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认,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表达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为……所……”、“为所”表示被动.〔1〕二虫尽为所吞《童趣》“为+动词”表示被动.〔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于”表示被动.〔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4.介宾短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文言文特殊句式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用“为”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用“见”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用“于”表被动“受制于人”〔被人控制〕“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例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4.用介词“被”表被动.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方柯者,语文小栈之站长也.”〔方柯是语文小栈网站的站长〕“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用“为”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这是狼〕“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认判断谓语前加的否认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认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用“者”或“也”“……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3.用动词“为”“是”“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4.用否认副词“非”等表示否认的判断.例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假设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定语后置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考三夫.(《愚公移山》)4.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司马迁《陈涉世家》)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宾语前置否认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认句,由“不”、“未”、“毋”、“莫”等否认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认词之后.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认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认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有以下四种: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一:判断句(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文判断形式。
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悉”、“皆”、“为”、“本”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比较多见。
如(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5)环滁皆.山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7)臣本.布衣【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这”,作为判断句的主语。
如:是进.亦忧,退亦忧。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避险苦其心志。
3.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二:倒装句四种类型:(1)宾语前置(2)定语后置(3)状语后置(4)主谓倒装(1)宾语前置A:(疑问代词+宾语+动词),疑问代词有“何、谁、胡、恶、安、奚”等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宋何罪之有何以战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如:忌不.自信C: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心词+数量词)如:为人五..……为手卷、为念珠各一......,窗八尝遗余核舟一...(中心词+定语+者)如: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吴儿善泅者.数百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状语后置(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和状语,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如:(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3)徐喷以.烟(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5)屠惧,投以.骨。
文言文特殊句式(完整)2020.12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4.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
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宾语+介词)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
归?”
(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 赵太后》〈战国策〉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 (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什么)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 然有声之石者,所在皆是也。
(三)中心语+之+后置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之 爪牙,强之筋骨
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 父。(《鸿门宴》) 我持一双白璧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 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张溥
能不易其志(之)缙绅而者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例:不仁哉!梁惠王也
文言文倒装句 ——
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 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 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往 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 结句。
定语后置的形式
(一)中心语+后置定语+者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计未定, 求可使报秦人者。
(二)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
常用判断句式
1、用“者”或“也”表判断 ①“......者,......也。” 例:“陈涉者,阳城人也。” ②“......,......也。”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和词类活用考点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和词类活用考点汇总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1)用“…者,…也”来表示。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6)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5.省略介词──介词“于”“以”常省略。 ①置人所罾鱼腹中 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6.省略兼语 ①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二)依上下文关系划分 1.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2.蒙后省。如: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如: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三种: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宾语为代词时,宾语一般会前置。例如: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③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这样的否定副词主要有“不”、“毋”(“无”)、 “未”、“莫”。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三)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 下文来判别。例如: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孟子》) ③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④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四)现代汉语中常用“被”“受”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 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 之战》)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整理
三、省略句
(一)依所省成分划分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 战》)
3.省略动词宾语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分外句式(一)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
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一)“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做判断句的主语。
1.是知也。
(《(论语)十则》)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
知:通:智”,聪惠智慧。
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
2.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做主语。
3.是可谓善学者矣。
(《送东阳马生序》)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马生”,做主语。
“谓”做主语。
(二)“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三)“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四)“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五)“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六)“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3.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4.日暮乡关何处是?(《黄鹤楼》)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7.最是一年春好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9.别是大凡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10.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七)“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1.非人哉!(《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2.非天质之卑。
