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simulink 信号采样框图
MATLAB_simulink中的示波器scope设置
一、打印输出(Print)将系统仿真结果的输出信号打印出来。
二、视图自动缩放(Autoscale)点击此按钮可以自动调整显示范围以匹配系统仿真输出信号的动态范围。
三、X轴缩放、Y轴缩放以及视图整体缩放可以分别对X坐标轴、Y坐标轴或同时对X、Y坐标轴的信号显示进行缩放,以满足用户对信号做局部观察的需要。
使用时,单击缩放按钮后选择需要观察的信号范围即可。
若需要缩小视图,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弹出菜单的Zoom out即可。
四、保存和恢复坐标轴设置使用Scope模块观察输出信号时,用户可以保存坐标轴设置。
这样,当信号的视图发生改变后,单击恢复坐标轴设置可以恢复以前保存的坐标轴设置。
五、Scope参数设置点击Scope 模块工具栏的参数设置按钮(Parameters),可以打开Scope模块的参数设置界面,见图9.2(a)。
Scope 模块的参数设置包含两个选项卡:General和Data History。
1、General选项卡通常参数设置界面首先显示General选项卡的内容。
在General选项卡中可以进行下列设置:(1)坐标系数目(Number of axes)在一个Scope模块中可以使用多个坐标系窗口同时输出多个信号。
同时可使用的坐标系数目由此处设置。
默认设置下,Scope模块仅显示一个坐标系窗口。
(2)悬浮Scope开关(floating scope)用来将Scope模块切换为悬浮Scope模块。
悬浮Scope模块将在9.1.2中介绍。
(3)显示时间范围(Time range)用来设置信号的显示时间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信号显示的时间范围和系统仿真的时间范围可以不同。
坐标系所显示的时间范围并非为绝对时间,而是指相对时间范围,坐标系左下角的时间偏移(Time offset)规定时间的起始时刻。
(4)坐标系标签(Tick labels)确定Scope模块中各坐标系是否带有坐标系标签。
此选项提供3种选择:全部坐标系都使用坐标系标签(all)、最下方坐标系使用标签(bottom axis only)以及都不使用标签(none)。
基于simulink的2FSK的调制与解调
通信工程专业《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题目基于Simulink的2FSK的调制与解调学生姓名魏冰学号 ********** 所在院(系)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工程专业 1103 班指导教师魏瑞完成地点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实验室2015年 1 月 16 日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院(系)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工程专业1101班学生姓名魏冰一、课程设计题目基于simulink的2FSK的调制与解调二、课程设计工作自 2014 年 12 月 22 日起至 2015 年 1 月 16 日止三、课程设计进行地点: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实验室四、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1.熟悉MATLAB的simulink仿真界面,使用仿真调制和解调信号。
2.利用所学原理,使用任意一种方法完成2F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仿真。
3.在仿真的理想信道中加入噪声,并加入误码率进行计算。
4.撰写报告。
指导教师系(教研室)通信工程系接受任务开始执行日期2015年1月16日学生签名基于simulink的2FSK的数字信号解调魏冰(陕西理工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通信1103班指导老师:魏瑞)【摘要】在通信工程领域中,实现调频波解调的方法有很多,锁相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
锁相环鉴频是利用现代锁相环技术来实现鉴频,具有工作稳定,失真小,信噪比高等优点,所以被广泛用在通信电路系统中。
锁相环其原理是通过鉴相检测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并将检测出的相位差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该信号经低通滤波器滤波后形成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对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实施控制。
在本次试验中,FSK的解调利用了锁相环法,其功能为数字基带信号经过调制输出一个模拟信号,然后用锁相环进行解调,最后采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
在对2FSK解调时,低通滤波器输出的波形失真比较大,不过最后经过抽样判决电路整形后可以再生数字基带脉冲。
在整个电路设计中,力求要做到电路简单,并完成任务书提到的要求。
基于MATLAB的simulink对信号调制与解调的仿真
基于MATLAB的对信号调制与解调的仿真摘要Simulink是Mathworks公司推出的基于Matlab平台的著名仿真环境Simulin作为一种专业和功能强大且操作简单的仿真工具,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所青睐,它搭建积木式的建模仿真方式既简单又直观,而且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是以simulink为基础平台,对2ASK、2FSK、2PSK信号的仿真。
