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短文两篇》

合集下载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二)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完成相关题目。

(15分)【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每空1分)(1)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3)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10.翻译句子。

(4分,每题2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分)1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这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二)(15分) )文言文阅读9.(每题1分,共4分)(1)坠落(2)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共同,一起(4)只是10.(每题2分,共4分)(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1.(共3分,每句1分)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

《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

《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阅读文言文《短文两篇》,完成小题。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4分)(1)夸父与日逐走()(2)饮于河、渭()(3)怒而触不周之山()(4)地维绝()【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弃其杖,化为邓林。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小题3】从这两篇短文可看出夸父和共工性格中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答案【小题1】(1) 跑(2)到(3)碰、撞(4)断(4分)【小题1】(1) 他丢下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2分) (2) 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向移动。

(2分)【小题1】他们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2分)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

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1句翻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2句翻译时注意“故、焉”等字,同时注意到句子的通顺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根据两个人物的具体描写详细的分析他们性格的共同点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短文两篇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那么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孰为汝多知乎?,2.解释以下加点词并比拟古今义有何不同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今义及其日中如探汤。

古义:今义3.用原文答复“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此”指代什么?4.翻译以下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那么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5.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证明的根据分别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原话答复。

小儿甲:观点:论据:小儿乙:观点:论据:6.这个写得生动,形象而又寓意深刻。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用三言两语加以评说。

7.对“两小儿笑曰”一句中“笑”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善意的笑”;有人那么认为这是“恶意的嘲笑,嘲笑”。

你同意哪一态度?谈谈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1.zhì “知”通“智”,聪明。

2.间隔;到某地方。

热水;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那么如盘盂。

4.略。

5.小儿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那么如盘盂。

小儿乙: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6.略。

7.言之有理即可。

初中语文-《短文两篇》课后习题答案

初中语文-《短文两篇》课后习题答案

初中语文-《短文两篇》课后习题答案《陋室铭》这篇课文是唐代刘禹锡在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期间,为自己居室所写的铭文,表述了自己的情操和抱负,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

永贞元年(805),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司马。

九年后被召回京城。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著有《刘梦得文集》。

铭,古代文体名,常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博约而温润(陆机《文赋》)。

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爱莲说》这篇课文是北宋周敦颐写的议论小品。

本文通过描写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衬托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从而表明自己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周敦颐(10171073),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号濂溪先生,北宋道州(今湖南道县)人。

儒家理学思想家,其著作合编《周子全书》。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

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写法不拘一格,灵活自由,篇幅一般不长,类似现代的杂文小品。

这两篇短文的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在粗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

同时,结合课后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落实教学目标。

《陋室铭》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体会本文的文外曲致。

阅读时可让学生找出韵脚,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爱莲说》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体会莲的象征意义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需要指出的是,《陋室铭》中的惟吾德馨,《爱莲说》中的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都有点自我欣赏的意思,而且把自己与众人对立起来,对此必须有所警觉。

自道有德,往往不能欣赏他人之德。

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假定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他自己是纯洁的,这样就把自己与社会对立起来了。

任何人都不应该这样想,必须意识到自己也是普通人,而多数人可能比自己更好。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分层作业)解析版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分层作业)解析版

13《短文两篇》分层作业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五味矣。

(1)请给文段中文中加点字的注音。

①咀嚼____________ ②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2)请正确书写文中注音的汉字。

①jié nàn____________ ②shè liè_____________(3)在文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寻章摘句换言之全神贯注B.断章取义或者心不在焉C.引经据典换言之全神贯注D.断章取义或者心不在焉【答案】(1)tiáo hé,qiǎng guō;(2)诘难;涉猎(3)A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一连做了五六张试卷后,终于把令人头疼的电路题完全弄懂的她连连感慨:“果然,开卷有益....。

”B.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高谈阔论....。

C.与人相处,不能吹毛求疵....,而且指出别人的缺点也要讲方式、看场合。

D.读书如果只是寻章摘句....,而不能深入书中研究义理,是无法得其精神要旨的。

【答案】A【解析】A.“开卷有益”指读书有好处。

用在此不符合语境。

故选A。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②少读如果彻底③多读而不求甚解④少读而不求甚解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答案】A【解析】文段的中心意思是说读书少而精远胜过多而不求甚解。

