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下的纳税核算
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收入确认及其纳税影响
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收入确认及其纳税影响摘要:新收入准则的背景之下,会计收入确认以及纳税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企业应该对会计管理作出科学的调整,以适应新收入准则的要求,保证企业的发展能够与时俱进,满足新时期对于企业发展的各项要求。
基于此,文章对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收入确认及其纳税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通过探究,能够为企业会计管理与税收筹划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新收入准则;会计收入确认;纳税;影响引言新旧收入准则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这会对企业的日常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各企业需要在新时期结合新收入准则做好纳税调整,以免涉税风险出现,并树立良好的企业纳税形象,完成税收义务。
同时需要在新收入准则的应用之下,不断提高会计业务的综合质量,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数据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并在其指导之下,落实好各项管理制度,在对新收入准则的充分应用之下,优化税收筹划,规避各种纳税风险。
一、新收入准则下会计收入确认纳税影响与对策(一)对增值税影响和对策首先是确认标志问题。
旧的收入准则中,商品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转移标志着收入确认。
新收入准则加入了商品控制权转移,内容更为丰富和清晰,会计要素的完整性不断提高。
像购买并投入使用后的设备,其退货退款概率下降。
新的收入准则提出,设备发出后,会计要素完整即得到默认,应尽快确认收入,这提高了企业纳税规范性,但同样存在形式上的“控制商品所有权”确认问题,会影响企业纳税筹划。
若是想要进行改善,还应结合实际,在科学的会计周期或时点内进行收入确认。
其次是合同与义务问题。
新收入准则提出:如果相同商业目的进行多重交易,或是交易显现出相互依托关系,会计收入确认时则可将相同合同作为根据。
实际确认会计收入过程中,要进行合同形式和效力的科学判断,若是商品控制权可转移,那么就能进行会计确认。
如果变更合同未能并入原合同,应对变更合同作为独立合同进行收入确认,并对不同合同间是否有联系进行科学判断。
一般纳税人会计制度核算
一般纳税人会计制度核算纳税人的分类按照税法规定,纳税人主要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类。
根据不同纳税人的特点,政府采用了不同的纳税制度。
其中,“一般纳税人”指年应税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具体标准因区域而异),按照国家法律和税收政策缴纳税款,需要进行完整的会计核算。
一般纳税人会计制度一般纳税人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确保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他们需要维护会计账簿,处理会计信息,并根据税法规定缴纳税款。
会计核算要求一般纳税人应当遵循以下会计核算要求: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会计政策。
2.给所有的经济业务和交易进行会计记录。
3.要求会计科目科目系统、账务处理、凭证编制、账簿填制和财务报表编制等全部环节合理、正确、严密、完整,实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4.依照税法规定编制纳税申报表或纳税清单,缴纳应纳税额。
5.监督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记录的完整性,公司需要成立内部审计部门开展会计核算等相关工作。
会计科目和账务处理一般纳税人会计核算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会计科目和账务处理。
会计科目是指,会计上对各种经济业务和交易进行分类、汇总的名称、代码及其相应的核算科目。
而账务处理则是指将会计核算对象(各项经济业务和交易)在会计科目下予以记录和处理的过程。
会计科目的设计会计科目的设计应根据企业的经济业务特点和需要进行设计。
一般纳税人的会计科目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资产类科目:货币资金、存货、债权投资、固定资产等。
2.负债类科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等。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4.成本类科目:生产成本、费用转移等。
5.损益类科目:营业利润、营业外支出等。
账务处理的步骤会计核算的主要处理过程包括:1.对交易进行核算。
2.对凭证进行登记。
3.对账簿进行填制和登记。
4.对报表进行编制和修改。
在这些过程中,对于财务会计中的各项业务需要按照会计准则来进行处理。
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方法详解
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方法详解一、引言为了规范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核算,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税收法规,本文将对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详解。
二、财务会计核算原则1. 真实性原则:纳税人应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和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真实性原则:纳税人应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和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 合规性原则:纳税人应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合规性原则:纳税人应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3. 一致性原则:纳税人应保持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一致性原则:纳税人应保持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4. 权责发生制原则:纳税人的会计核算应采用权责发生制,以收入实现和费用发生为依据。
权责发生制原则:纳税人的会计核算应采用权责发生制,以收入实现和费用发生为依据。
三、财务会计核算内容1. 资产核算:纳税人应按照资产的性质,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并按照成本计量原则进行核算。
资产核算:纳税人应按照资产的性质,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并按照成本计量原则进行核算。
2. 负债核算:纳税人应按照负债的性质,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原则进行核算。
负债核算:纳税人应按照负债的性质,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原则进行核算。
3. 所有者权益核算:纳税人应按照所有者权益的性质,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并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核算。
所有者权益核算:纳税人应按照所有者权益的性质,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并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核算。
4. 收入核算:纳税人应按照收入的性质,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并按照实现原则进行核算。
收入核算:纳税人应按照收入的性质,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并按照实现原则进行核算。
5. 费用核算:纳税人应按照费用的性质,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并按照发生原则进行核算。
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核算办法