文章第一章内容是对simulink的简单介绍和通信技术的目前发展和未来展望;第二章是对2ASK、2FSK和2PSK信号调制及解调原理的详细说明;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也是这个课题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第三章是2ASK、2FSK和2PSK信号的仿真部分,调制和解调都是simulink建模的的方法,在解调部分各信号都是采用相干解调的方法,而且在解调的过程中都对整个系统的误码率在display模块中有所显示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simulink的熟悉和对数字通信理论的更加深化和理解。
关键词:2ASK、2FSK、2PSK,simulink,调制,相干解调目录摘要 (32)第一章绪论 (34)1.1 MATLAB/Smulink的简介 (34)1.2 通信发展简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1.3 通信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第二章 2ASK、2FSK、2PSK和2DPSK的基本原理和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2.1 2ASK的基本原理和调制解调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2.2 2FSK的基本原理和调制解调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2.3 2PSK的基本原理和调制解调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simulink的qpsk的调制与解调.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基于SIMULINK的QPSK的调制与解调仿真设计——QPSK的解调设计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学号姓名指导老师2015年12月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评分标准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前在数字通信系统中采用FSK、ASK、PSK等调制方式,逐渐被许多优秀的调制技术所替代。
本文设计出一个产生QPSK信号的仿真模型,通过此次实验,可以更好地了解QPSK系统的工作原理。
正交相移键控,是一种数字调制方式。
四相绝对移相键控(QPSK)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好、误码率低、频谱利用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
现正广泛地应用于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数字卫星通信系统、宽带接入、移动通信和有线电视系统之中。
论文主要介绍了正交相移键控(QPSK)的概况,以及正交相移键控(QPSK)的解调概念和原理,了解Simulink中涉及到QPSK的各种模块的功能,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对QPSK的调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并对QPSK调制性能进行了分析。
从中了解QPSK调制的原理及对现代通信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QPSK调制 Simulink仿真 Matlab目录第1章绪论 (1)1.1 引言 (1)1.2 概念及基本组成部分 (1)1.3 QPSK系统简介 (2)1.4 课题研究现状 (4)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研究目的 (4)1.5.1 研究工作 (4)1.5.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5)1.6 本章小结 (5)第2章 QPSK的调制与解调原理 (7)2.1 数字调相 (7)2.1.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7)2.1.2 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 (8)2.2 QPSK调制和解调原理 (10)2.2.1 调制 (8)2.2.2 解调 (9)2.2.3 QPSK的调制原理 (10)2.2.4 QPSK解调的工作原理 (11)2.3 QPSK的产生 (12)2.3.1 QPSK的星座图 (12)2.3.2 QPSK的产生方法 (13)2.4 本章小结 (15)第3章 Matlb/Simulink简介 (13)3.1 Matlab简介 (13)3.2 Simulink简介 (13)3.2.1 Simulink概述 (13)3.2.2 Simulink特点 (14)3.2.3 Simulink常用模块库 (14)第4章基于simulink的QPSK系统仿真分析 (16)4.1 正交调相法产生QPSK信号 (16)4.2 QPSK调制过程主要器件的功能及参数设置 (20)4.2.1 产生需要的信号源 (20)4.2.2 串并变换 (21)4.2.3 单极性信号转双极性信号模块组 (22)4.2.4 调制模块 (23)4.2.5 星座图模块 (24)4.3 simulink仿真结果 (25)4.3.1 仿真波形 (25)4.3.2 仿真星座图 (30)4.4 仿真结果分析 (31)4.4.1 仿真结果 (31)4.4.2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情况 (31)4.4.3 未解决的问题 (32)4.5 本章小结 (32)结论 (33)参考文献 (25)附录系统总框图 (26)第1章绪论1.1 引言数字通信是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消息,或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再传输的通信方式。
