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胀中医诊疗方案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诊疗方案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肺胀病”(ZYYXH/T4~49~2008)和2010年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进行诊断。
(1)喘息、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动则气短、呼吸困难,早期仅于活动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2)常有吸烟、反复的加重病史。
(3)或伴有消瘦、纳差、心烦等。
(4)肺功能检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表示存在不可逆气流受限。
2.西医诊断:疾病诊断和分期标准参照卫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进行诊断。
(1)症状1)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
初为间断性咳嗽,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可有咳嗽,夜间咳嗽常不显著。
少数患者无咳嗽症状,但肺功能显示明显气流受限。
2)咳痰:咳少量粘液性痰,清晨较多。
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少数患者咳嗽不伴咳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的典型表现。
早期仅于活动后出现,后逐渐加重,严重时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4)喘息: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可出现喘息症状。
5)全身性症状: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体征COPD早期体征不明显。
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以下体征:1)一般情况:粘膜及皮肤紫绀,严重时呈前倾坐位,球结膜水肿,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2)呼吸系统:呼吸浅快,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时可呈胸腹矛盾呼吸;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双侧语颤减弱;肺叩诊可呈过清音,肺肝界下移;两肺呼吸音减低,呼气相延长,有时可闻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
3)心脏:可见剑突下心尖搏动;心脏浊音界缩小;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出现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时P2>A2,三尖瓣区可闻收缩期杂音。
肺胀诊疗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诊疗方案肺病科(2014年)病名:肺胀中医病名:肺胀西医病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
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中医之“肺胀”范畴。
一.诊断(一)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症部分》(1)多种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2)主症: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多,胸中憋闷如塞,胸部膨满,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煽气促,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不安。
病情轻重不一,每因感受外邪加甚而致伴有寒热表证。
日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严重者可出现喘脱,或并发悬饮、鼓胀、癥积、神昏、谵语、痉厥、出血等证。
(3)发病特点:常有吸烟病史,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多年,反复发作。
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
多见于老年人。
(4)查体:胸廓隆起如桶状,叩之呈过清音,两肺或一侧有呼吸音增粗,听诊有痰鸣声及湿哕音,心音遥远。
(5)辅助检查X线检查、CT检查、心电图、血气分析检查等有助于本病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2011年版)》(1)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和(或)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为主要症状。
(2)具有吸烟史及(或)环境职业污染等危险因素接触史。
(3)体检及影像学提示肺气肿征。
(4)肺功能测定: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小于70%,及血气分析等。
(二)症候诊断:1.寒饮伏肺主症:咳嗽气急,胸闷气喘,甚则喘鸣有声,痰多易咯,色白清稀多泡沫,胸膈满闷,兼症:形寒背冷,喜热饮,咳多持续,时有轻重。
舌脉:舌淡苔白滑,脉细弦或沉弦2. 痰浊阻肺主症:胸满,咳嗽痰多,咯痰白粘或带泡沫,气喘,劳则加重,兼症:怕风易汗,脘腹痞胀,便溏,倦怠乏力。