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核算办法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核算办法引言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是指为了规范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核算行为、完善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从而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和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为纳税人提供准确、真实、完整、及时的财务信息,以便于财务决策和管理的制度或方法。
目标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核算办法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规范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核算行为,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完善信息披露,提高市场透明度。
3.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增强市场参与者信心。
4. 为纳税人提供准确、真实、完整、及时的财务信息,以便于财务决策和管理。
内容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核算办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财务会计核算方法- 系统介绍- 财务会计核算方法是指纳税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经济活动进行登记、分类、计量、汇总、报告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 核算对象- 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的对象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等。
- 核算要素- 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的要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等。
- 核算科目- 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的科目主要包括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权益类科目、收入类科目、费用类科目等。
- 核算期间- 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的期间包括年度、季度、月度等。
2. 财务信息披露要求- 披露对象- 纳税人应该面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等披露财务信息。
- 披露内容- 纳税人应该披露的内容包括财务报表、会计政策、重大交易、关联交易等。
- 披露方式- 纳税人可以通过定期报告、年度报告、公告披露、信息披露等方式进行财务信息披露。
3. 投资者权益保护措施- 监管要求- 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制定合理的监管措施,加强对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的监管。
- 建立投诉机制- 纳税人应该建立投诉机制,接受投资者的投诉,并及时处理。
- 强化内部控制- 纳税人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财务风险发生。
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核算办法
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核算办法
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核算办法
1. 引言
2. 会计制度要求
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如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一贯性等;会计核算的基本概念和核算期间:如会计要素、会计期间等;
会计账簿的建立和使用:如总账、明细账等;
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归档: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
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报送: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
3. 财务会计核算办法
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办法应包括以下内容:
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如历史成本法、公允价值法等;
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如实际支出法、公允价值法等;
所得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如收入实现制、费用产生制等;利润分配和纳税处理:如应税所得计算、企业所得税处理等;
成本的核算和分配方法:如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等。
4. 其他要求
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核算办法还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
可追溯和审计,方便监督和检查;
经过内部和外部审计的验证和确认;
具备适应变化和成长的灵活性。
5. 结论
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是纳税人进行财务会
计核算和报告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文件。
制定严谨的会计制度和办法,有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办法
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办法优选素材:本文讨论了财务和会计方面的制度和流程,以便纳税人更好地管理财务和核算。
首先介绍了适用于小企业的会计准则。
然后,详细介绍了公司财务治理和会计核算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最后,讨论了办公费用、会议费用和其他费用的治理制度。
首先,小企业应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
这个制度对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和会计处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有助于小企业更好地管理财务和核算。
其次,公司的财务治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由专门的机构负责。
财务部门应编制各项财务收支打算,审核资金使用和费用开支,并办理各种现金收付、费用报销、税费交纳、银行票据结算等事项。
同时,财务部门还应处理与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的关系,并依法纳税。
此外,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也由财务部门负责。
他们需要遵守国家公布的会计准则和财经法规,并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
他们还需要编制年度、季度和月度的会计报表,设置会计核算科目、明细账、分类账和辅助账,并准时记账、结账、对账,确保账目清晰、准确。
最后,公司还需要建立办公费用、会议费用和其他费用的治理制度。
办公室应统一采购和管理公司的办公用品,对各部门领用的情况进行登记和通报。
对于邀请有关单位人员召开会议的情况,应由部门经理提出建议,并经总经理批准,办公室统一安排会务工作。
公司的工资、奖金、福利费等各项津贴的发放标准由人事劳资部门制定,并经总经理批准后报财务部备案。
公司的行政费用现金支出范围包括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差旅费,向个人支付的其他款项以及不够支票起点100元的零星开支。
职员报销行政费用时需填写报销单,并由经办人员填写,公司主管领导签字认可后报送财务部进行审核,并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审批支付。
应酬、礼品费用支出实行一票一单、事前申报制,批准前方可实施。
凡未具备报销条件的情况下需领用支票或现金者,应填写借款单。
借款单留财务存底,待借款回回时财务开冲账收据给经办人。
支票领用单、借款单由经办人填写,公司主管领导签字,财务审核后,由财务部直接支付。
财务会计制度或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办法
