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夏季气温高达商榷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词拼音及原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词拼音及原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词拼音及原文1、藤野先生1、上野的樱花烂漫时节,望去确也象fýi hïnɡ__________的轻云,但花下也少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的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2、实在biüo zhì__________极了。

3、学年试验完毕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天,秋初再回到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luî dì__________。

4、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bú xùn__________,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5、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jiã zã__________干事tuō cí__________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6、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yïu ɡuünɡ kþ jiàn__________________,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7、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 yánɡ dùn cuî__________________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shýn wù tînɡ juã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字。

8,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zhǎng gù__________颇为熟悉的了。

9,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nìmíng__________。

罗布泊为什么恐怖?

罗布泊为什么恐怖?

罗布泊为什么恐怖?罗布泊是一座臭名昭著,令人深受恐惧的北部高原湖泊。

它坐落在西藏拉萨市附近,海拔约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湖泊之一,也是最不利的生存地点之一。

罗布泊之所以被称为恐怖,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环境条件恶劣。

罗布泊海拔较高,气候恶劣,氧气稀薄,冬季气温容易下降到零下45摄氏度以下,夏季高温仍然接近零下20摄氏度,湖中水温仅有-2至-5摄氏度。

这些恶劣的环境情况,使得罗布泊成为人们无法容忍的荒凉地带。

- 短暂的夏季。

罗布泊的夏季非常短暂,只在7、8、9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零下20度以下,因此想要使用这段时间积累资源极其困难。

- 严重的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一种由于高海拔缺氧引起的严重的生理反应。

在距海拔4000米以上的罗布泊,人们很容易出现缺氧性头痛、头晕、恶心、->腹泻等症状,打击人们对这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大大增加。

- 自然灾害频繁。

罗布泊地处西藏极早就被人们称为“危险的五雷惊天的地方”,由于这里的海拔相对较高,自然灾害非常频繁。

以及灾害活动,爆发的危害,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使紧张的气氛更加令人恐惧。

- 危险的野生动物。

罗布泊四周有各种野生动物,其中不乏普通的老鼠,而且还会遇到狼群和狮子。

另外,有些野生动物大小恐怖,瞬间可以将一个人吞没,因此面对这些动物,人们不得不感受它们强大的不可估量的威力。

总之,罗布泊之所以恐怖,是由于它恶劣的环境条件、短暂的夏季、严重的高原反应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和危险的野生动物。

因此,想要在罗布泊生存,既考验人们的勇气和决心,也考验他们的智慧和技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原文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

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人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人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人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纪还有lOOO多平方公里水域。

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儿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实用)

罗布泊,消失的仙湖(实用)
吴岗
文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 泊 ”,三点水,罗布泊与水有关。 “ 仙湖 ”,宛如仙境、极其美丽的湖。 “ 消逝 ”,消失。“逝”,含惋惜之意。 仙湖消逝,可见作者的感情基调是 遗憾、难过、悲痛的。
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 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 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 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 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 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 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 了他的遗体。
三、排比手法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 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 了……”
评: ‚盲目‛一词,写出人们目光短浅, 只顾眼前利益;眼光狭隘,不顾整体利 益,滥用资源的悲剧。 连用了四个‚盲目‛,以排比的句 式,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了。
“那奇形怪状的 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 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 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 手!” ——这句运用 拟人 手法,赋予胡 杨林以人的感情,“ 挣扎与痛苦 ” 表现作者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 惜不已的感情。
二|、1、拟人手法:
2、“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 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 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 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 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 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一个副词“又”,说明相同的悲剧在
重复,那么还知道有哪些悲剧在重 复?
2004年8月,受强台风“云娜” 影响,乐清市北部山区的3个乡镇发生特 大的泥石流灾害,专家指出,这种灾害固 然与当地的地质条件有关,但当 地人民 滥砍滥伐山区植被,破坏当地的生态 环境也是诱 发因素之一.