实验六 基于simulink的时分多路复用系统的仿真
实验六基于simulink的时分多路复用系统的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时分复用的概念;2、理解时分复用的原理及简单实现方法;3、进一步熟悉simulink在通信系统中的使用2、实验原理抽样定理:一个频带限制在0到f m以内的低通模拟信号x(t),可以用时间上离散的抽样值来传输,抽样值中包含有x(t)的全部信息。
当抽样频率f s≧2f m时,可以从已抽样的输出信号中用一个带宽为f m≦B≦f s—f m的理想低通滤波器不失真地恢复出原始信号。
时分复用是建立在抽样定理基础上的。
抽样定理使连续(模拟)的基带信号有可能被在时间上离散出现的抽样脉冲值所代替。
这样,当抽样脉冲占据较短时间时,在单路抽样信号在时间上离散的脉冲间留出很大的空隙。
因此,可以在空隙中插入若干路其他抽样信号,只要各路抽样信号在时间上不重叠并且能区分开,那么一个信道就可以能同时传输多路信号,达到多路复用的目的。
这种多路复用技术称为时分多路复用,图6-1为基带信号的时分复用原理框图。
图6-1 基带信号时分复用原理假设有N路PCM信号进行时分多路复用,系统框图及波形如图6-2和图6-3所示。
各路信号首先通过相应的低通滤波器使之变为带线信号,然后送到抽样电子开关,电子开关每T s秒将各路信号依次抽样一次,这样N个样值按先后顺序错开插入抽样间隔T s,之内,最后得到的复用信号是N个抽样信号之和,其波形如图6-3所示。
各路信号脉冲间隔为T s,各路复用信号脉冲的间隔为T s /N。
由各个消息构成单一抽样的一组脉冲叫做一帧,一帧中相邻两个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叫做时隙,未被抽样脉冲占用的时隙叫做保护时间。
图6-2 时分复用系统框图图1.3 时分复用波形(a)第一路波形(b)第二路波形(c)第三路波形(d)合成波形在接收端,合成的多路复用信号由与发送端同步的分路转换开关区分不同路的信号,把各路信号的抽样脉冲序列分离出来,再用低通滤波器恢复各路所用的信号。
基于matlab simulink的直流微电网的建模和仿真
直流微电网的建模和仿真目录1 引言 (3)1.1 目的 (3)1.2 文档格式 (3)1.3 术语 (3)1.4 参考文献 (3)2 系统概述 (4)3直流微网的能量管理方法 (4)4系统建模 (5)4.1PV电池 (5)4.2 PV电池DCDC变换器建模 (8)4.3蓄电池双向DCDC1变换器建模 (9)4.4逆变器建模 (11)4.5负载建模 (12)4.6蓄电池建模 (13)5仿真验证 (13)6结论 (18)1 引言1.1 目的该文档针对独立智能供电及生活保障系统的需求,给出了提供智能供电的直流微电网系统框架,并根据这一框架搭建理论模型和仿真模型。
验证这一直流微电网系统的功能可行性。
1.2 文档格式本文档按以下要求和约定进行书写:(1)页面的左边距为2.5cm,右边距为2.0cm,装订线靠左,行距为最小值20磅。
(2)标题最多分三级,分别为黑体小三、黑体四号、黑体小四,标题均加粗。
(3)正文字体为宋体小四号,无特殊情况下,字体颜色均采用黑色。
(4)出现序号的段落不采用自动编号功能而采用人工编号,各级别的序号依次为(1)、1)、a)等,特殊情况另作规定。
1.3 术语1.4 参考文献2 系统概述图1 直流微网的系统框图图1为直流微网的系统框图,仿真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PV组件的特性模型2)蓄电池的模型3)PV组件后的DCDC拓扑模型和控制模型4)蓄电池后双向DCDC1的拓扑模型和控制模型5)逆变器包括:单相逆变器和三相逆变器的拓扑模型和控制模型6)交流负载模型7)直流负载模型8)超级电容模型(暂缺)9)超级电容后双向DCDC2的拓扑模型和控制模型(暂缺)10)柴油机模型(暂缺)11)智能控制器2与光伏智能控制器的协调控制模型(暂缺)3直流微网的能量管理方法能量管理思想:管理微网中各分布电源的能量流动,使得微网工作最优状态。
以下为结合我们项目的一个能量管理原则,有了这个管理原则,就可以明确各个分布电源的控制方法。
采样系统的典型结构图(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离散系统
黄勤珍
西南民族大学
※ 6 — 1 线性离散系统
一、信号采样和复现
1、在采样控制系统中,把连续信号转变为 脉冲系列的过程 — 采样过程(采样)
实现采样的装置 — 采样器(开关)T 表示采 样周期(S) ,fs = 1/T (采样频率) (1/S) , 表示采样角频率。
2π ws = 2πfs = T
则:
GR * ( s) C * ( s) = 1 + HG * ( s)
上式取 Z 变换得:
RG( z ) C( z ) = 1 + GH ( z )
西南民族大学
五、采样系统的性能分析
一、稳定性: D( z ) = a0 + a1 z + a2 z 2 + ... + an z n
Z 域(朱利稳定判据)且满足: >0 n 为偶数 D(1) > 0 , D(-1) <0 n 为奇数 a 0 < an
1 z(e − e ) [ ∴G( z) = −aT −bT b − a ( z − e )( z − e )
b系统: 系统: 系统
1 z G1( s) = , G1( z) = −aT S+a z−e 1 z G2( s) = , G2( z) = S+b z − e−bT
西南民族大学
−aT −bT
G1( z)G2( z) Φ( z) = 1 + G1(z)HG 2 (z)
C*(s) R(s) – E(s) E*(s) E1(s) E1*(s) G1(s) G2(s)_ H(s)
西南民族大学
C(s)
证:由图得:
C( s) = G2 ( s) E1 * ( s) E1 ( s) = E * ( s)G1 ( s)