中医科肺胀病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科肺胀病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学认为,肺胀病是由于肺气郁结、湿热积聚、痰浊阻滞等原因引起的一种肺部疾病。
常见症状有胸闷、气喘、咳嗽、咳痰等。
中医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辨证论治和中医药治疗。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中医科肺胀病的诊疗方案。
辨证论治
1.肺气郁结型
特点:胸胁胀闷、不舒服,嗳气呕恶、哑音、口苦。
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疗: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常用方剂有木香理气丸、柴胡疏肝散等。
2.湿热积聚型
特点:胸胁痞闷,闷热,喜喝凉水,口苦口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宜清热利湿,通气化痰。
常用方剂有葛根芩连汤、半夏泻心汤等。
3.痰浊阻滞型
特点:胸痞气滞,声低不爽,咳嗽稠痰,舌苔腻,脉滑。
治疗:宜化痰止咳,行气宽胸。
常用方剂有止咳化痰汤、千金止咳散等。
中医药治疗
1.祛痰止咳药物
常用药物有半夏、紫菀、白果、川贝等。
可以疏散痰浊,减轻胸闷、咳嗽等症状。
2.理气化痰药物
常用药物有木香、枳实、香附、柴胡等。
可以疏肝理气,化痰开窍,改善胸闷、气喘等症状。
3.清热利湿药物
常用药物有葛根、芒硝、黄连、泽泻等。
可以清热利湿,改善口苦口干、闷热等症状。
4.活血化瘀药物
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丹参、当归等。
可以活血化瘀,改善胸痞、哑音等症状。
总之,中医科肺胀病的诊疗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并结合中医药治疗。
肺胀病等中医诊疗方案
肺胀病等中医诊疗方案
一、中医诊疗方案:
1、辨病论治:根据病人的具体病史,结合体征,诊断为肺胀病,临
床表现为气滞痰阻、化痰不易,因此以温气宣调为主,活血化瘀为辅。
2、治法:采取温证法治疗,以助阳健脾补肺,温补肝肺,活血化瘀,宣调气血。
(1)具体处置:用温敷,先用温热水袋敷患肢,每日2次,每次20
分钟,以温经活血。
(2)中药煎煮:贝母、陈皮、半夏等热血活血之品,或者百合、黄
芪等健脾补肺之品,或者阿胶、麝香等补肝肺之品,经三煎,每日服一剂,连服十天为一个疗程。
(3)饮食调强:饮食调节宜适当添加蔬菜水果,食用适量含有钙和
维生素的食物,用烹煮方式,如煮熟、炖熟,使痰液消极,增进消化吸收,减轻痰阻,恢复正常代谢。
(4)自我调节:遵循规律的作息,保持心情舒畅,增强精神力量。
二、辅助治疗:
1、定期检查:对患者定期进行复查,以了解有无变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2、加强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加耐病力,增强体质,促进消化和代谢,预防肺胀病复发。
肺胀中医诊疗方案
四、治疗周期与评估
1.治疗周期: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周期。
2.疗效评估:通过定期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五、注意事项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等差异,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指导患者改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因素,增强体质。
4.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六、结语
本方案旨在为肺胀患者提供合法合规的中医诊疗服务,提高临床疗效。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希望广大医护人员严格遵循本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2篇
肺胀中医诊疗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
肺胀是中医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证,其特点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痰多等。本方案旨在规范中医诊疗流程,为肺胀患者提供细致全面的中医治疗策略,确保诊疗活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提升治疗效果。
2.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痰多,可伴有发热、乏力、消瘦等症状。
3.体征: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呼吸音减弱,部分患者可触及胸膜摩擦音。
4.辅助检查:胸部X光片、CT、肺功能检查等,了解肺部病变情况。
5.中医辨证:根据患者病情、体质、脉象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三、治疗方案
1.中医内治法
二、诊断与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特别关注咳嗽、咳痰的持续时间、性质及变化。
2.临床检查:
-望诊:观察患者面色、舌质、舌苔等。
-闻诊:听诊肺部呼吸音、干湿性啰音等。
-问诊:了解患者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的详细情况。
中医科肺胀病中医诊疗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中医科肺胀病中医诊疗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第七版)、《中医急诊学》(任继学主编)。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
3.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病机复杂,虚实夹杂,“痰、瘀”表现突出,临床以复合证型常见,治疗上以祛邪为主;严重阶段可发生肺衰、心衰、关格、血证、脱证等危重变证,形成脏竭证。