罗布泊说明文阅读原文和答案教学设计3篇

罗布泊说明文阅读原文和答案教学设计3篇

罗布泊说明文阅读原文和答案教学设计3篇Teaching design of reading the original text a nd answers of Lop Nor's expository text罗布泊说明文阅读原文和答案教学设计3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罗布泊》说明文阅读原文教学设计2、篇章2:《罗布泊》说明文阅读题目教学设计3、篇章3:《罗布泊》说明文阅读答案教学设计罗布泊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下面是小泰为你整理的《罗布泊》说明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篇章1:《罗布泊》说明文阅读原文教学设计⑴罗布泊,这是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地名。

它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一个戈壁滩。

这里没有一棵草,没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摄氏70度。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穿越此地。

自二十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闯入这里,罗布泊才为世人所知。

但是,近十几年来,此地却不时传出因缺水而有人遇难的消息。

1980年6月17日,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穿越干涸的罗布泊盆地进行科学考察时,外出找水,不幸遇难;时隔十多年后,著名探险家余纯顺探险至此地,也因高温缺水而亡。

⑵但是,罗布泊原来并不是一片沙漠。

据史书记载,在四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千米。

到了十世纪初,还有1000平方千米的水域。

“极端”的罗布泊

“极端”的罗布泊

“极端”的罗布泊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

在确定本刊今年3月号反映气候变化的选题时,我想到了罗布泊,并用了“极端”一词来形容。

说起来心情也很复杂,因为在新疆工作期间,几次深入罗布泊湖心地带,我对那里的自然环境和干旱气候有切身感受,罗布泊作为干旱地带的典型代表确有其独特性。

本来“泊”是与“湖”并列的词语,是碧波万顷、群鸟翔集、绿树成荫的形象概念,如“镜泊湖”“梁山泊”和“团泊洼”等等,给人以神清气爽的感觉,而罗布泊呢,无水、无草、无生命,曾经的浩荡大泽变成了一片望不到边际的莽莽荒原,极端的反差不可思议,“泊”的灵魂已经脱开了它的本体,像是从厚厚的盐壳中破出,飘荡在空中,远远地注视着这片干旱荒凉的土地。

罗布泊,本不该这样啊!干涸的“大耳朵”何时再听到鸟儿的叫声罗布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若羌县境内,塔里木盆地东部,在卫星地图上搜索就可以看到,干涸的罗布泊湖盆地带就像一只巨大的耳朵,这是因为随着罗布泊来水减少,湖面呈同心圆收缩,每收缩一次,就留下一道波状的盐层,结果就出现了层叠的“耳轮”,最后干涸的洼地就是最后一道“耳轮”的痕迹。

如今这只“大耳朵”紧贴在干枯的地面上,再也听不到任何飞鸟的歌唱了。

历史上的罗布泊曾屡经沧桑变故,两千年前的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湖边的楼兰王国“水大波深必汛”,居民们曾把防御洪水作为头等大事,那时候,湖滨水岸,到处是茂密的胡杨,楼兰故城的土垠遗址据说就是水陆码头,后来塔里木河多次改道,使罗布泊水面游移不定,也曾大面积缩减。

1921年,塔里木河经孔雀河入罗布泊,湖面扩大,到1942年后开始收缩。

1958年大洪水再次充盈罗布泊,但仅仅过了3年,到了1962年,整个罗布泊湖就完全干涸了,就在这3年时间里,国家大跃进,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上游大面积开垦,修建水库,筑坝截水,此后,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就没有水再流入罗布泊了。

罗布泊湖是浅盆湖,湖水最深处只有3米左右。

初中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解析

初中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解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解析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

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品味】罗布泊被发现其实很晚。

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品味】对罗布泊考察的简单介绍,引起读者的兴趣。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品味】两个“没有”、三个“一”和准确的“70℃”,描述出罗布泊的荒凉恐怖。

【段析】第一部分:介绍罗布泊的位置和人们发现、考察罗布泊的简单历史以及罗布泊的特点。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引用史实展现从前的罗布泊令人惊异的美丽繁荣。

