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非常详细)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 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变化与反应: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
3. 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与应用: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
- 酸和碱的性质与溶液的酸碱指示剂;
- 盐的性质与用途;
- 燃烧与火灾的防治。
4. 常见化学实验与实验室器皿:
- 常用实验仪器:量筒、烧杯、试管、漏斗等;
- 常用实验操作:称量、过滤、蒸发、加热等。
5. 常见物质与生活、环境及人体的关系:
- 空气和水的污染与环境保护;
- 垃圾的分类与处理;
- 常见物质对人体的影响,如毒物、营养物质等。
这只是初三化学上册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具体内容还需根据教材进行学习和复习。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3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通用3篇)常见的化学变化学问点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根本概念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肯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
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洁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O2CO2P2O5等。
酒精灯的使用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局部。
2、酒精灯使用留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需用灯帽盖灭,不行用嘴去吹灭;C、肯定制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肯定制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需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展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裂开;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其次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学问点总结分子、原子、离子1.分子、原子的性质: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一样(“一样”或“不一样”),不同种分子性质不一样。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分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行分。
初三上册化学考前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上册化学考前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上册化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归纳如下:
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指由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要掌握各种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化合物的命名法则。
2.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转化的过程。
了解化学反应的各种表达方式,如化学方程式、化学符号方程式等,并能够根据物质的种类及其质量关系,平衡化学方程式。
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要了解原子的组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
包括原子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分组、周期性规律等。
4. 物质的状态与性质:要了解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三种状态及其相变规律,以及物质的各种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等。
5. 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要了解分子的构成和组成方式,学习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如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以及它们的形成和断裂过程。
6. 酸碱盐及酸碱中和反应:要了解酸碱盐的定义和性质,酸、碱和盐的命名规则,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条件和特点。
7. 氧气、氢气和水的制备和性质:学习制备氧气、氢气和水的方法,了解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8. 溶液的制备和溶解度:要了解溶液的制备方法,学习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9. 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学习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及特点,了解金属的常见化合物和非金属的重要用途。
10. 石油及其加工产品:要了解石油的组成和起源,学习石油的加工过程和主要加工产品的用途。
这些是初三上册化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上册最全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最全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学科。
在九年级上册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全面总结这些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熔点、沸点等。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
2.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性、反应性等。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来观察和确定。
3.物质的分类: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类。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以确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混合物则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混合而成。
二、常见元素和化合物1.常见元素:氧、氮、氢、碳等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元素。
它们不仅构成了我们身边的物质,也是生命的基础。
2.常见化合物:水、二氧化碳、盐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化合物。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
三、原子与分子1.原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2.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以化学键连接而成的。
分子可以是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
四、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光照、催化剂等。
2.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不同类型的反应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示意方程式。
五、溶液和酸碱中和反应1.溶液: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混合物。
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可以用溶液的浓度表示。
2.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可以用于检测酸碱溶液的酸碱度。
六、氧气和酸碱的实验室制取1.氧气的制取:可以通过分解过氧化氢或者加热高锰酸钾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氧气。
2.酸碱的实验室制取:可以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来制备酸和碱的溶液。
七、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1.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如下: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称为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合价:元素在化合物中表现出的化合价数。
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用化学式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关系。
4.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实验与探究1. 蜡烛燃烧实验蜡烛燃烧时,外焰温度最高,内焰和焰心温度较低。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 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人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都有水、氧气和二氧化碳,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较高。
3.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酸碱中和反应会产生热量。
中和反应后,溶液的pH值接近中性。
三、化学与生活1. 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食盐:用于调味、腌制食品、制备生理盐水等。
醋:用于调味、清洁等。
小苏打:用于发酵粉、清洁剂等。
2. 化学与环境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对水体的污染。
大气污染: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对空气的污染。
2020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2020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构成、构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可以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可以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滋味。
2、取用药品注意节俭: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许,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可以放回原瓶,不要任意抛弃,不可以取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刻用水冲刷。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 或纸槽 ) 。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刻用洁净的纸擦洁净。
二、液体药品 ( 寄存在细口瓶 ) 的取用1、少许液体药品的取用 --- 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 ; 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余地方,免得沾污滴管 ; 不可以用未冲刷的滴管再吸其余试剂( 滴瓶上的滴管不可以交织使用,也不需冲刷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 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备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化标签。
3、量筒的使用A、取用必然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然放安稳,视野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偏高,仰望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凑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好用来量取液体,不可以长久寄存药品,也不可以作为反响的容器。
不可以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望,读数比本质体积低 ; 若俯视,读数比本质体积高。
三、酒精灯的使用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1.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与混合物、元素与化合物;
2. 常见元素的性质与应用:氧气、氮气、氢气;
3.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和族、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的特点;
4.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模型、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发现和性质;
5. 电子结构和价电子:电子层、能级、壳层、轨道的概念,以及价电子数的确定;
6. 化学键: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和性质;
7. 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