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学生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

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学生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

专题12:记承天寺夜游一、(2021·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解衣欲.睡随心所欲.欲.擒故纵B.月色入户.家喻户.晓夜不闭户.C.念.无与为乐者念.念不忘一念.之差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异乎寻.常寻.根究底2.把选文中画模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选文中“怀民亦未寝”中“亦”字暗含着作者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各是怎样从侧面表现月光皎洁的?请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曾与印持①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西泠②而归。

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③,如镜中复如画中。

(李流芳《题孤山夜月图》)【注释】①印持:僧人名。

②西泠:西湖的一座小桥。

③摩荡:荡漾。

二、(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①,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变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②之计。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七下24短文两篇测试(含解析)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七下24短文两篇测试(含解析)

24 短文两篇七年级(下)24 短文两篇陋室铭唐·刘禹锡把握物象特征,类比作者思想。

作者借“陋室”表达自己的志趣。

“苔痕上阶绿”让读者从淡雅之色中感触作者的恬淡之心;“草色入帘青”,淡雅中又生机盎然,可以感受到作者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生活状态;“素琴”“金经”则暗示了质朴高雅的情趣。

自然环境、生活情境,共同构建了一个鲜明生动的“陋室”,也就突显了一个鲜明生动的“吾”(作者),从而使“德馨”的含义更加具体可感。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苔痕上.阶绿原意为:与“下”相对,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2)形容词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2012原意为:劳累,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2. 重点实词(1)有仙则名.名:______________(2)有龙则灵.灵:______________(3)斯.是陋室斯:______________(4)惟吾德馨....惟:______________吾:______________德:______________馨:______________(5)苔痕上阶.绿阶:______________(6)谈笑有鸿儒..鸿儒:____________鸿:______________(7)往来无白丁..白丁:____________(8)可以调素琴...调:______________素琴:____________(9)无丝竹..之乱.耳丝:______________竹:______________乱:______________(10)无案牍..之劳形.案牍:____________形:______________ (11)何陋.之有陋:______________ 3. 文言虚词(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2)可.以调素琴2018 ______________(3)可以.调素琴 ______________①无丝竹之.乱耳 ______________(4)之②何陋之.有2019 ______________(5)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八上17短文二篇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八上17短文二篇含解析

17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陶弘景(1)学习比较阅读。

本文与《记承天寺夜游》均为写景散文,其中也都有“值得与言”的朋友,题材相似,但语言风格、情感表达都有很大差别。

将本文与《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领略不同的审美风格,理解美感与个人心境的关联,学习不同的景物描写技巧。

(2)学习不同的表达方式。

本文以感慨发端,为总起;接下来具体描绘景物,写总体风貌,写四时、朝夕景物之不同,层次清晰;最后,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全文。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原意为:奇丽,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2. 一词多义欲:①夕日欲.颓____________②实是欲.界之仙都 ____________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____________④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3. 重点实词(1)答谢中书书.书F:__________(2)古来共.谈共F:__________(3)高峰入.云入F:__________(4)清流见.底见F:__________(5)五色交辉..交:___________辉:____________(6)四时俱...备四时:__________俱F:___________(7)晓雾将歇.歇:____________(8)猿鸟乱.鸣乱F:___________(9)夕日欲颓.颓:____________2016(10)沉鳞竞...跃沉鳞:__________竞F:___________4. 文言虚词(1)山川之.美____________(2)自.康乐以来 ____________(3)自康乐以.来 ____________(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二、文意理解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以寥寥八字,由仰观、俯视两种视角,写出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习题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习题

《短文两篇》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1.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即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的愿望和决心。

B. 刘禹锡诸葛亮和扬雄,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住在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草堂中的杜甫,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同类。

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象征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美名远扬。

D. 《爱莲说》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水陆草木之花B. 莲,花之君子者也C.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濯清涟/而不妖B. 可爱者/甚蕃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同予者/何人4.下面对《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B.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D.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 孔子云:何陋之有B. 无案牍之劳形C. 春冬之时D. 观之正浓7.读《陋室铭》,本文在写作方法方法典型的特点是()A. 借景抒情B. 借物抒情C. 运用象征D. 动静结合8.读《陋室铭》,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八年级上第10课《短文两篇》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