(二)证候诊断(1)痰湿阻肺证症见胸中胀闷,咳嗽咯痰,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弦滑。
(2)寒饮停肺证症见胸中胀闷,喘促气急,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咳嗽咯痰,痰多稀薄色白,舌薄白滑,脉弦紧。
(3)痰热壅肺证症见胸肋胀闷,咳逆喘息,痰多色黄,质黏不爽,口渴烦躁,漫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或滑数。
(4)痰瘀互结证症见胸中胀闷,气喘咳嗽,咯痰不利,口唇紫暗,肢末发给,平卧困难,腹胀肢肿,舌质瘀暗,苔腻,脉象沉涩。
(5)肺肾气虚型症见胸中胀闷,呼吸浅短,甚则张口抬肩,动则喘甚,咳嗽,痰白如沫,心悸,四肢无力,畏寒肢冷,脉弱而数或结代,舌淡或紫暗。
(6)水气凌心证:喘促气急,痰涎上涌,不得平卧,动则喘咳更甚,心悸气短,烦躁不安,尿少肢肿,形寒肢冷,颜面灰白,口唇青紫,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脉沉滑数。
二、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口服汤剂与运用中成药治疗1、痰湿阻肺证治法:化痰燥湿,健脾益肺方药:半夏厚朴汤合茯苓饮加减。
法半夏12g、厚朴12g、陈皮12g、茯苓15g、白术12g、杏仁10g、党参15g、紫苏子15g、生姜g、枳壳10g、甘草6g中成药:桔红丸、通宣理肺片2、寒饮停肺证治法: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6g、白芍12g、细辛6g、干姜6g、桂枝12g、五味子6g、制半夏12g、甘草6g中成药:桂龙咳喘丸3、痰热壅肺证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合定喘汤加减。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诊疗方案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肺胀病西医病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肺胀病”(ZYYXH/T4~49~2008)和2010年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进行诊断。
(1)喘息、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动则气短、呼吸困难,早期仅于活动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2)常有吸烟、反复的加重病史。
(3)或伴有消瘦、纳差、心烦等。
(4)肺功能检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表示存在不可逆气流受限。
2.西医诊断:疾病诊断和分期标准参照卫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进行诊断。
(1)症状1)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
初为间断性咳嗽,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可有咳嗽,夜间咳嗽常不显著。
少数患者无咳嗽症状,但肺功能显示明显气流受限。
2)咳痰:咳少量粘液性痰,清晨较多。
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少数患者咳嗽不伴咳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的典型表现。
早期仅于活动后出现,后逐渐加重,严重时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4)喘息: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可出现喘息症状。
5)全身性症状: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体征COPD早期体征不明显。
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以下体征:1)一般情况:粘膜及皮肤紫绀,严重时呈前倾坐位,球结膜水肿,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2)呼吸系统:呼吸浅快,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时可呈胸腹矛盾呼吸;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双侧语颤减弱;肺叩诊可呈过清音,肺肝界下移;两肺呼吸音减低,呼气相延长,有时可闻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
肺胀中医诊疗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常规一、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本病种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诊断要点进行诊断。
1.有慢性肺系疾病史多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迁延不愈;多见于老年人。
2.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多,胸中憋闷如塞,胸部膨满,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扇气促,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不安,日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严重者可出现喘脱。
3.常因外感诱发,其他如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也可诱发。