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专业信息(2)班一、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于Simulink的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设计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4年6 月23日起至2014年7月 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 4-403,4-404,图书馆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1.本课程设计的目的(1)使学生掌握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2)培养学生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4)能提高和挖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创新能力;(5)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1)基本要求:(1)学习SystemView或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2)对需要仿真的通信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3)提出系统的设计方案,选用合适的模块;(4)对所设计系统进行仿真;(5)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2)创新要求:在基本要求达到后,可进行创新设计,完善系统的性能。
3)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1)要按照书稿的规格打印誊写课程设计论文(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谢辞、附录等(3)课程设计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4)评分标准:(1)完成原理分析:(20分)(2)系统方案选择:(30分)(3)仿真结果分析:(30分)(4)论文写作:(20分)5)参考文献:(1)孙屹.《SystemView通信仿真开发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2)李东生.《SystemView系统设计及仿真入门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3)赵静.《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4 ) 陈萍.《现代通信实验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国防工业出版社(5)刘学勇.《详解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6)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内容天数地点构思及收集资料 2 图书馆熟悉软件与系统仿真 6 4-403,4-404撰写论文 2 4-403,4-404学生签名:2014年6月23日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1)完成原理分析(20分):优()、良()、中()、一般()、差();(2)系统方案选择(30分):优()、良()、中()、一般()、差();(3)仿真结果分析(30分):优()、良()、中()、一般()、差();(4)论文写作(20分):优()、良()、中()、一般()、差();(5)格式规范性及考勤是否降等级:是()、否()评阅人:职称:讲师2014年7月4日目录绪论 (1)第1章二进制数字调制解调系统 (2)1.1 数字通信系统 (2)1.1.1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点 (2)1.1.2 数字通信系统的缺点 (3)1.2 二进制数字调制解调 (3)第2章 Simulink软件介绍 (4)2.1 Simulink软件简介 (4)2.2 Simulink仿真步骤 (4)2.3 Simulink的模块库 (4)第3章 2ASK仿真系统的设计 (6)3.1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系统的调制与解调原理 (6)3.2 2ASK的调制解调仿真设计 (7)3.3 4ASK的仿真结果和分析 (7)3.3.1 参数设置与分析 (7)3.3.2 仿真结果图 (8)第4章 2FSK仿真系统的设计 (9)4.1 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的调制与解调原理 (9)4.1.1 2FSK调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讲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建模与仿真
MATLAB软件简介?
MATLAB软件的典型应用领域:
❖科学研究; ❖工程技术应用研究 ❖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 ❖数学实验(Mathematical Experiment) ❖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
模型 Transfer-Fcn:线性传递函数模型 Zero-Pole:以零极点表示的传递
函数模型 Memory:存储上一时刻的状态值 Transport Delay:输入信号延时 一个给定时间再输出 Variable Transport Delay:输入 信号延时一个可变时间再输出
✓ 离散模块(Discrete)
For循环不能用For循环内重新赋值循环变
量n来终止。
在For循环中循环控制量的范围可以是任
何有效的MATLAB矩阵。比如
data=[11 9 45 6; 7 16 -1 5];
for n=data
x=n(1)-n(2)
end 这时程序的输出有四个数值,分别是矩阵
data的两列相减的结果
x = 4 x = -7
x = 46 x = 1
For循环可按需要嵌套,即For循环体内的命 令组中可以出现另一个For循环体,这体现了 For循环体也是命令组。比如 for n=1:5
for m=5:-1:1
A(n,m)=n^2+m^2; End
end
MATLAB软件简介?
