答案】A【解析】【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
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A.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B. 朋党集团势力膨胀C. 门第成为选官标准D. 专制皇权受到威胁【答案】B【解析】【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
《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
河南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河南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4分)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3.(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4.(4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5.(4分)表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如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6.(4分)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7.(4分)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2019届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摘编自《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指出二者的思想缘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朱熹与路德的思想能被当时的世俗政权接受的共同原 因。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
A. 启蒙思想对德国影响较深 B. 封建残余势力仍然起作用 C. 君主立宪制明显不切实际 D. 民主化进程没有充分体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宰相由皇帝任命,主宰议会,并对皇帝负责,联邦议会行使立法权,但受制于皇 帝,帝国议会无实权作用很小,皇帝为帝国的权力核心,反映了德国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故 B 项符合题意。A 项,德国的权力结构名为立宪实为专制,不是启蒙运动思想影响的结果,排除。C 项,图 示中反映了君主立宪的制度设计,故在制度层面上仍为君主立宪制,排除。D 项,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使 德国正式成为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推动了德国民主化进程,故排除。 12.苏联从 1947 年至 1950 年,在不少地区曾试行“包产到组”,并在乌克兰广泛推广。这从侧面反映了当 时苏联 A. 经济体制改革未获得成功 B. 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利益 C. 试图纠正农业集体化的弊端 D. 政府试图否定农业公有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模式下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集体化服务于工业化,使农业发展长期滞 后,“包产到组”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故 C 项符合题意。A 项,此时为斯
2019届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
这显露出A. 百家融合的趋势________B. 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C. 专制统治的特征________D. “尚同”的治世理想2. 下表是根据东汉《四民月令》统计的田庄内商业贸易(部分月份)状况。
材料可以说明东汉A. 土地兼并现象盛行________B. 地方经济独立性强C. 田庄自给自足特征________D.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3. 《新唐书·百官志》载:“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乙夜,街使以骑卒循行嚣謼(呼),武官暗探;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
”这反映唐朝A. 城市军事化管理________B. 城市管理严格C. 市和坊已经合并________D. 夜市相当繁荣4. 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
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A. 缺少近代化色彩________B. 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 不够系统和完善________D. 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5. 有学者研究表明:在革命的前夜,由于缺乏中央权力,政府当局腐败,常常导致由城市精英管理市政。
清政权倒台以后,在长达数月之久的时间里,大多数中国城市实际上是由商会和行会协同管理。
这一情形A. 体现了城市管理的近代化________B. 说明商人的宗族凝聚力较强C. 反映出城市管理的系统化________D. 有助于保护商人的共同利益6. 民国时期,中山装上部小口袋的笔架形袋盖,暗喻中国革命需要依靠知识分子才能获得成功。
它坚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合进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一种精神焕发、阳刚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
2019河南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9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七千年前的埙西安出土的西周铜编钟A.华夏音韵,源远流长B.丝竹之音,绵绵不绝C.中原文明,历史悠久D.钟磬之声,悠悠千年2.“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这描述的是秦朝A.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B.幅员辽阔的疆域C.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D.巩固统一的举措3.125年前的这场战争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奋起,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过自己的敌人学习。
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
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
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A.洋务运动的刺激B.政府政策的放宽C.列强侵华的放松D.“实业救国”的推动5.有学者指出: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同时得到解放,让它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
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A.改变了社会性质B.根除了社会陋习C.废除了封建制度D.推动了思想解放6.1928年,毛泽东总结根据地斗争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及六项注意。
其中有“不拿工人农民艺点东西”“说话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20卷)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中国祠堂像一本立体的族规、族训,以祖先和宗族利益的名义,通过建筑空间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约束着族人的行为。
”材料表明中国“祠堂”A.制约了家族之间的交往B.阻碍了优秀文化的传承C.有利于基层社会的管理D.是宗法制下的消极体现2、据记载,汉代鲁人“身(男)善织履,妻善织缟”,“齐郡世剌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材料反映出汉代A.丝织业融入了百姓的生活B.出现男耕女织耕作方式C.民间丝织业市场逐渐扩大D.手工业受到政府的重视3、秦朝后,官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的现象成为常态,材料所述现象A.易造成地方管理失控B.有助于封建专制加强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缺乏监督制度的保障4、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官员获得监察官职的必需条件,首先要有足够的学识、才干,凜然的风骨、人格;然后又要有丰富的从政经验、政绩等。
这说明A.匡正社会风气的重要性B.西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应该不断完善监察立法D.监察官的遴选重视修养5、交子源于唐朝飞钱,宋真宗时期在四川出现,最初由富民十六户主持;后富民由于资产不足而不能兑现,同时市面上还出现了伪交子,由此“争讼”不息。
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设置交子务,严禁私造者。
据材料可知,交子由富民主持到由官府控制的原因是A.政府干预的加强B.商品经济的繁荣C.信用危机的出现D.货币体系的混乱6、为了抗早防涝,我国北方人民发明了畎亩法,在地势高的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叫作“上田弃亩”。
在地势低的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这就叫“下田弃畎”。
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耕作技术在实践中改进B.传统农业受自然条件限制C.北方农业技术领先于南方D.实行土地轮耕以保证肥力7、1895年,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表示,目前充满活力的国家将逐渐侵入中国,我们不能容忍英国在这个世界地域关系重新组合中处于不利地位,对此可推断A.日本成为侵华主体B.英国遭到其他列强排挤C.列强争相瓜分中国D.英国在殖民侵略中没落8、李鸿章认为,在中国创办拥有自主权的企业“事体重大,有裨国计民生,故需官方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
