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专题练习(二)
2017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有答案)
2017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有答案)鹰潭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综历史试题24.在《殷周制度论》中王国维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定”的是A.分封远近B.爵位高低.殷周成败D.嫡庶亲疏2.史载秦朝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朝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
这一变化说明A.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B.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牛耕技术支配家庭的规模D.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26.唐代尚书省下属的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和选用,而宋代则另设审官院专门负责官吏的考核和选用。
这反映了宋代A官僚机构日益臃肿B.宰相权力更加削弱.政府机构趋向精细D.官员选拔日益严格27.宋代地主利用农民之问的矛盾,用增租转佃方式试图增加地租,而农民则利用地主之间的矛盾,用转佃他人之田的方式达到降低地租的日的。
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地租剥削率自然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材料意在强调宋代A.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B.封建转佃制的积极作用完成了土地关系的变革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改变28 “近数十年,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开之。
”材料反映的“风气”是指A.变法图强B民主科学.经世致用D.尊孔复古29王韬的《瞍园录外编》中记载:“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仪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这表明王韬A深受卢梭启蒙思想影响B.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本质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D.准确介绍了英国议会职权30.在梁启超、严复的历史叙述中,国人“自为牛马、自为奴隶”“畜根奴性”,儒家“仁政”完全过时,“中国自秦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
这些叙述最类似于A.洋务派倡导的“中体西用” B.孙中倡导的三民主义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批判D.新化运动的反传统思潮31.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那个时期找们不大讲孙中,不把孙中丢开自己就站不起,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太原市2017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上午9:00---11:30)第一部分(必考题共275分)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四民分业论”,即“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分别培养。
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
这一做法A.提高了工匠社会地位B.促进了手工技术发展C.固化了社会阶层等级 D.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25.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
文宗怒日:“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这表明唐朝A.中央集权遭到冲击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C.门阀政治影响深远D.婚姻制度变革艰难26.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
这种变化有助于A.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27.史载,清乾隆皇帝推崇两汉经学,多次在经筵讲学(大臣为皇帝讲解儒家经典的活动)中对程朱理学提出质疑;在刊印儒学经典时,更重视《五经》而冷落宋儒推崇的《四书》。
这反映出乾隆时期A.皇帝推动儒学复兴B.经世致用思潮兴起C.思想领域渐趋保守D.‘君主意图控制思想28.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
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
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
这反映出A.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C.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29.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认为“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日:“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浙江省】2017年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二)
8.有著名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对此正确的理解应
是新文化运动( )
A.促进了思想与个人的解放
室亦然。”“三服官”“东西织室”代表的手工业特点不包括( )