While-end循环以不定的次数求一组语句的值。 Whil-end 循环的一般形式是: while expression(控制表达式) {commands} end 只要在控制表达式(expression)里的所有元 素为真,就执行While和end语句之间的命令 串({commands})。
几个简单的simulink仿真模型
一频分复用和超外差接收机仿真目的1熟悉Simulink模型仿真设计方法2掌握频分复用技术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使用3理解超外差收音机的接收原理内容设计一个超外差收接收机系统,其中发送方的基带信号分别为1000Hz的正弦波和500Hz的方波,两路信号分别采用1000kHz和1200kHz的载波进行幅度调制,并在同一信道中进行传输。
要求采用超外差方式对这两路信号进行接收,并能够通过调整接收方的本振频率对解调信号进行选择。
原理超外差接收技术广泛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基本的超外差收音机的原理框图如图所示:图1-1超外差收音机基本原理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超外差接收机的工作过程一共分为混频、中频放大和解调三个步骤,现分别叙述如下:混频:由天线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直接送入混频器进行混频,混频所使用的本机振荡信号由压控振荡器产生,并可根据调整控制电压随时调整振荡频率,使得器振荡频率始终比接收信号频率高一个中频频率,这样,接受信号和本机振荡在混频器中进行相乘运算后,其差频信号的频率成分就是中频频率。
其频谱搬移过程如下图所示:图1-2 超外差接收机混频器输入输出频谱中频放大:从混频模块输出的信号中包含了高频和中频两个频率成分,这样一来只要采用中频带通滤波器选出进行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得到中频放大信号。
解调:将中频放大后的信号送入包络检波器,进行包络检波,并解调出原始信号。
步骤1、设计两个信号源模块,其模块图如下所示,两个信号源模块的载波分别为1000kHz,和1200kHz,被调基带信号分别为1000Hz的正弦波和500Hz的三角波,并将其封装成两个子系统,如下图所示:图1-2 信源子系统模型图2、为了模拟接收机距离两发射机距离不同引起的传输衰减,分别以Gain1和Gain2模块分别对传输信号进行衰减,衰减参数分别为0.1和0.2。
最后在信道中加入均值为0,方差为0.01的随机白噪声,送入接收机。
3、接收机将收到的信号直接送入混频器进行混频,混频所使用的本机振荡信号由压控振荡器产生,其中压控振荡器由输入电压进行控制,设置Slider Gain模块,使输入参数在500至1605可调,从而实现本振的频率可控。
Simulink中光伏PV模型原理及控制框图介绍
3
Simulink Implementation
• Both PV module models are implemented as masked subsystems in Simulink
• Look Under Mask (right-click or Edit menu) reveals details of the model
Rs Rs
Sol ve
f (z)
z
f(z) = 0
Vd
Algebraic Constraint
Id Io*(exp(u/Vt)-1)
PN-junction characteristic
Vd/Rp
1/Rp
1/Rp
Vpv cell
Ns Ns
max MinMax
Di od e Constant
2
Product
25oC). A bypass diode (a single diode across the
entire module) can be included. Temperature
effects are not modeled.