届高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4卷)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也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A.我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B.战国时期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使用C.东北地区耕作技术超过河北地区D.铁农具已在农业产生中占主导地位2.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
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A.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B.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C.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D.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3.从汉代画像砖图中,可以看到大量使用的农具有倒三角锄、长柄弯锄、板状锄等;此外涉及田间管理、捡拾牲畜粪肥的图像也很多。
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A.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B.耕作方式明显进步C.农耕经济己普及全国D.农业生产经验丰富4.东汉中期的顺帝在继位前历经磨难,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革新政治,把汉文帝作为其从事政治活动的楷模,认为当时国家的残破局面正是由于“政失厥道”。
这表明他()A.主张遵循黄老之术B.反对治国尊崇儒术C.强调治国外儒内法D.推崇孔子礼制思想5.隋唐时期,皇帝布施土地现象普遍存在,成百上千顷上地被授予或布施给寺院,一些寺院甚至“田连阡陌”。
这种状况的发展()A.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B.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C.影响儒学的正统地位D.造成国家的积贫积弱6.宋代商人被认为是“能为国致财者也”,商人成为国家编户齐民,不再列人“市籍”,其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当时。
商人还取得了科举入仕和从政为官的权利。
这些均表明当时()A.财政问题推动税制改革B.商税成为财政支柱C.工商皆本思想初步产生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7.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王阳明提出了“天理即是人欲”的观点。
相对于程朱理学而言,王阳明更()A.注重道德培养B.强调主体意识C.认同先秦儒学D.追求民主自由8.宋代图书传播迅速,时人笔记或言“即日传播”,或云“家至户到”,或曰“不日传都下”,或谓“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媲美置邮与传驿。
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8卷)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A.统治者使用武力不断强化中央集权B.统治者借神抬高自己权威C.统治者迫令和诱使诸侯按王的意志办事D.神权是由政权控制的2、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3、绅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具的一种人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绅权和皇权是共存的。
宋代官爵恩泽出于皇帝,共存谈不上,共治也将就一下了。
元明清三代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
这说明A.绅士社会地位的衰弱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C.绅权是皇权的重要补充 D.绅权与皇权相互依存4、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
这表明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 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 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5、张居正成为首辅后,“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
他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
19届高三历史百强名校试题解析金卷:(第13卷)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周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1.姚余栋在2019 年1月出版的《重燃中国梦想:中国经济公元12049年》一书中指出:公元11839年是“辉煌时代”,中国以技术成就农业经济的辉煌,但也陷入“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
这里的“‘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的含义是中国古代农业( )A.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B.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是高技术投入下的低效率生产 D.是简单协作的循环再生产【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中国以技术成就农业经济的辉煌,但也陷入“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说明古代农业投入高,效率低,C项正确。
A中最发达没有可比较性;B中技术领先不符合题意;D中简单协作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农业发展·农业生产的特点【名师点睛】掌握四个重点。
一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二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突出成就;三是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四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运用两种方法。
一是联系的方法,了解古代中国经济情况需联系当时的政治发展情况;二是辩证的方法,对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既要看到它的辉煌成就,又要看到它蕴含的消极因素。
2.商朝的青铜制造业发达,下列不符合当时历史状况的是( )A.青铜器制造业是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C.青铜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D.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铜器当时属于贵重物品,不可能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A中搜工业部门正确;B 中水平较高正确;C中艺术价值高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手工业发展·青铜器【名师点睛】继西周青铜器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铸作的又一个高潮期。
可分为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3个阶段。
春秋早期青铜器形制和组合与西周晚期基本相同,纹饰也沿袭西周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60分)24、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
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
”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 )A.墨家 B.纵横家 C.法家 D.农家25、《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①私田开始出现②农业产量的提高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6、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
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商鞅变法的影响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D“休养生息”政策推行27、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
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
这反映了汉代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尚未形成 B.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D.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28、公元829年,日本的《太政府符》一书中记载:“水田之难,尤其旱损。
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
无水之地,也斯不失其利。
……其以手转、足踏、服牛回,备随便宜。
”这段记载描述的是( )A.翻车 B.水排 C.筒车 D.都江堰29、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日本、美国、大陆、台湾的学者相继对中国市镇展开了研究。
八十年代以来,更有后起的中外学者,专门对市镇经济进行了区域性的宏观研究。