用“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这些词语描绘出一个美丽宁静、令人向往的“生命绿洲”,与第一部分描绘的荒凉恐怖的戈壁形成强烈对比,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激起人们的好奇心。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两万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戈壁滩≠沙漠

戈壁滩≠沙漠

龙源期刊网 戈壁滩≠沙漠作者:王景波赵力影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1年第01期“罗布泊。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这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第3单元)中的两段描述性的文字。

读完这两段文字,如果问大家罗布泊是什么?根据文中作者的描述不难回答上来,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是沙漠。

这里作者显然把“戈壁滩”和“沙漠”混为一谈。

那么“戈壁滩”和“沙漠”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我们先了解一下戈壁滩。

戈壁,是一个外来词,出自蒙古语,意为砾石质荒漠。

从地貌特征上看,戈壁滩属于荒漠的一个类型,地势平缓、地面覆盖大片砾石。

其形成主要原因是因洪水冲积而成。

当发洪水,特别是山区发洪水时,由于出山洪水能量的逐渐减弱,在洪水冲击地区形成如下地貌特征:大块的岩石堆积在离山体最近的山口处,岩石向山外依次变小;随后出现的就是拳头大小到指头大小的岩石。

由于长年累月日晒、雨淋和大风的剥蚀,棱角都逐渐磨圆,变成了我们所说的石头(学名叫砾石)。

这样,戈壁滩也就形成了。

而那些更加细小的砂和泥则被冲积、漂浮得更远,形成了更远处的大沙漠。

戈壁滩渗透性极好,地表缺水,植物稀少,仅生长一些红柳、骆驼刺等耐旱植物,而且经常刮风。

戈壁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和西藏的东北部等地。

再来了解一下沙漠。

“沙”亦作沙幕、砂漠,指地面完全为沙所覆盖,干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区。

简言之,是指沙质荒漠。

沙漠主要出现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形成的关键因素是气候。

当地面失去覆盖,在干旱气候和大风作用下,绿色原野逐步变成类似沙漠。

人为的原因也会造成土地的沙化,如不合理的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地樵采等。

沙漠地貌大多为沙滩或沙丘,在风的作用下,有的沙丘会流动。

病句辨析与修改(word版,有答案)

病句辨析与修改(word版,有答案)

病句辨析与修改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感到余味无穷。

B. 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临沂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江苏等省。

C. 夜幕降临,周遭寂静。

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

D. 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帐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2.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临沂把“一带一路”作为发展的最大机遇,通过大力实施商城国际化,商贸物流实现逆势上扬。

B. 自2014年1月创立以来,历经三年的不断摸索,凭借着沂蒙晚报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逐渐成为临沂本土最知名的微信平台之一。

C. 孙县长先后到菜博会南大门、兰陵演艺中心、中华兰花馆等地调研,详细了解开幕式活动筹备、节点项目建设、活动策划等情况。

D. 县林业局驻李河湾村“第一书记”工作组正指导20多名群众翻土、挖坑、种植、浇水,抓紧种植新品优质猕猴桃,目前已完成一期种植400多亩。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第七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各地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增强人们抗灾、防灾,减灾的意识。

B. 要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中学生必须发扬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C. 《第三极地》之所以火爆的原因,在于这部纪录片美到极致的风景和独特的风俗人情。