Voltage input PV module
Vpv PV module (V) Ipv
1 Ipv
Ipv Ipv
2 Insol ati on
G
Isc
Insolation to current gain
I SC
− ID
− VD Rp
− I PV
=0
KCL solved for VD using Algebraic
Constraint block
-Vt*l og ((u /Io )+1) By-pass diode
4.4设计Simulink框图的界面
4.3节中对使用Simulink进行系统建模与仿真做了简单的介绍,任何动态系统的模型构建与仿真的步骤都与此类似。
本节所要介绍的Simulink界面设计主要用来改善系统模型的界面,以便于用户对系统模型的理解与维护。
4.4.1 模块及框图属性编辑1、框图的视图调整在Simulink系统模型编辑器中,可以对系统模型的视图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观察系统模型。
视图调整的方法如下所述:(1)使用View菜单控制模型在视图区的显示,用户可以对模型视图进行任意缩放。
(2)使用系统热键R(放大)或V(缩小)。
(3)按空格键可以使系统模型充满整个视图窗口。
2、模块的名称操作在使用Simulink中的系统模块构建系统模型时,Simulink会自动给系统模型中的模块命名,如在4.3节的简单动态系统中,正弦信号模块名称为Sine Wave;对于系统模型中相同的模块,Simulink会自动对其进行编号。
一般对于简单的系统,可以采用Simulink的自动命名;但对于复杂系统,给每个模块取一个具有明显意义的名称非常有利于系统模型的理解与维护。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模块名称的操作。
(1)模块命名:使用鼠标左键单击模块名称,进入编辑状态,然后键入新的名称。
(2)名称移动:使用鼠标左键单击模块名称并拖动到模块的另一侧,或选择Format菜单中的File Name翻转模块名称。
(3)名称隐藏:选择Format菜单中的Hide Name隐藏系统模块名称。
注意:系统模型中模块的名称应当时唯一的,否则Simulink会给出警告并自动改变名称。
系统模型中模块的名称操作如下图。
3、模块的其它操作Simulink允许用户对模块的几何尺寸进行修改,以改善系统模型框图的界面。
例如,对于具有多个输入窗口的模块,需要调整其大小使其能够较好地容纳多个信号连线,而非采用模块的默认大小;另外,对于某些系统模块,当模块的尺寸足够大时,模块的参数将直接显示在模块上面,这非常有利于用户对模型的理解。
基于simulink调频立体声广播的信号结构和仿真
调频立体声广播的信号结构和仿真
一、仿真原理:
左右声道信号L(t)和R(t)通常是相关的,即为同一音源经过不同路径到达人左右耳的结果,人通过分辨这两个信号之间相位和幅度的细微差别来获得音源位置感。
因此,立体声副信号L(t)-R(t)的功率相对于主信号L(t)+R(t)的功率一般要小得多。
为了模拟左右声道的相关性,可用一个音频扫频源经过不同衰减和相位移动得出左右声道信号。
调频立体声广播发射系统原理方框图参见图(1)。
为了与普通单声道调频广播信号兼容,首先将左右声道信号L(t)和R(t)进行相加、相减运算,得到与单声道调频广播信号兼容的主信号L(t)+R(t)以及立体声副信号L(t)-R(t)。
然后对副信号进行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也称为平衡调制),载波频率为38KHz。
调频立体声广播传输的音频信号最高频率为15KHz,因此平衡调制输出信号的频带为23KHz到53KHz。
显然,15KHz到23KHz频带为空白频段,为了便于简化接收机结构,调频立体声广播标准中就在发送信号空白频段中加入19KHz正弦波作为导频信号。
这样接收机只要对导频信号倍频即可恢复平衡调制相干解调所需的同步载波。
主信号、导频以及平衡调制输出的副信号相加得出立体声基带信号m(t),其最高频率为fm=53KHz。
随后对之进行调频,调频最大频偏为Δf=75KHz。
立体声基带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
图(1)
二、Simulink仿真模型:
三、仿真结果:。
《SIMULINK仿真》PPT课件
• • • • • • • • • • • • •
(4)Discrete(离散系统模块库) 模块包括描述离散时间系统的模块,其中主要模块有: Difference(差分); Discrete Derivative(离散微分); Discrete Filter(离散滤波器); Discrete State-Space(离散状态空间模型); Discrete Transfer Fcn(离散传递函数); Discrete Zero-Pole(以零极点表示的离散传递函数模型); Discrete Time Integrator(离散时间积分器); First-Order Hold(一阶采样和保持器) Integer Delay(整数延迟); Zero-Order Hold(零阶采样和保持器); Unit Delay(单位延迟);
4.1.3 SIMULINK界面窗口介绍
SIMULINK模型创建窗口
Simulink的工作原理
• • • • • 仿真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模型编译 (2)连接 (3)仿真执行 一般仿真模型都采用数值积分来仿真 的,相邻两个时间点的长度为步长,步长 的大小取决于求解器的类型。
4.1.4 SIMULINK的常用模块库
• • • • • • • • • •
(11)Sources(输入源模块库) Band-Limited White Noise(带宽限制的白噪声); Clock(时钟信号); Constant(常数信号); Pulse Generator(脉冲发生器); Repeating Sequence(重复序列信号); Signal Generator(信号发生器); Sine Wave(正弦波信号); Random Number(随机数); Step(阶跃波信号);