财务会计制度或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办法财务会计制度和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财务会计制度是企业根据国家的财务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制定的一套财务会计的规章制度,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基础。
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办法则是指纳税人在税务上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一、财务会计制度1.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包括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如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等。
2.会计制度与会计账簿:包括编制会计制度和各种会计账簿的规定,如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
3.核算制度与会计科目:包括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所使用的核算制度和会计科目的设置,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入、费用等。
4.财务报表的编制:包括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程序和方法,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5.会计档案和会计凭证:包括会计档案和会计凭证的管理和规定,如会计档案的建立和保存、会计凭证的填制和保存等。
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是指纳税人在税务上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具体规定和要求1.会计核算的对象和范围:包括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核算对象和范围的界定,如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
2.纳税人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包括纳税人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的规定,如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等。
3.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包括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如会计核算制度的建立和遵守、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等。
4.纳税人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报送:包括纳税人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报送的程序和要求,如税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报送时间和方式等。
5.纳税人的会计档案和会计凭证:包括纳税人会计档案和会计凭证的管理和规定,如会计档案的建立和保存、会计凭证的填制和保存等。
总之,财务会计制度是企业自主制定的一套财务会计的规章制度,而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是在国家税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纳税人在税务上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办法
财务会计制度或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办法一:财务制度:1、财务管理原则:①合法原则,即财务管理工作遵守国家有关的法规,依照法规要求开展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以维护和保持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②平衡原则,即力求资金存量与流量的综合协调平衡.资金的存量平衡,指资金的合理配置,也就是通过资金活动的组织和调节使各项物资资源间形成适当的构成比例,以保证各种形态资金的适度占用和资金活动的继起性,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畅进行;资金的流量平衡,指通过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积极筹措,达到收支总量和收支时点的平衡,以保证资金周转不致中断.③利润风险均衡原则,即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充分考虑风险,全面分析财务活动的收益性和完全性,在利润与风险的矛盾均衡中求得最大收益2、财务管理任务: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其生存与发展,取决于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状况.因此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之一.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财务上就体现为是否获得利润,经济效益的一般含义,是要以较少的投入(或较少的支(或耗费),才可能形成利润.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依法合理筹集企业经营所需资金,促使企业有效利用各项资产,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财务管理方法:为了有效地组织、指挥、监督和控制财务活动,并处理好因财务活动而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当本企业发展到比较成熟时,将会聘请更高水平的专业会计人员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比如运用一系列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如: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方法)组建成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二.财务处理办法(财务活动的具体处理方法):1、资金的取得:本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投资者投入所得和企业经营收入所得.2、资金的使用:本企业所得资金将用于经营范围内的业务的拓展、员工工资福利的发放等.3、资金的分配:本企业的盈余将用于扩大企业规模、发放股东分红、发放员工福利等.三.会计制度:本企业采用的会计制度为:小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基本原理:做好内部监督和接受外部监督.会计核算将遵守以下原则:1、客观性原则2、实质重于形式你3、可比性原则4、相关性原则5、一致性原则6、及时性原则7、清晰性原则8、配比原则9、权责发生制.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将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管理遵循《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设置和妥善保管.会计科目的设置:设置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按时报送会计报表.四:会计处理方法:收入确认方法: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折旧提取方法:平均年限法. 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一次摊销法.存货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所得税核算的变化
初暂时 性 差异的纳税影响额的差额作为本期 所得税费用的调整。这一核算方法在程序上 相对简单,并且其确认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克 服 了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i L原则在确定  ̄ L 8: 收入和费用时适用标准不统一的缺陷,提高
了所得税费用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但应
与其可抵扣暂时性差 异的差额。同时资产
3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负债 表债务法要求每一会计 期末都应核定
I
3 } 3 } 3 }
夺
【 摘
新会计准 则下 企业所得 税核 算的变化
秦 皇岛港股份有限公 司
— 广’ 一’ - —亏 , ’ _ 一 .