8. 酸、碱和盐:酸碱的定义、性质和常见酸碱盐的应用;
9. 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10. 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性质: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11.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12. 化学反应速率:观察和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常数与平衡位置、影响平衡的因素;
14. 电化学:电解质、导电性、电化学反应和电解中的离子移动。
以上是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 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OH-NO3-CO32-SO4 2-PO43-NH4+2、化合价口诀(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纯物质。
2. 元素符号和化合式:元素符号是用来代表元素的简写符号,由一个或两个拉丁字母组成;化合式是用来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个数比例的式子。
3. 常见元素和化合物:如氧、氢、氮、碳等元素;水(H2O)、二氧化碳(CO2)等化合物。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元素的核中质子的数目)排列,有18个纵列称为“族”,横行称为“周期”。
5. 元素的分组和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的第一行是1周期(a周期),第一列是1族(a族)等。
6. 化学符号和式子:化学式、反应式、化学方程式、离子式和结构式等。
7.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形状、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燃点、导电性、溶解性等。
8. 物质的纯净度和杂质:纯净物是成分单一的物质;杂质是混合在其他物质中的不纯净物。
9.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又可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10. 分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方法:如过滤、蒸馏、结晶等。
11.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12. 固态物质的晶体结构和形态:固态物质的分子有规则排列,并形成有规则的晶格结构。
13. 液态物质的表面张力:液体的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膜,使之呈现出收缩的特性。
14. 气态物质的压强和压力:气体的压强和压力与气体的体积、温度和分子数有关。
15. 物质的热性质:包括固体的热胀冷缩、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熔化、沸腾、凝华等。
16.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物等。
17. 酸、碱和盐的概念:酸具有酸味、酸性和可以产生氢离子的性质;碱具有碱味、碱性和可以产生氢氧根离子的性质;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得到的物质。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分子和原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称为化学式。
4、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并发生能量变化的过程称为化学反应。
5、酸碱盐:酸是解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解离时能产生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6、化合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是在化合物中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和该元素的原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7、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化学实验基础1、实验室常用仪器: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有试管、烧杯、漏斗、酒精灯等。
2、实验基本操作:加热、搅拌、过滤、蒸发等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基本操作。
3、化学实验安全: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防止发生事故。
4、实验记录:实验时需要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等信息。
5、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需要编写实验报告,报告中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6、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三、化学计算1、化学方程式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或物质的量之比。
2、溶液浓度计算:溶液浓度的计算涉及到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3、化学式计算:根据化学式可以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4、质量分数计算:质量分数是指某物质在混合物中所占的质量比例。
5、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
四、有机化学基础1、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2、烃类:烃类是指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3、烃的衍生物: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上册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上册引言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基础阶段,通过学习初中化学,能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化学方程式,以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等内容。
初三化学上册主要涵盖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点。
本文档将对初三化学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三态和相互转化•物质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物质之间可以通过加热、降温、加压等方式来进行相互转化。
•物质的相变包括熔化、凝固、汽化和凝华等过程。
2. 物质的纯净与杂质•纯净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化学组成和固定的性质。
•杂质是指物质中混杂有其他物质的情况。
3.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4. 物质的分离与纯净•物质的分离方法包括过滤、蒸馏、结晶、吸附等多种方式。
•通过适当的分离方法,可以得到较为纯净的物质。
二、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是物质世界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具有一种独特的化学性质。
•元素可以根据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2.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形式。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分为周期和族。
3. 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写方式,通常由元素的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组成。
•元素的名称是用来描述元素的常用名称。
4. 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根据组成元素的比例分为元素化合物和非元素化合物。
5. 化合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合式是用来表示化合物组成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式子。
三、物质的保存与守恒1. 物质的质量守恒•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反应中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是守恒的。
2. 能量与物质的转化•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经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反应吸收能量的称为吸热反应,反应放出能量的称为放热反应。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至四单元知识点归结第一单元走退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形状、气息、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需经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恢复性、毒性等.二、基本实验操作:1.药品的取用:〔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2〕本卷须知:〝三不〞:不闻、不尝、不摸〔3〕取用大批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需放平,视野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坚持水平.取用较少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局部,其中外焰温度最高.〔2〕运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越灯容积的2/3,相对制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熄.〔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越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濯:玻璃仪器洗濯洁净的规范: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1.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0.94%0.03%0.03%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观察到的现象:有少量白烟发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反响的化学方程式:4P5O2扑灭4P2O5;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思索:〔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缘由:装置漏气,红磷量缺乏,未冷却完全;〔2〕能否用铁、碳替代红磷?不能,缘由是碳产物是气体,不能发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熄灭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对空气形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拟生动,在反响中作氧化剂.3.氧气的制取〔1〕工业制氧气―――分别液态空气法法,应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物理变化.〔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3〕发作装置搜集装置:排水集气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4〕操作步骤和留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防止冷凝水倒流惹起试管分裂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③排水法搜集时,待气泡平均延续时再搜集;④实验完毕时,先移劝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防止水倒吸惹起试管分裂〔5〕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4.催化剂:在化学反响中能改动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响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响前后都没有改动的物质三、反响类型1.基本反响类型:①化合反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响②分解反响: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响2.氧化反响:物质与氧发作的反响〔1〕猛烈氧化:如熄灭〔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朽、酒的酿造等他们的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响;②都发热.四、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生2.纯真物:只含有一种物质①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真物.如N2、Fe等;②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真物,如H2O、KMnO4等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如H2O 等.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一、水的组成实验如右图:两极发生气泡,正极发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发生的气体能熄灭,是氢气;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说法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1.分子、原子的性质: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间有距离;③分子、的子在不时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反〔〝相反〞或〝不相反〞〕,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反2.分子是坚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基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三、污染水的方法:1.罕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2.自来水厂的净水进程:吸附、过滤、消毒;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水中的粗大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颜色和气息.污染效果最好的是蒸馏.四、硬水和软水1.硬水是含有较多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另参与肥皂水,发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硬水.3.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有:煮沸、蒸馏.五、保护水资源措施:〔1〕浪费用水:一水多用、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改动习气增加用水〔2〕防治水体污染:①水体污染的主要。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上册