(《送东阳马生序》)(八)“……,……也”。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第一部分文言文特殊句式知识归纳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完整版)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条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多场合)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引言文言文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并学习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文言文的特殊句式进行梳理和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二、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分类1.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句式,主要用于对事物的性质、状态、属性等进行判断。
判断句的结构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
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中,“天行健”是主语,“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谓语,表示对“天行健”这个事物的判断。
2.疑问句疑问句是用于询问问题的句式,分为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
一般疑问句通常用“何”、“安”、“谁”等疑问代词引导,例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特殊疑问句则用“何以”、“何故”等疑问词引导,例如:“吾何以观之?”3.省略句省略句是指在文言文中,为了避免重复或使句子更加简洁,省略掉某些成分的句式。
省略句可分为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和省略宾语等。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这句话中,省略了主语“我”。
4.倒装句倒装句是指文言文中,为了强调某个成分,将其置于句首的句式。
倒装句可分为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等。
例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这句话中,主语“不患寡而患不均”和“不患贫而患不安”置于句首,起到强调作用。
5.对仗句6.排比句排比句是指文言文中,通过列举相同或相似的成分,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的句式。
排比句可分为并列排比、递进排比和对比排比等。
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话中,通过并列排比,表达了友谊的深厚。
三、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学习方法1.掌握基本句式学生要熟练掌握初中文言文的常见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省略句、倒装句、对仗句和排比句等。
了解这些句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解句子结构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重理解句子结构,分析句子成分的省略、倒装等现象。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1、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3、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四)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作状语,为强调该状语而后置于动词后。
例:
1、又七年,(自)还自扬州《伤仲永》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孙权劝学》
3、(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4、醒能述以文(述)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5、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泻出)者《醉翁亭记》
6、冷光之乍出于匣(出)也《满井游记》
10、受地于先王(受地)《唐雎不辱使命》
11、仓鹰击于殿上(击)《唐雎不辱使命》
12、信义著于四海(著)《隆中对》
13、躬耕于南阳(耕)《出师表》
1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寄臣)《出师表》
15、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起)《公输》
16、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17、所欲有甚于生者(甚)《鱼我所欲也》
18、欲有求于我(有求)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省略量词
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
例:
1、船头坐三(个)人《核舟记》
2、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3、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
4、一(个)男附书至,二(个)男新战死《石壕吏》
四、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文言文特殊句式
4.微斯人,吾谁与归? (我能和谁一道呢 )
5.子将安之? ( 到哪里 )
.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标志性词 语:“以”、“于”、“乎” 等。
在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 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
.
什么是状语后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注 意什么?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
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于长勺战
)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 )
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 于草庐之中三顾臣,以当世之事咨臣 )
.
主谓倒装(主语后说)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 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 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 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
6、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宾前 + 介词结构后置
.
1.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
2.惟利是图
宾语前置
3.尝射于家圃
介词结构后置
4.今子是之不察
宾语前置
5.孔子云: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
6.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定语后置
7.韩告急于齐 介词结构后置
8.何以战
宾语前置
.
句子成分省略是古今汉语常见的现 象,只是古汉语中更为多见。文言 文中常见的省略有以下几种:
.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3、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4、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 主语后说(主谓倒装) 5、固定句式
.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
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方柯,天才也。
”(方柯是天才)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
”(方柯,是中国人)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
”(这是狼)“电脑乃高科技用具。
”(电脑是高科技用具)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条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一)宾语前置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苏洵《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2、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中考常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汝之不惠,甚矣。
你的愚昧真是太可怕了。
2、我少年中国,美哉,与天不老。
我年轻的祖国啊,美丽啊,永远不会老去,和天一样。
3、世道悲哉。
这个世道真是可悲啊。
4、如佩环鸣响。
XXX相碰撞的声音如此悦耳。
5、暮雨潇潇。
傍晚的雨下个不停。
6、西风卷帘。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默默地体会,研究而不厌倦,教育他人而不知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2、依靠什么去战斗呢?3、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然而,城市里的居民并不知道郊外已经到了春天。
5、凭借什么来辨认我的丈夫呢?6、XXX说:“还有什么是简陋的呢?”7、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如何。
8、XXX这个人凭什么被称为“文”?9、当时的人没有承认这一点。
10、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11、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为什么不平呢?13、况且,人们担心的是没有立志。
14、XXX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15、宋国又有什么罪呢?16、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向南方的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20、XXX一直没能见到他啊。
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以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把当拿来咨询我。
3、在长勺迎战齐军。
4、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在邻居家借来给他。
6、在四海之内,百姓都知道你是很守信义的。
7、屠户很害怕,就把担中的骨头扔给狼。
8、穷和尚向XXX告诉了自己去南海的想法。
9、XXX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10、用百金来交换。
1、河南郡XXX的妻子们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儿。
XXX的妻子们并不清楚她们是哪个家族的女儿。
2、力学不倦,自力者也。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研究,才能成为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人。
3、南阳XXX,XXX也。