D.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 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C. 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 罗布湖今昔的对比
• ----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 而具体的描绘, 显示了巨大的落差, 造成了 文势的跌宕, 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拟人
•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 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 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 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 手!” • 拟人手法赋予胡杨以人 的感情,让读者仿佛眼见 一个在痛苦边缘挣扎的 人, 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 为人类自己盲目破坏生态 环境而痛惜不已。
•引用史书, 前人的著作, 形 象地描绘出罗布泊昔日的美 丽, 让人不禁跟随作者的笔 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 境的感觉,然而回到现实, 罗布泊已经不再美丽,痛惜 之情更加深切感人。
(三)叙述事实, 真实 可靠.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实地考 察之后写的,内容真实可靠.
• 在文中还引用了大量的数据 . • 如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 水库130多座, 任意掘堤修引水口 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 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 米 ”. 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 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拼命的 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 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 化。
拓展
1.世纪老人的述说 畅想:“如果我是 世纪老人,我该如 何讲述罗布泊的百 年沧桑?”
• 提示: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 史。 3.从出生~20岁(从斯文· 赫定发 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 情调。) 从20岁~60岁(两次改道、 “四盲” 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 坏。)
•这些抒情让人共鸣, 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 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 态环境的严重后果, 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 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
(二)运用修辞, 形象 鲜明.
课文写得震撼人心, 振聋发聩, 除了作者强烈的抒情外, 还运 用了一些文学手法, 试找出文 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表情 达意的作用.

死亡之海的生命之路

死亡之海的生命之路

死亡之海的生命之路记者孙海峰闵媛通讯员呼守圣岳春光核心提示:哈罗铁路北起在建中的兰新第二双线哈密南车站,途经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和巴音格楞蒙古自治州,进入塔里木盆地,沿途经过花园乡、南湖、沙哈、巴特、鲢鱼山、黑龙峰、多头山、东台地、罗中等9个车站,直达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罗布泊,整个铺架工程包括正线铺轨367.8公里、站线铺轨29.814公里、架梁279孔、铺道岔80组、铺碴108.7万断面方及其他大量附属工程。

工程开工以来,中铁一局的建设者们在严酷的环境中洒下汗水、忍受寂寞、牺牲家庭,为这条通往“死亡之海”的铁路灌注了激情,修建了这条生命之路。

驾车走出哈密市,向西南行进,不一会就到了戈壁深处。

与喧嚣的城市相比,这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没有绿色、没有人烟、没有生命,甚至没有声音;所有的,只是满眼黄沙与呼呼的劲风。

这里,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蒙古语意为多水汇入之湖。

这里曾经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经过上千年的变迁,现在已成为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1℃。

由于环境极为严酷,甚至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这里。

2010年8月,一群建设者走进了这里,两年来,他们漂泊在异乡的风雪中,忍受着寂寞与酷暑,在塔里木盆地腹地,完成正线铺轨367.8公里、站线铺轨29.814公里、架梁279孔、铺道岔80组、铺碴108.7万断面方,终于将一条生命之路铺架在这片生命禁区,用钢轨将哈密市与罗布泊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结束了罗布泊没有铁路的历史。

漂泊在边疆的风雪中“罗布泊风大,大到什么程度?总有个十三、四级吧!今年4月20号下午14点,我们住的彩钢板房生生地给风撕碎了。

那会儿我们正在屋里做饭呢,房子一下子给风吹碎了,锅碗瓢盆也到处乱飞,吓人哪!风停了之后,只在路基下找回了一块冰箱盖子。

”提起当时的狂风,哈罗铁路巴特车站值班员,武威人张占华至今仍心有余悸。

狂风,是罗布泊送给哈罗铁路建设者们最多的“礼物”。

吴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本原文

吴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本原文

吴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本原文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

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人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人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人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纪还有l OOO多平方公里水域。

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儿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

揭新疆神秘事件

揭新疆神秘事件

揭新疆神秘事件:失踪的彭加木这两天看十大悬案,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一个,新疆,罗布泊,失踪的科学家和双鱼玉佩事件。

网上有不少文章在讲这件事,虚虚实实半真半假,大部分讲着讲着就讲成人鬼蛇神的小说了。

个人看着觉得很不满意,于是干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己查资料自己扒,算是为这个神秘案件做一个系统地整理和总结吧。

1980年5月8日,由政府批准,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率领一支名为“中国罗布泊考察队”的队伍向罗布泊进发,试图穿越全长450公里的罗布泊湖盆。