(二)西医诊断标准1.主要临床表现1)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2)体征:有或无桶状胸,触觉语颤减弱,肺部叩诊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可闻及干、湿啰音。
2.辅助检查1)肺功能: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2)胸部X片/胸部CT:早期可无变化,或肺纹理增粗、紊乱,或肺气肿。
3.临床评估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咯痰、气短。
既往史:有无哮喘、变态反应性疾病,吸烟史以及职业、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COPD家族史。
4.诊断标准:具有以下特点的患者应该考虑COPD诊断:慢性咳嗽、咯痰、呼吸困难以及有COPD危险因素的接触史。
确诊需要肺功能检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可以确认存在不可逆的气流受限。
二、病因病机(一)病因:1.久病肺虚:发病基础;2.感受外邪:直接因素;3.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二)病机: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而致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
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
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
三、辨证论治(一)中医治疗1.痰热蕴肺证:咳嗽,咯黄或白痰,粘稠难咯,喘息气促,动则尤甚,胸满闷,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或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合桑白皮汤加减炙麻黄10g 生石膏20g 法半夏15g 甘草5g苦杏仁15g 桑白皮15g 栀子10g 黄芩15g黄连10g 浙贝母15g常用加减法:热象明显者可加瓜蒌皮、鱼腥草、蒲公英等;痰多者可加海浮石、竹茹等;咳嗽明显者可加款冬花、枇杷叶、百部、紫菀等;咽痛者可加射干、马勃、蝉蜕、板蓝根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等;血瘀者加丹参、川芎、郁金等;阴虚者加麦冬、北沙参、石斛、玉竹等。
肺胀名老中医病案
肺胀名老中医病案
肺胀是中医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肺部胀满、气短咳嗽、胸闷等症状。
肺胀可以分为实胀和虚胀两种类型。
下面是一个老中医的肺胀病案分析:
患者李某,男性,60岁,老年人。
主诉胸闷气短,咳嗽,咳痰,持续半个月。
查体时发现:面色晦暗,唇红舌暗,舌苔黄腻,脉虚滑。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体格检查结果,老中医初步判断患者为肺胀属虚胀。
根据中医理论,肺胀属于痰饮不化、气机不舒的情况,常与肺脏功能失调和体质虚弱有关。
老中医采取了以下中医治疗方法:
1.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老中医给患者开了健脾化痰、清热化痰的方剂,包括生姜、陈皮、茯苓、半夏等中药,以促进消化和痰液排出。
2. 针灸疗法:老中医采用了针灸疗法,在患者背部的肺经穴位进行了穴位刺激,以调节肺脏的功能,促进气机舒畅。
3. 调整饮食:老中医建议患者调整饮食习惯,少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道的舒适。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胸闷气短和咳嗽的程度明显降低,舌苔颜色也有所改善。
患者感觉自己的身体
状况好转,更有精力。
上述的病案只是一个虚胀型的肺胀病案,不同的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病因和症状表现,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中医治疗。
肺胀中医诊疗方案
肺胀中医诊疗方案肺胀,是指肺脏充气过度,或气体滞留在肺部引起的不适感。
在中医理论中,肺胀多与肺胃失和有关,常伴随着胸闷、气急、咳嗽等症状。
这里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诊疗方案,希望对您了解肺胀的治疗有所帮助。
一、辨证施治中医治疗肺胀首要是要全面观察患者的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机、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常见的辨证有胃火炽盛型、肝郁气滞型、湿热痰饮型等。
对于胃火炽盛型的患者,常常伴随胸闷烧灼感、口苦口干、咳嗽痰黄等症状,可采用清胃泻火的方剂。
如黄连汤、五苓散等可以清胃泻热、解郁散痰。
对于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常伴有胸闷、气急、胁肋胀痛等症状,可采用疏肝理气的方剂。
如柴胡疏肝汤、丹栀逍遥散等可以疏肝理气、舒筋活血。
对于湿热痰饮型的患者,常伴有咳嗽痰多、胸闷、口苦舌腻等症状,可采用清热化湿的方剂。
如二陈汤、半夏泻心汤等可以清热利湿、化痰止咳。
二、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疗法,对肺胀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见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取穴于足三里、太渊等经络穴位,使用行针、健脾散湿的方法。
这些经络穴位与肺经、脾经相关,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舒缓症状的效果。
三、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一种将磨成细末的中药放入熏蒸器中,通过水蒸气将其挥发出来,以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