各资产 、 负债项 目的暂 时性差异 , 以适应 并 税率计量为递延所得 税资产或负债。期初 、
由于会 计制度 与税 法遵 循的 原则 、 体 现的要求不 同,同一企业 在同一会计期 间
础之间的差额 。按 照基 本会计准 则对资产
的定义 ,一项资产 的确 认意味着该 资产的 账面价值在 未来期 间将以经济利 益流入企 业的形式收 回, 如果该经济利 益是 应税 的,
扣 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 , 是指负债的账 面价 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 税所得额 时
了会计界 和有关 法规制 定机构 的认 同 , 并
逐步成为一项国际惯例。
的经营收益和公允价值提 高产生 的持 有资
产增值的收益。资产 负债 表债务法 的关键 是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 , 是 指~项资产或负债 的账 面价值与 其计 税基
注意的是 ,资产负债 表债务法核算准确性是
三、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相关变化特征
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核算办法
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核算办法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是指企业为了管理和控制财务活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执行细则。
它包括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会计核算办法。
财务会计制度是财务会计的基本规范,它规定了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核算程序和财务报告要求等。
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是在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管理需要,制定出具体的会计核算政策和方法。
以下是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核算办法的主要内容。
一、财务会计制度:1.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货币计量原则、实体独立原则、会计期间原则、历史成本原则、会计核算目标和会计信息披露原则等。
这些原则为企业的财务会计提供了基本的规范和指导,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准确和可比性。
2.会计处理方法:包括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账户和会计凭证的设置、会计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规范应用,确保了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
3.会计核算程序:包括财务会计核算的流程和方法、会计制度和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管理等。
这些程序的规范实施,确保了企业财务会计的高效和有序。
4.财务报告要求:包括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报送要求等。
财务报告是企业向外界提供的关于经济实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要求其准确、全面、及时。
二、财务会计核算办法:1.会计核算政策:包括会计政策的确定和变更等。
企业会根据行业的特点和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会计政策,确保财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成本等的计量方法和会计处理方法。
不同的企业会根据公司的规模和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核算方法,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和可靠。
3.会计核算细则:包括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细则、会计政策解释和会计处理方法的细则等。
这些细则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会计准则的解释,确保财务信息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总结起来,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是企业为了管理和控制财务活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执行细则。
新会计制度新准则对税收的影响
一、新制度, 新准则对税收旳影响(一)为何税法与会计制度存在差异由于会计与税法旳目旳不一样, 基本前提和遵照旳原则有差异, 为有助于规范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 税法与会计制度旳适度分离是必然旳。
为实现会计和税收目旳而须遵照旳基本原则诸多, 重要原则对比分析如下:( 1 )客观性原则与真实性原则旳比较(二)怎样进行税法与会计差异旳协调1 . 合理旳差异“度”( 1 )任何税法与会计旳差异, 不应当导致纳税人不得不为资产等项目设置不一样旳账薄。
如:①增值税、消费税等间接税旳差异, 对于纳税人而言, 只是增长了价外税项或销售税金及附加。
纳税人只要设计专门旳账薄反应进项、销项税额或产品销售税金就可以了。
②所得税旳差异波及资产计价、折旧等, 如协调不好, 企业也许不得不设两本账。
差异控制在通过工作底稿、专门台账可以从企业既有旳会计账薄(总账、明细帐)中分析获得。
③对税法与会计在资产计价上旳差异应控制在通过“纳税影响会计法”, 增长“递延税款”账户就能反应差异, 不需要对各项资产设两本账。
( 2 )基本业务旳政策应当尽量减少差异。
如:税法与会计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基本业务确认收入旳时间规定应尽量保持一致, 只就视同销售、非货币性交易、长期工程和企业改组等特殊状况下旳收入确认时间, 根据税法规定与会计有所区别。
2 . 处理原则对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旳差异, 在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旳规定计算纳税旳同步, 不应变化其会计处理和账薄记录, 但可以依税法进行纳税调整。
会计制度与税法旳差异是正常旳, 但必须注意如下原则:(1 )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所有企业应严格遵照《企业会计制度》旳有关规定, 进行会计要素确实认、计量与记录, 不得违反会计制度。
( 2 )在完毕纳税义务时, 必须按照税法旳规定进行, 如会计账务处理与税法规定旳不一致, 应按税法旳规定, 采用对应旳措施调整, 完毕纳税义务。
3 . 详细措施( 1 )区别不一样税种进行处理①企业波及旳流转税及附加税按月计算;②企业波及旳所得税按年结算, 在年终汇算清缴。
纳税人会计制度及核算方法
纳税人会计制度及核算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税务管理的日益规范,纳税人的会计制度和核算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概念、重要性和具体内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概念纳税人会计制度是指纳税人在税务法规的框架下,根据自身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所规定的一整套会计制度,包括会计政策、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档案等方面的内容。
纳税人会计制度是保证会计准确性的重要保障,合理的会计制度可以更好地反映经济事实、规范经济行为、减少税收风险,提高会计准确度和财务可靠性。
纳税人会计核算方法是根据纳税人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对纳税人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核算、分析和汇总的过程。
纳税人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政策和会计分录等方面,实现资产负债的平衡以及损益之间的匹配,为国家税务部门、监管机构和内部管理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二、重要性纳税人会计制度及核算方法的重要性在于:1.规范经济行为纳税人通过制定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能够规范自身经济活动,降低经济风险,从而提高企业效益和责任性。
2.提高管理效率纳税人能够通过科学、规范、严谨的会计制度和核算方法,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减少税收风险纳税人会计制度及核算方法的适当运用,有助于减少企业涉税风险,提高财务报表透明度和准确性,以及降低获得税务优惠的难度。