从5月8日到6月17日,他们采集了许多生物土壤标本和矿物化石,收集了许多珍贵的一手可靠资料。

图为在此次事件中失踪的科学家彭加木的纪念碑。

图为彭加木最后遗留的信息。

6月16日,科考队因严重缺水缺汽油被迫停止前进。

经过商议,科考队决定就近拍电报请求部队救援。

期间队长彭加木与科考队其他队员发生过争执,他不想请求救援,因为科考队经费有限,让军队送油送水一次至少要花费7000元左右。

但是最终彭加木妥协。

6月17日上午9点,队伍就接到部队回电,他们同意请求,并要求提供营地坐标。

6月17日下午1点,科考队发现彭加木失踪。

原因是司机王万轩到车里取衣服时,在一本地图册里发现一张纸条,上面仅写一行字:我往东去找水井。

彭 17/6,10:30(如上图所示。

)自此以后,从1980年至今,中科院四次派出考察队伍搜寻彭加木,参与人数上千,却一直再也没找到这位科学家。

彭加木的意外失踪成了近代中国一个非常神秘的事件。

这个事件看似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在一次科考任务,队长不听劝阻独自离开队伍去找水,结果在沙漠中失踪。

可是中国每年失踪人口不计其数,探险科考的也不是没有,为什么彭加木会备受关注?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彭加木其人。

彭加木,1925年生,广州人。

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大学农学院任教,专攻农业化学。

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当研究员,后被选为上海全国人大代表。

在事发一年前他开始兼任新疆科学院副院长。

列数字说明方法的解读与运用

列数字说明方法的解读与运用

列数字说明方法的解读与运用作者:曹慧琼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2年第01期列数字是说明文中最为常用的说明方法之一,用数字来说明问题,它可以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显得更准确,使说明文更具说服力。

初中教材中,如在《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茅以升先生就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长、宽、桥拱数量等方面特征,显示了两座桥外型的雄伟、设计的合理。

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黄传惕先生也用列数字的方法全面介绍了紫禁城城墙有多高,城门有几座,占地有多少平方,宫殿有多少座,房屋有多少间等一系列问题,向读者全方位地展示了故宫博物院的恢宏气势和众多的独特建筑。

其他的还有如《奇妙的克隆》、《生物入侵者》、《旅鼠之谜》等作品,也都应用了大量的列数字说明方法。

在此,笔者就列数字说明方法在写作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方式做一下简单的解读,以便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对此有更全面的了解。

根据文章中数字的应用手法不同,笔者认为列数字说明方法一般有三种表现方式,笔者把它们分别称之为一般陈述式、对比凸现式和运算推演式。

一般陈述式,是指写作过程中对单一说明对象的某些本质特征用数字做陈述式的简单介绍,如对有形事物的长度、宽度、高度、密度介绍,对变化着的事物做速度、强度等介绍。

如作家位梦华先生在《旅鼠之谜》一文中介绍旅鼠生长发育情况时,他写道“它们一年能生七八胎,每胎可生12个幼崽。

更加有趣的是,只需20多天,幼崽即可成熟,并且开始生育。

”这充分说明了旅鼠发育生长速度的迅速。

吴刚先生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中,写罗布泊现在温度“夏季气温高达70℃”,写4世纪时罗布泊的水域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里”,在写到现代人对罗布泊的环境影响时,他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以上这些数据都是对事物某些特征的陈述式介绍,让人读了感到既浅显,又明了,是一种十分常用的列数字方法。

罗布泊的大气环境

罗布泊的大气环境

罗布泊的大气环境
罗布泊地区气候异常干燥、炎热,年平均气温11.6℃,夏季最高气温>40℃,冬季最低气温-20℃以下,年降水量20毫米,蒸发量>3000毫米,年日照时数>3200h,年积温>4500℃。

且风蚀强烈,全年盛行风方向为NE,3~5月为多风季节,6~8月为大风季节,8级大风日>60d,常常引起沙暴天气,位于罗布泊下风向的若羌、且末地区每年浮尘天气有115~193d。

罗布泊(Lop Nor),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又名罗布淖(nào),《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也有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牢兰海、辅日海、临海、洛普池、罗布池等多种名称。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海拔780米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最低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缘,若羌县北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中心位于北纬40.5°,东经90.3°。