对于肺胀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肺利咽、开窍醒脾的中药进行熏蒸。
常用的中药有苍朮、生姜、藿香等,这些中药具有辛散、开窍、理气化湿的作用,可舒筋活血、抗菌消炎。
四、调整饮食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饮食调理对于治疗肺胀也是很重要的。
首先要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暴饮暴食、嗜食油腻、辛辣等食物。
其次,可以适量增加一些有助于消化、健脾、理气的食物,如山药、南瓜、薏米等。
此外,还可以饮用一些具有清热化湿、益气养阴、宽中和胃的中药茶,如杏仁茶、黄连菊花茶等。
五、调节情绪在中医看来,情绪与肺胀有密切关系。
过度的压力、焦虑、愤怒等情绪都会导致肺胀的发生。
肺胀中医诊疗方案
肺胀中医诊疗方案引言:肺胀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主要表现为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胀是由于肺脏气机不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
传统中医医学认为,要缓解肺胀症状,首先要调理肺气,疏通气血运行,以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施治1.1 肺气郁结型现为胸闷、气急、烦躁不安、易怒、胸闷不舒、气喘、咯痰黏稠等症状。
方药推荐:- 柴胡泻肝汤:用柴胡、枳实、泽泻、香附、陈皮等药物组成,可疏肝解郁,行气解郁,舒肺宣肺。
- 龙胆泻肝丸:用龙胆草、柴胡、泽泻、茯苓、枳壳等药物组成,可疏肝解郁,行气解郁,舒肺宣肺。
1.2 肺湿痰滞型现为胸闷、气急、痰多黏稠、嗓子痒、咳嗽、咳痰等症状。
方药推荐:- 苓桂术甘汤: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等药物组成,可利水渗湿,健脾化湿,调理肺气,化痰止咳。
- 开嗓扬声丸:用橘红、胖大海、黄柏、盐酸小檗碱等药物组成,可清热化痰,开音扬声,舒肺宣肺。
1.3 肺热痰蕴型现为胸闷、气急、上腹胀满、喜饮冷饮、口苦口干、咳嗽黄痰等症状。
方药推荐:- 二妙散:用竹茹、银柴胡、浙贝母、桔梗等药物组成,可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缓解胸闷气急症状。
- 清肺散:用生石膏、雄黄、薄荷、连翘等药物组成,可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缓解肺胀症状。
二、中医调理方法2.1 注意饮食调理- 忌食辛辣和油腻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酒精等,避免刺激肺气。
-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调理肺气。
- 合理安排饮食时间,避免暴饮暴食和过量摄入食物。
2.2 肺胀患者常用中药疏导- 橘红:具有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作用,在肺胀治疗中常被用于舒肺宣肺。
- 浙贝母:具有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肺热痰蕴型肺胀患者。
结语:肺胀是一种常见的病症,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调理方法,可以缓解症状,改善身体状况。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仍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肺胀诊疗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方案一、中医病名:肺胀二、西医病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三、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多年,反复发作。
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
多见于老年人。
(2)常因外感而诱发。
其它如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也可诱发。
(3)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多,胸中憋闷如塞,胸部膨满,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煽气促,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不安。
胸廓隆起如桶状,扣之成过清音,听诊有痰鸣音及湿罗音,心音遥远。
病程轻重不一,每因感受外邪加甚而致伴有寒热表证。
(4)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严重者可出现喘脱,或并发悬饮、鼓胀、征积、神昏、谵语、出血等证。
(5)辅助检查:胸部X线、心电图、超声心电图、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
修订版)》COPD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1)病史特征:患病过程应有以下特征:①吸烟史:多有长期较大量吸烟史。
②职业性或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如较长期粉尘、烟雾、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接触史。
③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④发病年龄及好发季节:多于中年以后发病,症状好发于秋冬寒冷季节,常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急性加重史。
随病情进展,急性加重愈渐频繁。