三、具体内容纳税人会计制度及核算方法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包括:1.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是纳税人会计制度的核心部分,它规定了企业会计处理的各种政策和准则,如计算折旧、处理无形资产等。
2.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纳税人会计核算的实质内容,是所有会计核算流程的前提,是准确记录纳税人经济业务账务的重要手段。
3.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情况,其中资产包括长期资产、流动资产等,负债包括应付账款、长期负债等。
4.损益表损益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状况,其中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等,支出包括生产成本、人工成本等。
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办法
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办法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是指纳税人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报告时,应遵循的一套规定和制度。
这些规定和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纳税人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确保纳税人依法纳税并与税务机关进行合作。
1.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指纳税人在财务会计核算和报告中应遵循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这些规定包括会计基本准则、会计政策、会计核算程序及财务报告规范等。
会计制度是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对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比性起着重要作用。
2.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是指纳税人选择和应用会计方法的所依据的规定。
纳税人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以确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事项的计量准则。
会计政策的确定需要考虑会计准则、税收法规、行业规定、企业特点等因素。
3.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纳税人向税务机关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的财务信息汇总表。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
这些报表反映了纳税人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信息,是税务机关、投资者、债权人等评估纳税人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的重要依据。
4.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核算程序是指纳税人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一系列步骤和方法。
这些程序包括会计凭证的登记、复核与审核、原始凭证的保管与归档、账簿的建立与管理、定期核算与结账等。
会计核算程序的规范执行可以提高财务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财务差错和失误的发生。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制度,纳税人还需要遵循税法、税务机关的规定,确保纳税义务的履行和合规纳税。
税法规定了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和责任,税务机关规定了纳税申报、纳税申报资料的提交、税务检查等方面的规定。
纳税人应积极配合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管理,确保自身的税务合规。
总之,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或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是指纳税人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报告时应遵循的一套规定和制度。
这些规定和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纳税人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确保纳税人依法纳税并与税务机关进行合作。
新会计准则税费核算制度
新会计准则税费核算制度一、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财务报表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特别是在会计准则方面,中国已经逐步接轨国际会计准则,将财务报表的内容、格式与国际接轨,这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的财务水平,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税费作为企业的重要财务成本,纳税支付也是企业必须遵守的法律义务,对于提高税费核算制度的规范性和精度,维护一个公正、透明的财务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会计准则税费核算的现状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税费核算提出了基本要求,即所涉税费项目必须合法、合规。
这意味着税费核算必须遵守税务法规,确保所涉税费项目应课尽课、应退尽退。
此外,会计准则要求在财务报表中必须真实、全面、准确地揭示企业所涉税费项目的相关情况,并分别在负债、利润表或者现金流量表中列示。
因此,会计准则对税费核算制度进行了明确指导和规范。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税法、会计准则和实务标准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变化,导致企业的税费核算制度存在一些难点。
比如在国内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变化和衔接过程中,企业难以及时掌握新规则,导致税费核算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或者有些企业人员对税务法规缺乏了解,无法正确计提财务的税费成本,导致企业纳税承担额大幅增加。
因此,税费核算的规范性和精度仍需要不断提高。
三、新会计准则税费核算制度为规范税费核算制度,提高精度和规范性,新会计准则税费核算制度应运而生。
新会计准则税费核算制度是在国内现行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税务、会计实务标准及税务专家经验设计制定的一种综合性税费核算制度。
其主要特点如下:1.框架全面。
新会计准则税费核算制度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业务规模,采用全面且系统的框架,包括品目明细表、税费计提表、税费清单、纳税申报表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税费核算服务。
2.流程规范。
新会计准则税费核算制度通过明确的税费核算流程和标准化操作指引,规范税费核算程序和操作,提高税费核算的规范性和精度。
新会计准则下的合理避税和纳税处理(ppt 4个)
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相互关系模式的 演进
(一)建国后至1993年 (二)1993年至1997年 (三)1997年至2006年 (四)2007年以后
基本统一模式 初步分离模式 大量分离模式 适度分离模式
20
所得税会计
• 永久性差异 • 暂时性差异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递延所得税负债
21
会计与税法差异扩大的后果:
5
现行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的架构
会计法
基本会计准则 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企业财务会计 报告条例
具体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制度
会计准则指南
6
中国会计规范的变迁(四)