A.规模大 B.耗费大
C.政府设置机构管理 D.产品进入市场流通
4.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其都城为当时东
A. B. C. D.
6.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
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7.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采用以塔
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 )
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5.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出现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
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 )
A.利于形成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B.阻碍中国近代工业的健康发展
C.有效抵制列强对华的经济渗透
D.加速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
12.英国议员塞克斯这样评价一位中国人:“他提倡引入铁路、汽船、寿险和火险、报纸,以及其他西方发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考试20套模拟测试历史试卷(二)
江苏省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考试20 套模拟测试历史试卷(二)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 .兼爱非攻B .以民为本C.以德治国D.公正至上2.右图是汉代土地变更的部分统计。
据图可知汉代()①法制相当健全②重视土地私有③土地兼并严重④买卖土地自由A .①②B .①③C.②④D.③④3.763 年,唐礼部侍郎杨绾上书皇帝说:“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默写填空)。
又投牒自举(自己报名参加考试),非古先哲王侧席待贤之道。
”要求“明经、进士及道举并停”,恢复古代察举孝廉的方法。
杨绾认为科举制()A .考试内容有失偏颇B .选拔标准不合时宜C.选才路径沿袭传统D.录取原则公平公正4.“说话”(讲故事)是宋代的文学形式。
《陆游集·剑南诗稿》中有载:“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做场。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这说明宋代文学()A .适应市民阶层需要B .集中表现农村生活C.内容凸显历史故事D.世俗化的趋势加强5.《明史·食货五》记载,永乐初,西洋剌泥国回回哈、只马哈没奇等来朝,附载胡椒与华商互市,有司请征其税,为皇帝所拒绝,并发表议论说:“商税者,国家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这说明()A .皇帝推行好客之道B .华夷思想根深蒂固C.清初“海禁”政策松弛D.中外贸易盛况空前6.2014 年,国家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 1 600 吨左右的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
【配套K12】山西省2017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2017年山西省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
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
这说明西周()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2.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北宋司马光作《疑孟》,批评孟子的说法“非忠厚之道”。
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臣对于君主特定的“感”作出特定的“应”,是完全合理的。
这说明南宋理学()A.与北宋理学存在较大分歧B.维护了传统儒学的正当性C.有一定的反专制民主色彩D.强调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3.北宋时,商品经济发展,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间舍”,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
这表明()A.土地兼并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B.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C.土地作为商品较多地进入流通领域D.商品经济发展引起土地制度的变化4.据记载,在明代松江,“贫者必用绸绢色衣,(纱或熟罗)包头不问老幼皆用”。
18、19 世纪之交的浙江各地人民(特别是城市居民)普遍穿绸。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A.居民普遍从事丝织业生产B.居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居民的纺织品消费水平较高5.冯桂芬说:“以中国之纲常伦理,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同时代的郭篙焘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国致远,则末中之末也”。
这些思想()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6.1912年6月,在上海出版的《新世界》第2期刊登了朱执信译述的《社会主义大家马儿克之学说》,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基本内容。
国内出版的多种报刊如《民立报》《社会》《社会世界》等也出现多篇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
2017高考仿真卷历史(二)含答案
2017高考仿真卷·历史(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
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势力的地理分布态势是东西对立,一方是以夏或周族为首,一方是以东夷及其衍生的商族为首。
春秋时期则演变为北方的齐、晋与南方的楚、吴争夺霸权.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长江流域得到开发B。
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
黄河流域经济衰退D。
王室衰微使分封制瓦解25。
美国学者列文森在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得出一个结论,皇朝体制有着一个“自相矛盾"的运行规律: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法家原则。
作者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 )A。
儒学思想以法家为依托B。
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C.儒家与法家的冲突激烈D。
德治与法治交替运用26.洪武五年,琉球遣使“入朝”,明朝中央政府赐予《大统历》及文绮、陶器、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中央政府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与琉球的贸易带有朝贡贸易的某些特点B。
政府利用“商帮"推动贸易发展C.此类贸易有益于市镇经济繁荣D。
“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贸易萎缩27.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至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这表明军机处()A。
可以避免大臣专权 B.逐渐成为中枢机构C。
与内阁的地位相当 D.已失去其绝密特性28.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同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另一个则止于外形。
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
当饭吃的,消化了,强身,健体;当衣服穿的,只撑起一个模样……结果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
作者意在( )A.对洋务运动失败进行痛彻反思B。
对西学东渐进行肯定C.肯定发展近代工业的重要性D.指出明治维新成功之道29.下表是1913—1920年中国轻纺业工厂数量的变化表。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7年高考模拟命题比赛历史试卷(二)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7年高考模拟命题比赛历史试卷(二)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改编自嘉兴3月模拟卷)西周时期,“君权宗法化”是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体现之一。