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

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之后由于气候变迁及人类水利工程影响,导致上游来水减少,直至干涸,现仅为大片盐壳。

1。

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
今日之罗布泊
被斯文· 赫定赞誉过的这片
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
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 怖的地方。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 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
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
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
何飞禽敢于穿越。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
澈的生命绿洲。斯文· 赫定思想认识? 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违反自然规律
作者对罗布泊的消逝怀着怎样的感情?
痛惜、字里行间充满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 杨林啊,在忍受|20 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 成了|干枯的|“木乃 伊”。那奇形怪状的 枯枝,那死后|不愿倒 下的身躯,似在表明| 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 的|挣扎与痛苦,又像 是|向谁伸出|求救之 手!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 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 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 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 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
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
个死湖、干湖。
用一个词语概括导致罗布泊消逝的根本原因
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
青海湖
月牙泉
月牙泉通过治理水位正在稳定提高。“现在水域
面积重新扩至到10亩,水位已提高了0.6米,最 大水深达到1.8米,平均水深有1.5米。”敦煌旅 游局副局长张健说。 —中国广播网2010-7-14
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了国家和青海省的高度重视,
青海省为此制定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规 划,计划在30年时间内,投资5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 十大生态治理工程,使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 善和恢复。但我们希望还能颁布更严厉的法律条列,从 而加强对青海湖的管理。还我们一个美丽的青海湖 摘自新浪粉灵豆博客《解析青海湖水位下降的原因》 (2010-10-10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布泊“夏季气温高达℃”商榷
罗布泊“夏季气温高达70℃”商榷
作者:李希艳耿庆明字体:【大中小】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文第三自然段,作者对罗布泊夏季气温的描述有误。

原文为:“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这里,作者对空气温度和地面温度两个概念的理解有误。

百叶箱是一种专门用于测定空气温度的仪器。

百叶箱的四壁用木条做成百叶箱式,阳光不能直接射入,雨雪也不能直接进入,但空气畅通,温度一致。

一天内,百叶箱内的温度在不同时间是有区别的,不论晴天、阴天,总是出现一次最高值,一次最低值,这两个数值就是我们在天气预报中所听到的日最高、最低气温。

那么为什么用百叶箱内所测定的数据作为每天的最高、最低气温呢?
我们平时所说的温度是指空气的温度,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是不一样的,沿垂直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6℃。

地面测定的温度是地面温度,由于组成地面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阳光照射与否,地面温度也有差别。

地面温度和空气温度在同一个时间里有很大的区别。

露天直接测量空气温度和在百叶箱中测量空气温度区别更大:露天直接测量空气
温度,是温度计表面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得来的,显示的温度很高,如2006年7月31日15时左右吐鲁番火焰山脚下“金箍棒”温度计高达69.6℃。

为了便于区分和理解,我们可把它叫太阳直照温度;而在百叶箱中,空气直接吸收太阳能不多,特别是对太阳辐射能中的可见光吸收更少,因此,百叶箱中测定的气温才是准确的空气温度。

我国规定气象台(站)所报气温特指距地面1.5米左右,在百叶箱里测定的温度,也就是我们日常所用的空气温度——气温。

我国的气温究竟哪里最高?罗布泊的气温是否能高达70℃呢?
根据现有资料记载,新疆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1953年和1956年两年的7月24日,曾两次记录到47.6℃的高温;1965年7月吐鲁番机场出现了48.9℃的高温记录。

每年夏季午后,地表温度常可上升到75℃,在其南部的沙丘表面,曾测到82.3℃的高温。

现行的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32页说:“吐鲁番的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9.6℃,这是我国现有气象记录中的气温最高值。


罗布泊地区的实测资料要少得多,但其地理环境类似于吐鲁番,因此,其最高气温绝不可能高达70℃,70℃可能指的是地面温度或太阳直照地方的气温,如吐鲁番火焰山脚下“金箍棒”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实验小学257000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五中学2570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