⑤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史:COPD后期出现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可并发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
(2)症状:①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
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
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
也有部分病例虽有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
肺胀中医诊疗方案
肺胀中医诊疗方案引言肺胀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咳嗽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胀与肺气失调有关,可通过中医诊疗方案进行综合调理。
本文将介绍肺胀的中医诊断方法,以及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以供参考。
肺胀的中医诊断方法1.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等来初步判断肺胀的病情。
•面色苍白或青紫:表示肺气瘀滞;•面色红赤:表示肺热;•舌质紫暗:表示肺气郁滞;•舌质红、舌苔厚腻:表示肺热胀满。
2. 问诊通过与患者进行详细交流,了解症状的发生、发展、变化等情况,以及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信息。
关键问题: - 胸闷气促的频率和程度; - 咳嗽的性质、时机以及伴随症状; - 是否有咳痰,痰的性状和颜色等。
3. 闻诊通过听患者的呼吸声和咳嗽声来判断肺胀的病情。
•气促伴有喘鸣音:表示肺气郁滞;•咳嗽声低沉有力:表示肺实;•咳嗽声尖锐激烈:表示肺热。
4. 切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肺胀的病情。
关键点: - 脉浮:表示肺热; - 脉涩:表示肺气瘀滞; - 脉弦:表示肺气郁滞。
中医诊疗方案1. 中药调理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青皮、枳实:可疏肝理气,舒肺利水;•浙贝、百部、杏仁:可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竹茹、薏苡仁、姜半夏:可宣肺化痰,平喘止咳。
配合个体情况使用,可以选择煎剂或丸剂。
2.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燥热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葱蒜等。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柠檬、橙子、苹果等,有助于调理肺部功能。
3. 心理调节肺与情绪有关,情绪不稳定时容易影响肺气的运行,因此在诊疗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心理调节,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产生过度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可采取中医的心理调节方法,如静坐、深呼吸、放松心情等。
4. 养生保健•适当锻炼:适度运动可以增强肺功能,但太过剧烈的运动会加重肺部负担,需视个体情况而定;•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通风;•避免长时间待在空气浑浊的环境中。
(肺病科)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1、中医定义: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
严重者可出现神昏、惊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2、西医定义: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确切的病因不十分清楚,但认为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1、诊断依据:根据《中医内科学》第六版教材2、诊断要点:1)病史:有慢性肺系疾患多年,反复发作,一般经10-20年形成。
病程:时轻时重,缠绵不愈。
多见于老年人。
2)诱因:外感、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炎热、酗酒3)临床表现:咳、喘、痰、胀、瘀4)兼证:心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则喘脱,或并发眩晕、鼓胀、徵积、神昏、谵语、惊厥、出血等。
5)体征:桶状胸,双肺闻及哮鸣音、痰鸣音、湿性罗音;心音遥远;胸部叩诊呈过清音。
(二)西医诊断1、诊断依据: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2、诊断要点:1)危险因素①吸烟史;长期大量吸烟史;②职业史、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③室内外空气污染,如生物燃料燃烧史;④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2)临床表现(1)症状①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
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晨起为著,后期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明显。
②咳痰:通常咳白色黏液或泡沫样痰,偶带血丝,一般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