他们的研究结论可能有( )①隋唐时期,城市里的固定交易场所是“市”②唐朝后期,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③北宋时期,农村有些集市逐渐形成固定的市镇④明清时期,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在全国蓬勃兴起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30、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
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
”上述材料表明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 B.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C.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 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31、社会流动主要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
下列现象中均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是①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②从工商食官到重农抑商③从察举制到科举制④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32、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
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
”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33、“几家早期的民族资本纱厂,包括上海的华新、裕源和裕通、宁波的通久源、无锡的广勤等都和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有密切关系,广勤纱厂创办人杨宗瀚曾主持过上海机器织布局。
……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洋务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洋务企业为民族企业培养了管理和技术人才C.民族企业存在官商勾结现象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诞生在东南沿海地区34、对下列《抗战内迁行业数量》统计表的解读,正确的是A. 轻重工业比例的失调B. 战时需求的刺激C. 民营工业的较快发展D. 官僚资本的膨胀35、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①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健全机制体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兴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加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
从 1949 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37、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是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
”对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指赫鲁晓夫改革()A.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C.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D.开始突破了斯大林的经济模式3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39、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这场危机对中苏的影响有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②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应对严重的危机③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④苏联大量进口西方机器设备,迅速实现了工业化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40、某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出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以下关于这些办法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A.是在清醒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根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造就了20世纪50—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C.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概念,与罗斯福的新政措施相一致D.意味着政府必须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41、下图为20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a-b阶段受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瓦解的影响,美国经济下滑明显B.b-c阶段美国经济平稳增长,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C.c-d阶段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下降明显,失去了超级大国地位D.d-e阶段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缓慢上升,得益于新经济的增长42、下图为某学者所描绘的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
其中与中国相符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43、下表为“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反映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A.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的结果B.得益于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消除关税壁垒的做法C.世贸组织对战后经济发展发挥关键性的推动作用D.世界经济体系朝制度化、体系化建设的客观结果二、非选择题(共2题,40分)48.(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
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
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材料二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提高了国际竞争力,这其中有科技因素、市场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个“低价获取”,一个“牺牲”。
第一个“低价获取”指户籍制度把农民强制性限制在农村,以此为企业和城市发展获得了廉价农村劳动力。
第二个“低价获取”是地方政府多年来都是压低土地价格来为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及地产商发展创造条件,降低他们的投资成本。
虽然提供了许多劳动机会,但也使收入差距拉大。
用低价的土地和低价的劳动力,形成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牺牲”就是环境的牺牲,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中国环境造成了一些不可修复的破坏。
——《财经网》对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专访:未来部分土地制度的改革将会被倒逼进行(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西方城市化相比,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城市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
(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低价获取”、一个“牺牲”做出简要评价。
(8分)(3)综合上述材料,就近现代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方面的问题简要提出你的建议。
(4分)49、(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六七年间,海禁未设,市井贸易,多以外国银钱。
各省流行,所在多有。
禁海之后,绝迹不见。
这可见外国货币之侵入,必限于与外国通商之时,及与外国通商之地。
前此中外交通,时有绝续;又多限于一隅;所以不能大量侵入。
到五口通商以后,情形就大不相同了。
外国铸造的货币,使用的便利,自胜于我国秤量的金银(其称量之法,且不划一)。
外国银圆,遂滔滔输入,而以西班牙、墨西哥两国最多。
中国的自铸,始于光绪十三年(广东张之洞所为),重量形式,都模仿外国银圆,以便流通。
此时铜钱之数,颇感不足。
光绪二十七年,广东开铸铜元,因其名价远于实价,获得颇多。
于是各省竞铸,经谋余利,物价为之暴腾。
——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美国政府在1934年6月公布了国会通过的“购银法案”,明确规定美国应该增加货币发行保证的白银份额,达到“金三银一”的比例,亦即白银准备必须达到黄金储备的1/3,这样就以立法形式决定向外大量收购白银。
“购银法案”通过后不久,美国政府又于8月9日宣布了白银国有令,规定国内现存白银须于三个月内交国家造币厂统管,凡交到造币厂的白银必须用于铸造标准银元,或充作通货准备。
——中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材料三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
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集中钞票发行权。
(二)规定法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