新准则体系2006年2月发布,2007年1月 1日在上市公司实施 • 会计、审计准则两大体系 • 1项企业会计准则 • 38项具体会计准则 • 2个应用指南(金融/非金融企业的会计科目 和会计报表) • 48项审计准则
24
会计与税法差异的协调处理 1、区别不同税种进行处理 (1) 企业涉及的流转税及附加税均应按月稽征,企业在处理 差异时,应采用当期处理差异的办法,即发生差异的当期 (当月)即按税法进行调整; (2) 由于企业所得税实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的缴纳方法, 在年度终了后才进行汇算清缴,所以发生差异一般不需要在 当月调整,而是采用年终汇算清缴前进行调整的方法。 2、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对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方法
(五) 行为税类 主要包括的税种为:印花税、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税等。
18
会计核算规范与税法适度分离存在必然性 两者目的不同 会计核算规范的目的是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税法 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财政收入,调节经济。 基本前提不同 会计主体与纳税主体可能存在差异 会计期间与计税期间又有可能存在差异 遵循的原则不同 会计则遵循“客观、相关、配比、谨慎、重要、实质重于形式” 税法强调“法定、收入均衡、公平、反避税、便于行政管理”
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办法
纳税人财务会计核算办法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2、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会计结帐日期自每月1日起至31日止,会计核算以人民币记帐。
3、库存商品的核算方法是进价核算法。
4、销售成本的核算方法是加权平均法。
5、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以平均年限法
6、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是一次性摊销法
7、遵守财税制度,认真开展核算工作,积极组织税源,保证按时交纳各项税款并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记帐原则。
存货发出以加权平衡法核定实际成本。
8、健全内部核算制度,设置总帐、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应交税金明细帐、商品销售明细帐、库存商品明细账、往来帐、费用帐等八本帐本。
9、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做到“银行存款”帐、“现金”帐日清月结,保证资金的安全、债权债务帐、实物帐当天业务当天处理,以便与对方单位结算和核对库存金额,保证资产的安全无损。
10、坚持盘仓清仓制度,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会计核算及纳税申报制度
会计核算及纳税申报制度
概述
会计核算及纳税申报制度是指企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税法等规定,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申报税种及税款的制度。
会计核算制度
基本要求
会计核算制度的基本要求包括: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合法性。
会计核算流程
会计核算流程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收集与处理、会计账簿的建立与记录、财
务报表的编制与发布等环节。
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按照一定格式,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反映的财务报告。
常见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纳税申报制度
纳税义务
企业的纳税义务包括:税种申报、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税务登记、会计档案
保存等。
税种申报
税种申报是指企业根据所得类型、税收政策等因素,按照规定申报应交纳的税种。
纳税申报
纳税申报是指企业按照所得类型、税种、税收政策等规定,按期申报纳税义务,以便税务机关核实企业所缴纳的税款是否符合规定。
税款缴纳
税款缴纳是企业按照规定的税收政策、税种和征收方式等,按期缴纳应交纳的
税款。
风险和控制
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是企业核心管理职能之一,涉及到企业核心财务信息和税款缴纳等方面,因此需要对风险进行控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结语
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制度是企业规范经营、合法纳税的基础。
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税法等规定,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以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会计制度税金及附加核算
新会计制度税金及附加核算前言新会计制度税金及附加核算是企业在实行新会计准则时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增值税附加、所得税附加等各项税费及有关资金租赁等附加核算。
在新会计制度实施后,为了贯彻税收优惠政策,企业需要进行充分计算税金及附加,以便实现税费的最小化支付,从而使企业获得更佳的利润水平,并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税金及附加增值税附加增值税附加是政府在产品销售环节征收的税费,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一般是在销售单价的基础上按照固定比例征收,该比例可能会因产品的类型及销售地点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进行增值税附加核算时,企业需要计算销售税及附加税,然后根据税率计算税款金额,并在纳税申报表中进行填写。
同时,企业还需要根据税收法规,及时缴纳相关税金以避免发生税务处罚等问题。
所得税附加所得税附加是企业在实现利润时所需要缴纳的税费,通常按照企业利润所得的比例进行计算,根据国家制定的所得税率标准缴纳相关税费。
在进行所得税附加核算时,企业需要计算年度利润,然后根据税率计算税款金额,并填写纳税申报表。
其他附加除增值税附加及所得税附加外,企业还需要对其他附加进行相关核算,如城建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
企业需要根据国家税收法规,及时缴纳相关税费,以避免发生税务处罚等问题。
附加核算资金租赁核算资金租赁是企业在短期内需要资金时选择的一种非常便捷的融资方式,企业在进行资金租赁时需要进行相关核算。
介于增值税附加及所得税附加等税费,在进行资金租赁核算时也需要考虑相关税费。
在进行资金租赁核算时,企业需要将租赁费用作为成本进行确认,并计算税费及其他附加费用,最后对租赁费用进行相关资金的结算,以实现账务的正常处理。
股权融资核算股权融资是企业在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进行扩张时的一种非常常见的融资方式,企业在进行股权融资时也需要进行相关核算,并考虑税费及其他附加费用等问题。
在进行股权融资核算时,企业需要将股权融资费用作为成本进行确认,同时计算税费及其他附加费用,最后对融资费用进行相关的金额结算,以实现账务的正常处理。
会计核算及纳税申报制度
会计核算及纳税申报制度一、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制度是指一套固定的原则、方法、程序以及内控措施,用于组织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
它是一种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决策能力的重要管理工具。
会计核算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1 会计核算原则会计核算原则是贯彻会计基本原理、会计常规和会计准则的具体化表现。
在会计核算制度中,一般包括货币计量原则、经济业务实质和法律形式一致原则、收入确认原则、费用匹配原则、成本计量原则等。
1.2 会计制度程序会计制度程序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应当遵循的程序。
一般包括收集原始凭证、登记原始凭证、编制会计账簿、制定财务报表等。
1.3 会计内控措施会计内控措施是为了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所采取的措施。
主要包括会计审计、财务预算、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等。