下列选项可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文王孙子,本支百世”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C.“王于兴师,修我戈矛”D.“之子于归,宜其家室”2.(原创)《史记·河渠书》里记载:汉武帝时“发卒万馀人穿渠,自徵城引洛水至商颜山下。
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
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东至山岭十馀里间。
”对此记载解读正确的是()A.其中的竖井是为了把暗渠中的水引上来B.西汉时期已经创造了“井渠”C.体现了中国古代新疆人民的智慧D.为四川地区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3.(原创)下列中国古代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法令,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②“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③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④“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A.①③④②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4.(摘自嘉兴3月模拟卷)《明史》曾这样描述过心学的风靡:“嘉(靖)隆(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这一情形的出现和心学的某一特点有关,它是()A.直达本心B.格物致知C.慎思明辨D.否定帝权5.(原创)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农历甲午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B.公元前2世纪前期秦统一中国C.乾隆五十年时乾隆皇帝50岁了D.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全面抗战开始6.(原创)诗词和小说等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下列语句中反映的现象属于宋代的是:()A.“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C.“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7.(改编)公元前287年,罗马通过了霍腾西阿法案,法案规定平民会议所制定的法案,不管元老院是否批准,对国家都具有约束力。
山西省2017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2017年山西省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
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
这说明西周()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2.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北宋司马光作《疑孟》,批评孟子的说法“非忠厚之道”。
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臣对于君主特定的“感”作出特定的“应”,是完全合理的。
这说明南宋理学()A.与北宋理学存在较大分歧B.维护了传统儒学的正当性C.有一定的反专制民主色彩D.强调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3.北宋时,商品经济发展,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间舍”,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
这表明()A.土地兼并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B.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C.土地作为商品较多地进入流通领域D.商品经济发展引起土地制度的变化4.据记载,在明代松江,“贫者必用绸绢色衣,(纱或熟罗)包头不问老幼皆用”。
18、19 世纪之交的浙江各地人民(特别是城市居民)普遍穿绸。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A.居民普遍从事丝织业生产B.居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居民的纺织品消费水平较高5.冯桂芬说:“以中国之纲常伦理,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同时代的郭篙焘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国致远,则末中之末也”。
这些思想()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6.1912年6月,在上海出版的《新世界》第2期刊登了朱执信译述的《社会主义大家马儿克之学说》,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基本内容。
国内出版的多种报刊如《民立报》《社会》《社会世界》等也出现多篇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
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穿越历史时空,假设你和甲、乙、丙三位同学回到西周武王时代,请判断你们谁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你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后归附周武王B.甲同学曾随武王伐纣,立下汗马功劳C.乙同学出身于平民,但才能、人品俱佳D.丙同学属于西周姬姓王族成员,整日养尊处优2.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突出地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3.西汉时期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是()A.设尚书令、侍中 B.废除丞相C.设立中书省 D.实行科举制4.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几个宰相一起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分散相劝,防止宰相权重专权B.完善中央集权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民主权利5.假如你有幸游历古代希腊的城邦,你不可能看到的场景有()A.公共场所的演讲和辩论B.奥林匹克运动会C.皇帝出行时壮观的场面D.美轮美奂的雕塑6.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是( )A.古希腊法律B.罗马法C.基督教会法D.雅典民主制度7.“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出自( )A.《权利法案》B.1787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8.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了一部联邦宪法,这就是1787年宪法。
下列各项与其无关的是()A.它使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它规定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C.它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D.它规定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9.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广东省湛江市2017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二 含答案 精品
湛江市2017年高考模拟试题历史试卷(二)分值:100分时间:50分钟第I卷一、选择题(每题4分,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计48分)1.公元前817年,周宣王立鲁武公的少子为鲁国嗣君,鲁人不从,宣王起兵伐鲁,终使鲁屈服。
这表明当时A.分封制度走向瓦解 B.礼乐秩序受到挑战C.兼并战争日益频繁 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2.东晋南朝时期,分产异炊的现象在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十分突出。
《宋书·周朗传》云:“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