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上册一、走进化学世界。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物理变化。
-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灯泡发光等。
- 特征: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
- 化学变化。
-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蜡烛燃烧(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 物理性质。
-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例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铁是银白色固体等。
- 化学性质。
- 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等。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质软,密度比水小,有轻微气味,不溶于水。
-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有水生成;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实验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操作要点是“一横、二放、三慢竖”。
例如取用大理石。
- 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要点是“一斜、二送、三直立”。
例如取用碳酸钠粉末。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第1页共7页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实验仪器和操作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化学知识全面总结(九年级上册)
化学知识全面总结(九年级上册)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下面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的全面总结:1. 原子、元素和化合物- 原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是中性的,电子的电荷为负。
原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是中性的,电子的电荷为负。
- 元素: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由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O)。
元素: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由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O)。
- 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确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具有新的性质,不同于其组成元素。
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确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具有新的性质,不同于其组成元素。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子之间的重新排列,以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燃烧反应: 燃烧是一种快速氧化反应,通常涉及与氧气反应。
燃烧反应: 燃烧是一种快速氧化反应,通常涉及与氧气反应。
-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的过程。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的过程。
-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反应形成化合物。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反应形成化合物。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数和化学性质进行排列的表格。
周期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元素符号: 表示元素的简化符号。
元素符号: 表示元素的简化符号。
- 原子数: 元素的原子数量,通常由原子核中的质子数来确定。
原子数: 元素的原子数量,通常由原子核中的质子数来确定。
- 周期和族: 元素按周期和族进行分组,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周期和族: 元素按周期和族进行分组,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元素性质: 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简要描述。
元素性质: 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简要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重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的重点基础知识点的归纳: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分类: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纯净物质又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又分为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4.物质的保存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变的。
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
2.元素的符号和原子序数: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3.元素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4.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化学价数,根据元素在化合物中离子交换的规律进行判断。
三、化学式和物质的量1.化合物的化学式: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以及化学式的写法和命名规则。
2.量的表示:基本物质单位和化学量的计量单位。
3.摩尔的概念:摩尔物质和摩尔质量,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四、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和生成的物质。
2.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
3.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
4.反应的质量变化和摩尔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质量、摩尔比和数量关系的计算。
五、能量变化和化学反应速率1.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率。
2.发热和吸热反应: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六、酸碱与盐1.酸和碱:酸的定义、酸的性质和酸的化学式,碱的定义、碱的性质和碱的化学式。
2.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方程式。
3.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盐的制备和应用,如制备盐和酸碱指示剂的应用。
七、离子反应和电化学1.电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之间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
2020届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非常详细)
1/ 8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考点知识总结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考点知识总结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考点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别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油挥发败、呼吸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 8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考点知识总结概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念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来的性质实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质呈现出的性质。
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实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例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性等导热性、延展性等确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定定区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别课题 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考点知识总结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 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 (蓝色)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 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 燃烧时:① 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 H 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 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 C 元素。
④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 C 元素。
⑶ 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结论、解释
5/ 8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考点知识总结变化、现象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烛芯棉线、外壳石由石蜡制成料蜡⑴观察蜡烛的⒉ 颜色、点形态、形状颜色:乳白色乳白色固态圆柱状状态:固态燃⑵用小刀切下浮在水上,难溶于密度比水小,硬度小,前一块石蜡,投入水,硬度小难溶于水水中火焰分为焰心、内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⑴用火柴点燃焰、外焰三层,第焰分为焰心、内焰、外蜡烛,观察蜡烛二层最明亮,内层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火焰⒊ 暗层暗点⑵取一根火柴,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燃迅速平放在火分先变黑外层火焰蜡焰中,1s 后取出烛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方,片刻,取下石灰水变浑浊氧化碳火焰上方的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考点知识总结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⒋ ⑴将蜡烛熄灭熄观察有白烟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灭⑵用火柴点燃变成液态,再汽化,而蜡刚熄灭时的白白烟燃烧后燃烧烛烟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 CO2 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
7/ 8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考点知识总结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结论、解释、变化、现象化学方程式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