八年级上第10课《短文两篇》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

八年级上第10课《短文两篇》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一、《答谢中书书》二、《记承天寺夜游》一、《答谢中书书》中考综合复习题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注释默写:1、【五色交辉】2、【四时】3、【歇】4、【夕日欲颓】【颓】,5、【沉鳞】6、【欲界之仙都】7、【与】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课内简答题: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3、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起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理解性默写: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4、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五、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①四时.俱备:②四时俱备.:③晓雾将歇.:④晓.雾将歇:⑤夕日欲颓.:⑥古来共谈.:⑦五色交辉.:2、一词多义:欲:①夕日欲颓: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自:①自康乐以来:②自非亭午夜分: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念无与为乐者:书:①谢答中书书:②谢答中书书:六、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风吹草低见.牛羊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短文两篇》

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短文两篇》

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宋]苏轼
【注释】①两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

②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

③仆:对自己的谦称。

④陂(bēi):山坡,斜坡。

⑤黑牡丹:牛的戏称。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
(1)方欲遣人求之▲(2)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
(3)昨日一牛病几死▲(4)用其言而效▲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
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15.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

参考已有批注,给【甲】【乙】【丙】三处作批注。

(6分)
【甲】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
【己】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丙】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二)(12分)13.(4分)(1)正、刚刚(2)给予、赠送(3)几乎(4)见效、奏效14.(2分)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15.(6分)【甲】示例:陶诗对他宛如良药,可见苏轼对陶渊喜爱之甚,又读得小心翼翼,舍不得一下子读完,真有意思*。

【乙】示例:如孩童得一糖果,惟恐一口吃完,真是可爱之人!而“无以自遣耳”,隐隐透露出作者的生活境遇。

【丙】示例:“不识”与“识之”,形成对比,看似平常语气,却有一番惊喜。

他是以“老妻”为豪。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短文两篇》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课外阅读题及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一片(块)金。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提(拾起)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

有乘轩冕(有篷的华美车子)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以下句中“故”字作“因此”意的一项为哪一项( )A、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B、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C、不习渡水故耳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下翻译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管挥锄与瓦石不异”意思是:管宁照样挥动锄头与见到瓦石没有什么区别。

B、“宁读如故”意思是:管宁还如同原来一样专心读书。

C、“子非吾友也”意思是:你不是我的朋友。

D、“歆废书出看”意思是:华歆拿一本无用的书出去看。

3、选文说明管宁交友有两个标准:(一)遇财不动心;(二)读书要。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①因以及手其避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②人之有一能,③使后人尚之如此,④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1、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 且② 夫③ 而④ 虽B、① 而② 盖③ 且④ 况C、① 而② 盖③ 而④ 况D、① 而② 夫③ 而④ 况2、解释文中的词语。

① 推王君之心:② 推其事:③ 遗风余思:3、“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句中三个“其”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他(指王盛) 他的(指王盛的) 那些B、莫非它的(指州学的) 那些C、莫非他的(指王羲之的) 那些D、难道他的(指王羲之的) 他的(指王盛的)4、对“被于来世者何如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被后世的人怎样看待呢?B、用什么来影响后世的人呢?C、直到来世,又会怎样呢?D、影响到后世的人,情况又会如何呢?5、对文中州学教授王盛题字并请作者作记的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提高景点知名度,招揽更多游客。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短文两篇(解析版)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短文两篇(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经典练习一.课文整体把握1.比较本课的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填空(1)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2)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一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一句中。

(3)《答谢中书书》一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景的名句是“()”。

【答案】1描写,议论抒情。

(2)山川之美,月色之美。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

(3)“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答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筛选符合要求的句子即可,比如:①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④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点评】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选择诗句,关键在于对古文的理解,再联系所给信息选择恰当的句子。

二.基础积累1.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1.【答案】陶弘景;华阳隐居;信【解析】【分析】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要熟记。

第二个“书”是信的意思。

2.《答谢中书书》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________的________,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2.【答案】南朝;谢灵运;作者能与诗人一样欣赏到山川美丽的景色,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初中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之《短文两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之《短文两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之《短文两篇》
1.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