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江南地区A.传统家庭观被颠覆 B.已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个体小家庭是生产主体3.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
这一变化主要表明A.独尊儒术已成正统 B.仁政思想融入法律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4. 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且因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
这表明A. 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B. 统治者重视拔擢高水平人才C. 政府决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5. 据统计:乾隆初年广州海关征税定额为271953两,嘉庆初年增长为899064两;嘉庆二十五年(1820)一年,国内各港口驶往东南亚的帆船共295艘;至道光十八年(1838),列国抵华商船共计5107艘。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清朝在这一时期A. 贸易出超地位优势明显B. 海外贸易取得长足发展C. 闭关锁国政策遭到冲击D. 关税增长主要依靠进口6. 下表为1902~1904年间,国人译著573篇国外书籍的情况。
该表可以说明当时A.西方社会思想影响下降B. 西学来源广泛内容全面C. 国民教育水平显著提高D. 新闻出版事业突飞猛进7.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经济备战工作速度加快。
湖北省2017年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二)
2017年湖北省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二)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A.郡举贤良,擢为百官 B.“分王子弟,以为屏藩”C.不再重用三省长官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A.时期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是确立和完善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故A项正确;B.“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故B项错误;C.三省六部制隋唐才确立;,故C项错误;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25.据考古发现,汉代尽管铁犁和牛耕技术得到了发展,但大部分个体自耕农仍主要使用耒耜及铲、锄等小型的铁制农具进行耕作。
导致此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盐铁官营致使大型农具缺乏B.长期战争使耕牛数量减少C.家庭手工业只生产小型农具D.个体小农经济财力的局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经济。
材料中的“个体自耕农”是个体小农,中国古代的个体小农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的,而大型铁农具和耕牛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尤其是耕牛还需要长期饲养,这使财力有限的小农家庭无力承担,加上小农具也便于精耕细作的小块土地的生产,故小型农具的使用很普遍,D项正确。
A本身说法有误;材料信息是“汉代”,当时虽有战争,但不是长期的,且战争与使用小型农具无必然的联系,B项错误。
C项说法太绝对。
26.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和孟子,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反映出孔子希望统治者任用自己,来实现社会繁荣、百姓安居的政治抱负,体现出儒者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虽然在统治者那里“碰壁”,但在民间却蔚然大宗,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儒者的伦理道德重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春秋时期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27.某绘画体系大体经历了以诗入画、以书入画、以金石入画三个阶段,成为一个自足的绘画体系。
2017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温馨提示: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注意事项: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公元前9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古希腊和古中国均在思想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在“轴心时代”两者的文化却有相通的地方。
这是指A. 摆脱原始宗教的束缚B.用哲学的思维、道德的视角认识世界C.奠定各自文化形态的基础D. 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2.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数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时顾虽利而不污。
”上述主张A.体现了“工商立国”的思想B.反映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C.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D.肯定了商人的作用3.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的最大比重。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推动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C.国家疆域辽阔和社会相对稳定D.对外贸易顺差和商品经济发展4.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中说:“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以下解释中,最贴近材料的是A.前者主张建立松散的邦联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B.后者主张建立紧密的联邦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C.革命派与联邦派都笃信启蒙思想并主张保护个人权利D.革命派与联邦派在保护个人权利问题上是截然相反的5.“一方面对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人和社会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经常受金钱、权力和荣誉的诱惑,不时地以伪善的手段对待伪善的环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二)历史试题(46题不全)
24.西周时期.在“工商食官”制度下,擅长经商的家庭或家族在被国家认可之后,又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
这反映出该制度A.推动了私营工商业发展 B. 可保障国家的财政收人C.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雏形 D.固化了当时的职业划分25.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
这表明秦代A.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C.官僚政治的模式己经形成 D.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26.宋代规定,“家不尚谱牒,身不该乡贯”,即使“工商、杂类”及其子弟,只要有“奇才异行”也可应试授官,甚至僧、道有时也可应试。
该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B.网罗人才维护专制统治C.抑制门阀士族地士势力 D.选拔出大量实用型人才27.王阳明认为:“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取其有益于学而已,则千经万典,颠倒纵橄,皆为我之所用。
据此,王阳明A.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目的 B.指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C.认为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 D.主张用儒学经典指导实践29.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
这反映出A.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 B.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29.清末预备立宪之后,梁启超说:“在民主专制之下,宪法徒具一纸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