③气短或呼吸困难: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早期于劳力时出现,后渐加重,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④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常有喘息;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
⑤全身性症状: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肌肉萎缩和活动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体征早期体征不明显,疾病进展可出现以下体征:①视诊、触诊:缩唇呼吸;皮肤及黏膜紫绀:呼吸变浅快;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并发右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颈静脉充盈,肝,颈回流征阳性,肝脏肿大,双下肢水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常规
-、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本病种参照普通高等教育“ ^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
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诊断要点进行诊断。
1.有慢性肺系疾病史多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迁延不愈;多见于老年人。
2•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多,胸中憋闷如塞,胸部膨满,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扇气促,张口抬肩,
目胀如脱,烦躁不安,日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严重者可出现喘脱。
3.常因外感诱发,其他如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也可诱发。
(二)西医诊断标准
1.主要临床表现
1)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2)体征:有或无桶状胸,触觉语颤减弱,肺部叩诊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双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可闻及干、湿啰音。
2.辅助检查
1)肺功能: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 FVC<70%
2 )胸部X片/胸部CT:早期可无变化,或肺纹理增粗、紊乱,或肺气肿。
3.临床评估
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咯痰、气短。
既往史:有无哮喘、变态反应性疾病,吸烟史以及职业、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COPE家族史。
4.诊断标准:
具有以下特点的患者应该考虑COP[诊断:慢性咳嗽、咯痰、呼吸困难以及有COPD危险因素的接触史。
确诊需要肺功能检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 FVC<70%可以确认存在不可逆的气流受限。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久病肺虚:发病基础;
2.感受外邪:直接因素;
3.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
(二)病机: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而致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
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
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
三、辨证论治
(一)中医治疗
1.痰热蕴肺证:咳嗽,咯黄或白痰,粘稠难咯,喘息气促,动则尤甚,胸满闷,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或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合桑白皮汤加减
炙麻黄10g 生石膏20g 法半夏15g 甘草5g
苦杏仁15g 桑白皮15g 栀子10g 黄苓15g
黄连10g 浙贝母15g
常用加减法:热象明显者可加瓜蒌皮、鱼腥草、蒲公英等;痰多者可加海浮石、竹茹等;咳嗽明显者可加款冬花、枇杷叶、百
部、紫菀等;咽痛者可加射干、马勃、蝉蜕、板蓝根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等; 血瘀者加丹参、川芎、有B金等;阴虚者加麦冬、北沙参、石斛、玉竹等。
中成药:麻杏石甘合剂。
气虚者静脉滴注益气针剂;血瘀者静脉滴注活血化瘀针剂。
耳针:肺、脾、肾、内分泌、支气管。
穴位贴(天灸):大椎、肺俞、膏肓、天突、膻中。
2.痰浊阻肺证:咳嗽痰多,色白粘腻或呈泡沫,气短,喘息,动则尤甚,胸膺满闷,脘痞纳少,舌质紫暗或淡,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燥湿化痰、止咳平喘
方药: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紫苏子15g 陈皮10g 茯苓15g 法半夏15g
莱菔子15g 白芥子6g 枳壳15g 厚朴15g
白术15g 瓜蒌壳15g 五味子5g 、八
刖胡15g
肉桂5g 当归10g 大枣I0g 甘-zf+z-
t-
常用加减法: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等;血瘀者加丹参、川芎、郁金、桃仁、红花;胸满不能平卧者加葶苈子、桑白皮等。
中成药:气虚者静脉滴注益气针剂;血瘀者静脉滴注活血化瘀针剂。
耳针:肺、脾、肾、内分泌、支气管。
穴位贴(天灸):大椎、肺俞、膏肓、天突、膻中。
中药浴足:浴足1号(黄芪30g淫羊藿20g 茯苓20g当归20g细辛10g桂枝15g)