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章思想内容
《答谢中书书》: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3.重点字词
字音】
夕日欲颓(tu)沉鳞竞跃(yu)
与其奇者(y)未寝(qǐn )相与(yǔ)
遂(su)藻(zǎo)荇(xng)
竹柏(bǎi)猿(yun)
古今异义】
(1)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2)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
(3)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衰败,萎靡
(4)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6)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7)月色入户
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初二 短文两篇近几年中考阅读

初二 短文两篇近几年中考阅读

(06年河南非课改)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题。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二)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有仙则名.名:(2)惟吾德馨..德馨: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答案:1.(1)出名(或:著名)。

(2)品德高尚。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2008济宁市)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谈笑有鸿儒..鸿儒②人不堪..其忧不堪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3.[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答案:1.①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②无法忍受。

2.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

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

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

初二语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一)《陋室铭》比较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或_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__。

2.解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 (4)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 (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石青之4.按要求填空,并译所填补的句子。

(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译文:(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译文:(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译文: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7.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8.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样的生活情趣?9、读【乙】用【甲】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0.刘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二)《爱莲说》比较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中考专题】2019年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散文篇 二(含答案)

【中考专题】2019年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散文篇 二(含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篇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可楼记[明]高攀龙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

楼可方丈,窗疏四辟①。

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

楼成,高子②登而望之曰:“可③矣!吾于山有穆④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曩⑤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

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所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

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

……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

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

注释:①辟:同“壁”墙壁。

②高子:作者自称。

③可:动词,适合人意。

④穆:同“睦”,和顺。

⑤曩(nǎng):从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其左偏为楼:使……高,往上搭建。

B.可以被风之爽:通“披”,引申为享受。

C.今乃可斯楼耶:于是,就。

D.则吾之于兹楼也:助词,无实意。

2.用“/”给下面一段话断句,断三处。

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

4.第1段中,作者揭示此楼得名的原因是: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作者在文中借楼表明自己这样的处世之道:“”(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愚公移山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八年级上第10课《短文两篇》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

八年级上第10课《短文两篇》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

八年级上第10课《短文两篇》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0课《短文两篇》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一、《答谢中书书》二、《记承天寺夜游》一、《答谢中书书》中考综合复习题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注释默写:1、【五色交辉】2、【四时】3、【歇】4、【夕日欲颓】【颓】,5、【沉鳞】6、【欲界之仙都】7、【与】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课内简答题: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3、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起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理解性默写: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4、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五、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①四时.俱备:②四时俱备.:③晓雾将歇.:④晓.雾将歇:⑤夕日欲颓.:⑥古来共谈.:⑦五色交辉.:2、一词多义:欲:①夕日欲颓: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自:①自康乐以来:②自非亭午夜分: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念无与为乐者:书:①谢答中书书:②谢答中书书:六、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风吹草低见.牛羊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短文两篇》典型例析

《短文两篇》典型例析

《短文两篇》典型例析
【例1】
根据原文,填写下面一段文字的空格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解析〗
计此类题是考察对文言文的记忆和对字形复杂的字的正确书写能力,要注意“濯”、“涟”、“亵”易写错的字。

此题答案是: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例2】
选出与原文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①香远益清,亭亭静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嘻!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③莲之爱,同余者何人?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
计此类题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言材料的记忆和比较能力。

①中“静直”应为“净植”,②中“嘻”应写成“噫”,③中“余”应写成“予”。

本题答案是:④。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短文两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短文两篇
[宋]苏轼
【注释】①两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

②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

③仆:对自己的谦称。

④陂:山坡,斜坡。

⑤黑牡丹:牛的戏称。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
昨日一牛病几死▲用其言而效▲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15.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

参考已有批注,给【甲】【乙】
【丙】三处作批注。

【甲】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
【己】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丙】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13.正、刚刚给予、赠送几乎见效、奏效14.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15.【甲】示例:陶诗对他宛如良药,可见苏轼对陶渊喜爱之甚,又读得小心翼翼,舍不得一下子读完,真有意思*。

【乙】示例:如孩童得一糖果,惟恐一口吃完,真是可爱之人!而“无以自遣耳”,隐隐透露出作者的生活境遇。

【丙】示例:“不识”与“识之”,形成对比,看似平常语气,却有一番惊喜。

他是以”老妻”为豪。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