然而,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
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
”梁启翅意在说明A. 辛亥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B.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清廷专制体制导致革命爆发 D.君主政体是革命出现的根源30.以下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采用的战略战术。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敌强我弱形势下的战术较灵活 B.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C.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D.游击战是牵制日军最有效方法31. 1954年,新中国宪法第13 条规定:“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山东省德州市2017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含解析)
2017年山东省德州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
凡是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而且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
这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 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 D.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2.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
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
韩愈这祥做的目的是()A.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B.抬高孟子地位,宣扬格物穷理C.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D.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3.北宋时,“苏、湖、常、秀等州出米浩瀚,常饱数路,漕输京师。
白杭、睦以东衢、婺等州,谓之上乡,所产微薄,不了本土所食。
里谚云:‘上乡熟,不抵下乡一锅粥。
’盖全仰苏、秀等州商旅贩运以足官私之用。
”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农业生产地域分工扩大C.粮食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D.重农抑商取得明显效果4.清初连续几任巡抚在江苏抑奢劝俭,“酒船妓乐高果看席及丧殡戏乐,概行禁止”,招致民怨。
雍正谕示:“苏州等处酒船戏子匠工之类,亦能养赡多人;此辈有游手好闲者,亦有无产无业就此觅食;倘禁止骤急,……非长策也。
”据此判断,当时()A.奢侈风气阻碍经济发展 B.奢侈思想占据主流地位C.雍正皇帝反对禁奢政策 D.奢侈消费带动百姓生计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的予以接受。
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
这说明清政府()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 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6.“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他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把它们纳入儒家总的解释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二)模拟试题汇编一、选择题1.(2016西安月考)下图是“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帝国的地位B.西方主要国家完成工业革命C.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2016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联考)19世纪最后30年,出现了近代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
作为这次现代化浪潮的结果,形成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
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B.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C.经济模式定型促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成熟D.生产力进步推动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3.(2016·吉林长春二检)近五百年来,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A.国家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B.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4.(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35)下表为2001~2008年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统计(单位:件),这在客观上反映出()A.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加强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兴起C.反全球化浪潮再次兴起D.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5.(2016·河南洛阳期末·30)1971年12月份,美元从一盎司黄金可兑换35美元贬值到38美元,到1973年2月份,一盎司黄金可兑换42.22美元。
导致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A.觊恩斯主义的盛行B.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C.与苏联的长期争霸D.美国经济的逐渐衰退6.(2016·河南洛阳一模·32)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美国经历了从二战前的“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到二战后的“美元坚挺,主导出口”的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巩固C.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加强D.美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7.(2016·河南中原名校学术联盟复习前期摸底·25)下表为部分年份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情况,以下最能说明这一时期时代主题的是()A.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B.世界贫富差距拉大C.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D.世界贸易日益频繁8.(2016·河南洛阳上学期期中·31)下面图表为1965~1995年期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
此图表反映()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处境恶化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的发展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冲突加剧9.(2016·河南南阳上学期期中·33)美国“怀特计划”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由会员国按规定的份额缴纳,份额的多少根据会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及国民收入等因素决定等;而英国“凯恩斯计划”则坚持多边自由汇兑。