XXX是南阳人,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八年级语文一、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2.宾语前置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4.介宾短语后置 状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4又七年;还自扬州..伤仲永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二、阅读文言文:一、造酒忘米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①;加二斗水;相掺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掺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②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③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乎 ”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噫并④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人学者;忘本求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注释:①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 ②诮qiào:责备 ③第:只是 ④并:连1.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犹.水也尚且 B 、乃往.诮酒家去、到 C 、循.我法耳遵循、按照 D 、及.于不得酒到、等到2.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 何异于.是 B 、是.我忘记下来 何异于是.C 、 其.人善忘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D 、七日而尝.之 吾尝.求古仁人之心3.本文中隐念的一个成语是:4、“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属于什么句式二、敝帚自珍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②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③..”夫人善于自见④;而文非一体⑤;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⑥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2而固小.之 3鲜.能备善 4斯不自见之患.也6.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 、武仲以能属文B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D 、策之不以其道7.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8.“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现代汉语常用“敝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达形式;那么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1.A2.C3.世上求学的人;忘记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次要的东西;因而学习不能成功;和这又有什么区别呢4.舍本逐末1.1这样 2轻视3少4害处2.B3.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4.比喻人无自知之明..比喻东西虽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宝贵..第六单元1.C 2.C 3.C 4.B 5.D 6.1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7.A--b B--c C--d D―a27.①完了;结束②撑;划③痕迹④客居 28.①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②仅仅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样大小罢了③有两个人在铺着毡子的地上相对而坐;一个童仆正在煮酒;那炉火正旺④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29.D 30.B 31.①痴②由面到点 3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答案不唯一。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一、倒装句。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①主谓倒装(谓语前置);②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③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④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
如:1、倒装句: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2、乂用篆章一,原句应为:乂用一篆章。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4、其两膝相比者……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定语.5、如:其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其矣!6、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7工湖之远则忧其启。
7、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8、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时人莫许之)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9、②全石以为底。
(以全石为底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3、起于鲁。
14、欲信大义于天下15、战于长勺。
1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7、蒙辞以军中事务多。
18、白雪纷纷何所似?19、微斯人,吾谁与归。
20、何陋之有?2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2、为人五,为窗八。
2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其有隐逸气质的花”。
24、告之于帝25、躬耕于南阳26、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27、祭以尉首28、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2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二、判断句:(一般有:“者,也)如:I、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中轩敞者为舱。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7、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9、失战,勇气也”。
(完整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1)用“…者,…也”来表示.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例: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6)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一、倒装句。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①主谓倒装(谓语前置);②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③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④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
如:
1、倒装句: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2、乂用篆章一,原句应为:乂用一篆章。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4、其两膝相比者……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定语.
5、如:其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其矣!
6、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7工湖之远则忧其启。
7、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
8、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时人莫许之)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
9、②全石以为底。
(以全石为底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3、起于鲁。
14、欲信大义于天下
15、战于长勺。
1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7、蒙辞以军中事务多。
18、白雪纷纷何所似?
19、微斯人,吾谁与归。
20、何陋之有?
2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2、为人五,为窗八。
2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其有
隐逸气质的花”。
24、告之于帝
25、躬耕于南阳
26、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
27、祭以尉首
28、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
2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
二、判断句:(一般有:“者,也)如:
I、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中轩敞者为舱。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7、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
9、失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
10、莲,花之启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II、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1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其中乃用来表示判断。
1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用贝U”来对日中时的形状作出判断。
1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不能久留,就记下这些景色离开了
1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毕,只曾笑耳!”(《狼》),狼也很狡猾了,可是一
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只是增加一点笑料罢了。
”其中的耳”为语助词表判断。
16、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7、菲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三、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
1、(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2、(此)忠之届也。
(《曹刿论战》)
3、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
4、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投(之)以骨。
(《狼〉〉)
5、启与(之)俱来。
(《隆中对》)
6、林尽(丁)水源。
(《桃花源记》)
7、急湍甚(丁)
箭。
(《与朱元思书》)
8、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
已
9、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
10、二(个)男新战死
11、日中(友人)不至。
12/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13、口技人坐(丁)屏障中。
四、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竽”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
4、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丁士举丁……”即在……被举荐”。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山峦为晴学所洗。
7、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8、橘倾楫摧。
可译为:船上的桅杆被吹倒了,船桨被折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