二、纳税申报制度纳税申报制度是指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报送其税收相关情况,遵循一定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报税的行为规范。
它是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并应尽的纳税义务,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纳税申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基本内容纳税申报的基本内容包括纳税人的基本情况、应税项目和计算、纳税申报方式和期限以及税款的缴纳等。
日常纳税申报中,企业需要填写纳税申报表并存档备查,同时缴纳税款。
2.2 税收政策企业在报送纳税申报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国家税收政策规定。
税收政策会对不同企业类型、行业、地区和财务状况施加不同的税收政策措施。
2.3 税务管理和业务办理企业提交纳税申报表后,税务机关会对其进行审核和核查。
企业需要与税务机关协商,解决因申报信息不一致、纳税金额计算错误、税种种类错误等原因,而导致的审批问题。
三、结语对于企业而言,会计核算制度和纳税申报制度都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和纳税工作。
有了正确的会计核算制度和纳税申报制度,企业可以更加准确、规范地进行财务管理和报税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下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解析作者:李建兵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并将逐步在其他企业中开始实施。
现就《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所得税务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一、采用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别:《所得税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应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
即《企业会计制度》允许企业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只允许采用应付税款法,《所得税准则》只允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二、不同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差别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该方法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
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方法。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所得税被视为企业在获得收益时发生的一项费用,并随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期间内,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
在具体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税率变动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即递延法和债务法。
采用递延法核算时,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但是,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按照原所得税率计算转回;采用债务法核算时,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应当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按照现行所得税率计算转回。
利润表债务法是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当预期税率或税基发生变动时,必须对已发生的递延税款按现行税率进行调整。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当税率或税基变动时,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
三、实例比较分析:例:某企业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总额为200000元,2007年至2010年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均为240000元。
该企业2006年底购入一台价值120000元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该设备预计使用4年,会计上采用加速折旧法的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无残值;假设税法规定应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也无残值。
2007年至2010年该企业利润表上反映的税前会计利润均为300000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2007年和2008年为33%,2009年起改为30%。
(一)计算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基础数据1、2007年会计上计提折旧48000元,设备的账而价值为72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30000元,设备的计税基础为90000元。
相关数据为:税前会计利润 300000永久性差异 40000(240000-200000)时间性差异 18000(48000-30000)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5940(18000×33%)暂时性差异18000元(9000072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5940元(18000×33%)2、2008年会计上计提折旧36000元,设备的账面价值为36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30000元,设备的计税基础为60000元。
相关数据为:税前会计利润 300000永久性差异 40000(240000-200000)时间性差异 6000(3600030000)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1980(6000×33%)暂时性差异 24000元(60000-36000)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7920元(24000×33%)3、2009年会计提折旧24000元,设备的账而价值为12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30000元,设备的计税基础为30000元。
相开关数据为:税前会计利润 300000永久性差异 40000(240000-200000)时间性差异 6000(30000-24000)时间性差异的所得说影响金额1980(6000×33%)或1800(6000×30%)暂时性差异18000元(3000012000)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5400元(18000×30%)4、2010年会计上计提折旧12000元,设备的账面价值为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30000元,设备的计税基础为0元。