Simulink下的频谱分析方法
Simulink下的频谱分析方法实现功能:信号发生器一个信号输入,实时显示其频谱分析调用模块:信号源(Signal Processing Blockset(在simulink的下方)-> Signal Processing Sources -> Sine Wave)Tip 1:不能用连续的信号源频谱观察窗(Signal Processing Blockset -> Signal Processing Sources -> Spectrum Scope)Tip 2: 不能用普通的观察窗Tip 3:必须构上设置中的Buffer input. Buffer size 越大越精细。
Tip 4:spectrum scope的X轴(频率)默认是500hz,如果要变大的话需要双击spectrum scope设定。
连接关系:如下图所示原理框图实验结果:输出示意图------------------------------------------------------------实现功能:从Workspace读取一组数,进行频谱分析调用模块:From WorkspaceTip 1: 采样时间不能用0,即必须使用离散模式Tip 2: 从其他模型中S cope保存出来的“Structure with time”的数据可以直接用频谱观察窗(同上一功能)------------------------------------------------------------实现功能:从dSPACE读取一组数,进行频谱分析实现方法:1. 从dSPACE读数保存成文件,数据导入Workspace(过程略)2. 采用从其他模型的Scope保存数据为“Structure with time”的方式构建一个结构变量ScopeData13. 使用以下代码将dSPACE数据dscapture拷贝到结构变量ScopeData1中%%ScopeData1.time=[0:0.0001:1.9156]; %纯粹为占位,19157为dSPACE保存数据长度for i=1:19157ScopeData1.signals.values(:,:,i)=dscapture.Y.Data(i);end%%4. 采用下图中的模型进行频谱分析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方法对单轴压电加速度传感器进行灵敏度分析,下图分别为采用dSPACE 和直接利用示波器分析的结果对比。
simulink模拟通信系统仿真与仿真流程图
基于Simulink的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模拟通信系统姓名:XX完成时间:XX年XX月XX日一、实验原理(调制、解调的原理框图及说明)AM调制AM调制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正弦载波的幅度,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的过程。
AM调制原理框图如下AM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表达式分别为式中,为外加的直流分量;可以是确知信号也可以是随机信号,但通常认为其平均值为0,即。
AM解调AM信号的解调是把接收到的已调信号还原为调制信号。
AM信号的解调方法有两种:相干解调和包络检波解调。
AM相干解调原理框图如下。
相干解调的关键在于必须产生一个与调制器同频同相位的载波。
如果同频同相位的条件得不到满足,则会破坏原始信号的恢复。
AM包络检波解调原理框图如下。
AM信号波形的包络与输入基带信号成正比,故可以用包络检波的方法恢复原始调制信号。
包络检波器一般由半波或全波整流器和低通滤波器组成。
DSB调制在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中,若假设滤波器为全通网络(=1),调制信号中无直流分量,则输出的已调信号就是无载波分量的双边带调制信号(DSB)。
DSB调制原理框图如下DSB信号实质上就是基带信号与载波直接相乘,其时域和频域表示式分别为DSB解调DSB只能进行相干解调,其原理框图与AM信号相干解调时完全相同,如图SSB调制SSB调制分为滤波法和相移法。
滤波法SSB调制原理框图如下所示。
图中的为单边带滤波器。
产生SSB信号最直观方法的是,将设计成具有理想高通特性或理想低通特性的单边带滤波器,从而只让所需的一个边带通过,而滤除另一个边带。
产生上边带信号时即为,产生下边带信号时即为。
滤波法SSB调制的频域表达式相移法SSB调制的原理框图如下。
图中,为希尔伯特滤波器,它实质上是一个宽带相移网络,对中的任意频率分量均相移。
相移法SSB调制时域表达式如下。
式中,“-”对应上边带信号,“+”对应下边带信号;表示把的所有频率成分均相移,称是的希尔伯特变换。
SSB解调SSB只能进行相干解调。
基于Simulink的2PSK调制解调仿真实现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基于Simulink的2PSK调制解调仿真实现系别: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14通信学号:姓名:时间:2016年12月12日至2016年12月23日指导老师:第一阶段1、项目名称基于MATLAB/Simulink的2PSK调制解调系统仿真实现2、项目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运用MATLAB集成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对2PSK调制解调系统进行建模仿真。
首先回顾2PSK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分析2PSK 调制与解调的实现方法;接着基于simulink仿真平台设计出2PSK数字通信系统的结构,包括信源,调制,发送滤波器模块,信道,接受滤波器模块以及信宿;根据通信原理,设计出各个模块,并进行参数设置;最后进行仿真,根据显示结果进行性能分析。