3.痰蒙神窍证:咳嗽,喘促,或伴喉中痰鸣,动则尤甚,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嗜睡,或昏睡、昏迷,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数。
治法:涤痰熄风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
法半夏15g 陈皮I0g 茯苓15g 枳实15g
胆南星10g 竹茹15g 远志10g 石菖蒲10g
郁金15g 苦杏仁15g 党参15g 甘草5g
常用加减法:气虚者加黄氏、党:参等;血瘀者加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 热盛者加黄今、黄连、
天竺黄等;痰多者可加贝母、海浮石等;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火麻仁等;咳嗽明显者可加款冬花、枇杷叶、百部、紫菀等。
中成药:夹热者口服复方鲜竹沥口服液清热化痰止咳;便秘者给予增液承气汤(大黄20g枳实15g厚
朴15g生地30g玄参10g麦冬20g芒硝20g)保留灌肠增液通腑泻肺;气虚者静脉滴注益气针剂;血瘀者静脉滴注活血化瘀针剂。
耳针:肺、脾、肾、内分泌、支气管。
穴位贴(天灸):大椎、肺俞、膏肓、天突、膻中。
4•阳虚水泛证:咳喘不能平卧,心累气促,动则尤甚,咯痰清稀,下肢水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
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暗, 苔白滑,脉沉细。
治法: 温阳化饮利水
方药: 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制附片10g先煎1'小时茯苓30g 白术15g 白芍15g
桂枝I0g 泽泻15g 甘-zf+z- t-
早5g 猪苓20g
大腹皮20g 葶苈子10g 大枣15g 干姜10g
常用加减法:气虚者加黄氏、党觉参等;血瘀者加川芎、桃仁、红花、益母草等;喘甚者加用桑白皮、
厚朴、地龙等;咳嗽明显者可加款冬花、枇杷叶、百部、紫菀等。
中成药:活血补肺胶囊益气活血;阳虚者静滴参附注射液益气温阳,血瘀者静滴活血化瘀针剂。
中药浴足:浴足1号(黄芪30g 淫羊藿20g茯苓20g当归20g细辛10g桂枝15g)耳针:肺、脾、肾、内分泌、支气管、神门。
穴位贴(天灸):大椎、肺俞、膏肓、天突、膻中。
5.肺脾两虚证:咳嗽,咯痰,气紧,纳差,神疲,声低,舌质淡或紫暗,舌体胖大或舌边有齿痕,苔白, 脉细或弱。
治法:补肺健脾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15g 炒白术15g 茯苓15g 法半夏15g
陈皮10g 黄芪20g 白扁豆15g 淮山药30g
砂仁10g后下薏苡仁30g 桔梗10g 炙甘草10g
莲子仁20g 大枣10g
常用加减法:气虚甚者加人参等;咳嗽显者可加款冬花、枇杷叶、百部、紫菀等;痰多者加莱菔子、紫苏子等。
中药可制成药丸。
中成药:可口服香砂六君颗粒。
静脉滴注益气针剂。
中药浴足:浴足1号(黄芪30g淫羊藿20g茯苓20g当归20g,细辛10g桂枝15g)
耳针:肺、脾、肾、内分泌、支气管、神门。
穴位贴(天灸):大椎、肺俞、膏肓、天突、膻中。
6.肺肾两虚证:咳嗽,咯痰,动则喘息,气短,声低,或口干,腰膝酸软,舌淡或嫩红,苔白或少苔,脉细或弱。
治法:补肺益肾
方药:金水六君煎加减
当归15g 熟地黄15g 陈皮10g 法半夏15g
茯苓15g 莱菔子15g 枸杞子10g 巴戟天15g
蛤蚧10g 补骨脂15g 五味子10g 甘草10g
常用加减法:气虚甚者加人参、黄芪等;动则气喘则加沉香、磁石等。
中药可制成药丸。
中成药:活血补肺胶囊。
中药浴足:气虚者:浴足1号(黄芪30g淫羊藿20g茯苓20g当归20g细辛10g桂枝15g)
阴虚者:浴足2号(黄芪30g生地黄20g五味子20g黄精20g麦冬20g当归15g)。
耳针:肺、脾、肾、内分泌、支气管、神门。
穴位贴(天灸):大椎、肺俞、膏肓、天突、膻中。
(二)西医治疗
1.制性氧疗;
2.抗感染:一般根据本地区、本医院细菌流行病学情况选用抗生素,积极完善痰培养+药敏试验以指导抗生
素选择;
3.抗炎及支气管舒张剂:舒利迭吸入,口服或静脉滴注氨茶碱等;
4.机械通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
5.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营养不良,以及心衰、气胸、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或合并症。
(三)辨证施护
1.避风寒、慎起居,调畅情志。
痰蒙神窍患者应根据病情取高枕侧卧位,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营养饮食,忌辛辣、油腻;脾气虚者,可进食山药、苡仁、白扁豆等健脾、利湿、化痰之品。
3.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可选择肺、脾、肾、内分泌、支气管等穴位。
4.穴位贴敷:遵医嘱可选择肺俞、大椎、膏盲、天突、膻中等穴位。
四、疗效评估
根据国家《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订疗效评定标准:
(1 )临床控制:咳嗽、咯痰、气喘及肺部啰音消失或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客观检查指标基本正常。
(2)显效:咳嗽、咯痰、气喘及肺部啰音明显减轻,但未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客观检查指标明显改善。
(3)有效:咳嗽、咯痰、气喘及肺部啰音有所减轻,但程度不足显效,客观检查指标有改善。
(4 )无效:治疗结束时咳嗽、咯痰、气喘及肺部啰音无明显改善,或较治疗前加重,客观检查指标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五、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难点:出现痰蒙神窍证时,口服中药依从性差。
措施:给予中药管胃或灌肠。
2.难点:穴位贴后皮肤过敏。
措施:停穴位贴敷,湿润烧伤膏外涂;若起水疱,避免擦破感染,可用碘伏等消毒。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