相关数据为:税前会计利润 300000永久性差 40000(240000-200000)时间性差异 18000(3000012000)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5940(18000×33%)或5400(18000×30%)暂时性差异为0元(0-0) 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0元(二)《所得税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1、2007年:借:所得税 112200 </p< p>递延所得税资产 594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181402、2008年:借:所得税 112200递延所得税资产 198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141803、2009年:借:所得税 102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99480递延所得税资产 25204、2010年:借:所得税 102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96600递延所得税资产 5400(三)《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应付税款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1、2007年:借:所得税 11814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181402、2008年:借:所得税 11418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141803、2009年:借:所得税 1002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002004、2010年:借:所得税 966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96600(四)《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不同方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a、应付税款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与上述《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应付税款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相同。
b、递延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1、2007年:借:所得税 112200递延税款 594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18140 2、2008年:借:所得税 112200递延税款 198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141803、2009年:借:所得税 102000贷:应交税会——应交所得税100020递延税款 19804、2010年:借:所得税 102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96060递延税款 5940c、利润表下债务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1、2007年:借:所得税 112200递延税款 594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18140 2、2008年:借:所得税 112200递延税款 198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14180篇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新会计准则的特点,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以及新会计准则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变化对等七个方面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论述,让人们知道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不仅对会计人员和它的财务报告系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对国家税收以及企业纳税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字:新会计准则、特点、变化、影响随着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中国已进入一个新的会计时代。
新会计准则历史性的变革,标志着我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
新会计准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改革程度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她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准则的变化不仅仅影响的是企业会计和它的财务报告方面,而她对税收以及企业纳税带来的影响也将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下某些会计政策等方面变化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以期对企业科学运用新会计准则进行纳税筹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所帮助。
新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满足了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对信息的需要。
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将对企业涉税业务的处理产生直接的影响,但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的目的、基本前提、原则等均有所不同,二者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本文主要对新会计准对企业纳税的影响进行研究。
一、新会计准则的特点1.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新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方法上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靠近。
如:债务重组的利得由原来的计入资本公积改为计入当期的损益,会计处理采纳国际惯例所得税处理,这将改变以往很多企业采用的应付税款法,新准则规定采用递延所得税处理,引入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首次引入了与国际准则一致的分类和计量方法等。
2.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更强调可靠性和相关性。
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要求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基于股权的支付等,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而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要求,对于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由“以账面价值为计量基准,不确认收益”改为在符合一定的条件时.以公允价值计量,收益计入利润表。
3.自成体系,影响广泛。
建成后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几乎涵盖了现行所有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自成体系,影响广泛,规范性强,可独立实施。
新企业会计准则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并行,而且互相补充,使我国会计体系更加完善,而且会计标准体系的发展能自动与经济环境的发展同步,为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可操作性的规范和指导。
二、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会计是税收的基础,在会计实践中,某会计事项是否应该确认为收入或费用,何时被确认为收入或费用,要依据会计准则来规范,进行会计的帐务处理。
而企业的纳税实践是以会计帐务处理为基础依据税法规定来展开。
不同的帐务处理会直接影响当期的损益乃至税收意义上的所得。
因此,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必然对税收带来诸多的影响,研究这种影响无疑对企业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是很有意义的。
1.会计政策选择空间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对某项业务提出了多种可选择的会计政策,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处理会计事项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而对纳税产生影响。
例如,存货计价方法的变化。
新准则取消了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取消的原因是后进先出法不能真实反映存货流转的情况。
但从理论上分析,若企业将原采用的后进先出法转向其他的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时,对于存货较多,存货周转率较低的企业会引起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