3、项目完成计划本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分五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用来熟悉MATLAB软件,以及各模块元器件;第二阶段回顾基本原理;第三阶段构建仿真模型;第四阶段进行参数设置并进行仿真调试;第五阶段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并为答辩准备。
4、设计软件介绍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一种基于MATLAB的框图设计环境,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软件包,被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
Simulink可以用连续采样时间、离散采样时间或两种混合的采样时间进行建模,它也支持多速率系统,也就是系统中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采样速率。
为了创建动态系统模型,Simulink提供了一个建立模型方块图的图形用户接口(GUI) ,这个创建过程只需单击和拖动鼠标操作就能完成,它提供了一种更快捷、直接明了的方式,而且用户可以立即看到系统的仿真结果。
Simulink的主要功能包括: (1)交互式、图形化的建模环境;(2)交互式的仿真环;(3)专用模块库;(4)提供了仿真库的补充和定制机制。
Simulink仿真入门到精通(二)Simulink模块
Simulink仿真⼊门到精通(⼆)Simulink模块2.1 Simulink模块的组成要素⽤户构建系统模型时⽆需直接⾯对成千上万⾏的代码,⽽是通过模块化图形界⾯以模块化的⽅式构建,能够使理解变得容易,让⼤脑减负。
通过层次化模块分布将系统功能模块化,⽽将每个功能的细节隐藏在模块内部。
模块的构成元素1. 输⼊/输出端⼝:作为模块之间传递数据的纽带,连接输⼊信号和输出信号。
2. 模块外观:通常为矩形或圆形,上⾯带有说明⽂字或图像并显⽰有输出/输出端⼝名。
3. 模块对话框:双击模块外观后弹出的参数GUI,可以在参数控件上进⾏参数设置。
Ctrl+R顺时针旋转90°模块的属性及参数1. gcb:获取当前被选中的模块2. gcbh:获取当前被选中的模块的句柄3. get(handle):获取模块的属性信息4. inspect(handle):通过属性观察器⽅式罗列模块的属性信息5. get_param(block,prop_string):获取block模块的prop_string属性值6. set_param(block,prop_string,prop_value):将block模块的prop_string属性的值设为prop_value。
prop_string,prop_value可以多对出现>> new_system('mymodel')>> open_system('mymodel')>> gcbans ='mymodel/Constant'>> get(gcbh)Path: 'mymodel'Name: 'Constant'Tag: ''Description: ''Type: 'block'Parent: 'mymodel'Handle: 1.8170e+03HiliteAncestors: 'none'RequirementInfo: ''FontName: 'auto'FontSize: -1FontWeight: 'auto'FontAngle: 'auto'Selected: 'on'MaskType: ''......常⽤属性列表属性名作⽤说明Path模块在模型中的路径Name模块的名字ShowName模块的名字是否显⽰出来BlockType模块的类型名Handle模块的句柄,double数据表⽰Position模块的边框在当前模型中的位置ForegroundColor模块的前景⾊BackgroundColor模块的背景⾊Sample Time模块的采样时间FontAngle字体斜度FontName字体名FontSize字体⼤⼩FontWeight字体粗度......>> set_param(gcbh,'BackgroundColor','yellow')>> set_param(gcbh,'ForegroundColor','red')set_param/get_param的第⼆个参数使⽤的不是提⽰标签,⽽是参数的变量名。
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
课程设计报告目录一、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系统原理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系统组成结构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各模块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信源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信源编码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QPSK调制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信道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QPSK解调模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误码率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系统方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方案论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