两者的主张实质上反映出英美()A.争夺国际金融霸权B.要求稳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C.经济实力差距巨大D.力争建立相对独立金融体系10.(2016·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第1版收录:“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至1996年第3版增加收录的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2012年第6版增加收录的有“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这主要反映了我国()A.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的历程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11.(2016洛阳市高三统考)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
”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是()A.清除经济发展中的“左”倾错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引领C.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D.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社会生产力12.(2016·郑州预测)下表为《1972年至1985年中美贸易状况表》,对下表内容解读不当的是()A.1980年之前中美贸易总体呈现低水平增长趋势B.1980年中美贸易总额大幅增长与中美建交有关C.80年代中国实施对外开放致对美出口增长迅猛D.8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致对华出口几无增长13.(2016·信阳调研)2001年,湖北省进出口总额只有35.6亿美元,2010年在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增加到259.1亿美元。
其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全省出口的比重达到54%和26.7%,外资和民营企业出口增加18.8%和7.1%。
对这些现象评价最合理的是()A.“入世”开拓了广阔的国际市场B.改革开放扩大了国内市场需求C.“入世”促进了外贸结构和体制优化D.经济危机削弱了西方国家的竞争力14.(2015孝感一模)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西班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
这些现象对西班牙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B.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C.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D.提升了西班牙的国际地位15.(2015·湖南株洲教学质量统一检测)郭家宏在《从旧帝国到新帝国》中认为:“英国政府开拓殖民地的动机是为了商业与财富,并非为了领土扩张,所以英国在政治上对殖民地的控制比较松弛……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第一帝国正式解体。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不重视对外殖民扩张B.英国海外殖民扩张更关注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C.英国不重视控制殖民地是美国获得独立的主要原因D.英国的殖民动机与管理政策是导致第一帝国解体的主要原因16.(2015辽宁大连质检24)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
在该“五年计划”时期()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17.(2015山东威海调研25)下表为我国1957年至1960年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表,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A.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B.“大跃进”严重破坏生产力C.畸形经济结构渐趋正常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8.(2015·四川宜宾二模)下面是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及观点,他们()A.反映了中国人坚持外交独立的原则B.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C.展现了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持续努力D.成为了中国民主思想的理论依据二、非选择题1.(2016·广东华附、广雅、省实、深中四校联考)时移世易,大国兴衰,各领风骚数百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布罗代尔(FernandBraudel)将1350~1650的300年时间,视为“漫长的16世纪”。
这一长时段的划分,就是为了对应当时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明朝中国(1368~1644)在世界史上的辉煌地位。
与此相对应,社会史学家阿瑞吉(GiovanniArrighi)则提出了另一个长时段的分期概念——“漫长的19世纪”(1650~1915),它标志着中国与欧洲之经济社会开始走向分道扬镳的道路,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亚洲的形象在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史叙述中”的全面贬值。
——据韩毓海《重新思考19世纪》材料二在中国,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掖有用之术;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教,把文人奉为贵族。
看到这样的国家,他们(18世纪法国部分启蒙思想家)叹为观止,心驰神往。
——据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材料三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
——据王湘穗《博弈式共生的中美关系》(1)推断材料一中布罗代尔和阿瑞吉对长时段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2)指出材料二中的“他们”对中国的形象认知,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他们”得出这种认知的原因。
(3)材料三中荷兰、英国、美国确立各自的“漫长世纪”有哪些共同因素?你是否同意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了终结阶段?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2016·陕西师大附中模拟)每个民族都有一个传奇,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祖国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间流淌,来到19世纪。
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舢板对着火轮,白蜡杆子迎着洋枪,大清国周遭遍是虎狼之师。
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
……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
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杨凯《中国梦的方位》材料二100多年前,法国文豪雨果曾有一个欧洲统一的梦想。
雨果在住处的庭院里种下一棵橡树。
雨果说,当这棵树长大之后,由欧洲各国统一而成立的“欧洲合众国”将在欧洲大陆建立起来。
——央视纪录片《货币》材料三“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
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
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易中天《中国梦》(1)材料一的“旧山河”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是如何“一路走到1949年”使“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雨果“欧洲统一梦”的历史因素。
他心中的“欧洲合众国”之梦在现实中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新时期为实现“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在政治方面的重要举措。
它与“欧洲梦”的共同点是什么?3.(2015届广东深圳模拟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
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
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
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